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前海自貿區為什麼比上海自貿區好
這可能嗎?深圳依靠特區搶先跑道,可是如今依舊沒有領先上海,別說現在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了
B. 前海新區gdp比上海自貿區gdp哪個多
5月23日至24日,掛牌近8個月後,上海自貿區迎來了春天
1.6萬多家投資企業、28萬從業人員,上海自貿區的發展令人矚目。
而曾經擔當中國改革開放排頭兵的深圳特區,早在4年前已開始了另一種探索。
有了前海,為何還要有上海自貿區
2010年8月26日,國務院正式批復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2011年3月,國家正式將深圳前海開發納入「十二五」規劃綱要。
深圳前海新區設立之後,為什麼國務院還要在上海浦東新區內劃出28.78平方公里的土地,進行改革的新試驗?
中國需要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經濟體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新一輪改革勢在必行。
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它強調政府宏觀調控,強調漸進式的積極穩妥的改革進程。
但是,目前中國面臨新的國內外形勢。首先,全球化的深入,促成了復雜的跨國界的聯系緊密的現代經濟金融體系。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逐漸加速,它主張貿易金融投資自由化,放鬆對外資的限制,降低各種貿易壁壘,放鬆政府對金融的監管,讓資本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自由流動。
其次,亞太地區地緣政治復雜。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而美國試圖繞開WTO,建立新的國際貿易體系。因此,建立自貿區既利於捍衛中國在全球貿易競爭中的主導地位,也利於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進一步接軌。
第三是中國產業升級的需要。2013年,在國民經濟產業結構中,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1%,佔比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進入服務業佔主導的發展階段。
舊的經濟增長模式已到盡頭,改革的紅利被釋放殆盡,必須進行新一輪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新試驗
前海是深圳特區的濃縮加強版。
新世紀(39.92, 0.12, 0.30%)以來深圳的產業升級效果良好,經濟總量一直保持全國第四位,金融業發展迅速,創新能力強。但與香港比,現代服務業水平不足,開放程度有限。為進一步加強深港合作,提升深圳的現代服務業水平,前海新區應運而生。
而上海自貿區是在浦東新區開發開放的基礎上設立的。1990年浦東新區設立以來,上海走出了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低迷,帶動了長三角地區和整個長江流域的發展,並朝著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的目標邁進,起到了改革開放良好的示範效應,因此中央選擇上海自貿區作為新一輪改革開放的突破口。
兩個試驗區均突出了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和創新。其中,前海新區作為金融開放試驗示範窗口,在某些優惠政策上具有先行先試的優勢。例如,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試點設立創新型金融機構和要素交易平台;支持境內外金融機構在前海設立國際性或全國性管理總部、業務運營總部等。
上海自貿區的金融領域開放創新同樣是重中之重,它要求建立適合的外匯管理體制,促進跨境融資便利化,逐步試點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可自由兌換,打造人民幣離岸金融中心,推動金融服務業對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和外資金融機構全面開放,鼓勵金融市場產品創新。
它們都涵蓋了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要領域,都重視法制領域的制度保障。
前海是加強版,上海自貿區是升級版
從定位等諸多細節看,前海新區和上海自貿區的差異還是明顯的。
就定位而言,前者如盆景,後者如苗圃。
前海的定位是未來整個珠三角的「曼哈頓」——利用深圳的地緣優勢,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以前海為新載體,建設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這個區域發展戰略,將成為提升港深大都市圈國際地位的催化劑。
上海自貿區是國家層面戰略,從一開始就強調可復制可推廣。它的設立,旨在建立試驗田,試點經濟、政治和社會等諸領域改革,積累經驗,推廣全國。
從改革的突破口來看,前海還停留於依靠優惠政策,使深港在現代服務業方面接軌,利用香港製度優勢,提升深圳現代服務業的軟實力。
