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宗商品可以投資ETF嗎
在我和投資者們的溝通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朋友對於指數基金(ETF)非常感興趣。因此他們十分希望我可以分享一些在國內可以投資的ETF。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截止2016年12月30號,在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ETF共有140個(含貨幣基金ETF)。其中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有92個,交易代碼都以51開頭。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ETF共有48個,交易代碼都以15開頭。以2016年年底的價格估算,所有的ETF所佔的市值大約為3400億人民幣左右。如果去除貨幣基金,剩下的ETF總共大約為120個,市值總和在2000億人民幣左右。
目前上市的大宗商品ETF主要有四支,都是黃金ETF(如上圖所示)。四支ETF的費率一樣,追蹤的指數都是上海黃金交易所的黃金現貨價格。從規模來看,518880的規模最大(65億左右),因此流動性也最好。如果投資者對於投資黃金感興趣,可以考慮購買這支ETF。
總結
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ETF是一個比較新的投資品種。ETF的好處是它能夠像股票那樣被隨時買賣,同時可以幫助投資者以比較低廉的價格達到多元分散的指數投資目的。隨著國內投資者的金融教育程度的提高,國內的ETF市場也會遵循國外市場的規律,被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可。
要想把涉及到ETF的所有問題在一篇文章中講清楚是不現實的。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對金融小白做一些科普性質的資料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② 黃太極的金蜜棗
四大名點 白切 寸金 烘糕 麻餅 還有獅子頭 蕪湖傻子瓜子,宣城的鴨腳包,安慶的水餃,阜陽的枕頭饃·蕭縣葡萄 ·歙硯石 ·天柱山葯材 ·廬州烤鴨 ·雲霧茶 ·黃山彌猴桃 ·九華石雕 ·屯溪綠茶 ·黃精 ·火筆畫 ·九華山竹製品 ·徽州竹編 ·徽墨 ·黃山名茶 ·亳州「穿心紅」辣蘿卜 ·徽州貢菊 笄山筍是廣德縣笄山竹海所產,由於笄山土質肥沃,土層較厚,故所產竹筍殼薄肉厚,質嫩脆甜,而且個兒小,遍身金黃,外形十分美觀,為竹筍中之上品。 用笄山竹筍製成的罐頭食品,遠銷海內外。 宣木瓜產於宣州區的水東、孫埠、新田、周王、溪口、金壩等鄉鎮,涇縣、寧國也有少量生產。 宣木瓜性溫,味酸澀,有舒筋活絡、祛風濕痹等症。古代醫葯學家陶弘景、蘇頌、李時珍都有較高評價。《本草綱目》載:「木瓜處處有之,而宣城者最佳」,故有宣木瓜之稱。宣州區種植的宣木瓜,已有1500 余年歷史,早在南北朝時期已定為「貢品」。 南湖蟹產於南漪湖、水陽江及郎川河水域,具有個體大、蟹黃多、肉味鮮,營養豐富等特點。尤以南漪湖被列為全省八大水產基地之一,引進「河蟹人工半鹹水工廠化育苗技術」, 1987 年已試產成功 。 南湖銀魚產於南漪湖,是宣城市一大名特產品,。它晶瑩透明,肉細骨軟,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可以鱔食、炒食或燒湯。以燒湯為上乘,味鮮而不腥,湯濃而不濁,肉肥而不膩,為淡魚中的珍品。南湖銀魚,每年7月上旬開捕,年產量10-25萬公斤。大宗產品均加工成干貨,有「油條」和「汛條」兩種,以「油條」為佳,暢銷國內外市場。 琴魚】 琴魚產於涇縣的琴溪河,並因此而得名,遠在唐、宋時已是名貴珍奇的特產。宋代詩人梅堯臣賦《琴魚》詩一首,詩中曰: 大魚人騎天上去,留得小魚來按觴。吾物五鄉不須念,大官常饌有肥羊。 宋歐陽修《和梅公儀琴魚》詩,其中有「淡鱗佳味自可愛」句,對琴魚的美味,備加稱贊。據史志記載,歷代王朝,都把琴魚列為「貢品」,當地百姓歲歲都要撈制琴魚送入官府。 琴魚在每年農歷三月初前後捕撈,魚長不盈寸,龍鰭果腹,鱗呈銀白。琴魚經過製作成魚干,鮮美多味,細嫩酥脆,色澤明潔,不焦不黯,作湯或做飲茶佐料,都別有風味,如果置數尾於茶杯中,鰭乍尾曲,睜眼張口,背脊向上,魚肚朝下,宛若魚在水中蝶詠,栩栩如生,堪稱奇觀。 獼猴桃產於寧國市的東岸、霞西、胡樂和涇縣的汀溪、愛民、蔡村,蘇紅、黃田等地。全市年產鮮果45萬公斤。 