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詳細的海運業發展史
建國初期,中國海輪噸位所佔世界比重不到0.3%。而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國際敵對勢力的封鎖禁運,又阻礙了我國遠洋運輸事業的發展。
上海解放後,外國航運企業撤離上海,美、英、法等國家限制本國輪船到中國港口,使我國的遠洋運輸幾乎斷航。在這種十分困難的條件下,新中國政府領導人民奮發圖強,逐步沖破封鎖。
1951年6月15日,波蘭政府和中國政府合資組建了中波輪船股份公司,首先打開中國通往歐洲的航路,邁開了新中國遠洋運輸的第一步。
1956年,遠東水腳工會(FEFC)與日本船東達成壟斷協議,排斥非公會班輪,實行雙重費率制,將中國航線上的班輪運價普遍上調10%,對中國的對外貿易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為此,從1958年開始,外運、外代系統開始了一場「運價斗爭」,利用外貿貨源,採取不給或少給公會班輪配貨的辦法,與之進行有理有節的斗爭,吸引了多利順、三野、中波、源源、東方等船公司的船掛靠大連、上海等港口,最後迫使「遠東水腳公會」接受了中方作為托運人提出的運價表,開創了國際航運史上運價斗爭取得勝利的先例。
1961年4月27日,中國遠洋運輸公司正式宣布成立。次日,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廣州分公司宣告成立,第一艘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光華」號客輪,在廣州黃埔港舉行隆重的首航典禮後駛往印度尼西亞雅加達港接運受難華僑回國。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我國遠洋船隊規模大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遠洋業突破了敵對勢力對新中國的重重封鎖,建設起了初具規模的船隊,開辟了走向世界,走向大洋的一條條航線。
1964年12月,在周總理的指示下,中遠公司首次按國際慣例利用銀行貸款購進「黎明」號貨船,從此,中遠開始按照「貸款買船,贏利還貸」模式,自力更生發展遠洋船隊。
1967年5月,中遠廣州分公司「敦煌」輪從黃埔港起航,開往西歐,標志著新中國第一條國際班輪航線的開通。
到1975年底,中遠公司船隊總噸位突破500萬噸。國有船隊的壯大,使我國外貿運輸貨物中租用外輪的比例逐年下降,我國進出口貨物開始大量的由飄揚著五星紅旗的遠洋船運載,受到國際航運同行矚目。
1978年9月26日中國第一艘集裝箱班輪、中遠上海分公司的「平鄉城」輪裝載著162個集裝箱從上海港駛向澳大利亞,打破了我國國際集裝箱運輸「零」的紀錄。標志著中國遠洋集裝箱運輸經營從此正式開始。
「一改革,效益就上來了」
「人還是這些人,地還是這塊地,一改革,效益就上來了。」這是鄧小平1986年8月到天津視察時,對天津港變化的肯定。這種評價今天依然適用。
受益於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中國的遠洋運輸業開始了新的發展。隨著機構改革逐步理順,海運企業經營機制的改革則變得相對簡單且迅速。1993年,我國最大的國際遠洋運輸集團———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和我國最大的內河航運集團———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分別成立。1997年,中海集團在上海正式掛牌,承擔我國沿海運輸。
隨之而來的是改革的不斷深入。中遠集團、中海集團、長航集團逐步打破了原有封閉的、人為劃分的格局,使水運市場真正「流動」起來,開始通江達海。
如今,這些航運企業,均已完成了專業船隊建設,以不同貨種為標准,干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輪、液化氣船、特種船、客滾船、商品車滾裝船等細分市場也已建立並發展成熟,各專業船隊通過藉助集團總公司的統一品牌、統一戰略,發揮規模發展、集約經營的優勢,國際競爭力漸強。
我國從事國際集裝箱班輪運輸的公司由中遠集團一家,增長到2008年的180多家,船舶經歷了從中遠「平鄉城」輪不到200標箱到萬箱級以上的飛躍。中遠集運、中海集運是我國集裝箱班輪公司的代表,早已躋身全球班輪公司前10名,航線覆蓋整個中國沿海、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波斯灣等全球各主要貿易區域。
為中國走向世界保駕護航
