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感受的分析書

感受的分析書

發布時間:2021-07-19 14:00:11

『壹』 怎樣寫 感想,比如做了什麼事,看了什麼書等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寫讀後感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要重視「讀」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
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確選擇感受點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貳』 推薦一些關於人體感知的書,主要是人體五官感受外界環境的生理及心理分析

《裸女》
作者:[英]戴斯蒙德·莫里斯。 作為聞名於世的人類學專家,莫里斯在本書中很好地講述了女性身體形態所發生的沿革,這也是他繼1967年完成《裸猿》之後,又一次從人類學的高度,對人體做出的精要描述和分析。

《裸女》和《裸猿》我都認真看完,感覺此書非常值得看。作者的確到達了一個大師的高度,故推薦這兩本書給你,看是否合適。望採納

『叄』 解析《讀書的感悟》

我喜歡讀書。手中捧著沈復的《浮生六記》。看這書將那驚心動魄的一簾噩夢,搗碎、研細,鋪落一地,浮躁的思緒,漸靜。
沈復一生游離於功名之外,灑脫飄逸。他因一本至情至性的《浮生六記》而被人銘記。書中記敘了他與妻陳芸娘飲食起居、山水風月、花木蟲草的夫妻生活,情真意切,天然雕飾。
喜歡《浮生六記》,因為其中有太多的詩情畫意,眷眷地戀著一份極致的氣韻,纏綿婉約著恆久的靈魂。
芸娘道:「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綉,以為詩灑之常。布衣桑飯,可樂終生,不必作遠游計也。」言辭聲聲,令人讀罷,陶然嚮往,羨慕不已。
讀《唐宋詩詞選》。一闕宋詞,一首唐詩,在碧波瀲灧中流轉;一彎黛眉,一襲水袖,在風來塵往裡飄舞。尋覓古人的淡然心境,一支玉笛吹散唐風,吹落宋韻;一把古箏彈落風塵,撥動水韻。從江南的夜燈初上,到太湖的波濤浪涌。簇擁著濃濃的情、深深的戀和裊裊的雲煙,如白紗輕盪,鍾聲悠揚。
依在書堆里,品讀所有盛放的絢麗。翻開書頁,便宛若打開了一扇古樸厚重的門。這個時候,彷彿覺得,黑夜,長路,即使再微弱的虛光亦映出一生的影子、溫暖短暫的一季,是一種遙遠,一種信念,一種永恆。
時常就這樣迷失在一段如水的文字中,不能自己。總有一種感覺,有一種東西存在於某個高度,深深地誘惑著我,等我進入。它應該在慾念之外,雜念之上。
我喜歡讀書,因為在讀的時候,心底就好像有一片安和寧靜的桃源,有一份黑暗掙扎中的慰藉,有一種山窮水盡處的柳暗花明。
讀書的快感,拿到真正的書,翻翻,心裡霍然爽快通透,便不知不覺手把了書,一頁兩頁,太陽西沉了也不知覺,入夜深了也不知覺,有時候竟然也無多的話,卻似有點點滴滴的露珠,涼涼爽爽地滴在了心裡,浸潤開來,往血液里滲透,慢慢化作了自己個人的脾氣與性狀。
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寫道:「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確實,讀書是不需要字字推敲的,但每有會意,卻很容易到達廢寢忘食的境界,如痴如醉,甚至於手舞足蹈。
劉心武在《素書之美》中,寫到他年輕時讀屠格涅夫的《羅亭》,就用了非常素凈的文字回憶坐在窗下讀書的那一幅青春讀書圖:「坐的是樸素的竹椅,窗外是剛謝了秋葉的素枝,連瀉進窗內的秋光也那麼素凈,椅邊小桌上放一杯白水,用毫無裝飾的玻璃杯盛著,時不時呷一口涼白開,讀上幾頁,便閉目遐思一陣……」人懷素凈之心,書蘊素凈之美,字溢素凈之光,這樣讀書,真是把讀書的樂趣享受到極致。
讀書皆能洞察世俗百事,體味人生百味,酸甜苦辣,盡享素凈之美。每每覺得心累時,我就棲息在書中,過著桃源人的生活。
讀書,是我人生一大享受。

『肆』 對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提升有好處的書籍都有哪些

拓寬自己的各方面認識,就可以提高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分析方法總的來說就是了解情況,分析情況,分析可以採取的措施有哪些,大膽假設,小心論證,不斷向前思考,拿出好的方案,一點點去做,遇到問題敢分析原因得出結論解決,不斷去做,獲得心得體會,取得進步,讀書時有思考有質疑,產生自己的見解,這樣讀書才有用,了解實際,多想想,有自己感悟,漢宮秋,平凡的世界,北洋軍閥史話,中國近代戰爭史,柳宗元的封建論,文天祥的壬午正氣歌,朱元璋的大明皇陵之碑御制大誥皇明祖訓皇明寶訓,愛新覺羅胤禛的大義覺迷錄,章太炎的正仇滿論革命軍序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秦政記秦獻記,鄒容的革命軍,孫文的建國方略,魯迅的一些作品,毛的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根據需要可以讀些史書和個人傳記。