涇縣的汀溪、丁橋鄉興建了獼猴桃飲料廠,用優質礦泉水釀制獼猴桃果酒、果汁、汽水、香檳等飲料,銷往上海、南京、無錫等地、深受消費者歡迎。近年來廣德、涇縣試驗人工育苗栽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已由國家投資興建了獼猴桃生產基地。 山核桃產於寧國市的南極鄉及庄村、洪門、大龍等11個鄉的50多個村。面積達6.2萬畝,產量100多萬公斤,居全省之冠。寧國山核桃有厚殼、薄殼兩種,以顆粒大、桃仁肥厚,含油量高的薄殼品種為優。加工後的山核桃,味美可口,具有補血養氣、潤肺化痰、潤腸通便、治虛寒、消咳喘等功效,是廣大群眾喜愛的果品,遠銷到港、澳地區。 「大紅袍」板栗產於廣德縣的新杭鎮一帶,以金雞籠村的產品最著名。產品獨具風味,結實飽滿,粒大均勻,色澤鮮艷,果味甘甜,糯性強,耐貯藏。金雞籠村的板栗,系清代貢品,據傳慈禧太後第一次見到這又大又圓,紅得發亮的板栗時,愛不釋手,並指著管押運的官員說:「這栗子比你的大紅袍還要亮」,這就是「大紅袍」板栗得名的由來。 「大紅袍」板栗,不僅是國內市場的緊俏貨,還遠銷日本、香港和東南亞等地區和國家。 寧國市也盛產板栗,產地主要分布在東南部東津河西岸,以沙埠、三元為中心,包括橋頭、獅橋等20多個鄉,有10 多個品種,以「特早」、「二新早」、「軟刺早」、「三元大紅袍」、「九月寒」為最佳,產品暢銷國內外。 水東蜜棗產於宣州區水東鎮,附近的孫埠、楊林、寧國市的汪溪 、港口、太平等鄉鎮也有出產。這一帶種植棗樹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所產尖、圓兩種棗子,個大、核小、皮薄、肉厚、甜脆、製作蜜棗的歷史也有一百餘年。 水東蜜棗外形扁平,晶亮透明,金絲細縷,色似琥珀,故又名之「金絲琥珀棗」。水東蜜棗分為五級,其中特製「天香無核蜜棗」最名貴。產品不僅暢銷國內,還外銷到東南亞和歐美等40多個國家。 此外,郎溪縣的凌笪、崗南、濤城和廣德縣的下寺等鄉鎮,也出產蜜棗,幾地共有棗園1500畝,
③ 談談您對2009年股市的感想,200分
我覺得 股市的漲跌遵從市場原則。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謂流動性充沛。這個說法。無法得知真實性。中國國民存款50萬億 國家4萬億才到賬不到4分之一。銀行貸款10萬億 流入股市有多少?不得而知,加上熱錢 總而言之 中國股市不差錢。通貨膨脹 有了賺錢效應 錢會流入股市。通貨緊縮。錢會退出股市。經濟向好可以出現熊市。經濟萎縮,則很難走牛。
總而言之。判斷股市可以從判斷通貨膨脹率漲跌為參考。而通貨膨脹可以從大宗商品,生活必需品,資源性商品上 加以判斷趨勢。做好入市准備。不要想抄到底,但至少可以不錯過賺錢機會。09年是市場共同作用的結果。還有海外股市環境的影響。有市場就有投機,有投機就會有漲跌。成熟的市場 做長線,不成熟的市場 做中線。短線迴避。超短線 一般投資人 不可取。中國的股市還很年輕。A股均價11元左右。總市值23萬億左右。M1 M2多少錢?去查查資料。6千多點時 總市值多少?M1多少?可以查查資料。很多公司透支了未來多年的成長空間,構成了現在的泡沫。有人說A股現在沒有泡沫。我覺得現在的A股有泡沫。
④ 加息利於哪些板塊的股票
股票投資咨詢
【今日導讀】
>34個月來央行首度加息 海外市場聞風普跌
>南航前三季度凈利大增 太陽鳥獲2.7億訂單
>公開市場凈回籠410億 資金供給依然充裕
>20日再迎限售股解禁高峰
【上證精選】
○尚福林明確近期證監會工作要點,完善並購重組、查處內幕交易等入圍。
○葯品流通十二五規劃年內出台,上海醫葯等企業將受益。
○前三季度國企利潤同比增46.2%,有色、化工、交通、鋼鐵、電力行業利潤增幅較高。
○發改委:消費需求快速增長,今年冬季天然氣供應仍不樂觀。
【上證解讀】
○34個月來央行首度加息
------
20日起,央行同時上調金融機構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本次加息距離07年最後一次加息相隔近三年。針對加息,機構普遍認為不會改變股市上漲趨勢。記者采訪的部分險資表示,短期沒有拋售計劃。
點評:9月CPI或超過8月份達3.6%,這應是央行選擇此時加息主因。而在美國重啟量化寬松政策下,中國貨幣政策的收緊,將使中美利差進一步擴大,熱錢流入加劇,人民幣面臨更大升值壓力。分析師普遍認為加息對銀行股中性偏利好,利好升值概念股,但對房地產影響偏空。
○統計顯示加息難改市場運行步伐
------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1993年以來共加息12次,次日大盤漲8次,跌4次。自06年牛市啟動以來,加息後大盤均上漲。
統計數據顯示,如果市場處於熊市且在下跌初期和末期,加息將加速市場向下步伐;相反在牛市中,加息只有短期影響。
