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河南省舞鋼市鐵礦地質特徵及深部找礦研究
李懷乾 劉中傑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四地質大隊)
舞鋼市鐵礦分布在舞鋼市的中北部。自 1956 ~1981 年的 25 年間,在該區開展了規模宏大的地質找礦工作,經過勘探的主要礦區有 6 個,其分別為: 鐵山礦區; 經山寺礦區; 趙案庄礦區; 下曹余庄礦區; 崗廟劉礦區; 尚廟礦區。工程式控制制面積約 21.4 km2,提交資源儲量 6.4 億 t,約占河南省鐵礦總資源儲量的 70% 。由於受當時開采技術條件的限制,找礦深度僅限制在 500 m 左右。自 20 世紀 80年代以來,由於受找礦形勢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該區的地質找礦工作幾乎處於停頓狀態。隨著對鐵礦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加大,地表及近地表鐵礦得到了有效的勘查和強力開發,地質找礦目標不得不鎖定在找礦難度較大的深部盲礦體上。根據舞鋼市鐵礦成礦地質條件及物探磁異常,該區仍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一、地質背景
圖1 研究區地質圖
研究區位於華北板塊南部邊緣,馬超營-拐河-確山斷裂的北側,魯山背孜-西平出山蓋層背斜的東端,是太華群最東部出露區 (圖 1)。在晚太古代及早元古代先後發生了規模較大基性火山及中基性火山活動,並形成兩類型鐵礦,即趙案庄型鐵礦和鐵山廟型鐵礦。在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過程中,發生自南而北的陸內俯沖 (陳衍景,2001)。研究區就處在馬超營斷裂以北的俯沖帶上,在次級構造作用下,產生F6斷裂,地層發生自南向北自下而上的推動作用,使含礦地層由深到淺,局部暴露地表,形成目前的構造格局和礦體分布形態。
二、地質特徵
(一)地層
研究區與礦體分布相關的地層自下而上為:新太古界趙案庄群(Ar3)、古元古界太華群(Pt1)的鐵山廟組(Pt11)、楊樹灣組(Pt21)、唐山溝組(Pt31),中元古界汝陽群雲夢山組(Pt2y)。
1.新太古界趙案庄群(Ar3)
趙案庄群出露面積很小。分為3個段。下段主要由紫紅色及綠灰色的鐵榴更長角閃片麻岩、鐵榴角閃片麻岩組成,為礦帶底板岩層,是礦區的重要標志層,鑽探厚度10~20m。中段主要為灰綠色及灰色中粒芝麻點狀更長角閃片麻岩及條帶狀更長角閃片麻岩,蛇紋石磷鐵礦、磁鐵蛇紋岩、金雲母片岩、透輝更長片麻岩等岩石組成。鑽探厚度70~110m,是礦區的重要含礦岩段,磁鐵礦體產於該岩段下部。下段主要由肉紅、灰白色條帶狀混合岩、均質混合岩、混合花崗岩組成,間夾混合岩化較輕的角閃片麻岩,自下而上混合岩化程度逐漸增高。呈不規則狀態分布於透輝更長角閃片麻岩段之上。東部該層厚20m。西部王道行礦床該段平均厚132m,最大厚度583m,表明礦層由東向西增厚。源岩為一套以拉斑玄武岩為主的基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積岩建造,夾有超鎂鐵岩(部分為科馬提岩)和少量泥灰岩。趙案庄群的層序相當於一個綠岩的中上部。用U-Pb趙案庄型鐵礦石中的磷灰石,獲得2580Ma(胡受奚,1988)的變質年齡,說明其形成於26億前的太古代,其下被斷層所截未見底,其上部被太華群鐵山廟組所不整合覆蓋。
2.古元古界太華群(Pt1)
自下而上劃分為鐵山廟組、楊樹灣組和唐山溝組。
(1)鐵山廟組(Pt11)。出露於鐵古坑、鐵山廟、經山寺等地,以其底部的淺粒岩與下伏趙案庄群分開。岩性可分為3段,下段為含礫長石石英岩、底礫岩或火山角礫岩,厚度大於500m。中段自下而上分為4個岩性層,總厚度大於1000m。一層為花崗質條帶狀混合岩:以條帶狀混合岩為主,夾均質混合岩或混合花崗岩,下部為鐵鋁榴片麻岩,內產厚層含少量Ni、Cr等磁鐵蛇紋岩礦層位。厚度大於500m。二層為含鐵鋁榴更長片麻岩:頂為白雲石大理岩,下以更長角閃片麻岩為主,夾綠泥雲母片岩和混合岩化岩石,全層以含星散狀鐵鋁榴石為特徵。厚度10~90m。三層為條帶狀石英輝石磁鐵礦:自下至上分D1—D4四個可采層位,屬厚度較大的多層狀礦體。礦石以條帶狀石英輝石磁鐵礦和塊狀輝石磁鐵礦為主,古侵蝕面附近為假象赤鐵礦,中夾大理岩、輝石岩、含鐵石英岩及更長角閃片麻岩。厚度11~268m。四層為大理岩夾更長片麻岩:以蛇紋白雲石大理岩或粗粒大理岩為主,夾更長及角閃片麻岩、輝石岩或金雲片岩。厚度2~47m。上段為混合岩段,條帶狀構造明顯,厚約500m。總之,鐵山廟組為中—高級角閃岩相,混合岩化強烈,自下而上源岩組合為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為沉積岩-硅鐵建造,可與綠岩帶建造相對比;用鉀氬法獲得變質年齡為19.5億年,鐵山廟組應形成於2600~2350Ma(胡受奚,1988),為第二期綠岩帶建造,總厚約為2000m。
(2)楊樹灣組(Pt21)。主要出露在葉縣辛店楊樹灣,與下伏鐵山廟組呈斷層或整合接觸(可能屬平行不整合)。主要為含石墨的片麻岩、次透輝石岩,並以石墨的出現與下伏地層分開,本組地層變質程度達角閃岩相,混合岩化一般不明顯;源岩為正常的海相碎屑岩-硅質泥質-碳酸岩沉積建造;同位素年齡小於2350Ma(胡受奚,1988),與上覆唐山溝組呈整合接觸,總厚260m。
(3)唐山溝組(Pt31)。出露在葉縣辛店。主要為長英質淺粒岩與斜長角閃片麻岩互層,局部為鐵鋁榴石-矽線石片麻岩及長石石英岩,局部見韻律構造。特徵礦物為矽線石,變質程度達中-高級角閃岩相,局部混合岩化。源岩為淺海碎屑-粘土沉積岩,夾少量中酸性火山凝灰岩,與下伏楊樹灣組的區別在於它含矽線石而不含石墨,為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不整合覆蓋。總厚大於780m。
3.中元古界雲夢山組(Pt2y)
不完整厚度300m以上。由於岩漿侵入活動和構造錯動,使地表露頭的層序極為零亂和不完整,斷續分布在西部的老金山、尚廟寨和東部的小梁山等地。常見岩性以厚層石英岩為主,間夾肝紅色、綠色頁岩。但視為通常的重要標志層的底部「底礫岩」和安山玢岩,僅在山孟崗北坡和尚廟寨山脊零星看到,其下伏的不整合面未見到。地面出露界限推斷與礦床變質岩系多呈斷層接觸關系。