上世紀80年代,全球集裝箱航線基本上都被國際資班輪公司控制著。中遠發展集裝箱運輸事業伊始,便將運力提升與調整航線和運行組織工作同步啟動、同步發展,實行定船、定線、定班期運行,開辟了基於中國本土的全球運輸網路。
特別是1988年4月,將香港—美西線集裝箱班輪改為周班,受到貨主歡迎,國外媒體更是驚呼「中國航運正在大踏步趕了上來」。
1999年,中遠集運在中日航線上注入「綠色快航」概念,將航線服務精確到小時,同時推出班期、交貨、中轉、通信、證書傳遞、專人服務和貨物跟蹤保證,真正做到「當天到貨、當天超市上架」,為中國外貿提供了有利條件。
中海集運雖然成立時間很晚,但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集裝箱班輪船隊已經躋身世界前十,創造了業界神話。截至2009年8月為止,中海集運船隊共計148艘船舶,整體運載能力近50萬標箱。其中每艘運載能力逾4000標箱的大型船舶逾71艘,平均船齡只有4.59年,占總運力的84.20%。
2009年上半年,隨著中國外運集團與中國長航集團的重組,中國遠洋運輸業步入了一個新階段,從承運轉向綜合物流,全面深入到中國外貿鏈條。
同時,我國對外貿易總額佔全球的比重,由改革開放前的不足1%上升到8%以上。在逾7%的增長額度中,海運承擔了90%左右的運輸量,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撐。
海運量的激增,加速了海運運力更新換代的進程,暢行於四大洋、由我國航運企業控制和擁有的30萬噸級油輪、散貨船和萬標箱集裝箱船已非罕見。
新中國華誕60年,中國遠洋船隊已經擁有23萬艘貨輪,載重量約6000萬噸,居世界第四位,飄揚著五星紅旗的中國船往來於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1200多個港口,遠洋運輸關系不僅到中國每一個老百姓,更關繫到世界諸多國家的民眾生活,成為中國融入世界的有力保障。
❷ 上海港口的發展與變遷
1.交通四通八達
2。海外貿易發展迅速
3.處於重要的地理位置
❸ 上海洋山港的發展歷程有哪些
1992年10月 十四大提出把上海建成「一個龍頭、三個中心」的重大戰略。決策後,中央領導多次提出要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1995年8月 提出在洋山建設洋山深水港區的戰略構想。
1995年8月、9月 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就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深水樞紐港港址進行調研和實地考察。
1996年9月 根據國務院要求,上海委託十多家中央在滬及上海市的科研、設計、勘查單位,對港址進行論證,開始了艱苦的前期工作。
1997年底 上海已開展了上百個專題的研究論證,基本解決了在洋山建設深水港的重大技術、經濟問題。
1998年底 編制完成了洋山深水港區總體布局規劃和一期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及相應的專題報告會,全面加快了洋山的前期認證工作。
1999年3月、5月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兩次在北京組織召開洋山深水港區港址論證會。會上,上海市向中央有關部門正式提出建設洋山深水港。
1999年8月 國家計委組織國內權威專家分宏觀經濟和技術經濟兩個方面對洋山深水港項目進行了審查。
1999年底 由國家計委組織,在上海再次召開專家論證會。這次重要的論證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關於在大小洋山建設國際航運樞紐洋山深水港區的宏觀經濟論證,參加會議的經濟學家都認為,無論從國際航運需要,還是從我國經濟發展著眼,在大小洋山的地理位置上建設一個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都是非常必要的,在戰略上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000年1月 國家計委又開展了國際咨詢,從國際競爭的大環境確認洋山深水港區建設的必要性、緊迫性和技術方案的可行性,對建設洋山深水港區明確提出「四個不變」,即大小洋山行政隸屬關系不變、洋山深水港區的屬地財政稅收關系不變、洋山深水港區投資主體多元化原則不變、港區建設吸納勞動力的優惠政策不變。
2000年11月 國家領導人對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作出重要批示,為盡快將上海建設成太平洋西岸國際經濟、貿易、金融和航運中心城市之一指明了方向。
