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如何分析企業盈利

如何分析企業盈利

發布時間:2021-07-21 23:52:41

① 如何判斷一個企業是盈利的

盈利能力分析指標是財務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為關注的,也是企業經營者和債權人必須關注的。對於企業獲利能力的反映,要力求客觀、全面、准確。本文針對盈利能力分析指標中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改進與完善的觀點和具體操作方法。

企業盈利能力是指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一個企業不但要有較好的財務結構、較高的運營能力,同時,其最終目標是具有較好的盈利能力。

比如甲、乙兩家企業,2005年的銷售收入均為50萬元,凈利潤為10萬元。我們無法判斷到底哪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強。

但是如果告訴我們,甲公司的總資產為500萬元,所有者權益為100萬元;乙公司的總資產為200萬元,所有者權益為50萬元。

我們就可以認為乙公司的盈利能力高於甲公司,因為乙公司每元所有者權益帶來的凈利潤為0.2元,而甲公司為0.1元。 因此,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在考慮絕對值的基礎上,往往更多地考慮相對值指標。

相對值指標一般用各種比率指標進行反映。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標很多,主要包括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等。

(1)如何分析企業盈利擴展閱讀:

指標分析

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標很多,主要包括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等。

(1)銷售毛利率。

銷售毛利率是銷售毛利與銷售收入凈額之比,其中銷售毛利是銷售收入凈額與銷售成本的差額。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根據銷售毛利率,企業可以進行如下分析:

銷售毛利率反映了企業產品或商品銷售的初始獲利能力,是企業凈利潤的起點,沒有足夠大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較大的盈利。

銷售毛利率的分析與銷售毛利額分析相結合,可以評價企業對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的承受能力。

銷售毛利率隨行業的不同而高低各異,但同一行業的毛利率一般相差不大。與同期行業的平均毛利率比較,可以揭示企業在定價政策、產品或商品推銷或生產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

企業之間在存貨計價和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等會計處理中的差異也會影響銷售成本,進而影響毛利率的計算,這一點應在企業之間作橫向比較時加以注意。

(2)銷售凈利率。

銷售凈利率指企業凈利潤占銷售收入凈額的百分比,表示每元銷售收入凈額獲取利潤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銷售凈利潤率=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② 如何分析和評價企業的盈利模式

