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然事件,安然公司只是把自己的年收入把多了,為什麼會影響他們後來破產,為什麼說是丑聞,就像我每月工
破產不單單是報假帳的原因。做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信用,沒有信用,很難得到別人的認可。跟你這種個人的不同的。
股票價格直接受供求的影響,而供求又受股票市場內外諸多因素影響,從而使股票回的行市背離其票答面價值。
例如公司的經營狀況、信譽、發展前景、股利分配政策以及公司外部的經濟周期變動、利率、貨幣供應量和國家的政治、經濟與重大政策等是影響股價波動的潛在因素,而股票市場中發生的交易量、交易方式和交易者成份等等可以造成股價短期波動。另外,人為地操縱股票價格,也會引起股價的漲落。
拓展資料:
從本質上講,股票僅僅是一種憑證,其作用是用來證明持有人的財產權利,而不象普通商品一樣包含有使用價值,所以股票自身並沒有價值,也不可能有價格。但當持有股票後,股東不但可參加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決策施加影響,且還能享受分紅和派息的權利,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所以股票又是一種虛擬資本,它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進入市場流通轉讓。而股票的價值,就是用貨幣的形式來衡量股票作為獲利手段的價值。所謂獲利手段,即憑借著股票,持有人可取得的經濟利益。利益愈大,股票的價值就愈高。
股票價格-網路
⑶ 那些深陷丑聞的股票後來怎樣了
肯定是越來越差,業績越來越差,股價越來越低,市值越來越小。退市,破產。也有少數被錯殺,別丑聞連累的股票,回來否極泰來。希望採納。
⑷ 為何上市公司的高管出現丑聞,這可能導致公司的股價下跌
股票市場本來就是在炒作的市場,一旦上市公司有利好消息還是利空消息,都會被莊家利用來炒做的。
⑸ 繼承者們中為什麼新聞越多,股票就越長
不能這樣簡單理解。一家公司如果出現消息,市場對於利空或利多的反應是決然不同的。短期內來說,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被某些人控制,利多會使其暴漲、而利空(丑聞)可能不會使其暴跌。但是長期來說,一家公司丑聞多多,一定會使其股價暴跌,只不過是遲早的事而已。
2012年的塑化劑事件(行業丑聞)不是成為壓垮白酒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嗎?
⑹ 哪些因素直接影響股價,老股民進
一、影響股價漲跌的因素
要評判誰對誰錯,要確定該否托市,就必須弄清影響股價的因素。影響股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制度因素。一個股市,如果有健全的退市機制,經營不善的公司就會隨著其質量的下降最後被強行出清於市場甚至被強行破產。在這種制度下,股價的上漲必然要受限於公司質量。道理很簡單:沒有人願意花高價錢購買即將退市或即將破產公司的股票,除非他的腦子有問題。
如果沒有退市制度或退市制度不健全,垃圾公司就不會有出清於市場和破產的危險或者危險很小,股票也不會或難以成為廢紙。於是,股市就變成了賭場,股票則異化為炒作的籌碼。這是投機賭博市得以產生和存在的制度根源,也是政策市賴以長期發揮作用的制度基礎。在這種制度下,股票價格可以人為地拉高,垃圾公司不會或難以被出清市場,因而佔用了極為稀缺的資源,導致了市場的低效率運行。我國股市為什麼成了投機場所?股價的泡沫為什麼得以長期維持?其原因就在於此。
最近這些年,我國股市為什麼步入了沒有盡頭的熊途?政府屢施以援手熊市格局仍難以扭轉?其中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退市制度的建立。由於退市制度的建立,垃圾公司有可能被淘汰出局,其股票有可能成廢紙一堆,於是,投資者便開始拋出質差公司的股票。加之公司丑聞不時見諸報端,人們即使對績優公司也心存疑慮,這就導致了股價重心不斷地下移。因此,要扭轉熊市就必須改善和提升公司質量,除此之外沒有捷徑可走。劉紀鵬、張衛星等信心十足地認為如果按照他們的股改方案進行股改指數就一定能拉起來。筆者認為,如果公司質量這一根本問題不解決,要想股市走牛簡直是痴人說夢。
