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股市瘋狂發行股票,有利於國家經濟發展,對股民有什麼好處嗎
上市了,有利於企業的發展。
同時,還是造就不少百萬,千萬富翁。
股民,如果中了新股,也是可以賺一筆的。
『貳』 中國醜陋的股市
涪陵榨菜31.87-0.13-0.41%中國股市醜陋之處的最好見證。
首先,涪陵榨菜見證了中國股市的「圈錢市」。中國股市的高市盈率發行與高超募構成了圈錢市的主要特徵,這一點在涪陵榨菜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雖然涪陵榨菜毫無成長性,該公司2007年到2009年的主營收入甚至呈下降趨勢,分別為4.35億元、4.17億元和4.33億元,但其股票發行市盈率居然達到53.81倍。這樣的高市盈率足以讓在美國股市以8倍市盈率發行的通用汽車「無地自容」。正是基於涪陵榨菜的高市盈率發行,導致該公司超募3.2億元。由於成長性不佳,如此巨額的超募對於該公司來說只能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其次,涪陵榨菜見證了中國股市的「投機市」。涪陵榨菜上市首日暴漲191.6%,市盈率達到157倍,以如此高企的市盈率買進涪陵榨菜者,相信沒有一個人是奔著投資去的。涪陵榨菜隨後的無量跌停以及26日的巨量上漲,進一步證明了中國股市的投機市本色。
其三,涪陵榨菜見證了中國股市監管的「軟骨病」。監管不力問題已成為中國股市發展的嚴重桎梏,就「瘋狂榨菜」而言,至少見證了監管的兩大軟肋:一是新股發行制度不合理,盡管監管層為市場化發行洋洋自得,但涪陵榨菜的高市盈率發行再一次證明了發行制度改革的失敗;二是防範新股爆炒措施形同虛設,所謂警示性停牌根本就起不到防範炒作的功效,更不能降低新股上市首日的市場風險,不過是自欺欺人而已。
最後,涪陵榨菜見證了股市黑嘴們將稻草講成黃金的能力。在筆者看來,涪陵榨菜充其量就是一個「經濟衰退概念股」,但就是這樣一個登不了大雅之堂的榨菜,不僅被炒成了目前大熱的「消費概念」,還被賦予了「傳統食品行業龍頭」、「民族品牌的領軍者」等美譽。但不管黑嘴們如何忽悠,相信他們自己還是更願意「暢飲茅台」而不是「啃榨菜」吧?黑嘴們對榨菜的忽悠,還不是為了「喝茅台」么?
自從2007年10月,滬指漲到最高的6124.09點後,在短短的不到10個月時間,便飛流直下,在專業人士鼓吹的奧運行情的征途上,毫無抵擋地下瀉至奧運會開幕後的 2008年8月12日的2430.85點。這種一泄千里的暴跌方式,讓滬深兩市的總市值由最高的33萬億元人民幣,急劇縮水至不足19萬億人民幣(關鍵是不斷有大市值的股票發行,不然總市值會更低);讓無數渴望享受所謂的「財產性收入」的廣大散戶股民在極度麻木里品味著苦澀與辛酸;讓無數的機構、法人,連同國際大鱷們高興地數著鈔票,喝著美酒,盡情地享受著「圈錢」的神話、、、、、這,就是醜陋的中國股市留給我們廣大散戶的悲嗆寫照!
在暗流激盪的股市,廣大的散戶朋友享受到的是國內經濟專家、學者所謂的宏觀調控、次貸危機、油價高升、通貨膨脹、GPI、准備金、大小非等一系列堂而皇之的話題。其不知,所謂的經濟專家、學者們並沒有從根本上把脈中國股市的制度性、體制性、政策性、輿論性和根本的缺陷性問題。
「上帝關上一道門,必將會開啟一扇窗」。在無奈里,廣大的散戶朋友們用自己對政府的信任,在默默地祈禱著,在靜靜地忍受著撕裂的煎熬,最終落得在醜陋的中國股市裡粉身碎骨。或許他們到死,都沒有弄明白,自己粉身碎骨的真正原因!
