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家「十三五」期間的節能減排目標是什麼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要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動力,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到202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准煤以內。
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001萬噸、207萬噸、1580萬噸、1574萬噸以內,比2015年分別下降10%、10%、15%和15%。全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
(1)上海十三五節能減排擴展閱讀:
實現國家「十三五」期間的節能減排目標的具體措施:
一是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新興產業,降低煤炭消費比重。
二是加強重點領域節能,提升工業、建築、交通、商貿、農村、公共機構和重點用能單位能效水平。
三是深化主要污染物減排,改變單純按行政區域為單元分解控制總量指標的方式,通過實施排污許可制,建立健全企事業單位總量控制制度,控制重點流域和工業、農業、生活、移動源污染物排放。
四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園區循環化改造,加強城市廢棄物處理和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
五是實施節能、循環經濟、主要大氣污染物和主要水污染物減排等重點工程。
㈡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關於綠色發展有哪些新亮點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的「綠色發展」是具有原創性的發展觀。應當說有三類發展觀:第一種是黑色發展,既吃祖宗飯,又造子孫孽;第二種是可持續發展,已經吃了祖宗飯,沒有辦法,那麼下一步就是不造子孫孽,這是底線;第三種是綠色發展,可以表述為「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本質上是當代人對未來進行生態投資,即所謂「種樹」,形成新增生態資本,使「後人乘涼」。當然,後人也很快成為前人,需要一代一代地「種樹」,一代一代地投資生態資本。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綠色發展不僅保證可持續發展,更保障後代人生態資本的持續增加和永續發展。
從一個國家的各類資本視角來看,在十多年前設計「十一五」規劃時就提出,中國最緊缺也最稀缺的資源是生態環境資源,而日益豐富的資本肯定是人力資本和物資資本。因此,根據不同資本的替代性,可以通過物資資本、人力資本、知識資本、技術資本對生態進行長期投資,形成生態資本積累。實際上,綠色發展本身就是科學發展觀,真正體現了經濟、社會、生態三位一體的理念。
綠色發展的路徑
怎樣在「十三五」規劃中體現綠色發展?我認為至少要有「兩降低、三提高」,即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強度(為達到消耗總量峰值做准備)、主要污染排放總量(與經濟增長脫鉤),提高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長率、勞動生產率增長率、資源生產率水平,明顯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實現從世界經濟總量第二大國到世界經濟強國的重大轉變。
第一,需要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強度,為達到消耗總量峰值做好准備。首先是煤炭消耗達到峰值,實際上現在已經處在高峰並下降的過程;其次是使工業用水總量達到峰值,實際上近幾年已經開始有所下降,我們希望能夠盡早實現工業產值增長與工業用水量脫鉤;再次是使農業用水總量達到峰值,盡早實現農業增長與農業用水量脫鉤,減少下來的工業和農業用水量可以轉用於生態水。
第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與經濟增長徹底脫鉤。「十二五」時期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已經呈現下降趨勢,到「十三五」時期還要進一步大幅下降,最終實現與經濟增長、城鎮化發展等徹底脫鉤。
第三,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這就需要創新驅動發展,通過技術進步來促進經濟增長;還需要通過結構變革,促進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中國的農業勞動力絕對數在大幅度下降,從2010年的27931萬人減少至2014年的22790萬人,凈減少5141萬人,平均每年減少1285萬人。農業從業人員占總就業人員比重從2010年的36.7%下降至2014年的29.5%,下降了7.2個百分點。這就會產生一個結構效應,促使勞動力從低勞動生產率部門流向高勞動生產率部門。
第四,提高勞動生產率增長率。顯然,過去幾年農業增加值年平均增長率只有4%,但是農業勞動生產率卻保持7%以上的增長率,就是因為農業勞動力的絕對數大幅度下降,從而帶動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十三五」時期會採用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率指標,目的就在於促進效率的提高。
第五,提高資源生產率水平。這是最核心也最有效率的綠色發展指標,包括提高土地生產率、水資源生產率、主要原材料生產率、能源生產率等。在這方面我們與發達國家差距最大,更有提高的空間。
因此,綠色發展理念的核心是要從「黑色增長」轉變為「綠色增長」,而綠色增長的路徑則是「兩降低、三提高」。
綠色發展的目標
黨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首次提出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從「九五」到「十二五」,提出的目標基本上都是遏制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基本趨勢,因此這次提出的目標具有標志性意義。可以說,「十三五」規劃是最典型的綠色發展規劃。
「十三五」時期,大體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對能源消費總量進行控制。我認為主要還是對煤炭消費總量進行控制,這對於減少碳排放與二氧化硫排放來說是最核心的部分。如果能控制好煤炭消費,就會對整個生態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第二,對用水總量進行控制。2014年全國用水總量達到6220億立方米。從發展規劃的角度來看,希望到2020年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實際上經過節水(特別是農業節水、工業節水),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甚至還會低於這個目標。
第三,對建設用地總量進行控制。中國的耕地總面積長期以來持續波動性上升,到1957年達到歷史最高峰,而後一路下降,一直到2005年,「十一五」規劃採用了耕地總面積的紅線,才使得這條下降的曲線呈現平行走向。此次進一步提出建設用地總量控制,會改變建設用地持續上升的局面,進而達到平衡,這對未來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現在很多地區(例如上海)已經明確提出建設用地總量不僅要控制,而且還要進一步下降。中央提出總量控制,不同的地區完全可以大幅度減少建設用地,大幅度提高建設用地的經濟密度,包括GDP密度、出口額密度、稅收密度、創造就業密度等,高效率使用已經開發的建設用地。
第四,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隨著經濟增長的下行,煤炭消費的增長速度也大幅度下行,今年甚至出現了負增長,這就為碳排放進入低增長、零增長甚至負增長階段提供了良好條件。如果能夠通過若干個五年規劃這只有形之手,與市場機制這只無形之手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那麼未來,中國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並可以在2025年左右達到碳排放高峰。
