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純的看理論,那麼解禁屬於利空,股價應該下跌。但是深刻一點可以得知這個股票的解禁股份大部分都是國有持股,不會在市場上拋售,因此對股價的影響不是很大。後市怎麼走還是要看大盤的方向
⑵ 什麼是流通市值,它和股價有么關系
流通市值就是流通股數*每股股價得出的數值。它的單位一般是「億元」。流通市值小的股票常被市場上的炒手們用來做莊。因為他們的「個兒」小,不用太多的資金就能炒動他。所以它們的價格就比較高。而那些銀行股、保險股,因為流通市值太大,比如一個「工商銀行」的流通市值為11170.81億,而創業板的「特銳德」的流通市值只有9.62億,一個「工商銀行」的流通市值等於1161個「特銳德」。在市場上資金匱乏的時候,「個兒」太大的股票沒有人炒得動。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銀行、保險一類的藍籌股一跌再跌。沒有太多投資價值的「創業板」一漲再漲了。
⑶ 股票的流通股與非流通的股價
從金融角度來看,根據MM假設,如果不涉及稅收,公司的資本結構怎麼變化,都不影響股價。所以即使非流通股開始流通了,不會改變公司市值,也不改變總的股票發行量,所以對股東來說,股價不變。
從經濟的角度來看,股票交易受到市場影響,這個影響是人為的,如果非流通股開始流通了,那麼可交易的股票數量變大,對買賣方來說,會壓低股價,所以一般股價會下降,這對股東來說不是好事。
但是實際股市里股價是和銀行利率,稅率,公司運營情況和國際貨幣市場的行情相關的,很難給出定性答案,甚至有一種情況,就是公司大量拋售非流通股,有可能這個公司正在被收購,此時,公司的股價會大幅上漲。
⑷ 總股數或流通股跟股價的漲跌有什麼關系為什麼流通股太多會導致股票價格變動緩慢能詳細告訴我嗎謝謝
這就是供求關系啊。總股本和流通股股本過大,股價的變動就需要回大量的資金進行交易。答就像糧食一樣,如果遇到天旱,糧食欠收,那麼糧價必定上漲,因為供應少了,價格上漲,如果大豐收,糧價就會下降。股票一樣的,一個大盤股,股票供應太多了,其股價上漲就很艱難,除非有巨量的資金買盤,如果是一個小盤股,總股本和流通股本很小,只要機構用少量資金(相對而言)就可以拉動股價劇烈波動。
工商銀行總市值150000億 買一 4.14元 40000手 賣一 4.15元 50000手 如果機構在買一的位置掛100萬的買單才250000股也就是2500手,而賣一有50000手,所以100萬的買盤對工行來說,一分錢都不能變動,是不能對其產生作用的。
明家科技總市值11億 買一 14.76元 30手 賣一 14.77元 40手 賣二 14.78元 20手 賣三 14.90元 20手 如果機構買入100萬元,約680手 ,機構如果直接掛單到賣三價位,就可以把前面的賣盤全部吃掉,直接把價格拉高 4分錢,而且才成交了80手。就是這個道理
⑸ 流通股數的多少對股價的影響,哪位可以教教我
流通股股數對股票的流通性有影響。
股票的流通性欠佳的話,反影在股價上,會出較容易出現異常的波動性。
樓上所說的"流通股的大小決定了莊家抄做所需要的資金大小",不全面。
因為控盤盤子的大小是 = 流通股股數 x 股價
如果流通股股數是一常數,控盤資金也跟股價有關。
例如股神巴菲特投資旗艦,巴郡(Berkshire Hathaway),由於它的發行股數很少,流通股也就很少,現時每股股價(A股)達到91,600.00美元
那你說如果你要控盤巴郡的話,不是一樣要用很大筆資金嗎?