○美元上漲 海外股市期市普跌
------
受中國央行加息影響,截至北京時間20時15分美元對其他貨幣顯著上漲,其中澳元貶值超過1%。海外主要市場盤中均急挫,其中大宗商品跌勢明顯:倫敦有色普遍跌逾2%,紐約油價跌逾1.4%,黃金跌逾1%;歐洲主要股指跌0.19%至0.38%;美股股指期貨盤前下挫,標普500和道指跌0.5%左右,納斯達克股指期貨大跌逾1%。
⑤ 上海醫葯.華北制葯.同方股份
上海醫葯(600849)
投資亮點:
1、公司是一家以醫葯商業、零售為主,貿易、工業為輔的區域性較強的醫葯流通企業,公司藉助其在上海地區的地域與資源優勢,銷售規模不斷擴大,04年以來公司的銷售收入一直在百億元以上,排在醫葯行業上市公司首位。
2、公司擁有豐富的醫葯生產和流通資源,擁有6家醫葯生產企業,同時擁有英國MHRA固體制劑認證,澳洲TGA水針劑認證、美國FDA三類處方葯物原料認證。
3、09年1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2009-2011年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3年內重點抓好五項改革: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3年內使基本醫療保險等參保率提高到90%以上;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葯物制度,將基本葯物全部納入醫保葯品報銷目錄;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加強縣/鄉/村的醫療服務中心建設;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等。初步測算,3年內各級政府預計投入8500億元。為公司後期的發展帶來較好的外部環境。
4、公司的國際貿易規模進一步擴大,西葯制劑出口位居全國第三,與世界領先的醫葯分銷企業合作,與美國百利高公司簽定大宗國際合同,海外發展趨勢良好。
負面因素:
1、國家葯品價格管理越來越嚴格,嚴格控制葯品流通環節差價率以及基本葯物制度的提出,明確了國家壓低葯品價格、縮減中間流通環節的基本框架,將進一步壓縮醫葯流通環節的利潤空間。
2、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消費者為了控制開支而減少醫療保健的投入,給公司的經營帶來一定的壓力。
綜合評價:
公司是一家以醫葯商業、零售為主,貿易、工業為輔的區域性較強的醫葯流通企業,公司藉助其在上海地區的地域與資源優勢,銷售規模不斷擴大,04年以來公司的銷售收入一直在百億元以上,排在醫葯行業上市公司首位。中線有潛力,可關注。
華北制葯(600812)
投資亮點:
1、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抗生素類醫葯產品生產基地,抗生素原料葯總產量佔全國總產量15%左右,粉針制劑的年生產能力達22億支,居全國第一位。其中青黴素、維生素B12產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半合成青黴素及中間體產量居亞洲第一;鏈黴素產量居世界第一;粉針劑產量居亞洲第一。
2、公司計劃與荷蘭帝斯曼(DSM)在維C和抗生素領域實現戰略合作:設立三家合營公司(營養品公司2.3億,公司佔70%;抗生素原料葯公司1.5億,公司佔49%;抗生素中間體公司1.4億,公司佔49%)向公司子公司購買相關資產和負債。帝斯曼是一家總部位於荷蘭海爾倫、有百餘年歷史的大型跨國企業。
3、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先泰公司、維爾康公司、華日公司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證資格證書。根據相關規定,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認證資格後自2008年起連續三年享受15%的所得稅優惠稅率。
4、公司控股股東華葯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化學制葯醫葯企業之一,前身華北制葯廠是中國「一五」計劃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連續多年躋身全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和最佳經濟效益工業企業行列,是國家經貿委首批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之一,在醫葯行業內有較強的影響力。
