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恆昌發布了《2019年一季度宏觀經濟總結》報告中呈現了什麼觀點
減稅降費政策逐漸發酵,宏觀調控的逆周期調節作用正在逐步發力。
B. 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出現了負增長,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百分之6.8,談談央行利用三大貨幣
總體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成效顯著,傳導效率進一步提升,體現了前瞻性、精準性、主動性和有效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明顯增強。2020年6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1.1%,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8%,增速均明顯高於2019年。
6月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64%,較上年12月下降0.48個百分點。貨幣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6月末普惠小微貸款同比增長26.5%,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24.7%。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市場預期平穩。6月末,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2.05,較上年末升值0.72%。
長期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也要看到,世界經濟陷入衰退,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
(2)第一季度宏觀經濟分析擴展閱讀
一季度我國經濟負增長不具有歷史可比性。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要放在百年不遇疫情沖擊的大背景下綜合衡量。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嚴重抑制正常經濟活動,世界多國經濟已 出現停擺半停擺狀態,國際經貿往來幾近停頓。
疫情期間的經濟運行,與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下的經濟運行不具可比性。所以,今年一季度經濟下行並非中國經濟發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而是突發嚴重事件帶來的結果。
C. 2018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透露中國哪些經濟趨勢
一年之計在於春。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了2018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一系列權威數據勾畫出今年開局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氣象,折射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六大趨勢。
趨勢一:中國經濟實力強、韌性好
初步核算,我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987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這一增速和去年四季度持平,我國經濟增長率已連續11個季度穩定在6.7%到6.9%的區間。分產業看,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5%,增速遠超第一、第二產業。
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向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向投資和消費一起拉動,從出口大國轉向出口和進口並重的大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呈現出的結構性變化大大增強了經濟的穩定性和韌性。
他表示,前瞻未來,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但是,支撐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中國經濟實力強、潛力足、韌性好、迴旋餘地大,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同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6%,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網上零售額增長35.4%,快遞業務量增長30%以上,增速繼續在加快。
邢志宏表示,「互聯網+」促生了很多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繼續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趨勢六:進出口貿易更趨平衡
據海關統計,一季度我國出口額3.54萬億元,增長7.4%;進口額3.21萬億元,增長11.7%;貿易順差3261.8億元,收窄21.8%。
「今年以來,我國進出口貿易持續快速增長,特別是進口增速繼續高於出口增速,順差有所收窄,進出口更趨平衡。」邢志宏說,我國在對外貿易中,追求的是貿易平衡,這也有利於國內經濟的發展。
前瞻下階段外貿走勢,邢志宏說,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在進一步擴大,貿易空間仍然非常大。通過國內企業不斷增強競爭力,我國能夠繼續保持進出口貿易的平衡。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中國不主動追求順差,並且在不斷地擴大進口,這為各國提供了分享中國市場紅利的新機會。
免責申明:以上內容來自新華網,網路知道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D. 2020年第1季度的宏觀經濟數據對上證指數有什麼影響
這個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不然就不會有這個防水的效果,給市場去消化就OK的啊
E. 2021中國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GDP的增長跟啥有關
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發展是在經濟增長基礎上,一個國家經濟與社會結構現代化演進過程.
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 GDP反映的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的總額。
F. 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發布,透露中國經濟發展哪些趨勢
4月17日,國家統計局今日將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公布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等宏觀經濟數據。從先期公布的指標以及官方釋放的信息看,中國一季度經濟有望實現良好開局。
民生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隨著房地產調控進一步收緊,房地產投資會受到影響,而基建受制於財政壓力只能托底,預計全年經濟增長呈現前高後低、整體平穩的走勢。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徐洪才建議,要千方百計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促進消費增長,同時持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努力增加就業,保持就業形勢的穩定。
而在宏觀調控方面,徐洪才認為,宏觀調控要保持定力,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只要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范圍內,就要堅持穩中求進,注重中長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短期看,也要增強政策的靈活性,貨幣政策要把防風險放在突出位置,尤其是對流動性風險要高度關注。」徐洪才說,此外,還要確保一線城市房價不出現大起大落,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G. 怎樣看待2016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數據的企穩回升
2月1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了中國製造業和非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2016年1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49.4%,這一數據創2012年8月以來新低。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5%,比上月回落0.9個百分點。這是否預示中國經濟一季度或繼續下行?業內對此較為關注。
著名經濟學家、《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作者宋清輝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尚未企穩,中國經濟亦難以獨善其身,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製造業PMI持續低位,預示著中國經濟第一季度或將繼續下行,政府應該密切關注宏觀經濟走勢,仍需繼續實施較為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給市場信心。當下中國政府正在平衡增長和改革之間的關系,更多的寬松政策值得市場期待。
記者了解到,在製造業PMI持續低位的同時,1月外貿再現低迷。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1月進出口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價,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8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8%。其中出口1.14萬億元,下降6.6%;進口7375.4億元,下降14.4%;貿易順差4062億元,擴大12.2%
對此,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向記者表示,出口增速放緩部分由於春節因素,但即使剔除春節因素,出口跌幅依然加大,顯示外需繼續疲弱。以美元計價,今年1月進口同比下跌18.8%,跌幅較上月擴大11.4個百分點,顯示內需同樣出現疲弱態勢。
H. 大家對第一季度GDP環比增長2.1怎麼看
樓上弄錯了,一季度GDP同比增長9.7%,意思是今年一季度比去年一季度增長了9.7%。環比增長2.1%,意思是今年第一季度比去年第四季度增長了2.1%。GDP的增長沒有明顯的季度性,2.1%是一個比較低的數據,而且回顧最近幾個季度的GPD數據,2.1%的速度是一個持續回落的狀態。高通脹低增長,今年宏觀經濟堪憂
I. 2013年第一季度我國宏觀經濟走向(GDP、CPI、出口增長等)
GDP變化情況: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初步核算數據,一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1885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回落0.1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一季度中國第一產業增加值為7427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54569億元,增長「盡管一季度經濟增速小幅回落,但是總體來講是開局平穩、穩中有進。」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判斷。
雖然一季度經濟增速沒有出現原來預期的持續回升,但處於7.5%至8%的適宜區間,中國經濟站住了腳跟。在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已出現階段性下移的新情況下,我們追求的不是經濟持續反彈而是走穩。在適宜區間內小幅波動是正常的,不能總是抱著持續明顯回升的預期。
CPI變化情況:2013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2%。其中,城市上漲3.2%,農村上漲3.3%;食品價格上漲6.0%,非食品價格上漲1.9%;消費品價格上漲3.3%,服務價格上漲3.1%。
2013年2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1.1%。其中,城市上漲1.1%,農村上漲1.0%;食品價格上漲2.7%,非食品價格上漲0.2%;消費品價格上漲1.2%,服務價格上漲0.8%。
2013年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1%。其中,城市上漲2.0%,農村上漲2.2%;食品價格上漲2.7%,非食品價格上漲1.8%;消費品價格上漲1.7%,服務價格上漲3.1%。
出口增長情況:海關總署10日發布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9746.7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後同比增長13.4%。一季度貿易順差為430.7億美元,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2.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