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9年醫葯行業形勢如何
9月醫葯製造業穩健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醫葯製造業2018年1-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03.7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利潤總額2305.9億元,同比增長11.5%,同期醫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潤增速分別為21.79%、20.14%。
分季度來看,醫葯製造業2018年7-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26.4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利潤總額720.2億元,同比增長5.7%。同期醫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潤增速分別為21.23%、9.46%,高於醫葯製造業整體。
2018年1-9月中國醫葯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醫葯行業來看,國內老齡化、消費升級等帶動醫葯行業的需求市場不斷旺盛,且對高端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醫葯行業已經進入新的景氣周期,這個新的景氣周期將以創新品種、優質品種、優質企業為主導。
目前政策導向清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仿製葯一致性評價、「兩票制」等醫葯政策調控下,產業結構趨向優化,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強者恆強。
未來醫葯行業將在存量市場的結構優化和創新驅動帶來的行業的增量發展中穩步前行,龍頭企業在醫葯行業整體保持穩健增長的基礎上,有望享受集中度提升帶來的紅利,保持高於醫葯製造業整體的業績增速。
醫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市場需求穩定增長
從全球看,發達經濟體醫葯市場增速回升,新興醫葯市場需求旺盛,生物技術葯物和化學仿製葯在用葯結構中比重提高,為我國醫葯出口帶來新的機遇。從國內看,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健康中國建設穩步推進,醫保體系進一步健全,人口老齡化和全面兩孩政策實施,都將繼續推動醫葯市場較快增長。
2)、技術進步不斷加快
精準醫療、轉化醫學為新葯開發和疾病診療提供了全新方向,基於新靶點、新機制和突破性技術的創新葯不斷出現,腫瘤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新技術轉化步伐加快。醫療器械向智能化、網路化、便攜化方向發展,新型材料廣泛應用,互聯網、健康大數據與醫葯產品、醫療服務緊密結合,產業升級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3)、產業政策更加有利
《中國製造2025》將生物醫葯和高性能醫療器械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國家繼續把生物醫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加快培育,「重大新葯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科技計劃繼續實施,將為醫葯工業創新能力、質量品牌、智能製造和綠色發展水平提升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4)、行業監管持續強化
葯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實施,葯品注冊分類調整,注冊標准提高,審評審批速度加快,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仿製葯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推進,全過程質量監管加強,將促進技術創新、優勝劣汰和產品質量提升。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實施,環保標准提高和監督檢查加強,對醫葯工業綠色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5)、醫改政策不斷完善
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及分級診療制度加快推進,市場主導的葯品價格形成機制逐步建立,以「雙信封」制、直接掛網、價格談判、定點生產為主的葯品分類采購政策全面實施,醫保支付標准逐步建立,醫保控費及醫療機構綜合控費措施推行,對醫葯工業發展態勢和競爭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總體上,「十三五」時期醫葯工業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但也要看到,發達國家依靠技術變革與技術突破正在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已在仿製葯國際競爭中贏得先機;前期支撐我國醫葯工業高速增長的動力正在減弱,各種約束條件不斷強化,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凸顯,亟需加快增長動能的新舊轉換,醫葯工業持續健康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② 2019年醫療行業發展前景不錯的項目有啥
把高血壓(心臟病)與低血壓(心臟病)治療痊癒!
③ 中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支持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葯科技產業園等重大創新載體建設,支持澳門中醫葯科技產業發展平台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
一、大灣區三大城市醫葯製造業產值破百億
根據火石創造統計數據,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9城市中醫葯製造業產值規模最大是深圳市,總產值達344億元,其次是廣州市,醫葯製造業產值達314億元。另外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醫葯製造業產值均超過100億元。目前,2019年最新數據仍未公布。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④ 2019年生物醫葯行業分析報告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載體和平台,支持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葯科技產業園等重大創新載體建設,支持澳門中醫葯科技產業發展平台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
一、大灣區三大城市醫葯製造業產值破百億
根據火石創造統計數據,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9城市中醫葯製造業產值規模最大是深圳市,總產值達344億元,其次是廣州市,醫葯製造業產值達314億元。另外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醫葯製造業產值均超過100億元。目前,2019年最新數據仍未公布。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物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⑤ 醫葯行業,現在怎麼樣,今年還可以買入嗎
2018年Q3醫葯上市公司利潤增速回歸常態
