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一到奧運會,或者世界盃,這些大型的世界體壇活動,為什麼股票就會下跌
主要原因:1·很多設施要為大型賽事服務,而這些服務多都是政府買單的基礎設施和免費服務,大量的政府開支很多是要從國有股票基金里出的,你說會賣什麼價?
2·現金消費的大幅度提升,使得股市撤資明顯,而這些消費造成的效益,要在賽事結束後才逐漸表現出來。
次要原因:大家都在家裡看電視,經濟會景氣么?只有舉辦地的商場夜市服務才興旺發達。
看清楚:因為賽事取得利益的是長遠的影響,和局部的效益,而對於短線,絕對是利空的。
㈡ 2022年北京冬奧申奧成功,對股市會有什麼影響
浙商證券認為,奧運主題驅動因素包括投資驅動、消費驅動、品牌驅動和純主專題驅動四大類。投資驅動屬方面奧運會的承辦,直接導致投資建設需求擴張,建築工程企業項目增加,建材企業訂單激增,該類企業從奧運承辦中直接獲利。而區域內的房地產企業,會因奧運基建投資而從升值的土地中得益;如北京奧運時的首開股份、北京城建、北新建材等。
消費驅動的邏輯在於,奧運會召開,城市旅遊業得到發展,食品飲料、零售企業銷售增長,酒店景區餐飲企業的收入提升,廣告傳媒企業盈利增加,均由消費驅動。比如北京奧運會的首旅酒店、燕京啤酒、王府井等。
品牌邏輯,主要指介入奧委會贊助體系的企業。通過奧運會,這類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得到提升。比如北京奧運當時的贊助商,孚日股份、海欣股份、華帝股份、東方金鈺等。
第四類則是純粹的主題驅動。這類企業將直接受益奧運賽事的運營,特點鮮明,概念獨特,易受到資金的關注。比如中體產業和鴻博股份、凱瑞德)等互聯網彩票概念股。
浙商證券認為,在奧運申辦階段,個股漲幅排序為主題驅動>投資驅動>消費驅動;奧運召開前期,漲幅排序為主題驅動>消費驅動>投資驅動;品牌驅動奧運概念個股則分化明顯
㈢ 2022年在北京和張家口聯手舉辦冬奧會的重大利好對下周一股市有影響嗎
浙商證券認為,奧運主題驅動因素包括投資驅動、消費驅動、品牌驅動和純專主題驅動四大類。投屬資驅動方面奧運會的承辦,直接導致投資建設需求擴張,建築工程企業項目增加,建材企業訂單激增,該類企業從奧運承辦中直接獲利。而區域內的房地產企業,會因奧運基建投資而從升值的土地中得益;如北京奧運時的首開股份、北京城建、北新建材等。
消費驅動的邏輯在於,奧運會召開,城市旅遊業得到發展,食品飲料、零售企業銷售增長,酒店景區餐飲企業的收入提升,廣告傳媒企業盈利增加,均由消費驅動。比如北京奧運會的首旅酒店、燕京啤酒、王府井等。
品牌邏輯,主要指介入奧委會贊助體系的企業。通過奧運會,這類企業的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得到提升。比如北京奧運當時的贊助商,孚日股份、海欣股份、華帝股份、東方金鈺等。
第四類則是純粹的主題驅動。這類企業將直接受益奧運賽事的運營,特點鮮明,概念獨特,易受到資金的關注。比如中體產業和鴻博股份、凱瑞德)等互聯網彩票概念股。
浙商證券認為,在奧運申辦階段,個股漲幅排序為主題驅動>投資驅動>消費驅動;奧運召開前期,漲幅排序為主題驅動>消費驅動>投資驅動;品牌驅動奧運概念個股則分化明顯
㈣ 列舉20內中國發生的大事件對股市的影響
1、1990年台灣股災
1987年到1990年,台灣股指從點一路飆升到12682點,整整上漲了12倍。當時台灣經濟已實現連續40年平均9%的高增長,台幣兌換美元更從1比40升到1比25元,加上券商的執照開放等,都是熱錢湧入的重要原因,當時房市和股市一起火爆。由於新台幣的升值預期,海外「熱錢」大量湧入島內,在居民財富增長作用下,一時間台灣土地和房地產價格在短時間內翻了兩番,當時,島內可以說完全是資金泛濫,巨大的資金流貪婪地尋找各種投資機會。1989年最後一個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達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場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1990年2月,指數從最高點12682點一路崩盤,一直跌到2485點才止住,8個月的時間跌掉一萬點。從12000點的下跌過程中,許多人屢次抄底,屢次套牢,從12000點回到8000點以下,有人開始進行買進,7000點買進,6000點買進,5000點更是買進,日後是一路跌到了2485點。
2、中國式股災
中國股市發展歷程較為短暫,但依然經歷了兩次驚心動魄的股災。
一次發生在1996年。1996年國慶節後,股市全線飄紅。從4月1日到12月9日,上證綜合指數漲幅達120%,深證成份指數漲幅達340%。證監會連續發布了後來被稱作「12道金牌」的各種規定和通知,意圖降溫,但行情仍節節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給股市定性:「最近一個時期的暴漲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漲勢終於被遏止。上證指數開盤就到達跌停位置,除個別小盤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體持倉股民三天前的紙上富貴全部蒸發。