(二)構造
由於研究區第四系覆蓋嚴重,地質構造難以視別。從推斷和控制的斷層來看,北部構造較為簡單,南部較為復雜,主要構造線與區域構造基本一致,呈北西西向,其中F6斷層控制了北部的趙案庄地層及礦體的分布。地層產狀整體南西傾。依據工程式控制制結果,不同地段,地質構造有很大的差異。
趙案庄礦區地層為一組大致東西向的背、向斜連續復式構造,有3個背斜和2個向斜構造組成,其分別為:王道行背斜構造;曾庄向斜構造;趙案庄背斜構造;虎狼窪向斜構造;老柴庄背斜。褶曲構造表現出明顯的不對性,兩側兩個背斜北陡南緩,中間的背向斜北緩南陡,傾角15°~40°。趙案庄礦區斷裂構造較為復雜,除F6斷層外,還存在規模不等的5條斷裂。
下曹礦區褶皺不發育,僅出現地層的局部波狀彎曲,呈單斜層分布。斷裂構造不太發育,除F6斷層外尚未發現大的斷裂構造,出現小規模的斷層有3條。
鐵山廟和崗廟劉礦區處在同一成礦帶上,構造復雜程度一般,地層表現為單斜構造,走向113°~133°,南傾,傾角25°~50°。鐵山廟礦區有6條小規模斷層,崗廟劉礦區有2條小規模斷層,其控制了礦體的分布。
(三)岩漿岩
研究區內與礦體有關的岩體除丁家崗正長岩岩體以岩株產出外,其他岩體均以岩脈產出。
丁家崗正長岩岩體分布在經山寺礦區,該岩體構成礦床西部和西南部的自然邊界。岩體相變較大。在礦床附近常見岩石有;輝石正長岩、黑雲正長岩、輝閃正長岩等。
岩脈密集分布,多數以岩牆產出,規模不等。岩體對礦體無貧化或富集的交代混染作用。它主要表現在對礦體的破壞作用。岩脈水平切穿礦體,嚴重處將礦體切割為平行條塊狀,但未發現導致岩牆兩側礦體的相對錯動位移現象。
經山寺礦區有50餘條岩脈。脈寬數米至數十米,膨大、窄縮以致中斷、尖滅現象都較常見,脈壁較平整無蝕變混雜。一般延長400~800m,最長達2000m,延伸較大,未得到完全控制。以正長斑岩、輝石正長斑岩、石英正長斑岩、石英鈉長斑岩脈為主。
趙案庄礦區有5條岩脈。脈寬5~100m不等,延長500~1600m。岩性為細粒閃長岩。
下曹礦區岩漿岩不發育,據鑽探資料,僅見長英質細脈,閃長岩細脈,脈寬0.25~0.8m,對礦體無破壞作用。
鐵山礦區內已發現岩牆20條,岩牆寬2~60m不等,延長150~300m,有兩條分別達1050m及1600m,控制傾斜延伸120~800m。岩性為細粒閃長岩。
崗廟劉礦區內岩漿岩不甚發育,附近出現的岩漿岩分為兩類,即為閃長玢岩和正長斑岩。脈寬數米至數十米,一般延長400~800m,最長達2000m。
三、礦體地質特徵
研究區分為兩種礦石類型,其礦體地質特徵有一定的差異。
(一)趙案庄型鐵礦礦體地質特徵
含礦層總厚度大,夾石層較多較厚,礦體呈多層狀。總厚11~268m以上,礦區平均80~108m。單工程可采礦體單層數2~12層,平均6層。全礦床可采礦體垂直分布單層數達20層之多。單層礦體厚1.06~31.68m,平均5.91~6.58m。累計可采厚度4.54~33.22m,平均25.42m。平均含礦率25.67%。礦體長900~2000m,寬200~800m。礦組總體形態為似層狀至巨大透鏡狀。礦體產狀與地層一致。不同礦段氧化深度有所不同,一般深30~40m,最深達51.26m。礦物成分,金屬礦物主要有磁鐵礦、赤鐵礦;微量有黃鐵礦、褐鐵礦、赤鐵礦、鉻鐵礦、黃銅礦、自然銅、自然鉛、自然鋅。非金屬礦物:主要有鈣鐵輝石、紫蘇輝石、石英、方解石、白雲石、透輝石;次要有藍閃石、纖閃石、普通角閃石、蛇紋石石棉、透閃石、葉蛇紋石、綠泥石、綠簾石、石榴子石、滑石、黑雲母、金雲母、更長石、微斜長石;微量有橄欖石、磷灰石、榍石、螢石。礦床平均品位TFe25.81%~29.15%,樣段極端最高品位達TFe50.05%。礦石結構主要為中、細粒半自形與自形變晶結構。礦石主要為條帶狀構造和塊狀構造兩種。礦石的自然類型:①按構造和脈石礦物分為:條帶狀礦石。主要有條帶狀石英磁鐵礦、條帶狀石英輝石磁鐵礦、條痕狀二輝磁鐵礦;次要的有條痕狀石英二輝磁鐵礦、條帶狀方解石輝石磁鐵礦。塊狀礦石。主要有輝石磁鐵礦、二輝磁鐵礦;次要的有蝕變二輝磁鐵礦、石榴石輝石磁鐵礦。②按生成條件為:沉積變質鐵礦。
(二)鐵山廟型鐵礦礦體地質特徵
含礦層厚度11~268m,平均80m,工業可采礦體大體集中分布於4個層位。礦體的總體特點,屬於厚度較大,層數較多、礦化連續程度較高。礦體厚度3.15~66.70m。單層連續厚度最大達30.9m,單層平均厚6.58m。礦體產狀與地層產狀一致。氧化帶至半氧化帶界限的垂直距離,一般80~120m。礦物成分,金屬礦物主要有磁鐵礦、赤鐵礦,微量有褐鐵礦、黃鐵礦、黃銅礦。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英、單斜輝石,次要有玉髓、角閃石、方解石、白雲石、透閃石、斜方輝石,微量有綠泥石、黑雲母、滑石、絹雲母、方柱石、重晶石、磷灰石。礦石結構為半自形細至中粒變晶結構。礦石構造為塊狀構造,條帶狀構造。礦石品位TFe29.15%。礦石的自然類型:①按脈石礦物分為:輝石磁鐵礦、石英輝石磁鐵礦和石英赤鐵礦;②按組構分為:條帶狀礦石和塊狀礦石;③按生成條件分為:沉積變質鐵礦。
四、地球物理特徵
(一)異常分類
據研究區的磁法測量結果,可引起磁性的岩礦石分為如下3類。
1.礦異常
磁異常的第一大特點是強度較大,雖然研究區礦體埋深、產狀等各有差異,但垂直場強極大值ΔZmax均可達700至數千γ。只有鐵山廟、崗廟劉由於氧化程度較深,磁性較弱,異常強度較低,但仍有異常反映。第二大特點是形態較規則,研究區礦體大部分被第四系覆蓋,就是出露礦體,上部均被氧化,磁性較弱,異常主要反映的是具有一定規模的深部礦體,因此,異常較規則,特別是趙案庄型的礦異常尤為如此。第三大特點是異常多呈近等軸狀不連續的孤立異常,且不同方向各異,這說明礦體受後期復雜的構造錯動影響較大。第四大特點是異常中心正負值的范圍都較大,反映礦體產狀平緩,水平寬度較大。
2.閃長岩異常
閃長岩異常主要分布在研究區南部,宅庄—柴溝—尹集—酒店—李好庄一帶,異常形態規則,近等軸狀,與礦異常類似,強度中等,一般為300~1000γ。總的來看,閃長岩體的強度一般比礦異常稍低,且主要產於中元古代地層中,這是與礦異常的主要區別。
3.安山岩異常
