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電電力好
② 剛收到一份上海電力公司面試通知,不淡定了,不知道真假
你投過簡歷么?
不請自來,語焉不詳,鬼鬼祟祟唯恐你不去的公司,
要麼是保險,要麼是中介,要麼是皮包,要麼是傳銷。
③ 國家電投旗下上市公司有哪幾個
未來有可能整合或注資,因此可以度娘搜搜 國家電投下屬公司大全。
④ 上海市電力公司的分公司和他們各自的三產公司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國網上海電力)分公司:
(1)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浦東供電公司(國網上海浦東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市區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市區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市北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市北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市南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市南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松江供電公司(國網上海松江供電公司);
(2)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嘉定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嘉定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青浦供電公司(國網上海青浦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金山供電公司(國網上海金山供電公司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奉賢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奉賢供電公司);
(3)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崇明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崇明供電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長興供電公司(國網上海長興供電公司)。
分公司:
(1)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粼亮(國網上海經研院)、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充院(國網上海電科院)、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檢修公司(國網上海檢修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國網上海信通公司);
(2)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物資公司(國網上海物資公司)、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培訓中心(國網上海培訓中心)、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國網上海客服中心)、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綜合服務中心(國網上海服務中心)、上海閘北發電廠(閘北電廠)。
子公司:上海送變電工程公司(上海送變電公司)、華東送變電工程公司 (華東送變電公司)、上海電力醫院 (電力醫院)、上海閘電燃氣輪機發電有乒良公司(間電燃機)。
(4)國電投上海電力黃晨擴展閱讀
代管單位:上海市路燈管理中心(路燈中心)。
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隸屬於國家電網公司,負責上海地區電力輸、配、售、服務業,統一調度上海電網,參與制定、實施上海電力、電網發展規劃和農村電氣化等工作,並對全市的安全用電、節約用電進行監督和指導。
公司管轄的上海電網位於長江三角洲的東南前緣,北靠長江,東臨東海,與江蘇、浙江兩省接壤,供電營業區覆蓋整個上海市行政區。
截至2018年底,公司直接管轄各類電網企業、發電企業、施工、科研、能源服務、培訓中心等單位27家,共有職工13366人,代管單位1家。服務客戶1057.92萬戶。共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146座,變電容量17049萬千伏安,輸電線路2.74萬公里,全市發電裝機容量為2524.82萬千瓦,最大市外來電1676.2萬千瓦,最高用電負荷3268.2萬千瓦,年售電量1325.83億千瓦時。
⑤ 上海電力公司屬於五大發電集團的哪一個
全國五大發電復集團、制地方電廠及所屬公司分布
上海市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電力股份公司閔行發電廠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楊樹浦發電廠