2001年2月 國務院批准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
2001年2月12日 國務院召開總理辦公會議,確定了洋山開發工程。
2001年3月10日 國家計委正式批准立項,在洋山建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2001年3月17日 國家計委對洋山深水港區建設一期工程立項。
2001年10月 上海最終正式向國家計委遞交了累計200萬字以上的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報告已12易其稿。
2002年3月 國家正式批准了洋山深水港區建設的工程可行性報告,國家計委正式下達批復意見。
2002年4月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投資、建設主體相繼掛牌成立。
2002年5月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初步設計審查通過。
2002年6月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初步設計獲得審查批准;國務院審議通過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新開工報告。
2002年6月26日 洋山深水港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深水港一期工程在東海大橋打下第一根樁。
2003年2月25日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港口北圍堤全線合攏。
2003年12月10日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樁基完成。
2004年5月21日 東海大橋完成全部樁基。
2004年5月18日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碼頭主體結構基本完成。
2004年6月26日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陸域形成全部完成。
2005年5月25日 32.5公里的東海大橋實現貫通。
2005年12月10日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竣工並開港投用。
❹ 上海港簡介
上海港位於長江來三角洲前緣,居源我國18000 公里大陸海岸線的中部、扼長江入海口,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匯點,是我國沿海的主要樞紐港,我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貿物資中99%經由上海港進出,每年完成的外貿吞吐量佔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作為世界著名港口,2013年上海港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榮獲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紀錄。
❺ 上海港機廠的歷史
也是偷來的
上海港機重工有限公司於2003年月2日成立,注冊地為上海浦東南路3500號。公司現有員工800餘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258人,管理人員162人。 本公司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所屬中交上海港口機械製造廠有限公司與日本中和物產株式會社共同出資,按現代企業制度組建的中外合資企業。 公司位於上海市黃浦江東岸,臨近南浦大橋的浦東工業發展區域,享受浦東新區優惠政策。公司在上海廠區擁有一個重件碼頭和一個230米長的沿江專用碼頭及3萬平方米的總裝場地,並在張家港建有20萬平方米廠區,擁有長寬各60米的重件碼頭和8萬平方米的總裝場地。 本公司延續並擴展了上海港口機械製造廠和上海港機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主要服務對象是國內外港口,電廠,造船廠,鋼廠等,主營業務為設計、製造門座式起重機、散貨裝船機、散貨卸船機、浮式起重機、集裝箱起重機及重型橋式、龍門式起重機等六大系列港口起重運輸機械產品,以及生產大型橋梁,建築鋼結構,隧道盾構,脫硫裝置及軌道交通等重型機械。 