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歐盟各國出現負利率意味著什麼
從歷史上來看,每一次應對危機之後,央行總是傾向於出台比上一次更低的利率目標,美聯儲也是如此,歐央行也是如此,所以負利率出台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只不過歐洲央行比美聯儲更早而已。
⑵ 什麼是"負利率時代對於消費者和投資者各有什麼樣的影響
"負利率時代"通常是指銀行存款利率低於同期通貨膨脹率的時期。對於消費者和投資者來說,面臨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的壓力,消費者購買力下降,投資者成本上升。
⑶ 現歐洲於日韓已經進入到零利率或者負利率時代,隨著美聯儲下調利率。未來中國得經濟形勢會怎樣
歐洲日韓進入到零利率或負利率的時代,其實他們是想刺激消費,然而由於資本控制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普通大眾很難獲得經濟收入就讓這個零利率幾乎無效,達不到刺激經濟發展的目的。但是隨著中國人內需的擴大,經濟仍然會持續發展。
⑷ 世界經濟是如何走向負利率的
三年前,巴菲特坦言,負利率把他給整懵了,活了80多年也沒料到有負利率,稱它是個「奇跡」。
如今,負利率大勢所趨,歐洲各國紛紛加入負利率大軍,開啟負利率時代。
目前,世界各國已有超過16萬億美元的負收益率國債。比利時、德國、法國和日本等國的10年期主權債券收益率都已經進入了負值區域。
對此,巴菲特的態度是保守的。他認為,負利率不一定是世界末日,只是希望能活得久一些,有更多的時間了解負利率。
曾經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倒是樂觀的。他認為,如果財政政策能夠分擔央行穩定經濟的壓力,負利率「完全可以是極為有益的。」
不過,銀行圈、資本圈對負利率普遍悲觀。「負利率是毒葯」、「負利率是量化寬松的延續」、「負利率預示著危機即將到來」,這類言論成為主流。
負利率,是拯救經濟的良葯,還是反映出世界經濟已到了「黔驢技窮」的危險境地?
負利率,無疑是反常識的。
我們先來看看,世界是如何走入負利率時代的?
從1980年代至今,歐美國家的整體利率水平呈現明顯的遞減趨勢。
以美國為例:
1979年,沃爾克擔任美聯儲主席後大幅度提升聯邦基金利率,最高時達20%。這一高度緊縮的政策,其目的是抗擊1970年代持續不斷的高通脹。
1982年,沃爾克暴力抗通脹取得成效,通脹率快速下降,美聯儲逐漸降低聯邦基金利率。這輪寬松政策一直延續到了1987年沃爾克卸任前夕,利率最低降到6%附近。中間1984年拉美債務危機期間採取過緊縮措施,但幅度小、時間短。這輪寬松周期降了14個點左右。
1987年,格林斯潘掌管美聯儲後著手加息。這輪加息力度不算大,最高時未到10%,但引起老布希總統的不滿。當時的利率水平處於較高的階段,這輪緊縮周期加了3個多點。
1990年,老布希總統發動海灣戰爭時,格林斯潘開始降息。老布希政府期間,經濟比較低迷,格林斯潘開啟了大幅度降息潮,利率最低下降到3%多。老布希執政4年,都處於寬松周期,利率共降了6個點左右。
1992年,柯林頓打著「笨蛋,根本問題是經濟」的口號,擊敗了老布希擔任總統。格林斯潘在1994年開啟了新一輪緊縮周期。這輪加息周期時間很短,力度有限,只加了2個多點。
柯林頓8年執政期間,美國經濟向好,就業率提升,政府赤字和通脹可控,利率水平比較穩定,維持在5%左右。
圖:美國十年國債收益率,數據來源:英為財情,智本社
從趨勢圖來看,最近四十年,不論是歐洲、日本,還是美國,利率水平都不斷走低,最終走入負利率似乎是必然趨勢。
文 | 智本社
智本社 |一個聽硬課、讀硬書、看硬文的硬核學習社。微信搜索「智本社」(ID:benshe0-1),學習更多深度內容。
⑸ 負利率時代的介紹
「負利率時代」,是指物價指數(CPI)快速攀升,導致銀行存款利率實際為負的這樣一段時期。中國自2010年2月CPI達到 2.7%後,開始進入負利率時代。2012年3月,國家統計局表示我國2月份CPI同比上漲3.2%,維持 兩年的「負利率時代」結束。
⑹ 負利率時代到底是個啥,真的可怕嗎
負利率一般是指央行公布的利率低於0,理論上來說,在負利率的情況下,把錢存入銀行,不僅沒有利息,還要向銀行支付一定費用。
負利率的提出主要目的是為了刺激經濟,人們會發現把錢存入銀行會發生財富縮水,就會把錢從銀行取出,用於消費或投資,企業會認為銀行利率低,更有意願去銀行進行貸款來進行經營活動,從而從整體改善社會的經濟情況。
