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客戶信用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

客戶信用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

發布時間:2021-07-16 19:53:07

⑴ 簡述銀行信用分析的主要內容。

⑵ 客戶信用評價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根據不同的方法,對要素有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下述幾種方法。

1、5C要素分析法:這種方法主要分析以下五個方面信用要素:借款人品德(Character)、經營能力(Capacity)、資本(Capital)、資產抵押(Collateral)、經濟環境(Condition)。

2、5P要素分析法個人因素(Personal Factor)、資金用途因素(Purpose Factor)、還款財源因素(Payment Factor)、債權保障因素(Protection Factor)、企業前景因素(Perspective Factor)。

3、5W要素分析法:5W要素分析法即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還款期限(When)、擔保物(What)及如何還款(How)。

4、4F法要素分析法:4F法要素分析法主要著重分析以下四個方面要素:組織要素(Organization Factor)、經濟要素(Economic Factor)、財務要素(Financial Factor)、管理要素(Management Factor)。

5、CAMPARI法:CAMPARI法即對借款人以下七個方面分析:品德,即償債記錄(Character)、借款人償債能力(Ability)、企業從借款投資中獲得的利潤(Margin)。

借款的目的(Purpose)、借款金額(Amount)、償還方式(Repayment)、貸款抵押(Insurance)。



(2)客戶信用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擴展閱讀

客戶信用評級的結果是商業銀行授信業務授權管理、客戶准入和退出管理、授信審批決策、授信定價和授信資產風險分類的重要依據和參考。它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清客戶,知道怎樣的客戶可以貸款,以及貸款的大小和額度,知道怎樣的客戶應該主動退出,甚至迴避。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讓該借錢的企業順利借到錢,並付出合理代價;讓不該借到錢的企業,即使願意付出再高的代價也借不到錢。這樣,不但可以爭取到業務,而且可以降低貸款風險。

⑶ 個人信用風險調查分析主要內容哪些

因此,在信貸決策過程中,信貸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主觀判斷以及某些要考慮的關鍵要素權重均為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在專家制度法下,絕大多數銀行都將重點集中在借款人的「5c」上,即品德與聲望(character)、資格與能力(capacity)、資金實力(capital or cash) 、擔保(collateral)、經營條件或商業周期(condition)。也有些銀行將信用分析的內容歸納為「5w」或「5p」。 「5w」系指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 、還款期限(when)、擔保物(what)、如何還款(how);「5p」系指個人因素( personal)、目的因素( purpose) 、償還因素( payment)、保障因素(protection)、前景因素(perspective)。這種方法的缺陷是主觀性太強,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信用分析工具。
特徵分析法
特徵分析模型是目前在國外信用管理模型中應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新的信用分析工具,本質上它也屬於傳統的信用分析和評價方法。該模型的主要用途就是對客戶的資信狀況做出綜合性的評價,並以定量化的方式,對客戶的授信做出評定。它是從客戶的種種特徵中選擇出對信用分析意義最大、直接與客戶信用狀況相聯系的若干因素,將其編為幾組,分別對這些因素評分並綜合分析,最後得到一個較為全面的分析結果。目前,特徵分析方法主要由信用調查機構和企業內部信用管理部門使用。

⑷ 客戶信用狀況五C評估法的基本內容

基本內容包括品質、能力、資本、抵押和條件。

1、品質(Character):指顧客或客戶履約或違約的可能性,是評估顧客信用品質的首要指標,品質是應收賬款的回收速度和回收數額的決定因素。因為每一筆信用交易都隱含了客戶對公司的付款承諾,如果客戶沒有付款的誠意,則該應收帳款的風險勢必加大。

品質直接決定了應收賬款的回收速度和回收數額,因而一般認為品行是信用評估最為重要的因素。

2、能力(Capacity):指顧客或客戶的償債能力,即其流動資產的數量和質量以及與流動負債的比例,其判斷依據通常是客戶的償債記錄、經營手段以及對客戶工廠和公司經營方式所做的實際調查。

3、資本(Capital):指顧客或客戶的財務實力和財務狀況,表明顧客可能償還債務的背景,如負債比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有形資產凈值等財務指標等。

4、抵押(Collateral):指顧客或客戶拒付款項或無力支付款項時能被用做抵押的資產,一旦收不到這些顧客的款項,便以抵押品抵補,這對於首次交易或信用狀況有爭議的顧客或客戶尤為重要。

5、條件(Condition):指可能影響顧客或客戶付款能力的經濟環境,如顧客或客戶在困難時期的付款歷史、顧客或客戶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的付款可能。

