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市裡流傳這么一句話:七賠二平一賺。
但中國股市裡,能賺錢的散戶不會版超權過5%
希望打算新入市的兄弟姐妹們能仔細思量一下,自己憑什麼進入這5%的隊伍。
2、對股市新手學習的建議
第一步:了解證券市場最基礎的知識和規則(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中,基礎和交易兩科,基本就能解決這一步)
第二步:學習投資分析傳統的經典理論和方法(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中,投資分析科目,能初步滿足這步的要求,另外還有些股市投資分析類的經典書籍,要看看)
第三步:在前兩步基礎上,對股市投資產生自己的認識,對股價變動的原因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理論
第四步:在自己對證券市場認識和理解的指導下,形成自己的方法體系和工具體系以及交易規則
3、上述過程中,去游俠股市開個股票模擬賬戶做模擬操作,或者用極少量極少量的錢謹慎操作,這樣理論結合實際效果會更好些。
4、股市上的絕大多數人希望直接把別人的方法拿來用,希望找到個神奇的軟體或指標來幫助自己賺錢。這種思維是典型的以為找到屠龍寶刀就能威震江湖了,而實際上,如果沒有深厚內力和高超技藝來駕馭,屠龍寶刀比菜刀的用處多不到哪裡去。
努力提升自己對市場的理解和認識,這是想在股市有所造詣之人的唯一途徑。
Ⅱ 雪球 怎麼實時知道高手的調倉記錄
加高手關注,然後到自選里找到他,然後選調倉分析就OK了
Ⅲ 如何在一周內快速了解這個行業 雪球
一周之內真的能摸清一個行業?
在和咨詢、投行、投資、獵頭這些行業的人聊天的時候,我反復聽到「一周」這個時間,於是我也開始好奇:你們是在什麼情況下需要在一個星期之內了解一個行業?你們都是如何做到在一個星期之內摸清一個行業的?
在一周之內「摸清」一個行業依然不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頂尖專家,也不可能成為這個行業的一個高管。但是,你能了解一個行業的全局,現今狀況、過去、未來一段時間內可能的發展趨勢,熟悉那個行業的行話,拿捏這個行業的基本信息。
這有什麼用?
你能和那個行業內的人自如對話,你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結合你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看到新的機遇,你能在你的客戶面前讓他刮目相看,你還能拿到一份好工作,了解你的上司在做決策的時候會考慮什麼...
所以我們邀請了兩位嘉賓來和我們說,他們是如何做到在一周之內摸清一個行業的。
第一期咨詢公司的人如何在一周內摸清一個行業
一默是恆嘉智略咨詢有限公司的創始人,《銷售無處不在》的作者。
他說:
「了解一個行業」這件事本身不太可能快速完成。不過,如果我們只是想摸清楚最基本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問對幾個關鍵問題著手。這些關鍵問題圍繞著一個根本問題:這個行業的鏈條是如何運轉起來的?
1 這個行業的存在是因為它提供了什麼價值?
2 這個行業從源頭到終點都有哪些環節?
3 這個行業的終端產品售價都由誰分享?
4 每個環節憑借什麼關鍵因素,創造了什麼價值獲得他所應得的利益?
5 誰掌握產業鏈的定價權?
6 這個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如何?
