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用上海醫保卡到買葯貴得離譜
現在低價葯甚至普價要都很難遇到
醫保卡的錢多了,錢花的也越來越快了,上海這邊的醫院看個感冒都要兩三百,都不敢生病的
Ⅱ 上海交的醫保停交後余額越來越少,只有今天刷了一次葯,期間查過兩次余額,越來越少每次少400多求幫助
應該是你開啟了自動墊交功能,這樣它會自動扣款來見保費
Ⅲ 上海醫保卡買葯為什麼會比不用醫保卡貴好幾倍
我在上海好心人大葯房,買了兩盒消炎葯140多,網上查了一下,30多一盒,況且還沒有刷醫保卡,真是』對得起自己的名字『
Ⅳ 醫保談判靈魂砍價名場面再現,葯品價格的降低有什麼好處
12月28日,國家醫保局公布了今年的醫保談判結果,共有119種葯品談判成功,談判成功的葯品平均降價50.64%。並且醫保談判現場交鋒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紛紛稱其為靈魂砍價名場面,談判專家和葯企代表兩邊“對峙”,多番上陣PK,也被央視新聞報道。
除此之外,看病難、吃葯難等問題也是人們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老百姓生了病買不起葯這樣的現象是存在的,所以惠澤民生是這次談判的重要意義,要讓更多人買得起葯,吃得起葯,圖個安心,不用怕花錢太多造成負擔,我相信以後越來越多的葯品價格會逐漸降低,適應民生,考慮民眾。
Ⅳ 上海醫保葯品目錄內的葯是哪個單位定價的
葯品價抄格在二、三級醫院的零售價不同很正常,只要不超過國家制定的最高限價。
國家規定縣以上政府管理的醫療機構的葯品價格,在國家最高限價的前提下,按進價加15%的差價作為零售價。
醫院葯價的不同主要是進貨渠道不同,進價不同,零售價就不同,譬如:某葯品國家制定的最高限價是20元/盒,甲醫院進價10元,零售價只能是10*1.15=11.5元;乙醫院進價15元,零售價是15*1.15=17.3元,都在最高限價內,都是合法的。
有的醫院鑽空子,如進價10元,但要求銷售商開票按20/1.15=17.39的價格開,零售價就是20元,合法,17.39元和10元的差價扣除增值稅後由經銷商返回醫院。如果有的醫院良心稍好一點,把開票價定在17.39以下,零售價就低點,這也是醫院價格不同的原因之一。
國家醫保葯品中的處方葯定價權在國家發改會,非處方葯和地方調劑增補進入地方醫保目錄的葯品的定價權在省(市)物價局。衛生局只是把物價部門的價格文件轉發給醫院,葯監局是不管葯品價格的。
Ⅵ 上海醫保葯店的葯為什麼那麼貴,貴得離譜,大有騙保嫌棄疑
上海有的醫保葯店。葯比較貴。可以找平價大葯房。有許多平價大葯房的。葯品的價格還是可以接受的。
Ⅶ 在上海用醫保卡買葯為什麼比網上貴那麼多
現在我買一瓶硝苯地平片本來只有門兩三元,現在漲到十九元幾角,其實鈣而奇之類的都專屬保健品,價格比葯屬更混亂,這種保健品少吃為妙,喝點牛奶就行了,牛奶中鈣成分是100%,相信我沒錯的,吃鈣不如吃點好菜,魚蝦之類。
Ⅷ 此次國家醫保目錄調整會對老百姓產生哪些影響
此次國家醫保目錄調整會對老百姓產生的影響有葯價大幅下降、醫保經濟性提升、支持新葯申報。
一、葯價大幅下降
國家醫保局表示,本次目錄調整工作,共有162種葯品進行了談判,119種葯品談判成功,成功率為73.46%,談判成功的葯品平均降價50.64%。以最受關注的抗癌葯為例,2018年國家醫保局組織開展了抗癌葯專項准入談判,最終17種葯品談判成功納入目錄,並於2020年底協議到期;14種獨家葯品按規則進行了續約或再次談判,平均降幅為14.95%,個別一線抗癌葯降幅超過60%。
「經測算,14種抗癌葯降價,預計2021年可為癌症患者節省30多億元。本次調整新增了17種抗癌葯,包括侖伐替尼等新葯、好葯,目錄內癌症用葯的保障水平明顯提升。」國家醫保局醫葯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表示,談判成功葯品共涉及31個臨床組別,占所有臨床組別的86%,患者受益面非常廣泛。