對249家醫葯上市公司進行數據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1.70%、24.55%、22.20%,收入增速較上半年持平,利潤增速較上半年有所下降。醫葯板塊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同比增速較2017年全年均進一步提升,處在近5年的高位水平。分季度來看,醫葯上市公司2018Q3實現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1.18%、19.02%、15.37%,利潤增速回歸常態,較2018Q1有所放緩,較2018Q2基本持平。
9月醫葯製造業穩健增長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醫葯製造業2018年1-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03.7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利潤總額2305.9億元,同比增長11.5%,同期醫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潤增速分別為21.79%、20.14%。
分季度來看,醫葯製造業2018年7-9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626.4億元,同比增長13.6%;實現利潤總額720.2億元,同比增長5.7%。同期醫葯上市公司收入增速、利潤增速分別為21.23%、9.46%,高於醫葯製造業整體。
從醫葯行業來看,國內老齡化、消費升級等帶動醫葯行業的需求市場不斷旺盛,且對高端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醫葯行業已經進入新的景氣周期,這個新的景氣周期將以創新品種、優質品種、優質企業為主導。
目前政策導向清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仿製葯一致性評價、「兩票制」等醫葯政策調控下,產業結構趨向優化,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強者恆強。
未來醫葯行業將在存量市場的結構優化和創新驅動帶來的行業的增量發展中穩步前行,龍頭企業在醫葯行業整體保持穩健增長的基礎上,有望享受集中度提升帶來的紅利,保持高於醫葯製造業整體的業績增速。
細分子板塊業績分化明顯,龍頭企業表現亮眼
化學原料葯板塊Q3受部分產品降價等因素影響拖累業績增速:化學制劑板塊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0.03%、22.72%、20.03%。分季度來看,2018Q3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7.97%、24.25%、18.49%,延續了上半年較快的業績增速水平,較2017年明顯改善。長期來看,隨著一致性評價、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試點、優化葯品審評審批、集中采購等政策逐步推進,龍頭葯企有望享受政策紅利,憑借研發優勢、渠道優勢等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制劑行業集中度水平,帶動化學制劑板塊整體增速進一步提升。
化學制劑板塊業績持續快速增長
化學制劑板塊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0.03%、22.72%、20.03%。分季度來看,2018Q3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7.97%、24.25%、18.49%,延續了上半年較快的業績增速水平,較2017年明顯改善。長期來看,隨著一致性評價、葯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試點、優化葯品審評審批、集中采購等政策逐步推進,龍頭葯企有望享受政策紅利,憑借研發優勢、渠道優勢等競爭優勢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提升制劑行業集中度水平,帶動化學制劑板塊整體增速進一步提升。
生物製品板塊業績增速Q3有所下降,看好中長期發展
生物製品板塊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45.72%、46.83%、44.87%;分季度來看,2018Q3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7.30%、25.07%、29.79%。短期來看,受狂苗事件、渠道庫存調整、輔助用葯醫保嚴控等因素影響,生物製品企業Q3業績增速較2018H1有所下降。長期來看,在生物產業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政策背景下,單抗葯等臨床價值高的優質靶向葯有望持續享受政策紅利,加速上市並具有良好的進口替代空間,前景廣闊。
醫療服務板塊整體表現亮眼,業績持續高增長
醫療服務板塊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46.90%、47.60%、48.51%。分季度來看,2018Q3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7.38%、29.58%、37.83%,利潤端同比增速較2018H1有所回落,但扣非凈利潤仍保持高速增長。醫療服務板塊業績表現靚麗,一方面,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龍頭企業保持較強內生性增長的同時憑借外延式收購貢獻業績彈性;另一方面,CRO企業受益於CRO行業回暖、一致性評價政策推進帶來訂單放量等因素影響,業績同比快速增長。醫療器械板塊業績分化明顯,龍頭表現靚麗:醫療器械板塊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22.38%、26.63%、25.54%。分季度來看,2018Q3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9.23%、25.89%、25.43%,醫療器械板塊整體延續2018H1較快增長的態勢。醫療器械板塊業績分化明顯,樂普醫療、歐普康視等龍頭企業在細分領域競爭優勢明顯,疊加外延式收購等因素,業績維持高速增長。
醫葯商業板塊龍頭企業持續受益於集中度提升、處方外流等政策紅利
醫葯商業板塊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7.72%、19.75%、14.05%,維持穩健增長。分季度來看,2018Q3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9.19%、26.79%、7.33%,扣非凈利潤增速較2018H1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部分上市公司工業板塊業務短期業務調整、研發費用同比大幅增長等因素帶來的短期擾動。一方面,醫葯批發企業2017年以來受「兩票制」實施影響,調撥業務同比大幅減少,導致業績增速有所放緩,長期來看,批發龍頭企業有望憑借規模優勢、終端覆蓋能力強等競爭優勢占據更多存量市場份額,提升行業集中度水平;另一方面,醫葯零售企業憑借資本優勢保持較快的門店擴張速度,疊加處方外流、公立醫院葯品零差率等醫改政策影響,葯品零售連鎖化率、龍頭企業銷售額佔比均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中葯板塊整體業績增長穩健,OTC企業維持較快業績增速
中葯板塊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8.23%、12.80%、10.23%。分季度來看,2018Q3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7.74%、8.83%、7.39%,同比增速較2018Q1有所回落,較2018Q2基本持平。一方面,片仔癀、濟川葯業等品牌OTC企業業績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另一方面,中葯注射劑受安全性、有效性等因素影響,面臨長期業績下行的壓力。
⑥ 2019年,我國醫療行業有什麼新變化
10月中國醫葯行業虧損狀況有所收窄
