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價格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價格

發布時間:2021-07-16 00:57:09

Ⅰ 什麼是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你好,流通股:可流通股股票是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及北版京兩個法人股系統STAQ、NET上流權通的股票。由於中國證監會在1992年10月成立,所以在此之前的股票上市都是由各證券交易系統自己審批的。而在此之後,所有股票的上市流通都統一歸口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
非流通股指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上市公司中不能在交易市場上自由買賣的股票(包括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內資及外資法人股、發起自然人股等);這類股票除了流通權與流通股不一樣外,其它權利和義務都是完全一樣的。但非流通股也不是完全不能買賣,它可以通過拍賣或協議轉讓的方式來進行流通,這樣做了,必須獲得證監會的批准,交易才能生效。

Ⅱ 非流通股 和 流通股的價格一樣嗎

應該說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成本不一樣,非流通股股東取得股份的成本很低,遠遠低於目前的市場價格

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就能按照市場價格賣出了

目前已經不在叫非流通股了,叫限售股份,因為都已經可以流通了,只是時間上和比例上有限制

不一定是凈資產價格,像那些公司成立之初就入股的大小股東,成本就是1塊錢,後來進入的股東的話,有可能是當時購買的凈資產價格,但肯定不會是現在的凈資產價格,不管怎麼說,反正的都是很低成本的投資,按照現在的股價計算都是獲利很多很多的,也就是造成股市最近一直跌的主要原因了

Ⅲ 什麼是流通股和非流通股

你好,流通股:可流通股股票是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及北京兩個法內人股系統STAQ、NET上流容通的股票。由於中國證監會在1992年10月成立,所以在此之前的股票上市都是由各證券交易系統自己審批的。而在此之後,所有股票的上市流通都統一歸口由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
非流通股指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上市公司中不能在交易市場上自由買賣的股票(包括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內資及外資法人股、發起自然人股等);這類股票除了流通權與流通股不一樣外,其它權利和義務都是完全一樣的。但非流通股也不是完全不能買賣,它可以通過拍賣或協議轉讓的方式來進行流通,這樣做了,必須獲得證監會的批准,交易才能生效。

Ⅳ 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價格是否一致

實際股票價格和上市股票價格有很大差距.

如果某公司要收購一家上市公司,那麼他就要按照該企業的實際評估價值,這樣成本盡量小.收購之後恢復上市,參照其他的上市股價來計算,盡量爭取高股價,做大市值,使企業利益最大化.最終結果,流通股包含市場溢價,與非流通股價格相差很大.就像現在這樣,流通股有價格超過百元的, 非流通股價格最初只有1元,再加上分紅送股,大股東的持股成本只有幾毛錢或者更低.

Ⅳ 非流通股的價格 和流通股的價格一樣嗎

呵呵,經過所謂的「對價」以後非流通股就購買了本來承諾過不流通的兌現權,這樣70%的非流通股就可以上市流通了,這就是所謂的大小非,他們的價錢是相當低的,但解禁後就可以交易了,和流通股的股價一樣。

Ⅵ 非流通股和流通股,這兩類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價不同權」

大家都知道,中國股市是「股權分置」的,以國有股為主的非流通股不隨股市漲跌。這就是說非流通股沒有進入股市,它只享受上市公司融資的好處,而不承擔任何股市風險,把一切風險都推給了流通股股東。上市公司的2/3是非流通股,公司的決策層、管理層等都是非流股東,上市公司的絕大多數行為都是非流通股東說了算。比如: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流通股東是反對的,可上市公司大股東和上市公司照掏不誤。這是誰的權力大?上市公司任意更改投資方向、任意挪用資金等等,都是流通股東反對的,但是,上市公司照做不誤。這是誰的權力大?上市公司在股權分置情況下再融資,流通股東是反對的,可上市公司照做不誤。這又是誰的權力大?......
「股權分置」造成了同股不同質、同股不同價、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等。公司法要求股份公司各股東之間要同股、同權、同價。顯然「股權分置」不符合公司法。又由於證券法是以全流通為基礎的,「股權分置」使非流通股不流通,只有流通股流通,也不符合證券法。盡管如此,「股權分置」照樣存在。這是流股東及其反對的,結果怎樣呢?這又是誰的權力大?

這次「股權分置」改革,雖說證監會把表決權給了流通股東,但是否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什麼時候解決、用什麼方式解決、不都是非流通股股東說了算嗎?不都是國資委說了算嗎?即便是管理層說了算它不也是國有股東之一嗎?它主要的不也是為國有股利益著想嗎?這又是誰的權力大?

Ⅶ 請問,限售股和非流通股有什麼不同,它們各自如何定價

限售股:股票上市交易後,原始股東擁有的股票在一定期限內不允許在二級市場賣出。
非流通股:股票上市後,原始股東擁有的股票中,有一定比例股票份額是不允許在二級市場流通的。
獲得這些股份途徑,必須是一級市場,一般是股份公司成立時的發起人所認購的股票。所以定價一般都是凈資產,即股票原始面值。一般為1元每股。

Ⅷ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區別有哪些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區別如下:
流通股是指上市公司股份中,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數量。其概念,是相對於證券市場而言的。在可流通的股票中,按市場屬性的不同可分為A股、B股、法人股和境外上市股,與流通股對應的,還有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股票主要是指暫時不能上市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
非流通股(non-tradable shares)指中國證券市場上的上市公司中不能在交易市場上自由買賣的股票(包括國家股、國有法人股、內資及外資法人股、發起自然人股等);這類股票除了流通權與流通股不一樣外,其它權利和義務都是完全一樣的。但非流通股也不是完全不能買賣,它可以通過拍賣或協議轉讓的方式來進行流通,這樣做了,必須獲得證監會的批准,交易才能生效。

