❶ 半年度或季度財務報表是如何作財務分析的
一般從來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分析;
1、銷售變化(價格、銷售數量、市場競爭、今年與去年同期,今年各月波動情況等分析)
2、成本分析(成本增減變化的原因(從材料、單耗等方面)
3、三大費用變化分析
4、資產變化、利潤變化分析
❷ 財務分析中第三季度的資產總額的期初值從資產負債表的哪裡可以看出來
財務分析中第三季度的資產總額的期初值一般是指上個季度的期末資產總額,在當年6月份的資產負債表中「資產總計」一欄的期末金額可以看到。
❸ 騰訊公布第三季度財報,其中有何亮點
騰訊的三季度財報,無論是營收還是利潤都超出了預期,尤其是游戲業務的收入達到了歷史新高414億元人民幣。從騰訊最新公布的財報數據來看,騰訊的游戲業務依靠著《王者榮耀》和《和平精英》的運營,實現了45%的增長,這個增速應該是這幾年最高的了,而營收直接突破了400億,更是奠定了騰訊游戲霸主的地位。而廣告業務也隨著微信廣告位的增多,也加速增長,實現了15%的環比增速,超過了投行的預期,而唯一的缺點就是企業雲計算方面,業績不如預期,進一步拉大和阿里雲的差距。
其實有分析人士已經指出,騰訊的自身業務已經有太多的人關注了,反而它的投資部門經常被大眾忽略。其實在微信生態中的所有企業,騰訊都佔了不小的股份,未來隨著這些企業,例如美團和拼多多,它們的增長,這些賬面的的盈利,也是非常可觀的。
❹ 如何用excel做季度財務分析報告啊
這個需要看具體需要使用哪種圖表了
柱狀圖,折線圖,餅圖,都是比較常用的
還是看看樓主要分析什麼,然後再決定使用什麼圖表吧
❺ 季度財務報表分析,選擇比率時怎樣合理 例如是三季報出來了 對行業內幾家公司使用杜邦體系進行對比分析
利潤表是個時期數,而資產負債表是個時點數,你明白嗎,如果你想前後兩年可比內那麼如容果是採用1到9月的利潤表那麼你的資產負債表也應該是9月30日的資產負債表,同年也應該1到9月利潤表及9月30日資產負債表,期初我認為應該不能動因為他們都採用的是前一年的12月31日的數據,沒有動的必要只是用四張報表做計算分析就好。
另外說明的是不動期初但採用數據分析應該採用兩年的9月末數據。
❻ 做財務報告分析時,年度與季度財務指標可以比較嗎因為現在只出來012年第三季度的,如何與2011年的比較
時點指標可以、平均指標可以、相對指標可以
❼ 三季度財務分析是1到9月還是6到9月
7-9月,指第三季度
❽ 月度的或者季度的財務分析報告,謝謝!!!
房地產行業X季報綜述投資要點:●增速趨緩。從近幾年情況分析,房地產行業的營業收入增速已經從高峰值回落至相對平穩的增速。我們預計未來隨著行業調控的持續,行業整合的過程中,凈利潤的增速也在波動中趨緩。●三項費用佔比下降。盡管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各自的同比增速波動較大,但三者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的趨勢仍較為明顯。三項費用佔比的下降,顯示了房地產公司管理運營能力的提升。隨著行業調控的持續和行業整合的深入,管理和運營能力將在房地產公司的競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盡管房地產公司的三項費用佔比有所下降,但由於調控的持續,制度的不斷健全,以及市場的逐步成熟和完善,諸如土地增值稅的清算、預收帳款的監管等都將攤薄行業的凈利潤。●銷售好於預期。房地產上市公司前3季度實現了同比增長15%的銷售金額和同比增長44.45%的預收帳款,除了價格上漲的原因之外,行業資源聚集效應也不可小覷。在行業調控常態化的過程中,行業整合的結果將是強者恆強。●資金隱憂顯現。房地產公司的資金狀況是短期無憂,而遠期隱憂已經顯現。從短期來看,貨幣資金足以應付短期債務需求,資金壓力不大。但相較於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貨幣資金的增速遠低於二者。此外,長期借款在借款總額(長期借款加短期借款之和)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如果銷售低迷,回款速度放緩,不排除未來資金壓力增大的風險。●投資策略。調控仍在持續,流動性依然寬裕。政策的壓制和資金的刺激使得行業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近期高端商品房好於中低端住宅的銷售業績或許反映了資金在追求保值增值中對房產的難以割捨。但在中國當前的環境下,政策的調控始終無法忽視。房子的最終屬性依然是居住。投資和投機型的需求能夠支撐市場多久尚難判斷。維持行業「中性」評級。個股方面,行業整合,強者恆強的局面下,我們推薦行業龍頭萬科、招商地產,以及有價值重估機會的商業地產公司世茂股份。一、成長性——增速趨緩我們從申萬房地產行業的136家上市公司,先後刪除了2007年以來年報有過虧損的公司、ST公司,以及2007年(含)以後上市的公司,保留了剩餘的95家公司作為樣本公司。從營業收入同比增速來看,樣本公司今年前3季度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為28.67%,較去年同期上升了4.24個百分點,與2008年同期基本持平,較2007年同期下降了16.32個百分點。從近幾年情況分析,房地產行業的營業收入增速已經從高峰值回落至相對平穩的增速。凈利潤同比增速的下滑趨勢更為明顯。從2007年3季度至今年3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從65.45%降至18.84%。我們預計未來隨著行業調控的持續,行業整合的過程中,凈利潤的增速也在波動中趨緩。二、三項費用——佔比下降盡管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各自的同比增速波動較大,但三者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逐步下降的趨勢仍較為明顯。