(4)客戶信用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擴展閱讀

客戶信用估計的結果是商業銀行授信業務授權管理、客戶准入和退出管理、授信審批決策、授信定價和授信資產風險分類的重要依據和參考。它就像一面鏡子,可以照清客戶,知道怎樣的客戶可以貸款,以及貸款的大小和額度,知道怎樣的客戶應該主動退出,甚至迴避。

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讓該借錢的企業順利借到錢,並付出合理代價;讓不該借到錢的企業,即使願意付出再高的代價也借不到錢。這樣,不但可以爭取到業務,而且可以降低貸款風險。

客戶資信調查是指收集、整理客戶的基礎資料,並從定性角度對客戶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客戶資信調查工作內容主要包括:

走訪客戶,實地查看經營場所和經營設施狀況,調查了解客戶經營管理情況和財務情況,收集財務報表和資料信息,通過其他渠道征詢客戶資信狀況,收集客戶產品、市場、經營信息,整理歸納分析資料數據等。

直接評價人員必須全面深入多方了解收集情況,取得足以證實客戶資信狀況的有關證據,確保客戶資信情況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評價審查人員應負責審核直接評價人員所收集到的情況和資料。

⑸ 客戶的信用分析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查詢他的消費信抄息,襲與還款記錄,看他是不是每次還款准時准確
如果是初次合作的客戶,對客戶信用分析一般使用的方法有以下幾點:1.有條件或者有很大的合作意向的可雙方相互參觀廠址.:到廠家考察是很有效且必要的。注意考察不只是參觀,還包括看客戶資料(包括固定資金,生產規模,生產情況之類)、交流、甚至明查暗訪...2.向當地工商局查詢對公司的注冊情況和相關許可證書,也可以跟客戶要求提供工商,稅務登記之類文件,看原件,復印件保存.。3.向當地周邊的地區打探消息客戶信用度非常重要,如果是初次合作,第一要求出具注冊信息,第二客戶訪問,第三評估業務的風險程度,第四現在市場競爭激烈,基本上是需方主導市場,貴公司可以要求對方提供擔保等藉助第三方力量控制風險。如果是多次合作的客戶,我們要看前幾次合作會出現過什麼樣的情況,在前面合作的基礎上做一些小調整...

⑹ 客戶分析的內容有哪些

1、基礎資料管理:有關客戶最基本的原始資料,包括客戶的姓名或名稱、地址、電話、所有者、經營管理者、法人代表及他們的個人性格、興趣、愛好、家庭、學歷、年齡、能力、經歷背景,與本公司交往的時間、業務種類等。這些資料是客戶管理的起點和基礎,需要通過銷售人員對客戶的訪問才能收集。

2、客戶特徵歸納:主要包括市場區域、銷售能力、發展潛力、經營觀念、經營方向、經營政策、經營特點等。

3、業務狀況總結:包括銷售實績、市場份額、市場競爭力和市場地位、與競爭者的關系及與本公司的業務關系和合作情況。

4、交易現狀分析:主要包括客戶的銷售活動現狀、存在的問題、公司的戰略、未來的展望、公司的形象、聲譽、財務狀況、信用狀況等。

關於客戶分析的內容有哪些,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你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⑺ 客戶信用管理包括的內容中最高級階段是什麼

一、客戶資信管理制度
客戶既是企業最大的財富來源,也是風險的最大來源。強化信用管理,企業必須首先做好客戶的資信管理工作,尤其是在交易之前對客戶信用信息的收集調查和風險評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些工作都需要在規范的管理制度下進行。企業需要在五個方面強化客戶資信管理:
客戶信息的搜集和資信調查
客戶資信檔案的建立與管理
客戶信用分析管理
客戶資信評級管理
客戶群的經常性監督與檢查
二、客戶授信制度
企業在交易過程中產生的信用風險主要是由於銷售部門或相關的業務管理部門在銷售業務管理上缺少規范和控製造成的。其中較為突出的問題是對客戶的賒銷額度和期限的控制。一些企業在給予客戶的賒銷額度上隨意性很大,銷售人員或者個別管理人員說了算,結果往往是被客戶牽著鼻子走。實踐證明,企業必須建立與客戶間直接的信用關系,實施直接管理,改變單純依賴於銷售人員「間接管理」的狀況。因此,必須實行嚴格的內部授信制度,這方面的制度化管理應包括4個方面:
賒銷業務預算與報告制度
客戶信用申請制度
信用限額審核制度
交易決策的信用審批制度
三、應收帳款監控制度
關於應收賬款管理,許多企業已制訂了一些相應的管理制度,但是我們在調查研究中發現,這些制度還遠遠不能適應當前市場環境和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少管理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改進這方面的管理主要應在如下幾個方面制度化:
應收賬款總量控制制度
銷售分類賬管理與賬齡監控制度
貨款回收管理制度債權管理制度