公司注重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 公司宗旨: 真心實意對待客戶的每一個需求 腳踏實地實現我們的每一個承諾 鍥而不舍追求公司的每一個目標 公司經營理念:客戶的成功才是我們的成功。 以誠信為本,以客戶為中心,建立戰略夥伴關系,確保客戶成為 我們高質量產品的第一受益人。 公司目標:上海港機--港口發展的支點。 公司全體員工竭誠歡迎國內外廣大客商、客戶和友好人士前來洽談、交流、合 長興島是寶山的一座美麗島嶼,它三面臨江,一面臨海,有著優越的地理條件,獨特的氣候環境。遠離外界的污染源,生態系統完善,大氣清新度維持在一級水平。全島面積76.32平方公里,被譽為綠色的翡翠,鑲嵌在萬里長江的入海口。長興島前衛農場位於長興島中部,佔地451.67公頃,現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柑橘生產基地之一。 園內的假山、長廊、盆景園、蒙古村、跑馬場、海螺館、迎賓館各具特色,頗為誘人。園門東側有情趣盎然的盆景園圃,西側為構思巧妙的柑橘文化長廊。每當春末夏初,噴香撲鼻的潔白橘花遍散綠葉之間;深秋季節,金黃色的果實垂掛樹枝之上。 長興島是有名的「柑橘之鄉」,遊客既可享受蘆盪泛舟、橘園賞橘和采橘的獨特樂趣,又能在灘塗上拾貝殼、尋螃蟹,或去江邊欣賞「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妙美景。垂珠園位於長興島先豐村,具有江南古典園林的特色,園內果園佔地1000畝,大多為柑橘,是秋季賞橘、采橘的絕好去處。 桔園處於長興島中部,是前衛農場萬畝桔園中的一片精品園地,佔地200餘畝。桔園種有柑、橘、橙、柚四大類60多個品種的一萬多株果樹,堪稱國內柑橘品種之大全,故有「長江第一園」之稱。桔園設有品種園、自采園、生產園、丹桔大觀、桔文化走廊、觀桔亭、蒙古村、海螺館、盆景園、跑馬場等景點和設施。每當春末夏初,噴香撲鼻的白色橘花如雪片似地遍撒在綠葉之間,仿如陽光下的「雪林」;深秋季節,皆為金黃色柑橘碩果所簇擁,樹枝隨風沙沙擺動,非常具有誘惑感,看著就有壓抑不住的採摘沖動。 許多水禽的重要繁殖地和越冬地,在這一地區及附近的東海灘塗和長江灘塗已記錄到115種水禽。包括15種鷺(主要夏候鳥),2種天鵝,5種雁和20種鴨(主要是冬候鳥)。長江口及其附近的灘塗是遷徒 鷸極其重要的驛站,尤其在春天。已記錄到54種,包括大多數東亞珍稀或地方種類,如長嘴鷸、紅胸鷸、紅腰杓鷸,小青腳鷸、孤沙錐、半蹼鷸、細嘴濱鷸和勺嘴鷸。5種鷗在此越冬,包括珍稀的黑嘴鷗。 長興島是三島中距市區最近的一個,僅需半小時航程。長興島素有「橘鄉」、「凈島」、「長壽島」之美稱。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使長興島的旅遊業得到了充分發展。景點主要有上海橘園、蒙古村跑馬場、垂珠園、上海特技城、先豐度假村、石沙野生動物園、綠島蘆盪迷宮、星島度假鄉村俱樂部等,每到深秋季節,島上舉辦的上海柑橘節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經上海市人民政府報請國務院批准,原屬上海市寶山區的長興、橫沙兩個鄉行政區劃,自 2005 年 5 月 18 日起成建制劃入崇明縣。實行上述行政區劃的調整,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於上海發展大局的一項重大舉措,有利於「三島」(崇明、長興、橫沙)統一規劃,合理配置資源;有利於「三島」產業結構優勢互補,推進崇明生態島的建設。 長興鄉設有 24 個行政村, 260 個村民小組。其中,漁業村 1 個。總人口 3.6萬 人(不包括前衛農場)。島內有鳳凰鎮、潘石鎮、圓沙鎮,其中鳳凰鎮為鄉政府所在地,位於島的中部。長興島的功能定位是「海洋裝備島」。
❻ 上海港碼頭號子的歷史發展
唐宋時期,上海地區的主要港口在吳淞江入海口的青龍鎮(今上海市青浦縣東北),後因吳淞江河道淤淺,港口作業逐漸從青龍鎮轉移到上海浦。1843年11月,上海被辟為「通商」口岸。1853年,中國對外貿易的重心從廣州轉移到上海,1870年後成為中國航運中心。1931年,進出口噸位居世界第7位,成為遠東航運中心。
隨著舊上海「遠東航運中心」地位的確立和工業城市的發展,那些從五湖四海來的包括大件、特大件、笨重和超重的貨物,全部壓在了碼頭工人的肩上,碼頭工人在勞動中迸發出來的號子,是經百年流傳下來的一種勞動的歌聲,它是工人們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身體受壓迫時的吶喊。它見證了中國的歷史變革,唱出了勞動人民的辛酸。
❼ 上海港簡介!
