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樓市新政:「新滬七條」出爐
3月3日晚間,上海市住建委、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房管局三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簡稱「新滬七條」),其中一條「對按照優先購房政策購買的新建商品住房,在購房合同網簽備案滿5年後方可轉讓」引發市場關注。這也是上海首次對新房明確提出限售。
目前,上海只有無房戶購房積分制度被稱為「優先政策」,但具體細則還要等待官方後續的解釋。
「5年限售」是「新滬七條」最受關注的政策,與杭州春節前出台的調控政策有異曲同工之妙。1月27日,杭州出台調控政策,其中一條「本市限購范圍內,新建商品房項公證搖號公開銷售中簽率小於或等於10%的,自取得不動產證之日起5年內不得轉讓」。與杭州一樣,上海也是在一手房市場過熱之後祭出「限售」,抑制投資、投機客的資金湧入樓市。
結合近期部分大城市政策密集出台的事件,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今年全面解決大城市住房問題的調控大幕正式拉開了。包括咨詢機構人士、中介人士在內,不少人與嚴躍進看法一致,上海此次調控是為了穩房價、防止市場過熱。
嚴躍進指出,「優先購房者5年限售」這一點其實是為此前積分購房政策補漏;同時也是參考其他城市做法,對於優先認購的房源設置限售的條件,可以將那些想通過優先購房途徑獲得房源的炒房客擋在門外。同樣,這招也可以降低那些優先購買客戶較多的樓盤的市場預期。
房企高溢價拍地被約談
另一名業內人士認為,上海在牛年開工後再次加碼樓市調控,導火索或在於土地市場先熱起來,出現高溢價地塊,擔憂土地市場溫度或傳遞到銷售埠。這么做主要是為了穩房價、抑制市場過熱。
2月20日,融創建發聯合體以總價64.52億元競得普陀區一幅純宅地,成交樓面價8.43萬元/平方米,溢價率36.15%。地塊屬於軌交上蓋,總建築面積不到8萬平方米,沒有自持要求,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稀缺地塊。然而,這幅地塊東側,是去年12月大華集團拿下的一幅總價30.6億元的宅地,彼時的樓面價只有4.74萬元/平方米。兩個月地價接近翻番,且周邊二手房單價接近6萬元/平方米。「麵粉比麵包貴」,雖不能完全指向土地市場火爆,但肯定是區域板塊過熱了。
不久後,「上海普陀」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消息,針對這次土拍地塊高溢價成交的情況,普陀區政府第一時間約談了融創上海及項目公司相關負責人,約談由區規劃資源局和區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主持。約談中,區政府重申了國家和本市房地產調控的工作要求,表明了將毫不動搖貫徹執行「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決心,以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明確表示:要求受讓人充分認識到政策的嚴肅性,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合理調整預期。
但凡有「限價」的城市,普遍存在一個現象:一手新盤往往有價格倒掛,有投機炒作空間。政府鎖定持有年限,增加炒房成本,可以震懾投機需求。為了降低市場預期,「新滬七條」還提出了土地限價競價。業內人士認為,樓板價決定未來售價,尤其是麵粉和麵包價格接近,市場預期上升,買家入市意願高。土地價格限定有助於穩定預期。後續會制定相應拿地方法,明確到達限價後誰可以拿下地塊。
此外,租賃地塊分別制訂供應計劃,和銷售性商品地塊分開。此前二者合並列入供應計劃,但租賃地塊無法形成有效供應。此舉可以充分保證銷售性地塊充足穩定,同時充足供應也有助於平移地價。
小陽春傳統銷售旺季即將到來,市場走向備受關注。與杭州樓市情況接近的是,盡管1月底杭州對炒房資金實施了「大封殺」,仍然難擋年前一波紅盤中簽率低於10%,上海「121」政策後,一手樓盤同樣出現多人搖號的現象。
為防止樓市出現過熱傾向,上海繼續在調控政策上補短板,並借鑒其他熱點城市的做法,先強調嚴格執行,再看效果,不排除後面還有一系列調控舉措繼續擠壓投機需求。