Ⅸ 流通股與非流通股

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暫不上市流通
很多老股民都知道,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之初,有一些股票是全流通的。打開方正科技(原延中實業)的基本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其總股本是97044.7萬股,流通A股也是97044.7萬股。

然而,由於很多歷史原因,由國企股份制改造產生的國有股事實上處於暫不上市流通的狀態,其它公開發行前的社會法人股、自然人股等非國有股也被作出暫不流通的安排,這在事實上形成了股權分置的格局。另外,通過配股送股等產生的股份,也根據其原始股份是否可流通劃分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截至2004年底,上市公司7149億股的總股本中,非流通股份達4543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64%,非流通股份中又有74%是國有股份。

股權分置的產生是否有相關法律依據呢?1992年5月的《股份制企業試點辦法》規定,「根據投資主體的不同,股權設置有四種形式: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外資股」。而1994年7月1日生效的《公司法》,對股份公司就已不再設置國家股、集體股和個人股,而是按股東權益的不同,設置普通股、優先股等。然而,翻看我國證券市場設立之初的相關規定,既找不到對國有股流通問題明確的禁止性規定,也沒有明確的制度性安排。

股權分置改革與國有股減持不同。減持不等於全流通;獲得流通權,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減持

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解決股權分置問題開始被提上日程。1998年下半年以及2001年,曾先後兩次進行過國有股減持的探索性嘗試,但由於效果不理想,很快停了下來。此次改革試點啟動後,有很多投資者問,流通與減持有什幺不同?對此,法律專家的解釋是,減持不等於全流通,減持可以在交易所市場進行,也可以通過其它途徑,被減持的股份並不必然獲得流通權;而非流通股獲得了流通權,也並不意味著一定會減持。

什麼要改革

-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

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上市公司大股東有「圈錢」的沖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

作為歷史遺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權分置早已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塊「心病」。市場各方逐漸認識到,股權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約了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而且,隨著新股發行上市不斷積累,其不利影響也日益突出。

首先是因股權分置形成非流通股東和流通股東的「利益分置」,即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資產凈值的增減,流通股股東的利益關注點在於二級市場的股價。試舉一例,可以對「利益分置」有更清晰的了解:2000年12月,某上市公司以每股46元的價格增發2000萬股股票,由於是溢價發行,增發後每股凈資產由5.07元增加到6.72元。也就是說,通過增發,該公司大股東不出一文就使自己的資產增值超過30%。其後該公司股價一直下跌,大股東卻毫發無損。可見,正是由於股權分置,使得上市公司大股東有著「圈錢」的沖動,卻不會關心公司股價的表現。上市公司的治理缺乏共同利益基礎。

三分之二股份不能流通,客觀上導致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

股權分置也扭曲了證券市場的定價機制。股權分置格局下,股票定價除公司基本面因素外,還包括2/3股份暫不上市流通的預期。2/3股份不能上市流通,導致單一上市公司流通股本規模相對較小,股市投機性強,股價波動較大等。另外,股權分置使國有股權不能實現市場化的動態估值,形不成對企業強化內部管理和增強資產增值能力的激勵機制,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和產品創新也頗受制約。

Ⅹ 流通股與非流通股價格是否一致呢

「大戶」狂拋法人股

大小非的解禁狂潮,超過很多基金經理的想像。早在去年年底,在各家基金公司的投資策略會上,不少基金經理對大小非解禁還很樂觀。不少基金經理當時提出,一旦限售股正式解禁之後,優秀的公司往往因出色的公司基本面,反而容易吸引更多的機構資金關注,由此股價可能被再度一路推高,大小非解禁並不可怕。

然而,在巨額融資下,大小非限售股股東的拋售異常瘋狂。一位浙江的資金大戶私下表示,其所持有的5000萬股某銀行股,當時以1元/股的價格購買,在該銀行去年上市後,其身家已經暴增至十餘億元,「發現資金運作的收益比較快,這比我做這么多年實業的收益遠遠要高。」

這位大戶稱,在高回報的情況下,其考慮不斷在一級市場買入法人股,並在大小非解禁後拋售,為了不影響資金流通速度,在限售股解除後,其立即將資金變現。「如果有需要,不會計較賣出時的一兩個跌停板。」這位大戶說道。

一位券商人士稱,其在大戶室曾親眼看到過大小非解禁後的瘋狂拋售。

閱讀全文

與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留學生的外匯 瀏覽:923
施羅德外匯 瀏覽:704
每日幣讀交易所 瀏覽:203
非法融資和民間融資 瀏覽:328
浙貸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59
創投企業新三板投資 瀏覽:5
天治趨勢基金如何 瀏覽:264
海南鑫晟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436
華信信託公司網站 瀏覽:497
紅寶石信託 瀏覽:759
1910銅期貨 瀏覽:158
身份證理財好不好 瀏覽:241
北京做交易員 瀏覽:79
期貨期指費率 瀏覽:464
芒果出行融資 瀏覽:181
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江蘇分公司 瀏覽:372
並購基金信託 瀏覽:865
能源站融資 瀏覽:217
e租寶投資的項目 瀏覽:185
哪家科技創新基金好 瀏覽: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