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從鄭州火車站東站去開封的鄭州大學請詳細告訴
上個回答完全錯誤!讓你多走了三分之二的冤枉路。
你從鄭州火車站新東站下車後,直接坐鄭汴公交105路(鄭州客運西站 - 萬客來客運站 - 鄭州新東站 - 賈魯河 - 祥符營 - 魯恭廟 - 石河 - 雁鳴湖 - 滄浪 - 東湖 - 運糧河 - 杏花營 - 馬家河 - 金明廣場北(西區水上樂園舊址) - 河大新區西門 - 黃河水院 - 北門外 - 蘋果園生活區 - 汴京路西口 - 勞動路 - 汽車東站/公交四公司 )在「鄭州新東站」上車到開封「金明廣場北」下車,下車後看你是去河南大學(金明校區)還是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如果還不清楚地點,一問路人便知。
㈡ 鄭汴新區的功能定位
城市規劃中,簡單的功能分區,往往會造成產業孤立、城鄉分割、交通擁堵等問題。此次規劃提出了「復合城區」的概念,著力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
新區規劃以「復合城區」為核心理念,通過區域「規劃統籌、交通一體、產業鏈接、服務共享、生態共建」,提高產業集聚、產城融合、城鄉統籌、城際開放能力,走出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生態為代價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道路,為全省乃至全國內陸地區科學發展提供示範。 「復合城區」理念具體體現為「五大復合」。一是功能復合,即對生產功能、人居功能和服務功能進行統籌安排。二是產業復合,即實現產業鏈的橫向和縱向延伸擴展,形成一二三產業的循環發展。三是生態復合。以生態軸線聯合各功能區,使城市、近郊、農村、農田、濕地、河流、森林等不同類型的生態單元既空間獨立,又緊密聯系,形成復合的生態結構。四是空間復合,打破單一土地利用模式,在城市建成區之中穿插一些生態農業示範區,實現土地混合使用;同時,以基本空間單元構成復合型社區,再由復合型社區構成功能組團,防止分區之間功能割裂,減少交通能耗。五是體制復合。打破行政區劃及城鄉界限,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新型管理體制,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根據新區產業發展現狀,綜合考慮資源承載力、土地適應性、交通運輸條件等因素,採取軸線組團發展模式,形成「兩軸兩帶九組團」的發展格局。「兩軸」是東西走向的鄭汴一體化產業發展軸,南北走向的鄭東--航空港經濟發展軸;「兩帶」是沿黃旅遊產業帶、東南部生態農業產業帶;
「九組團」是鄭東新區、經開區、航空港、白沙組團、劉集組團、官渡組團、九龍組團、中牟組團、汴西組團。規劃確定鄭東新區強化商務、金融、會展、科研、教育等功能,經開區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航空港重點發展臨空產業,白沙、劉集、官渡組團著重發展科教、旅遊休閑、食品加工、環保等產業,九龍組團(國際物流園區)發展物流與配套工業,中牟組團發展機械製造、汽車製造、食品製造業,汴西組團發展綜合性新城區,以金融商貿、休閑娛樂、行政辦公、商住以及現代製造業功能為主。沿黃河發展生態、旅遊產業,在新區東南部發展高效農業。 高鐵、航空、城際鐵路等現代化的交通設施將成為鄭汴新區交通系統的支撐。按照規劃,從鄭汴新區出發,到達中原城市群不超過1個小時,到達北京、武漢、西安等重要城市,不超過3個小時。
新區交通規劃依託國家干線交通系統,圍繞高鐵客運中心、航空港、鐵路集裝箱中心站、干線公路物流港與鄭州火車站(市區站)共同構成的「五大樞紐」,打造以鐵路(包括客運專線)、城際軌道、高速公路主幹、國家干線公路、航空為支撐,各種交通方式有機銜接、高效安全的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中原城市群半小時交通圈和1小時交通圈
實施鄭州國際機場二期工程,新建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樓及附屬設施,形成北京、廣州、上海的三條「空中快線」和至昆明、杭州、成都、深圳的四條精品航線,新開通至新加坡、東京(或大阪)兩條亞洲航線和一條歐洲國際航線,大力爭取國際航線向鄭州延伸,擴大國際客運航線網路;引進國際航空物流企業,加強與郵政航空合作,培育國際貨運線路。
同時,建設航空港城際鐵路樞紐站,打通機場至商丘的東出口,加快建設機場至民權的高速公路,依託國家干線鐵路、客運專線、城際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實現「零換乘」,提高航空港對中原城市群周邊城市的輻射能力。
