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於弱勢有效市場是否可以說技術分析是無效的,半強勢有效市場是否可以說基本面分析是無效的
弱勢有效市場的技術分析是無效的。
在該市場上,一方面,關於證券產品的信息在其產生到被公開的過程中受到了某種程度的損害,信息公開的效率受到影響。
證券的發行者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將所有有關發行證券的信息完全、真實、及時地公開,發行者和投資者在信息的佔有上處於不平等的地位。
投資者獲得的只是發行者公開出來的信息,而不是發行者自己所掌握的全部信息,那些未公開的真實信息被稱為「內幕信息」。而且,由於各種原因,在發行者所公開的信息中,還可能有虛假的成分。
(1)對技術分析誤讀擴展閱讀:
半強式有效市場的特點:
半強式有效市場,「價格信息和公開信息反映在股價中,因此不能僅靠公開信息獲利」,這種推論顯然混淆了反映和理解之間的區別。
市場價格反映了這些信息,但是參與者不一定能正確理解,公開信息量大,復雜,包含錯誤,能快速正確理解,提前正確預測的只有少部分人,因此 僅靠公開信息盈利也是可能的。
所謂弱勢有效市場,「以往價格的所有信息已經完全反映在當前的價格之中,所以利用移動平均線和K線圖等手段分析歷史價格信息的技術分析法是無效的」。
這種推論,顯然也是混淆了反映和理解之間的差別,就像月亮陰晴圓缺,反映了某種客觀實際,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因此,如果能正確理解價格信息背後的含義,依靠K線獲利也是可能的。
2. 關於《漫步華爾街》對技術分析的批判怎麼去看待
該書作者對技術分析很無知,所以他對技術分析的觀點毫無意義,讀者可跳過。
3. 為什麼說預測和技術分析不太靠譜
以上三個回答是我用同一個技術分析知識針對不同股票在不同時間做出同樣結論的分內析,短線過前高容,事後都過了,不靠譜嗎?一個兩個可以是運氣,更多呢?你需要我可以貼更多上來,
說技術分析不靠譜的人不過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懂什麼是正確的技術分析,網上搜的,買書學的能有用主力賺誰的錢?
技術分析絕對不是不經過修改直接套用幾十年幾百年前沒有成交量,沒有期貨期權等等金融衍生商品時代發明出來的k線,波浪,技術指標這些東西,而是通過量價,趨勢,修改後的波浪,主力類型不同導致的股性不同來對主力進出痕跡進行分析
4. 我為何放棄技術分析這本書怎麼樣
去稍微看了復一下這本書的制pdf,看完後的結果,是作者自己完全不懂技術分析而單純從一些技術分析方法的創始人的生平經歷推斷技術分析的不可靠。這種推理是片面而失真的。當然,空口說可能沒有什麼說服力,我就以一些實際利用技術分析來對股市的推測的例子給你看看。
所有例子都是這兩個月我在網路知道的回答,因為有日期,做不了假,可以證明我是事前的分析推測,而不是事後看圖說故事,你也可以自己搜我的這些回答來驗證
5. 我為什麼放棄技術分析pdf
這本書不顧股價波動變化的客觀現象和事實,片面地取消股票的定量分析,只強調定性分析,放棄技術分析就等於把秤和尺子等計量工具銷毀,對事物的全面客觀的認識,必須做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有機統一。這本書是教條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思想的產物。
6. 為什麼說技術分析很扯淡
這么說的人有以下幾種
1.人雲亦雲,自己完全不懂技術分析,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2.自己學的技術分析知識是買書看,網路搜來的資料,這種技術分析,因為發明時間久遠,和現在很多實際情況不同,大約不到15%符合書上網上的描述。比如陽包陰,所有書和資料都告訴你看漲。4月11日大盤就是陽包陰,然後呢?所以學了這樣技術分析知識的人,實際應用,虧損後自然覺得扯淡。
但是真正正確的技術分析並不是這樣,我這么說可能沒有說服力,舉幾個關於技術分析實際例子給你看,都是我近期利用技術分析在網路知道的回答。因為都是在發生之前的分析,你可以驗證准確性。
7月14對包鋼的分析
看完這些,你還覺得技術分析扯淡嗎?