現實中,歐盟及日本曾真正實施過負利率政策,但效果不佳,人們雖然會把錢取出來,但很多時候並不用於消費而只是堆放現金,這個現象在日本尤其嚴重,而企業擴大經營的前提是人們的消費改善,在消費沒有改善的情況下企業貸款的意願並不高。
還有一種負利率是指銀行利率低於CPI的情況,是實際的負利率——在通貨膨脹的前提下,銀行支付的利息無法抵擋通貨膨脹帶來的財富縮水,導致財富實際上貶值的情況也可以稱為負利率。
顧名思義,負利率時代就是前面兩種情況占據大多數時間的時代,無論哪種情況,都會造成自身財富的實際縮水,但某種程度來說,也可能會是經濟繁榮的前兆,所以不一定是一件壞事,對自己的財富做好打理才是最重要的。
⑺ 歐洲國家負利率倍受爭議的原因
歐洲國家負利率倍受爭議的原因:
歐元區步入負利率時代,是貨幣史主要央行首次踐行負利率政策。負利息政策是歐洲央行應對歐洲經濟復甦不力的無奈之舉,其中飽含了復雜的經濟根源和政治根源。
⑻ 如何在負利率的時代背景下讓自己的資產不貶值
負利率時代也許是最不需要「理財」的一種經濟場景,我們過去很多年都一直在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核心原因是因為兩點,一個是通貨膨脹帶來的貨幣的貶值,另一個就是經濟增長帶來的資產增值,所以必須把現金轉換為某種資產,獲取超過通貨膨脹率和經濟增長率的投資回報,但是這種情況只有經濟持續增長的時代才會存在。
1、負利率時代現金才是王道最近丹麥的一家銀行發放的的全球首筆負利率的房貸引起了極大的關注,房貸竟然不用利息了,還的錢還可以少於本金,這種好事真的太好了,甚至認為丹麥才是買房的勝地啊。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銀行向來是無利不起早,怎麼會做賠本的買賣?如果你認為銀行做了賠本的買賣,那麼只是說明你還沒有看到真相而已。下圖是全球基準利率最低的11個國家,幾乎都是歐洲地區的,瑞士是全球最低,丹麥是全球第二低。
所以,丹麥是一個要進入通縮的國家,在一個錢變得越來越值錢的過度,對一般人而言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現金了,持有現金,更晚的消費,那麼對自己更有利,將來可以購買更多的產品和服務。本身國家經濟處於低迷狀態,有哪個行業的增長率能夠超過經濟增速?所以資產增值也是很難的。除非你擁有龐大的財富可以進行全球資產配置,通過這樣的渠道去保值自己的資產,對於一般人而言持有自己的現金是最好的方式。
2、中國是不會進入負利率時代的中國的經濟增速雖然放緩了,但是仍然保持了6.3%的經濟增速,而2019年上半年印度的經濟增速已經回落到5%的范圍,中國是全球前十大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的國家,經濟的正向增長就保障了你的投資是可以獲得正向的回報的,那麼生產者就願意去支付成本進行杠桿投資,因為杠桿投資的本質就是你的資金成本要低於你的收益率,你賺取的是利差。
中國經濟是正向增長,這種利差仍然在,所以,生產者願意支付資金成本獲取資金進行生產活動,這個就保障了利率是正數的。另外中國的M2仍然保持在GDP的增速以上,額外再加上通貨膨脹率,這個也保障了中國的利率是正數的。
負利率對一個經濟體來說並非是好事,因為負利率往往意味著經濟增長的停滯,階層固化,只能在存量中博弈,無法獲得增量,雖然當前的負利率國家都是富裕的國家,所以家底厚實,負利率狀態下整個民眾依然可以獲得不錯的生活。但是如果負利率時間足夠長,那麼這個國家是一定會衰落的,全球經濟不進則退,阿根廷百年前也是世界經濟強國,但是如今如何呢?
國家的經濟是不進則退。我們處在一個經濟持續增長,利率為正的地區,這是我們的幸運,我們的增量在不斷的做大,那麼新的勞動者總是可以從創造新的增量中獲取財富,這樣的社會是流動的,財富是增長的,幸福指數也是在提高的。經濟一旦停止增長,往往意味著存量的搏殺,競爭會激烈得多,諸多的社會問題也會暴露出來,成為焦點。因此,我們應該感恩所在的時代給與我們的機會。
⑼ 請問,歐洲央行開啟負利率時代,對把錢存在歐洲的老百姓有影響嗎
沒有影響,但是對於中國來說,存錢只能保本,對於窮人來說,投資沒有資本,而且途徑較少,永遠是在底層的水平,富人的投資的渠道與消息面廣,偶爾的一次投資會換回巨大的成功,普通百姓沒有這個資本去冒風險。錢存在歐洲,沒有利息,但對於銀行來說,他們需要支付給央行一定的存款保證金,也即所謂的手續費,對用戶沒有影響,當然小額的還是有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