研究區安山岩岩體分布廣泛,且普遍含有少量的磁鐵礦,有的局部富集。安山岩引起的異常主要特徵。從異常形態來看,主要分兩類,一類分布於巫花崗—溝頭趙一線的條帶狀異常,異常零亂,強度自西向東逐步減弱,這主要反映裂隙噴出及自西向東覆蓋逐步加厚的特徵;另一類是前藕池—曹集—小王莊以東。以致研究區東部廣大地區的低緩異常,其特點是形態規則,近等軸狀,范圍大,強度低,均為50~100γ。說明這個地區的安山岩層位穩定,厚度大,埋藏深。
王樓和崗廟劉這兩個礦異常,從異常特徵看,很像安山岩異常。這可能是鐵礦較貧或氧化較深的緣故。因此朱蘭—鐵山廟以東的低值異常也可能為王樓或崗廟劉型的礦異常。
(二)異常分析
通過對以往磁法測量成果的整理,研究區內共圈出96個磁異常,其中有26個可能為礦致異常,其中5個異常經過了鑽孔驗證,並提交了勘探報告。現對5個重要異常進行重點分述。
1.趙案庄異常
該異常中心位於八台鄉趙案庄。近東西走向,長2000餘米,寬300~800m。強度一般在300~1000γ,ΔZmax可過1500γ,北側伴生負值。形態規則,呈蝌蚪狀。該異常為研究區最好的礦異常,平均品位TFe39%~43%,並伴生多種有用元素。在未控制區,礦體向西可能有延伸,深度推斷在600m以下,有一定的新的找礦空間。
2.王道行異常
該異常位於八台鄉東1.5km處,長1200m,寬500m,強度一般在300~400γ,ΔZmax=500γ,北側伴生負值。該異常是重要的礦異常,礦體薄層、多層及透鏡狀,最厚200餘米,一般3~5m,平均品位TFe37%,在未控制區,推測南側深部有存在礦體的可能。
3.余庄南異常
該異常位於下曹南800m。400γ等值線圈定異常,異常呈三角形,有兩個600γ的封閉圈,ΔZmax=776γ,東南與梁崗異常相接。為貧礦,平均品位TFe26%。在未控制區,推斷礦體南側深部有礦體存在的可能。
4.梁崗異常
該異常位於梁崗村東約400m。400γ等值線圈定異常,異常呈等軸狀,長約500m,強度一般在600~1000γ,ΔZmax=1270γ。200γ等值線將該異常與下曹、余庄南連為一體,說明3個異常的背景場是一致的,可能深部礦體相連,為貧礦,平均品位TFe22%~25%。在未控制區,推測南西部有礦體存在的可能。
5.金山東坡—周灘異常
該異常位於冷崗西金山東坡—周灘一帶,異常走向近南北,長2300m,寬250~700m,一般強度為700~1000γ,ΔZmax=2000γ。以1000γ的等值線分成南北兩個峰值,形態規則,中間寬緩,無負值,似乎延深較大,為順層磁化的厚板狀體異常。該異常未進行工程驗證,推斷該異常為礦致異常。
6.其他異常
除上述異常外,還有21個異常為礦致異常的可能性較大,以往工作中未對其進行驗證,其主要原因是礦體埋藏較深,異常強度普遍較低,形態復雜,可能影響因素較多。未來工作,該類異常是主攻目標之一。
五、礦體的形成及成礦模式和找礦方向
(一)礦體的形成及成礦模式
趙案庄群地層源岩為一套以拉斑玄武岩為主的基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積岩建造,夾有超鎂鐵岩(部分為科馬提岩)和少量泥灰岩。鐵山廟組源岩組合為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為沉積岩-硅鐵建造,可與綠岩帶建造相對比。上述兩組(群)地層所形成的兩類型鐵礦均為「火山沉積變質礦床」,是沒有爭議的地質工作者的共同認識。但其形成不會那麼簡單。地殼中基性岩Fe的平均含量為8.65%,中性岩(閃長岩)Fe的平均含量為5.85%(武漢地質學院地球化學教研室,1979)。研究區礦體的Fe的平均含量多數大於25%,火山的噴發與沉積不可能形成礦體。本研究區礦體的形成與火山噴發有關,現對其形成進行分析。
圖2 成礦模式示意圖
火山噴出物質在地表一定范圍內幾乎不受地形的影響均勻撒落在地表,或以熔岩的型式在火山機構附近沉積下來。鬆散的火山物質在水動力作用下進行搬運,同時進行分選。較輕的礦物搬運到較遠的地方,較重的礦物搬運到較近的地方。從礦體及其圍岩成分分析,所形成的環境應是淺海環境。火山噴出物質應首先在陸地上就位,後在水動力作用下,從高處向低處運移(若火山物質落入海洋,且在波浪影響范圍之外沉積就不可能進行有效的分選),後進入河道,繼續向遠方運移,在河道內是分選的重要階段,重礦物(主要是磁鐵礦)已達到一定的富集程度,在河道內不斷地向前推進,最終進入海洋,運移和分選轉為潮汐作用,在海洋波浪影響之外基本穩定就位。沉積物質的穩定就位與地殼緩慢下降有關。完成一次火山噴發—搬運分選—沉積旋迴,如此過程一次次地進行,地殼的一次次下降,便形成多層礦體。從河道搬運到海洋中沉積,沉積層應呈扇形分布,這就建立起礦體的成礦模式(圖2)。從礦體的整體分布來看,原始礦體應是一個面狀統一體。
菲律賓一火山1992年噴發,在100km2內,火山物厚度1~2m,目前地表火山物質不到厚度不到0.5m,在河道內已進行了有效的分選,磁鐵礦含量達到15%~20%。由此可見一次的火山噴發—搬運分選—沉積旋迴在100年內即可完成。
(二)找礦方向
礦體在海洋中就位後,又經歷了下沉、壓實、固結、成岩、變質過程,這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不再多述。在中生代碰撞造山作用過程中,在構造作用下,地層沿F6斷層發生自南向北、自下而上的推動作用,使含礦地層由深到淺,局部暴露地表,與此同時,派生出一系列的次級斷裂,並伴隨小規模的岩漿活動,使地層及礦體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局部礦體可能保留在F6斷層的底盤,造成礦體缺失,形成目前的構造格局和礦體分布形態。
在已進行勘查工作的6個礦區內,礦體邊界多數是以斷層或岩體為邊界,礦體的另一部分並不知道分布在什麼地方,由於當時勘查深度的限制,礦體的深部延伸部分也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找礦方向首先選定在已知礦體邊部被斷層或岩體分割的另一部分和已知礦體深部延伸部分。
研究區內共圈出96個磁異常,其中5個異常經過了鑽孔驗證,證實為礦致異常,並提交了資源儲量,但深部沒有得到控制,找礦方向與上述的找礦方向基本一致,找礦工作應做到地質與物探的緊密結合。通過研究和篩選,還有21個磁異常可能為礦致異常,找礦方向第二個目標選定在該21個磁異常上。
總之,研究區有較大的鐵礦找礦潛力,應作為深部找礦的重要區帶。
參考文獻
陳衍景.2001.大陸動力學與成礦作用.北京:地震出版社.