漢彬洲咨詢顧問 張肇麟 對「企業盈利模式」的研究就是對一家企業創造顧客價值的個性過程進行考察. 出色的盈利模式是指其業務模式中包含或部分包含了如下要素:a.通過深刻的洞察重新詮釋顧客價值,從而重新定義了產品和服務,領導性地建立了競爭游戲規則;b.通過對行業結構的深刻了解,創造性地定位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價值,從而實現了巨大的價值杠桿效益;c.把握了技術、消費發展的先機,整合了分散的顧客需求推出換代產品,一舉建立市場領先地位;d.充分利用自身特長構建的業務或價值鏈形成了自然壁壘,有效遏制了競爭對手的攻擊;e.通過出色的戰略設計使自己企業處於一張穩定的價值網之中,從而使本企業成為行業大勢、行業巨頭的寄生受益者,由此集聚發展的契機;f.展現商業遠見和敏銳的行動,把握技術突破、市場沖突與矛盾背後的機會,迅速脫穎而出. 評價企業盈利模式我們首先著眼的是:一個企業經過一系列預先經過設定的(相對穩定的過程)活動,而輸出價值的效率、效能和抗擊模仿與競爭方面的素質.在執行這個過程的模式中凝聚著企業家的獨到眼光和判斷力、技術與經驗積累、創造力,以及敏銳的商業嗅覺. 但以上仍然只是傑出企業盈利模式的某些特徵,但還不是業務模式本身.要把這些特徵轉化成為成功的業務模式還需要周密的組織與流程設計.因此考察現實的盈利模式設計水準,我們需要整合三個層面的完整分析:第一,模式創造者的洞察力(超前、創造力與深刻)、戰略理性、市場導向的思想、價值與技術創新.這體現在上述的那些要素當中;第二,貫徹模式的戰略清晰性、有效性.畢竟盈利模式還不是戰略,盡管它已經包含某些戰略內涵.清晰完備的戰略是指把這一傑出設想付諸實施並最終獲得勝利的幾條重要原則和執行計劃.戰略要回答企業即將取得勝利的路徑、步驟與階段、如何為即將到來的困難作出必要的准備、資源與能力的必要配置、某些組織能力發展的前瞻安排.一句話戰略就是保證盈利模式轉變為勝利現實的策略、思想、路線、行動與物質安排.第三,組織保障.要取得執行的成功就必須把人(能力、行為模式、思維模式、知識和技術)、思想(模式)、過程(標準的與靈活的)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對組織尤其是負責人的管理水平和領導力都是一定考驗. 因此我們對現實企業盈利模式進行評價不可能只停留在商業創意階段.我們還要考察連接這個創意與現實成就的兩座橋梁:戰略與組織能力.創意的落地,即向現實具體行動轉變的思想和謀略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要素;組織能力,我這里指具體執行的載體,包括人員、流程、管理系統的完善,當然是制勝的根本.把商業模式(創意部分)與執行戰略、組織執行力整合在一起才構成了對一家企業現實盈利模式的評估模型. 我之所以這樣思考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我堅信深思熟慮的戰略、有效的管理、出色的專業直覺和創意在成功立場上是互相交融不可分割的!我反對沒有創造力的戰略,也不承認外行的不經過投入而閃現的點子,更反對沒有管理就可以獲得成功的機會主義觀念.於是接下來,我用當前世界最推崇的成功智力專家斯滕伯格的觀點對此再作進一步解釋. 斯滕伯格的理論認為智商、情商理論都是片面的,成功背後集成三種智力:成功智力=分析性智力+創造性智力+實踐性智力.這個理論也能啟示我們做成一項事業需要的不同過程. 在上面這三個層面中,第一層面是靈魂,一個時期出現的商業巨人都必然腳踏如此祥雲,這是屬於創造性的智力.第二個層面揭示的是,一個創新的想法在向「商業實現」過渡過程中,領導者策略成熟度.把一個正確想法付諸實踐,需要的強大的分析性思維魄力.第三個層面講的就是實踐性智力.你如何能夠把這些創意和步驟通過團隊的行動變為現實的勝利.考察和評價現實的盈利模式我們必須結合這三個層面,不可片面. 在對學員的比賽論文進行評判的時候,我是這樣做的: 第一,重點評價盈利模式的創造性價值,因為這關繫到企業未來長大的基因,對傑出的企業來講具有根本性;第二,觀察參賽者是否全面意識到了三個層面,以此判斷參賽者本身對執行的理解;第三,從論文中捕捉企業戰略、與執行的現實信息,進而對之作出更准確客觀的判斷.總而言之我不僅關注目標企業的模式同時在課題競賽立場上關注學員的企業家精神. 最後我再就出任評委一事談兩點個人想法: 一,對企業商業模式(尤其是優中選優)作出准確評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還是盡力了,我堅持了上述嚴格的標准.這個標准不僅有利於促進學員的嚴密、周到的思考,同時也在就成功的盈利模式的理論進行著交流.參賽作品是凝聚了學員們的巨大心血的傑作,因此出於基本職業精神的要求我們作為評委的專家一定以高度投入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態度,做好點評工作. 二,安泰管院是有遠見的!

③ 怎麼分析該公司的盈利能力

通過報表分析其各種盈利指標就可以了,比如: (一)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利潤率)=凈利潤÷銷售收入 分析說明: (1)「銷售收入」是利潤表的第一行數字,「凈利潤」是利潤表的最後一行數字,兩者相除可以概括企業的全部經營成果。 (2)它表明1元銷售收入與其成本費用之間可以「擠」出來的凈利潤。該比率越大則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 (3)銷售利潤率的驅動因素是利潤表的各個項目。 【注意】銷售利潤率,又稱為「銷售凈利率」,或簡稱「利潤率」。通常,在利潤前面沒有加任何定語,就是指「凈利潤」。某個利潤率,如果前面沒有指明計算比率使用的分母,則是指以銷售收入為分母。 (二)資產利潤率 資產利潤率=凈利潤÷總資產 分析說明: (1)資產利潤率是企業盈利能力的關鍵。雖然股東的報酬由資產利潤率和財務杠桿共同決定,但提高財務杠桿會同時增加企業風險,往往並不增加企業價值。 (2)資產利潤率的驅動因素是銷售利潤率和資產周轉率。資產利潤率=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可用因素分析法定量分析銷售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對資產利潤率影響程度。 【注意】驅動因素以及因素分析 (三)權益凈利率 財務比率 分析說明 權益凈利率=凈利潤/股東權益 權益凈利率的分母是股東的投入,分子是股東的所得。對於股權投資人來說,具有非常好的綜合性,概括了企業的全部經營業績和財務業績。