『伍』 推薦賞析分析現代詩的書

這是一本有關詩歌的大學教材,同時也是一本獻給青年文學愛好者的讀物。
20世紀是人類詩歌史上最燦爛的黃金時代(北島語),它,成了本書的底色。
21世紀與時下「活得匆忙,來不及感受」的人們撞個滿懷,本書沾滿新世紀的晨光。
俄國詩人奧西普·曼傑施塔姆給詩歌下的定義是:「黃金在天空舞蹈。」
讓我們和詩歌一起還鄉,去繆斯的土地上盡情舞蹈吧!
「現代詩欣賞與創作」最初是為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新聞傳播系開設,後擴展到全校本科生的一門公共選修課。課程的開設,和新聞傳播系誕生的1987年是同一個年份,至今已問世二十餘年。
本教材在2005年被上海市教委列為「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影視傳播教育高地」科研項目。它的最終付梓出版,與其說是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前行中踩下的眾多腳印中一個小小的不起眼的腳印,毋寧說是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的前行為這個小小的不起眼的腳印開拓了一片腳踏實地的空間。

戴達奎,男,筆名戴達。1947年出生於江西婺源。1969年高中畢業於復旦附中。1977年考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外童話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版)主編。《新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特約審稿人。中國香港崇文齋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中國童詩》編委。2010年出任吉林美術出版社「七色花童書坊」策劃兼主編,年內推出60餘部童書。上海大學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新聞傳播系副教授,曾任系主任助理、文學教研室主任。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舊事重提》獲1988年星星詩刊新詩大賽一等獎,童詩集《吹奏月亮》獲2009年中國童詩崇文獎提名獎。曾獲冰心兒童文學圖書新作獎大獎、新作獎等多種文學獎項。作品入選《中國新文學大系》;童話作品在我國港台地區出版並被譯成英文介紹到國外

前言
第一講 現代詩的「陌生化」
上編 現代詩「陌生化」的美學意義
一、「陌生化」的內容
(一)「陌生化」的定義
(二)「陌生化」的重要意義
二、「陌生化」的兩大要素
(一)詩的內容
(二)詩的語言
三、生成陌生化效果的創作技巧
(一)變形
(二)關系換位
(三)荒誕
(四)夢幻
(五)遠取譬
四、陌生化效果審美機制的合成元素
(一)生理元素
(二)心理元素
(三)腦機制元素
五、陌生化使形式具有阻拒性
下編 代詩「陌生化」創作解析
一、食指《相信未來》解析: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
二、羅門《流浪人》解析:他用燈拴自己的影子
三、陳東東《雨中的馬》解析:詩人記憶的影子
四、楊煉《藍色狂想曲》解析:美少女走出貝殼在月光下歌唱
五、舒婷《四月的黃昏》解析:細微的靈魂的秘密顫動
六、沙鷗《新月》解析:新月折疊的小船
七、熊召政《漁暮》解析:慵悃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八、吉狄馬加《自畫像》解析:風在黃昏的山岡上悄悄對孩子說話
九、芒克《雪地上的夜》解析:給人驚喜的詩藝陌生感
十、西川《十二隻天鵝》解析:觸處生春,春生意境
十一、北島《一切》解析:憂患意識如天際的浮雲
十二、蘇金傘《夜巷》解析:糊塗得如攏了藕的塘泥
十三、拉格克維斯特《苦悶》解析:在遮暗的空間摸索
十四、埃凱洛夫《無形的存在》解析:畫面和聲音拱就詩的時空
十五、阿爾蓋齊《遺教》解析:關於詩創作的宣言
第二講 現代詩的審美視角
上編 現代詩審美視角的理論要義
一、審美視角是審美知覺的聚焦
二、選擇審美視角的外部因素
(一)地域
(二)民族
(三)經歷
三、審美視角姿式的選擇
(一)建構開采情緒記憶的最佳視角
(二)同一視角的縱深拓展
(三)視角的變換
下編 現代詩審美視角創作解析
一、北島《履歷》解析:倒掛在老樹上的眺望
二、羅門《車禍》解析:路反過來走他
三、馮至《什麼能從我們身上脫落》解析:化作一脈的青山默默
四、公劉《寄冥》解析:哀生民於鞭撲,恨網羅之高懸
五、江河《星星變奏曲》:內在力的沖擊與奔突
六、舒婷《路遇》解析:記憶的天空開出含淚的花朵
七、聞一多《心跳》解析:犀利而深刻的白警
八、梁南《野百合花》解析:沉甸甸的反思
九、周濤《這是一塊偏心的版圖》解析:對北方偏執的愛之奏鳴曲
十、詹姆士·梅利爾《題獻》解析:卑謙地輕貼上天使的手指
十一、拉格克維斯特《生命之船》解析:拷問永恆
第三講 童年思維:詩創作思維的雛形
上編 童年思維與詩性思維的比較分析
一、詩人是還能用兒童眼光去看的人
二、童年思維的特徵
三、激活童年思維並使之蛻變為詩性思維
四、保存和強化童年思維的情緒中樞
五、激活和喚起童年思維的記憶
下編 童年思維創作解析
一、戴天《祖父》解析:從千百里外含來了一滴淚
二、北島《迷途》解析:藍灰色湖泊是深不可測的眼睛
三、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解析:輝煌生命中的一顆綠隹音符
四、梅紹靜《日子是什麼》解析:日子是雨天吱吱響著的楊木門軸
五、蘇金傘《雪夜》解析:像錦鷗投身湖泊擒取游魚
六、葉維廉《簫孔里的流泉》解析:大自然就是那吹簫人
七、伊蕾《黃果樹大瀑布》解析:白岩石一樣砸下來
第四講 現代詩的「原創意象」
上編 現代詩「原型意象」的美學價值
一、原型意象的定義
……
第五講 童詩的審美規范
第六講 顧城詩歌的意象
第七講 現代抒情詩的戲劇性
後記

