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漢到上海的水路長1125千米,一艘輪船以28千米/小時的速度從武漢駛往上海。開出t 小時後,離開
開出t 小時後,離開武漢有28t千米。如果t =8,離開武漢有224千米 開出t 小時後,到上海還要航行1125-28t千米 如果t =18,到上海還有621千米
2. 從上海到武漢的水路長1200千米,一艘客輪從上海開往武漢港,已經行駛了全程的34,離武漢港還有多少千米
1200×(1-
3 |
4 |
1 |
4 |
3. 上海到武漢之間水路長1100千米甲乙兩艘客輪同時從上海和武漢分別開出相向而行
(1100-500)÷25,
=600÷25,
=24(千米).
答:乙船平均每小時行24千米.
4. 上海和武漢間的水路長1075千米,兩船同時從兩港開出,相對而行,從武漢開出的輪船每小時行26千米
設x小時兩船相遇。
26x + 17x = 1075 (方程是兩條船的速度乘以時間相加 = 總路程1075)
43x = 1075
x = 1075 ÷ 43
x = 25
答:25小時後兩船相遇。
5. 從上海到武漢的水路長1200千 米。一艘貨輪從上海開到武漢港,一行了全程的五分之三,離漢港還有多少千米
還有1200*(1-3/5)=480米
6. 漢口到上海的水路長1125千米,一艘輪船以每小時26千米的速度從漢口開往上海。
需要43小時到上海
7. 上海到武漢的航運距離
武漢距上海直線距離880公里
武漢地處長江流域中部,與重慶、上海各距1000公里左右,其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長江、漢水交匯,輻射洞庭湖、鄱陽湖及江漢水網地區,水路運輸條件優越,鐵路、公路、航空運輸也十分發達。在長江上下600多公里范圍內,上有宜昌、枝城、荊州、岳陽等重點港口;下有黃石、九江、安慶、銅陵、蕪湖等重點港口。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有利於合理整合港口資源,形成以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為主體的長江中游港口群,有利於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充分發揮港口的群體優勢,有利於形成三大航運中心均勻分布的長江航運發展格局,為沿江經濟發展提供航運保障。
二、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有利條件
武漢是長江流域四個特大中心城市之一,我國內地最大的商貿中心和金融中心,也是中國最大的綜合交通通信樞紐之一,在世界許多城市為水資源的短缺所困擾時,武漢人均佔有地表水量居世界大城市之首,水域面積居全國大城市之首;是中國六大綜合性工業基地之一,以光電子產品製造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汽車和鋼材製造業和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大中城市前列,人力資源儲備豐富。武漢的航運基礎非常好,人才和技術優勢也十分突出,建設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具有十分有利的條件。
(一)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武漢在長江流域經濟帶中具有"中樞"地位,發揮著紐帶的作用。武漢北至北京、南達廣州、西到重慶、東往上海,均在1200公里之內,在原料和消費市場上與其它大城市對比,相同運輸半徑內具有更廣闊的交換條件。流通方面,武漢市歷來就是我國內地最大的商品貿易中心,世界銀行最近的一份對國內23個城市投資環境的調查報告表明,武漢是外地產品占本地市場比重最高和本地產品外銷比重最高的城市,也就是說武漢市場上的貿易壁壘是最低的,市場是最開放的,"買全國賣全國"的開放意識一直傳承下來。
8. 武漢到上海的水路長1125千米,一艘輪船以每小時26千米的速度從武漢開往上海。 1.開出t小時後
26t
26×12=312
1125-26×12
1125-26×20=605
9. (1)上海到漢口水路長1125千米.一艘輪船從上海開往漢口已經行了35,離漢口還有多遠(2)一艘輪船從上
(1)1125×(1-
3 |
5 |
2 |
5 |
3 |
5 |
2 |
5 |
5 |
2 |
10. 漢口到上海的水路長1125千米,一艘輪船以每小時26千米的速度從漢口開往上海.(1)開出t小時後,離開漢口
(1)26×t=26t(千米), 答:開出t小時後,離開漢口26t千米; 12×26=312(千米), 答:如果t=12,離開漢口312千米; (2)1125-26×t =1125-26t(千米), 答:開出t小時後,到上海還要航行1125-26t千米; 1125-26×20 =1125-520 =605(千米); 答:如果t=20,到上海還有605千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