劉紀鵬在反駁吳敬鏈的「千點不應托市」論時指出:政府在必要時應積極托市。何謂「必要時」?他的意思是:千點就是「必要時」。他的理由是:上證綜指低於1000點,則股市將失去融資功能,市場參與者虧損,外資不願進入,股市將失去生機。在筆者看來,劉紀鵬:(1)弄不清什麼情況下應該托市,什麼情況下不應托市。如果不是因為公司質量問題而是由於外部因素導致股價急劇下跌,政府積極托市就非常之必要;如果股價的下跌是因為股價與公司質量不相稱而向股票價值回歸,政府托市不僅沒有必要,而且托也托不了。如前所述,在退市制度條件下,股票的價格要受公司質量的壓制。我國股市當前的熊市就是上市公司質量壓制的結果,股價的下跌是理性的回歸,政府根本沒有必要托市。這些年,政府出台的托市政策不可謂不少,效果如何大家心知肚明。(2)危言聳聽,別有用心。上證指數低於1000點,股市就要失去融資功能?就要失去生機?筆者不敢苟同。如果指數跌到1000點以下,股市的投資回報率等於或大於其它投資渠道的回報率,巨量外圍資金就會在逐利本性的驅使下涌進股市,股市又怎會失去融資功能和生機?其實,劉紀鵬說的失去融資功能是指失去高價融資功能。他鼓動政府托市的目的只不過是為了維持大股東們繼續在股市裡圈錢罷了。大多數人認為劉紀鵬是為股民的利益著想,這是一種表面現象,他的骨子裡則是維護高價圈錢者的利益。
(二)、股票價值。公司發行股票是為發展融通所需資金,投資者購買股票則是為了獲取理想收益。可見,股市的本來功能對於公司而言就是融資工具,對於投資者而言則是投資工具。投資者在投資某隻股票時究竟願意出什麼價,就要看該只股票能給予投資者多少回報。回報多,出價高;回報少,出價低。由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股票溢價率的高低決定於公司的盈利能力,或者說決定於股票的價值。一句話,股票價格的高低和漲跌決定於股票現實價值量和預期價值量的多少。
股價指數是根據股價計算得出的數值,因此,其數值的大小也是決定於上市公司盈利的多少、其數值的變動也是伴隨上市公盈利的變動而變動。我們要判斷一個股市的指數高低及變動趨勢,就要考察上市公司整體盈利能力。
投資者用來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和股票價值的指標主要有凈資產報酬率、市盈率、每股收益、每股分紅。後四項指標都要以股票數量作為計算的基礎,因此,隨著股改的進行、股票數量的增減,其數值也是變動的,而凈資產報酬率則不受股改的影響。所以,在股改時期,投資者應該用凈資產報酬率衡量公司盈利能力和股票價值。劉紀鵬、張衛星等認為「股改成敗要以股價漲跌為標准」,其言下之意就是可以通過增加非流通股縮股比例以提高市盈率、每股收益、每股分紅等指標的數值,或通過提高流通股擴股比例以提升股票的短期投機價值。筆者認為,即使按照這種方案股改,股價也拉不起來,而且縮擴比例越大,股價下跌的幅度就越深。因為在對價利益兌現的壓力下,股價必然自然除權。
(三)、供求力量。供求規律是支配物品價格漲跌的最基本的經濟規律,股票作為一種經濟物品,其價格的升降也同樣要遵循這一規律。很長一段時期,我們的股市為什麼能夠牛氣沖天?泡沫行情為什麼會產生和得以維持?就是因為人們對股票的需求大於股票的供給。據證監會資料統計,1998年1月—2000年12月,投資者開戶數增加2413.94萬戶,流通股股本增加6921590.199萬股。假設投資者平均投入資金5萬元,那麼,資金的增加量則為120687000萬元,是流通股股本增加量的17.44倍。正是在資金的推動下,股價不斷地上漲,股市的投機氣氛愈益濃厚,股市泡沫越來越大。
自2001年6月始,我國股市便步入漫漫熊途,至今仍不見反轉。市況的這一逆轉是與供求力量的變化分不開的。從供給方面看:
1、增量擴容步伐加速。截止2004年底,境內上市公司已達1300多家,特別是隨著一些大盤股的發行,股票供給數量急劇增多。
2、存量擴容已經開始。股權分置已嚴重影響我國股市的健康發展,今年5月股改的序幕終於拉開。隨著股改的推進、全流通的實施,股票的供給量將成倍增長。
從需求方面看:投資者數量則呈減速趨勢。據證監會發布的資料顯示,1998年6月—2001年6月,股民開戶增長率為72.96%,2001年6月—2004年6月,股民開戶增長率下降為11.6%,並且據一些券商營業部人員反映眾多賬戶已變成空殼賬戶,因此,股民開戶增長率實際已為負數。隨著股民數量的銳減,資金則以更快的速度撒離股市,因為股民不會只帶1.00元錢入市。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這是因為股票價格與其價值極不相稱,投資者難以獲取預期的收益,甚至於虧損慘重。筆者對深市代碼000001-001896共484家上市公司的資料進行了統計。2004年度這484家公司平均每股現金分紅為0.056元,現金分紅率僅為1.05%,遠低於一年期銀行儲蓄存款利率,即是說用錢購買股票還不如存在銀行劃算。股市的低回報率是場內投資者不斷撒離和場外投資者不敢涉足的根本原因。
可見,一方面股票供給正在急劇增加,而另一方面股票的需求又不斷減少,股票價格不下降、指數不下跌,那才令人難以思議。劉紀鵬、張衛星作為經濟學領域的「家」,不可能不懂經濟學的最基本規律,也不可能對上述事實不了解,那他們又為什麼堅認「要以股價漲跌論成敗」呢?筆者百思不得其解!