上海港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港位於長江三角洲前緣,居我國18000 公里大陸海岸線的中部、扼長江入海口,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匯點,是我國沿海的主要樞紐港,我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貿物資中99%經由上海港進出,每年完成的外貿吞吐量佔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三。
上海港依江臨海,以上海市為依託、長江流域為後盾,經濟腹地廣闊,全國31個省市(包括台灣省)都有貨物經過上海港裝卸或換裝轉口。上海港的主要經濟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還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慶市。上海港的水陸交通便利,集疏運渠道暢通,通過高速公路和國道、鐵路干線及沿海運輸網可輻射到長江流域甚至全國,對外接近世界環球航線,處在世界海上航線邊緣。另外,上海還有發達的航空運輸。
二、悠久的港口歷史
自古以來,上海就是我國對外交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寶年間,唐朝政府就在這控江襟海處設立鎮治,即青龍鎮(今青浦縣東北,蘇州河南岸),發展港口,供船舶往來停靠。進入宋代後,青龍鎮有「江南第一貿易港」的稱號。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設市舶提舉司,徵收關稅,管理航運。此後,長江每年大量泥沙逕流而下,使長三角海岸線不斷向東伸延,陸域不斷增加,河道變遷,約1265年港口易址於上海鎮。1404年開拓形成黃浦江後,上海港憑借黃浦江的優良航道而日益壯大。
1840 年鴉片戰爭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上海港於1843年11月17日被迫對外開放。之後,一批外國冒險家蜂擁而至,他們任命外籍港務長、劃定 「洋船停迫界」、設立殖民武裝力量、瓜分港口岸線、建築碼頭倉庫、走私鴉片、販賣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19世紀70 年代後,上海港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逐漸形成了近代工業聚集區。
20 世紀初,黃浦河道局對吳淞口和黃浦江的局部河段進行了整治和疏浚,萬噸級船舶可以乘潮進入黃浦江,適應了當時船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上海港已經成為遠東航運中心,年貨物吞吐量一度高達1400萬噸;船舶進口噸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經過解放初的三年恢復期,70年代大建港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建設,上海港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門、龍吳五個港區,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此外,寶鋼集團、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等也各自建了專用碼頭,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斷擴大,對上海市的建設和長江流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99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決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洋山保稅港區同時啟用,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上海港已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主樞紐港,並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三、上海港現狀
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區擁有各類碼頭泊位11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71個,碼頭線總長為91.6公里。按照碼頭使用性質分類:公用碼頭泊位 175個,碼頭線長度為24.6公里,其中生產泊位121個,碼頭線長度為22.2公里,年貨物吞吐能力17051萬噸;貨主專用碼頭泊位965個,碼頭線長度為67公里,其中生產泊位495個,碼頭線長度為38.2公里。
上海港內河港區有碼頭泊位818個,最大靠泊能力3000噸級。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37億噸。其中,海港貨物吞吐量4.7億噸,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貨運港地位;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0.67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2.13億噸,其中,外貿出口1.03億噸,外貿進口1.1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71.9萬標准箱,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裝箱港口中繼續位居第三。集裝箱吞吐量中,內支線集裝箱量202.6萬標准箱,國際中轉箱78.5萬標准箱,內貿集裝箱吞吐量313.7萬標准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裝箱班輪航班達到每月2106班,其中,遠洋航線498班,近洋航線535班,內支線794班,內貿航線每月279班。
自然條件
崇明島
氣象(1)風況:歷年最大風速為17.0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0亳米。
(3)霧況:歷年平均霧日為25.5天。
(4)氣溫:歷年平均氣溫15.3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7.3攝氏度,最低氣溫—10.3攝氏度。
水文:(1)歷年最高潮位+5.89米,最低潮位—0.28米,平均高潮位+3.33米,平均低潮位0.94米。
