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值和股值、股本的區別
1、市值是指一家上市公司的發行股份按市場價格計算出來的股票總價回值,其答計算方法為每股股票的市場價格乘以發行總股數。整個股市上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即為股票總市值。
2、所謂股值比就是每股股票的市價與每股股票的所佔凈資產的比率.股值比越低說明這個股票越值得投資,安全性越高.
由於股票價格=每股盈利/市場利率,所以影響股值的主要因素有兩點:公司盈利(公司業績)、市場利率。
3、股本 capital stock,亦作股份;股份資本,是經公司章程授權、代表公司所有權的全部股份,既包括普通股也包括優先股,為構成公司股東權益的兩個組成部分之一。股本的大小會隨著送股和配股而增加,但市價不會改變,這是由於送配股後除權的原因。
2. 關於股票上市前和上市後股本和每股凈值的變化
上市之前每股凈資產=1億元/1億股=1元
1、(新發行股票)上市之後每股凈資產=(1億股*1元+2000萬股*8元)/1.2億股=(1億+1.6億)/1.2億=2.16元
2、(中國移動上A股模式)上市之後每股凈資產=(0.8億股*1元+2000萬股*8元)/1億股=(0.8億+1.6億)/1億=2.4元
按照會計准則規定,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股份是按成本價格計算。當然你的發行價是假定的,實際上是融資規模是有規定的。
3. 股票的價格與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每股股息、流通股股本和股本總額分別是什麼關系
一般情況下股票價格和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每股股息成正比變動,與流通股股本,股本總額成反比例變動,注意我所說的是一般情況,在股市裡一般沒有一般情況。o(∩_∩)o...哈哈
4. 股價和股本是什麼關系
回答如下;
1.請問流通股本為什麼和總股本不一致?
這個問題是由於中國股市體制問題造成的,(傳說中的中國特色)國外的上市公司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因為中國是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在90年代初期辦股市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國有資產的問題上 國家利益是不能受到質疑的 所以 上市公司總股本里有國有股 法人股 流通股之分.國有和法人的都是不能上市流通的. 現在搞股改 搞全流通就是針對這個問題的一些解決方法! 中國股市正在走向健全和規范!~
2.總股本是不是整個公司的總資產評估作價換算過來的呢?
對. 是通過會計部門核算的公司資產(包括無形的資產)
3.為什麼不把總股本都放到股票市場上呢?
這個問題在問題1里做了解釋 這是中國股市體制決定的,現在正在一步一步解決,現在搞股改 搞全流通就是針對這個問題的一些解決方法!
4.上市公司如果出於需要增發股票的話,那總股本結構會不會改變,如果不會改變或者會改變那是為什麼呢?
一般情況下總股本結構不會變! 總資產不變 股票總數增加 每股凈資產攤薄! 一般來說增發時老股東都有優先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認購的權利,因為他們有保持持股比例不變的權利! 不然老股東之前的所持的股的資產就會直接縮水(因為總資產不變 股票總數增加 每股凈資產攤薄),為了保持資產不損失 也是被迫認購增發的部分.
5.一個要上市的公司,假如這個公司是兩個人辦起來的,按100%算,一個佔70%,一個佔30%,那上市的時候他們自己的股份會一起上市流通嗎.如果自己所佔的股份不上市流通,那流通股從那裡來啊????
首先 說下 上市公司不可能上2人辦起來.公司要上市有發起人和股東人數的限制,2個人(發起人或股東)肯定上不了市!(問的有些不著邊際).
還是回答問題先,按你所說就是2人,上市的時候對資產要進行估算 其中就包括了無形的資產 (比如品牌 行業地位等)這些都會作價算到總資產里去,而2人所持有的都是實際資產! 這樣在總股本里2人就不到100%了 因為有了無形資產的加入!~那這部分是誰的呢? 是上市公司的 你出錢買了股 你就擁有一部分.你買了這不就是流通了嗎? 這是來源之一.另外法人只能是一個自然人或一個組織機構 2個人里一般一個做為法人股不流通 另一個可以流通了!~來源之二!
5. 非上市公司的總股本、每股價格怎麼算謝謝!
一、總股本是在章程中確定的,如注冊資金1000萬,每股1元的話,總股本就是1000萬股;稍帶答其它朋友,如果股東再此後再增資1000萬,則總股本為2000萬了。
二、關於股價問題。由於不能上市交易,所以很少涉及股份問題。但是出於股權交易的需要對其股價也是衡量方式的。主要有:
1、以凈資產確定,即以該公司的凈資產/總股本即為每股價值,如總股本2000萬公司,經營得當有3000萬凈資產,則每股價值則為1.5元;如果經營不當僅有1000萬凈資產,則每股價值則為0.5元。
但是這種方式只是確定了公允價值,考慮到控投比例、企業發展、產業方向等各方面因素,還需要在凈資產基礎上進行適當議價。也就產生了第二種方式。
2、議價方式確定,即雙方在一定基礎之上,比如凈資產基礎上的每股價值,雙方各自考慮自身因素因素,進行適當的議價,議價通常都要高於凈資產確定的每股價值。
6. 每股收益與股價的關系
每股收益即每股盈利(EPS),股票入門又稱每股稅後利潤,基本每股收益是指企業整體凈利潤,除以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從而計算出的每股收益。
比如企業一共盈利20000元,而發行一萬股,20000/10000=2元,每股收益就是2元了。
一般來說每股收益對應股價的計算公式為:
每股收益/一年期存款利率
所得出來的值就是每股收益對應的合理的股價,但是分母越小,或者分子越大都會帶來更高的「合理估值」,所以對實際操作中參考意義不是很大。
還有最後一個比較好的合理估值(股價)計算公式為:
市盈率/利潤增長率(本凈-上凈)/上凈(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1-所得稅率))
PE:Price to Earning Ratio,即市盈率,簡稱PE或P/E Ratio,指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股票的價格和每股股票收益的比例。
計算方法:
PE(市盈率)是一間公司股票的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利
(6)股本每股股價擴展閱讀
使用每股收益分析盈利性要注意以下問題:
(1) 每股收益不反映股票所含有的風險。
(2)股票是一個"份額"概念,不同股票的每一股在經濟上不等量,它們所含有的凈資產和市價不同即換取每股收益的投入量不相同,限制了每股收益的公司間比較。
(3) 每股收益多,不一定意味著多分紅,還要看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7. 總股本增加有什麼後果,對每股收益和股價,以及內在價值有影響嗎
如果是增資擴股,或者定向增發一類的方式增加股本,往往是利好消息。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是普通股股東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業凈利潤或需承擔的企業凈虧損。
每股收益通常被用來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衡量普通股的獲利水平及投資風險,是投資者等信息使用者據以評價企業盈利能力、預測企業成長潛力、進而做出相關經濟決策的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利潤表中,第九條列示「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釋每股收益」項目。
某年每股的收益情況,基本不具備延續性,因此不能夠將它單獨作為作為判斷公司成長性的指標。總股本。如果總股本發生變化每股收益也會發生相反的變化。
很多公司都沒有很高的增長率,甚至是負增長。G宇通就是這樣的典型代表。每股收益在逐年遞減的同時,凈利潤卻一直保持在以10%以上的增長率。
8. 股票的每股收益和股價有什麼關系
一般講,每股收益越高,股票價格越高。例如兩市百元股中的貴州茅台、神州泰岳等均是每股收益很高的股票。但兩者之間絕不是一一對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