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每年的發電量是多少,水電、風電、核電、太陽能的比例是多少
發電量:十億千瓦時(TWh);人均:千瓦時(KWh)
2005年的,是發電量,和消耗多少應該正相關
世界2005年發電總量18184TWh
核電 發展空間大
2008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占電力總裝機量的1.3%,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與全球核電國家平均17%左右的水平有很大差距。在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中,核電已經成為主要電源之一,例如法國核電量占總發電量的76%,韓國為36%,德國為28%,日本為25%,美國為19%,俄羅斯也達到17%。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核電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009年9月25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新能源發展規劃正處在部委會簽階段,其中核電發展目標在原來2020年達到4000萬千瓦的基礎上要大幅度進行調高。分析人士認為,新規劃將會把我國到2020年的核電裝機容量提升到一倍,達到8000萬千瓦,總投資規模約為9000億元。我國現有6座核電站開始建設,另有4座核電站獲得批准。核電站建設周期約4-5年,在2015年之前我國將相繼建成9至10座核電站。
我國核電裝備製造業已獲得較大發展。目前我國30萬KW、60萬KW及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的國產化率水平分別在90%、70%和50%左右。分析人士預計2012、2013年前後,我國百萬千瓦級核電裝備的自主化率將達到75%以上。
國元證券分析師指出,核電的大規模建設將帶動一大批相關產業的發展,其中更多的設備提供商將從中收益。上市公司方面,分析師建議重點關注具有核心技術和強勢市場地位的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等上游設備公司。分析師表示,之所以看好核電設備公司,是因為它們具有以下幾點競爭優勢:一是政府大力扶持。國家產業政策從「適度發展核電」轉變為「加快推進核電發展」,核能裝機容量有巨大提升空間;二是技術優勢。國內技術比較成熟,與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同步;三是成本優勢。核電發電成本與傳統火電發電成本相差不大,但遠遠低於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成本;四是估值優勢。以東方電氣、上海電氣為代表的核電上市公司整體業績優良,成長確定性較高,目前估值水平較低。
風電 技術成熟 產能「過剩」
在各類新能源開發中,風力發電是技術相對成熟、並具有大規模開發和商業開發條件的發電方式,因此成為低碳經濟的重要領域。
國內風電裝機容量連續3年在百萬kw級上翻番,2009年上半年國內新增裝機443.98萬千瓦,累計裝機達1659.26萬千瓦。分析人士預計2050年風電可能超過水電,成為中國第二大主力發電電源。
隨著近兩年風電裝機容量的快速增長,各家企業都積極進行產能。2010年全國風電整機總產能將超過未來10年每年的平均需求量。除此之外,國外維斯塔斯和蘇司蘭等風電廠商也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目前我國風電整機產能已經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因此,風電設備被列入了國家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產業。
國元證券分析師指出,對重復建設的有效控制,有利於加速風電企業的整合,優勝劣汰,維護目前市場中優質公司的市場地位。招商證券分析師指出,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風電設備行業必然面臨著優勝劣汰的過程。未來風電產業的競爭將逐步向2MW、3MW以上的大容量機組和海上風機發展,只有具備自由知識產權的風電機組生產企業才能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隨著產品價格、大容量機型、零部件配套等方面的競爭不斷加大,未來的市場份額將逐步向少數大型裝備企業集中。
太陽能 仍需政策積極引導