『陸』 求一本有意義的書的讀後感,200字左右,要概括主要內容,對比自我寫感受,最好找個句子出來分析寫感受。

最近,我讀了老舍的名著——《駱駝祥子》,從而令我感觸良多。
小說通過一個舊人力車夫的辛酸故事,描繪了舊社會如何把一個正直、好強、善良、自食其力的洋車夫從肉體到靈魂加以毀滅的過程。祥子老實、健壯、純朴,對生活有駱駝般的積極和堅韌精神,他的唯一願望就是買一輛自己的車來拉,做一個獨立的勞動者。後來,經過3年的省吃儉用,他用自己的血汗錢換來了一輛車,但沒過多久,卻被大兵搶走。第二次他又攢夠了錢,卻又被那可惡的孫偵探給怍了去。第三次,他娶了虎妞,還用虎妞的錢買了車子,本來日子過得已經很不錯了,可是虎妞卻難產死了,祥子傷心欲絕,沒法了,只好把車子賣了來安葬虎妞。他的這一願望在經過多次挫折後,終於完全破滅。他所喜愛的小福子自殺,熄滅了他心中最後一朵希望的火花,它喪失了對於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從上進好強而淪為自甘墮落。他成了一個麻木、潦倒、狡猾、好佔便宜、吃喝嫖賭的行屍走肉。
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舊社會是多麼的黑暗,多麼令人畏懼,竟然有把人變成鬼的罪行。祥子僅僅是北京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力車夫,在社會上是不顯眼的,但命運還是不能放過他,折磨好強的他,毀了他的夢想,後來淪為自甘墮落的人。悲劇總是令人毛骨悚然,膽戰心驚。 希望你滿意我的回答,如果有疑問請追問,

『柒』 怎麼推薦一本書怎麼寫一本書的讀後感從哪幾個方面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或讀了一段話,或讀了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後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後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後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後感。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後感。 第三,選准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後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如何寫讀後感 一、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三、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捌』 感受的快樂的書讀後感5o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下面提供寫讀後感的四步法:

(1) 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准確,有針對性。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2) 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寫好讀後感的要點:

一、仔細閱讀原文,認真領會文章精神是寫好讀後感的前提。

「感」是從讀中產生的,不認真讀,就不能深刻領會原文的精神實質,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發出來。如果對原文都沒讀懂,那也就不可能寫出有價值的感想來。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玖』 讀書體會每讀一遍書有什麼感受怎麼寫

對於大部分書籍,重要的內容只佔全書的20%左右,所以學會高效閱讀很重要。閱讀中,最好能練成一邊閱讀一邊在腦海中簡單構架思維導圖的習慣和能力,這樣可以大大的提升閱讀效率。現在,我已經養成了有目的、有重點地進行閱讀的習慣,這樣可以使我在閱讀中善於發現重點、新問題、新觀點和新材料,這樣既有助於提升閱讀速度,同時也能提升閱讀理解和記憶效率。當然了,這需要自己在平時的閱讀中有意識的培養。

如果閱讀效率低的話,可以學習一下快速閱讀法。快速閱讀是一種眼腦直映式的高效閱讀學習方法,掌握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和分析,提高理解和記憶效率;同時很快的閱讀速度,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掌握不是一句兩句話就可以做到的,想學習的可以自己去了解,或者參考《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主要就是訓練快速閱讀的,裡面也有「思維導圖」的訓練,如果你的閱讀效率低,可以好好的去練習提高一下。

讀書的過程中以及讀完一本書後,要學會做讀書筆記。讀書過程中:①遇到重要的、有趣的、有疑問的等的內容就記錄下來,以備份查閱。②做好讀書批註。也就是記錄閱讀過程中的閱讀感受或感悟,比如你對某一句話、某一觀點的理解、聯想、靈感等方面,都要及時的記錄下來。讀完之後:①以知識框架或思維導圖的形式來來整理書籍,主要是書本的重要內容提煉,也包括自己在讀的過程中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知識框架,特備是思維導圖形式的筆記,有一個好處就是方便添加新內容,當我在後期的學習或閱讀中有相關的新知識點、新體會,都可以加進去,促進知識的銜接,方便掌握和運用。②針對一部分書,比如看了之後很有感觸的那種,我也會寫一寫讀書感悟。

『拾』 短篇小說鑒賞方面的書籍,要有對小說很詳細的分析

小說閱讀方法:

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學習和鑒賞小說,首先要學會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方法等,當然要先明確小說的三大要素及古典小說(中國)發展階段等相關常識。
小說是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會生活環境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具體描寫,用以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個基本特徵,一是通過人物的外貌、對話、行動和心理等描寫,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節,通過對社會生活的細致描寫,表現復雜的矛盾沖突,敘述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在情節的發展中展現人物性格的變化;三是描寫具體的社會環境,以表現人物和事件產生的歷史背景,社會條件,用來烘託人物,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因此作者總是通過他筆下的人物形象,來描繪所處的時代,寄寓他所領悟的生活真理。而讀者也只有通過人物形象的認識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質。