醜陋的股市不是隨便進來就能賺錢出去的,有多少散戶因為在股市裡賠錢而家破人亡,又有多少散戶盲目的追隨那些所謂的經濟學家,股評們的片面之詞,追隨哪些股市分析師的薦股,就比如榨菜賣出黃金價格就有問題了,所以,不能盲目追漲,如涪陵榨菜周二上市被炒過了頭,到昨天已經兩個跌停板。所以股市不是不賺錢,是你不知道,也分辨不出哪只股要漲哪只股要跌,只是盲目的追隨而已。
『叄』 是什麼導致2007年中國股市如此的瘋狂呢求大神幫助
長期壓抑能量的井噴式的爆發。在那波跨年度行情爆發之前,每個個股的股價全都處於超低的價位。這也是不正常的。可是一旦爆發,就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的了。 莊家他們會有那麼大的資金量嗎?試問一下,他們有這個能力嗎?他們有這個膽量嗎?那是瘋牛阿。。 其實一個股市的瘋牛市很多問題綜合產生的,首先經濟膨脹使得看好未來的投資者持續流入,為股市的運行提供了很大的動力,而中國股市的特點是不成熟,漲得越好越有可能吸引很多資金進來推高股價,而莊家控制股市並不像很多人想像的必須要用巨大的能夠控制股市的錢才能夠推動股市。這還和股市中莊家和散戶籌碼互換有關。當行情在築底階段機構在部分大盤股中建立部分倉位(大盤股永遠都是工具股,是為了關鍵時時候不讓大盤股暴跌,能夠維持小幅度震盪上行就行了),而更多的倉位在中小盤股中,因為這類股盤子小建倉容易實現絕對控制股價,所以當時漲了10倍的股票多如牛毛,主要是機構在中小板中建倉深度很深,控盤,力度大。能夠實現股價的快速倍翻,而資金都是輪動的,當很多中小盤股都被爆炒一遍後,機構又逐漸控制大盤股繼續拉高大盤,掩護中小盤股出貨,把出的資金部分逐漸介入大盤股。所以,當時出現的藍籌行情是最瘋狂也是最後的行情,因為,中小盤股很多提前出貨了形態破壞了,價格還在高位機構再進去已經不現實了。而資金轉移到大盤股後,經歷了最後的瘋狂,用大盤股狂拉大盤,其他中小盤股中的機構繼續加緊出貨。所以當時出現了比較讓散戶郁悶的情況,二八現象,大盤股天天拉,而八的股有很多卻因為資金出逃長期跌,當時某支中小盤股為例子,在大盤最後連續拉升的那3個月中,連續跌了3個月,這就是完全的背離。表現出資金的頹勢。最後的瘋狂表面上股指狂漲,並沒有掩蓋住大多數股票的機構減倉。由於散戶資金已經紅了眼,見股就買,所以反而讓機構出貨變得相對輕鬆了。當掩護出貨的大盤也見頂出貨後,那些提前出貨的股很多已經跌了50%甚至以上了。基本上完成了出貨任務,大盤股也完成了掩護任務。而在這時籌碼實現了再一次互換,從莊家手裡回到了散戶手裡,不過散戶套在了高位。 而你談的莊家是否有能力拉動大盤,說實話完全就靠莊家是不可能的,最鼎盛時市值高達22萬億,正規的基金在裡面只佔3萬億,非正規的游資大資金可能也就1萬億左右。剩下的就是散戶的資金了,一般來說,如果一個莊家要控制一支股票的運行需要25%以上的籌碼。而游資加基金是4萬億基本上達到了控制剩下資金的基本條件。在低位建倉後大部分籌碼都到莊家手裡了,建倉完畢後已經拉升很長一段時候後,那些散戶資金才進來,莊家只需要在關鍵啟動時發發力,在關鍵點位掃掃單自然有散戶資金去推高股價。所以並不是像你想像的那樣全靠莊家資金去拉股票和大盤,而散戶在裡面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莊家只是4量撥千斤的作用。中國股市只要外部條件和政策條件允許,巨大的所謂的莊家還會在裡面瘋狂表現的。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朋友。 追問: 說的有理,講得更是透徹。
『肆』 瘋狂的豬價給中國股市帶來了什麼警示
暴漲暴跌,監控不力。
『伍』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幾次牛市,分別是哪一年
中國股市一共來了十一次牛市,分別為:
第一次牛市:1990年12月19日~1992年5月26日(96.05~1429)(一年半後,1380%);
第二次牛市:1992年11月17日~1993年2月16日(386~1558);
第三次牛市:1994年7月29日~1994年9月13日(325~1052);
第四次牛市:1995年5月18日~1995年5月22日(582~926);
第五次牛市:1996年1月19日~1997年5月12日(512~1510);
第六次牛市:1999年5月19日~2001年6月14日(1047~2245);
第七次牛市:2005年6月6日~2007年10月16日(998~6124);
第八次牛市:2008年10月28日~2009年8月4日(1664~3478);
第九次牛市:2012年12月4日~2013年2月18日(1949~2444,23.56%);
第十次牛市:2013年6月25日~2013年9月12日(1849~2270);
第十一次牛市:2014年3月12日~2015年6月12日(1974~5166)。
(5)瘋狂的中國股市裡擴展閱讀:
特徵介紹
1、小型股先發動漲勢,不斷出現新的高價。
2、不利股市的消息頻傳,但是股價卻跌不下去時,為多頭買進時機。
3、利多消息在報章雜志上宣布時,股價即上漲。
4、股價不斷地以大幅上揚,小幅回檔再大幅上揚的方式波段推高。
5、個股不斷以板塊輪漲的方式將指數節節推高。
6、人氣不斷地匯集,投資人追高的意願強烈。
7、新開戶的人數不斷增加,新資金源源不斷湧入。
8、法人機構、大戶進場買進。
9、除息、除權的股票很快地就能填息或填權。
10、移動平均線均呈多頭排列,日、周、月、季線呈平行向上排列。
11、6日RSI介入50~90之間。
12、整個經濟形勢明顯好轉,政府公布的利好消息頻傳。
13、本地股市和周邊股市同步不斷上揚,區域間經濟呈活躍趨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牛市
『陸』 2007年股市瘋狂 巨大的資金量來自哪裡
新增加的股民,在當時那個年代很多人的觀念還是存銀行,當時股價上漲,很多以前內沒有炒過股容的人看到這個理財超過自己存銀行,都去開戶拿出來自己多年的存款去買買買,推動了當年上證指數直接沖破6000點。但是最後這批人終成了韭菜,當時那個年代,很多做了十多年生意的個體戶是最慘的,在股市上把十幾年的存款虧得血本無歸,之後好幾年才緩過來。
『柒』 為什麼中國股市如此瘋狂
因為證券市場沒有真正市場化!監管層胡來!莊家、機構、利益集團肆意吞噬小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