同策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李霄霄指出,「新滬七條」受關注的是第二條跟第七條,其他的幾條關於整頓市場秩序、強化市場管理的政策在之前已經出過,在這份文件中只是強調嚴格執行政策。
第二條限價競價在其他城市已經有實施的案例,目前上海部分熱點板塊面臨價格倒掛,政府嚴格執行限價政策面臨的市場壓力較大。在土地出讓環節預先設定好房價、由房企自主競價地價有助於在前段控制地價達到穩房價的目的。
第七條住房限售的范圍僅包括「優先購房政策購買的新建商品住房」。目前上海僅三個樓盤在試點打分優先購房政策,來訪認購情況一般,對市場預期的影響目前來看還不大。
加強中介管理管控
「新滬七條」中,進一步加強中介管理,對於中介市場規范行為進行管控。上海已經進入存量市場,中介機構在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管控、規范中介企業行為,抑止炒作意圖。由此可見,今年樓市還是以防止過熱為主,如果達不到預期效果不排除繼續加碼的可能。
房地產市場成因復雜,過冷或過熱,並非「供需失衡」就能一言以蔽之。在最近幾個月成交維持在3.9萬套的上海二手房市場中,中介被認為是有助推作用的。
調控之前,房價漲幅最高的是上海市中心內環核心區域,相比之下,中環區域正處於補漲階段。浦東中環內某小區,某套90平方米左右的房源在去年年底掛牌價600多萬元,春節後,已經漲到了900萬元,但一直沒賣出去。據中介業務員反饋,雖然房價已經漲到8萬元/平方米,但近期有很多要買房子的,都沒有合適的房源掛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了部分門店以及采訪部分買家和賣家,發現因為有中介以獨家VIP的方式來壟斷房源,以高成交價給到業主信心,讓業主們認為房子通過某些中介可以賣到較好的價格,這導致一些秉承著政策方針去平衡業主和買家利益、讓價格回歸理性的中介反而生存環境堪憂。
中介嗅到了敏感的氣息,春節前後僅寶山大華板塊,就新開了5家中介門店。這些中介門店正處於擴張周期。據了解,紅星美凱龍旗下的美凱龍愛家、由房多多控股的原萃旗下加盟品牌幾畝置業等中介自去年底開始,從外環外逐漸向市區擴張,大規模開店。
為了搶房源,有的中介門店不惜承諾業主以高價出售,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房價的上漲。另一名中介業務員指出,「獨家房源」是一種壟斷行為,這導致房子不一定最終在短時間內賣掉,客戶談價空間也變少。
成交下滑,小陽春不再?
中介人士指出,新政出台表明二手房交易價格後期以穩定為主,趨於理性。但目前,價格趨勢有待考量;交易量已經是下來不少了。
「最近市場成交下滑嚴重,成交周期和看房周期都非常長。」前述中介業務員反映,自從新政策後,二手房成交周期和速度慢了很多,但是大多數房東心態還是比較好的。有業主近期把價格下調大概0.05%-0.07%左右。
實際上,上海二手房的房源量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每月保持高位成交,已經去化了不少,目前成交下滑的主要原因有:庫存量本身就不太多,可以看的范圍和數量也少;「121」新政執行之後,二手房增值稅免徵「2改5」,稅費變化也導致房源出手難度增加了;加之有的中介做獨家房源,客戶看房也受限。
多個中介門店業務員反饋,小陽春能否如期出現,具體還是要看3月份的市場成交量及客戶反應。由於2月份二手房數據目前還沒有公開,但從一手房成交數據來看,小陽春恐怕難以出現。
第三方數據顯示,3月1日,全上海121個板塊仍未達到全面上漲,板塊之間差異依然明顯。從2月1日-2月21日數據來看,一手房成交套數同比已經減半。
誠然,不管後續市場走勢如何,上海從各方封堵炒房資金的態度已經很明顯。就在同一天,杭州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關於進一步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提出對法拍房限購,嚴查經營貸、消費貸等要求。
上海、杭州最新的調控離上輪調控僅相隔1個月,並且在同一天內發布政策,一個宏觀背景是:今年1月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倪虹帶隊在上海、深圳調研時指出,城市政府要充分認識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毫不動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切實落實城市主體責任。近日,倪虹又帶隊赴浙江杭州、江蘇無錫調研督導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落實情況,重申「房住不炒」,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切實落實城市主體責任,確保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2. 沒買房的你一定要知道!2021年上海樓市還會漲多少