第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減少。什麼是主要污染物?「十一五」規劃提出2項,「十二五」規劃提出4項,「十三五」規劃到底是幾項?我認為一定要增加,但指標一定要落實到省、地級市、縣。什麼是大幅減少?我認為至少要減少10%,要研究討論有沒有可能在5年內減少10%以上。既然要提高環境質量,包括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質量指標,就必然要提出約束性的量化指標,即可測量、可比較、可公布、可監督。
總之,「十三五」規劃不僅是中國最典型的綠色發展規劃,更是世界最典型的綠色發展規劃;不僅指導中國綠色發展,還將引導世界綠色發展。
㈢ 求《2016-2020年節能減排行業發展分析與"十三五"戰略規劃研究報告》電子版
可以參考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煤炭工業節能減排發展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㈣ 如何實現《「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的減排目標
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以下簡稱 《工作方案》),明確了「十三五」節能減排工作的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對全國節能減排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工作方案》指出,要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動力,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驅動、社會參與,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要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費總量要控制在50億噸標准煤以內。全國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2001萬噸、207萬噸、1580萬噸、1574萬噸以內,比2015年分別下降10%、10%、15%和15%。全國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
那麼,如何實現《「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的減排目標?中國電力新聞網網站、微信、微博近日發起題為「如何更好地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問卷調查活動,詳細調查結果見下圖。
如圖所示,24%的受訪者認為,推進節能減排的關鍵是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占同樣比重的還有強化節能減排技術支撐和服務體系建設;12%的受訪者認為,深化主要污染物減排,控制重點流域污染物排放可以更好的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還有16%的受訪者認為可以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市場化機制;此外,完善支持節能減排價格收費、財稅激勵等政策以及健全節能環保法律法規標准,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分別受到12%受訪者的認同。
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降低煤炭消費比重最受關注。「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會下降到60%或者以下,煤炭消費總量將會在42億噸左右,其中電力行業方面仍然會有一些小幅度的增加,鋼鐵和建築行業方面會進一步減少,化工行業會有所增加,居民生活用煤會有大幅度的加升。」 中國煤炭經濟研究會理事長張宏表示。可以明確來講,煤炭消費總量增長的空間越來越小,煤炭消費的峰值也是若隱若現,煤炭發展要依託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優化產業布局,探索創新。
我國傳統化石能源儲量存在「多煤、少氣、貧油」的困境,這造成了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消費量偏高的現狀。此次《工作方案》重申了中央政府改善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的決心,天然氣、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將迎來發展機遇。
「《工作方案》是按照『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的指導思想制定的,由國務院發布,效益層次很高,總的來看有六個看點。第一是目標高,難度大。第二是通過「三控」來確保目標的執行,「三控」本身是目標也是手段。第三是重視在新的領域開展節能減排,拓展節能減排的領域。第四是在現有領域提出新的要求,譬如加快油品質量升級。第五是通過新的方式達到目標,新方式是在傳統方式基礎之上提出來的。第六是通過新的機制保證作用發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
國網遼寧葫蘆島供電公司陳超認為,推進節能減排工作關鍵在於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市場化機制。首先要建立標准制度。研究確定高耗能產品和終端用能產品的能效先進水平,制定能效標准,明確實施時限,將能效標准與新上項目能評審查、節能產品推廣應用相結合,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加快標準的更新換代,促進能效水平快速提升。
其次,加強節能發電調度和電力需求側管理。改革發電調度方式,電網企業要按照節能、經濟的原則,優先調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以及余熱余壓、煤層氣、填埋氣、煤矸石和垃圾等發電上網,優先安排節能、環保、高效火電機組發電上網。研究推行發電權交易。「電網企業要及時、真實、准確、完整地公布節能發電調度信息,電力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節能發電調度工作的監督。落實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制定配套政策,規范有序用電。以建設技術支撐平台為基礎,開展城市綜合試點,推廣能效電廠。」陳超表示。
第三,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實財政、稅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引導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為用能單位實施節能改造,扶持壯大節能服務產業。研究建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節能量審核和交易制度,培育第三方審核評估機構。鼓勵大型重點用能單位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引導和支持各類融資擔保機構提供風險分擔服務。
來源網路
㈤ 「十三五」節能減排的措施有哪些
要把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
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
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在2016年8月17日北京市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其中汽車尾氣排放新標准分兩檔,杭州、寧波、紹興、湖州和嘉興行第二檔(最嚴)標准,其他城市執行第一檔標准。
第一檔標準的一氧化碳(CO)排放限值為7.8g/km,碳氫(CH)化合物及氮氧(NO)化合物排放限值為2.5g/km。
第二檔標準的一氧化碳(CO)限值由原來的12g/km下降到6.3g/km,碳氫(CH)化合物及氮氧(NO)化合物則從4.5g/km下降到2.0g/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