客運方面,以新鄭州站(鄭州東站)綜合交通樞紐為中心,通過建設石武(石家莊-武漢)、徐蘭(徐州-蘭州)客運和鄭州-重慶高級客運專線,形成全國第一個高速鐵路客運「十字」樞紐,打造至北京、武漢、西安的二至三小時鐵路快速交通圈。
規劃建設鄭州-焦作、鄭州-新密-洛陽、鄭州-許昌、鄭州-開封等城際鐵路,強化中原城市群內部交通聯系。 貨運方面,圍繞國家干線鐵路「雙十字」鐵路樞紐,改造提升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新建國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鐵路新編組站和鄭州鐵路樞紐南北環線,分流鐵路貨運,形成新的物流集散中心。
新區區域內打造「六橫六縱」的快速路骨幹網路,「六橫」東西貫穿新區,作為連接鄭州和開封的區域骨幹道路,承擔區域內東西串聯的功能。自北向南分別為:新龍路、金水東路-鄭開大道、鄭汴物流通道(中央大道)、南三環路東延-新安路、310國道、102省道。「六縱」南北縱貫新區,起南北聯絡作用,自西向東依次為:中州大道、107輔道、四港聯動大道、新107國道(萬三公路)、233省道、新233省道(規劃中)。 在城鄉二元體制下,農村和城市在許多方面都存在巨大差異,尤其是在社會服務和公共資源方面,城市人比農村人要優越得多。而在鄭汴新區,城鄉差異將被抹去,城鄉資源共享、社會服務均等是新區城鄉一體化的發展目標。
規劃提出,要用區域快速客運交通網路將城鄉緊密聯系起來,統籌規劃城鄉一體的給排水、供熱、電力、電信等市政設施,統籌配置商業、金融、文化娛樂、體育、醫療衛生、社會福利等社會服務設施。 在城鎮體系空間布局上,按照交通引導,生態優先,凸顯優勢的原則,在整個鄭汴新區范圍形成「9-6-12」的復合網路式城鄉一體化空間發展框架。「9」即鄭東新區、經開區等九個功能組團。「6」即六個重點鎮,為雁鳴湖鎮、白沙鎮、黃店鎮、花園口鎮、柳林鎮、官渡鎮。「12」即十二個一般鎮,通過搬遷、合並等方式遷村並點,引導人口向中心村及小城鎮集中,提高農村建設用地利用的集約性,將置換出的建設用地用於滿足城鎮建設的需要。 按照規劃,新區將建設「三大農業圈」:城區農業圈、近郊農業圈、遠郊農業圈。城市農業圈鑲嵌在城區之中,以農業體驗公園、社區綠化為主,並發展高科技無土栽培產業;近郊農業圈靠近城市生活區,同時也是組團之間的生態廊道,集設施農業、休閑農業與農業科研於一體,生產新鮮的蔬果、水果、乳製品等,進行農業科研,發展觀光農業;遠郊農業處於城區外圍,規劃建設大規模生態農業基地,包括生態循環,農業觀光、農產品加工、農業物流,以及農、牧、漁等基礎農業形態,構成包括沿黃生態農業區在內的兩大農業區。
㈢ 河南的經濟來源那裡
三、河南經濟 (一)獨特的區位優勢——重要的交通、通訊和能源樞紐 自古就被認為「居天下之中」的河南,位於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帶之間,且是進出西北六省的門戶。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河南成為全國舉足輕重的鐵路、公路、航空、通訊和能源樞紐。 1、鐵路 三橫五縱的鐵路網路在河南交匯。河南地處全國鐵路網中心,國家鐵路干線京廣、隴海、京九、寧西、焦枝、焦新、新荷、候月以及孟寶、新密等支線在境內交匯,還有漯(河)阜(陽)、湯(陰)台(前)等地方鐵路。河南鐵路通車里程居全國第一。鄭州、商丘和洛陽都是重要的鐵路樞紐,其中鄭州北站是亞洲最大的編組站,鄭州站是全國最大的客運站之一。國家規劃的北京—深圳、徐州—蘭州鐵路客運專線縱貫河南,並在鄭州交匯。 2、公路 河南公路交通發達。全國眾多的高速公路和國道在河南交匯,連霍、京港澳等9條國家規劃的高速公路及107、310等9條國道經過河南。截至2007年底,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4556公里,居全國第一位。 3、航空 河南民航事業正在迅速崛起。目前全省共有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洛陽機場和南陽機場三個民用機場。其中鄭州新鄭國際機場2007年旅客吞吐量超過500萬,新擴建的新鄭機場旅客吞吐能力超過1200萬。河南省正在努力把鄭州建成國際性航空樞紐,國家民航總局已經把鄭州列為全國八大航空樞紐之一。鯤鵬航空是首家將總部和運營基地遷往鄭州的全國性航空公司。 4、通訊 河南省公用電信網在我國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省會鄭州是我國重要的通信樞紐之一,國家骨幹公用電信網「八縱八橫」有「三縱三橫」途徑河南,加上南北、東西兩條架空光纜干線從河南穿過,構成全省「四縱四橫」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 5、能源 全國眾多的能源管道在河南交匯。包括西氣東輸等至少四條天然氣管道和至少四條石油管道在河南交匯。另外,南水北調和北煤南運也在河南交匯。