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券商報告中的目標價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所謂的目標價只是一個估價,估價方法無非有幾下幾種:
1、通過同類股票比價得出;
2、市場平均市盈率;
3、根據技術圖形推算得出,如三角形突破等。
B. 怎麼計算股票的價值,每股應該是多少錢給個例子和計算過程
比如A股票,其2013年每股收益(EPS)預計為1元,給予40倍市盈率(PE),則該股票內2013年目標價可以定在1*40=40元。容
但是要說明的是:
1、當年的每股收益只能是預估的(因為2013每股收益的准確數值要等到2014年公司發布年報後才知道),這個可以參考各券商對該股的研究報告。而且當公司突發意外情況時,對其每股收益的預估也會變化,所以要跟蹤;
2、對不同的行業和公司,市場會給出不同的市盈率,這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例如:對大盤股給的市盈率往往比中小盤股低。
C. 機構計算股價目標漲福是按什麼理論和公式
又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我最不喜歡和別人說這些,但又難得有人問出這么精闢的問題,相對而言,這是個偽命題,機構預計漲幅一般是通過乖離率,以及線性數據得出的,還要包括籌碼分析,整體收益,等等,是理想狀態下的偏離值模型,偏離率越大,模型越逼真,但有些東西無法計算,比如每日成交,那麼接下來就是一個量子概念從數學層面計算一個值同時在幾個值上的概率是多大,把所有的情景模式都開啟,概率最大的那個就是預期估值。
D. 一些證券公司透過一些消息預測某隻股票的目標價,請問這只股票確實能夠達到這個價嗎
這里有2種情況
1、券商出於某種目的,比如出貨、造勢等等,在股價較低且沒有放量時一般專是可以屬接近或者達到所謂的目標價,但如果大盤不好,要達到目標價是有一定困難的。另一種情況就是放出巨量,那這時很可能已經接近頂峰,一旦大盤不好,就會一路下跌。
2、純粹的股評。有些股票與券商並沒有太多關系,那麼這時候的推薦就屬於信口開河,如果大盤走強,那也許可以達到目標;如果大盤不好,那麼反而會大跌。
總之不要相信他們,因為他們也是要看大盤的臉色。
E. 從哪裡看機構給股票的目標價格 或者是券商給股票的目標價格
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要制定合理的目標價,可參考以下步驟:
第一步,預測公司的未來1~3年的每股收益。由於普通投資者目前無力對公司未來盈利進行全面合理預測,可使用券商或獨立機構的預測結果;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應參考多家券商或獨立機構的預測結論,以使預測更全面更准確。
第二步,選擇一種或多種適合你自己投資風格的估值方法,如常見的市盈率、市凈率等。這些估值方法被稱為相對估值方法,通過比較得出合理的估值水平。以市盈率為例,可通過該股票歷史市盈率區間,結合盈利預期來判斷未來1~3年的市盈率應該是多少倍。
如預期未來12個月里公司將進入盈利周期上升階段,就可選用歷史上相同盈利周期時的市盈率倍數作為預測值;如果盈利前景不佳,就可採用歷史上同樣業績不佳時的市盈率倍數。 動態的市盈率預測也可採用行業平均水平或同類可比公司的市盈率。
有了未來的預測盈利,又有了合理的預期市盈率,把兩個數乘起來就得到目標價了。
F. 股票如何算目標價格