小說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由於它塑造了具體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的藝術形象是指既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又能反映一定社會的某些本質、具有某種共性的人物形象。即我們常說的個性和共性的統一,如我們剛學過的「套中人」別里科夫、「守財奴」葛朗台,及「祥林嫂」、「老栓」等典型藝術形象。

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一般不會是單一的。既可正面描寫,又可側面烘托;既可進行語言、行動等直接描寫,也可通過環境描寫、細節描寫等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為是統一的,什麼樣的性格決定了有什麼樣的行為。所以,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該注意人物的行動描寫。如「葛朗台與年齡不符的撲金器的行動」等,只有守財奴的他才做得出來。

語言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的重要手段。因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語言習慣。我們從人物語言入手,就可以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如葛朗台句句話不離金錢、佔有、交易,守財奴的個性特徵展示無遺。

心理活動是人物本性的再現,外貌描寫也可以反映人物內心,揭示人物性格,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小說是時、空的藝術,這里的空間主要指的是環境。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並驅使其行動的特定場所。既包括自然環境又包括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即人物活動、事件發生發展的社會背景,即時代特徵、社會風貌等。環境決定並影響人物的性格,同時,人物性格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如別里科夫對全城的轄制。二者相互統一。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時令、氣候、地理風貌等。它常常是為製造氣氛、襯託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當作是社會環境的暗示。發《祝福》中年關祝福的景象,《母親》中車站氛圍的描寫等。

需要注意的是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最後尚需提到的是環境所展示的世態風情不僅僅只為塑造人物服務,還有它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

從解讀故事到理解人物
小說的審美特徵和表現手段決定了讀者在鑒賞小說作品時要遵循獨特的鑒賞規律和鑒賞方法。作為敘事性文學文體,小說世界是由一個一個的人物形象、一個一個的情節事件、一個一個的環境景物有機有序地組合而成。作為藉助語言作塑造形象的媒體的文學文體,小說的這些系列形象是在鑒賞者的腦海里通過想像間接生成的。小說作家用一個一個的詞語、一句一句的有序化、個性化的語言來描述小說形象。小說讀者將通過讀懂這一個一個的詞語、理解這一句一句的語言,在自己腦海里再現小說作家描述的形象。所以,進行小說鑒賞的第一個前提是鑒賞者要具備一定的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他起碼能認識2000以上的漢字,能根據詞意和句意,通過形象思維在自己的大腦里復現小說描述的系列形象,並把小說系列形象聯接為一個完整的有因果關系的故事。

這是一種在語言素養和語言能力綜合作用下的對小說故事的總體直覺感受。中西小說發展的歷史證明,小說"寓教於樂"的審美功能常常是通過可讀性很強、藝術感染力較大的故事來實現。具備了小說鑒賞能力的讀者在進入小說鑒賞過程的第一環節,就是通過總體地閱讀小說的文字語言,迅速把握這篇小說的故事的基本輪廓和情節的基本類型。

小說的故事情節實際上是由小說人物的性格、言行生發的一件一件事情的有序組合。有什麼樣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小說就會生發什麼樣的事情和情節。小說鑒賞者在了解了故事輪廓和故事類型的基礎上就要進一步把握小說人物、理解小說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在小說故事中顯現的小說人物均有各種各樣的類型。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中鮮明地表現出某一個性格側面的特徵,小說作家寫進故事中的事情經過了嚴格的選擇和提煉,這些材料能生動地展示人物突出的某一方面的個性。相當多的短篇小說、微型小說都是採用這樣的方法寫人的。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裡表現出了矛盾的性格元素,概括出了生活中的復雜人物性格現象。有的小說人物在作品中展示了一個復雜的性格系統。一般的中長篇小說塑造的小說人物常常就是這樣的典型人物。

在小說故事中描述的小說人物命運也有各種各樣的遭遇。有的小說人物從順境走入逆境,承受了人生的巨大災難。有的小說人物從逆境走入順境,概括著生活中的美最終要戰勝丑。有的小說人物象張至璋的《路》中寫到的獅仔那樣,在短暫的故事時空里發生"靈魂搏鬥",他從決定殺人到決定不殺人,生命意識在短短20多分鍾里產生了相反的劇變。有的小說人物象聶華苓的《珊珊,你在哪兒?》中的珊珊一樣,15年來由清純的美變為粗俗的丑,在一個漫長的生命歷程中人物的外貌與性格出現了"質的漸變"。

無論是人物性格特徵還是人物的歷史命運,小說作家往往要在其中寄寓他對生活的審美理解和審美評價。小說作家常常是把他主觀上對人物的感悟以及想確立的作品主題通過栩栩如生的人物性格和曲折多變的人物命運來含蓄地傳達。因此,符合規律的小說鑒賞是在鑒賞故事的同時欣賞小說人物形象。