如果只有一個兩個回答正確,或許是運氣,但這個明顯不是,而上面分析包鋼和萬科短線會過前高的原因,是一樣的
7. 任何股票都是波動,那要如何來看股票好不好
股票的基本麵包括每股收益(越高越好),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越好,這個指標最重要,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很低說明公司成長性差),負債(越低越好),市盈率(越低越好),營業收入,總資產等等。
其實看投資的公司好壞,關鍵是看其確定性的成長性,如果AB兩家公司的市盈率都相同,但是A公司每年的利潤增長為50%,而B公司每年的利潤增長為10%,那當然要投資A公司。基本面是一種證券或股票估價的方法,利用財務分析和經濟學上的研究來評估企業價值或預測證券(如股票或債券等)價值的走勢。那麼,如何通過基本面來阿判斷個股的好壞?實戰案例分享下!
1.首先從最新提示看這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凈資產收益率等等,這些是否是正數,代表著家公司是賺錢的。如果是負出的,那麼可以捨去。
毫無疑問,公司股價表現的好壞是與其基本面息息相關的,我們自己也是這一觀點的信奉者和實踐者。在我們的投資決策中,基本因素佔有絕對地位。但是,基本分析的結果並不能作為投資的唯一依據,我們常常還要考察公司當時的股價水平,只有當我們分析後預期目標同公司股價當時水平有足夠吸引力時才能成為我們強烈關注的對象,否則即使基本面再好,假若股價沒有吸引力也不會成為我們的投資對象。在我們看來,真正的基本分析人士會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是將公司的基本因素放在具體公司生命長河裡范疇內考察它。人,公司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處在不同生命周期的公司的表現是不同的。我舉個例子,兩家一樣業績的公司假若其他情況一樣,處在成長期的公司的股價會遠高過處在成熟期的公司。
其次是將基本因素放在一個動態環境里來審視。人有「三窮三富不到頭」,公司也是尊循榮枯相隨。古人有「盛時常做衰時想」,我想我們對公司的基本分析也應該採取這種態度----要盡力拉平它的一些周期波動來看它。比如,以幾年為一個范疇而不是僅以一年甚至一季來思考它的基本因素的變化。這裡面,我們要知道市場總是習慣按照極點來對它進行估值的。
再次是我們要將基本因素同公司目前的股價水平結合起來。這是基本分析中最為人們忽略的因素。在很多眼裡,只要基本面好就不問價格買進反之則拋售。我們的生活常識讓我們對世界上大部分東西都要合計劃不劃算,你我都有「投入產出」概念,在投資里也一樣。還有就是將基本分析中定量分析同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對我們很多人來講,羅列一些資料,大談一些消息,復述一些f10的數字,或者引用一些專家觀點,背誦一些二手研究報告等就是所謂的基本分析.其實,這是對基本分析的誤讀.同技術分析相比,基本分析看起來枯燥無味,實際上它深奧的多.其中,在定性基礎上必要的定量分析,在數據事實之上合理的推理都是必需的.