我國光伏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引導。2009年初至今,我國對於新能源領域中的光伏產業出台了一系列相關的政策;同時為了促使產業合理發展,有關部門也指出了我國光伏產業目前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
2007年我國從事光伏組件生產的企業有200多家,到2008年這個數字劇增至近400家。2008年我國的光伏產能首次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一。由於產能的膨脹,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光伏組件價格自2008年以來持續下滑。目前從環比增幅與同比增幅上看,下滑趨勢仍未扭轉。
太陽能光伏重要組件多晶硅也被國家列為產能過剩產業。但國元證券分析師認為,多晶硅產能「過剩」是表面現象,實質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需求大幅下降,導致供大於求,而不是真正產能的過剩。分析師指出,隨著全球經濟復甦,傳統能源如原油、煤炭價格再度回到高位,各國重新開始重視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多晶硅的需求預計將逐步回暖。
❷ 哪位高手可以提供一些風力發電機的設備建造條件,喝一些相關型號的風力發電機的產品數據及優略點,謝謝
"Manufacturer
English" "Manufacturer
Chinese" WTG type WTG info
International manufacturers
1 Suzlon 蘇司蘭 S64 1.25 MW (S64, 64m, IIA)
S66 1.25 MW (S66, 66m, IIIB)
S82 1.5 MW (S82 82m, IIIB)
S88 2.1 MW (S88 88m, IIA)
2 Vestas 維斯塔斯 V52 850 KW (V52, 52m, IA&IIA)
V82 1.65 MW (V82, 82m, IIA)
V90-1.8MW 1.8 MW (V90, 90m, IIA&IIIA)
V80-2MW 2.0 MW (V80, 80m, IA&IIA)
V90-2MW 2.0 MW (V90, 90m, IIA&IIIA)
V90-3MW 3.0 MW (V90, 90m, )
3 Gamesa 歌美颯 G52 850 KW (G52, 52m, Ia)
G58 850 KW (G58, 58m, IIIb)
G80 2.0 MW (G80, 80m, Ia)
G87 2.0 MW (G87, 87m, IIa)
G90 2.0 MW (G90, 90m, IIIa)
4 GE Energy 通用電氣 GE1.5sle 1.5 MW (1.5sle, 77m, IIa)
GE1.5xle 1.5 MW (1.5xle, 82.5m, IIIb)
GE2.5xl 2.5 MW (2.5xl,100m, IIIa&IIb)
5 Enercon E66 1.8 MW (E66, 70m, )
E66 2.0 MW (E66, 71m, )
E70 2.0 MW (E70, 70m, )
E82 2.0 MW (E82, 82m, )
E112-4.5 4.5 MW (E112, 112m, )
E112-6 6.0 MW (E112, 112m, )
E126-6 6.0 MW (E126, 126m, )
6 Siemens PG 西門子 SWT-1.3-62 1.3 MW (SWT-1.3-62, 62m, )
SWT-2.0-76 2.0 MW (SWT-2.0-76, 76m, )
SWT-2.3-82 2.3 MW (SWT-2.3-82, 82.4m, )
SWT-2.3-93 2.3 MW (SWT-2.3-93, 93m, )
SWT-3.6-107 3.6 MW (SWT-3.6-107, 107m, )
7 Nordex 德國恩德 S70 1.5 MW (S70, 70m, )
S77 1.5 MW (S77, 77m, )
S82 1.5 MW (S82, 82m, )
8 MHI 三菱重工 MWT62 1.0 MW (MWT62, 62m,)
MWT92 2.4 MW (MWT92, 92m,)
9 Repower North 北方瑞能 MD77 1.5 MW (MD77, 77m, )
MM70 1.5 MW (MM70, 70m, )
MM82 2.0 MW (MM82, 82m, Ia)
MM92 2.0 MW (MM92, 92m, IIa)
3XM 3.37 MW (104m, IIa)
5M 5.0 MW (Off, 126m, I)