在未來,來自中國西北和中亞的石油將與來自中國東北和俄羅斯遠東的石油在鄭州交匯。河南,尤其是鄭州將成為我國極其重要的能源樞紐。 (二)農業——中國第一農業大省 1、農業概述 河南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適宜於多種農作物生長,是全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也是全國棉花、油料、煙葉等農產品的重要生產基地。2007年全省糧食總產量達到1049億斤,連續8年居全國首位,新增糧食產量佔全國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這不僅解決了河南這一中國第一人口大省的吃飯問題,而且每年要外調大約200億斤糧食支援外省。河南油料產量佔全國的1/7,牛肉產量佔全國的1/7,棉花產量佔全國的1/6,小麥、玉米、煙葉、豆類、芝麻等農產品和肉類、禽蛋、奶類等畜產品產量也都居全國前列。 2、河南特產 河南還有很多名優特產品,如原陽大米、新鄭大棗、開封西瓜、杞縣及中牟大蒜、信陽毛尖、確山板栗、洛陽櫻桃、鄭州蜜桃、南陽月季、西峽獼猴桃、靈寶蘋果、林縣山楂、內鄉山茱萸、西峽琥珀、洛陽牡丹、民權葡萄、永城辣椒、鄢陵花卉、焦作四大懷葯等,都已成為國內知名品牌。 (三)工業——新興的工業大省 1、工業概述 近年來,河南工業由弱變強。河南工業門類覆蓋了國民經濟行業的39個大類,形成了食品及飲料、機械、電力、建材、冶金、化工、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煙草等一批重點產業。工業化進程不斷加快。2007年,全省工業增加值7508.27億元、比上年增長19.6%,工業經濟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2%。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5438.06億元、增長24.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947.17億元、增長38.2%;實現利潤總額1959.55億元,居全國第四,增長68.5%。原煤、鋁、黃金、十種有色金屬、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機、紗、化纖、機制紙及紙板、卷煙、家用電冰箱、速凍食品、方便麵等主要工業品產量均居全國前列。 2、知名企業 (1)食品行業:雙匯、眾品、永達雞、華英鴨、三全、思念、白象、科迪、南街村、蓮花味精、王守義十三香、金星啤酒、杜康酒、仰韶酒 (2)冶金行業:安陽鋼鐵、舞陽鋼鐵、中國特鋼、欒川鉬業、靈寶黃金、中孚鋁業、長城鋁業、豫光金鉛、神火集團 (3)能源行業:永煤集團、平煤集團、鄭煤集團、鶴煤集團、義煤集團、焦煤集團、神馬集團、中原油田、豫聯能源、洛陽石化、洛陽新安電力集團、伊川電力集團、神火集團 (4)汽車行業:宇通客車、洛陽一拖、少林客車、鄭州日產、鄭州海馬、紅宇冷藏車、宏達專用車、大陽摩托、新飛冷藏車 (5)裝備製造業:許繼電氣、中信重機、宇通重工、衛華集團、開封空分集團、正星科技、鄭紡機、鄭煤機、大方橋梁 (6)醫葯化工:宛西制葯、羚銳制葯、輔仁葯業、太龍葯業、天冠集團、神馬集團、銀鴿紙業 (7)其它行業:新飛電器、金龍銅管、風神輪胎、隆豐皮草、黃河旋風、瑞貝卡發飾、建業地產、鑫苑置業 (四)高科技——羽翼日豐 河南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全省共建設了2個國家級和9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410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62家。2007年全省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020億元,比上年增長25%。許繼、宇通進入國家級創新型企業試點行列。洛陽中硅、中信重機、威科姆科技、華蘭生物、華晶金剛石等一批高技術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五)鄭州商品交易所——再度雄起 鄭州商品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是中國第一家期貨交易所,也是全國三大期貨交易所之一。目前上市交易的期貨合約有小麥、棉花、白糖、精對苯二甲酸(PTA)、菜籽油、綠豆等,其中小麥包括優質強筋小麥和硬冬白(新國標普通)小麥。小麥、棉花、白糖和PTA期貨為國民經濟服務的市場功能日益顯現,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逐漸增強。 鄭商所注重加強與國際期貨同業的交流與合作。1995年6月,鄭商所加入國際期權(期貨)市場協會。