(2)流速、流向:東風沙附近最大漲潮流速為2.87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68米秒。
(3)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
外高橋
氣象:(1)風況:實測最大二分鍾平均風速為25.0米/秒。
(2)降雨:歷年平均日降雨量,中雨29.1天,大雨9.2天。
(3)霧況:歷年平均為28天。
(4)氣溫: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1攝氏度,最低氣溫—9.4攝氏度,平均氣溫15.7攝氏度。
水文:(1)(以吳淞基面為准,下同)平均高潮位+3.27米,平均低潮位+0.9米
(2)流速、流向:潮流屬不規則半日淺海分潮流。水域內往復流極為典型,實測最大潮2.05米/秒,漲潮流速1.89米秒。
(3)含沙量:大汛漲潮最大含沙量1.426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053公斤/立方米。
(4)波況:實測最大波高3.20米,風向 。風速25米 系台風浪。
南匯咀:氣象
(1):風況:其二十年一遇最大風速為24.1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36.6毫米。
(3)霧況:歷年平均為40.3天。
(4)氣溫:歷年平均氣溫15.4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7。8攝氏度,最低氣溫—15.4攝氏度。
水文:(1)歷年最高高潮位+5.68米,最低低潮位—1.25米,平均高潮位+3.39米,平均低潮位0.29米。
(2)流速、流向:最大漲潮流速為2.26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57米/秒。
(3)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1.8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17公斤/立方米。
波況:以風浪為主,實測最大波高為3.26米。
金山咀:
氣象:(1)風況:其最大風速為24,0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105.9毫米。
(3)霧況:歷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8.3攝氏度。最低氣溫—10攝氏度。
水文:
(1) 歷年最高潮位+5.93米,最低潮位—3.78米,平均高潮位+3.68米,平均低潮位—0.19米。
(2) 流速、流向:金山嘴斷面最大漲潮流速為2.58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86米/秒。
(3) 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1.59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71公斤/立方米。
波況:以風浪為主,實測最大波高為3.60米。
❽ 上海港的港口歷史
自古以來,上海就是我國對外交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寶年間,唐朝政府就在這控江襟海處設立鎮治,即青龍鎮(今青浦區東北,蘇州河南岸),發展港口,供船舶往來停靠。
進入宋代後,青龍鎮有「江南第一貿易港」的稱號。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設市舶提舉司,徵收關稅,管理航運。此後,長江每年大量泥沙逕流而下,使長三角海岸線不斷向東伸延,陸域不斷增加,河道變遷,約1265年港口易址於上海鎮。
1404年開拓形成黃浦江後,上海港憑借黃浦江的優良航道而日益壯大。
1840 年鴉片戰爭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上海港於1843年11月17日被迫對外開放。之後,一批外國冒險家蜂擁而至,他們任命外籍港務長、劃定 「洋船停迫界」、設立殖民武裝力量、瓜分港口岸線、建築碼頭倉庫、走私鴉片、販賣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19世紀70 年代後,上海港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逐漸形成了近代工業聚集區。
20 世紀初,黃浦河道局對吳淞口和黃浦江的局部河段進行了整治和疏浚,萬噸級船舶可以乘潮進入黃浦江,適應了當時船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上海港已經成為遠東航運中心,年貨物吞吐量一度高達1400萬噸;船舶進口噸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經過解放初的三年恢復期,70年代大建港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建設,上海港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門、龍吳五個港區,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此外,寶鋼集團、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等也各自建了專用碼頭,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斷擴大,對上海市的建設和長江流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99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決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洋山保稅港區同時啟用,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上海港已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主樞紐港,並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❾ 上海港的介紹