⑻ 在進行客戶資信調查時,客戶基本情況調查都包含哪些方面的具體內容

(一)個人資信調查包括信用調查

調查您的商業夥伴的商業資信程度,信譽綜合評價,確保你與他合作過程中的風險。

(二)個人資信調查包括個人信息調查

電話、車輛、房產、資財、背景,他的朋友關系,家庭、信譽度等各類信息資料查詢。

(三)個人資信調查包括公司信息

公司背景、電話、注冊號、經理人信息、財務狀況、賬號、流動資金等信息。

(四)個人資信調查包括學歷調查

學歷的真假程度。

(五)個人資信調查包括個人資質

人員以前工作單位、為何辭職、家庭住址、狀況。

(六)個人資信調查包括個人資信程度調查

個人簡歷、成長經歷、家庭情況、愛好、資產及信用調查。

(七)個人資信調查包括雇員忠誠度調查

調查員公有無違反公司合同現象、有無損害公司利益行為以及其他需要調查的內容。

⑼ 客戶分析報告的主要項目是那些

兄弟,只能麻煩你自己歸納一下了,這年頭這樣的資料到處都要錢,找一份免費的不容易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浙江IT市場製造業客戶分析報告

浙江多達69萬家的中小企業。從杭州、寧波到義烏、溫州,乃至整個浙江省,信息化正在快速、低成本地推進。

與珠江三角洲,甚至是同在長江三角洲的上海、蘇州相比,浙江的信息化明顯地打上了濃厚的地方經濟烙印。占據絕對優勢的私營經濟、中小企業林立,以及根深蒂固的市場化理念,促使浙江企業選擇了一種與眾不同的簡約的信息化方式。

市場化的自發進程。

盧朝暉說,他們沒有一個事先的整體規劃,更多的只是「見招拆招」。

從信息產業已成規模的杭州到剛起步的溫州,記者在歷時半個多月的采訪中很難聽到「整體解決方案」,甚至是「ERP、CRM」等字眼,一些企業的老總和技術人員更願意談起的是他們用信息化手段解決了什麼具體問題,為企業帶來了哪些效益。

在浙江,98%的企業是民營企業,私營經濟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對於眾多的私營企業主而言,信息化只是提高企業運營效率的一種手段,「需要解決實實在在的問題,帶來實際的效益。」

「實施一套完整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就如同讓小學生直接讀博士一樣難以接受。」在浙江的私營企業主看來,夠用就是最好的。

浙江華瑞是一家從事化纖貿易的企業。由於業務的需要,早在1997年華瑞就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從貼近紡織行業的ERP、OA、進銷存和包裝線數據採集系統,到公司的物流配送體系和銀行支配體系,華瑞在不斷尋找適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不過最終,華瑞將信息化的重心集中在一家名為中國化纖信息網的網站上,因為這里可以找到公司最需要的化纖信息。

據華瑞化纖信息公司經理盧朝暉介紹,化纖市場是一個非理性的「魔鬼市場」,供需很難平衡,根本無法通過以往的經驗把握市場走向,從事化纖貿易的華瑞也深受其苦。在網站開通後,華瑞利用網路了解最新的市場信息,並借用資料庫來盡量定性把握市場。目前,它已經成為「華瑞的電子商務神經系統」。

而隨後,越來越多的化纖企業開始從網站了解信息,通過化纖網進行交易。一年前,化纖信息網因促成一筆高達7000多萬元人民幣的化纖交易而在行業內名聲大振。

現在,華瑞已不再只是做化纖貿易的傳統企業。通過信息化,華瑞介入了電子商務和物流領域,並計劃下一步建中國輕紡大廈,構建一個基於互聯網的虛擬物流調度系統,目前該計劃已經得到中國紡織協會的支持。

盧朝暉在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預料到信息化會改變整個企業,他只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解決企業最為迫切的難題,「沒有一個事先的整體規劃,更多的只是『見招拆招』。」

類似的企業還有杭州的東南網架,寧波的雅戈爾、海天集團,溫州的浙江超達閥門公司、正泰、奧康等,大凡在浙江有一定影響的企業都選擇了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見招拆招」。這種與各地都不盡相同的信息化方式在中小企業林立的浙江奇跡般地走出了一條生路。