二、醫保經濟性提升
記者從國家醫保局了解到,2020年10月份到12月份,在企業申報基礎上,國家醫保局建立了評審葯品資料庫。歷經專家評審階段到談判階段,對擬談判葯品開展測算。期間,邀請企業進行逐一面對面溝通,充分聽取企業的意見建議,組織談判專家緊鑼密鼓開展工作。
「簡單說,就是在談判規則下,引導葯企給出可以接受的最低價。」上海市醫療保障局醫葯價格和招標采購處處長龔波說,絕不能因為個人同情而忽略了為參保人員爭取最大讓利的談判職責,絕不在談判中「點到為止」。
「我們基金測算組盡可能在測算過程中對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全面考慮,拓寬測算的廣度和深度,客觀地評估評價談判葯品的真實價值,同時兼顧基金的承受能力給出合理的談判價格,以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醫療需求,讓絕大多數患者能夠享受到談判葯品的成果。」北京市醫保中心主任、國家醫保DRG付費技術指導組組長鄭傑表示。
其實,此次葯品談判設定申報條件時就已未雨綢繆:一是要更好滿足臨床需求,二是更好與新葯審批工作銜接,實現葯品審批與醫保評審「無縫銜接」,體現鼓勵新葯創制的導向,三是照顧臨床用葯延續性。
即使是在原目錄內的葯品,也要不斷提升經濟性。這次談判的一個特點,是首次嘗試對目錄內葯品進行降價談判。評審專家按照程序遴選了價格或費用偏高、基金佔用較多的14種獨家葯品進行降價談判,14種葯品均談判成功並保留在目錄內,平均降價43.46%。熊先軍說:「我國每年都開展醫保葯品目錄的調整工作將成為常態,在『性價比』上拓展醫療保障的廣度和深度。」
三、支持新葯申報
值得注意的是,為更好滿足患者對新上市葯品的需求,此次醫保目錄調整將2020年8月17日前上市的葯品均納入調整范圍,有16種2020年新上市的葯品被納入目錄。
企業界人士表示,此次談判,釋放出支持新葯、以患者需求為中心的鮮明導向,在確保患者用上降價葯的同時,也在保障患者及時用上新葯上作出了努力,進一步鼓勵了企業開展新葯物研發的信心。
(8)上海醫保大幅下降葯價擴展閱讀
新版醫保葯品目錄新入96種:
日前,國家醫保局、人社部公布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葯品目錄(2020年)。在本次調整中,119種葯品被調入,29種葯品被調出,最終目錄有葯品2800種,其中西葯1426種、中成葯1374種,中西葯比例基本持平。新版目錄自今年3月1日起正式執行。
此次國家醫保目錄調整力度空前,且首次嘗試對目錄內葯品進行降價談判。共有162種葯品進行了談判,為歷史最多的一次。新調入的葯品含獨家葯品96種,非獨家葯品23種,共涉及31個臨床組別,占所有臨床組別的86%。專家表示,新入圍葯品在降價幅度和臨床效果上實現了「較高性價比」。
Ⅸ 上海的葯店價格為啥比市價高一半
由於對開辦平價葯店有一定限制政策,平價葯房布點稀疏,客觀上成為一些傳統葯房維持壟斷的政策「保護傘」,導致零售葯價居高不下,醫保定點葯店價格大多接近或等於物價部門規定價格的上限,其中有些葯價甚至高於三級甲等醫院,所以要貨比三家,不光注重葯品質量,還要能省錢。
Ⅹ 肝移植患者的救命葯因漲價而被上海醫保局限制!
從今年年初到現在乙免就開始不停的漲價,原來可以買400單位的價格,現在只能買200單位不說,還很難買到
肝移植人群,乙免是必不可少的救命葯品
我國是乙肝大國,80%以上的肝移植人群是由於乙肝造成的肝硬化和肝癌才做的移植手術,術後抗乙肝復發和抗排異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希望有關單位和政府機構不要給這些人一次再生的機會之後,又活活的扼殺了他們維持二次聲明的源泉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