5、公司擬收購華葯集團所持有的華北制葯集團新葯研究開發公司77.84%的股權。新葯公司是融信息、科研、中試、生產為一體,在研發方面在國內制葯企業中處於領先地位。新葯公司主要研究領域為抗生素、生物技術葯物、葯物新劑型研製、小分子葯物及天然葯物篩選研究等。是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高技術研究成果產業化基地」、「微生物葯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綜合評價:
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抗生素類醫葯產品生產基地,青黴素、維生素B12產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半合成青黴素及中間體產量居亞洲第一;控股股東華葯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化學制葯醫葯企業之一,是國家經貿委首批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之一,在醫葯行業內有較強的影響力;此外,新醫改也將對整個醫葯行業產生深遠影響,逢低值得積極關注。
同方股份(600100)
投資亮點:
1.公司是智能建築、軌道交通智能化和城市能源智能化三大領域的領軍企業。
2.公司中標的天津地鐵2、3 號線綜合監控系統工程項目系迄今為止國內軌道交通綜合監控系統建設中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該項目的承接進一步的鞏固了公司在全國軌道交通行業的領先地位。
綜合評價:
公司立足於信息、能源環境兩大產業,形成了應用信息系統、計算機系統、數字電視系統和能源環境四大本部的組織架構,構築了以計算機、信息系統、安防系統、數字電視系統、軍工系統、互聯網應用與服務、環保、建築節能等八個主幹產業為核心的發展格局,孵化培育了計算機、威視、環境、微電子、知網等十多個優質產業公司,走出了一條高科技企業發展之路。
⑥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商務部22日表示,國務院已正式批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
各方普遍認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聚焦點」。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既靠「對外開放」,又靠「對內放開」。正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激發了中國經濟的活力,自貿試驗區建設也將促進包括服務業在內的市場經濟大發展。
政府放權大大提升企業投資自由度
商務部表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草案的主要內容包括: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投資管理模式等。
此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探索負面清單管理」,引起業界廣泛關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指出,所謂「負面清單管理」是指,針對與外商投資相關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單方式列明。簡言之,現行的「正面清單管理」是規定企業「只能做什麼」,而「負面清單管理」是僅限定企業「不能做什麼」,並以「清單」方式進行列示,體現了「放權」的改革思路。
從現實情況看,對企業管制過多,大大限制了其經營活力。「我們不能再靠優惠政策來改善營商環境,而是通過高效透明的行政服務來吸引投資。」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幼文說。
專家認為,在自由貿易試驗區內,以政府放權為標志的改革將進一步深化。原先受到較多管制的創新類金融服務、商務服務、文化娛樂教育和醫葯醫療護理業等,將獲得很大的發展機會。
擴大開放服務業迎來機遇和挑戰
根據商務部的表態,擴大服務業開放、加快轉變貿易發展方式,也是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重要內容。
