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看見嶺南園林、嶺南股份還有嶺南設計這么多是一家嗎
都是一家抄,只不過現在發展模式改了,名字也都改了。嶺南園林上市了,然後這幾年又轉型了,名字就改成嶺南生態文旅股份有限公司了,一般都叫嶺南股份。然後嶺南設計以前是叫嶺南園林設計,是嶺南股份的子公司,現在也獨立發展了,叫嶺南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㈡ 上海豫園是嶺南園林嗎
1.上海豫園的風格,不是嶺南園林,是江南園林。
2.嶺南園林,按地域,還可以細分為廣東園林、廣西園林、福建園林、台灣園林、海南園林等。嶺南園林屬水性,建築與山、水、石一級嶺南特有植物等相容。
3.江南園林分為江南古典園林和江南現代園林兩種,而古典園林較為著名。以水景擅長,水石相映,構成園林主景。江南園林以淡雅相尚,布局自由,建築樸素,廳堂隨宜安排,結構不拘定式,亭榭廊檻,宛轉其間,以清新灑脫見稱。
4.嶺南園林的石材和理石與江南園林不同,石材有廣西湖石、廣東黃臘石和英石、閩南花崗石、海南珊瑚石、台灣咕咾石等。嶺南理石不向上堆疊,而向水平展開。江南園林以太湖奇石堆疊見長,玲瓏多姿,植立庭中,可供賞玩。
5嶺南園林多位崖瀑湖潭,江南園林講究小橋流水。
6.嶺南建築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江南建築著重立意與布局。
7.由於氣候條件不同,園林內植物的種類就也不同了。
8.豫園是典型的江南園林,也是江南園林的接觸代表。
9.嶺南園林和江南園林都是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傑出代表,它們各自特色鮮明,折射出中國人民的自然觀、人生觀,豐富的創造力和能工巧匠的勤勞、智慧。
㈢ 嶺南園林做過哪些生態公園項目
我可以回答,據我所知做過的項目還挺多的,比較出名的就有四川自貢·釜溪河復合綠道、山東泰安·寧陽復聖公園景觀工程、北京·溫榆河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河南新鄭·雙洎河濕地公園等。
㈣ 嶺南園林園林的發展歷程是怎樣的
嶺南園林歷史比中原園林晚得多。嶺南園林發端於南越,興盛於南漢,至清代而形成我國園林三大流派之一。而自南漢至清之前的這段時間,嶺南園林不斷地演變發展,並在宋、明時代各逞其盛。
相傳,秦始皇派任器、趙佗二將統一嶺南,後趙佗在漢初稱帝為南越武帝,效仿秦代皇宮室園囿,在越都番禺,就是後來的廣州大舉興宮築苑,建造了嶺南最早的皇家園林越王台、白鹿台、長樂台和朝漢台等。
在唐代初,嶺南園林有廣州荔園和福州芙蓉園。唐末,南漢和閩都是五代十國之一,劉岩建立南漢後,掀起了第二次皇家園林高潮,在廣州留下了西御苑、河南宮苑、明月峽、越秀山、甘泉苑和芳林苑等;閩王王延鈞辟福州西湖為御苑,建水晶宮。
爾後,隨著嶺南一帶割據政權的衰亡,嶺南皇家園林也就銷聲匿跡了;但隨著後來嶺南社會經濟的逐步上升、文化藝術的發展和海內外日益頻繁的交流,嶺南園林又逐漸呈現出了越來越濃厚的地方民間色彩。
宋代時,造園藝術在嶺南迅速推廣,設在官員衙署中的園林和歸隱士人宅園,對於花石取勝的傳統有所發展。在端州,就是後來的廣東肇慶,北宋丞相包拯任知州時,曾在郡廳建菊圃,「前有軒,累土為山,抵石為基,榜曰『爛柯天洞』」。