Domestic and Joint venture manufacturer
1 Goldwind (Xinjia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W48 660 KW
GW48 750 KW
GW70 1.5 MW (70m, IA)
GW77 1.5 MW (77m,IIA)
GW82 1.5 MW (82m,IIIA)
GW92 2.5 MW (2009)
2 Sinovel windtec co. ltd. 華銳風電科技有限公司 SL1500-70 1.5 MW(70-1500,70m,IA)
SL1500-77 1.5 MW(77-1500,77m,IIA)
SL1500-82 1.5 MW(82-1500,82m,IIIA)
SL3000 3.0 MW
3 Dongfang electric machinery 東方電氣 FD70 1.5 MW (70m, IA)
FD77 1.5 MW (77m, IIA)
4 Shanghai Electric (Sewind) 上海電氣風電設備有限公司 W1250C 1.25 MW(64m)
W2000C 2 MW (87m/93m, IIA/IIIA)
5 Guodian United Power 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 UP77/1500 1.5 MW(77-1500,77m,IIA)
UP82/1500 1.5 MW(82-1500,82m, IIIA)
6 XEMC Wind Power Co., Ltd 湖南湘電風能有限公司 XE72-2000 2 MW(72m, IB)
XE82-2000 2MW(82m,IIIA)
7 Guangdong Mingyang 廣東明陽風電技術有限公司 MY1.5S 1.5 MW(73-1500,73m,IA)
MY1.5SE 1.5 MW(82-1500,82m, IIIA)
8 others
❸ 風力發電的股份公司有那些都在那些省份股票代號是
風力發電設備製造來:
代碼 名稱源
002202 金風科技
002080 中材科技
002122 天馬股份
000862 銀星能源
600290 華儀電氣
600875 東方電氣
000777 中核科技
000151 中成股份
600642 申能股份
有風力發電資產的:
代碼 名稱
000767 漳澤電力
000539 粵電力A
002202 金風科技
600873 五洲明珠
600653 申華控股
000875 吉電股份
600416 湘電股份
600290 華儀電氣
600675 中華企業
000836 鑫茂科技
002009 天奇股份
002080 中材科技
600396 金山股份
000862 銀星能源
601991 大唐發電
600605 匯通能源
600089 特變電工
600578 京能熱電
600875 東方電氣
❹ 上海發展風力發電的狀況和發展趨勢
上海的風力發電項目主要集中在南匯、奉賢和崇明,特別是南匯和崇明,風資源比較好。採用的風機陸上的主要是GE的1.5MW風機和上海電氣的2MW風機,海上的是大容量的風機,主要是華銳的3MW離岸型風力發電機組。
上海大力推行能源結構轉型,發展風力發電,有助於減少燃煤、燃油發電機組產生的環境與氣候的污染。從產業方面,也有助於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生產企業落戶上海,為上海的製造業做出貢獻。
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場就在南匯的東海大橋東側。海上風電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❺ 一個大型風電機組的功率是多少
最大的是5MW,在丹麥有,中國有一台。一般國內都在用2MW,1.5MW,或者更小的0.8MW。
電功率計算公式:P=W/t =UI。
在純電阻電路中,根據歐姆定律U=IR代入P=UI中還可以得到:P=I2R=(U2)/R。
在動力學中:功率計算公式:P=W/t(平均功率);P=FV;P=Fvcosα(瞬時功率)。
(5)3MW上海電氣擴展閱讀
風力發電機組進行發電時,都要保證輸出電頻率恆定。這無論對於風機並網發電還是風光互補發電都非常必要。
要保證風電的頻率恆定,一種方式就是保證發電機的恆定轉速,即恆速恆頻的運行方式,因為發電機由風力機經過傳動裝置進行驅動運轉,所以這種方式無疑要恆定風力機的轉速,這種方式會影響到風能的轉換效率。
另一種方式就是發電機轉速隨風速變化,通過其它的手段保證輸出電能的頻率恆定,即變速恆頻運行。風力機的風能利用系數跟葉尖速比(葉輪尖的線速與風速的比值)有關,存在某一確定的葉尖速比,使Cp達到最大值。
❻ 風電概念股有哪些 風電龍頭概念股一覽
風電概念股聯動概念:風電場概念股、風能概念股、清潔能源概念