⑹ 股票,流通市值與流通股本有什麼不同
1、流通市值指在某特定時間內當時可交易的流通股股數乘以當時股價得出的流通股票總價值。在我國,上市公司的股份結構中分國有股、法人股、個人股等。目前公眾股可以上市流通交易。這部分流通的股份總數乘以股票市場價格,就是流通市值。如某股份,流通股為6496萬股,2006年4月13日收市價為7.11元,它的流通市值為:6496X7.11=46186.56(萬元)。
2、流通股本是指上市公司股份中,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數量。流通股的概念,是相對於證券市場而言的。例如,對國內A股市場,流通股指流通A股,而對B股市場,流通股則是指流通B股。在宏匯軟體中,暫時鎖定的高管持股也計入流通股中。
⑺ 股票全流通的股價的影響
全流通將使大股東的財富激勵和財富效應發生變化,從而根本改變大股東的行為,使大股東的行為能與中小股東的行為在利益上有一致之處。「全流通以後,在中國國情下大股東可能會有更多的注資行為,因為大股東利益可以通過股價來實現,同時,大股東也會產生粉飾報表的沖動」。
全流通時代需要觀念的變化,比如,全流通時代,上市公司高管的股票買賣從壞事變成了好事,通過披露上市公司大股東和高管買賣股票的信息,比上市公司的高管宣稱自身股票多好更重要。當然,在大股東和中小投資者由於全流通使得取得利益上的部分一致時,小股東也還應注意到,大小股東實現自己利益的方式不一樣,看待股票運行的角度也有差異。比如,大股東在股價高的時候會傾向於減持或增發股票進行再融資,這在西方的規范市場都是很普遍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可能會影響到股價。
「但反過來,這也是全流通市場上自我平衡的合理機制,市場漲得多了,大家就不敢往上炒,也就自動地抑制了股價的上升」。他指出,從一定意義上說,全流通時代最大的莊家就是大股東,只不過這時候把暗庄變成了明庄,大股東的行為是在陽光下的,是市場平衡的因素。
全流通也會給證券市場帶來一定的壓力,在流通比例大幅上升的情況下,會對證券市場的價值中樞形成一個很大的考驗。他提出,如果說要找一個價值標桿,與A股市場最接近的標桿是香港市場。目前,香港市場已有一半多的市值貢獻來自於內地企業,這個市場分享了內地經濟增長的所有好處,而且,在香港市場上的投資者也越來越多是內地投資者。香港是世界上名列第一的自由經濟體,是真正國際化的市場。
⑻ 流通股與總股本的多少與當前股價的關系
當前股抄價是根據流通股的總股本來計算;還是根據所有股的總股本來計算?
——股價的計算與股本無關吧
流通盤小股價比較容易拉升,主力可以少承擔一些股價拉起了後大量拋盤的壓力,畢竟股價再高,能交易的也只有流通股。
⑼ 流通股對市值有什麼影響
度量一門股票盤子的大小有兩個標准,第一是股票流通盤的大小,第二是股票流通市值的多少。從炒做規模上考慮,一門股票盤子大小不僅決定於流通盤的多少,也決定於股價,比較合理的度量一門股票盤子大小的指標應該是該股的流通市值,也就是股價乘以流通盤。比如,一支流通盤2億的股票,股價3元,另一支流通盤4千萬的股票,股價20元,哪一個盤子更大?哪一個炒起來佔用的資金多?當然是後者,前者流通市值為6億,而後者流通市值為8億。如果以莊家炒做需要備下總流通市值70%的資金計算,則做前一隻股的庄需要4.2億元,後一隻股票需要5.6億元。所以做盤子大的股票要求莊家更有實力。
以總流通市值計算盤子大小,則股票盤子大小是變化的。比如,前面那隻股票,如果價格由3元漲到了6元,則6億元的盤子變成了12億,盤子變大。如果有一個莊家有4.2億元,他先以3億元在3元附近收集了1億股,占總盤子的50%,還剩下1.2億元,按當時股價相當於流通盤的20%,占外面未鎖定流通盤的40%。莊家把這部分資金用於控盤,也就是用1.2億元控3億元的未鎖定盤子。如果以控盤資金和未鎖定盤子的比例作為度量控盤能力的指標,則此時的控盤能力為40%。以後莊家一路把股價拉上去,假設在拉抬過程中他進進出出,一路不賠不賺,到股價6元時他還有1.2億元的控盤資金。此時外面未鎖定的流通市值已上升到6億元,莊家的控盤資金占未鎖定市值比例下降到20%,莊家控盤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