本世紀初,以加入WTO為標志,中國製造業對外開放。在與強大對手的過招中,中國製造業實現了競爭力的迅速提升。如果說WTO重在貨物貿易,自由貿易試驗區重在服務貿易,服務業將同時迎來機遇和挑戰。
在服務業的開放中,金融業首當其沖。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濟與貿易系副主任陳波表示,在國內的各類服務業中,金融業國有資產比重最大,受保護的力度也是最強的。一些金融機構依靠簡單的利息差,「躺」在那裡賺錢,這種情況既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續的。
今年以來,中國的金融改革處於提速過程中。在取消貸款利率下限後,利率市場化已是大勢所趨。如果放行國際金融資本進入國內市場,自由貿易試驗區將再次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
復制推廣讓全國享受制度「紅利」
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28.78平方公里。從面積上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並不大,但它的輻射作用卻將超出很多人的想像。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所包含的外高橋保稅區、洋山保稅港區,分別是全國第一個保稅區和第一個保稅港區。在長期發展中,已形成了「立足上海、服務全國」的模式。
國內最大的有色金屬貿易商——邁科金屬國際集團,一直期待試驗區獲批後,在洋山保稅港區建設國內首個LME(倫敦金屬交易所)交割庫。邁科集團總裁何金碧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金屬消費國,隨著大宗商品供應過剩,很多資源會選擇運往試驗區內的LME倉庫。當國內供應不足時,可以就近進貨,降低國內企業的交易成本。」
比輻射更重要的,是復制推廣。國務院明確要求,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隆國強說:「為什麼叫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因為試驗區要著眼於全國發展和新一輪改革開放。」
⑦ 國資國企改革概念股票有哪些
國資國企改革概念股票有:
成飛集成(002190)中航飛機(000768)中航動力(600893)成發科技(600391)中航動控(000738)洪都航空(600316)。
中航電子(600372)中航機電(002013)中航光電(002179)中航黑豹(600760)中直股份(600038 )中紡投資( 600061 )。
貴航股份(600523)中航重機(600765)*ST三鑫(002163)深天馬A(000050)飛亞達A(000026)中航地產(000043)。
(7)上海醫葯大宗擴展閱讀:
分析預計:
隨著中國製造業的創造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國出口產品的質量與技術含量也越來越高,低成本高質量的「中國製造」產品沖撞歐美本土產品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沖突將日趨升級激化。
面對美國利益集團的強大壓力以及即將開始的下屆總統大選,布希政府表示,要「採取相應的對策」。財長斯諾、商務部長埃文斯、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貿易代表佐立克等主要經濟官員也紛紛指責中國的貨幣與貿易政策。
美國正逐漸失去對中國的耐心。一些亞洲專家認為,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全球的資金與人力資源正在大洗牌。
以往的全球化是勞動密集型、低技術含量的產業遷離歐美;而今,隨著通訊手段的大幅提高以及中國與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也同樣捲入了全球化的浪潮。
⑧ 中國面臨的生物技術的挑戰有哪些
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我國醫葯企業主要有三大明顯短板:一是獲取國際市場尤其是規范市場准入的能力不足。二是企業普遍缺乏國際葯品市場運作經驗的專業人才,國際化營銷能力薄弱,絕大多數企業只做產品,不做市場,沒有真正在國外打響自己的品牌。三是在與國際交往的過程當中,對知識產權問題的處理也不盡妥當,經常遭遇尷尬境地。其中,葯品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我國醫葯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與國外企業發生糾紛的多發地帶。