風電概念股活躍龍頭:金風科技、湘電股份、天順風能、泰勝風能、中材科技
風電概念股相關上市公司匯總:
風電機組製造:
金風科技(002202)★公司是國內最大風力發電機組整機製造商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永磁直驅機組製造商。
華銳風電(601558)★國內唯一一傢具備大功率海上風電機組批量生產、裝機及運行的風電機組製造企業。
湘電股份(600416)★公司是中國四大電機廠中唯一的輔機製造企業。目前公司已具備年產300台2兆瓦級永磁直驅風力發電機和1000台套1.5兆瓦雙饋非同步風力發電機的生產能力。
華儀電氣(600290)★公司研發的1.5MW低風速風機已經實現批量裝機,並加快推進1.5MW超低風速和高海拔機型、2MW、2.5MW、6MW等機型的研發工作。
上海電氣(601727)海上風電,與西門子有多家合資風電公司
中國南車(601766)2.5MW風電機組,順利實現並網發電。
東方電氣(600875)風電機組批量製造,直驅型風電機組。
中國北車(601299)擁有風力發電電機用戶20家,產品功率等級覆蓋600千瓦至3兆瓦系列;風電變流裝置。
佳電股份(000922)風力發電機 佳電股份風力發電機的試制和生產主要由其全資子公司成都佳電(注冊資本1.1億元)完成。
銀星能源(000862)風電業務主要包括風機整機生產、塔筒、齒輪箱及風力發電場項目,打造完整風電產業鏈;
風機塔架製造:
天順風能(002531)★公司為國內領先的風塔專業生產商,主營產品為1.5MW及以上功率風機的風塔,是Vestas、GE等全球大型風電整機廠商和國內領先的風電投資商的風塔供貨商。
泰勝風能(300129)★公司是國內最早專業生產風機塔架的公司之一,主營業務覆蓋風力發電設備、鋼結構、化工設備製造安裝、貨物和技術的進出口業務、風力發電設備、輔件、零件銷售等,是國內風機塔架行業品牌效應、配套技術能力及綜合經營實力最強勁的公司之一。
中國船舶(600150)中船澄西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風力發電塔製造公司之一。主要產品為海上風塔塔筒建造(配套2.5-5兆瓦整機),兼顧常規風塔建造。投產後該基地將具有24條海上風塔生產流水線,年製造海上風塔、海上鋼管樁等900套,年銷售額15億元。
大金重工(002487)管塔式風電塔架為承受復雜荷載的大型結構部件,是風力發電三大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張化機(002564)海上風電裝備塔基管樁
風電傳動系統及鑄件:
方圓支承(002147)★風電回轉支承,「年產30000套精密回轉支承」的重要客戶之一就是風電客戶,一個兆瓦級以上的風力發電機組將需要4個精密級回轉支承與之配套。
中原特鋼(002423)風電主軸
通裕重工(300185)風電主軸製造
天馬股份(002122)★風電軸承龍頭,金風科技的主要軸承供應商,未來將受益於金風科技的業務復甦。
成發科技(600391)風電軸承
西北軸承(000595)風力發電機軸承
吉鑫科技(601218)★風電鑄件;目前公司1.5MW、2MW、2.5MW、3MW等系列風電鑄件已實現大批量生產,5MW級別的風電輪轂、底座等鑄件已成功通過技術驗收。
華伍股份(300095)★風電鑄件;公司進軍風電制動器的突出亮點在於實現低溫球鐵鑄件、鉗體加工和摩擦材料三個核心環節的全產業鏈化生產。截至目前,公司與金風科技 、東汽自控等多家國內知名風電整機廠商已開始訂單合作。
大連重工(002204)風電輪轂
中國重工(601989)風電齒輪箱
二重重裝(601268)風電機組齒輪箱,半直驅風電增速機
風機葉片製造:
中材科技(002080)★子公司中材葉片(佔89.41%)主營風電葉片,投資建設年產500套兆瓦級風電葉片建設項目,投資總額45704.07萬元,達產後年均凈利潤7638.08萬元。
中航重機(600765)其持有20%股權的中航惠騰公司是全球第二、我國最大的風力葉片製造企業,也是金風科技的配套商。
南風股份(300004)公司獨立自主研發的兩葉片式1MW風電葉片在能量轉換效率、葉片強度剛度等指標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九鼎新材(002201)公司投資5989萬元建設年產160套1.5MW復合材料風力發電機葉片項目。
棱光實業(600629)玻鋼院(100%)的主要產品為1.5MW風力發電機葉片。
時代新材(600458)公司與國防科技大學合作投資的風電葉片項目已成功申報國家863計劃
回天膠業(300041)★風電葉片粘接膠
康達新材(002669)風電葉片用環氧樹脂結構膠
風電電氣設備:
東源電器(002074)風電電控設備及成套設備
金智科技(002090)風電電氣
科陸電子(002121)風電機組部套
