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論文寫盈利能力分析,應該以什麼公司為案例比較好,急急急
寫作思路:可以寫火電企業盈利能力分析,可以從市場營銷、計劃管理、成本控制、財務管理、節能降耗、可靠性等幾個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火電企業盈利能力提出具體建議。
正文:
在當前的市場形勢下,火電企業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市場經濟是一種競爭經濟。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現代市場競爭將愈演愈烈,每個國家和企業都不得不面對這一嚴峻的挑戰。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開始重建其電力工業,掀起了以打破壟斷、引入競爭為標志的電力市場改革的浪潮。電力市場化是一個世界性的變革,是電力工業在經歷了百餘年平穩發展之後面臨的一次歷史性的大沖擊。
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火電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如果不能充分、深刻地思考和認識未來的競爭,不能做到未雨綢繆,不能盡快打造自身的競爭優勢,那麼在將來愈演愈烈的發電市場競爭中將會陷入被動境地。
尤其是近年來,電煤價格持續攀升,火電企業總成本不斷提高,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壓縮,因此,如何提高火電企業的盈利能力,打造火電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強化市場營銷,加強經營工作,是提升發電企業盈利能力的有效手段。電量是火電企業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只有爭取到更多的具有邊際利潤的電量,才能真正增加企業的利潤。
牢固樹立「電量就是效益」的理念,沒有電量,就沒有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市場意識,全方位抓好市場營銷工作,積極開展電力營銷的研究和實施工作,採取多樣化的營銷手段,多溝通、勤聯系,加強與政府部門和電網公司的溝通與協調,盡最大努力爭取電量計劃,確保計劃內電量不低於區域電網平均水平。
在確保有邊際利潤的情況下,深入開展代發電量工作,積極尋找外部電量替代機會,合理統籌和優化電量結構,提高機組經濟性。認真研究大用戶直購電政策,積極推進直購電工作,提高機組發電負荷。
開拓熱力市場是發電企業提高盈利能力的另外一個重要手段。要不斷強化市場營銷力度,擴大熱力市場,形成穩定的供汽能力,使供熱盡快產生效益,增加企業收入。
在確保機組發電量的同時,應將強化對外供熱作為打好盈利攻堅戰的重要突破口,全面做好供熱的安全生產、經濟運行、技術改造、市場開拓等管理工作,促進熱力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
同時在供熱過程中,應本著誠信經營、優質服務的原則,充分發揮發電公司的技術優勢和設備優勢,在用戶管道架設、管線改造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出面提供幫助,為用戶排憂解難,確保供汽可靠性和供汽質量,堅持長期合作、互利共贏的經營理念,保持並發展與供熱用戶的夥伴關系。
Ⅱ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有哪些
盈利能力分析
1、核心指標
1)資本金利潤率=利潤總額/資本總額
又稱資本收益率,反映資本金的盈利能力
2)銷售凈利潤(營業凈利潤)=凈利潤/銷售收入
反映每1元收入實現多少凈利潤
3)營業利稅率=(利潤總額+銷售稅金)/營業收入
反映每1元營業收入實現多少利稅
4)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考察企業成本費用與利潤的關系,說明1元成本實現多少利潤
5)資產報酬(收益)率(生產率比率)=(凈收益+利息費用+所得稅)/ 資產平均總額
考察企業運用全部資本的收益率,衡量資產運用效率的高低
6)邊際利潤率(臨界收益率)=1-變動成本率
=邊際貢獻/銷售收入=單位邊際貢獻/銷售單價
邊際貢獻總額=銷售收入總額-變動成本總額
單位邊際貢獻=銷售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考察邊際利潤變動對銷售利潤的影響程度
7)流動資產利潤率=利潤總額/流動資產平均佔用額
考察流動資產佔用與利潤的關系
8)固定資產利潤率=利潤總額/固定資產平均余額
考察固定資產佔用與利潤的關系
9)凈收益與銷售額比率=(凈收益+利息費用)/銷售收入
反映每一單元獲得的收益額,說明企業獲利能力
10)所有者權益與銷售額比率=所有者收益/銷售收入
觀察每一單元銷售的資本實力
11)費用水平變動速度=(報告期費用水平-基期費用水平)/基期費用水平
考察企業費用水平變動趨勢
12)銷售成本、費用率=成本費用總額/銷售收入
考察每1元銷售收入耗費成本、費用多少
13)權益系數=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
考察資產總額是所有者權益的幾倍
14)權益報酬(收益)率=凈資產/所有者權益
是美國杜邦系統財務指標體系中最有代表性、綜合性的收益性指標。考察投資取得的報酬
2、股份公司指標
1)普通股權益報酬率=(凈收益-優先股股利)/平均普通股權益
衡量普通股的獲利能力
2)普通股每股收益額=(凈收益-優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數
反映普通股每股所獲盈利額
3)股票價格與收益比率=普通股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收益額
反映每股市價相當於每股收益的倍數,衡量市價的合理性
4)每股股利=已分配普通股利總額/普通股股數
反映普通股每股獲利數
5)股利分派率=每股現金股利/每股收益額
考察企業分派的股利占每股凈收益的比例
6)證券收益率=利息(股息)+證券面值期末價格與期初價格之差 / 證券期初價格(證券持有期收益率)
反映投資者從證券投資中獲利的收益
7)股利與股票價格利率=每股股利/每股市價
反映每股現在價的獲利能力
8)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所有者)權益總額/資產總額
反映所有者權益在總資產中的比重,衡量所有者權益的保障程度