我個人覺得2021年上海的樓市肯定是還會上漲的,畢竟它屬於一線城市,還是有上漲的空間,大概會上漲10%左右。
3. 上海樓市組合拳立竿見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2020年年末至2021年初,上海樓市“局部地段、局部類型房子出現了一些過熱苗頭”。緊接著,上海就推出樓市調控“組合拳”,向市場傳遞出樓市“冒頭即調控”穩定信號。
法拍房是指法院強制執行拍賣房屋,目前北京、廣州、深圳、南京等地對住宅類法拍房有限購要求,不過此前上海對於法拍房沒有限購,導致不少沒有購房資格市民通過法拍途徑來買房。根據相關規定,網路司法拍賣起拍價不得低於評估價或者市價70%。實際上,由於買人多,在上海撿漏買法拍房概率正在變低,有法拍房價格已經高於市場價。購買法拍房可能存在房屋過戶稅費、落戶等風險,購房者需要防範風險。
陳傑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上海出台一系列調控“組合拳”是對炒房行為精準打擊。
樓市組合拳之規范租房市場
2月4日,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整頓規範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秩序實施意見》(簡稱《規范住房租賃市場意見》)規范租賃市場秩序。
上海市要求堅決遏制“高進低出”“長收短付”行為。《規范住房租賃市場意見》對住房租賃服務收費、租金支付周期以及住房租賃經營機構等提出了明確要求,並要求住房租賃經營機構應在上海市注冊商業銀行,開立全市唯一資金監管賬戶,由監管銀行對企業租金押金收付實施監管。同時《意見》要求建立住房租賃企業資金風險預警機制,強化風險提示,堅決遏制“高進低出”和“長收短付”行為。
《規范住房租賃市場意見》提到,住房租賃經營機構向承租人收取租金周期,應當與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周期相匹配。住房租賃經營機構不得強迫或以租金優惠等名義誘導承租人一次性支付超過三個月長周期租金。房屋管理、市場監管部門應當在合同示範文本中增加特別告知內容,提示承租人一次性支付長周期租金,可能產生租金損失風險。
同時,住房租賃經營機構應在上海市注冊商業銀行中,開立全市唯一住房租賃資金監管賬戶,住房租賃經營機構收取租金和押金,應當由承租人直接存入監管賬戶。
《規范住房租賃市場意見》要求嚴格資金收付要求。承租人支付租金周期在三個月以上,租金應當按月劃轉至住房租賃經營機構;承租人支付周期不超過三個月,由住房租賃經營機構與承辦銀行約定按月劃轉或按季劃轉。
住房租賃經營機構向收儲房源出租人支付租金和押金,由承辦銀行按照機構與出租人合同約定劃轉。住房租賃經營機構收取承租人押金,只能用於支付收儲房源應付押金。
建議購房者理性思考,盲目追高可能成接盤俠
新政出台後,有中介公司出現千萬標房子單子解約。在經紀人小李經手房產買賣中就遇到了“離婚以獲首套資格”情況,“新政出來後,這個單子就很尷尬,因為定金已經交了,但是網簽和貸款現在都辦不了。因為二手房是卡你網簽時間。1月22日之前沒有網簽成功都要按照新政策執行了,就是追溯離婚前家庭套數。”
這樣情況並非個例。
新政出台一周,對市場效果已經開始顯現,二手房帶看量下降11%。上海鏈家公布一周(1/25-1/31)各項二手房指標來看,環比均出現下滑,其中,成交套數環比下降26%,成交均價環比下降2%,掛牌量下降16%,帶看量下降11%,新增客戶量下降8%,新政對需求端抑製作用初現成效。
上海鏈家市場研究部資深分析師楊雨蕾指出,此次新政遏制假離婚買房、提高增值稅年限等調控升級措施對市場有效降溫,特別是增值稅年限調整直指二手房市場,房東上調掛牌價比例出現明顯下降,降價佔比提升6個百分點,而買家考慮到交易成本增加,觀望情緒,疊加後續出台法拍房限購、結構封頂放貸等組合拳,向市場釋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信號,起到為樓市降噪作用。
