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否每年5月至6月為股市洗盤時間
來洗盤為股市用語。莊家為達源炒作目的,必須於途中讓低價買進,意志不堅的散戶拋出股票,以減輕上檔壓力,同時讓持股者的平均價位升高,以利於施行做莊的手段,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洗盤動作可以出現在莊家任何一個區域內,基本目的無非是為了清理市場多餘的浮動籌碼,抬高市場整體持倉成本。基於上述理由,進一步理解洗盤的主要目的在於墊高其他投資者的平均持股成本,把跟風客趕下馬去,以減少進一步拉升股價的壓力。同時,在實際的高拋低吸中,莊家也可兼收一段差價,以彌補其在拉升階段將付出的較高成本。 很多投資者在買進某種股票以後,由於信心不足,常致殺低求售、被主力洗盤洗掉,事後懊悔不已,看著股價一直漲上去。炒股的人,對 於主力的洗盤技巧務必熟知。
2. 股市行情中的五月線是什麼意思
就是月K線圖中的均線,相當於日線的5日線.
5月線接近半年線,可以做為中線趨勢行情的判斷使用.
價格突破5月線回踩後繼續上升,5月線走平後上拐,一般說明中線行情開始進行升勢.
3. 為什麼5月份股市下跌利害
5月6日 大盤跌破2940,也就是跌破了周二陽線實體的最低點,那麼之前所設想的上升三法也就不成型回,當日早轉弱的第答一個點是2990,短期上升趨勢線跌破的點,第二個是之前一天低點2977,前兩天一個帶上影一個帶下影線的K線,類似揉搓線的形態,那麼五日的低點2977就不可以跌破,早盤一跌破,明確轉弱。
隨後2940將本來這周可能出現的上升3法給扼滅,所以在2940點的時候,大盤開始放量,並且幾度回升反彈,但最終跌破,功虧一簣。
然後2933W底的頸線跌破,這個多方最後可以防守的形態,也宣告失守。
最後,跌破60日均線2914.基本就將多方最後一點希望給撲滅。
那麼這周一,低開跌破2905,那麼前期博文反復提到的頭肩頂就正式成立。
按照等幅測距,下跌幅度可能在150~200.不排除可能破2638的低點。
短期內以留資金觀望為宜。
4. 為什麼說5月是股市最危險的那個月
除了5月,最危險的月份還有9,6,1,8,12,11,2,7,3,10,4月
5. 為什麼說5月是股市最危險的那個月
「10月,這是做股票投機生意特別危險的月份之一。其他危險的月份有7月、1月、9月、4月、11月、5月、3月、6月、12月、8月和2月。」
馬克吐溫曾經告訴我們,在一年當中任何時候投資股票都有風險。
此話不假,然而我們不能因為風險就完全遠離股市。那麼,一個有意思的問題來了:
股市在一年當中有沒有哪段時間風險相對較小,或者說相對收益更高?
還真有。
華爾街有句諺語——「Sell in May and go away」,直譯過來就是「在5月賣出,然後該幹嘛幹嘛去」,意指每年5月前後股市往往開始走弱。A股有個相似的說法叫「五窮六絕七翻身」。
而諺語的後一句則是「but remember to come back in September」,「但是別忘了在9月份回來哦」,即進入四季度後行情將有所好轉。
根據這一諺語,每年夏秋季股票收益率會低於春冬季。在海外市場這被稱為「Sell in May 」效應。
事實果真如此嗎?
2002年,Bouman 和Jacobsen在《美國經濟評論》發表文章,對37個成熟與新興市場1970-1998年的MSCI 再投資指數進行研究,通過對比當年5月至10月和當年11月至次年4月的指數漲幅,可以發現除阿根廷和紐西蘭外,其他35個市場都存在「Sell in May」效應。
2013年,Andrade,Chhaochharia 和Fuerst 將研究樣本拓展至19982012年,發現37個國家全部存在「Sell in May」效應。
A股會是例外嗎?借鑒海外研究,經過測算:自開市以來上證綜指當年5-10月漲幅均值為4.62%,而當年11月-次年4月漲幅均值為20.17%,「Sell in May」效應在A股市場也確實存在。
我們構建「Sell in May」策略來回測A股表現,以上證綜指作為基準對象,每年10月末買入,5月初賣出。
不管是因為假期、季節還是政策,「Sell in May」都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各位銅粉,你們在投資的時候還發現過什麼好玩兒的事情嗎?
6. 股市中的5月6月7月
洗盤為來股市用語。莊家為達炒源作目的,必須於途中讓低價買進,意志不堅的散戶拋出股票,以減輕上檔壓力,同時讓持股者的平均價位升高,以利於施行做莊的手段,達到牟取暴利的目的。洗盤動作可以出現在莊家任何一個區域內,基本目的無非是為了清理市場多餘的浮動籌碼,抬高市場整體持倉成本。基於上述理由,進一步理解洗盤的主要目的在於墊高其他投資者的平均持股成本,把跟風客趕下馬去,以減少進一步拉升股價的壓力。同時,在實際的高拋低吸中,莊家也可兼收一段差價,以彌補其在拉升階段將付出的較高成本。 很多投資者在買進某種股票以後,由於信心不足,常致殺低求售、被主力洗盤洗掉,事後懊悔不已,看著股價一直漲上去。炒股的人,對 於主力的洗盤技巧務必熟知。
7. 香港股市的「丁蟹效應」(秋官效應)一般持續多久
丁蟹效應(又稱秋官效應)是香港股票市場的一個奇特現象。1992年10月,香港無線電視播放由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集《大時代》。故事講述由鄭少秋飾演的丁蟹,經常在股票市場的熊市中籍著拋空恆生指數期貨而獲取暴利,正好當時香港股市暴跌,股民損失慘重。因此有了「丁蟹效應」一詞。因鄭少秋綽號「秋官」,所以也稱為秋官效應,此後十幾年,幾乎每次鄭少秋主演的電視劇播放的時候,股票市場都會有顯著下跌。
根據恆生指數歷次丁蟹效應統計,持續時間一般是一個多月(5周-8周)。
8. 歷史數據看5月股市行情:哪些板塊將繼續熱
4月以來,央企整合在市場上颳起小旋風。自南北車合並,一年間其A股股價大漲約版10倍,被網民權譽為「中國神車」,市場也在尋找下一個可能合並的央企,其相關的合並傳言四起,包括中石油與中石化、中國中鐵與中國鐵建、南船與北船、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四大航運企業、寶鋼與武鋼、中國移動與廣電網、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等。
據媒體報道,國資委曾宣稱,要「打造30至50傢具有國際競爭力央企」符合「走出去」的戰略布局,要加強對外競爭的需要下,央企近期重組合並步伐明顯加快,重組傳聞不絕於耳。
業內人士表示,在一眾合並題材中,核電、電力、航運等板塊值得留意。但重組預期的央企個股已經被輪番爆炒,估值明顯偏高。
9. 盤點股市中的各種效應,你知道多少
目前是最後一跌,跌幅會非常巨大,建議散戶離場。12月市場會是底部,2020年大盤會上3萬點。
10. 股票市場中「長假效應」是什麼意思
放假了 股民怕假期有利空放出
在節前賣出股票 使得股票下跌
就是節前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