而信息獲取的渠道,則包括:
1 金融投資機構的行業報告;
2 咨詢公司的分析報告;
3 行業交流網站或論壇的熱門帖子;
4 業內企業的培訓課件;
5 參加行業展會或者論壇;
6 從業者的私下交流。
其中1-4,都可以通過網路搜索獲得。
第二期 IT咨詢公司的人如何在一周之內摸清一個行業
有一個IT界的小牛,在IT咨詢公司工作。
我問他:「做咨詢是不是經常要在短時間內摸清一個行業啊?」
他說:「是啊。」
「要多久?」
「一個星期吧。」
「哈哈,一個星期就可以?能打敗那個行業的多少人? 」
"90%吧。"
他就是我們今天的嘉賓,熊節。他在IT咨詢公司ThoughtWorks已經工作8年了,也是《重構》的譯者,看看他的經驗之談吧:
五天之內,三步讀懂一個行業
作為職業咨詢師,在很短時間內熟悉一個行業,是我經常要面對的工作內容,我也很願意分享自己的心得。根據我的經驗,對於掌握了基本商業知識的咨詢師而言,一個星期之內熟悉一個之前陌生的行業並非難事。當然一個星期不會讓一個新鮮人成為行業專家,但是足以讓一名咨詢師在這個行業里順利開展工作。
這有限的五個工作日,必須高效地利用。我的建議是分三步走:首先,確保自己不會亂開黃腔;其次,讓自己進入這個行業的對話;第三,爭取提出令人眼前一亮的觀點。
* 第一步:首先不要開黃腔
進入一個新的行業,首先應該了解這個行業里的領導企業——很可能正是你馬上需要去服務的企業。了解一個領導企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讀它的財務報表。上市企業的財務報表都是公開的,並且通常會附上很有用的董事長致投資者函。閱讀一份財報,就可以了解很多基本的信息:這家企業的所有權性質、主要業務、主要客戶、收入結構、成本結構、員工規模、人才結構、戰略方向、主要風險……即便你真正想了解的企業是非上市企業(比如華為),它也必定與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比如中興)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閱讀財報可以讓你對這個行業里的主要玩家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不至於提一些太離譜的問題或者建議。
如何閱讀財務報表,一個比較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杜邦分析法。我有一篇文章介紹過如何用杜邦分析法來解讀一家知名上市企業(中興通訊)的財務報表和企業經營狀況,(文章見此)在我做了這個練習一年後,中興通訊2012年中期財報報出巨虧,利潤率持續走低正是導致該企業及其幾家主要競爭對手從2012年起開始大幅裁員的直接原因之一。
花一天時間讀完一兩家企業的財報之後,接著就得下點死工夫,讀一本這個行業的綜述性書籍,例如對於保險行業我推薦《風險管理與保險》。讀這樣一本書的目的,第一是更深入地理解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和慣例,比如你得知道財產險和壽險存在一些根本性的差異所以它們的經營也會很不同;第二是掌握一些行業里的「黑話」,比如當你聽到「承保」、「核保」時你得知道這都是指什麼。我個人而言,讀這本書是用業余時間,加起來用了8小時左右。
* 第二步:進入行業對話
做到了不開黃腔也還不足以跟行業里的CxO們展開對話,因為大家平時不會談論那些最基本的東西。要進入一個行業的對話,你得了解這個行業當下的趨勢。有些人會推薦跟行業里的朋友去聊天。但作為一個時間緊迫的內向型人,我個人更願意以研究材料為主,與朋友聊天為輔。
行業趨勢的最佳來源是麥肯錫之類管理咨詢公司做的行業分析。我個人尤其推薦麥肯錫季刊(McKinsey Quarterly,http://www.mckinseyquarterly.com)發布的研究報告,以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http://www.economist.com/)的行業分析。從這兩個網站搜出最近五年所有與你關注的行業相關的文章,花一到兩天時間全部通讀一遍,你應該就能把握住這個行業的脈搏。
在中國市場上工作,我們會擔心來自麥肯錫和經濟學人的分析不夠「中國特色」。我的經驗是,一方面可以適當補充一些本土內容;另一方面,中國各行各業的發展基本上與世界先進水平保持3~5年的差距,也就是說歐美發達國家在三五年前發生過的應該就是中國當前正在發生的,歐美發達國家一兩年前發生過的應該會在一兩年後在中國發生。比起「中國特色」,很多時候簡單的市場規律和時間差更有效。
與此同時,在這整個一周時間里,你要讓自己浸泡到這個行業的上下文中。辦法很簡單:訂閱一堆與這個行業、與你想要針對的目標企業直接相關的新聞RSS,把其他的RSS頻道都暫時屏蔽,在地鐵上、咖啡館里、床頭上、馬桶上……所有的空閑時間都用來看這個行業、這家企業最近發生了什麼。比如我在關注澳洲保險行業的階段,就訂閱了Google News的「australia insurance」關鍵字和我客戶公司的名字,客戶公司出什麼重大理賠案或是高層人事變動,我能比客戶的大多數員工還先知道消息,於是就有了很多可以談論的話題。
* 第三步:以我為主,提出觀點
開始這個連載的時候彭縈講了一個故事,說某咨詢公司的創始人要應聘者一周內給出一份行業報告,但回頭他發現這些名校畢業生做的報告都沒有一個亮點。且不論這個故事是真是假,在我看來,「沒有亮點」的症結恐怕就在於應聘者是「畢業生」:雖然是研究另一個行業,其實「亮點」的關鍵不在對那個行業研究得多好,而在研究者自身的專業技能。所謂「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道理。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看麥肯錫去年所做的中國壽險行業分析,首先你會發現它遵循了前面說的兩步:數據詳實,術語准確,而且把握住了行業脈搏。但它的亮點在於它指出了中國壽險行業的幾大痛點,並且從戰略和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案。歸根到底這才是行業里的CxO們期望你作為一個專業人士拿出來的東西,也是你之所以要去快速了解這個行業的根本目的:快速了解一個行業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學習能力,而是為了使自己的專業技能在這個行業中得到運用。
所以關鍵在於把你自己的專業、技能、知識、經驗和這個行業的情況相結合,提出一點別人沒有提過的東西。
所以,在做了前兩步功課之後,你至少應該給自己留出一整天的時間來回答這樣三個問題:
1. 這個行業所面臨的痛點有哪些?