當前,我國醫葯行業總體上表現出全線擴張的上升勢頭,並釋放出卓而不凡的巨大潛力。同時,由於國際市場復甦緩慢、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普遍抬頭等因素的影響,我國醫葯外貿面臨的阻力和困難將會加劇。筆者認為,我國醫葯產業發展必須克服的主要困難與障礙有以下幾個方面:
國際金融危機及相關不確定因素的負面影響仍在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尚未顯出觸底跡象,普遍預計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在2%~3%之間。據IMS統計,2010年全球醫葯市場相對表現較好,將增長4%~6%,市場規模將超過8250億美元;到2013年,全球醫葯市場的年復合增長率將保持4%~7%的速度,屆時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9750億美元。
盡管醫葯行業的預期好於其他行業,但危機帶來的影響依然不可低估。各大跨國制葯企業為縮減成本和提高生產效率,普遍開始緊縮支出、重組內部機構、調整研發重點、暫緩上馬新項目等。受國際市場需求整體萎縮和監管政策趨嚴等因素影響,2010年我國醫葯產品出口面臨的壓力依然較大。其中,中成葯貿易將會繼續出現逆差。一些相關保健品及用於康復和理療用途的按摩器具產品出口面臨的阻力短時間內亦難消除,形勢不容樂觀。同時,歐美、印度和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因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出於維護本國企業利益的考慮,將會對中國製造的醫葯產品加以限制,出現了更多贊同貿易保護的觀點。如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中國重商主義導致的出口盈餘損害了全世界的利益,且這種政策是掠奪性的。」國際大氣候決定了貿易摩擦將在所難免。而同時,美國等國家在人民幣升值問題上也會繼續對我國施壓,不排除發生新一輪的幣值之爭,我國面臨的整體貿易環境將會十分復雜與嚴峻。
產業結構升級的任務日益緊迫
2008年,我國制葯銷售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數量為5949家,累計銷售收入6561億元人民幣,平均每家企業的銷售額僅為1.1億元人民幣。工業百強合計銷售收入為2469億元人民幣,百強企業整體集中度為41%,而全球前十大制葯企業銷售總收入佔全球醫葯市場的比重從1993年的25%,上升到2008年的45%。美國排名前十位的制葯公司占據了全美90%的銷售份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制葯企業,其研發投入占當年銷售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5%~20%,而我國制葯企業的這一比例不足1%,優秀的企業也很少超過5%。企業研發投入少、創新能力弱,一直是困擾我國醫葯產業深層次發展的關鍵問題。大部分企業的研發投入比重處於非常低的水平。同時,國內風險投資市場尚未建立,整個技術創新體系中間環節出現嚴重斷裂。目前,我國醫葯研發的主體仍然是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大部分企業無法成為醫葯研發的主體,使一些關鍵性產業化技術長期沒有突破,制約了產業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下游深加工產品領域延伸,產品更新換代緩慢,無法及時跟上和滿足市場需求,產學研貿出現了嚴重割裂。盡管我國醫葯製造產業集中度有了較快提高,但與國際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企業多、小、散的現狀制約了醫葯創新能力的提高。
此外,在商業流通領域也同樣存在集中度低的問題。2009年,我國共有1.3萬家醫葯批發企業,全國醫葯商業銷售總額為4699億元人民幣,前三大批發企業——國葯、上海醫葯、九州通的銷售額約為1000億元人民幣,占市場銷售總額的21%左右,而另外的約1.25萬家的銷售額加在一起不到700億元人民幣,只佔到15%的市場份額,平均每家約為560萬元人民幣。美國前三大醫葯批發企業Cardinal,Mckesson和AmerisourceBurgen的銷售額就占整個市場銷售額的90%,排名前十位的醫葯批發企業的市場份額就達到96%。我國醫葯商業領域過多的小企業導致無序競爭嚴重,服務能力普遍不高,不正當競爭,特別是與醫院利益捆綁的暗箱操作十分盛行。
