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每股收益與每股現金流之間應該如何分析
個人認為:每股收益代表企業盈利能力,肯定是越高約好;而每股現金流可以理解為企業的償債能力,或者說抗風險能力,當然也是越高約好。
㈡ 每股經營現金流怎麼計算的
每股經營現金流指用公司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收到的錢)-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花出去的錢)的數值除以總股本。即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每股經營現金流)=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凈額/年度末普通股總股本。經營期凈現金流量計算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不僅要考慮收入、成本,還要區分付現成本與非付現成本。在考慮所得稅因素的情況下,凈現金流量計算變得比較復雜: 首先,須根據收入、付現成本、非付現成本計算稅前利潤; 然後,再按稅前利潤和所得稅率計算所得稅,並算出凈利潤; 最後,還得在利潤的基礎上加回非付現成本,才能得出凈現金流量。 經營期各年凈現金流量的計算: 通用計算步驟 例如:已知某固定資產項目需要一次投入價款100萬元,資金來源系銀行借款,利息率10%,建設期為1年,發生資本化利息10萬元。該固定資產可使用10年,按直線法折舊,期滿有凈殘值10萬元。投入使用後。可使經營期1-7年每年產品銷售收入(不含增值稅)增加80.39萬元,第8-10年每年產品銷售收入(不含增值稅)增加69.39萬元,同時使1-10年每年的經營成本增加37萬元。該企業的所得稅率為33%。投產後第7年末歸還本金,此前連續7年每年末支付利息11萬元。 根據題意,經營期付現成本每年為37萬元;非付現成本包括:每年折舊10萬元{[(100+10)-10]÷10}、前7年每年利息11萬元。 按通常的做法,經營期各年凈現金流量的計算步驟:杭州股吧 杭州股民自己的家 www.hzguba.com(1)每年總成本: 1-7年為,付現成本37萬+折舊10萬+利息支出11萬=58萬 8-10年為,付現成本37萬+折舊10萬=47萬 (2)每年營業利潤: 1-7年為,收入80.39萬-成本58萬=22.39萬 8-10年為,收入69.39萬-成本47萬=22.39萬 (3)每年應交所得稅: 1-7年為,22.39萬×33%=7.39萬 8-10年為,22.39萬×33%=7.39萬 (4)每年凈利潤: 1-7年為,22.39萬-7.39萬=15萬 8-10年為,22.39萬-7.39萬=15萬 (5)每年凈現金流量: 1-7年為,凈利潤15萬+折舊10萬+利息支出11萬=36萬 8-10年為,凈利潤15萬+折舊10萬=25萬 這種計算方法比較繁瑣,很容易發生差錯,也不便記憶。 茲介紹一種簡便快捷的方法,可一步求出凈現金流量。其包括兩個部分:(1)將「收入」減「付現成本」,然後乘以(1-所得稅率);(2)將「非付現成本」乘以「所得稅率」。兩者之和即為凈流量。 仍以上題為例: 1-7年的凈現金流量為:(80.39-37)×0.67+(10+11)×0.33=36(萬元) 8-10年的凈現金流量為:(69.39-37)×0.67+10×0.33=25(萬元)
㈢ 如何分析每股現金流指標
為什麼每股現金流不用經營、投資和融資三項現金流的余額總合來計算,而只用經營性現金流,原因是這個指標是用來驗證同期每股收益(EPS)的質量如何,本質上仍是一個盈利指標。
如果EPS遠高於每股現金流,說明公司當期銷售形成的利潤多為賬面利潤,沒有在當期為公司帶來真金白銀的現金,即利潤或EPS的質量很差,嚴重點說是虛假繁榮。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公司銷售回款速度慢,賣出貨後沒收回錢,你去查資產負債表裡的應收賬款,必定期末較期初數有大幅上漲;二是存貨出現積壓,大量采購來的原材料尚未形成產品或產品尚未銷售。
如果我們發現連續兩個季度以上的每股現金流都明顯低於EPS且較上一年度同期的情況惡化或不正常,很難不讓投資者擔心公司業務在遭受壓力甚至出現危機。連續多個季度每股現金流表現不佳的結果是公司運營資金吃緊(如果此時公司負債已高,情況更差),往往預示著未來EPS會走差。反之亦然,如果每股現金流連續高於EPS,則預示著未來EPS的增長,因為這多數是由一些還未計入收入但已簽單收到現金(定金)帶來的,未來這些銷售正式入賬後將會增加EPS。所以,看公司業績不能只看EPS,還需看每股現金流是否匹配,這個指標還經常能揭示未來業績的走向。
看財務報告是選股的基礎,有時候我們太關注事件和故事,而忽視了事實(財務報表裡的數據),把兩者割裂開來是作不出通盤考慮、心裡有底的投資決定的,往往會忽視風險或機會的存在。再插一句關於大家擔心的會計操縱問題,這點不必過於擔心,作案必定會留下線索的,安然這樣計劃縝密的財務造假最後還是被一個不知名的分析員通過報表發現問題。國內那些出事的公司造假水平更是初級,稍有財務和商業常識的人都會覺得不對勁,只是過去有這些能力的大多是些利益相關者,希望真正的投資者都能掌握這些簡單的知識。