對於後續市場走勢,盧文曦表示,新房市場中打新熱有望降溫,今後認籌率超過100%項目會明顯減少。由於增值稅征免年限延長,短期內這個交易成本難以轉嫁到下家,價格有重新磨合過程。尤其是在出台收緊政策後,市場預期會轉變,短期二手房價格會理性回歸。
陳傑在接受《夜線約見》采訪時向市民建議,購房不要盲目追高,房價上漲原因可能是個別政策調整行為,具有不確定性,可能未來還會調整,盲目追高可能就接盤了。因此建議大家要理性思考,多查詢正規、官方信息進行獨立判斷。
4. 上海樓市新政猝不及防,最受其影響的人有哪些,為什麼
受到這次上海新政影響最大的人莫過於紮根城市不久的年輕人才,新政的購房資格限制過多,使得兢兢業業的工作攢錢買房紮根在城市成為了一場笑談。
其實2021年1月21日上海政府出台的樓市調控政策是為了嚴格限制購房,調整增值稅的年限,打擊非法炒房者,其根本目的在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正常平穩的發展,看起來似乎這個政策的出台給你很多人帶來了不便,但只要不是以購房為盈利目的的人,就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更何況這次新政的出台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那些剛需家庭。
不得不說,上海的房價雖然可以用寸土寸金來形容,隨隨便便買一套普通的房子就要上百萬甚至是千萬,可是考慮到上海在國內的商業地位和地理位置,價格也是相對健康的,上海的房價水漲船高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沒有哪一個年輕人不嚮往著這個隨處充斥著工作機會的地方。
5. 上海樓市調控還是來了,它將會如何發揮效力
現在我們國內的樓市,出現了兩級分化的狀況。一線城市以及發展潛力好的新興城市,房價不僅沒有出現下降的情況,房價反而開始向上走。而一些城市由於發展不好、沒有潛力,房價也只能下行。
上海除了在資格上進行更加嚴厲的控制外,也對增值稅征免年限進行了調整。在以前,個人只要購買住房的時間超過2年,就可以免徵出售房產的增值稅。
而在《關於促進本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中就把2年,修改為了5年。這樣,如果購房年限不到,出售者就需要承擔一筆不小的增值稅。這樣也可以增大投資者的出售房屋的成本。當然,這個政策在實際實行的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畢竟,對於一些資源緊缺的房源,這部分費用一般都轉嫁給購房者了。
各位大仙,對於上海樓市調控新政,您有什麼不同看法,可以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6. 上海樓市調控再升級,這釋放出了什麼信號
上海1月21日發布重磅樓市新政,並於今日起實施:一對夫妻離異3年內購買商品住房的,其擁有住房套數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個人將購買不足5年的住房對外銷售的,全額徵收增值稅;公證搖號選房優先滿足“無房家庭”自住需求……
無獨有偶,另一個房價標桿城市——深圳也在1月19日加碼升級樓市“限購”政策,對“7. 15新政”在途交易問題、高層次人才購房條件問題、居民家庭住房登記問題作出進一步明確,劍指“假結婚買房”!
“我自己在2019年底買的房子還花了好幾十萬茶水費,2020年跟別人去合夥打新……我也是被逼無奈,現在在找朋友打聽北京的房子。”一位在珠三角從事房地產媒體行業多年的陳女士坦陳了自己這兩年的經歷,她指出,此番深圳等樓市火爆的焦點不再是純粹的新盤價格的問題,而是新舊住宅價格的倒掛。
“二手房的價格這兩年已經漲得很高了,買方不太願意接盤,而新房市場一套房動輒一兩千萬,還比周邊二手房掛牌價低不少,這裡面就有了套利空間。參與搖號的要求是無房戶優先,所以就出現了很魔幻的情況,剛需有資格買不起,想投機的資金不夠,真正有錢的又沒資格,所以導致代持、眾籌買房的行為層出不窮。”一位深圳當地的房地產研究者告訴我們。
央企華潤在深圳核心地段開發的一個樓盤一期項目2020年11月份的開盤均價約為13萬元每平方米,而周邊二手房價格已掛到18萬元每平方米,萬科一處剛剛開售的樓盤銷售均價10.6萬元每平方米,周邊二手房掛牌價15萬元左右。“一萬人搖一千套房,搖上一套新房,直接相當於賺了幾百萬。”明顯的一二手房價的倒掛差加上“僧多粥少”,本來是政府為了調控房價做出的限價措施,卻讓目的是賺取暴利的部分炒房客們鑽了空子。希望政府部門能夠重視這些問題,真正為老百姓辦事!
