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精算學對炒股票有幫助嗎
精神學的炒股票有一定的幫助,股票會更加的精準一些
B. 精算對保險行業的意義
在當前的市場上有存在的意義。根據保險法的定義:狹義的保險是指投保人根據合同的約定,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對於合同約定的可能發生的事故因其發生所造成的財產損失承擔賠償保險金責任,或者當被保險人死亡、傷殘、疾病或者達到合同約定的年齡、期限時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的商業保險行為。廣義的保險是指保險人向投保人收取保險費,建立專門用途的保險基金,並對投保人負有法律或者合同規定范圍內的賠償或者給付責任的一種經濟保障制度。無論是哪種定義,保險合約本質上都是一種對賭協議,是金錢和風險的對賭。實際上,保險合約可以視為期權的一種形式,投保人的保費相當於期權費,合約標的是相應的財產價值,或者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態等。或許有人覺得期權的標的是現金或等價物(如股價、期貨價等),不同於健康狀態、生命長度等;然而,通過保險精算等手段,保險公司正是把這些本不容易估價的東西轉化為可以用現金度量的價值。因為當前的市場對於常見的保險標的還缺乏有效的估值,保險公司能夠提供這樣的服務,尤其在人壽保險方面。這是保險公司區別於其他機構的重要因素,也是保險合約比期權合約昂貴的基礎。實際上,保險公司的再保險業務,和投行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並沒有明確的分界線。這意味著保險公司可以「投行化」,投行也可以「保險公司化」。市場的逐漸成熟終究會消除現有保險業務的壁壘,保險將不再是保險公司的專利。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保險公司必然消亡。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提供高度個性化、精品化的保險服務,降低自身業務的可替代性。只要市場無法復制其保險產品和服務,保險公司就仍然可以獲取超額收益。綜上,只要保險需求還在,保險公司就會在,雖然保險行業、保險模式可能會不斷變革。【非保險專業觀點,狗屁不通之處懇請各路大蝦多拍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C. 保險精算的題有沒有會的要計算過程
思路: 第一問直接將alpha beta帶入等式右邊整理即可
第二問需要你查 npx(m)與npx的換算公式,書上有,查到後帶入即可
UDD假設下這個換算公式才成立
D. 精算還是金融數學
職業分析:保險精算師(FIA)
楊青
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數學系的薄衛民,是國內通過北美精算學會考試的第一人。當年決定考精算師的動力只是想從考研的失利中尋找些許自信,沒想到一不小心給考上了。薄衛民告訴記者,用三年半的時間通過精算師的考試,對於精算師的資格認證來說已經是最快的速度了。要通過精算師的考試,七八年是正常的,而十幾年還未通過考試的例子在薄衛民身邊並不鮮見。
在中國屬稀缺資源的精算師,其薪酬因所聘精算師成本和國際慣例也變得內外有別。如現在中國身價最高的精算師——平安保險公司的Steven.Mile,據估計,他的身價至少為每年300萬人民幣,國內精算師的身價僅為50萬至60萬人民幣。能否支付精算師高昂的薪水並且公平地僱用精算師,這
是薄衛民和他的朋友們經常討論的問題,突破這一問題的瓶頸在於人們對精算師的認識。
■職業描述
精算師是運用精算方法和技術解決經濟問題的專業人士。精算師傳統的工作領域為商業保險業,主要從事產品開發、責任准備金核算、利源分析及動態償付能力測試等重要工作。
■職業資格
1999年7月16日,中國舉行首次精算師資格考試。考試分為准精算師和精算師兩部分。考生通過全部九門課程考試後,將獲得准精算師資格。獲得准精算師資格的考生,通過五門精算師課程的考試並滿足有關精算專業培訓要求,答辯合格後,才能取得《精算師考試合格證書》。
■職業現狀