其中,財務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維持在2%-2.6%之間,波幅較小,但整體呈下降趨勢;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從2006年3季度的4.26%下降至今年3季度的3.15%,下降了1.11%百分點;管理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從2006年3季度的6.56%降至今年3季度的4.73%,下降了1.84個百分點。三項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從2006年3季度的13.38%降至今年3季度的10.06%,下降了3.32個百分點。三項費用佔比的下降,顯示了房地產公司管理運營能力的提升。隨著行業調控的持續和行業整合的深入,管理和運營能力將在房地產公司的競爭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三、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我們用整體法計算了樣本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今年前3季度的凈資產收益率較去年同期微增了0.17個百分點。在經歷了2007年的大幅提升之後,之後幾年的凈資產收益率實際上維持在7.5%左右,相對較為穩定。由於結算的滯後,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均在2008年達到峰值,之後開始下滑。今年前3季度的銷售毛利率和銷售凈利率分別較去年同期下降了0.35個百分點和1.22個百分點。盡管房地產公司的三項費用佔比有所下降,但由於調控的持續,制度的不斷健全,以及市場的逐步成熟和完善,諸如土地增值稅的清算、預收帳款的監管等都將攤薄行業的凈利潤。四、銷售——好於預期今年前3季度房地產上市公司(樣本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08%。盡管增速較去年同期下滑了將近57個百分點,但在2009年政策刺激超預期回暖的較高的基數下,面臨重重調控的2010年仍能取得15%的增速,實屬不易。預收帳款同比增長44.45%。一方面,這顯示了市場旺盛的需求和強大的購買力;另一方面,從我們對北京、上海、深圳等20餘座重點城市的統計,今年1-9月份累計成交面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1.63%,而房地產上市公司前3季度實現了同比增長15%的銷售金額和同比增長44.45%的預收帳款,除了價格上漲的原因之外,行業資源聚集效應也不可小覷。在行業調控常態化的過程中,行業整合的結果將是強者恆強。房地產上市公司為行業內相對較為優秀的公司,其超越行業整體水平的銷售業績也在情理之中。良好的銷售業績帶來的高額預收帳款下,預收帳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也大幅提升。截止3季度末,樣本公司預收帳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從去年同期的122.52%提升至137.54%。高佔比的預收帳款所定了上市公司今明兩年的業績。但一旦預售資金實行專戶監管,作為房地產公司最重要的資金來源渠道被封堵,對房地產公司的運營能力將提出更大的考驗。五、資金——隱憂顯現房地產公司的資金狀況是短期無憂,而遠期隱憂已經顯現。3季報數據顯示,截止3季度末,95家樣本公司共有貨幣資金1941.72億元,同比增長9.92%;短期借款738.53億元,同比增長19.56%;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552.20億元,同比增長55.95%。從短期來看,貨幣資金足以應付短期債務需求,資金壓力不大。但相較於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貨幣資金的增速遠低於二者。此外,長期借款在借款總額(長期借款加短期借款之和)中的比重逐年提高,截止3季度末,樣本公司長期借款比重已達到77.20%,較去年同期提高了5.52個百分點。如果銷售低迷,回款速度放緩,不排除未來資金壓力增大的風險。截止3季度末,95家樣本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總計-786.8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72.70億元減少了1259.6億元。六、投資策略3季報揭示了除房地產上市公司的發展現狀,也昭示了行業的未來。在行業調控常態化、長期化的背景下,市場日益成熟和規范,資源日益集中於優秀企業。毛利率的下滑、增速的下降,無不考驗企業的承受力。強者恆強是未來行業整和的結果。而在整合過程中,各企業對自身管理能力、資金使用效率、融資能力、資源整合能力、開發能力等等的省視和提升,將是其應對行業變化的生態環境的可行選擇。在超越行業平均水平的銷售業績下,短期內優秀房企的資金壓力並不明顯。但長期借款佔比的提升,為房地產公司未來的資金壓力埋下了伏筆。調控仍在持續,流動性依然寬裕。政策的壓制和資金的刺激使得行業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近期高端商品房豪雨中低端住宅的銷售業績或許反映了資金在追求保值增值中對房產的難以割捨。但在中國當前的環境下,政策的調控始終無法忽視。房子的最終屬性依然是居住。投資和投機型的需求能夠支撐市場多久尚難判斷。維持行業「中性」評級。個股方面,行業整合,強者恆強的局面下,我們推薦行業龍頭萬科、招商地產,以及有價值重估機會的商業地產公司世茂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