3、另一次發生在2001年。當年7月26日,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股市暴跌,滬指跌32.55點。到10月19日,滬指已從6月14日的2245點猛跌至1514點,50多隻股票跌停。當年80%的投資者被套牢,基金凈值縮水了40%,而券商傭金收入下降30%。 與國外股災相比,中國股災的發生原因不盡相同,但都有一些共性:股市的走勢大大脫離經濟的基本面,因此註定難以持續,一有風吹草動,便全線潰敗,而股市中人則投機心態過盛,或風雨將至仍勉力為止,或追漲賣跌全憑感覺,終不免悲慘收場。
4、20世紀末的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1月份,以喬治·索羅斯為首的國際投機商開始對覬覦已久的東南亞金融市場發動攻擊,開始拋售泰銖,買進美元。泰銖直線下跌。其目的很明確: 攪亂東南亞金融市場,以圖渾水摸魚,狠撈一筆。而東南亞一些國家房地產、外匯儲備、金融市場管理的混亂與失控,給投機者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吃柿子挑軟的拿,索羅斯的如意算盤是:先從最不堪一擊的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入手,進而攪亂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最後攻佔香港,以圖造成他們無堅不摧的印象,擊潰市場信心,引發"群羊"心理。索羅斯認為,只要擊垮一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其它國家就不可避免一個接著一個倒下,這就是所謂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5、2008-2009全球金融危機
全球金融系統正面臨自1929年以來的最大危機。始於美國房地產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癬疥之疾,如今釀成了全球性的深重危機。
1.危機愈演愈烈 全球聯手應對
2008年10月8日,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外的街頭交談。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實行降息以防止金融危機升級為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但此舉未能緩解投資者對經濟基本面的憂慮情緒,當日紐約股市波動劇烈,收盤時三大股指連續第六天下跌。 西方主要經濟體中央銀行8日採取聯合行動同時降低利率,努力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和恢復市場信心。當天,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以及英國、加拿大、瑞士和瑞典等國的央行均宣布將基準利率降低0.5個百分點。 隨著危機向南美地區蔓延,8日墨西哥和巴西採取措施干預外匯市場,防止本國貨幣對美元匯率大幅下跌。墨西哥央行宣布,從該國外匯儲備中拿出25億美元進行拍賣,以阻止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持續下跌。當天,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一度跌至14比1,創歷史最低紀錄。在墨西哥央行宣布採取上述措施後,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回升至12比1。 墨西哥央行行長吉列爾莫·奧爾蒂斯說,墨西哥外匯市場6日出現自1995年該國銀行業危機以來的最劇烈動盪。但他同時強調,墨西哥的銀行機構仍比較穩固。 墨西哥央行還宣布,如果今後單一交易日墨西哥比索對美元比價下跌幅度超過2%,墨西哥央行還將在該交易日再拍賣4億美元。墨西哥外匯儲備總額目前約為840億美元。 此外,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還建議,出台一個總額達530億比索(約合43億美元)的緊急計劃,以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墨西哥經濟產生的不利影響。 2008年10月8日,巴西央行為了遏制巴西雷亞爾對美元快速貶值的勢頭,開始在現貨市場上拋售美元。這是巴西央行最近5年來首次採取這種做法。7日,巴西雷亞爾對美元比價下跌5.09%,跌至2.31比1,為2005年下半年以來的最低點。8日,在巴西央行的干預下,巴西雷亞爾對美元比價略為上漲,為2.29比1。 巴西央行沒有公布所拍賣美元的具體數額,但外界估計至少超過10億美元。巴西央行行長梅雷萊斯日前曾表示,巴西擁有超過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只要市場有需要,央行肯定將介入救市。 在歐洲方面,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2008年10月8日在巴黎呼籲,在市場劇烈動盪的背景下,投資者應「保持鎮定」,過度悲觀不可取。 