2. 哪些痛點對於業內人士是最緊迫的?
3. 如何把自己的專業技能與這些痛點結合起來?
其中前兩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相對客觀的。也就是說,你大可以把麥肯錫的壽險行業分析列印出來,扔掉最後的「解決方案」部分,然後結合自己的專業領域,來嘗試給它所列舉的幾大痛點尋找解決方案。如何用IT手段改善壽險銷售?壽險行業需要何種人力資源戰略?甚至何種MBTI人格更適合從事高水平的壽險服務?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提出觀點這部分,就是專業人士站在自己專業領域的命題作文,能不能講出亮點,第一靠快速理解目標行業的小聰明,最重要的還是看在自己專業領域里的造詣。
Ⅳ 到現在在線人數最多的網路游戲是
現在有一款騰訊新推出的戰斗網游,使命召喚OL。
這款游戲被許多玩家認為是本世紀動作網游的全新里程牌。
現在的網游泛濫,什麼類型的都有,但是使命召喚OL屬於很少的動作游戲。
可以體驗槍械改造、連殺技能、跑轟戰術、可以一邊跑一邊轟炸。將在7月25日開放測試。
FPS游戲中對戰模式不斷翻新,戰斗臨場感日益逼真, 讓你享受血脈的噴張和實彈射擊的快感
Ⅳ 居然這首童謠很恐怖,有沒有人能分析出來
原本的裡面是十個的
少的就是一個開膛手和老院長
其實也挺像第五人格的,都算是一個故事改編
其中睜開眼的是一個殺手
騙子是一個殺手
開膛手和老院長也是一個殺手
還有一個就是看到第八頁
被騙子殺死的也是一個殺手,故事還沒有結束,而其中五個是處於一種不停輪回被殺的狀態。
獵槍的那個是除了睜開眼,其他人都是要殺他的
Ⅵ 如何看待雪球草根基金
隨著雪球私募江湖排行表最新凈值發布,非常殘酷的結果出來了,大部分私募業績不盡如人意,甚至有基金由於巨虧清盤了的。只有小部分基金獲得優異成績。前一段時間雪球力推的大V,DAVID自由之路業績一般,僅僅小虧一點就被很多人質疑。下面我分析一下草根私募的問題所在,供大家在選擇私募時參考。
草根私募募集資金的來源是互聯網,互聯網是個巨大的放大器,會把基金經理的能力放大10倍以上,也會把失誤宣傳放大10倍,這是雙刃劍。很多草根基金經理經常在雪球上發各種文章,宣傳各種看法,一旦看法驗證,馬上會被無數網民知道,於是誕生一個又一個先知。殊不知,看對和做對相差喜馬拉雅山這么遠的距離!做對和重倉還得加上馬里亞納海溝的距離!所以看對的人多,賺錢的人少,賺大錢的更是少之又少。雪球提供了這么一個巨大的放大器,所以雪友們在裡面嘚瑟不止,個個期望渾水摸魚,博取功名,一夜成名獲取利益。
所以不僅看這個人的觀點對否?還得看他對應的操作以及最後的回報。從而才知道這個人的真實水平。記住索羅斯在他手下基金經理做空英鎊時,索羅斯說的話:倉位,倉位,倉位,這才是最重要的。機會來臨時,你敢不敢下重手?