7. 上海史上最嚴樓市調控來了,具體政策是什麼樣的
央行自己也說了,放水是為了扶持實體經濟,官媒的統計也證實了這一次次放水的效果。
雖然這么說,但還是會有部分資金流向了房地產市場,不然也不會有銀行因為違規放貸被處罰,不然上海此次調控也不會提出「嚴防信用貸、消費貸、經營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這部分流向房產市場的資金量有多大,官方也無法精準統計,但肯定是有的。
因此,央行放水確實助推了上海本輪樓市,但不是最主要推動力。
「史上最嚴」會是「史上最有效」嗎?上海「史上最嚴」房產調控政策一出,媒體幾乎一片叫好,既為上海市的政策「叫好」,也為上海的樓市「叫好」,好像明天上海的房價就能像央視新聞中所說的「健康」、「穩定」了。
如果真能這樣,百姓幸甚!中國幸甚!
但房價越調越高,幾乎已經成為「共識」。那上海這輪調控,也會這樣嗎?
我們無從預測,只能看政策實施以後上海樓市的真實走向了。
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房價上漲的「推動力」問題,就真的能控制住房價嗎?
「公民同招」的負面影響不消除,上海的家長會放棄對「學區房」的念想嗎?你能忍受你家「優秀」的孩子進「菜小」嗎?
真實的「剛需」得不到滿足,它會「爆發」嗎?
8. 上海樓市出台新政,為何要出台這樣的新政
出台這樣的政策主要還是因為上海近期樓市出現大幅上漲,尤其是二手房出現明顯過熱的現象。近日,上海市政府發布新政策,對三年內離婚的夫妻其名下的房產,按離婚之前的計算,而且房屋購買不足五年進行出售的,全面徵收增值稅,而且在搖號政策,將優先無房的家庭。對於新出台的這項政策,上海房管局工作人員表示,該政策主要是為了貫徹房住不炒的政策,同時為是了構建一個長效的房地產機制,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穩住房價和土地價格。近日,上海二手房炒作得非常嚴重,相關投訴也越來越多,很多消費者表示,市場出現大量房東違約,跳價的現象。
同時這次樓市新規也再度強調,房住不炒原則,並且表示將會對郊區靠近軌道交通的地區,供給更多的土地,而在長效機制方面,在租售同權,保障性住房方面,上海市政府也將投入更多,確保整體房地產市場可以獲得一個很好的穩定發展,讓那些剛需者可以買到自己的房子,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
9. 2021年的上海樓市幾乎每個月都有新政!為什麼那麼頻繁的變化
原因在於上海的樓盤管控還存在有太多的漏洞,需要不斷發布新規來進行調整。
2021年的上海樓市幾乎每個月都有新政我們首先必須對市場數據有一個基本的判斷
去年,上海總共售出了約24萬套房子,每月約2萬套
去年樓市怎麼樣?綜上所述,上半年冷,下半年熱,所以一個月兩萬台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數字
如果交易已經過了3萬套,那麼樓市就比較熱了。如果3萬套數據持續三個月,那麼樓市熱度將會火爆
所以春節前大量成交提前,3月份賣出3萬多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網上傳輸在4月1日網上簽約之前,必須檢查購買限制。
雖然沒有發生,但很多購房者為了盡快完成換房,提前搬到了3月份。
所以我們看這個數據,其實是很復雜的,因為客觀因素多種多樣,但確實不是小交易量。這也是新政多的原因。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內容的全部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