而上海自貿區更側重探索適合中國未來發展的新模式,是改革開放的升級版。它的意義不在於爭取優惠政策,而意圖建立一套與國際接軌的、新的制度體系。
上海自貿區不僅涉及現代服務業的開放,還特別強調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自貿區設立「負面清單」,意圖劃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轉變政府職能,深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
而深圳前海新區的政策專注於現代服務業的開放,如提出營造規范高效的政府服務環境,加強港深公共服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此共同推進前海服務業發展。
上海自貿區最大特色是「境內關外」的特殊海關監管制度。根據方案,自貿區實施「一線逐步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新模式,這是與其他綜合保稅區的主要區別。
深圳前海灣保稅港區則與天津東疆等保稅港區性質相同,屬於傳統的保稅區。
有希望成為一流全球城市區域
工業化時代經濟發達,需求旺盛,區位優勢明顯,人才集聚,基礎設施完備的城市首先成為區域經濟中心,進而發展為國內經濟中心和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心。而後工業化時代,真正的全球城市是各級經濟金融網路中處於節點地位的城市——決定城市地位的不僅僅是自身的實力,其外部聯系尤為重要。
外部聯系的城市常處於全球網路中的樞紐地位。如1986年,倫敦「金融大爆炸」的改革促成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復興,使得倫敦在與紐約的競爭中重獲優勢。
因此,深港和上海要成為一流的全球城市就必須擴大開放,成為全球資本、人才、技術流動的樞紐。換句話說,前海新區和上海自貿區對於港深和上海的意義,不亞於當年的倫敦「金融大爆炸」,為兩地新一輪的城市發展帶來機遇。
香港雖是目前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在全球金融指數中一直排名第三,但與倫敦和紐約比,在全球的影響力略顯不足,存在實體經濟空心化問題,經濟總量偏小。2013年紐約都市圈的GDP為13510億美元,倫敦都市圈為7920億美元,而香港只有2721億美元。
深圳先進製造業發達,但金融服務業與香港比差距明顯,尤其是在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吸引上捉襟見肘。
所以,深港兩個城市以前海新區為平台進行合作,共同打造港深都市圈,不僅可以提升香港的實力和輻射范圍,而且可以擴大深圳的開放水平,增強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聯系,攜手打造世界級的全球城市。
上海處於從傳統的經濟金融中心向現代「全球城市」轉型的關鍵階段。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上海經濟發展面臨較大困難,產業升級不力直接導致經濟增長連續幾年在全國排名末尾。
自貿區的改革和創新將提升上海的全球化水平和開放程度,使上海逐漸融入主流的現代經濟金融中心體系之中,為上海成為一流的全球城市鋪路,並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升級。
未來樂觀的情況是,在深圳前海新區和上海自貿區開放的基礎上,整合京滬港關系,共同打造亞太地區的全球城市。
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原有城市之間競爭力的均衡被打破,競爭進入新的強強聯合階段。現在的全球競爭,不是單個城市之間的較量,也不僅僅是都市圈之間的競爭,而是「城市紐帶或者城市軸心之間的比拼」。
北京、上海和深港是中國最有希望成為一流全球城市的區域,在「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的世界城市網路關聯度排名中,均列前十位。未來它們將組成中國的城市三角,參與全球競爭,這就要求三者之間合理分工。而前海新區和上海自貿區承擔的不同角色,為理順三大都市區關系提供了契機。
C. 前海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上海市注冊資本:25萬美元法定代表:賀風君企業類型:內有限責任容公司(外國自然人獨資)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自貿試驗區分局注冊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楊高北路2001號市場商務樓二層1-207室
法定代表人:賀風君
成立時間:2007-03-02
注冊資本:25萬美元
工商注冊號:31011540021892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國自然人獨資)
公司地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楊高北路2001號市場商務樓二層1-207室
D. 上海自由貿易區和深圳前海蛇口自由貿易區哪個比較國際性點
上海自由貿易區,國家對這方面的關注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