草根私募還有個通病,自己的小錢玩的時候得心應手,怎麼玩怎麼有,一旦發私募,尤其是業績好的時候,雪球又一大力吹捧,資金規模會短時間急劇擴大。韭菜就是烏合之眾,互聯網的錢都是烏合之眾,來去匆匆,窮人是沒有耐心等待慢慢獲利的,他們期望的是一夜暴富。所以一旦一個私募在雪球上被大力吹捧,經常上榜時,就要提高警惕了,你很可能是追高買入者。
雪球上一個私募成名往往是幾個月就爆得大名,再把過去一二年的業績一嘚瑟,馬上吸引資金蜂擁而至,迅速規模擴大5-10倍以上,而基本所有的草根私募沒玩過大錢,一夜暴富,過去的招數全部失靈,小快靈變成大慢笨,於是相當長時間緩不過勁,業績也就一落千丈。但他們又不願意放棄既得利益,不願意封盤,而寧願擴大規模享受白得的管理費,甚至以收取管理費為主要獲利手段。在金錢面前,人人都會失去理智和內斂。誰說的,這是一個名利場。
看看過去雪球上成名的私募不都是這樣在成名後淪落的。所以保持獨立思考,不聽信忽悠,投資知名度低一點,能力強一點的私募往往獲得更好回報,一旦他成名,就該撤退了。
雪球的名氣和你投資他獲利是成反比的,這是基本規律。是不是一棍子把雪球和雪球大V都打死了?@不明真相的群眾 ,但這是自然規律,作為一個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老道的投資者,我是中國敢說真話的極少數人之一。
什麼樣的私募是不受規模限制的?最主要看他的投資方法,投資標的,一般而言價值投資者容納資金規模大,投資標的是大標的的,比如大股票,大的ETF之類就不容易受限於規模,基金經理還得嚴格自律,一旦規模超過自己的能力,就要及時封盤,不再擴大規模,不接受新的投資者,放棄短期利益,追求更長遠的利益。可惜我這個建議從不被人接受,利益面前長遠的東西都很蒼白。
Ⅶ 馬上有個雪球朝我打過來其他小夥伴也加入到了這場戰役中
考點: 握手問題 專題: 傳統應用題專題 分析: 每人都向其他每個小朋友擲一個雪球,那麼每個人就要向其它4人擲雪球,需要擲4個雪球,一共就是擲5×4個雪球. 5×4=20(個) 答:一共擲出20個雪球. 故選:C. 點評: 解決本題要注意:甲擲向乙,與乙擲向甲是不同的,所以不用除以2.
Ⅷ 雪球股票手機軟體怎麼被下架了
下架就下吧,就當做不要處理了
Ⅸ 雪球怎麼看營運能力分析
雪球不是上市公司,它的財務報表可以不公開,雪球也確實選擇不公開,所以查不到。
Ⅹ 在雪球的狀態下為什麼不一定能夠排除陸地生命
當一顆新的系外行星被發現的時候,天文科學家們首先考慮的問題之一,便是該星球是位於可居住區域、還是其他地方。因為,這個標簽可直接影響該行星的溫度環境是否允許液態水存在,雖然,我們在考慮生命演化的條件時並不只是進行這樣單一的判斷。在眾多外星世界中,有一種行星類型被稱為雪球行星,它們是和地球類似的行星,但其海洋卻一直凍結到了赤道,冰川生長、極地冰蓋膨脹,有時候甚至達到幾公里厚。但科學家們通過一項研究表明,即使是這樣的冰凍外星世界,也比之前人們之前以為的更能支持生命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雪球狀態並不能完全排除陸地生命,在這樣的冰凍世界仍擁有可居住的土地。
雪球行星和地球冰河時代的關聯
在我們的地球歷史上,至少經歷過一次、也許多達三次的“雪球階段”,當地球上的生命經歷這些對生命不友好的階段之時,倖存的唯一生命形式便是海洋微生物。這也是為什麼,當科學家們看到恆星可居住區域內的系外雪球行星時,該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便成為了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問題。就凍結的程度而言,雪球行星比地球更徹底,即使是在冰河時代,位於地球赤道的海洋仍然是沒有冰的,而雪球行星上的所有海洋,都無一例外地被冰覆蓋,其中包括了任何位於赤道的海洋。但科學家們仍然認為這些行星是可居住的,因為在它們的表面上並沒有液態水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