目前,國內已有40名學員獲得了准精算師資格。據了解,上海10家人壽保險公司僅有精算專業人員30多人,遠不能滿足保險業發展的需求。專家認為,精算在中國發展存在的一個問題是能否支付精算師高昂的薪水並且公平地僱用精算師。另外,精算師在利用現有條件提高技能水平的同時,更應注重職業標準的維護。
■職業趨勢
精算師的誘人之處首先表現在精算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有人說,按英國標准來講,中國只有兩個精算師,而按美國精算師學會的名單,中國尚不存在一個合格的精算師。事實上,中國有些具有不同資格的精算師,但整體水平仍需加強。據預測,我國未來五年急需5000名精算人才。
E. 如何對保險股進行估值
保險股估值的主要方法
公司估值方法是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的重要利器,在「基本面決定價值,價值決定價格」 基本邏輯下,通過比較公司估值方法得出的公司理論股票價格與市場價格的差異,從而指導投資者具體投資行為。從國際上來看,保險股估值的方法主要分為相對估值法和絕對估值法:
一、相對估值法
1. 市盈率(PE)法:合理股價=每股收益(EPS)合理的市盈率。PE估值法相對簡便,是目前運用較廣的估值方法,但對於收益波動很大或者受益為負的企業並不適用。
2. 市凈率(PB)估值法:合理股價=每股凈資產合理的市凈率。較適用周期性較強行業,擁有大量固定資產並且賬面價值相對較為穩定的企業。
二、絕對估值法
1.現金流量折現(DCF)法:將項目或企業資產在生命周期內將要產生的現金流折現,計算出當前價值的一種估值方法。DCF估值法是最嚴謹的對企業和股票估值的方法,原則上該模型適用於任何類型的公司。
2.股利折現(DDM)模型:將企業未來分配股利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現到當前,從而得到公司的價值。DDM模型適用於分紅較為豐厚且分紅政策穩定的公司。
3.內涵價值(EV)法:每股壽險價值=調整後的每股內涵價值+每股新業務價值合理的新業務價值乘數。這種方法較為復雜。
不能簡單地用PE和PB
PE和PB是股票估值中最常用的兩種方法,在美國也運用廣泛,但我們不能簡單地用它們對我國的保險股進行估值,主要理由有三:一是我國保險市場增長很快,每年新增保單很多,而收入和支出在時間上卻不配比。其中的壽險多是長期業務,有的期限長達數十年。根據謹慎性原則,我國會計准則要求新保單的成本一次性攤銷,不能遞延。這樣,盡管新增保單具有很高的價值,但是賣得越多,當期的盈利壓力也越大;二是壽險准備金的提取根據不同政策和方法得到結果相差很大,盈利也相應地大幅波動;三是壽險公司負債的不確定性和投資收益水平的不穩定性,使分析師難以預測下一財務年度的盈利水平。目前壽險業務價值構成我國保險公司價值的主要部分,簡單運用PE和PB對其進行估值可能造成評估結果偏差較大。
基於以上原因,可採用歐洲運用最多的內涵價值法對我國保險公司的壽險業務進行估值,而PE和PB則作為其他業務的主要評估方法。
內涵價值法的簡單介紹
內涵價值法又稱精算評估法,它是在一定的精算假設下,逐期對保險公司內涵價值進行調整,並評估當期的新業務價值,得出公司價值=內涵價值+新業務價值合理的新業務價值乘數。內涵價值法主要分三個步驟進行:調整凈資產、評估有效業務價值和預測新業務價值。調整評估基準日的凈資產,一般指按市場價值計價的資產減去負債。調整的項目可能包括扣除公司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遞延保單獲取成本和准備金「過於保守」的余額部分,以及計入按市場價值計價的「未計及」資產以反映公司資產真正的市場價值。評估有效業務價值,首先對保單進行分類,然後用資產份額法模擬有效保單,根據險種、投保年齡、交費方式、領取年齡、責任期等因素分類別建立精算模型,並確定模型中使用的參數,最後把預測的參數代入模型,計算出模型的利潤流,根據一定的貼現率貼現成當前價值。參數包括定價利率、死亡率、發病率、意外發生率、退保率、費用率、稅率、紅利率、紅利增長率、投資回報率以及再保險等變數。預測新業務價值,根據公司的未來前景規劃和保險市場的發展情況,使用一系列風險貼現率,選擇現有上市的險種模型作為未來新單利潤的預測。新業務分為兩種:一是在現在運行的、由目前已具備的分銷能力產生的業務基礎上產生的新業務;二是在新業務和新的分銷渠道基礎上產生的新業務(或是其他可以替代的分銷渠道)。預測新業務價值有點類似於根據當前利潤預測公司未來利潤的方法,是基於持續經營假設產生的對未來價值的期望。