綜上所述,股價的升降是制度因素、股票價值和市場供求綜合作用的結果,指數的漲跌也是市場規律作用的結果。股權分置改革,從實質上來講,只不過是在股市制度變化即由股權分置變為股票全流通的情況下,對兩類股東的股份予以重新確認,它既沒有革除退市機制,也沒有改變公司的質量,更何況全流通的推行加劇了市場供求力量的對比,因此,股權分置改革無論如何都難以推動股價的上漲。於是,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成功的股改就是一定要把股價拉起來」是一個天大的謬論。
簡單說來
1莊家的實力(主要參考)
2流通股本的大小
3突發事件對股價的影響
4時間周期對股價的影響(牛--熊)
5題材對股價的影響
6業績對股價的影響
⑺ 為什麼一個公司發生事件,(如丑聞),它的股票一定會跌呢
股票之所以稱為股票,是因為你買了股票就是這家的股東了,當一個公司發生丑聞的時專候,他的屬利潤就有可能會下滑,你的股票沒有賣出去的情況下,你的收益就是會降低,當你覺得你的收益會降低的時候就會想把股票賣出去,當這種想法的人多了的時候,就會造成賣家過多,股票的價格就是由賣家和買家的多少決定的,當賣家過多的時候,股票當然就會下跌了
⑻ 那些深陷丑聞的股票怎樣了:行業巨頭反而會出現買點
閃牛分析:轉載,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三聚氰胺事件
2009年2月12日三鹿集團破產,資產被北京三元收購。
再來看9月16日晚上新聞聯播爆出蒙牛、伊利產品同樣含有三聚氰胺後,兩家巨頭企業的反應。
9月17日凌晨,蒙牛董事會召開電話會議,牛根生、楊文俊以及焦震(鼎暉合夥人)等資本方代表最終同意,為了不讓股價暴跌,蒙牛股票暫時停牌。
同時蒙牛開始停售、回購產品並致歉。
9月23日,蒙牛乳業的股票在港交所復牌當天暴跌60.25%。
回頭看,出事的酒鬼酒的確受到打擊一蹶不振,而行業老大貴州茅台則在涅槃之後開啟了開掛之路,一路高歌猛進,成為中國神九。
行業小弟出事,牽連了老大,但最終小弟奄奄一息,老大活得更好了。
⑼ 四川長虹財務丑聞(被指虛增收入50億)是真是假對該股票有什麼影響
個人覺得真的可能性大
長虹的管理層不是一般的有問題
早在前總裁想要MBO的時候就和郎咸平質疑過
結果老總被抓 換了現在的趙勇
他也不是好人 搞過一次定向增發 坑了多少長虹散戶
你可以問問老股民 長虹這么大盤子100倍市盈率
不是他沒問題 而是當地政府也不想看這么一個大牌子就這么砸了
他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 關鍵是查不查 網上好多散戶罵長虹庄黑說這么低了
還放利空打壓吸籌 真是冤枉長虹莊家了 頭上高高的套牢盤 全是散戶
你要知道長虹復權最高價可是400元 十年前就是產業龍頭
你再看看同時代的格力 十年人家是怎麼發展的 長虹管不好 不是長虹的錯
錯在管理層太黑了 天天想著黑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