胡受奚,林潛龍等.1988.華北與華南古板塊拼合帶地質和成礦.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武漢地質學院地球化學教研室.1979.地球化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B. 舞鋼黃庄熔劑灰岩礦()
黃庄熔劑灰岩礦區位於舞鋼市區正南方向,直距3公里。
礦床構造較簡單,呈較穩定的向南傾斜的單斜構造,未發現較大的斷層和褶皺構造存在。岩層走向近於東西—北西方向,傾向178°—214°,傾角30°—45°,產狀較穩定。礦區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0.6公里,面積為1.2平方公里。區內地層分布主要為第四系及中寒武統張夏組。張夏組是一套較厚層碳酸鹽岩組成的淺海相沉積建造,主要由青灰色厚層條帶狀鮞狀灰岩、緻密塊狀灰岩、豹皮狀灰岩等岩層組成。總厚度大於300米,熔劑灰岩礦層是其中質地較純的緻密塊狀灰岩及條帶狀鮞狀灰岩。主要有兩層,賦存在張夏組的下部和中部,上層礦厚約60米,下層礦厚約40米。礦石結構主要為亮晶及微晶結構,次為泥晶結構。礦石構造主要為緻密塊狀、豹皮狀、核形石狀及稀疏條帶狀。礦物成分:方解石含量在92%以上,其次含少量白雲石和微量泥質、鐵質物。礦石化學成分平均含量:CaO 51.98%,MgO 1.73%;SiO2 2.09%;P 0.016%;S 0.02%。
該礦是1985年8月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河南地質四隊張源有、陳人瑞等人,為就近滿足舞陽鋼鐵公司對煉鋼熔劑灰岩的需求,進行專門踏勘選點時發現的。據區域地質資料,此地有寒武系張夏組灰岩分布。在現場踏勘時,發現溝中有較純灰岩的露頭。經采樣分析,有100餘米厚的灰岩層達到冶金熔劑的質量要求。隨即由中國有色工業總公司河南地質四隊投入普查勘探工作。1987年5月提交了勘探地質報告,探明熔劑灰岩礦石儲量1222萬噸。另提交有共生的礦產儲量:高鎂灰岩443萬噸,水泥灰岩498萬噸,白雲岩460萬噸。
該區很早就有開採石灰岩燒白灰的歷史,但規模有限。1990年8月,由河南有色地質四隊與舞鋼市尹集鄉朱窪村聯辦的舞鋼市黃庄石灰石礦建成並投入生產。設計規模初期年產1萬噸,擬逐步擴大為年產3萬噸。
C. 河南省耕地預警研究
1.耕地預警的可行性分析
(1)糧食生產的發展與人口增長密切相關,解決糧食問題成為一個事關生存與發展的問題
歷史上糧食問題的解決,一是靠擴大耕地總量面積,二是靠提高糧食的單位面積產量。然而,到了近現代,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糧食生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特點。一方面人均消費糧食比例有所降低,但由於動物性食品消費比例的增加使得糧食需求量有增無減;另一方面,非農用地數量的增加導致耕地面積遞減。從現在起到21世紀30年代(預計中國人口出現零增長為止的時期),龐大的人口基數不可控制的慣性增長,同時難以避免的大量耕地會被佔用。這迫使我們一方面不得不盡量挖掘土地生產潛力,提高糧食單產。
(2)確保一定數量的耕地以維護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
國土資源部李元副部長最近指出:從我國人口眾多,人均土地少,耕地尤為珍貴的基本國情出發,新世紀我國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第一優先目標是:切實保護耕地,保證我國的糧食安全。我國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人口的增加將使總人口在21世紀前半葉就達到16億人的高峰。經濟迅速發展帶來的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對農業生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還必須清醒地看到,盡管我國耕地總量大,但土與水、光熱配合條件好的耕地比例很低,而且總體氣候條件仍在惡化。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國不可能有66660000 hm2以上(10多億畝)的穩產高產田。因此,我們不僅要努力提高耕地質量,提高農作物單產,同時還必須保證耕地的數量。
2.耕地預警研究是對未來經濟社會狀態的測度
(1)河南省是全國人口的第一大省,人均資源量較少
根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資料,截止2000年底,河南全省總人口為9200萬人,位居全國第一位。據此推算,全省人均耕地0.087 hm2,僅佔全國平均數0.112 hm2的78%,比全國平均數少0.025 hm2。據有關方面研究,要保證人類社會的正常需要,人均必須保證0.067 hm2的耕地,聯合國把人均0.053 hm2定為警戒線。
(2)河南省土地開發程度較高
土地利用率為89%,高於全國的73%;土地墾殖率全國為14%,而河南是51.6%;耕地復種率全國是157.8%,河南是173.6%。由此可知,河南的後備資源與全國相比明顯不足。開展土地生產潛力研究,分析提高單產的可能性和提高其幅度,闡明糧食產出潛力及潛力分區,對於河南農業生產、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與管理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3)為保證糧食安全,必須明確耕地保有量的目標
對河南省的耕地進行預警研究就是對未來經濟社會的未來狀態進行測度,預報不正常狀態的時空范圍和危害程度以及提出防範措施。預警系統是指為了防止宏觀經濟運行中可能偏離正常發展軌道或可能出現危機而建立的報警和實施系統。進行預警研究對於宏觀決策和管理,維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3.土地生產潛力評價模型選擇
(1)統計-機理混合模型
A.作物生產力的形成
作物生產力是在大氣-作物-土壤這一開放系統中進行的。它由四個依次遞減層次構成,即:光合生產潛力、光溫生產潛力、氣候生產潛力和土地生產潛力。
B.光合生產潛力
光合生產潛力是指作物具有理想群體結構,且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溫度、水分和肥料等環境參數都處於最佳狀態的作物,其光合器官以最大速率攝取太陽能的條件下,根據光合理論計算的單位面積上所能獲得的產量。