以上是對保險公司壽險業務的價值評估,但這只是估值過程的一步。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內涵價值法建立在一系列假設的基礎上。那麼,我們有必要試一試這些「基礎」是否牢靠,這就是評估工作的另一步——敏感性分析。進行敏感性分析的目的在於測試各種因素(利率、投資收益率、死亡率、費用率、繼續率、責任准備金評估基礎等)的變化對壽險業務價值的影響,從而有助於壽險公司在決策時朝著增加公司價值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檢測風險,使得公司能及時採取相應的對策進行防範,有助於壽險公司的穩健經營。例如,我們可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測算內涵價值,據此分析公司的價值對利率變化的敏感程度,同時還可分析不同產品線對利率變化的敏感度,等等。由此,公司經營者可對公司的一些策略進行調整,以增強公司抵抗利率波動風險的能力。顯然,通過敏感性分析,可以對壽險經營在將來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進行模擬,使得決策者(投資者和經營者)能預知先覺,永遠在決策時領先一步。
幾個需要注意的問題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內涵價值法是評估我國保險公司壽險業務價值較為理想的方法。但是,這里仍有很多需要我們注意的問題:一是估值建立在各種假設、精算方法和模型之上,它們是否准確合理對估值有著極大的影響;二是新業務價值乘數具有很強的杠桿效應,它的變化會使保險公司估值產生劇烈變動。根據公司不同、時間不同則有不同的新業務價值乘數,這是保險公司估值中的難點;三是評估保險公司價值時不能簡單地把壽險業務價值和其他業務價值分開估值,最後簡單相加。目前國內的分析師大部分採用簡單相加的方法,但這種方法卻割裂了壽險業務和其他業務的共性以及協同作用;四是對保險公司估值需要考慮公司的非財務價值。構成保險公司非財務價值主要有公司管理、員工隊伍的素質、銷售隊伍的穩定性、客戶資源以及公司品牌等等,這些非財務價值對公司的發展極為重要,是我們估值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總之,保險公司的估值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是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全面總結。內涵價值法具有的多種假設和易變性使它不僅是一種估值方法,而更像一門藝術。但這並不是說它不適合用來估值,作為科學與藝術結合的估值方法,它仍是評估保險公司價值的有力武器。
F. 請問成為精算師是要學什麼專業成為股票分析師呢
首先,精算師是通過考試和工作經驗獲得的,學校里只有精算相關專業,考試還是要自己准備的。
其次,各個學校的精算專業的名字也不統一,所在院系也不一致,有的在保險下(金融學院),有的在數學系裡,有的在統計系裡。
最後,要想成為精算師,首先要有一定的數學統計基礎,然後對保險要掌握,還要了解財務、投資方面的相關知識,在學校是不能成為精算師的,要做好長期學習、考試的准備。
補充:由於不明白你是要報本科還是要考研或讀博,所以沒有辦法給更加詳細的說明,泛泛而談,不管考哪個,選擇學校很重要,選擇學科背景好的學校,對你將來在行業中發展很有幫助。
祝:選擇到滿意的專業,並在以後的職業道路上順風順水!
G. 關於股票派息以後的股價
持股超來過1個月或一年自10%。一個月以內是20%。你看下你的持有時間。我覺得你的稅率可能算錯了。股價差1毛多算下來可不少錢呢?你在認真看一下公司的公告,然後在算一遍。顯示的價格都是精算師計算的,應該不會錯。
H. 精算策略股票軟體怎麼樣
軟體這塊的只是一個參考而已,不然的話大家都會去賺錢了啊
I. 大智慧里怎麼看個股的漲跌
民間股神殷保華的操盤絕技
股市是淘金者的樂園,更是一個看不見刀槍炮火的戰場。既然是戰場,就要懂戰略和戰術,還要有與敵搏殺的過硬本領。記者在一個多月的采訪時間里,發現殷保華有許多「獨門暗器」。他當過兵,性格豪爽,不藏不掖,有些記者聽不明白,他還親自寫出來,繪出圖來給記者展示。