從體味細節到把握情節
小說鑒賞在完成了上述第一次總體閱讀後可以進入第二個環節——"局部解剖"了。當小說讀者開始對小說作品進行第二輪閱讀時,他的審美注意可以先放在大致區分小說的情節單元上。在對每一個情節單元進行細致品味和分析時,他的藝術感受力可以著重放在每個情節單元的寫人細節上。從小說創作方面講,作家生動、鮮活地刻劃一個小說人物的最基本的表現手段就是要選擇和提煉一批高質量的寫人細節。小說人物產生一般化、概念化的根本原因,就是作家沒有掌握和提煉出若干個生動而典型的寫人細節。人們一說起小說史上那些膾炙人口的小說典型人物時,往往就能想起若干個體現他的性格特徵的細節。小說文體感的產生、小說與其它文學文體的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小說細節的敘述與描寫上,所以小說鑒賞在進入到"局部解剖"時,就應該欣賞作品精採的寫人細節,體味寫人細節的高質量與生動性,並為作家提煉了如此富有概括力和表現力的細節以及用如此精妙的藝術表達方法來再現細節而拍案稱奇。

如何欣賞小說的寫人細節呢?小說讀者可以根據這個寫人細節的動作內容和外在形態迅速了解這個細節體現人物的"行為內容"。但小說讀者鑒賞細節絕不能停留在這膚淺的第一層面上。高質量的寫人細節一般會在人物的"行為方式"上展示人物性格的特徵。同樣是做一件事情,不同性格的人會有不同的作法。小說讀者要從這一個寫人細節上看出人物不同的"行為方式",並由此把握人物獨特的性格特徵。

從小說創作的角度說,把一系列的細節聯接起來就構成了一條有機的情節鏈,小說情節的實質就是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的各種細節連貫有序的藝術組合。小說情節有客觀的內容因素,也有主觀的形式因素。說它是客觀的,是因為小說情節的各個細節的內容來源於現實生活;說它又具有主觀的形式因素,是因為小說作家並不按照現實生活的原有形態來排列組合,它根據小說作家的創作意圖和審美理想加以重新結構。小說情節的藝術時空相對於生活本來的時空來說已做了新的重建與改造。小說情節與現實生活的這種既聯系又區別的特點深刻地影響了小說作家對情節的構造和小說讀者對情節的鑒賞。

因為小說情節來源於現實生活,它要求小說作家設計的情節要真實,這種真實像亞里斯多德所說,它是生活中已經發生的事情,或者是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的事情能夠概括生活中許多同類的事情;可能發生的事情是按照生活的必然律,這個事件雖未發生,但其本質和規律決定了它可能會發生。如果小說情節里反映的生活事件,生活中雖然發生過,但它是生活中的支流或假象,不能體現生活中的全局和整體的真實狀況,讀者就會覺得這種情節不真實;如果小說情節反映的事件是生活中根本不可能發生的,它超越現實生活太遠,不能激發讀者聯想自己的生活,那讀者也會覺得這種情節是虛假的。

因為小說情節還來源於作家的主觀創造,小說情節時空在作家的重建和改造下,以集中、新奇的形態來超越現實生活,形成對讀者強烈的審美刺激。小說情節中的巧合、誤會、懸念、對比、重復……等情節技法的出現,都是為了把讀者熟悉的生活用新奇、陌生的形態來表現,實現小說情節"既出意料,又入情理"的審美境界。

如何鑒賞小說情節?如何鑒賞小說情節"既真實又新奇"、"既出意料、有入情理"的情節境界呢?首先看小說情節事件的典型性。小說情節要能概括日常生活的內容,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本質內容和人性深層的心理內容,以這種相關性與概括性來激發小說讀者的審美注意和審美聯想。其次看小說情節組合形式的機智性。要特別留意體味小說作家在組合小說事件和小說細節時有哪些機智的構思和技法,有哪些巧妙的形態和策略。

要形成對小說情節鑒賞的敏感性和准確性,可以在大量的鑒賞小說情節現象的基礎上,通過學習一些小說情節理論,在腦海里建立一些情節模型。小說情節因小說種類的不同而有各種各樣的模型。故事小說、人物小說、心理小說……有自己特殊的敘述模型;言情小說、武俠小說、偵破小說……也有自己富有個性的結構模型;微型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更有自己穩定的文體模型。

譬如我們分別鑒賞微型小說、短篇小說、長篇小說的情節時,就可以從它們最富有文體特徵的情節模型入手進行拆解和組合。微型小說體微式短,它比較講究在情節的尾部製造意外結局來給讀者一種閱讀震驚。為產生這種情節效果,小說作家常常要用到一種把誤會和懸念疊加使用的"釋懸曲轉"模型。短篇小說的藝術時空比微型小說要闊大,但短篇小說又沒有長篇小說那種全方位反映生活縱斷面的優勢,短篇小說的構思常常要通過重建新的藝術時空來機智地反映生活、表達主題。於是短篇小說的"時空交錯模型"便應運而生。聶華苓的《珊珊,你在哪兒?》寫男主人公李鑫想去會見15年沒見面的初戀女友,作品只寫了李鑫在去吉林路的公共汽車上的一個事件的片斷,但在這個"橫斷面"的敘述中,作家以李鑫的眼睛和心靈為線索,不斷切入一些李鑫對15年前生活的記憶,待形成了"現實—往事—現實—往事—現實……"的時空交錯模型後,作家突然讓公交車上那個粗俗作做、令人生厭的婦女與十幾年來讓李鑫魂牽夢繞的清純女孩珊珊重疊。突兀的嘎然而止的結局令我們感受到了生活對人無情的重塑,體驗到理想的美在世俗生活中的破滅。用新形態的、陌生化的藝術時空,機智地表達小說作家的立意和審美情趣,這是"時空交錯"等短篇小說情節模型形成的原因之一。