C.光溫生產潛力
光溫生產潛力是指在光合潛力的基礎上,假設除溫度以外的其他環境因子仍然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不影響潛力的發揮時,由光、溫兩因子共同決定的生產潛力為光溫生產潛力。
D.氣候生產潛力
氣候生產潛力是指在光溫生產潛力的基礎上,考慮水分的滿足程度來決定的生產潛力。
E.土地生產潛力
土地生產潛力是由光、溫、水、土等各種綜合作用所決定的。土地生產潛力可直接用土地生產力指數對氣候潛力加以修正得到。在完成光溫潛力或氣候潛力測算以後,確定土地生產潛力的關鍵在於土地生產力指數的計算。
(2)逐級訂正的方法模型
按照國土資源部《農用土地分等定級規程》的要求,採用逐級訂正的方法計算農作物的氣候生產潛力,在計算作物光合生產潛力的基礎上,進行溫度和水分影響訂正,從而獲得作物的光溫生產潛力和氣候生產潛力。
在參考《中國人口承載力研究》對氣候生產潛力修正的方法的基礎上,根據河南省的土壤和施肥狀況,把氣候生產潛力訂正到土壤生產潛力。
最後,結合實際耕作水平將生產潛力修訂到實際應能達到的最高潛力值。
4.土地生產潛力計算
(1)光輻射生產潛力計算
根據河南省的日照分率圖和主要作物、耕作制度,計算指定作物在其生長季內的光輻射生產潛力。根據河南的作物構成情況把小麥和玉米作為計算生產潛力的指定作物。根據日照百分率圖和緯度帶將河南省分成14個區,然後分別計算各區指定作物的光輻射生產潛力。
A.計算作物生長季總輻射量
Qi=QAi·(a+b·Si)。(i,1,2,3……n)
式中:Qi——農作物生長季內有用總輻射;QAi——日天光輻射量;Si——月日照百分率;a、b——經驗系數,對於華北地區a取0.105,b取0.708。
Q=∑Qi
Q——生長季總輻射。
B.光合生產潛力生長速率和季內日光合生產速率
Ypi=(EQi)/[h(1-CA)(1-CM)];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YP=CH·∑Ypi。
式中:Ypi——光合生產潛力生長速率;Yp——季內日光合生產速度;E——理論光能利用率;φ——有效輻射比例,0.49;α——葉面反射率,0.214;β——漏射率,0.07;τ——光飽和限制率,0.00;ρ——無效吸收,0.1;
河南省小麥、玉米的光合生產潛力分別達到25459.19 kg/hm2和25749.01 kg/hm2;
河南省光合潛力最高的地區在濮陽地區,光合潛力最低的地區在南陽地區。
(2)光、溫生產潛力計算
在得出光照生產潛力圖的基礎上,疊加作物生長季的溫度圖,得到光溫生產潛力圖。對每一圖斑的作物光合生產潛力進行溫度訂正,可得到光溫生產潛力。
生長季內月光溫生產速率為
Ypti=Ypi·f(Ti)
式中:f(Ti)——溫度修正;t——生長季內月平均氣溫。
生長季內光溫生產潛力為
由計算結果可得出: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河南省小麥和玉米的平均光溫生產潛力分別為14173.06 kg/hm2和24344.13 kg/hm2;
河南省光溫生產潛力較高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濮陽、焦作一帶,較低的地區主要在豫西山地和南陽盆地。
(3)光溫水生產潛力計算
對光溫生產潛力進一步用水分條件進行修正可得到作物的氣候生產潛力。利用河南省的蒸散量圖、灌溉保證率圖、降雨量圖和光溫生產潛力圖進行疊加得到氣候生產潛力圖。然後分別計算每個圖斑的氣候生產潛力。
Yci=YPti·f(Wi),
F(Wi)=r+(1-r)pt/Etoi,Yc=CH·∑Yci。
式中:f(Wi)——水分影響函數;p——年降水量;r——灌溉百分率;CH——作物經濟系數。
由計算結果知:
河南省小麥和玉米的平均光溫水生潛力分別為12455.77 kg/hm2和21323.53 kg/hm2;
河南省光溫水生產潛力較高的地區主要在信陽、駐馬店以及清豐、南樂等地區,較低的地區主要在三門峽和鄭州地區。
(4)光溫水土生產潛力計算
土地生產潛力可用土壤生產潛力指數對光溫潛力訂正而獲得。所評價的土地相對最佳土地的自然生產力,這里我們採用產量法。根據收集到的各地糧食產量資料,確定各地的土地生產力指數。這一步關鍵是確定土壤有效系數。
Ys=Yc·Cs
式中:Ys——光、溫、水、土生產潛力;Cs——土壤有效系數。
Cs=Yn/Yc
式中:Yn——良好管理條件下的土壤自然生產潛力;Yc——最佳土地的自然生產力,也即氣候生產潛力。由計算結果知:
河南省小麥、玉米的平均光溫水土生產潛力分別為8181.62 kg/hm2和14042.52 kg/hm2;
河南省光溫水土生產潛力最高的地區分布在濮陽的清豐、南樂以及許昌、焦作地區,較低的地區主要分布在豫西的三門峽地區。
5.糧食單產和糧食總產量預測
(1)根據現有耕地數量和土地生產潛力計算未來指定年糧食產量
A.耕地數量預測
依據耕地總量動態平衡和河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997~2010)耕地數量保持不變。
B.未來經營管理水平預測
預計指定糧食作物到2010年經營管理水平平均可達到光、溫、水、土生產潛力的0.68,到2030年達到0.85。
C.糧食單產水平預測
經過修正預計到2010年小麥的平均單產水平可以達到5415.21kg/hm2,玉米的平均單產水平可以達到9298.06kg/hm2。到2030年小麥的平均單產水平可以達到6683.25kg/hm2,玉米的平均單產水平可以達到1 1473.06kg/hm2。
D.標准糧單產水平預測
這里結合河南省的實際以小麥為標准作物,然後把所有糧食作物的單產通過產量比系數折算成標准糧單產。2010年河南省標准糧單產平均可達到5415.21 kg/hm2,2030年達到6683.25 kg/hm2。糧食單產水平最高的地區在焦作地區,最低的地區在三門峽、洛陽、鄭州等地區。
(2)根據全省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種植比例對未來發展的預測
A.推算出2010年和2030年的糧經比
1994年全省糧經比為72.9:27.1,1995年為72.6:27.4,1996年為73.1:26.9,三年平均值為72.9:27.1。從1978年至今的近20年中,全省糧經結構中,糧食播種面積所佔比重從83.2下降到73.1。表現為一種波動式下降。從全省對農產品需求結構變化趨勢看,未來糧經結構中,糧食作物的比重還將有所下降,而經濟作物的比重將有所上升。對1978年至1996年糧經比作三年滑動處理後,進行曲線擬合,計算2010年到2030年的糧經比將分別達到65:35和60:40。
B.預計2010年和2030年的復種指數