A.「老莊線」:捕捉中級黑馬的一根「魔杖」
殷保華在股市鏖戰的10年歷程中,*他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藝打了不少漂亮仗,但能讓他銘刻在心的,當屬連抓「小飛」6個漲停板的操作。雖然當時他的資金不多,操作這只股票也僅僅只買了區區200股,但這次操作給予他的啟迪一直延續至今。
那還是7年前發生的事。當時,殷保華正在潛心研究技術分析,他的一套東西正漸成雛形。1998年9月7日那天,他一開盤就關注著他看中的飛樂音響。果然,小飛這天真有不俗的表現,突破了他技術分析中設置的一條十分重視的 「老莊線」,即140天移動平均線。第二天9月8日,當小飛回調到這根線時,殷保華果斷下單買進。沒想到,他的這次操作會讓他激動好多天,甚至幾年後談起這次操作,興奮之情仍溢於言表。小飛自他買進後,連拉了6個漲停板,使他狠狠地賺了一票。采訪中,殷保華激動地對記者說:「這次操作不能單以賺錢多少來衡量,更重要的是,它向我證明了幾點:一是在股市真得可以獲大利;二是只要掌握了一定技術,就會逐漸從操作的盲目性走向自由王國的彼岸;三是發現『老莊線』的神奇作用,它可說是捕捉黑馬尤其是中級大黑馬的一把『魔尺』,一根『魔杖』。
B.「工作線」:掌控股市「上班」、「下班」的「司令官」
這是殷保華多年來專用的一條股市「工作線」。
殷保華說:「所謂『工作線』,顧名思義,就是工作線上『上班工作』,工作線下就下班休息』。雖然簡單,但它非常之絕妙管用,可以說它是掌控股市操作的一個『司令官』,它能讓你在第一時間進入股市和退出股市,躲開風險,盡享盈利的快樂。」
殷保華說:「不論是大盤還是個股,只要站在「工作線」上你就大膽在陰線買入持股,便可輕松賺錢。」
采訪中,他讓記者在電腦上隨意挑一隻股作驗證,記者打出了蘭花科創的走勢圖。用殷保華設定的工作線一看,果然,在工作線的線上陰線買入後,該股就毫不懈怠地開始「積極工作」,一口氣將股價拉了個翻番。
上海的投資者都記得,股市低迷的日子,殷保華在上海許多影劇院作報告,常聽他說這樣一句話:「大盤和個股只要是在工作線下,大家就停止『工作』,有錢請到香港去,沒錢請跑鄉下去!」一再呼籲大家遠離股市,好好地去「白相白相」。而在2005年7月25日,他卻發表文章,呼籲大家「盡快返回到證券公司『上班』」,因為股指短線突破了「工作線」,不能再在局外「貪玩」了。果然,只用了八周時間,股市就上漲了200點。
C. 戰勝自我,K線圖形倒看
從散戶成長過來的殷保華,非常熟知散戶的最大人性弱點就是喜歡追漲殺跌,這是他們在股市慘遭失敗的主要原因。既然有這一習慣,又一時難改,殷保華就為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操作時把K線圖倒過來分析。這樣做,你仍按你習慣的追漲殺跌的心態去操作,而最終結局卻會令你喜出望外:你會以一改過去的追在山巔上,殺在地板下,而變成殺在最頭部,追在最低處。這樣在盈利幾次後,你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把人性追漲殺跌的「劣性」改掉而恢復自我。
從上面的反視圖中可以看出,如果你在「殺跌點」上殺跌拋出,實盤中將是賣了一個高點;而如果在「追漲點」上去追進買入,正好會買到一個最低價。
殷保華說;「股市中要戰勝市場,首先要戰勝自己,這是在股市致勝的最主要的一個要素。K線圖形倒看,只是幫助投資者『改邪歸正』的一個分析技巧罷了。」
D. 布林線口,巧判漲跌
這是利用布林線口的「變化」,來判斷後市漲跌的一種技巧。
指標設置:20日布林線。
判斷方法:當一波行情結束後,開口後的布林線會逐步「收口」。而收口處,則往往是至關重要的一個變盤處。一旦收口時K線先去碰下軌,後市上漲可能性極高,那你就買。而一旦K線先去碰收口處的上軌,後市最多漲兩周,而大跌也就在後面了。
實戰案例:下圖是ST興業(600603)的一段走勢圖。在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出,股價在收口變盤處先去碰下軌,後市產生了一波漲勢。
E. 神奇公式,精算理論漲跌幅
殷保華在實戰中,經常用一種簡單而神奇的公式,精算出大盤和個股的理論漲跌幅,且准確率奇高。
他說:「其實,這是應用江恩法則的1/2理論來測算後市的階段性反彈高度和下跌底部。用這種方法測算大盤和個股的漲跌幅,方法簡單實用。」