④ 企業盈利能力如何分析

1、盈利能力,也稱為獲利能力,它是指企業獲得利潤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應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穩定、持久性兩方面內容。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中,人們往往重視企業獲得利潤的多少,而忽視企業盈利的穩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實際上,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不能僅以企業利潤總額的高低水平來衡量。雖然利潤總額可以揭示企業當期的盈利總規模或總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這一利潤總額是怎樣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否按照現在的水平維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長下去,即無法揭示這一盈利的內在結構及品質。所以,對盈利能力的分析不僅要進行總量的分析,還要在此基礎上進行盈利結構的分析,把握企業盈利的穩定性和持久性。
2、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評價指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通用盈利指標,具體的有(1)銷售毛利率。銷售毛利率是銷售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它反映了上市公司產品銷售的獲利能力,是上市公司凈利率的起點,沒有足夠的買利率便不能形成較高的盈利。與同行業比較,如果公司的的毛利率顯著高於同行業,說明公司的產品的附加值高,盈利性強,或者存在成本優勢。與歷史相比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顯著提高則說明公司處於上升時期或者為恢復時期。(2)銷售凈利率。銷售凈利率是凈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它與利潤成正比關系,與銷售收入成反比。通過分析銷售及利率的升降變動,可以促使上市公司在擴大銷售額的同時注重改善經營管理,提升盈利水平。(3)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率是是營業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它與銷售凈利率相比,能更好地刻畫公司主營業務對盈利的貢獻情況。凈利潤是營業利潤加上營業外收支凈額後的結果,而營業外收支情況不穩定,排除這些不穩定因素的影響能夠更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變化(4)凈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是綜合性最強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指標。其數值越高,表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好,該指標全面准確地衡量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
另一類是上市公司特有的盈利指標,主要有:(1)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夯實了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擠掉了凈利潤的水分。可以更好地評價上市公司盈利的質量。(2)每股收益。從財務分析角度,每股收益指標可作如下表述:每股收益(EPS)=(ENIT-I)(1-T)/普通股股總股數。由上式可知,每股收益主要取決於凈資產收益率很每股賬面價值,它可以幫助潛在投資者進行投資分析評價。但是使用每股收益進行盈利性分析的時候存在一些問題,由於不同上市公司每股所包含的的經濟價值不同,但是不能據此在不同公司之間進行橫向的比較分析。因此,投資者通過對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分析不應該局限於該指標的計算數值分析,還應該從影響指標的相關因素入手作進一步的分析,要考慮其風險性,防範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對於上述指標我們可以結合起來開始用,以便對上市公司的的盈利狀況做出一個更加全面客觀的評價