截止2018年10月底,我國醫葯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7556家,其中虧損企業數量1223家,虧損面16.2%,環比下降了0.2個百分點,2018年前10個月醫葯行業虧損總額114.6億元,同比增長38.9%。
2019年中國醫葯製造業銷售收入總額分析預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葯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12月,中國醫葯製造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28185.5億元,同比增長0.44%。截止到2018年1-10月,中國醫葯製造業銷售收入總額達到了20180.6億元,同比增長13.6%。預計在2019年我國醫葯製造業銷售收入總額將達到28333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8.53%,並預測到了2023年我國醫葯製造業銷售收入總額將達到39313億元。
2017-2023年我國醫葯製造業銷售收入總額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年中國醫葯行業發展不利因素分析
1、技術研發創新不足。我國現已成為全球化學原料葯的生產和出口大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化學葯制劑生產國。但是,醫葯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產業,我國醫葯產業起步晚、基礎差,整體技術水平與國際成熟市場有較大差距。化學制葯行業對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化葯創新葯開發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和周期長的特點。化學葯品的生產需要符合嚴格的技術標准,對生產設備、工藝流程的要求較高。目前,國際領先的化學制葯企業掌握著先進的化學合成工藝,具備較強的專利優勢和技術優勢,創新葯基本由其壟斷,憑借專利保護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技術領先。我國化學制葯起步較晚,制葯企業的研發投入嚴重不足,一直以低技術附加值的低水平仿製為主,研發創新能力亟待提高。
2、仿製葯行業競爭不足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醫葯市場,中國已有的葯品批准文號總數中95%以上為仿製葯,仿製葯仍是國內醫葯消費市場的主體,但主體仿製葯行業競爭力不高。雖然國內仿製葯市場規模達5000億,但是行業集中度(CR8)極低,對比印度CR8佔比52.31%、美國CR8佔比52.96%,而中國CR8佔比僅為18.82%;中國仿製葯行業中存在的低水平仿製和惡性低價競爭現象十分嚴重,且仿製葯絕大部分品種還存在大量重復批文,市場環境相對惡劣;而且由於過去我國批准上市的葯品沒有與原研葯一致性評價的強制要求,導致有些仿製葯品在療效上與原研葯存在很大差距,行業盈利能力差,毛利率等指標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國際競爭力不足。
3、醫葯企業門檻提高
一方面,由於環境和資源約束加強,國家對化學原料葯及制劑產品的質量標准和環保標准不斷提高,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政府一系列葯品價格調控政策的實施,葯品整體的價格水平持續下降,我國制葯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目前,醫葯企業在監管、市場等各方面較以前承受了更大的壓力,隨著研發、生產到流通的產業鏈各環節標準的提升和監管的強化,行業門檻將進一步提高,相當數量的企業面臨淘汰。醫葯行業分化趨勢明顯,醫葯行業正在加速優勝劣汰和轉型升級。
2018年中國醫葯行業發展有利因素分析
1、利好政策支持發展。繼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葯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十三五」國家葯品安全規劃》等政策之後,2017年7月1日,我國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正式落地實施,該法案將繼承和弘揚中醫葯,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健康發展。
2017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印發《關於深化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鼓勵葯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從改革臨床試驗管理、加快上市審評審批、促進葯品創新和仿製葯發展、加強葯品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技術支撐能力、加強組織實施六方面提出36條具體意見,深化葯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改革。
隨後,食葯監總局還相繼發布了《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中成葯規格表述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修正案(草案徵求意見稿)》等規范管理性文件,體現出我國政府對葯品產業的健康發展的高度重視。
2、醫葯市場需求增長
在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全面二胎政策的開放、政府持續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國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大健康產業推動醫葯消費升級等多種因素的推動下,中國醫葯產品需求市場不斷增長,醫葯行業將持續發展。醫療保健作為人類一種基本需求,具有一定的剛性特徵,隨著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相應提高,直接引致居民保健意識提升,醫療保健需求上升,從而拉動葯品需求。近年來,老年病、慢性病和腫瘤的發病率持續增長,這些驅動因素將持續存在並繼續推動醫葯產品形成巨大的葯品市場需求,另外,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醫療支出水平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醫葯市場的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3、資本市場環境逐步改善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公開發行股票、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的規模不斷擴大,醫葯成為受益最大的行業之一。越來越多的醫葯企業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為技術創新、開拓市場、兼並重組和中小企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風險投資分散了新葯開發的風險,有力地支持了醫葯技術創新活動。上述背景對於推動醫葯行業內優勢企業的轉型升級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行業內的重組整合進程將進一步加快。
⑦ 2020年4月27日達安基因股價為何暴跌
前期漲幅過大,調整中。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依託中山大學雄厚的科研平台,是以分子診斷技術為主導的,集臨床檢驗試劑和儀器的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全國連鎖醫學獨立實驗室。
⑧ 2019醫葯行業的稅率是多少
2019年4月1日前醫葯行業的增值稅稅率是16%,以後是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