⑴ 測算反彈的理論高度。
方法是用最高點減去最低點再除以2,然後再加上最低點,即為最後的反彈理論高度。
其計算公式可表述為:X(理論漲幅)= D(最低點或最低價)+[H(最高點或最高價)—D(最低點或最低價)]÷2。
實例:2004年大盤反彈高度1776點的計算:
X(大盤反彈高度)= 1307點+[ 2245點(最高點)—1307(最低點)]÷2=1776點。
通過計算,2004年的理論反彈高度應為1176點。而2004年4月6日的最高日收盤點位實際為1777點,僅與計算結果差一個點,其精確程度,顯而易見。
當時殷保華曾提前數周在媒體上提醒「1776點的壓力值得重視」。結果,實際走勢與其預測僅僅差一個點,後市便一路暴跌14個月直至998點。當時,由於很多股民迷信基本面,根本聽不進殷保華當時的勸告,而持股不拋, 結果14個月中被大盤跌的血本無歸。
⑵ 下跌低點的測算。
殷保華說:「這是低位買入股票的一種好方法。據此來買股票,一般可買到安全的最低價區。」
其計算方法是用前期明顯高點減前期明顯反彈低點二次,負數為多少,就是它的理論跌幅的最低點或最低價。
用公式表示為:X(買入價)= H(前期高點)—低點—低點
實例1:低點買入中國聯通(600050)
時間:2002年11月。
中國聯通2002年上市後,在2002年的11月5日有一個明顯的高點3.09元,後下跌到11月27日最低價為2.85元。這時反彈留下了一個低點。後來,該股在12月26日再度跌破2.85的低點,此時一個買進公式成立:用最高收盤3.09元減去前期低點2.85的余數再減一次2.85得數為負2.61元。那麼,你就在2.61元處加上3分錢全線滿倉,實際聯通跌到2.62元後,於2003年1月7日拉出陽線,8日接近漲停後一路拉升至5.36元,凈賺204.5%。當時,殷保華全線在2.62至2.67元處滿倉,並通知了他圈內朋友,一舉成功。(見下圖)
實例2:買入招商銀行(600036)
操作時間:2002年5月30日。
買入價格:8.52元。
計算方法:2002年4月9日該股上市當天股價最高價為10.88元,4月24日破位下行,當天最低價為9.70元。之後構築一個小平台整理。計算它的理論跌幅,就是用10.88元—9.70元—9.70 元= —8.52元。把負號去掉,它的絕對值8.52元就是理論跌幅的最低點,也就是最佳買點,該股實際運行結果與預測分毫不差。
F. 腳踏頭漲,頭頂尾跌
這是判斷大盤和個股是否能漲或跌的一種比較常用的技巧。腳踏頭漲和頭頂尾跌,是一種形象的比喻。
⑴ 腳踏頭漲。是講一隻股票在上升途中回調時,一般總要回調到前面的高點。這就形成了一隻「腳」從上面踩到前期高點的這個「頭」上。這即是這只股票在上升途中回調的極限,此時買進,必定大漲。
此種形態的例子很多,仍拿廣電電子來說,每次上漲回調到前期的頭部後,後市都會有一定的漲幅。不論是短周期還是長周期,都存在這種現象。如月K線上1999年12月30日的腳,正好踏在前期1998年6月30日的頭上,買入後便可輕松盈利(見下圖)。
再拿上證指數為例。1993年4月30日上證指數月K線中的收盤為1358點(下圖中的A點),而1999年12月30日收盤為1366點(下圖中的D點),正好踏在1993年4月的「頭」上(僅差8個點),之後一路拉升了879點。而2002年12月31日收盤1357點(下圖中的E點)也正好踩在1993年4月30日1358點(只差了1點),之後大漲300點(見下圖)。
⑵ 頭頂尾跌。當大盤或個股在下跌途中,一旦跌破了前期的一個低點,那麼,前期的這個低點便成為後市的一個壓力點了。此後的反彈只要上升的「頭」頂到這個「尾」,往往就會跌。
仍拿上證指數的月K線為例。2004年12月31日,上證指數收盤破1300點後下行,此後,此點便成了後市的壓力點。2005年2月28日當上證指數的月K線反抽到1300點這個「尾」後,就開始大幅下跌至1000點。特別是深證指數,2005年的大反彈每次向上反抽深證歷史上的三個周K線大底:2003年9月30日3054.89點(圖中A點)、2004年9月10日3059.29點(圖中B點)、2005年1月7日3035.59點(圖中C點)後就掉頭向下(見下圖)。
G.如何捕捉「天量」中的機會
殷保華在給股民講課時說:放天量是股市中的一個致命殺手,它往往是主力出貨的最主要的象徵。所以,遇到天量首要的是先逃命出局觀望。但世上的事情也都不是絕對的,有時一些股票放出天量,照漲不誤。那麼,該如何分辨哪些天量可以跟進,又如何去把握放天量之中的機會呢?