1994~1996年三年河南省的復種指數分別為176.95%、178.32%和180.63%。就全省的氣候條件和目前的復種水平而言,全省復種指數會有緩慢提高。預計2010年和2030年的復種指數分別達到192%和200%。
(3)河南省2010/2030年糧食總產量的預測
根據各縣的糧食單產、耕地面積、糧經比和復種指數可得到各縣2010年和2030年的糧食產量。河南省2010年糧食總產量為5481 1200 t;2030年糧食總產量可達到65014100 t。
6.糧食需求量預測
(1)人口發展與糧食需求預測
人口預測可分為趨勢性人口預測和規劃性人口預測。趨勢性預測就是根據各種可變因素的取值范圍或區間,推測未來人口發展的規模。規劃性預測就是在人口政策和人口目標的要求下,在趨勢性預測的基礎上,通過對控制參數的選擇性調整,確定未來的人口規模。實質上就是在趨勢性預測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人口政策、人口發展目標、人口控制能力等因素來確定未來人口規模或結構。這里,根據我國的人口政策特點,採用規劃性預測。
根據全省人口規劃近年來全省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化情況,以2030年人口實現零增長為目標,預測未來人口數。人口預測分高低兩種方案。
糧食需求量計算因子根據未來人口數量和人均糧食消費水平可以確定指定時期的糧食總需求量。
(2)糧食需求量計算因子
A.口糧
1996年全省城鄉居民平均每人每年直接生活消費用糧228.58 kg,每人每月平均19.05kg。考慮到全省糧食直接消耗還將繼續上升,我省居民對糧食的直接需求回落點在250~260 kg左右。預計全省居民對糧食的直接需求在2010年前後達到最高,按人均糧食直接需求250 kg計算,比1996年增加21.42 kg。2030年,全省人均直接消費糧食將比2010年有較大幅度回落,預計將在210~220 kg之間。按其中值215 kg計算,人均直接耗糧比1996年下降13.5 kg。
B.飼料糧
通過對全省近幾年人均肉、蛋、奶需求的預測,2010年和2030年全省人均肉、蛋、奶需求分別為22 kg和36 kg。按混合轉化率2010年1:2.5,2030年1:2計算,摺合飼料糧為55 kg和72 kg。
C.第二產業用糧
1996年第二產業用糧食10270000 t。其中,糧油加工5894000 t,飲料及酒類1499900 t,食品703800 t。按照多種消費發展趨勢和消費引導構想,糧食與食品加工用糧增長速度將加快,純工業用糧與飲料酒用糧增長速度將放慢。結合今後發展目標,預計2010和2030年第二產業用糧將分別達12400000 t和17000000 t。
D.種子用糧
全省今後糧田面積將相對穩定或略有減少。隨著科學技術的應用和優良品種的推廣,種子用糧也將有所減少。以近幾年糧食播種面積為基礎,每公頃用種子糧160~170 kg,大致需種子糧1400000~1500000 t。
E.儲備糧
按全省糧食總需求量的1%計算;損耗及折算差額按全省糧食總需求量的1%計算;調出按1000000 t計算。
(3)糧食需求量測算
人均需求量以上述因子和人口狀況求總,然後按對應年份的人口計算人均需求量,得2010年糧食的人均需求量為459.63 kg;2030年為478.72 kg。
A.人口低方案下糧食需求量測算量
2010年需要糧食46422620800 kg;2030年需要糧食50504955200 kg。
B.人口高方案下糧食需求量測算量
2010年需要糧食47801543000 kg;2030年需要糧食53137934400 kg。
7.滿足全省糧食需要的最低警戒線
(1)國際標准
聯合國糧農組織人口承載狀況標准以承載比(SR=預測人口/承載潛力)標示:
a.SR<0.95時承載良好;
b.SR在0.95~1.05時適度承載;
c.SR在1.05~1.10時勉強承載;
d.SR>1.10時超載。
(2)河南耕地預警線
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承載比標准,通過人口、土地生產力和人均消費水平來確定耕地需求數量,對耕地數量進行預警研究。結合 FAO人口承載狀況標准,對河南省各縣、市的耕地警情嚴重程度分為五個警度:
a.需求/供給<0.95時為無警;
b.需求/供給在0.95~1.05時為輕警;
c.需求/供給在1.05~1.10時為中警;
d.需求/供給在1.10~1.50時為重警;
e.需求/供給>1.50時為巨警。
8.河南省耕地保持警示區確定
從河南省未來發生警情的地理分布來看,發生重警、巨警的地區分布在西部山區和人口密集的市區,豫東部平原區沒有警情發生。
到2010~2030年耕地警情為巨警的縣有林州市、欒川縣、汝陽縣、嵩縣、西峽縣、魯山縣、汝州市、舞鋼市、盧氏縣、義馬市、鞏義市、新密市、南召縣;
到2010~2030年耕地警情為重警的縣有新安縣、偃師市、伊川縣、淅川縣、寶豐縣、葉縣、范縣、台前縣、靈寶市、新縣、禹州市、滎陽市;
到2010~2030年耕地警情為中警的縣有宜陽縣、沈丘縣、泌陽縣;
到2010~2030年耕地警情為輕警的縣有安陽縣、孟津縣、方城縣、鎮平縣、郟縣、陝縣、新鄭市、上蔡縣。
9.河南省耕地保持警示線確定
河南省平均需供比到2010年為87.2%;到2030年為81.7%。
河南省耕地較寬余的地區分布在平原區,最為寬余的地區有原陽、正陽、延津和羅山等縣;較緊張的地區有義馬市、欒川縣、鞏義市、南召縣、魯山縣和林州市等。
10.河南省最佳耕地持有水平
到2010年不出現缺糧的警情,應保持現有耕地的87.2%以上。即到2010年最低的耕地警戒線為7073131.89 hm2,人均為0.068 hm2(1.02畝/人)。
到2030年不出現缺糧的警情,應保持現有耕地的81.7%以上。即到2030年最低的耕地警戒線為6625757.49 hm2,人均0.0597 hm2(0.8954畝/人)。
11.說明
(1)警戒線相應放寬的可能性
我們確定未來糧食單產時,是假定在不斷增加資金和科技投入的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最高產量值。如果達不到預測的水平,則耕地的警戒線應相應地提高。
(2)最低耕地警界線方案
為確保將來不發生缺糧的警情,本次工作以高人口方案的高需求量來測算要求的耕地量作為最低的耕地警戒線。不排除因其他情況發生,而使警戒界線向下浮動的可能性。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遙感·河南省國土資源綜合調查與評價
D. 舞鋼市國土資源局
鄭建華 黨組書記、局長
范運潮 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劉家嶺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兼土地收購儲備開發中心主任)