私營企業的三點突破

從電子商務到供應鏈管理,浙江企業運用信息化來解決「兩頭在外」帶來的難題。另外,企業的技術創新也迫切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

受浙江獨特經濟底蘊影響的不僅僅是信息化方式,還有整個信息化發展的道路。

與全國各地電子商務公司的慘淡經營不同,浙江從事電子商務的公司卻有著不錯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中國化纖網除去為華瑞集團帶來的品牌提升和信息服務外,僅2001年在電子商務和信息方面的收入已經高達1100多萬元。

與中國化纖網一樣為浙江企業所稱道的還有中國化工網。從1997年的三萬塊錢起步到今天的年贏利幾千萬元,從創業時的3個人發展到今天200多人的規模,中國化工網藉助於浙江最發達的產業--化工業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解剖化工網的運作模式並無特別之處: 給眾多的化工企業建設網站,並將網站與化工網的整體平台聯系在一起,為企業提供獲取利潤和貿易的機會,而化工網則通過收取會員費和廣告費獲利。「現在化工網已經漸成規模,是網上的化工集散地,浙江、江蘇等地的企業大都在用,甚至經常會有客戶從國外打電話過來問為什麼網站打不開。」

公司總經理孫德良在介紹化工網時,將企業的成功歸結於緊貼行業市場。而中國化纖網的成功也正是緊貼傳統行業。

對於浙江企業而言,電子商務是其在信息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

掃描浙江各地的支柱性企業,從服裝、皮鞋、打火機、低壓電器到網架、閥門、電梯、汽車零配件,浙江的私營企業大都從事製造業,整個製造業更是在全省的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46.3%。所以浙江企業的信息化很大程度上是製造業的信息化。浙江製造業最明顯的特點是「兩頭在外」,即製造產品的原材料主要來自省外,製成品的主要銷售市場也在省外,這就決定了浙江企業信息化必須依賴於電子商務的支持。

另外,「兩頭在外」的製造業企業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銷售必定將供應鏈拉長,信息技術對供應鏈管理的支持也成為企業信息化面臨的迫切問題之一。

供應鏈的管理問題在服裝業顯得最為突出。以雅戈爾為例,應該說沒有比庫存更大的難題,2001年的銷售額為65億元,但僅襯衣一項就累計積壓上億元。由於市場與生產不接軌,庫存產品只能打折銷售,每年雅戈爾為此產生的損失高達1億~2億元。加上服裝市場逐漸趨於飽和,原有的生產能力已經過剩,生產、營銷更需要用高科技加以引導。

雅戈爾的高層顯然已經意識到信息化對企業的作用。今年3月份,雅戈爾投資1個億與中科院合資成立分公司,對整個集團的管理進行信息化調整。一直從事工業管理與設計工程研究的中科院院士韓永生開始負責尋找雅戈爾的問題所在。

雅戈爾的問題和大多數服飾企業一樣,最大的弊端集中於以生產為中心的傳統訂貨方式。由此引發的是供應鏈時間過長,無法及時反應市場的需求,造成舊產品大規模積壓,而暢銷產品卻追不上單子的現象。

韓永生在接受雅戈爾信息化任務後,從與供應鏈有關的相關環節著手,重新梳理銷售、財務、供應、儲運、生產廠商、分公司、專賣店等環節,力圖構造一個以市場為中心的新訂貨方式。在短短的幾個月改造後,雅戈爾的供應鏈時間從6個月縮短到3個月,而遍布全國的2800多個賣場也被打造成透明的「酒杯」。韓永生說「賣場想『喝』什麼,能『喝』多少,我們都可以很清楚地把握。」

由於原來的供應鏈管理帶來巨額損失,推動著服裝行業的信息化在浙江走在了前列。寧波的杉杉西服投資2000多萬元將全國300多個點的數據每天傳回總部,而寧海的一休童裝則在將被庫存拖垮的時候藉助信息化起死回生。而在皮鞋、電梯等眾多製造業,由於有著龐大的采購網和銷售網,理順供應鏈各個環節的關系也是信息化改造的關鍵。

從電子商務到供應鏈管理,浙江企業運用信息化來解決「兩頭在外」帶來的難題。不過現在,企業的技術創新也迫切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浙江省製造業主要靠追隨戰略迅速發展,但進入新世紀後,製造業的發展就必須依靠技術創新戰略,開發新產品和技術。不少浙江企業已經意識到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生存和發展最重要的能力,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有意識地利用信息技術來支持和提高技術創新。