三變科技(002112)風電場組合式變壓器
榮信股份(002123)★風電變流器
天奇股份(002009)風電零部件
東力傳動(002164)風電齒輪箱
海得控制(002184)風電機組電氣控制系統
國電南瑞(600406)風電機組控制(年產能600套)及風電場接入系統
國電南自(600268)大功率風電機組控制系統及變流器
川潤股份(002272)風電液壓潤滑冷卻設備
杭齒前進(601177)風電增速箱
中國西電(601179)風電逆變器
時代新材(600458)★絕緣風電電磁線、風電葉片、風電減振器。
置信電氣(600517)風電專用非晶合金歐式變壓器
通達動力(002576)風電電機定轉子沖片和鐵心
九洲電氣(300040)風電變流器
華伍股份(300095)風電設備制動裝置
長征電氣(600112)大功率永磁直驅風電設備
陽光電源(300274)★風電風能變流器
東方電子(000682)風電自動化設備
模塑科技(000700)風電零部件
寶勝股份(600973)風電電纜
摩恩電氣(002451)風電電纜
三普葯業(600869)風電電纜
露笑科技(002617)風電裝備用線
寧波韻升(600366)小型風電電機
正海磁材(300224)國內最大的風電用釹鐵硼永磁材料
振華重工(600320)海上風電設備安裝船及平台
華鵬飛(300350)風電物流
東華軟體 (002065)風電運行監測;購買威銳達100%股權。威銳達是國內領先的風電機組監測解決方案提供商,具有專業化的風電機組監測及故障診斷能力。
❼ 你覺得中國的製造業重嗎
我國能源裝備製造業的現狀
一、裝備製造業概況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較快增長。我國裝備製造業得到高速發展,年均增速達到28%,遠遠高於GDP的增速。2006年裝備製造業的產值約為1.12萬億美元,超過德國,位列世界第三;2007年約為1.52萬億美元,超過日本,位列世界第二;2008年達到2.02萬億美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裝備製造大國。
在能源裝備中,發電設備等電氣產品的生產能力也有大幅提高:2001年發電設備產量為1300萬KW,到2008年已超過1.3億.KW,7年時間增長了10倍,位居世界第一。
據統計,裝備製造業對全國工業總產值和就業的貢獻率均超過25%;對外貿出口的貢獻率更超過50%.
二、能源裝備製造業水平
1.火電領域
中國以煤炭為燃料的火力發電占據供電份額的75%o為滿足電力需求國家每年都要投資幾千億元,興建或擴建發電廠。為此火電機組的研發有了長足的進步,清潔高效發電技術和大容量高參數機組得到普遍應用。國產百萬KW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已批量生產並投入運行;自主開發的60萬KW循環流化床鍋爐的一些性能指標已超過國外水平。針對北方缺水地區研製的30萬KW和60萬KW空冷火電機組已實現回產化,比常規的水冷機組節水75%以上。此外,100萬KW空冷水電機組也已完成試制,2013年就有兩台機組將投入運行。
2.水電領域
中國的水電產業已有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水電行業注重技術進步和創新。現在,在水電站設計、工程施工質量和發電機組製造等方面均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部國產化的長江三峽水電站右岸單機容量70萬KW水電機組,為世界最大,已正常運轉3年。
3.核電領域
我國已經具備百萬KW級壓水堆自主設計、製造和工程建設的能力,關鍵設備的設計、製造基本上可以立足國內。近年來,陸續完成大型鑄鍛件、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與主管道等核島關鍵設施和汽輪機、發電機等常規島關鍵設備,以及核級泵閥、控制系統的研製。例如,上海電氣集團的上重公司所屬特種鋼公司於去年12月成功冶煉核電專用32l不銹鋼超大板坯(3.5*18*0.37m,重20t),填補了國內生產空白。
同時,國家和上海等地方政府以及核電集團,近年來累計投資200~300億元,進行相關生產能力的大規模技術改造,形成世界一流核電裝備研發與製造基地。
4.可再生能源領域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決定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通過特許權招標和先進技術引進消化,並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我國的風電和光伏發電技術與產業均有快速發展。國產1.5MW風電機組已批量生產與運行,國產化率超過80%。2012年上半年,東方電氣、華銳風電和聯合動力3家的1.5MW機組產量都超過了1500台;3MW機組已在亞洲第一個海上風電場投入運行;5MW和10MW機組也在研製中。華銳風電、金鳳科技、東方電氣和聯合動力4家企業,2010年的產量分別位居全球風機十強的第三、第五、第七和第十。