上海電力股份公司吳涇熱電廠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南市發電廠
上海外高橋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上海長興島發電廠
lz好小氣 多少給點分吧
⑥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其它相關
截至2009年9月30日,公司總股本21.40億元,總資產319.15億元,股東權益56.99億元。公司全資擁有吳涇熱電廠、閔行發電廠、楊樹浦發電廠、上海上電漕涇發電有限公司;控股經營上海外高橋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漕涇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江蘇上電賈汪發電有限公司、江蘇闞山發電有限公司、江蘇上電八菱集團有限公司、上海上電電力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上電電力運營有限公司等。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公司下屬子公司和參股公司情況如下: 序號 企業名稱 主營業務 與本公司關系 本公司所持股份 1 楊樹浦發電廠 火力發電 全資 100% 2 閔行發電廠 火力發電 全資 100% 3 吳涇熱電廠 火力發電 全資 100% 4 上海上電漕涇發電有限公司 火力發電綜合利用及開發 全資 100% 5 上海上電電力運營有限公司 電力設備安裝(除承裝、承修、承試電力設施),電力發電設備、供熱設備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咨詢,勞務服務 全資 100% 6 上海電力燃料有限公司 燃料油、煤炭貿易、水路運輸,船舶修理,機械零件加工,國內貿易(除專項審批) 全資 100% 7 上海電力能源發展(香港)有限公司 咨詢及服務 全資 100% 8 上海外高橋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火力發電綜合利用及開發 控股 51% 9 上海漕涇熱電有限責任公司 熱電聯供業務 控股 36% 10 上海上電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電力成套設備及其附屬的設計、安裝、運行、調試、檢修等 控股 90% 11 江蘇上電賈汪發電有限公司 電力及相關產品的生產與經營 控股 76% 12 江蘇闞山發電有限公司 火力發電廠開發與建設,電力生產經營和銷售,電力技術服務及電力相關產品的生產、經營、銷售和服務 控股 55% 13 浙江上電天台山風電有限公司 風力發電 控股 51% 14 江蘇上電八菱集團有限公司 火力發電、風力發電、生物質能發電、房地產開發、港口建設及營運、物流、三產服務業等 控股 60% 15 上海外高橋第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火力發電、綜合利用及其他 合營 20% 16 上海吳涇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電力、熱力的生產 合營 50% 17 淮滬煤電有限公司 開發、建設和運營淮南煤電基地項目 合營 50% 18 上海外高橋第三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電力生產、經營 合營 30% 19 上海吳涇第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電力工程建設、電力的生產和銷售 聯營 49% 20 江蘇華電望亭天然氣發電有限公司 電力產品的生產 聯營 45% 21 浙江浙能鎮海天然氣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電力的生產和網上銷售及相關派生產業 聯營 37.5% 22 上海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電力工程勘察設計,工程總承包,建築工程設計,電力、建築專業技術咨詢、服務 參股 10% 23 上海電力物資有限公司 機電及電力設備、材料的招標、投標、采購、代理、加工,倉儲,市內貨運,金屬材料,建材,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品),電力工程設備承包、監造,系統內進出口業務代辦服務,機電物資技術信息咨詢服務等 參股 10% 24 中電投財務有限公司 金融 參股 2.8%
⑦ 上海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十大流通股東
截止日來期:2011-09-31 序號 股東名稱 持倉自數量 持倉比例 操作 1 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916646315 42.84 未變 2 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 403465793 18.86 未變 3 中國長江電力股份有限 203371562 9.50 未變 4 唐建華 15971479 0.75 未變 5 上海裕盛投資管理有限 8661516 0.40 未變 6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 7538091 0.35 新進 7 漢盛基金證券投資基金 4599996 0.22 新進 8 張見花 4428200 0.21 減倉 9 繆春敏 3157090 0.15 未變 10 曹園 3000092 0.14 減倉
⑧ 電網公司和國電投公司有什麼關系
2002年電力改革廠網分家之前,電力行業(包括發、輸、配、售、設計、建設等)都只被一個單位——國家電力公司所壟斷。