⑤ 企業盈利指標如何分析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日臻健全,被全面推向市場的企業日漸增多,企業行為日趨規范,由此評價、分析企業生存和發展基礎的盈利能力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但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很多人對於常見的一些盈利能力指標在公司運營的含義還不是很清楚,另外,目前的盈利能力指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滿足盈利能力評價分析的要求,但還需要引進一些目前財務研究領域的前沿指標,從而更好的體現企業的盈利特性。筆者試圖從常見的盈利能力分析指標(主營業務利潤率、凈資產營業利潤率、可用資本利潤率、經濟增加值率)出發,談談有關指標的具體應用和局限,並提出一些改進的措施,與大家共同探討。
主營業務利潤率 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率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毛利率。
目前的社會行業發展趨勢是不斷趨於信息化的,主要的成本體現在技術附加和產品宣傳的附加當中。在一個產品的定價當中,原材料的成本越低,那麼科技的含量就會越高。因此,簡單的原材料附加值是衡量企業優勢的有力武器。在知識經濟環境下,人的創造性勞動創造了企業的價值,用人均創利能夠真正衡量企業的技術含量和組織效率,因此,人均主營業務利潤可以作為衡量企業技術含量和盈利能力的有力手段來使用。人的創造性勞動收入在目前的收入體系下更多的體現為以股權、期權以及其他形式對利潤進行分割。
在現有的條件下,使用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加總的主營業務成本計算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比較深刻的反映出企業和產品的盈利能力。這個指標的關鍵在於能夠揭示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但目前,這兩個成本在會計報表上無法直接獲得,筆者建議上市公司在財務報表的附註當中揭示這兩方面的數據,以供投資者參考。
凈資產營業利潤率 凈資產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平均凈資產,其中,平均凈資產=(期初凈資產+期末凈資產)/2。主營業務利潤率指標是營業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做比較,而凈資產營業利潤率是將營業利潤與企業凈資產做比較。
隨著新經濟時代的來臨,品牌資產、專利資產以及高科技智力創造性資產在企業經營中日趨重要,高新技術企業比比皆是。目前,有關存貨、固定資產、應收賬款的周轉率或者利潤率的計算對於很多高新技術企業來說意義不大,但是,關於資產負債表右方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對他們來說仍然很重要,因為一家公司可以沒有很多實物資產,但必有權益和負債。
可見,凈資產營業利潤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可以在一切製造業和非製造業中通用,是一般盈利能力分析的核心。我國上市公司的該項指標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其盈利能力的好壞,上市公司的該比率一旦惡化,投資者對於其發展前景就要有所注意。
可用資本利潤率 可用資本獲利率=折舊稅息前營業利潤/(股東權益+長期負債)。
該指標反映的是實際所用資本的創利能力。該指標首先剔除了對盈利能力影響不大的財務費用,另外還剔除了折舊。這樣處理以後更利於企業進行相互比較,體現實質性的獲利能力。然而,資產折舊往往是很多行業難以獲利的重要原因。由於行業內競爭激烈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企業不得不經常更換生產設備,這就直接導致了許多企業較低的可用資本利潤率。資產折舊水平也是企業、行業的重要成本特徵,反映了固定成本的大小,所以剔除折舊也未必非常恰當。
經濟增加值率 經濟增加值率=(稅後營業利率—資本投入額×加權資本成本率)/(股權資本投入額+債券資本投入額),其中,加權資本成本率=股權資本比例×股權資本成本率+債券資本比例×債權資本成本率×(1-所得稅率)。
目前在歐美等國,經濟增加值率已經成為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標准。它涵蓋了公司運行當中多方面的重要信息,在公司管理工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個公司只有在其資本收益超過其為獲得該收益所投入的資本的全部成本時,才能為公司的股東帶來價值。因此,經濟增加值率越高,公司的價值越高,股東的回報也就越高;股東回報越高,公司股票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也就越好,即公司的市場價值越高。
在市場經濟中,資本是講求效益的,公司資本運作的效益越高,就越能吸引資本的投入。在傳統的利潤標准體系下,沒有一個恰當衡量資本運作效率的指標,而在經濟增加值率標准下,這個問題將一目瞭然,經濟增加值率高即意味著該公司單位資本創造的價值最大。
綜上所述,四個財務比率由淺入深地揭示了如何度量企業的盈利能力。主營業務利潤率主要從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和經營模式方面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凈資產營業利潤率、可用資本利潤率、經濟增加值率由淺入深地揭示出了企業在資本投入方面所展示出來的盈利能力。筆者建議,我國上市公司在分析盈利能力時應適當採用合理的分析體系來分析盈利能力,從而為企業內外部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⑥ 如何從財務報表分析的角度對企業的盈利模式進行分類

分析企業的盈利模式方法:
主營業務利潤率 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率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毛利率。
目前的社會行業發展趨勢是不斷趨於信息
化的,主要的成本體現在技術附加和產品宣傳的附加當中。在一個產品的定價當中,原材料的成本越低,那麼科技的含量就會越高。因此,簡單的原材料附加值是衡
量企業優勢的有力武器。在知識經濟環境下,人的創造性勞動創造了企業的價值,用人均創利能夠真正衡量企業的技術含量和組織效率,因此,人均主營業務利潤可
以作為衡量企業技術含量和盈利能力的有力手段來使用。人的創造性勞動收入在目前的收入體系下更多的體現為以股權、期權以及其他形式對利潤進行分割。

現有的條件下,使用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加總的主營業務成本計算的主營業務利潤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比較深刻的反映出企業和產品的盈利能力。這個指標的關鍵
在於能夠揭示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但目前,這兩個成本在會計報表上無法直接獲得,筆者建議上市公司在財務報表的附註當中揭示這兩方面的數據,以供投資者
參考。
凈資產營業利潤率 凈資產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平均凈資產,其中,平均凈資產=(期初凈資產+期末凈資產)/2。主營業務利潤率指標是營業利潤與主營業務收入做比較,而凈資產營業利潤率是將營業利潤與企業凈資產做比較。