8. 如何對待技術分析與基本面分析
股票基本面:
看該行業前景,公司在行業地位,(龍頭比較好)國家政策面對該行業有什麼影響。公司本身主營業務如何,是否集中,(集中比較好,主營太分散的話,不會太突出。)是否有新項目設立,未來的發展是大致一個什麼走向。是否有整體上市或者整合的預期。是否有基金持倉,比例如何,近期是在增還是減?再詳細就看下籌碼是否集中(看持有的股東數目。數目減少,人均持股多就是在集中,比分散要好)該股總股本多少?流通股多少?盤大的話在行情好的時候上漲會比較慢。最後說下業績如何(其實我個人基本不怎麼看這條,但大部分股民比較認同)中國上市公司很多東西比較假,所以基本面的分析不要太過重視。
股票技術面:
k線是技術分析的基礎,只有把k線學會了,那麼技術分析也才能做到位。那麼如何來根據k線研究股票呢?可以根據以下幾點去分析:
1查看k線歷史走勢,近期趨勢,是上漲還是下跌,是調整還是震盪,是波幅展開還是區間橫盤。
2分析k線的高低點和相對高低點,
3分析k線支撐和壓力,發現套單位置,觀察莊家操盤手法。
把以上幾點分析出來,那麼基本上可以判斷一下個股是怎麼走,該上升還是下跌或者是橫盤。
但是以上幾點還不夠,因為股價的走勢是很多很多因素綜合起來的效果,k線分析只是一個成本上,技術上的分析,還必須做到其他的分析才更好,比如均線分析,價格走勢,消息影響,基本面如何,股東變化如何,機構變化如何等等,然後再把個股、大盤,以及國際金融走勢結合來看,那麼相信你能夠做到心裡有數。
這些在以後的操作中可以慢慢去領悟,為了提升自身炒股經驗,新手前期可以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學習一下股票知識、操作技巧,對在今後股市中的贏利有一定的幫助。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9. 有效資本市場假說對技術分析意味著什麼
在弱式有效市場中,證券價格充分反映了歷史上一系列交易價格和交易量中所隱含的信息,從而投資者不可能通過分析以往價格獲得超額利潤。
在半強式有效市場中,證券當前價格完全反映所有公開信息,不僅包括證券價格序列信息,還包括有關公司價值、宏觀經濟形勢和政策方面的信息。
在強式有效市場中,證券價格總是能及時充分反映所有相關信息,包括所有公開的信息和內幕信息。
所以,如果存在強式有效市場且身處其中時,那麼所有分析(包括技術和基本分析)都是徒勞的。但在現實世界的實際市場中,沒有哪個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效市場,所以優秀的技術分析或基本分析者都能獲得超額利潤(更不用說擁有內幕消息渠道的投資者了)。
結論,有效資本市場假說只是理論假設,與現實市場存在諸多不符,基本或技術分析在實際的運用中不受該假說的影響。
10. 巴菲特對技術分析怎麼理解
那麼理性投資是對的,也是可以實現的。如果理性投資是依賴現代精確的數理方程計算收益和風險,希望在同等的風險程度下,得到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那是不現實的。 對投資理論的研究可以為人們提供分析的基礎,提供判斷工具,通過理性的分析和判斷讓人們跟上市場的步伐,甚至超越市場,這該是理性投資的出發點和目的,但如果試圖完全把握市場,指導操作勝算,則是不可行的,因為你並不可能十分准確地預知未來的市場表現。 至於依賴現代數理模型與方程進行投資,則是不可取的,即使在美國這樣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化國家,由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組成的基金公司也是一鼓作氣,三鼓而敗,所以純數理模型與方程派是站不住腳的。 但是不是投資分析就一無用處了呢?在一個成長的市場里,市場整體是上升的,收益是比較穩定的,基於公司基本面分析進行投資的巴菲特也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投資業績,這說明理性分析是必要的,大的基本面和公司具體情況分析也是必要的。但在反轉的市場和波動很大的市場里,如面臨著日本經濟的十年停滯,再高明的模型也是無濟於事的,同樣在通貨膨脹嚴重的國民黨統治時期,貨幣的貶值也是驚人的,原來可以買頭牛的錢,幾年間就只能買幾粒米了。 所以在一個大的穩定的政局和持續增長的市場環境下,建立一個穩定的收益預期是可以期待的,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礎上的投資是合理的,但不要試圖用數理模型與方程等把收益精確到小數點後的兩位吧,那樣神就失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