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司盈利了會直接影響股票價錢上漲嗎
公司盈利了會直接影響該票的估值上升,價格能否上漲還看而級市場上資金配合與否.
❷ 剛上市的公司股價一般都會漲嗎
上市公司為了盡快上市,為了獲得高的發行價,上市公司在上市詢價前都要和券商內,幾家詢價機構簽訂容秘密協議,上市公司委託相關機構上市當天拉高股價,以便保證一級市場機構賺錢,一級市場詢價中簽機構一般在首日都會將股票賣光,然後上市公司再將拉高股價慢慢兜售給散戶。在拉高在慢慢出售給小散的過程中,上市公司肯定要虧損,但虧損的金額相對高額募集的資金來說,簡直不值一提。
最主要的是大股東的存量股票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溢價,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變成白花花的銀子。上市公司雖然在上市的當日為了兌現機構承諾有一定損失,但高的發行價募集資金遠遠超過小小損失。獲益最大的還是上市公司領導。其次券商,等詢價機構作為幫凶也獲得巨額利潤,最主要的相關政府領導在上市前都有獲贈股票獲利更大。利益鏈就是這樣的。
❸ 公司股價上漲的原因是什麼
股票價格的漲跌簡來單來說,供源求決定價格,買的人多價格就漲,賣的人多價格就跌。做成買賣不平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響股市的政策面、基本面、技術面、資金面、消息面等,是利空還是利多,升多了會有所調整,跌多了也會出現反彈,這是不變的規律。
投資者的心態不穩也會助長下跌的,還有的是對上市公司發展預期是好是壞,也會造成股票價格的漲跌。也有的是主力洗盤打壓下跌,就是主力莊家為了達到炒作股票的目的,在市場大幅震盪時,讓持有股票的散戶使其賣出股票,以便在低位大量買進,達到其手中擁有能夠決定該股票價格走勢的大量籌碼。直至所擁有股票數量足夠多時,再將股價向上拉升,從而獲取較高利潤。
❹ 什麼叫財務大洗澡
財務洗大澡這個詞,最早的意思是定期把賬面上的一些資產核銷掉。一個公司經營久了,自然會發生很多實物和賬面對不上的事情。
比如年深日久的,客戶都不知道跑到哪裡去的應收賬款
會計算錯賬或者故意造假,虛增利潤帶來的「虛擬庫存」
落滿塵埃的生產線
早就不能產生利潤的子公司
這些東西,就像人長久不洗澡掛在身上的老泥,一方面別人不喜歡(有強迫症的審計人員年年問,年年吵),另一方面自己也不舒服(一大塊不生利的資產掛在身上,導致自己的股東回報率ROE降低,各種資產周轉率上不來,被市場認為低效)。
因此,定期搓搓澡,把這些低效的資產從自己的賬目上撇掉,成了很多上市公司都要做的一件事情。
2 怎麼洗,也要遵照基本法
其實,按照會計准則,這種核銷是隨時隨地都要做,看見信號就要做,所以按道理每年都會影響到上市公司利潤
但是對於很多上市公司來說,一方面會計人手緊缺,天天算賬都來不及,根本來不及考慮減值這種高難度動作(別以為上市公司財務就很多,很多公司可能也就幾十個人)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有很多顧慮,對賭期利潤有要求不能減,減持期、員工股權激勵期、定增期等等要拉股價不能減。所以,很多時候,乾脆就哪一年業績不行了,反正股價也要跌,索性一次虧個夠。直接把這些資產撇掉。
於是,就有了最近網宿科技、東阿阿膠、聯絡互動等等上市公司的大額虧損了。
具體怎麼撇掉資產呢?無非就是商譽減值,固定資產減值,存貨減值,預計負債這幾樣罷了
減值的意思簡單理解一下,就是從財務賬面上撇掉。要注意減值只涉及財務,實物有沒有是不確定的。
打個比方,如果一條固定生產線減值了1個億,有可能這條生產線還在運轉,也有可能這條生產線早就沒了。這就為大股東的下一步操作留下了伏筆。
3 財務洗大澡,明年更健康
就像上個部分說的,財務減值了,資產完全可以還能用。減不減值,減多少,大體上是取決於「管理層預期」以及「減值測試」
那中間的操作餘地就很大了,如果往深了講有點太專業,簡單點說就是稍微改幾個參數,結論就可以天差地別
明明是一條好的生產線價值10億,能用10年,我預測他未來價值是0。
那麼以前10億的生產線用10年,1年的折舊就是1個億,資產減值以後折舊沒沒了
未來每年利潤從天而降1個億
明明是價值1000萬的人參,我預測賣不出去,全部減值0萬元
明年賣1000萬的人參,就是0本萬利的買賣
當然,在審計師的監督下,不會那麼誇張,但是意思就是這個意思
但是,在有意操縱的減值之後,只要公司不破產退市,未來業績反而會有好轉
❺ 求問公司盈利,股價為什麼會上漲
公司價值提升,反映到股價就是上漲。
❻ 公司盈利,股價為什麼會上漲
除了主力炒作題材而故意把股價打上去以外,散戶能從公司盈利中得到什麼嗎?
回答∶當然能!盈利高的公司有分紅的可能,當然只是可能,並非必然,分兩種情況討論:
1.分紅
這種情況就是擁有股利回報的情況,散戶得到了分紅,命題得證!
2.如您所說一般公司盈利不太會分紅的,基本都是用於再投資
別忘了散戶也是股權擁有者,再投資也是回報散戶的一種方式,當公司不斷的發展壯大,那麼每股的盈利和未分配利潤就會越來越多,市場總有一個平均盈利水平,即我們所說的平均市盈率,當然對於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市盈率,這是因為它們擁有著不同的成長性,更具體到具有可比性的同一行業中來看,如果有一家公司遠優於別的同行,無疑他將得到股東的認可,股價就會上漲。舉例來說,A公司所在的行業平均市盈率為20倍,他當前股價為10元,如果由於再投資成功,盈利由上年度的0.5元/股上升為1.0元/股,那他的股價就會向20元靠攏,事實上擁有先知先覺的投資者提前就會介入,導致股價上揚。不要認為分紅才是回報,公司價值提升引起的股價上揚也是投資回報!
至於說虧損的公司,主力照樣可以把這只公司股票連續打到漲停,這樣的情況還真是屢見不鮮,但是必須清楚的是,買股票是買未來,連續的大漲通常是伴隨著資產的重組和注入進行,無論這些消息是真是假,都沒有無緣無故的大漲,所不同的是,真的資產重組會走得遠一些,當重組帶來的盈利兌現後,他會以一個合適的市盈率折算出相應的平衡股價;而虛假的重組不過是主力的自救行為,這兩種情況都會引來散戶跟風,在消息面極不對稱的證券市場,散戶的行為又有多少是正確的呢?!當然你可以說,存在就是合理,散戶跟風--合理,但是虧損同樣也就合理了。如果把立意賺錢為正確的話,成功的重組帶來盈利的上升,那麼和股價就建立了某種正關聯,而虛假的重組不會帶來盈利的增加,只是自救,最終還得回到原點。
所以說,盈利與股價休戚相關,只是這個盈利是未來的盈利,而不是當期的盈利,這才是股票的真諦,俗語說得好∶投資股票,買賣未來。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