(自由投資人)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㈣ 為什麼有的股票每股現金流量比每股凈資產高
說明企業獲利能力高,不說明其他
在中國《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第十一條指出:「現金流量是反應企業會計期間現金和現金等價物流入和流出的報表。現金流量應當按照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項活動的現金流出類分項列出」。可見「現金流量表」對權責發生制原則下編制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是一個十分有益的補充,它是以現金為編制基礎,反映企業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全過程,它有下面四個層次。
第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充足的現金凈流入,企業才有能力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增加市場佔有的份額,開發新產品並改變產品結構,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一般講該指標越大越好。
第二,凈利潤現金含量:是指生產經營中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與凈利潤的比值。該指標也越大越好,表明銷售回款能力較強,成本費用底,財務壓力小。
第三,主營收入現金含量:指銷售產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該比值越大越好,表明企業的產品、勞務暢銷、市場佔有率高。
第四,每股現金流量:指本期現金凈流量與股本總額的比值,如該比值為正數且較大時,派發的現金紅利的期望值就越大,若為負值派發的紅利的壓力就較大。
通常現金流量的計算不涉及權責發生制,會計假設就是幾乎造不了假,若硬要造假也容易被發現。比如虛假的合同能簽出利潤,但簽不出現金流量。有些上市公司在以關聯交易操作利潤時,往往也會在現金流量方面暴露有利潤而沒有現金流入的情況,所以利用每股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去分析公司的獲利能力,比每股盈利更如客觀,有其特有的准確性。可以說現金流量表就是企業獲利能力的質量指標。
每股經營現金流量反應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與流通在外普通股數量的比值。
每股經營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流通在外普通股數量
㈤ 股票年報里的每股現金流與每股經營現金流有什麼區別
每股經營現金流是每股現金流的組成部分之一。每股現金流等於經營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和籌資活動現金流之和。
一般來說,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占現金總流入比重大的企業,經營狀況較好,財務風險較低,現金流入結構較為合理。其次,分別計算經營活動現金支出、投資活動現金支出和籌資活動現金支出占現金總流出的比重,它能具體反映企業的現金用於哪些方面。經營活動現金支出比重大的企業,其生產經營狀況正常,現金支出結構較為合理。
㈥ 現金流量怎樣反映出股票的好與壞,怎樣用現金流量判斷
每股現金流是指企業在不動用外部籌資的情況下,用自身經營活動內產生的現金償還貸款、維持容生產、支付股利以及對外投資的能力,它是一個評估每股收益「含金量」的重要指標。
每股現金流量是公司營業業務所帶來的凈現金流量減去優先股股利與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的比率。每股現金流量的計算公式如下: 每股現金流量 = (營業業務所帶來的凈現金流量-優先股股利)/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例如:某公司年末營業帶來的凈現金流量為1887.6295萬元,優先股股利為零,普通股股數為8600萬股,那麼:
每股現金流量 = 1887.6295萬元/8600萬股 = 0.22(元/股)
總的來說:從短期來看,每股現金流量比每股盈餘更能顯示從事資本性支出及支付股利的能力。每股現金流量一般比每股盈餘要高,原因是公司正常營業業務所帶來的凈現金流量還會包括一些從利潤中扣除出去,但又不影響現金流出的費用調整項目,比如折舊費等。但每股現金流量也有可能低於每股盈餘。
㈦ 一般看股票現金流是看哪個數據
閱讀公司財報的現金流量表,主要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這個數據為主。
「經營現金凈額」的主要作用是預警功能。將其與凈利潤相比較,如果經營現金凈額低於凈利潤,則說明:
一是公司銷售回款速度下降,貨物賣出卻沒有收回現金。
二是說明公司存貨增加,產品滯銷。這兩點都說明公司產品正在逐步喪失市場競爭優勢,可在預見的未來發生業績下滑的危險。