長篇小說有以《唐?吉訶德》為代表的"單線式情節模型";有以《安娜?卡列尼娜》為樣板的"雙線式情節模型";有以劉心武的《鍾鼓樓》為試驗文本的"橘瓣式情節模型"……長篇小說要真實、全面地並富有藝術感染力地反映縱斷面生活,它的情節模型的構建主要是為了有深度、有厚度地概括立體式的縱斷面生活。為實現這個藝術目標,傳統的長篇小說和當代的長篇小說都在探討一個有藝術生命力的長篇情節模型——綜合立體與線性的"串珠模型"。古典長篇小說《水滸傳》寫了108 將的故事,差不多每個人都有曲折、動人以至是驚險的傳奇。作品用若干回寫足、寫透一個人,在這幾個回書中,橫斷的、縱斷的、現實的、歷史的生活全面鋪開,形成了以這個人物為核心的獨立故事。每個人物獨立的故事就像一顆完整的珠子。然後這許多珠子用一條藝術線索將它們連接組合。全篇的敘述按線性鋪開,但每一顆珠子展示的人物生活又是立體的。這就是綜合立體與線性的"串珠模型"。這種長篇情節模型因其特殊的藝術優勢和藝術功能直到今天還有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如果我們從這些情節模型來鑒賞小說,就會發現中外小說藝術發展過程中帶規律性的現象,會對不同題材、不同類別的小說作品有更敏銳的鑒賞意識,有效地提高對小說文體的鑒賞水平。

從分析主題到欣賞技巧
小說鑒賞在進行到第二環節 —— "局部解剖" —— 掌握人物形象的內容和描寫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方法的同時,還是要啟動一項這樣的解讀、分析工作:透過人物形象和描寫人物形象的具體材料(細節、情節)、領悟和體味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中寄寓的主題,這就是要理解人物形象背後的藝術底蘊。文學的主題是文學作者在創作題材中提煉出來的對生活的理性認識,是從作品描寫的具體內容中概括出來的思想意義。小說的主題則是小說作家在描寫、敘述人物性格、人物命運時顯示出的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

小說作家組合細節和情節是有意的、機智的,他把哪些細節有序地組合為情節鏈,他將哪些沒有時空聯系的事情連接在一起,完全受到他的創作意圖和在作品中表達的主題的制約。小說作家這種有意的、機智的組合,使得細節與細節、事件與事件之間建立了一種因果關系。小說讀者在把握有著因果關系的細節和事件時,看出了小說作家對生活事件的理解和認識。我們在鑒賞沈宏的獲獎小說《走出沙漠》時,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作者要正面肯定、贊美的人物肇教授根本就沒有出場。作品實際上寫了一明一暗兩件事,表面是敘述主人公"我"與迷路的三個考察隊員堅決不動用最後一壺水,一直堅持到黃昏才走出沙漠,找到了綠洲。另一件是沒有正面敘述的事,通過"我"兩次的插敘讀者才知道,考察隊迷路時,最先倒下的是年紀最大的肇教授,但肇教授臨死之前把一滴水都沒有的真相告訴了"我",他要"我"把這壺沙當作水的假相一直堅持到最後才告訴大家。這明寫的和暗含的兩件事一經組合連接起來,讀者就發現了兩件事的因果關系—— 肇教授臨死前把沙當作水的計謀,使整個考察隊得救了。這一細節也用人物的犧牲作代價有力地刻劃了肇教授先人後己的博大心胸和機智沉著的性格特徵。這個有因果關系的故事實際上也概括了人類生活一個真理——在任何逆境中人都要堅守自己的信念和精神,人沒有信念和精神就不能戰勝絕望。從這樣的故事和人物里能讀出這樣的主題才算是真正的小說鑒賞。

小說的主題隱含在小說的因果情節和人物描寫里,這種對生活事件和人物命運的理性認識和小說作家的主觀思想意圖有直接聯系,作家的思想認識和創作時的主觀意圖深刻地影響著小說主題的形成。但是,小說的主題又不直接等同於作家的創作意圖。這兩者有著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的復雜關系。有時,小說主題藝術地傳達了作家的主觀意圖,就使得這兩者基本相同。有時,小說主題並沒有藝術地或者說是完全傳達作家的主觀意圖,就可以說,是"小說主題小於主觀意圖"。有時,小說作品因寫活了人物,寫透了事件,小說的人物和事件便按照自己的生活邏輯發展,他們有了自己的藝術生命,顯露了一些連作家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內涵底蘊,那麼可以說這是"小說主題大於主觀意圖"。小說主題與作家的創作意圖之間的既聯系又有區別的關系證明,小說主題包含著"形象客觀"和"作家主觀"兩種成分;小說作家在表達主觀意圖時有參差不齊的藝術水平,這使得小說讀者在鑒賞小說主題時會出現種種復雜的情形。