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8日召開緊急內閣會議,討論金融危機對義大利經濟的不利影響。他隨後宣布,義大利政府准備購買陷入困境的銀行的股份。義大利政府官員表示,受援助銀行可以利用政府提供的資金充實資本,或者用來購買其他處於困境的銀行。 俄羅斯莫斯科股市2008年10月8日開盤後不到一小時即大幅下挫,相關部門隨即停止了股市交易。為避免股市暴跌,俄羅斯股市9日休市一天。過去幾周,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莫斯科股市劇烈動盪,交易多次被暫停。 在亞洲方面,日本央行2008年10月9日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向短期金(203,5.85,2.97%,吧)融市場投放2萬億日元資金。至此,日本央行在連續17個工作日內共向短期金融市場投放30.6萬億日元資金。 當天,在日本短期金融市場,外資銀行間籌資難的狀況還在持續,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在0.55%到0.6%之間浮動,略高於日本央行0.5%的政策利率水平。因此,日本央行認為有必要繼續向短期金融市場投放資金,以緩解外資銀行面臨的困境和穩定市場。 韓國中央銀行——韓國銀行行長李成太9日宣布,將銀行基準利率從原來的5.25%下調到5%,以穩定韓國金融市場,防止經濟出現嚴重萎縮。這是韓國央行自2004年11月以來,首次下調銀行基準利率。 李成太在當天舉行的韓國金融貨幣委員會會議後說,未來影響韓國金融貨幣政策最大的因素是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韓國央行將不斷對其金融貨幣政策進行調整。他表示,韓國央行今後有可能繼續降息。 由於投資者擔心美國金融動盪影響到韓國經濟,2008年9月末以來韓元匯率和首爾股市綜合指數一路暴跌。8日,韓元對美元比價為1395比1,創下10年來新低,首爾股市綜合指數也跌破1300點大關。9日首爾外匯市場開盤後,韓元對美元比價一度暴跌至1480比1,後在韓國政府入市干預後有所回升。 為遏制韓元匯率和股市連日暴跌的勢頭,韓國金融監督院8日下午曾表示,韓國政府正密切關注匯市和股市變化,並計劃採取「非常措施」穩定外匯市場。 2008年10月8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股市主要股指開盤後一度大跌10.4%,隨後相關部門宣布暫停股市交易。為避免股市進一步動盪,2008年10月9日印尼股市繼續暫停交易。
2.金融風暴對中國的影響
雖然中國並非主要受沖擊的國家,但它至少能從以下三個方面感受這次危機帶來的影響: 首先,美國金融機構的脆弱性使全球金融體系發生了動搖,在失去伸展性的同時,也面臨更大風險。由於中國官方所持有的主要是美國國債,而在證券資產中,國債的風險性又是最低的,因此,中國外匯儲備受到的影響會較有限。 與中國官方的投資方向不同,中國商業銀行所持有的,大部分是美國公司債券或股票。以目前投資美國雷曼公司金額最多的中國建設銀行為例,其持有的雷曼公司相關債券共計1.914億美元(其中次級債券僅0.5億美元),約佔2008年6月30日建行總資產的0.019%。由此不難看出,雷曼等美國金融機構的倒塌對中國金融機構的影響有限,更難對中國的金融體系形成較大沖擊。 第二,在所有的金融市場上,對公司的資本估值已經縮水,而這會產生連帶效應。不僅公司融資難度加大,融資成本也將大幅增加。 不過,比起以上兩點,消費需求的萎縮,將是中國在本次金融風暴中面臨的最大問題。美國作為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其經濟衰退所導致的民眾信心不足,及購買力的萎縮,會使中國的出口面臨需求下降的局面。中國海關總署在9月22日發布的分析報告中指出,今年1到7月,中國對美國出口額為1403.9億美元,增長9.9%,增速下滑8.1個百分點。這是自2002年以來,中國對美國出口增速首次回落至個位數。盡管消費需求萎縮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在短時間內不會顯露,但它遲早會到來。因此,中國公司最好根據兩年或更長的時間跨度,來調整對美國出口的預測。此外,由於美國市場的表現勢必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全世界的消費開支都可能隨之下降,並對中國公司產生額外的壓力。 總的說來,有人預計金融風暴的影響將持續三至五年,由於與發達國家市場的聯系較小,一些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及一些東南亞或非洲國家)所受到美國金融風暴的沖擊也將更小。尤其是中國,根據我對她這么多年的了解和研究,中國的金融政策是十分穩健、安全的,因此,此次由華爾街而始的金融風暴對中國產生的影響將是有限的。當務之急,中國公司應該對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投以更多的關注,以努力彌補因美國市場萎縮造成的損失。
6、創業板上市