太陽能開發利用技術迅速提高,光優電池產量已居世界第一,10MW和20MW光伏電站已經投產運行,太陽能發電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
目前,風電與光伏發電暫時受到入網的限制,影響其快速發展。據悉,國家正在蒙西地區進行大規模試點與評估,有望得到解決。
5.輸配電領域
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特高壓1000KV交流和800KV直流輸變電成套設備已投產運行,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這是迄今世界電壓等級最高、輸能力最大、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輸電工程,標著我國在特高壓輸電核心技術領域的重大突破。據悉,國家電網在「十二五」期間還將架設新疆至四川的長達2600KM的1100KV特高壓輸電線路。
目前,國家電網和地方電網正在向智能化和跨地區互聯方向發展,促進全國輸電水平更優化。
6.燃料生產領域
(1)採煤方面。過去依靠進口的2000KW厚煤層電牽引採煤車、世界最高的6.3m採煤液壓支架和世界最大的55m3礦用挖掘機等大型裝備,均已研製成功與投入使用,並已出口俄羅斯等國。
(2)石油天然氣方面。標志著行業技術水平的1.2萬m陸地石油鑽機、12.2m自升式海上石油鑽井平台、30萬t浮式儲油輪(FPSO)和4.7萬m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等重大裝備均實現自主製造相繼研製成功世界最大的2000t級加氫反應器、石化行業「三大壓縮機」、6萬m3/h空分裝置、大型乙烯球罐等重要產品。此外,還採取多種方式獲取天然氣長輸管線和大型液化裝備等國產化能力;40~48in(時)、600-900Ib(磅)大型球閥也已研製成功。
三、行業調整與優化
1.調整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
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對重點能源工程建設,加強組織協調,支持重點企業發展,組織重大技術改造和關鍵裝備攻關,組建工程研發中心,推動自主化工作。
不僅形成研發一生產一銷售系統,而且注重提升企業經濟效益,還適時開發高附加值的新產品。一些重工企業(如一重集團一大連重工等)以前以生產冶金礦山設備為主,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現在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開發風電、核電裝備,滿足了市場需求和新能源建設。
2.形成大型企業集團
一批技術領先、生產規模較大的企業集團通過重組、兼並和擴建,使其行業龍頭地位更加突出。上海電氣、哈爾濱電氣和東方電氣等集團公司的年生產能力均超過3000萬KW。它們既是行業生產基地,也是新產品研發基地,還是電氣產品出口基地。在全球12家發電設備製造企業中的排名,逐年上升。
另外,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從1998年開始重組,形成輸變電、新能源和新材料三大產業。特變電工沈陽變壓器集團公司8年來產能從不是2000萬KVA到2011年已超過8500萬KVA,成為世界單廠生產能力最大工廠。
3.提高國際競爭力
能源裝備製造水平總體抬升,裝備國產化率也逐年大幅提高。目前在建的百萬KW核電機組綜合國產化率可達80%;特高壓示範工程設備國產化率超過90%;全國發電總裝機容量中國產機組比例已超過80%;千萬t級大型煉油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0%,。這些業績不僅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也大大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在出口創匯業務上有了很大推動。
總體來講,2006年以前我國裝備製造業進口額高於出口額;到2006年實現持平;從2007年起出口額大幅提高,2008年出口額高出60%以上。2009年發電機組出口容量已達1648萬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