9)收益與利息保障倍數(利息收益倍數)=營業利潤/利息費用
反映利潤對應付利息的保障程度
10)收益對優先股=凈收益+利息費用+所得稅
用作優先股
11)每股現金流量=(凈收益+折舊)/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反映每一普通股股本提供現金流量的情況
12)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利潤額
衡量普通股股利支付的程度
13)普通股本每股賬面價值=普通股權益/普通股本發行在外股數
在兼並破產情況下衡量企業股東權益情況
Ⅲ 怎樣正確分析企業盈利能力
企業的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利用各種經濟資源賺取利潤的能力,它是企業營銷能力、獲取現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規避風險能力等的綜合體現,也是企業各環節經營結果的具體表現,企業經營的好壞都會通過盈利能力表現出來。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利潤分配表為基礎,通過表內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構建一套指標體系,通常包括銷售凈利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利息保障倍數等,然後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盈利能力分析是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不能僅從銷售情況看企業盈利能力
對企業銷售活動的獲利能力分析是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重點。在企業利潤的形成中,營業利潤是主要的來源,而營業利潤高低關鍵取決於產品銷售的增長幅度。產品銷售額的增減變化,直接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的好壞。因此,許多財務分析人員往往比較關注銷售額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試圖只根據銷售額的增減變化情況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然而,影響企業銷售利潤的因素還有產品成本、產品結構、產品質量等因素,影響企業整體盈利能力的因素還有對外投資情況、資金的來源構成等,所以僅從銷售額來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是不夠的,有時不能客觀地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
二、要關注稅收政策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稅收政策是指國家為了實現一定歷史時期任務,選擇確立的稅收分配活動的方針和原則,它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稅收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有利於調節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為企業提供公平的納稅環境,能有效調整產業結構。稅收政策對於企業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符合國家稅收政策的企業能夠享受稅收優惠,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國家稅收政策的企業,則被要求繳納高額的稅收,從而不利於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國家的稅收政策與企業的盈利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評價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離不開對其面臨的稅收政策環境的評價。然而,由於稅收政策屬於影響企業發展的外部影響因素,很多財務人員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時往往只注重對影響企業發展的內部因素進行分析,而容易忽視稅收政策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三、重視利潤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企業的利潤主要由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非經常項目收入共同構成,一般來說,主營業務利潤和投資收益占公司利潤很大比重,尤其主營業務利潤是形成企業利潤的基礎。非經常項目對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貢獻,但在企業總體利潤中不應該占太大比例。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很多財務分析人員往往只注重對企業利潤總量的分析,而忽視對企業利潤構成的分析,忽視了利潤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實際上,有時企業的利潤總額很多,如果從總量上看企業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業的利潤主要來源於一些非經常性項目,或者不是由企業主營業務活動創造的,那麼這樣的利潤結構往往存在較大的風險,也不能反映出企業的真實盈利能力。