7、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推出
8、2010年債務危機陰雲籠罩歐洲
9、中國股市七次牛市熊市盤點
1 特點:波動極大
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
上交所正式開業以後,歷時兩年半的持續上揚,終於在取消漲跌停板的刺激下,一舉達到1429點高位。
熊市: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沖動過後,市場開始價值回歸,不成熟的股市波動極大,僅半年時間,股指就從1429點下跌到386點。
2 特點:上漲極快
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漲更爽,半年的跌幅,3個月就全部漲回來。386點到1558點,只用了3個月的時間。
熊市: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漲完成後,上海老八股宣布擴容,伴隨著新股的不斷發行,股指回到325點。
3 特點:出台利好救市
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
為了挽救市場,相關部門出台三大利好救市:1.年內暫停新股發行與上市;2.嚴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規模;3.採取措施擴大入市資金範圍,一個半月時間,股指漲幅達200%,最高達1052點。
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隨著股價的炒高,總有無形的手將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經回到577點,跌幅接近50%。
4 特點:牛市極短
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
這次牛市只有三個交易日。受到管理層關閉國債期貨消息的影響,3天時間股指就從582點上漲到926點。
熊市: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短暫的牛市過後,股指達到階段低點512點,績優股股價普遍超跌,新一輪行情條件具備。
5 特點:績優股帶頭
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
崇尚績優開始成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在深發展等股票的帶領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點。從1996年4月1日算起,至12月12日,上證綜指漲幅達124%,深成指漲幅達346%,漲幅達5倍以上的股票超過百種。兩只領頭羊深發展從6元到20.50元,四川長虹(5.21,0.07,1.36%,吧)從7元至27.45元。
熊市:1997年5月12日~1999年5月18日
這輪大調整也是因為過度投機,在績優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後,股指已經跌至1047點。最知名的當屬《人民日報》發表《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指出對於證券市場的嚴重過度投機和可能造成的風險,要予以高度警惕。文章發表當天,配合漲跌停板制度的出台,市場暴跌。
6 特點:一度歷史最高
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
這次的牛市俗稱「5·19」行情,網路概念股的強勁噴發將上證指數推高到了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5·19」行情直接的爆發點是上海證券報記者李威的《網路股能否成為領頭羊——關於中國上市公司進軍網路產業的思考》,一開市領頭的是東方明珠(10.59,-0.27,-2.49%,吧)、廣電股份、深桑達等網路股。
這一次,《人民日報》再次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堅定信心,規范發展》,重申股市是恢復性上漲,要求各方面堅定信心。就是在這輪行情中億安科技破了百元大關,但最終成為一樁丑聞。
熊市:2001年6月14日~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過後,市場最關注的就是股權分置問題。股指也從2245點一路下跌到998點,四年時間股指下跌超過50%。
7 特點:調整時間歷史最長
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
經過這輪歷史上最長時間的大調整,A股市場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輪行情也在悄然醞釀當中。這一輪牛熊市目前波瀾起伏,從998點到6124點的新高,讓無數新股民做了一場一夜暴富的黃粱美夢,而夢醒時分,卻在三千點的沼澤地里痛苦掙扎。這一次牛熊市我們經歷了上半場,下半場的走勢又將會如何呢?