當小說讀者的鑒賞能力不強,而優秀的小說作品的主題比較豐富、多義時,小說讀者只能理解其中一部分的小說主題,達不到高層次的鑒賞境界。有時甚至出現不能正確理解小說主題,導致完全錯誤的解讀。當小說讀者的鑒賞能力比較強,而優秀的小說作品的主題內涵比較豐富、多義時,可能會出現小說主題鑒賞的超越和提升。小說讀者不但領會了小說作家在小說人物形象和情節故事裡寄寓的主觀意圖,而且還發現和感受出了小說作家沒有意識到、小說形象獲得了藝術生命時滋生的客觀內涵,小說人物、情節包孕的主客觀思想都被小說讀者領會和把握。在這種情況下,高明的、懂得小說鑒賞規律的作家會充分理解和高度評價小說讀者這種出乎意料、令人驚奇的新發現、新領悟。

鑒賞小說主題的高級境界是把握"小說母題"。某一小說作家的作品中反復出現同一主題,就形成文藝學中提及的"小說母題"。這是對小說主題進行類型化分析和鑒賞的結果。發現和品鑒某一小說作家或某一時代的小說創作共同出現的"小說母題",並進一步將歸納到的"小說母題"與國外具有可比性的小說進行比較鑒賞、比較分析,就會在比較高的層次上來欣賞小說主題了。

當我們完成了對一部小說作品的"總體閱讀"和"局部解剖"兩個環節的鑒賞後,還需要從頭至尾對小說作品再做一次"總體閱讀"。這一次總體閱讀,可以進一步鞏固已確立的人物形象,印證自己對作品的主題感受和認識,對細節和情節作深化理解,在這些鑒賞閱讀中,小說鑒賞的深化是要進一步體味作品的富有特色的藝術技巧。這種對小說的藝術性體察很可能在第一次總體閱讀和第二次局部解剖時就有感覺、有認識了,但是,作為對小說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的鑒賞,需要在印證解讀了小說的思想內容的同時,鞏固和強化對小說作品藝術性的體驗和認識。所以,小說鑒賞的第三個環節 —— 第二次總體閱讀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體味和欣賞優秀小說的藝術技巧。小說的藝術技巧指的是小說作家在塑造性格和構建情節模型、提煉敘述語言等方面的技法因反復熟練地使用而形成的一種技能。藝術技巧是為表達小說內容(人物、情節、環境)服務的。小說的藝術技巧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我們在這里著重討論塑造人物和設計情節的幾個主要技巧。

正面延宕與側面襯托的寫人技巧。在小說里塑造人物有兩個最基本的技巧 ——讓人物出場和不讓人物出場。小說人物一旦在作品露面,小說作家就要集中藝術力量去寫活人物。但是小說的篇幅永遠是有限的,而刻劃小說人物性格的材料卻是無限的。要在小說創作中藝術地解決這一對矛盾,小說作家的技巧就在於:第一、他首先確定作品要表現的人物特徵(個性、行為、語言、思想等),然後選擇和提煉若干個材料(細節)去反復展示人物的這一個特徵。這些材料可以是時空不同但內涵相同的"同質異形"的細節。一個人物特徵用兩個以上同質異形的材料去反復表現,便構成了敘述延宕(或叫敘述重復)的藝術效果。

有時作家要正面表現的人物不讓他出場,小說騰出的篇幅主要用於寫與他有關聯的次要人物或有關聯的物品細節,寫次要人物在主要人物的行為影響下產生的心靈震盪和命運轉折,寫在物品細節上留有的主要人物的影響和效果。這就是側寫和虛寫的寫人技巧。於德北的獲獎作品《杭州路十號》主要寫一個待業青年"我"因無所事事而開了一個生活玩笑——把他的痛苦和絕望寫下來寄給一個想像中的地址和人物—— 杭州路十號袁小雪。 誰知他真的收到了杭州路十號袁小雪鼓勵他勇敢地面對生活、改變自己的處境和命運的信。並且,他每一個月都會收到類似的信和書。待他思想發生了轉變去找袁小雪時,才知道,"袁小雪"原來是著名的病殘心理學專家駱翰沙教授,他患骨癌已去世兩個多月了,他在去世前還留下了一疊信囑老伴每個月都給那個待業青年寄一封。駱教授作為一個作品要著力刻劃的用自己的生命之火去點燃別人的生命之火的人物,在作品中根本就沒有出場。作品正面描寫的是駱教授的人品、胸懷對一個待業青年的影響和改造。次要人物的命運、性格的轉變動力來自未出場的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品德,這裡面蘊含的審美信息足以激活讀者的藝術想像。這是一種十分高明的人物側寫技巧。

多重突轉與反跌對比的情節技巧。在小說情節的有序組合和進行線性敘述時,小說作家為了實現小說情節的傳奇性,他總想讓小說讀者猜不到他下一個情節內容和故事的結局,因此有意製造小說的兩個情節之間發生相反突變的模型便得到了小說作家的青睞。小說作家在使用這種情節模型和技法時,他不僅是讓小說情節作一次突轉,而是讓情節連續突轉幾次,使小說情節方向在突轉了180度後,又突轉180度,有時甚至是突轉幾次。陳建功的獲獎小說《飄逝的花頭巾》男主人公"我"本來對生活感到無聊和絕望,在女主人公沈萍的鼓勵和示範下,他的生活發生了轉變,開始向上和發奮;等到"我"考上了大學,去尋找"我"一年來一直夢牽魂繞著的沈萍時,情節卻再次發生了意想不到的突轉——沈萍自己卻走進了"我"千方百計要擺脫的墮落生活。情節再次突轉,深刻地啟迪著他們性格突變里包蘊的哲理。