他講了這樣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在天量那天(或那周、那月)K線的收盤價和最高價處畫兩根平線,若後市在這根線下運行,則不要輕舉妄動。因為天量的風險極大,一定要等股指和股價有效突破該線數日或數周再回調到該線時方可果斷介入。
實戰案例:打開上海汽車(600104)的K線走勢圖,會發現在2003年1月14日該股放出了單日天量。在這根天量所對應的最高股價5.30元(a)和收盤價5.07元(b)處畫二根平行線,便可一目瞭然。
四天後,該股打到5.09元處,這時,你可加幾分錢買一點,但不能滿倉。等到7月24日收盤有效突破天量最高價5.30元後,你應該在後面幾次碰5.30元處逐步進倉。所以,我們跟庄者只有看到這根量被股價踩在腳下了,基本上才能夠確定這根天量才是拉高快速建倉的量,才能去「乘轎子」,否則,就不必去冒這個天量險(見下圖)。
同樣,大盤在2005年的8月放出了一根天量。那麼如何判斷後市是漲還是跌?操作方法可按樣畫葫蘆,照上海汽車的方法去做,在8月份的月收盤1162點處及最高點1201點處畫二根平行線,若後市能真正地翻上這根線,才能謹慎介入,否則只能觀望休息。尤其是大資金操作更要慎重。翻不上去決不能輕易做多,要時刻牢記我們是跟庄者,千萬不要以賭的方法去買賣股票。
H.5分鍾EXPMA通道之上,巧買新股
在殷保華的操盤技藝中,還有一個對新股的操作技巧令人贊嘆。每次新股上市,什麼時候買,什麼時候賣,他都能測算得比較精確。但是,他說:過去用總申購資金來計算開盤價和開盤價的定位就可馬上操作,而現在這個方法被配售打亂了,籌碼無法集中在某些大機構手中,要達到精確計算就比較難了。但是,還是有兩種方法,對新股操作很有效。
第一種是超短線操作法:這種方法是在新股開盤後不要急於做任何操作,而是看第二個5分鍾K線是否在EXPMA(平滑移動平均線)線的上方,如不在上方,不要買而是先賣。如果在EXPMA之上,則實施陰線買入,這是超短線買新股的方法。
第二種是日線中的短線買賣法,也可先用EXPMA的線上陰線買,線下陽線拋的理論。只不過要加一個1/2的理論漲跌幅計算。這在前面已講過,不再贅述。
撥開迷霧,揭開莊家做盤秘密
在激烈博弈的股市沙場上,博弈的一方是中小散戶,另一方則是主力莊家。然而,每一次的博弈結果都是以中小散戶的慘烈失敗而告終。
「為什麼在這個博弈的市場上中小投資者老是賠錢?失敗的老是他們?症結到底在哪?」采訪中,記者曾不止一次就這一問題向殷保華老師討教。
「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小散戶太不了解對手」。殷保華回答說:「常言說,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中小散戶對主力如何做盤、如何欺騙他們的種種手法和伎倆知之甚少,無疑便成了最大的犧牲者了。」
J. 我是長江證券的客戶我的股票在成本價是38.181元時買入500股,在市價36.30時賣出200股,成本價卻變成39.509
抄股票在成本價是38.181元時買入500股,在市價36.30時賣出200股,成本價卻變成39.509,是因為股票虧本賣出,虧損部分計入成本,所以成本提高了。
成本價是指在證券成交價基礎上加上相關費用之後的價格。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或偏好,成本價有四種計算方法:買入均價、持倉成本、保本價、攤薄持倉成本價。
成本價的盈虧金額計算方法計算公式:
盈虧金額=(市值-賣出費用+累計賣出清算金額+當日賣出清算金額)-(累計買入清算金額+當日買入清算金額)
註:(1)市值=按最新價*證券余額;
(2)賣出費率按精算模式取後台設置最高費率計算;
(3)如存在託管轉入的股份,計算累計買入清算金額時,該部分以轉入當日收盤價零費率計入;
(4)盈虧計算,與客戶的成本類型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