袁超美 黨組成員、副局長
武海潮 黨組成員、副局長
海中武 黨組成員、副局長
穆凱乾 黨組成員、副局長(2010年9月任)
李賀喜舞鋼市測繪局局長
鄭建華簡介:漢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77年9月在六冶安裝公司參加工作;1988年5月,在市鄉鎮企業委工作;1993年7月,在舞鋼市土地管理局工作;2002年8月,任舞鋼市土地收購儲備開發中心主任;2005年6月,任舞鋼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兼任市土地收購儲備開發中心主任;2008年5月,任舞鋼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
【機構設置】局機關內設辦公室、耕地保護科、用地審批管理科、地籍管理科、礦產開發與地質環境科、法制科、信訪科、地質勘查與儲量管理科、規劃科、人事勞動科、土地租賃和礦產資源補償費征繳辦公室、紀檢監察室12個科室;設城區、尚店、楊庄、八台、武功、鐵山、廟街、棗林、尹集9個國土資源所和舞鋼市土地收購儲備開發中心、舞鋼市測繪局兩個管理單位,以及舞鋼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舞鋼市土地開發整理中心兩個二級單位。2010年底,全系統有幹部職工202人,其中,幹部123人,職工79人;中共黨員90人,占總人數的45%;大專以上學歷121人,占總人數的60%;中級以上職稱48人,占總人數的61%。
【土地資源】舞鋼市土地總面積62931.88公頃。2010年,根據國家土地分類面積標准,有耕地23487.26公頃,園地147.08公頃,林地18115.67公頃,草地5282.47公頃,城鎮及工礦用地7777.3公頃,交通運輸用地1487.48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5235.41公頃,其他土地1399.21公頃。
【礦產資源】舞鋼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已探明礦產50多種。其中,鐵礦儲量達6.6億噸,佔全省已探明儲量的76.3%,是全國十大鐵礦區之一。
【耕地保護】全面落實基本農田保護制度,大力開展土地整理和高效農田建設,全市基本農田面積繼續穩定在1.8736萬公頃。加強基本農田建設,全市設立鄉級基本農田保護牌16個,村級基本農田保護牌108個,整治基本農田1705.77公頃。全市全年共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9個批次,面積280.0988公頃,其中批准佔用耕地156.3102公頃。完成耕地儲備157.3公頃。完成國家投資的棗林鎮土地整理項目,並順利通過驗收。該項目總投資2207萬元,土地整理總規模25587畝,新增耕地面積1744畝。完成省級投資的南水北調移民安置點和尚店鎮馬庄村土地整理項目,兩個項目總投資458.83萬元,整治規模3989畝,新增耕地159畝。完成了尹集鎮張庄村、廟街鄉人頭山村兩個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的規劃設計編制,規劃總規模15983畝,新增耕地1108畝。
【用地工作】2010年,批准用地共4447.6195畝。經省政府批准徵收土地2566.63畝。其中產業集聚區批准用地1362.1875畝,創業服務區批准用地799.4085畝,其他土地用於經濟適用住房、武功重工等項目。經平頂山市政府批准農用地轉用428.16畝,主要是寶潤鋼鐵、八台紙板廠。中心鎮、中心社區掛鉤用地經省國土資源廳批准1382.9295畝。主要有尹集柏都社區、八台豐台社區、棗林棗園社區、尚店寶潤社區、武功曹集社區,創業發展服務區安置房、鋼司鐵前項目等。
【土地收購儲備開發】通過收回、收購等方式調查土地利用現狀並進行儲備,對城區范圍內的閑置土地投入市場後的效益價值等有關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綜合分析,並實地丈量,進行了登記造冊,通過土地利用現狀測算和分析,更大程度發揮市場配置對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對符合土地市場流轉條件的地塊予以收購收回。2010年,共盤活存量土地3141畝,其中出讓土地32宗1229.9317畝,成交價款5.2億元,實現入庫4.3億元。
【礦產資源開發】全面加強礦山企業和新辦礦山的采礦登記管理。全年共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250餘萬元。同時,對全市所有持證礦山企業進行年檢,年檢率達到100%,實地核查率76%;地質災害得到有效防治。編制了地質災害防治應急預案,給地質災害隱患區責任單位發文(函)9次,發放防災工作明白卡和避險明白卡150餘份。成功預報了舞鋼市楊庄鄉五座窯村平嶺自然村山體滑坡。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地質災害治理項目通過省專家評審,600萬元治理資金已經到位,該項工程基本完工。
【業務基礎工作】一是完成舞鋼市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完成舞鋼市城鄉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居民點減少掛鉤規劃編制工作,申報建新區面積92.1953公頃。二是在歷次國家核查基礎上,上報舞鋼市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工作按照月清季累年統計的工作制度,對每宗土地利用變化情況進行登記,做到實地、圖、台賬三者相一致。三是日常地籍管理進一步完善。共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40宗,發放集體土地使用證31個,進行土地權屬糾紛調處16起。四是測繪工作成效顯著。完成「數字鄉鎮」(6個鄉鎮、1個辦事處)前期攝影測量工作,完成鋼司三期、恆大集團房地產開發、鼎和置業、龍富花園等「城中村」改造項目和重點工程的測量技術保障工作。
【黨風廉政建設】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全市國土資源系統逐級簽訂了2010年黨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經常組織全系統幹部職工觀看警示教育片,做到警鍾長鳴,教育幹部職工嚴格執行國土資源部「五條禁令」,使幹部職工的廉政意識得到了明顯增強。