溫州正泰集團是全國最大的低壓電器廠商,目前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是支持電器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協同設計和製造系統。協同的產品設計和製造可以大大提高產品設計效率,縮短產品設計周期,加快產品更新換代步伐,促進產品標准化和模塊化,加強及時應答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的能力。通過該系統的建設,正泰希望能夠實現支持多企業結構的設計和製造、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CAD設計的協同和流程管理等目標。

另據浙江大學教授、浙江省製造業信息化專家組組長董金祥介紹,浙江鐵牛公司和博大電器集團目前正在進行的關於五金製造業的敏捷生產管理與網路協同設計/製造系統在浙江也極具典型。對技術創新的支持正在成為浙江企業信息化繼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之外的第三個突破口。

狼群經濟變革的新需求

溫州正在以「信用溫州」來應對這種沖擊,同時浙江省也在進行信用浙江建設。

「一隻狼只能等待老虎吃剩的骨頭,而一群狼則可以與老虎爭奪食物。」浙江眾多的中小企業顯然明白這個道理。紹興的輕紡業、柳市的低壓電器、永康的小五金、溫州的特種閥門、寧波的服裝和注塑機、餘姚的模具等,這些以區域劃分的塊狀經濟都極好地闡釋了浙江的「狼群經濟」:區域的眾多中小企業聯合在一起與大企業競爭。

不過,這種以地域「血緣」為聯系的狼群經濟正面臨著一些重大的變化。僅在溫州一地,樂清縣虹橋綜合農貿市場、永嘉縣橋頭鈕扣市場、蒼南縣宜山再生紡織品市場等早年十大專業市場大多已成為歷史,代之以服裝、鞋業、低壓電器、打火機等專業市場。

市場的調整也催生了一些大企業,一些區域經濟的龍頭企業從中小企業成長為大企業,如樂清低壓電器市場的正泰、德力西,杭州蕭山汽配市場的萬向集團等。以正泰集團為例,2001年年末該公司的總資產達到17億元,工業總產值為61.77億元,銷售收入為60.55億元,成為中國低壓電器行業最大的產銷企業。該公司生產的產品包括100多個系列、5000多個品種、20000多種規格,而銷售網路更是遍及全國各地。

中小企業開始逐漸壯大,以往「拍腦袋」的決策和管理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發展的需要。為適應變化,正泰利用信息化構築了領導決策系統、銷售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工程技術系統、生產管理系統、分銷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系統等九大系統架構。

不管企業是否意識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的建設在浙江已經勢在必行。

浙江是一個市場大省,擁有專業市場4600多家,交易額高達3606億元,連續9年穩居全國第一。不過這些市場還處於初級的市場模式,目前只有義烏、紹興等少數專業市場開始利用信息技術促使其向現代化市場組織轉變。董金祥教授認為:「專業市場必須進一步發展,實現浙江從市場大省向電子商務大省的轉變。」

在內在變化的同時,毗鄰上海的浙江也已經感覺到國際化的氣息。在浙江的采訪中,「世貿」、「國際化」是眾多采訪對象經常提及的字眼。據專家估計,浙江是我國進入WTO後的最大受益省,其受益佔到全國總受益的10%以上。同時,他對浙江製造業的沖擊也必將是巨大的。

如果說對內在的變化還可以按以前的「老辦法」一步步解決的話,那麼對於外來的沖擊,浙江的私營企業老闆們也已經開始擔憂。

這種擔憂在溫州尤為明顯。在溫州近700萬人口中,有160多萬人在全國各地經商,40多萬在國外經商,他們直接感受國際化帶來的變革。與以前單賣產品不同,現在的溫州企業開始與國際企業在技術、股權與資本方面展開了合作。

溫州正在以「信用溫州」來應對這種沖擊,同時浙江省也在進行信用浙江建設。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李強認為:「要保持浙江發展的態勢,僅僅在產品質量與品牌上做文章還是不夠的,還要在企業信用上下工夫。」

對於浙江經濟面對的變局,一些經濟專家認為,傳統的組織結構,以及製造資源相對集中、以塊狀區域經濟環境為主導、以面向產品為特徵的製造模式已與之不相適應,需要建立一種市場需求驅動的、具有快速響應機制的網路化製造模式。董金祥也表示:「這將是當前乃至今後若干年內製造業所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是製造企業能否擺脫困境、贏得市場、掌握競爭主動權的關鍵。」

信息化「麥加」?