四、關注資本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資本結構是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業負債經營程度的高低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響。當企業的資產報酬率高於企業借款利息率時,企業負債經營可以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否則企業負債經營會降低企業的獲利能力。有些企業只注重增加資本投入、擴大企業投資規模,而忽視了資本結構是否合理,有可能會妨礙企業利潤的增長。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許多財務人員也忽視了資本結構變動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只注重對企業借入資本或只對企業的自有資本進行獨立分析,而沒有綜合考慮二者之間結構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確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 五、注意資產運轉效率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資產對於每個企業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資產運轉效率的高低不僅關系著企業營運能力的好壞,也影響到企業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況下,資產的運轉效率越高,企業的營運能力就越好,而企業的盈利能力也越強,所以說企業盈利能力與資產運轉效率是相輔相成的。然而,很多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往往只通過對企業資產與利潤、銷售與利潤的關系進行比較,直接來評析企業的盈利能力,而忽視了企業資產運轉效率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忽視了從提高企業資產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性。這將不利於企業通過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資產管理效率進而推動盈利能力。
六、對企業盈利模式因素的考慮
企業的盈利模式就是企業賺取利潤的途徑和方式,是指企業將內外部資源要素通過巧妙而有機地整合,為企業創造價值的經營模式。獨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業獲得超額利潤的法寶,也會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個企業即使是擁有先進的技術和人才,但若沒有一個獨特的盈利模式,企業也很難生存。顯然,企業的盈利模式並不是指從表面上看到企業的行業選擇或經營范圍的選擇。因此,要想發現企業盈利的源泉,找到企業盈利的根本動力,財務人員就必須關注該企業的盈利模式,要分析這家企業獲得盈利的深層機制是什麼,而不是簡單地從其經營領域或企業行業特徵上進行判斷和分析。
七、重視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的貢獻
忽視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的貢獻,是指在分析企業盈利能力時只注重分析企業的銷售收入、成本、費用、資產規模、資本結構等直接影響企業盈利水平的物質性因素,而忽視企業的商業信譽、企業文化、管理能力、專有技術以及宏觀環境等一些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事實上,非物質性因素也是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動因,比如企業有良好的商業信譽、較好的經營管理能力和企業文化,將會使企業在擴大銷售市場、成本控制、獲取超額利潤等方面有所收獲,這都有利於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的財務能力進行分析時,如果只注重通過財務報表分析企業的物質性的因素,而忽視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就不能夠揭示企業盈利的深層次原因,也難以准確預測企業的未來盈利水平。
八、不僅要看利潤多少,還要關心利潤質量
對企業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斷,取決於企業提供的利潤信息,企業的利潤的多少,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來說,在資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越多,企業的盈利能力相應越好,反之,企業利潤越少,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非常重視利潤數量的多少。然而,企業的利潤額由於受會計政策的主觀選擇,資產的質量、利潤的確認與計量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存在質量風險問題。只看重利潤的多少,不關心利潤的質量,這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利潤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實性,從而有可能導致財務分析主體的決策缺乏准確性。
九、不能僅以歷史資料評價盈利能力
在財務分析時,大多數財務人員都是以企業年度決算產生的財務會計報告為基礎計算各種盈利能力指標,來評價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在這種盈利能力分析中,人們所計算、評價的數據反映的是過去會計期間的收入、費用情況,都是來源於企業過去的生產經營活動,屬於歷史資料。而對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評價,不僅要分析它過去的盈利能力,還要預測分析它未來的盈利能力。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不僅與前期的積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強弱有關,還與企業未來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有關。因此,如果僅以歷史資料來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很難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做出一個完整、准確的判斷。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哈!