股票代表一定價值量,簡稱「股票價值」。股票價值的確立形式主要有四種,第一,票面價值,亦稱面值,是在股票正面所載明的股票的價值,是確立股東所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所有權的大小、核算股票溢價發行、登記股東帳戶的依據。另外,面值為公司確立了最低資本額;第二,賬面價值,公司資產總額減去負債(公司凈資產)即為公司股票的賬面價值,再減去優先股價值,為普通股份值;第三,市場價值,即股票在股票市場上買賣的價格,又稱「股票行市」,有時也簡稱「股價」。對於投資者來說,股價是「生命線」,它可以使投資者破產,也可以使投資者發財。股價表示為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和市場價等形式,其中收盤價最重要,它是人們分析行情和製作股市行情表時採用的基本數據;第四,清算價值,指公司終止時其資產的實際價值和其賬面價值會發生偏離,有時是有很大的偏離,清算價值的計算公式為; V=T/N (其中,V表示股票的清算價值,T表示公司全部資產拍賣後凈收入,N表示股票股數)。
股票價格測不準原理
資本價值原理的第四個隱含結論,更是石破天驚,極具震撼力。那就是「不要試圖預測股價走向!」
先讓我介紹三個環環緊扣的概念:一、股票是一種耐用品,是一種預期在未來很長時間里,能夠不斷產生收益的商品。二、股票的價格,是股票未來全部預期收益的現值,也就是說,股票的當前價格,是該股票未來全部收益的總和。三、股票價格的變動,是人們對股票未來全部收益預期的變動。
舉個例子,如果有一隻股票,它保證在今後每年產生10元的收益,直到永遠,同時假定市場利率永遠是10%,那麼這只股票每股的當前價格就是100元。這100元,是這一股股票在未來無數年裡產生的收益,按照10%的貼現率,逐一折算為當前現值的總和。換個角度來理解:只要拿著100元,就可以在10%的市場利率下,在未來無數年裡,每年都獲得10元的利息收益,而永遠無需動用、也不增加這100元的本金。
人們現在願意花多少錢買一隻股票,取決於他們預計將來能從中獲得多少。如果當前的信息發生了變化,改變了人們對未來事件的預期,那麼價格現在就會發生變化。任何現實事件的變動,如果已經在預料之中,就不會改變價格。這里兩個要點是:(1)股票的當前價格,取決於預期的未來收益;和(2)有關未來事件的信息一旦發生變化,價格現在就會馬上發生變化。
只有未能預見的事件,才能導致當前價格變動。如果一場風暴已經摧毀了農作物,那麼這家農場的股票就會馬上滑落,而不會等到收割的時候才滑落。關於未來變化的信息,也就是意外,是不可預測的。要是它們能預測,就算不上意外或變化了。如果人盡皆知利好的事情肯定要發生,那就成了當前的信息,而且體現在當前價格之中了。
股評家經常言之鑿鑿:「預計下星期股票會調整,並且要等下個月才能反彈。」——那純屬猜測,倒著說也同樣正確。如果那些導致價格變動的消息是可信的,股票價格現在——而不是「到時」——就會立即作出反應。
我們不是說事物發展是沒有規律的,也不是說人們完全無法把握未來,而是說人們對未來的把握是不完善的。如果人類的知識是進步的,那麼就總有些東西要等到明天才能知道。正是這些明天才知道的信息,導致了股票——乃至所有耐用品——價格的變動。換句話說,不是「未來事件的走勢」決定了價格的走勢,而是「關於未來事件的信息被披露的走勢」決定了耐用資源價格變化的走勢。
既然「當前價格反映未來預期價格」,那麼結論就是,過去相繼發生的價格所構成的圖線,並不蘊涵未來價格走向的信息。你鑽研那些圖線,不能增加你獲得更高回報率的機會。也就是說,你再也不要煞費心機搞什麼技術分析,推斷哪些股票最可能盈利了。
很多人相信「市盈率」,但那是一個不必要的指標。切中要害的,永遠是對一隻股票未來回報的預期,而不是它過去的歷史。今年4月,美國科技股的大調整中,不少網路概念股價格下跌了90%以上,遠遠跌破了發行價格,難道這些股票就必定很值得買嗎?一切圖表、曲線,以及一切有關「支撐位、大勢、轉折點」的煞有介事的高論,都是沒有根據的。隨便選一隻股票就得了;向全部股票列表投飛鏢也行。
G. 券商提出的目標價得多長時間實現
不要相信什麼目標價。有的第二天就實現,有的第二年也不可能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