能耗大、污染重和資源浪費對產業可持續發展形成威脅
我國醫葯產業是環保治理的重點行業之一,大部分化學原料葯生產能耗較大、環境污染嚴重、附加值較低,三廢處理、環境保護的壓力不斷加大。在我國躍居世界第一大原料葯生產國的背後,資源和能源的犧牲成為難以計算的成本。我國的青黴素工業鹽年產量為6萬噸,佔世界產量的90%;維生素C年產量超過30萬噸,佔世界產量的60%;檸檬酸年產能已達70萬噸,佔世界產量的65%。甚至許多貧窮國家都不生產的大宗原料葯在我國還進行著大規模的生產,產業發展環境並沒有由於產值的增加而改善,反而更趨嚴峻,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此外,中葯資源保護相關法規建設滯後,中葯材的種植及生產方式較落後,缺乏必要的組織,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生產種植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市場信息引導,致使中葯材的開發利用處於無序狀態之中。一方面,野生葯材資源的過度開采,導致部分品種處於瀕危的境地,甚至面臨滅絕;另一方面,因為盲目種植,導致大量積壓,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許多中葯材通過初級產品形式,以很低的價格出口。如我們常用的500種中葯材當中,必須予以保護的就達112種,其中瀕危10種,稀有38種,漸危46種。一些中葯材,如甘草、麻黃、銀柴胡、肉蓯蓉、雪蓮、紅景天、冬蟲夏草、川貝母等,由於過度採挖或掠奪式開發,資源量逐年萎縮,已開始影響到中醫臨床用葯及制葯企業的生產。
普遍缺乏國際認證的產品和國際市場運作的經驗
入世以後,國內外市場的界限日益模糊,中外企業之間呈現多方博弈的格局。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當中,我國醫葯企業主要有三大明顯短板:一是獲取國際市場尤其是規范市場准入的能力不足。我國大部分化學原料葯產品沒有取得國際市場進入許可證,制劑產品通過美歐等發達國家cGMP認證的更是少之又少,不足20家。二是企業普遍缺乏國際葯品市場運作經驗的專業人才,國際化營銷能力薄弱,絕大多數企業只做產品,不做市場,沒有真正在國外打響自己的品牌。三是在與國際交往的過程當中,對知識產權問題的處理也不盡妥當,經常遭遇尷尬境地。其中,葯品知識產權保護一直是我國醫葯企業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與國外企業產生糾紛的多發地帶。我國在1993年1月1日實施的修改版《專利法》中,就對葯品化合物實施了專利保護。同時,根據1992年中美簽署的《中美知識產權備忘錄》,對1986年至1992末在美國、歐盟、日本等40多個國家取得專利的葯品發明給予一種追溯性質的行政保護作為彌補,從而為葯品知識產權保護建立了重要的法律制度。入世後,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有了明顯改善,但與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與對國外專利醫葯產品進行保護形成反差的是,我國擁有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葯產品卻寥若晨星。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發明專利公報》中,我國化學葯物專利申請極少,而且多為工藝或劑型改進的專利,國外申請則佔到90%以上,其中絕大部分是新化學合成葯物;中葯專利申請數量相對較多,但普遍質量不高,即使給予授權,其保護范圍也很小;生物葯物的專利申請我國雖然佔到近一半,但發明的創造性和質量與國外相比相差甚遠。
總的來看,盡管我國醫葯行業未來發展之路充滿荊棘與挑戰,但前景卻會越加光明。相信會有更多的中國醫葯企業從自身實際出發,盡可能地抓住每個機遇,積極開拓,勇於進取,在國際市場上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同時,中國國內市場經過調整與重組,也有望實現良好的運行秩序,釋發出更大的商機與潛能,成為國際醫葯企業特別青睞的巨大市場。中國躋身世界醫葯強國之林為期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