著新經濟時代的來臨,品牌資產、專利資產以及高科技智力創造性資產在企業經營中日趨重要,高新技術企業比比皆是。目前,有關存貨、固定資產、應收賬款的周
轉率或者利潤率的計算對於很多高新技術企業來說意義不大,但是,關於資產負債表右方凈資產收益率的計算對他們來說仍然很重要,因為一家公司可以沒有很多實
物資產,但必有權益和負債。
可見,凈資產營業利潤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可以在一切製造業和非製造業中通用,是一般盈利能力分析的核心。我國上市公司的該項指標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其盈利能力的好壞,上市公司的該比率一旦惡化,投資者對於其發展前景就要有所注意。
可用資本利潤率 可用資本獲利率=折舊稅息前營業利潤/(股東權益+長期負債)。

指標反映的是實際所用資本的創利能力。該指標首先剔除了對盈利能力影響不大的財務費用,另外還剔除了折舊。這樣處理以後更利於企業進行相互比較,體現實質
性的獲利能力。然而,資產折舊往往是很多行業難以獲利的重要原因。由於行業內競爭激烈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許多企業不得不經常更換生產設備,這就直接導致了
許多企業較低的可用資本利潤率。資產折舊水平也是企業、行業的重要成本特徵,反映了固定成本的大小,所以剔除折舊也未必非常恰當。
經濟增加值率 經濟增加值率=(稅後營業利率—資本投入額×加權資本成本率)/(股權資本投入額+債券資本投入額),其中,加權資本成本率=股權資本比例×股權資本成本率+債券資本比例×債權資本成本率×(1-所得稅率)。