【執法監察】進一步強化了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各類國土資源案件得到了及時有效查處,建立和推行預防機制,完善疑難案件會審、督辦、重大違法案件報告備案制度。進一步加大動態巡查責任制力度,確保及時發現和制止國土資源違法行為,切實提高辦案效率。2010年共查處各類新發生的土地違法案件52件,已結案6件,申請法院強制執行46件;圓滿完成了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共拆除違法建築物57處,復墾土地300餘畝,整改後,違法佔地中的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面積的2.47%,該項工作受到省國土資源廳和國家土地督察濟南局的充分肯定。積極開展礦產資源違法勘查開采專項整治活動,堅持井下實測制度,百分之百地排查礦山企業,取締拆除無證礦山企業7個。
【信訪工作】2010年,群眾因國土資源問題上訪69起156人次,其中個人訪63起85人次,集體訪6起71人次,立案58件,辦結55件。其中辦理市國土資源局交辦1件、舞鋼市政府交辦5件、舞鋼市信訪局交辦31件,上級交辦的信訪事項按期辦結率達到100%。市自立案件按期辦結率達到95%。辦結的信訪事項群眾滿意率達到92%,信訪人穩定率達到95%,信訪案件同比下降65%。
【獲獎情況】榮獲全省測繪系統先進集體、平頂山市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全省信訪穩定先進單位。
(溫傑 馮向遠)
E. 舞鋼市昱光鋼鐵有限公司什麼時候能被百度收錄
這篇文章對你應該有幫助
關於被搜索引擎收錄
對搜索引擎來說,最討厭的就是JS,框架,漫天廣告,彈窗。
所以,要想能被更好的收錄,最好是把那些東西去掉或者盡量少用(尤其是不要用框架)。
我不是什麼高手,只是一些個人意見供參考。
你可以到網上看看一些有關搜索引擎優化(SEO)方面的文章,我覺得對一個站長來說會比較有用。
我的小站雖然建站不久,剛開始也是幾乎沒什麼收錄的。
不過現在好點了,幾乎每隔一兩天幾天網路都會來收幾頁。
網路相關規則的全文見於《網路與站長》,仔細閱讀完畢,可以得出,一個站點被網路拒絕收錄或懲罰的可能原因有如下幾條(注意:每一條後面加上了對應的分析):
1。在標題中堆積與正文無關的關鍵詞。
強調了標題和網站內容的相互呼應,如果標題中涉及到某一關鍵詞,而實際網站內容中與該關鍵詞無關的話,那麼可能會網路刪除.這一條款反映了網路的嚴格.但值得思考的是,網路是用什麼方法去判斷網站的內容與標題關鍵詞的相關性呢?是不是標題出現了某關鍵詞,正文就一定要出現呢???如果不是,那麼網路目前的搜索技術難道能象人一樣,會從意義和邏輯上去分析?比如機器能不能判斷區標題中的亞克力跟正文中提到的有機玻璃是同一個意思呢?當然,如果網路全部採用人工審核站點,那麼這一條就非常好,非常有操作性!但是這樣又出現一個問題,人工審核相關不相關,以誰的說法為准?
2。使用自動跳轉的頁面,可能會被網路丟棄。
這一條不需多評論,主要針對一些作弊行為採用的跳轉.大多數搜索引擎都會有類似的條款.
3。在同一個頁面上,不要有過多鏈接。在那些站點地圖類型的頁面上,請把重要的內容給出鏈接,而不是所有細枝末節。鏈接太多,也可能會導致無法被網路收錄.
究竟多少連接,才算過多??Google好獃還建議最好不要超過100個,網路呢?網路憑這一條就可以任意的懲罰大部分的大型站點,大部分的大型站點首頁都有了那麼好幾十個甚至好幾百個連接的.
4。如果您的站點做了很多針對網路的優化,但卻給用戶帶來大量負面體驗,那麼,您的站點最終可能還是會受到網路的冷落。
什麼叫過多針對網路的優化呢?能不能有詳細一點的標准?雖然這句話的意思是非常好,似乎任何一個有良知的網民都應該叫好,但是關鍵問題在於具體操作標準是什麼?過度優化和負面體念,任何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我就是覺得網路搜索結果第一頁全是廣告,影響了我的感受,是不是該刪除?
5。對於已經被重復了千百遍的內容,網路可能會不予收錄。
這一點,不做評論。只是提醒大家復制內容也要找一點有新意的。
6。與一些垃圾站點做友情鏈接,很可能會使您的網站受到負面影響。因此,當有人很熱情的要求您為他的站點提供友情鏈接時,請審視以下兩點:
a,對方的站點在他那個領域是否是高質量的?站長間所謂的流量以及排名,很多都是用欺騙手段獲取的,無法保持長久。
b,對方要求的鏈接名稱是否和對方網站地位相稱?用一個涵蓋范圍廣泛的關鍵詞來做一個內容非常局限的網站的鏈接名稱,很可能會使您的網站受到負面影響。
網路這一點,就有點太過天真了,網路懲罰了一個站點,也可以根據這一點任意的解釋。如果你的網站上有幾個連接,中間有那麼一個連接名稱和對方地位不相稱的話,就可以找理由拋棄你的站點。
7.如果您的網站內容有不符合中國法律的地方,則無法被網路收錄
這一點,無需多言。
8.如果您的站點頁面結構復雜,則可能無法被網路收錄
結構復雜導致無法收錄的可能原因,網路只提到了上面的1,2,3點。
9.網路並不允諾能收錄所有站點。
我們尊重網路的自由。當然網路如果不需要尊重用戶,他封殺任何一個站點,都可以用這一點解釋,而且讓人呀口無言。
10.如果您的站點中的網頁,做了很多針對搜索引擎而非用戶的處理,使得:用戶從搜索結果中看到的內容與頁面實際內容完全不同,或者站點質量與站點在搜索結果中的排名極不相稱,從而導致用戶產生受欺騙感覺,那麼,您的網站就有可能被網路丟棄。
這兩點,靠機器是審核不出來了,只用人來定了。什麼叫不相稱。什麼叫被騙,就只有公說公有理,當然網路是老大,他的反作弊小組成員說了算!依據此理由,可以刪除不知道大部分站點。看樣子以後網路得要求網站提供相關的權威和行業地位證明書,這樣才能獲得對應的排名,否則一律刪除!
11. 如果您的站點上的網頁,大量都是復制自互聯網上的高度重復性的內容,那麼,您的站點也有可能被網路丟棄。
見第5點的分析。
通過上面的條款和具體分析,發現網路大部分的條款都是過於主觀,寬泛的,大部分的條款在實際操作中,只能依靠人並且該人當時的判斷和情緒來定。根本不可能保證公正公平!依據這樣的條款,幾乎可以任意的刪除和封殺目前至少50%以上的網站。主要網路喜歡,完全可以根據站點質量與站點在搜索結果中的排名極不相稱為理由來刪除,而中國新聞網又可以拿什麼來證明他們的網站確實有資格排在第二位,僅次新浪新聞呢?
顯然,以上的條款完全是從網路的意志出發,從制度上也確實為網路大規模的清除或肆意懲罰站點清除了障礙,這樣的條款,談何無公信力?所以才會出現網路雖然有條款,卻有人覺得不滿要起訴,雖有條款,還有人呼籲要網路制定相關條款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