(7)股票的每股現金流怎麼分析擴展閱讀:
通常,按照企業經營業務發生的性質將企業一定期間內產生的現金流量歸為以下三類:
(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經營活動是指企業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項,包括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經營性租賃、購買貨物、接受勞務、製造產品、廣告宣傳、推銷產品、繳納稅款等。
(2)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投資活動是指企業長期資產的購建以及不包括在現金等價物范圍內的投資及其處置活動,包括取得或收回權益性證券的投資,購買或收回債券投資,購建和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等。
(3)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籌資活動是指導致企業資本及借款規模和構成發生變化的活動,包括吸收權益性資本、資本溢價、發行債券、借入資金、支付股利、償還債務等。
㈧ 如何分析每股經營現金流量
每抄股經營現金流指用公司經襲營活動的現金流入(收到的錢)-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花出去的錢)的數值除以總股本。
即每股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每股經營現金流)=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量凈額/年度末普通股總股本。
經營期凈現金流量計算是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不僅要考慮收入、成本,還要區分付現成本與非付現成本。在考慮所得稅因素的情況下,凈現金流量計算變得比較復雜: 首先,須根據收入、付現成本、非付現成本計算稅前利潤。
㈨ 買股票前怎麼分析現金流量表
1,如果沒有現金流量表來披露公司實際收入狀況,投資者就會被公司漂亮的賬面利潤所誤導,容易產生錯誤的投資判斷。損益表是反映公司賬面上的收入和支出情況,而現金流量表則是反映公司真金白銀的流入和流出。之所以要披露現金流量表,是因為損益表採用權責發生制來記錄公司在報告期內的營收狀況,即不論是否有實際的現金收入和支出,只要交易一經確定,就可以記錄為收入和支出。這就容易出現可能誤導投資者的信息,比如公司的損益表記錄的銷售收入並沒有帶來真實的現金流入,而是以應收賬款的形式存在,是否能收回還要看客戶的支付能力。所以,如果沒有現金流量表來披露公司實際的收入狀況,投資者就會被公司漂亮的賬面利潤所誤導,容易產生錯誤的投資判斷。投資者在決定投資一家公司時,最重要的就是看這家公司持續產生現金的能力有多強,賬面的利潤表現得再好,如果沒有轉化為實際的現金流入,就可能給公司的發展帶來麻煩。仔細審核現金流量表可以讓投資者對公司真實的經營狀況有更准確的把握。
2現金流量表一般由三部分構成:經營性現金流、投資性現金流和融資性現金流。經營性現金流反映公司銷售商品和服務實際收到的現金,減去實際支付的成本費用後就得出現金凈利潤。通常情況下,投資者多喜歡經營性現金流豐厚的公司,而那些經營性現金流與凈利潤比例長期不適當的公司則要引起投資者的警惕,特別是凈利潤遠大於現金流,甚至現金流出現負數的情況,表明公司賬面利潤的質量很低,銷售並沒有產生真金白銀,大量貨款能否收回還不確定。經營性現金流很低甚至為負,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可以得到諒解,那就是公司業務正處在高速擴張期,大量的原材料購進影響到正現金流的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銷售可以保持快速增長,現金流最終會和凈利潤相匹配。投資性現金流主要反映公司在資本性開支上的投入,如購買機器設備、構建廠房等的支出,還包括對外的長、短期投資所用現金,如收購、參股其他公司,購買有價證券的短期投資等。由於公司發展需要不斷進行投資,因此投資性現金流凈額為負很正常,也是必要的。如果投資性現金流凈額出現正的大幅增長,且不是由投資收益帶來的,很有可能表明公司不再加大投入和擴大再生產,未來的業績成長性就會受到質疑。融資性現金流是公司發行股票債券或向銀行借款等融資行為帶來的現金流入,以及償還債務、支付股息和回購股票的現金流出。就投資者分析公司基本面時的重要性來說,這塊內容要比經營性現金流和投資性現金流的重要性低一些。對於現金流,投資者需要掌握的另一概念是自由現金流,它是由凈利潤加上折舊攤銷減去資本性開支(即固定資產凈值增加額)再減去營運資金增加額得來。之所以叫自由現金流,是因為公司在滿足所有必要現金支出後的剩餘資金可以自由支配,如可以用來提前償還債務、加大分紅、繼續擴大再生產來推升業績增長等。所以,自由現金流豐厚的公司可以帶給投資者更多的回報,是投資者衡量公司財務狀況和成長性最重要、最基本的指標,許多投資者甚至認為自由現金流的多少才是真正可以信賴的公司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