⑦ 怎樣正確分析企業盈利能力

企業的盈利能力,是指企業利用各種經濟資源賺取利潤的能力,它是企業營銷能力、獲取現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規避風險能力等的綜合體現,也是企業各環節經營結果的具體表現,企業經營的好壞都會通過盈利能力表現出來。企業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利潤分配表為基礎,通過表內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構建一套指標體系,通常包括銷售凈利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利息保障倍數等,然後對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盈利能力分析是企業財務報表分析的重要內容,筆者認為,在盈利能力分析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不能僅從銷售情況看企業盈利能力
對企業銷售活動的獲利能力分析是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重點。在企業利潤的形成中,營業利潤是主要的來源,而營業利潤高低關鍵取決於產品銷售的增長幅度。產品銷售額的增減變化,直接反映了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和經濟效益的好壞。因此,許多財務分析人員往往比較關注銷售額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試圖只根據銷售額的增減變化情況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和評價。然而,影響企業銷售利潤的因素還有產品成本、產品結構、產品質量等因素,影響企業整體盈利能力的因素還有對外投資情況、資金的來源構成等,所以僅從銷售額來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是不夠的,有時不能客觀地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
二、要關注稅收政策對盈利能力的影響
稅收政策是指國家為了實現一定歷史時期任務,選擇確立的稅收分配活動的方針和原則,它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稅收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有利於調節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為企業提供公平的納稅環境,能有效調整產業結構。稅收政策對於企業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符合國家稅收政策的企業能夠享受稅收優惠,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國家稅收政策的企業,則被要求繳納高額的稅收,從而不利於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國家的稅收政策與企業的盈利能力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評價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離不開對其面臨的稅收政策環境的評價。然而,由於稅收政策屬於影響企業發展的外部影響因素,很多財務人員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時往往只注重對影響企業發展的內部因素進行分析,而容易忽視稅收政策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三、重視利潤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企業的利潤主要由主營業務利潤、投資收益和非經常項目收入共同構成,一般來說,主營業務利潤和投資收益占公司利潤很大比重,尤其主營業務利潤是形成企業利潤的基礎。非經常項目對企業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貢獻,但在企業總體利潤中不應該占太大比例。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很多財務分析人員往往只注重對企業利潤總量的分析,而忽視對企業利潤構成的分析,忽視了利潤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實際上,有時企業的利潤總額很多,如果從總量上看企業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業的利潤主要來源於一些非經常性項目,或者不是由企業主營業務活動創造的,那麼這樣的利潤結構往往存在較大的風險,也不能反映出企業的真實盈利能力。
四、關注資本結構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資本結構是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業負債經營程度的高低對企業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響。當企業的資產報酬率高於企業借款利息率時,企業負債經營可以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否則企業負債經營會降低企業的獲利能力。有些企業只注重增加資本投入、擴大企業投資規模,而忽視了資本結構是否合理,有可能會妨礙企業利潤的增長。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的過程中,許多財務人員也忽視了資本結構變動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只注重對企業借入資本或只對企業的自有資本進行獨立分析,而沒有綜合考慮二者之間結構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確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 五、注意資產運轉效率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
資產對於每個企業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資產運轉效率的高低不僅關系著企業營運能力的好壞,也影響到企業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況下,資產的運轉效率越高,企業的營運能力就越好,而企業的盈利能力也越強,所以說企業盈利能力與資產運轉效率是相輔相成的。然而,很多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往往只通過對企業資產與利潤、銷售與利潤的關系進行比較,直接來評析企業的盈利能力,而忽視了企業資產運轉效率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忽視了從提高企業資產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性。這將不利於企業通過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資產管理效率進而推動盈利能力。
六、對企業盈利模式因素的考慮
企業的盈利模式就是企業賺取利潤的途徑和方式,是指企業將內外部資源要素通過巧妙而有機地整合,為企業創造價值的經營模式。獨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業獲得超額利潤的法寶,也會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個企業即使是擁有先進的技術和人才,但若沒有一個獨特的盈利模式,企業也很難生存。顯然,企業的盈利模式並不是指從表面上看到企業的行業選擇或經營范圍的選擇。因此,要想發現企業盈利的源泉,找到企業盈利的根本動力,財務人員就必須關注該企業的盈利模式,要分析這家企業獲得盈利的深層機制是什麼,而不是簡單地從其經營領域或企業行業特徵上進行判斷和分析。
七、重視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的貢獻
忽視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的貢獻,是指在分析企業盈利能力時只注重分析企業的銷售收入、成本、費用、資產規模、資本結構等直接影響企業盈利水平的物質性因素,而忽視企業的商業信譽、企業文化、管理能力、專有技術以及宏觀環境等一些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事實上,非物質性因素也是影響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動因,比如企業有良好的商業信譽、較好的經營管理能力和企業文化,將會使企業在擴大銷售市場、成本控制、獲取超額利潤等方面有所收獲,這都有利於企業盈利能力的提高。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的財務能力進行分析時,如果只注重通過財務報表分析企業的物質性的因素,而忽視非物質性因素對企業發展的作用,就不能夠揭示企業盈利的深層次原因,也難以准確預測企業的未來盈利水平。
八、不僅要看利潤多少,還要關心利潤質量
對企業盈利能力高低的判斷,取決於企業提供的利潤信息,企業的利潤的多少,直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一般來說,在資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越多,企業的盈利能力相應越好,反之,企業利潤越少,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差。因此,很多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盈利能力進行分析時,非常重視利潤數量的多少。然而,企業的利潤額由於受會計政策的主觀選擇,資產的質量、利潤的確認與計量等因素的影響,可能存在質量風險問題。只看重利潤的多少,不關心利潤的質量,這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利潤信息及盈利能力的真實性,從而有可能導致財務分析主體的決策缺乏准確性。
九、不能僅以歷史資料評價盈利能力
在財務分析時,大多數財務人員都是以企業年度決算產生的財務會計報告為基礎計算各種盈利能力指標,來評價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在這種盈利能力分析中,人們所計算、評價的數據反映的是過去會計期間的收入、費用情況,都是來源於企業過去的生產經營活動,屬於歷史資料。而對一個企業的盈利能力進行分析評價,不僅要分析它過去的盈利能力,還要預測分析它未來的盈利能力。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不僅與前期的積累、前期盈利能力的強弱有關,還與企業未來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有關。因此,如果僅以歷史資料來評價企業的盈利能力,很難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做出一個完整、准確的判斷。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哈!

閱讀全文

與如何分析企業盈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指期貨黃金股 瀏覽:116
創業融資計劃書範文 瀏覽:162
兵團工融資 瀏覽:796
中影年年融資 瀏覽:642
股指期貨加1分手續費 瀏覽:224
ff獲得融資 瀏覽:651
購買外匯申請書 瀏覽:85
601258資金進出 瀏覽:50
國際貿易外匯風險 瀏覽:363
華夏基金有2018年度報告 瀏覽:235
上市再融資概念 瀏覽:542
08325股票 瀏覽:15
萬達融資歷史 瀏覽:596
江蘇省科技貸款 瀏覽:966
上市公司融資 瀏覽:273
菏澤外匯管理局 瀏覽:327
做假資料幫人貸款還不上錢 瀏覽:154
中財所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8
中集電商融資 瀏覽:77
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 瀏覽: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