2009牛市 今年是我國經濟復甦階段,人們對股市充滿希望
2010
㈤ 奧運會對股票會什麼樣的影響呢
舉辦奧運會給經濟帶來強勁動力。縱觀曾經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和地區專,當地股市也的確都在奧運屬當年創出階段性行情甚至是歷史行情的新高。韓國漢城奧運前期,韓國KOSP指數突破700點,全年漲幅高達70%。 然而,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如何正確看待中國股市的「奧運效應」,「奧運後」現象會不會對中國股市產生負面影響。
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說,影響的程度不會像韓國和澳大利亞那麼巨大。奧運會的舉辦,將主要對北京旅遊概念、地產概念等股票影響較大。不過,其帶動的范圍還是集中在環渤海灣地區,不會擴大到全國,即使有也不會太明顯。
另外,中國目前還是一個製造業大國,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還是比較小,目前的數據大概是40%左右,遠遠低於韓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而一般來說,奧運等大型活動對服務業的帶動和影響是最大的,由於這方面中國經濟存在結構性的缺陷,所以奧運對經濟發展的帶動效應也會偏小,從而對股市的影響更小
㈥ 軍備競賽對股市有哪些影響
高軍備競賽對軍工股最為有利哈,但對大盤也有不利的因素。原因是一旦戰爭爆發,股票的價格肯定會暴跌哈。
㈦ 世界盃前後對股市的影響
苦等四年之後,億萬球迷矚目的2010年南非世界盃足球賽於月11日拉開帷幕。這對於球迷們來說是四年一遇的「狂歡節」,但對於股民來說卻可能成為股市繼續下跌的「魔咒」。所謂「世界盃魔咒」指的是世界盃期間股市會出現的下跌走勢,這一現象被稱為是世界盃對股市的魔咒。但也有觀點認為,男人看了世界盃會有激情,股市會更火,而食品飲料、傳媒等概念則將出現投資機會。[評論][2010年南非世界盃專題]
小調查
世界盃魔咒或將再顯靈
分析家認為,由於世界盃的到來,往往分散投資者的注意力而導致交投清淡。事實上,歷史數據顯示,在過去14屆世界盃舉辦的月份,全球股市僅有3次市場是上漲,下跌概率為78.57%,舉辦當月的歷史平均漲幅為-1.65%,顯著低於過去五十六年6月0.31%平均漲幅。A股市場過往也表明,在四次遭遇世界盃的歷史中,均走出下跌或回調走勢。如今大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A股或將再次難逃「世界盃魔咒」的影響。
節前35億資金離場 世界盃來了股市會現魔咒嗎
部分世界盃概念股的啟動,使得眾多股民對「世界盃行情」充滿期待。遺憾的是,根據數據統計,過去的歷屆世界盃期間,全球股市僅出現3次上漲,下跌的概率高達78.57%,由此形成了無法破解的「世界盃魔咒」。對於「世界盃魔咒」,業界普遍的理解是:由於世界盃期間賽事一環扣一環,投資者的精力被分散,特別是機構投資者的「分心」,會使得操作減少,成交量下降,市場表現清淡。
看世界盃炒受益股(附股)
世界盃來啦!第19屆世界盃足球賽於6月11日~7月12日在南非九個城市的十座球場舉行。這是首次在南非舉行的世界盃,是整個非洲矚目的大事,更是全球球迷四年一度的盛宴。而對投資者而言,不能僅僅關注球賽,世界盃能否給A股的上市公司帶來好的發展契機呢?事實上,部分券商最近已經開始關注股市可能出現的世界盃主題投資機會。
A股刺破世界盃魔咒 農行上市或成年內拐點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開始了,全球股市的魔咒來臨了。據互聯網上有關國外股市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14屆世界盃舉辦的月份,僅有3次市場表現為總體上漲,下跌概率為78.57%。6月9日,銀行股引發的A股暴漲刺破世界盃魔咒,A股開始震盪上行。
目前銀行股的估值已經低於1664點時,進入安全區域,盡管今年的房產政策、貸款收緊、大規模放款後的壞賬風險、不對稱加息預期等都可能影響銀行業績的增長速度。根據渤海證券研究所、宏源證券研究所的最新預測,今年GDP的增長可能為9.5%左右。
世界盃與全球股市
世界盃股市熊榜 年內跌幅 收盤價
希臘 -32.77% 1476.47
中國 -25.26% 2569.94
西班牙 -22.96% 9798.2
法國 -10.66% 3516.64
中國香港 -8.96% 19909.22
世界盃股市牛榜 年內漲幅 收盤價
哥本哈根 19.4% 401.82
委內瑞拉 17.34% 64625.51
印尼 10.67% 2804.85
菲律賓 6.97% 3265.44
瑞典 6.28% 318.3
股市世界盃熊榜新鮮出爐 A股緊隨希臘勇奪亞軍