敘述對比本來也是小說設計情節模型的最常用到的技法,但不少的小說作家卻把它熟練地用成一種反跌對比的技巧。小說作家在小說中不是設置一重對比的情節,而是設置兩重以上的對比,讓人物與人物、事件與事件發生交織錯落的變化。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的閱讀震驚就來自於這兩重的反跌對比。主人公故意違規想讓警察把他關進監獄以便度過一個寒冷的冬天,但他連續幾次違規都未獲得成功,待他最後聽見教堂鍾聲和歌聲心理產生了懺悔、准備重新做人時,警察卻把他抓進了監獄。想進監獄而屢不成功,而不想進監獄准備重新做人時,卻把他抓進監獄——這就是情節的反跌對比。設置雙重以上的對比技巧,使情節的容量和包涵的哲理大大擴增,情節的可讀性與傳奇色彩便得到了有力度的強化。

從鑽進去到跳出來
文藝鑒賞的特徵與規律告訴我們,鑒賞主體與鑒賞客體之間產生審美情感交流,鑒賞主體設身處地地想像自己在鑒賞客體中的情形,將自己的感情投射於鑒賞客體,並結合著自己的經歷、知識、修養去想像鑒賞客體,與作者共同完成文藝作品的創造,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藝鑒賞。
小說作品表現出來的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使小說讀者首先對小說作品描述的人物和事件產生"可信賴的真實感"。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他覺得小說里描述的故事和人物是生活中發生過的,或者是生活中可能會發生的。如果小說讀者在閱讀中覺得小說作品既無生活真實也無藝術真實,裡面全是虛假的、歪曲的生活,那麼可以斷定,這種鑒賞主體與鑒賞客體之間不能成功地建立信賴與交流的關系,那麼小說鑒賞活動就不可能啟動。
當小說讀者對小說作品的"真實性認可"產生以後,小說讀者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就會對小說的故事和人物形成閱讀的審美注意,他將留意小說故事如何發展,設身處地地想像小說人物的各種情境,全方位地投入自己的感情,與小說人物同悲同喜,為人物命運感喟概嘆。他可能會在小說人物的性格、命運里發現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生活,他可能會聯系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理解為人物尋找解釋和預測,並為小說人物的命運印證了自己的解釋和預測而產生由衷的閱讀愉悅和審美快感。這種閱讀愉悅和審美快感的產生又反轉來使小說讀者對小說作品進行反復地玩味,反復地體驗,反復的欣賞。如果小說讀者在鑒賞過程中沒有投入自己的感情,小說鑒賞只能停留在理解詞義和語句的階段,讀者積極的想像活動無法激活,小說鑒賞活動就不算真正開始。
在小說鑒賞活動中,鑒賞者如果不投入自己的感情,就難以和鑒賞對象產生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鳴,但是,感情如果投入太多,到了沒有節制和任意泛濫的地步,這樣的小說鑒賞就會走偏方向。即能跳入鑒賞客體中,投入感情以至與鑒賞對象產生共鳴,同時又能清醒地從鑒賞情感中跳出來對鑒賞的過程和結果作理性分析。這才是完整的符合鑒賞規律的小說鑒賞。
"跳出來"的理性分析如何操作呢?小說讀者在對小說作品作了"真實性認可"後進行"總體閱讀",接下來的"局部解剖"就是想到這個完整的富有藝術生命的小說世界是作家虛構的,是作家對客觀生活作了主觀改造的結果,需要小說讀者脫離共鳴的情境冷靜地分析下列內容:小說作家塑造了一個什麼類型、什麼特徵的人物形象?這個人物性格、人物命運概括了一個什麼樣的哲理和生活底蘊?他在現實生活和小說歷史中有沒有典型意義?小說作家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段和技巧去刻劃這個人物?這種手段和技巧有無新意?和傳統的手段和技巧聯系及區別在哪裡?同樣的內容還可以追問情節和細節、故事與環境。這些理性分析的介入將出現真正的小說鑒賞,在冷靜的分析和比較中,讀者便可以准確地把握小說作品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格。

閱讀全文

與感受的分析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政府性價格調節基金 瀏覽:967
融資客的瘋狂 瀏覽:987
今日黃金價格一錢多少錢 瀏覽:587
超牛指標 瀏覽:900
世界最高股票 瀏覽:164
公益基金是否可以購理財產品 瀏覽:708
股票加倍倉 瀏覽:445
國金基金網上交易 瀏覽:263
瑞刷顯示非交易時間 瀏覽:876
股指期貨黃金股 瀏覽:116
創業融資計劃書範文 瀏覽:162
兵團工融資 瀏覽:796
中影年年融資 瀏覽:642
股指期貨加1分手續費 瀏覽:224
ff獲得融資 瀏覽:651
購買外匯申請書 瀏覽:85
601258資金進出 瀏覽:50
國際貿易外匯風險 瀏覽:363
華夏基金有2018年度報告 瀏覽:235
上市再融資概念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