先後與日本關西農產商品交易所、美國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巴西期貨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東京穀物商品交易所、印度多種商品交易所和蒙特利爾交易所等國際上多家期貨交易所簽訂了友好合作協議。 (六)中原城市群——迅速崛起 1、總體規劃 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為了實現中原崛起而做出的一項重要的戰略規劃。中原城市群是一個以鄭州為中心,以洛陽為副中心,以鄭州、洛陽、開封、新鄉、焦作、平頂山、許昌、漯河和濟源九個城市為核心區域,以安陽、鶴壁、濮陽、商丘、周口、駐馬店、以及山西的晉城、長治和山東菏澤等城市為外延的城市密集區。2007年中原城市群九市生產總值5881.58億元,比上年增長15.4%,佔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上升到57%。中原城市群2007年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15個城市群第七、中西部地區第一。 中原城市群九市功能定位: 鄭州:河南省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文化旅遊城市,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現代化物流中心,區域性金融中心,先進製造業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 洛陽: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文化旅遊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全國重要的新型工業城市,先進製造業基地,科研開發中心和職業培訓基地,中西部區域物流樞紐。 開封: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國際文化旅遊城市,中原城市群紡織、食品、化工和醫葯工業基地,鄭州都市圈重要功能區。 焦作:國際山水旅遊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重化工、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 新鄉:中原城市群高新技術產業、汽車零部件、輕紡和醫葯工業基地,職業培訓基地,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北部區域物流中心。 平頂山:中國中部化工城,中原城市群化工、能源、原材料、電力裝備業製造基地。 許昌:中原城市群高新技術產業、輕紡、食品、電力裝備製造業基地,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和生態觀光區。 漯河:中國食品城,中原城市群輕工業基地,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南部區域物流中心。 濟源:中國北方生態旅遊城市,中原城市群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 2、鄭汴一體化 鄭汴一體化就是通過實現鄭州和開封兩個鄰市的產業對接和實現一體化發展來帶動開封市發展的戰略舉措。具體就是讓鄭東新區和汴西新區向中間靠攏。這是中原城市群建設的重要一步棋。鄭汴產業帶是中原城市群建設的起步區,也是核心區之一。目前已經有大批項目在鄭汴產業帶上投產。在鄭開大道上舉辦的鄭汴國際馬拉松比賽,已經成為中國比較有影響的馬拉松比賽之一。 3、鄭東新區 鄭東新區是鄭州市為了實現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標而在鄭州東部建設的現代化新城區。鄭東新區規劃佔地150平方千米,計劃用二三十年建成。鄭東新區的規劃具有世界先進河南省藝術中心水平,在世界建築師年會上獲得首屆城市規劃設計傑出獎。鄭東新區CBD被國內外權威金融機構評為「2007中國最具投資價值CBD」。國際一流的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建成後,鄭州會展經濟迅速崛起,大型國際性展會頻頻在鄭州舉辦,2007年鄭州會展面積躍居國內城市第六,未來幾年鄭州很有可能成為繼上海、北京和廣州之後的中國會展第四城。鄭東新區使鄭州煥發出了勃勃的生機,其建設也得到的國內所有地級市和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廣泛關注。鄭東新區已經成為河南的一張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