Ⅳ 怎麼分析該公司的盈利能力
通過報表分析其各種盈利指標就可以了,比如:
(一)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利潤率)=凈利潤÷銷售收入
分析說明:
(1)「銷售收入」是利潤表的第一行數字,「凈利潤」是利潤表的最後一行數字,兩者相除可以概括企業的全部經營成果。
(2)它表明1元銷售收入與其成本費用之間可以「擠」出來的凈利潤。該比率越大則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3)銷售利潤率的驅動因素是利潤表的各個項目。
【注意】銷售利潤率,又稱為「銷售凈利率」,或簡稱「利潤率」。通常,在利潤前面沒有加任何定語,就是指「凈利潤」。某個利潤率,如果前面沒有指明計算比率使用的分母,則是指以銷售收入為分母。
(二)資產利潤率
資產利潤率=凈利潤÷總資產
分析說明:
(1)資產利潤率是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雖然股東的報酬由資產利潤率和財務杠桿共同決定,但提高財務杠桿會同時增加企業風險,往往並不增加企業價值。
(2)資產利潤率的驅動因素是銷售利潤率和資產周轉率。資產利潤率=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可用因素分析法定量分析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對資產利潤率影響程度。
【注意】驅動因素以及因素分析
(三)權益凈利率
財務比率 分析說明
權益凈利率=凈利潤/股東權益 權益凈利率的分母是股東的投入,分子是股東的所得。對於股權投資人來說,具有非常好的綜合性,概括了企業的全部經營業績和財務業績。
Ⅳ 如何寫企業的盈利能力
企業的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利用各種經濟資源賺取利潤的能力,它是企業營銷能力、獲取現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規避風險能力等的綜合體現,也是企業各環節經營結果的具體表現,企業經營的好壞都會通過盈利能力表現出來。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利潤分配表為基礎,通過表內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構建一套指標體系,通常包括銷售凈利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利息保障倍數等,然後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盈利能力分析是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重要內容,在盈利能力分析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不能僅從銷售情況看企業盈利能力
對企業銷售活動的獲利能力分析是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重點。在企業利潤的形成中,營業利潤是主要的來源,而營業利潤高低關鍵取決於產品銷售的增長幅度。產品銷售額的增減變化,直接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的好壞。因此,許多財務分析人員往往比較關注銷售額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試圖只根據銷售額的增減變化情況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然而,影響企業銷售利潤的因素還有產品成本、產品結構、產品質量等因素,影響企業整體盈利能力的因素還有對外投資情況、資金的來源構成等,所以僅從銷售額來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是不夠的,有時不能客觀地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
二、要關注稅收政策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稅收政策是指國家為了實現一定歷史時期任務,選擇確立的稅收分配活動的方針和原則,它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稅收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有利於調節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為企業提供公平的納稅環境,能有效調整產業結構。稅收政策對於企業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符合國家稅收政策的企業能夠享受稅收優惠,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國家稅收政策的企業,則被要求繳納高額的稅收,從而不利於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國家的稅收政策與企業的盈利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評價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離不開對其面臨的稅收政策環境的評價。然而,由於稅收政策屬於影響企業發展的外部影響因素,很多財務人員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時往往只注重對影響企業發展的內部因素進行分析,而容易忽視稅收政策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三、重視利潤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企業的利潤主要由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非經常項目收入共同構成,一般來說,主營業務利潤和投資收益占公司利潤很大比重,尤其主營業務利潤是形成企業利潤的基礎。非經常項目對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貢獻,但在企業總體利潤中不應該占太大比例。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很多財務分析人員往往只注重對企業利潤總量的分析,而忽視對企業利潤構成的分析,忽視了利潤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實際上,有時企業的利潤總額很多,如果從總量上看企業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業的利潤主要來源於一些非經常性項目,或者不是由企業主營業務活動創造的,那麼這樣的利潤結構往往存在較大的風險,也不能反映出企業的真實盈利能力。
四、關注資本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資本結構是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業負債經營程度的高低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響。當企業的資產報酬率高於企業借款利息率時,企業負債經營可以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否則企業負債經營會降低企業的獲利能力。有些企業只注重增加資本投入、擴大企業投資規模,而忽視了資本結構是否合理,有可能會妨礙企業利潤的增長。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許多財務人員也忽視了資本結構變動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只注重對企業借入資本或只對企業的自有資本進行獨立分析,而沒有綜合考慮二者之間結構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確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