上海港位於長江三角洲前緣,居中國18000公里大陸海岸線的中回部、扼長江答入海口,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匯點,是中國沿海的主要樞紐港,中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貿物資中99%經由上海港進出,每年完成的外貿吞吐量佔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作為世界著名港口,2013年上海港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榮獲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紀錄。上海港繼續保持全球碼頭「一哥」地位,2015年前11個月集裝箱吞吐量升3.33%至3347萬箱。
❿ 上海港是哪它的過去和現在如何發展的有什麼意義拜託各位大神
上海港位於長江三角洲前緣,居我國18000 公里大陸海岸線的中部、扼長江入海口,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匯點,是我國沿海的主要樞紐港,我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貿物資中99%經由上海港進出,每年完成的外貿吞吐量佔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三。榮獲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紀錄。 上海港依江臨海,以上海市為依託、長江流域為後盾,經濟腹地廣闊,全國31個省市(包括台灣省)都有貨物經過上海港裝卸或換裝轉口。上海港的主要經濟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還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慶市。上海港的水陸交通便利,集疏運渠道暢通,通過高速公路和國道、鐵路干線及沿海運輸網可輻射到長江流域甚至全國,對外接近世界環球航線,處在世界海上航線邊緣。另外,上海還有發達的航空運輸。 自古以來,上海就是我國對外交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寶年間,唐朝政府就在這控江襟海處設立鎮治,即青龍鎮(今青浦縣東北,蘇州河南岸),發展港口,供船舶往來停靠。進入宋代後,青龍鎮有「江南第一貿易港」的稱號。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設市舶提舉司,徵收關稅,管理航運。此後,長江每年大量泥沙逕流而下,使長三角海岸線不斷向東伸延,陸域不斷增加,河道變遷,約1265年港口易址於上海鎮。1404年開拓形成黃浦江後,上海港憑借黃浦江的優良航道而日益壯大。 1840 年鴉片戰爭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上海港於1843年11月17日被迫對外開放。之後,一批外國冒險家蜂擁而至,他們任命外籍港務長、劃定 「洋船停迫界」、設立殖民武裝力量、瓜分港口岸線、建築碼頭倉庫、走私鴉片、販賣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19世紀70 年代後,上海港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逐漸形成了近代工業聚集區。 20 世紀初,黃浦河道局對吳淞口和黃浦江的局部河段進行了整治和疏浚,萬噸級船舶可以乘潮進入黃浦江,適應了當時船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上海港已經成為遠東航運中心,年貨物吞吐量一度高達1400萬噸;船舶進口噸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經過解放初的三年恢復期,70年代大建港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建設,上海港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門、龍吳五個港區,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此外,寶鋼集團、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等也各自建了專用碼頭,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斷擴大,對上海市的建設和長江流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99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決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洋山保稅港區同時啟用,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上海港已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主樞紐港,並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區擁有各類碼頭泊位11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71個,碼頭線總長為91.6公里。按照碼頭使用性質分類:公用碼頭泊位 175個,碼頭線長度為24.6公里,其中生產泊位121個,碼頭線長度為22.2公里,年貨物吞吐能力17051萬噸;貨主專用碼頭泊位965個,碼頭線長度為67公里,其中生產泊位495個,碼頭線長度為38.2公里。 上海港內河港區有碼頭泊位818個,最大靠泊能力3000噸級。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37億噸。其中,海港貨物吞吐量4.7億噸,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貨運港地位;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0.67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2.13億噸,其中,外貿出口1.03億噸,外貿進口1.1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71.9萬標准箱,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裝箱港口中繼續位居第三。集裝箱吞吐量中,內支線集裝箱量202.6萬標准箱,國際中轉箱78.5萬標准箱,內貿集裝箱吞吐量313.7萬標准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裝箱班輪航班達到每月2106班,其中,遠洋航線498班,近洋航線535班,內支線794班,內貿航線每月279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