2002年廠網分離改革後,成立了:
電監會(政府部門,現已整合至國家能源局
兩大電網:國家電網、南方電網
五大發電集團:華能、大唐、華電、國電、國家電投;(2017年8月28日,國電與神華合並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
四家輔業集團: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下屬六大區域設計院)、中國水電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
此外,將電力三產剝離了出來。此次改革主要完成了廠網分離,發電企業的部分市場化,競價上網,部分主輔分離。
由於改革不徹底和各方利益的博弈,在2010年、2011年繼續深化改革。重組了電網的省設計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中國水電顧問工程集團公司和電力建設工程公司,形成了中國電力建設集團公司(中電建)和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能建)兩大央企。
同時在發電企業的市場化競爭的過程中,在五大發電集團的基礎上,形成了:國投電力、國華電力、華潤電力、中廣核這四小豪門。以及一些地方能源巨頭,比如:山東魯能、浙江浙能、上海申能、廣東粵能、北京京能等「地方割據」。
這樣一來,中國就形成了:兩大國網、中電建、中能建、發電集團(五大+四小+地方)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在兩次改革中一直沒有從電網分離開,一開始屬於電力局、國家電力公司,改革後也一直屬於電網,電科院就是電網的「親兒子」單位。
⑨ 進了上海電力,但是是派遣制員工,就是與一個人才服務公司簽訂合同的。想問一下上海電力派遣制員工多麼
你就讓他黑暗吧,全國全這樣,過不了幾年,中國的經濟要倒退,為什麼呢?因為沒有技術,勞務派遣工沒有歸屬感,沒有責任感,工作不會盡心了,他們不是企業的主人,人家工作沒有希望,技術就會倒退,技術倒退了,你的經濟如何發展呢?誰在我們國家創造的勞務派遣,到那時候他就是國家的罪人! 問題的提出。在《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後,具有限制性的勞務派遣,出人意料地空前繁榮。原來不是現在更不是《勞動合同法》關於勞務派遣的適用范圍。3000多萬派遣工,絕大多數的工作崗位不是輔助性的可有可無的,而是企業主營業務的生產經營有機組成部分。也不是臨時性的,只干幾個月,而是固定的,長期存在的崗位。不少派遣工在這些崗位上已經幹了七、八上十年了。至於替代性的基本上就不存在。電信、電力、石油、郵政等壟斷性企業的基層,幾乎是派遣工的天下。因此,現在的勞務派遣,並非一般勞務性質,而是與企業的正式工一樣參加企業的生產營運,為所在企業創造財富的勞動者。然而,他們的身份還是臨工,處於不平等地位。這種現象,只有用一句話來解釋:勞務派遣的要害是把勞動者不當人。
首先,看看勞務派遣是什麼性質的東西。勞務派遣被稱為「人才派遣、人才租賃、勞動力租賃」等。其實質就是用工單位通過派遣機構將勞動力降價後,再租賃回來使用;派遣單位從中牟取租金。勞動者便成了派遣單位牟取租金的租賃物。這不是把勞動者當成耕牛、熊貓等動物看待又是什麼?
勞務派遣的鼓吹者會說:出租的是勞動力,不是勞動者。試問:什麼是勞動力?經濟學解釋:是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勞動力的存在和支出,與勞動者人身是不可須臾分離的。這不是對勞動者人權和人格的侵犯嗎?
第二,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的主體地位被剝奪。派遣公司的服務指南說:「派遣機構按照用工單位的條件和要求招聘員工,並與之簽訂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但不直接使用員工。」派遣單位不使用招進的員工,怎麼構成勞動關系?怎麼能是用人單位?說白了,這種第三方性的勞動關系,讓派遣單位截取了勞動者在事實勞動關系中的主體地位,從而使勞動者喪失了法律規定的一切權利。派遣工被沒有合同的用工單位嚴格控制,許多權益受到侵犯而無處伸冤。這不是對勞動者的愚弄又是什麼?遺憾的是,這種第三方性關系,居然寫進了勞動合同法!
勞動者與派遣單位的簽訂的「勞動合同」,並不具有派遣單位正式職工的資格,與其工作人員一樣享受同等的權利和義務,而是將勞動者的身份改變為用來出租的派遣工。簡直一是張賣身文書。
第三、派遣工受社會歧視:他們雖然具備了合同法第十四條有關情形,卻沒有簽訂無固定期的勞動合同的權利,而同屬於派遣機構的工作人員可以,在同一個企業的勞動的員工也可以。這種規定把派遣工當人嗎?不是歧視又是什麼?雖然他們大都是具有中專、大學文化和一定技能和體能的青年人,卻被認為是無用之輩。臨工身份找對象都很難,不少人過了而立之年,現在還是單身漢。
第四、受用工單位歧視。用人單位稱之為小工,被劃為B、C類員工,沒有地位,沒有資格參加工會,沒有資格參加用工單位的評先、評優,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晉升的機會;工資不及正式工最低工資的1/3;沒有住房公積;被迫常年加班而無加班費……工資不合理,合法權益被侵犯,找「娘家」,以盈利為目的的派遣單位,怎麼也不會違背向用工單位許下的「用人單位只管使用派來的員工」諾言,為他們說話?
總之,勞務派遣制沒有把勞動者當人!使勞動者陷於了最不公平、最不公正的地位,怎麼談得上體面勞動?這種現象出現在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能讓人容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