在廣東惠州,歸善縣有瓊州安撫使李純思修建的李氏山園,此園臨江建了座「潛珍閣」。
後來,謫貶惠州的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蘇軾曾為之撰《惠州李氏潛珍閣銘》。銘中描述了山園主人「擇勝而棲神」的造園意境,此園:
蔚鵝城之南麓,擢仙李之芳根,因石阜以庭宇,跨飲江之鰲黿,發飛檐與鐵柱,插清江之淵淪。
可見,潛珍閣其以花石為勝,倚山臨江,巧用地形構築樓閣之匠心。
在廣東潮州,揭陽榕城石馬山下的浦口村,北宋熙寧年間由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表弟彭延年以欽賜錢帛興工營造了「彭園」,此為北宋年間粵東第一座私家園林。
據《彭園圖》記載,彭園的布局負山面水,左松右竹,建有四望樓、碧漣亭、賞月水閣、葯圃、東堂、書齋、武館、水榭、假山等建築。
此園佔地萬余平方米,彭延年特地從家鄉江西廬陵請來名匠負責施工,是為粵地吸收嶺北造園文化的實例。
相傳,當時朝廷有位姓鄧的特使參觀彭園後大為贊賞,竟說「洛陽富園、東園、獨樂園,皆乏彭園之特色」。可見,彭園築園技藝品位甚高。
洛陽為漢唐舊都,為歷代名園薈萃之地,北宋以洛陽為西京,公卿貴戚興建的邸宅、園林不在少數,可視為北宋中原私家園林的代表。因此,當時人有「天下名園重洛陽」,「洛陽名公卿園林,為天下第一」之說。
北宋時,嶺南園林有惠州白鶴居、海南載酒堂、登州十二石齋、廣州西園、高要菊圃、陽光西園、新興十仙園、泉州金池園等。在潮陽麻田山,有著名逸士吳子野經營的宅院歲寒堂、遊子庵。
據說,吳子野到山東登州與太守李天章遊玩時,向致仕官紳解二卿索得來自登州沙門諸島的十二美石,由海舶運回家鄉,置於歲寒堂。與吳子野交好的北宋文學家蘇軾為之撰《北海十二石記》謂:
近世好事能致石者多矣,未有取北海置南海者也。
由此說明,南漢造園以花石為重的傳統,為後代所傳衍。在廣州,宋代由於對外貿易繁盛,中外文化交流擴大,這種以花石取勝的造園特色,又有獨特的反映。
北宋名臣余靖在廣州任尚書左丞知時,曾作有《題寄田侍制廣州西園詩》,有「石有群星象,花多外國名」之句。余靖在家鄉粵北曲江也建有西園,他曾在此接待來訪的祖無擇,「林間載酒」,與之酬唱。祖無擇在粵西陽江也建有一座西園,「在舊洲治西二里,喬木怪石,蕭然出生,亦名盤玉壑」。
至南宋時,嶺南各地又陸續建了和理堂、溫玉堂、靜明庵。因而,粵之東、西、中、北各處皆有名園。後來的清代粵中名園佛山樑園,也稱「二十四石齋」,就是以石為特色。
到了明代時,由於嶺南在經濟上繁榮,促進對外文化交流,嶺南造園文化始學揚州,後學蘇州,有不少仿效江南園林的痕跡。與此同時,其自身特色則仍發揚了花石取勝的傳統,利用氣候條件之優勢,漸而突出明顯的熱帶風光特色,並營造了一大批享有盛譽的私家庭園。
明代後期見於古籍的私家宅園很多。廣州城的四郊就有不少引人入勝的園子。如:
朱氏園,在會城東北,倚山為之……蓋幽居之最勝者也。
陳子履在城東有「東皋別業」,是一座頗有詩意的園林,《廣東新語》曾詳細地描述了東皋別業的迷人景色:
湖中有樓,環以芙蓉、楊柳。三白石峰矗其前,高可數丈。湖上榕堤竹塢,步步縈回,小汊穿橋,若連若斷。
……林中亭榭以其花為名,器皿幾案窗欞,各肖其花形象為之。花有專司,灌溉不攝。
……夾岸桃樹有一坊書曰『桃花源里人家』。桂叢藤蔓,繚繞不窮,行者輒回環迷路。
如此氣派和富有韻味,毫不遜色於江南園林。那時候,在城西有南漢舊跡上所建的花塢、華林園、西園。在城南有望春園、芳華苑、南園。在城西南有花棣:
居人以藝花為業,士大夫園林亦多在焉,樓台綉錯,卉木綺交。
在白雲山南麓濂泉坑一帶還有陳子壯依山建築的雲棕別墅。環繞面積百餘畝的寶象湖,布樓館十餘所,園內大量種植梅、竹、柳和荔枝。
在越秀山南麓,有李時行的小雲林,又在此基礎上改建成繼園。在城北有芳春園、桃花夾水二三里,可以通舟。在城西有吳光祿所築的西疇,梅花最盛。在小北門內有寄園,在河南有郭家園(清代改建為海幢寺)、天山書院。
整個明代時期的嶺南園林,不僅於志籍有可稽之史實,於地方也有可考只古跡,足以說明其未必「遠不如中原盛」。而到了清初嶺南地區經濟比較發達,文化水準提高,私家造園活動開始興盛,逐漸影響及於潮汕、福建和台灣等地。
到清中葉以後而日趨興旺,在園林的布局、空間組織、水石運用和花木配景方面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終於異軍突起而成為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風格之一。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番禺的余蔭山房,佛山的梁園,號稱「粵中四大名園」,其中以余蔭山房最為有名。
它們的風格都具有鮮明的特點:水池、湖呈幾何圖形,這是由於受外國西方的影響;沿湖建築也都呈對稱布局,園林小品都是精細雕刻,而且花木叢榮繁茂,不足之處便是建築體量過大。
嶺南園林發展至清朝已日趨成熟,其傳統建築暢朗輕盈,與北方園林的穩重大方及江南園林的秀麗典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當時,除私家園林之外,還有公共園林。
清代嶺南園林主要圍繞山水和寺園展開,表現於廣西的山和廣東的湖之中,如桂林的七星岩、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獨秀峰都是隋唐時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垂青。
還有廣東的惠州西湖、潮州西湖、雷州西湖、肇慶星湖也因為三國後受貶南遷官員之治而得到開發和利用。其中,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對惠州西湖的貢獻最大,留有蘇堤、六如亭和泗州塔等遺跡。
嶺南園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和綜合式等。庭院式是嶺南園林的特色,其小巧堪與國外古典園林相媲美,幾乎所有的私宅、酒家和茶樓都建築了庭院園林,如廣東東莞可園、廣東番禺的余蔭山房等。
在明清時代,僅廣東就有私園50多處,如東皋、小雲林,廣州小畫舫齋、潮陽磊園、普寧春桂園、梅州人境廬等;廣西有雁山園。福建私園有40多處,如福州伊園、泉州春夏秋冬四園、廈門菽庄花園等。
順德清暉園
㈤ 嶺南股份涉及VR,是不打算繼續做園林還是有啥規劃變動
現在VR這么吃香,嶺南股份間接涉足這個行業也很正常。嶺南股份主要產業還是以園林建設為主,只不過它這幾年在進行業務拓展。子公司恆潤集團是文旅主題項目高端裝備及系統一體化服務供應商,在為分拆上市做准備。
㈥ 中國南方園林的主要特點