在2010年的南非世界盃開賽之前,傷病就成為球迷關注的主題之一,貝克漢姆早早無緣,巴拉克、費迪南德以及羅本也確定只能是看完整個杯賽,不停傳來球星因為傷病影響而無法參加世界盃的消息,以至於有網友戲稱此次南非世界盃成為了「傷病的世界盃」。
其實,不僅是世界盃各隊的球星們在受傷,全球的股民們也不斷站崗被套乃至割肉。「世界盃魔咒」之下,歐美、亞太等地股市均呈現出「杯具」的一面,美國、中國、法國、中國香港、巴西、日本、澳大利亞、英國、荷蘭、阿根廷、韓國等主要股市較年初全線下跌。
14屆世界盃 全球股市下跌11次
統計顯示,在過去14屆世界盃舉辦的月份,僅有3次全球股市上漲,下跌概率為78.57%。也有股民向記者表示,炒股和這次看球本身並不沖突,中國和南非的時差是6個小時,除了小組賽階段的第三場比賽開場是北京時間凌晨2時30分外,前兩場比賽開賽時間分別是北京時間19時30分和22時,而A股交易時間是9時30至15時,中間還有短暫的午休時間,「完全錯得開,炒股、看球完全可以兼顧」, 「就是怕市場跌」。
世界盃魔咒或再挫歐洲股市
近幾屆世界盃期間,歐洲主要股指基本都處於下跌走勢中。1998年6月10日至7月12日法國世界盃剛一開幕,倫敦股市便開始走弱,賽事期間,英國富時100指數最大跌幅達6.6%;巴黎股市雖在世界盃期間僅窄幅震盪,但世界盃剛一結束,7月13日,法國巴黎CAC40指數便開始持續下挫,到10月初,法國CAC40指數跌幅已達30%;2002年 5月31日至6月30日,世界盃在日本和韓國舉行期間,歐洲市場一瀉千里,英國富時100指數從5月31日的5085點勁挫至7月24日的3626點;巴黎股市、法蘭克福股市均大幅下跌。2006年德國世界盃期間,「魔咒」再度顯靈,全球股市大跌,黃金、石油等商品期貨也從高位下挫。
㈧ 奧運會對中國股市產生什麼影響
目前,市場中的人士普遍認為2008年北京奧運前A股市場不會深幅調整,中國舉辦奧運會給經濟帶來強勁動力。縱觀曾經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和地區,當地股市也的確都在奧運當年創出階段性行情甚至是歷史行情的新高。韓國漢城奧運前期,韓國KOSP指數突破700點,全年漲幅高達70%。 然而,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如何正確看待中國股市的「奧運效應」?「奧運後」現象會不會對中國股市產生負面影響?
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說,影響的程度不會像韓國和澳大利亞那麼巨大。奧運會的舉辦,將主要對北京旅遊概念、地產概念等股票影響較大。不過,其帶動的范圍還是集中在環渤海灣地區,不會擴大到全國,即使有也不會太明顯。
另外,中國目前還是一個製造業大國,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還是比較小,目前的數據大概是40%左右,遠遠低於韓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而一般來說,奧運等大型活動對服務業的帶動和影響是最大的,由於這方面中國經濟存在結構性的缺陷,所以奧運對經濟發展的帶動效應也會偏小,從而對股市的影響更小。
㈨ 奧運會歷年對股市的影響
目前,抄市場中的人士普遍認襲為2008年北京奧運前A股市場不會深幅調整,中國舉辦奧運會給經濟帶來強勁動力。縱觀曾經舉辦過奧運會的國家和地區,當地股市也的確都在奧運當年創出階段性行情甚至是歷史行情的新高。韓國漢城奧運前期,韓國KOSP指數突破700點,全年漲幅高達70%。 然而,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國情,如何正確看待中國股市的「奧運效應」?「奧運後」現象會不會對中國股市產生負面影響?
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從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說,影響的程度不會像韓國和澳大利亞那麼巨大。奧運會的舉辦,將主要對北京旅遊概念、地產概念等股票影響較大。不過,其帶動的范圍還是集中在環渤海灣地區,不會擴大到全國,即使有也不會太明顯。
另外,中國目前還是一個製造業大國,第三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還是比較小,目前的數據大概是40%左右,遠遠低於韓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而一般來說,奧運等大型活動對服務業的帶動和影響是最大的,由於這方面中國經濟存在結構性的缺陷,所以奧運對經濟發展的帶動效應也會偏小,從而對股市的影響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