在信息化方面,浙江能否成為其他省市學習的典範?

對信息化的重視已經給浙江帶來了明顯的效果。信息化不僅改造和提升了傳統產業,而且也帶動了浙江省高新技術及相關軟體產品的產業化,並衍生出更多包括軟體產業、咨詢服務業在內的高技術企業,從而形成新的產業群。

在杭州,目前有1500多家企業建立了自己的網站,信息技術開始在企業的生產、管理、經營和流通等各個環節得到應用,CAD、CAM、CIMS和PDM等技術在企業中得到日益普及。而在信息產業本身,信息化也催生了恆生電子、信雅達、新中大、浙大快威、浙大蘭德等軟體公司和系統集成企業,高新軟體園、東部軟體園、數源科技軟體園、浙大網新軟體園等一批重點軟體園區也得到快速發展。

在用信息化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溫州也於2001年開始興建「溫州數碼城」。2001年,數碼城在負責政府、企業、家庭上網項目的實施和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開始建設高新技術孵化基地、IT產品生產基地等,吸引國內外企業入駐並培養當地的IT企業。

浙江的變化已經開始引起外界的關注。9月初,國務院信息化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曲維枝一行6人前往浙江省對信息化工作進行調研。曲維枝副主任在聽取了盧朝暉的情況匯報後,對浙江華瑞公司緊扣信息流和物流來推動傳統紡織行業信息化和開展電子商務的方式表示贊許。

進入2002年後,信息化被政府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信息化的成功案例則成為各地學習的榜樣,上海、廣州等地因電子政務走在全國前列而每月都要接待好幾批前來取經的兄弟省市的政府部門。

類似的情形浙江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經歷過,溫州人至今依然記得,通往溫州的幾條年久失修、崎嶇顛簸的山路上曾經塵土飛揚。先富起來的溫州在當時成為各地學習的典型,從中央領導到體改謀士、經濟學家,以及各地前來「對口學習」的考察團都蜂擁而至。當年,新興「農民城」龍港每天要接待上萬人,所有飯店、食堂24小時開餐仍無法滿足需要,而在被稱為「溫州年」的1986年,來溫州考察的大隊伍中僅副省級以上官員就達93人次。有人把當年的溫州稱為中國改革者朝聖的「麥加」。

現在,那幾條塵土飛揚的山路早已變成了高速路。但在製造業信息化方面,浙江能否成為其他省市學習的典範?

全國製造業的信息化工作推廣一直很緩慢,主要的原因就是高成本和高風險。製造業中的中小企業,由於在技術、人才、資金方面相對不足,實施信息化工程有一定困難。而浙江省則通過機制創新、組織創新和技術創新,從企業目前最迫切需要用信息化技術解決的問題入手,促進製造業信息化的低成本化和低風險化,為全國製造業做出示範。

另外,浙江的區域製造業信息化利用區域中企業的相關度、相似性較大,使信息化具有簡約化特點,相對容易取得成功。而在全國還有不少類似的塊狀區域化特色經濟,雖然沒有像浙江那樣明顯,但通過浙江的示範,或許有希望能帶動類似區域的信息化。

與各地信息化的成功不同,浙江省更多地是依靠市場來推動。相比於其他省市政府的強力推動,浙江有自己獨特優勢。在「小政府大市場」的觀念下,浙江得以運用相對成熟的市場機制,快速、低成本地推進本地區的製造業信息化。

無疑,浙江的信息化是成功的。雖然當年的「溫州現象」已經不可能重演,不過深入浙江可以知道如何大規模地推動製造業信息化。

閱讀全文

與客戶信用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身份證理財好不好 瀏覽:241
北京做交易員 瀏覽:79
期貨期指費率 瀏覽:464
芒果出行融資 瀏覽:181
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江蘇分公司 瀏覽:372
並購基金信託 瀏覽:865
能源站融資 瀏覽:217
e租寶投資的項目 瀏覽:185
哪家科技創新基金好 瀏覽:718
重慶新億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843
證大無抵押貸款工作怎麼樣 瀏覽:795
鳳竹紡織的股票行情 瀏覽:979
匯鼎理財群 瀏覽:624
政府性價格調節基金 瀏覽:967
融資客的瘋狂 瀏覽:987
今日黃金價格一錢多少錢 瀏覽:587
超牛指標 瀏覽:900
世界最高股票 瀏覽:164
公益基金是否可以購理財產品 瀏覽:708
股票加倍倉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