北方園林:北方園林,因地域寬廣,所以范圍較大;又因大多為百郡所在,一所以建築富麗堂皇。因自然氣象條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園石和常綠樹木都較少。由於風格粗擴,所以秀麗媚美則顯得不足。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於北京、西安、洛陽。開封,其中尤以北京為代表。
南方園林:南方人口較密集,所以園林地域范圍小;又因河湖、園石、常綠樹較多,所以園林景緻較細膩精美。因上述條件,其特點為明媚秀麗、淡雅樸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積小,略感局促。南方園林的代;表大多集中於南京、上海、無錫、蘇州、杭州、揚州等地,其中尤以蘇州為代表。
嶺南園林:因為其地處亞熱帶,終年常綠,又多河川,所以造園條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其明顯的特點是具有熱帶風光,建築物都較高而寬敞。現存嶺南類型園林,有著名的廣東順德的清暉園、東榮的可園、番禹的余前山房等。
㈦ 嶺南園林有哪些關鍵的構建元素
自古以來,嶺南人民就創造了豐富多彩、風格各異的古代園林,是我國園林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嶺南園林的構建元素中,山、水、石、建築和字畫以及植物等自然要素特別關鍵。
㈧ 嶺南園林的設計特色是什麼
一、嶺南園林的發展歷程
嶺南,系我國南方五嶺之南的概稱,其境域主要涉及福建南部、廣東全部、廣西東部及南部,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南邊緣,處於低緯。北有五嶺為屏障,南瀕南海,多山少地,河網縱橫,受著強烈陽光的照射和海陸季風的影響,具有優良的氣候條件。北回歸線橫貫境內,由於受惠於季風的調節,這里仍然是山清水秀,植物繁茂,一年四季鬱郁蔥蔥,呈現出一派典型的亞熱帶和熱帶自然景觀,被譽為南國風光而馳名中外。由自然景觀所形成的自然園林和適合於嶺南人生活習慣的私家園林,也不同北方園林的壯麗,江南園林的纖秀,而具有輕盈、而具有輕盈,自在與敞開的嶺南特色。據歷史記載,嶺南園林始風於南越帝趙陀(?——前137年),效仿秦皇宮室園囿,在越都番禺(今廣州)大舉興宮築苑。現存的九曜園,其前身就是仙湖遺跡,把嶺南的皇家宮苑推上了頂峰,爾後隨著割據政權的衰亡,嶺南皇家園林也就銷聲匿跡;但隨著嶺南社會經濟的逐步上升、文化藝術的發展和海內外日益頻繁的交流,嶺南園林逐漸呈現越來越濃厚的地方民間色彩。
二、嶺南園林的分類
按歸屬類型分,嶺南園林有皇家、私家、公共園林等。皇家園林有南越王的四台、閩越王的桑溪、南漢的西御苑、閩王的西湖水晶宮等。南漢葯洲的九曜石仍存於廣州的九曜園中,九石是劉王命犯人從江南的太湖、靈璧和三江購得的。而私園有廣東的四大名園、廣西的雁園、福建的菽庄花園、台灣的四大名園等。嶺南園林中保存最好的是番禺的余蔭山房,建築上的灰塑門楣、英石堆山、規則池岸、木雕洞罩、廊橋組合都是嶺南園林的典範。公共園林有惠州西湖、桂林七星岩、福建清源山、台灣龍湖岩等。
按布局類型分,嶺南園林有庭院式、自然山水式、綜合式等。庭院式是嶺南園林的特色,其小巧堪與日本古典園林相媲美,幾乎所有的私宅、酒家、茶樓、賓館皆建築庭院園林,如東莞可園、廣州白天鵝賓館、海口華僑賓館等。