五、注意資產運轉效率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資產對於每個企業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資產運轉效率的高低不僅關系著企業營運能力的好壞,也影響到企業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況下,資產的運轉效率越高,企業的營運能力就越好,而企業的盈利能力也越強,所以說企業盈利能力與資產運轉效率是相輔相成的。然而,很多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往往只通過對企業資產與利潤、銷售與利潤的關系進行比較,直接來評析企業的盈利能力,而忽視了企業資產運轉效率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忽視了從提高企業資產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性。這將不利於企業通過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資產管理效率進而推動盈利能力。
六、對企業盈利模式因素的考慮
企業的盈利模式就是企業賺取利潤的途徑和方式,是指企業將內外部資源要素通過巧妙而有機地整合,為企業創造價值的經營模式。獨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業獲得超額利潤的法寶,也會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個企業即使是擁有先進的技術和人才,但若沒有一個獨特的盈利模式,企業也很難生存。顯然,企業的盈利模式並不是指從表面上看到企業的行業選擇或經營范圍的選擇。因此,要想發現企業盈利的源泉,找到企業盈利的根本動力,財務人員就必須關注該企業的盈利模式,要分析這家企業獲得盈利的深層機制是什麼,而不是簡單地從其經營領域或企業行業特徵上進行判斷和分析。
七、重視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的貢獻
忽視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的貢獻,是指在分析企業盈利能力時只注重分析企業的銷售收入、成本、費用、資產規模、資本結構等直接影響企業盈利水平的物質性因素,而忽視企業的商業信譽、企業文化、管理能力、專有技術以及宏觀環境等一些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事實上,非物質性因素也是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動因,比如企業有良好的商業信譽、較好的經營管理能力和企業文化,將會使企業在擴大銷售市場、成本控制、獲取超額利潤等方面有所收獲,這都有利於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的財務能力進行分析時,如果只注重通過財務報表分析企業的物質性的因素,而忽視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就不能夠揭示企業盈利的深層次原因,也難以准確預測企業的未來盈利水平。
八、不僅要看利潤多少,還要關心利潤質量
對企業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斷,取決於企業提供的利潤信息,企業的利潤的多少,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來說,在資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越多,企業的盈利能力相應越好,反之,企業利潤越少,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非常重視利潤數量的多少。然而,企業的利潤額由於受會計政策的主觀選擇,資產的質量、利潤的確認與計量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存在質量風險問題。只看重利潤的多少,不關心利潤的質量,這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利潤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實性,從而有可能導致財務分析主體的決策缺乏准確性。
九、不能僅以歷史資料評價盈利能力
在財務分析時,大多數財務人員都是以企業年度決算產生的財務會計報告為基礎計算各種盈利能力指標,來評價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在這種盈利能力分析中,人們所計算、評價的數據反映的是過去會計期間的收入、費用情況,都是來源於企業過去的生產經營活動,屬於歷史資料。而對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評價,不僅要分析它過去的盈利能力,還要預測分析它未來的盈利能力。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不僅與前期的積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強弱有關,還與企業未來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有關。
Ⅵ 如何判斷一個企業是盈利的
盈利能力分析指標是財務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為關注的,也是企業經營者和債權人必須關注的。對於企業獲利能力的反映,要力求客觀、全面、准確。本文針對盈利能力分析指標中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改進與完善的觀點和具體操作方法。
企業盈利能力是指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一個企業不但要有較好的財務結構、較高的運營能力,同時,其最終目標是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
比如甲、乙兩家企業,2005年的銷售收入均為50萬元,凈利潤為10萬元。我們無法判斷到底哪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強。
但是如果告訴我們,甲公司的總資產為500萬元,所有者權益為100萬元;乙公司的總資產為200萬元,所有者權益為50萬元。
我們就可以認為乙公司的盈利能力高於甲公司,因為乙公司每元所有者權益帶來的凈利潤為0.2元,而甲公司為0.1元。 因此,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在考慮絕對值的基礎上,往往更多地考慮相對值指標。
相對值指標一般用各種比率指標進行反映。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標很多,主要包括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等。
(6)怎麼選公司進行盈利能力分析擴展閱讀:
指標分析
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標很多,主要包括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等。