地域類型分,嶺南園林有廣東園林、廣西園林、福建園林、台灣園林、海南園林等。廣東園林是嶺南園林的主流,它以山水的英石堆山和崖潭格局、建築的緩頂寬檐和碉樓冷巷、裝飾的三雕三塑、色彩的藍綠黃對比色、橋的廊橋、植物四季繁花為特徵。廣西園林以自然山水與歷史文化的積淀為特徵,表現於石林、石峰、石崖、石潭、壁刻之中。海南園林以自然山水中的海景、島景、礁景、灘景為山水特徵,草頂、魚飾、樸素為建築特徵,椰林、檳榔、三角梅等為植物特徵。各個園林中堆山都用珊瑚石,大東海以它砌坡,海洋公園以它砌門,五公祠以它堆山。福建園林以礁石、塑鼓石為山水特徵,以起翹正脊、海波脊尾為建築特徵,正脊龍雕、魚草山花和石刻石雕為裝飾特徵。台灣園林以灰塑石山、咕咾石山和模仿福建名山為山水特徵,以閩南建築為建築特徵,以平頂拱橋為橋特徵,以灰塑或磚雕瓜果器具漏窗為裝飾特徵
三、嶺南園林構園的自然要素
山 嶺南園林非屬山性,園山有幾種:一是崖瀑潭局中的懸崖,如清暉園的九獅山和鳳來峰;二是鼓石潭局的鼓石島,如萬石植物園的萬石湖中真鼓石和南湖公園中的塑鼓石;三是海礁局的礁島,如佛山樑園中的龜石和湖心石;四是一般的堆山,如海口五公祠中的珊瑚石山。嶺南園林較少以土堆山,即便是現代公園也是如此,多因水為水,因山為山,如桂林園林中的真山水,幾乎不改造。
水 嶺南園林屬水性,理水成多種格局:一是崖瀑潭局中的石潭和瀑布,如白天鵝賓館中的故鄉水和水潭以及廣州山莊賓館的三疊泉;二是湖景,如惠州、潮州、雷州、福州、泉州的西湖,肇慶星湖,廣州流花湖、東山湖和荔灣湖等;三是潭,與崖瀑潭局不同的是沒有瀑布,水面較闊,如柳州龍潭公園的龍潭和雷潭、台灣日月潭;四是流觴之曲水,如廣州雕塑公園中的雲溪;五是井泉,如廣州的廉泉和貪泉,柳州魚峰公園三姐樓院中的井欄等;六是一船水池。
石 石材和理石與江南及北方園林不同,石材有廣西湖石、廣東黃臘石和英石、閩南花崗石、海南珊瑚石、台灣咕咾石等。嶺南理石不向上堆疊,而向水平展開,分為置石法、堆石法、掛壁法、塑石法。置石法為黃臘石、湖石和花崗石,分平置、拋石和埋石三法。石身置於土上,如隨意拋置而成,故雲拋置,如金茶花公園;石根入土半截以下,稱為平置,如湖裡公園;石根超過一半沒入土中稱為埋石,如南山寺。堆石法多為用於湖石或珊瑚石,如汕頭中山公園海礁石山、海口五公祠珊瑚石山、台灣吳園咕咾石山。疊石法主要用於英石的壁山做法,稱掛壁法,最富嶺南風韻,如廣州賓館三疊泉,可用於室外室內,前者如廣州流花湖公園茶室的壁山,後者如白天鵝賓館石室中的壁山。塑石法用灰泥和水泥仿石,節省石材,現代公園里兒童游樂區的古洞探險幾乎都用塑石,最好當屬閩南塑鼓石,如廈門南湖公園。
建築 從類型上看,有碉樓、船廳、廊橋等,碉樓源於碉堡,如可園邀山閣、清暉園留芬閣和立園毓培樓;舫除了江南園林似的石舫外,還有嶺南的舫,如寶墨園的紫洞艇,更有與眾不同的船廳,把客廳與樓結合,略帶船意,多為千金小姐用,故俗稱小姐樓,如清暉園和余蔭山房是也。亭的做法很不規范,千奇百怪,或用迴廊、圍牆圍合的,或用角梁與枋穿插的,或少數民族式、俄羅斯式或西歐式。橋在古典園林中多與廊結合成為廊頂石拱橋,如余蔭山房為典型,另有少數民族的風雨樓和山區的索橋。
就組合方式看,用「高牆冷巷」把建築院落進行多進多庭院組合,或用「連房博廈」把建築與庭院連為一體;就單體形態看,多高柱礎,寬檐廊,厚實牆,青瓦頂,壓瓦磚,翹正脊,花玻窗,磚雕窗,灰塑門;就裝飾來看,最典型的是「三雕三塑」:木雕、磚雕、石雕,陶塑、泥塑、灰塑。古典園林中三雕三塑遍布全園,在門頭、門聯、窗楣、基座、台案、檐口、檐柱、月梁、瓜柱、雀替、坐靠、欄桿、屋脊等處,其中以灰塑和磚雕最具嶺南味,如清暉園中的「蘇武牧羊」灰塑和板橋花園中的瓜果磚雕漏窗。
字畫 古園的字畫相對較少,現代園林中更是少用,但也不乏佳作,如惠州小桃園後門聯「不深不淺湖水,半磚半閣人家」;余蔭山房門聯「餘地三弓紅雨足,蔭天一角綠雲深」;荔灣湖公園海山仙館有聯「荷花世界,荔子光陰」;可園邀山閣聯「大江前橫,明月直入」、可園雛月池館聯「大可浮家泛宅,豈肯隨波逐流」、正門聯「十萬買鄰多佔水,一分起屋半栽花」;人境廬息亭聯「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從五步樓十步閣望百步長江」;惠州西湖六如亭聯「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不夠不凈,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等。
植物 用「四季繁花,熱帶風光」八字概括,特徵樹有棕櫚類的大王椰、假檳榔、大王棕、酒瓶椰;有藤本的炮仗花、夜來香、紫藤、簕杜鵑、綠蘿;有耐陰的蘭花、蕉類、芋類、蕨類、葵類;另有榕樹、荔枝等。
四、嶺南園林文化
嶺南園林文化有因自然而上升的文化,有因人工而積淀的文化,前者可歸結為海岸文化和熱帶文化,後者可歸結為遠儒文化和世俗文化、享樂文化和商業文化,開放文化和兼容文化,貶謫文化和務實文化。由自然而上升為文化的方面,如建築的高活動面和高柱礎與水澇和濕氣的關系、緩屋面和台風的關系、寬檐廊與多雨的關系、高牆冷巷與高溫的關系、龍形、魚形、水草、龜、蛇、芭蕉主題與裝飾的關系、塑鼓石與海蕉的關系、崖瀑潭局與自然山水的關系等等,可資利用則模仿自然之物之景,有弊有害則千方百計通過設計迴避或化害為利。
遠儒文化是嶺南學者對嶺南園林文化最精闢的闡釋,如果說江南園林和北方園林的儒意較濃的話,嶺南園林的儒家意味則很淡。嶺南人遠離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現於古典園林建築梁架的不規范和現代園林文聯匾對的不重視,另長期處於南疆的蠻夷之族的傳統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現於清代園林的碉樓形式和近代園林的「肥胖」立面和簡朴粗柱。遠儒性從品味上看可說是俗氣,即世俗文化,它是嶺南文化的主流,特別晚清以後,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騷客,嶺南的商家富豪成為三大地域園林的創作主體,嶺南園林中的空間實用性及園宅一體的設計就是它的表現。
嶺南園林的開放性,兼容性和多元性最早表現於南越國皇家園林對中原園林文化的全盤吸收上,到了清代,古典園林中大量用花色玻璃,形成與江南和北方兩地迥然之別,另外,陳濟堂公館和張維立的立園那樣的西歐式園林建築、龍岩中山公園的俄羅斯園林建築、草暖公園和雲台公園的西洋規劃布局,以及古典園林中大量的滿洲窗都是開放和兼容的表現。
㈨ 嶺南園林集團做過哪些大型項目
據我所知四川自貢的釜溪河綠道就是嶺南園林集團做的,曾經獲得過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優秀園林綠化工程大金獎,算是標桿性項目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