(1)銷售毛利率。
銷售毛利率是銷售毛利與銷售收入凈額之比,其中銷售毛利是銷售收入凈額與銷售成本的差額。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根據銷售毛利率,企業可以進行如下分析:
銷售毛利率反映了企業產品或商品銷售的初始獲利能力,是企業凈利潤的起點,沒有足夠大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較大的盈利。
銷售毛利率的分析與銷售毛利額分析相結合,可以評價企業對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的承受能力。
銷售毛利率隨行業的不同而高低各異,但同一行業的毛利率一般相差不大。與同期行業的平均毛利率比較,可以揭示企業在定價政策、產品或商品推銷或生產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企業之間在存貨計價和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等會計處理中的差異也會影響銷售成本,進而影響毛利率的計算,這一點應在企業之間作橫向比較時加以注意。
(2)銷售凈利率。
銷售凈利率指企業凈利潤占銷售收入凈額的百分比,表示每元銷售收入凈額獲取利潤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凈利潤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Ⅶ 如何分析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
從它的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裡綜合看,毛利率,凈利率,資產收益率等等,這個你要看看財務報表分析的書或者資料
Ⅷ 企業進行盈利能力分析時,它的流程一般是怎樣的
一、課程特色 構建全面的企業成本管理思想,尋求改善企業成本的有效方法 透徹理解成本與企業整體管理的關系,洞察成本管理與企業其他經營環節的聯系 跳出傳統成本控制框架,從經營戰略角度出發,整體制定成本控制與管理體系 掌握成本管理國際經驗與先進的理念和工具 通過案例反思企業自身內部成本管控系統的缺陷,並明確相應的改進方向 二、課程收益 了解現代成本的構成和其不同分類 深入解析成本管理系統的架構和不同層面之間的相互關系 掌握高效成本管理從預測、核算到分析考核的具體流程 加強成本控制內容和程序的鞏固 學習新穎的降低成本途徑 課程與學員企業自身情況相結合,找到自己的成本關鍵點 三、適合對象 財務總監、高級財務經理 財務經理、會計經理成本會計財務分析人員 預算責任中心負責人 四、課程介紹 1、通過現代的成本理念,構建財務人員和決策者的夥伴關系 2、通過高效的成本管理,大幅度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3、結合企業自身情況,找到成本關鍵點
Ⅸ 企業盈利能力如何分析
1、盈利能力,也稱為獲利能力,它是指企業獲得利潤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應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穩定、持久性兩方面內容。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中,人們往往重視企業獲得利潤的多少,而忽視企業盈利的穩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實際上,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不能僅以企業利潤總額的高低水平來衡量。雖然利潤總額可以揭示企業當期的盈利總規模或總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這一利潤總額是怎樣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否按照現在的水平維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長下去,即無法揭示這一盈利的內在結構及品質。所以,對盈利能力的分析不僅要進行總量的分析,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盈利結構的分析,把握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2、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評價指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通用盈利指標,具體的有(1)銷售毛利率。銷售毛利率是銷售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上市公司產品銷售的獲利能力,是上市公司凈利率的起點,沒有足夠的買利率便不能形成較高的盈利。與同行業比較,如果公司的的毛利率顯著高於同行業,說明公司的產品的附加值高,盈利性強,或者存在成本優勢。與歷史相比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顯著提高則說明公司處於上升時期或者為恢復時期。(2)銷售凈利率。銷售凈利率是凈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它與利潤成正比關系,與銷售收入成反比。通過分析銷售及利率的升降變動,可以促使上市公司在擴大銷售額的同時注重改善經營管理,提升盈利水平。(3)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率是是營業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它與銷售凈利率相比,能更好地刻畫公司主營業務對盈利的貢獻情況。凈利潤是營業利潤加上營業外收支凈額後的結果,而營業外收支情況不穩定,排除這些不穩定因素的影響能夠更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變化(4)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是綜合性最強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指標。其數值越高,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好,該指標全面准確地衡量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
另一類是上市公司特有的盈利指標,主要有:(1)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夯實了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擠掉了凈利潤的水分。可以更好地評價上市公司盈利的質量。(2)每股收益。從財務分析角度,每股收益指標可作如下表述:每股收益(EPS)=(ENIT-I)(1-T)/普通股股總股數。由上式可知,每股收益主要取決於凈資產收益率很每股賬面價值,它可以幫助潛在投資者進行投資分析評價。但是使用每股收益進行盈利性分析的時候存在一些問題,由於不同上市公司每股所包含的的經濟價值不同,但是不能據此在不同公司之間進行橫向的比較分析。因此,投資者通過對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分析不應該局限於該指標的計算數值分析,還應該從影響指標的相關因素入手作進一步的分析,要考慮其風險性,防範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對於上述指標我們可以結合起來開始用,以便對上市公司的的盈利狀況做出一個更加全面客觀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