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易憲容 如何走出國有股市的困境
國家四萬億投資使煤炭有色鋼鐵房地產股票大幅上漲,相關行業原材料大幅生產導致當下的產能過剩。
❷ 易憲容:中國股市為什麼牛氣不起來
一、監管不到位
二、上市企業魚龍混雜
三、投機資金太多,攪水
四、上市企業的經營與企業股票價格沒有掛鉤機制!!
❸ 易憲容:中國股市差多遠
萬點不是夢
❹ 股市什麼時候垮的基本資料
擁有百年基業的英國中央銀行,一天之內被索羅斯以「組合拳」擊倒;快速騰飛的亞洲「四小龍」,在國際游資的強大沖擊下,十多年經濟成果毀於一旦;2007年2月27日,中國股市一次大跌造成世界股市連鎖反應,華爾街一天蒸發掉6000多億美元……
在這些驚心動魄的較量中,誰是左右勝負的關鍵?金融寡頭、基金經理又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股市紅綠相間的數字跳動之間,有無一雙無形之手操縱著一切?誰真正擁有股市話語權?.. 本書提供作譯者介紹
朱曉翔,1974年生於江蘇,金融博士,作家。現為上海某證券交易所資深金融分析師,長期致力於中國股市研究。 2007年,中國股市成為全球經濟界矚目的焦點。
2000點.3000點.4000點.5000點.6000點……股市滿身牛氣一路狂奔,4次上調存貸款利率,10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2000億特別國債等措施,2都無法阻擋它勢不可當的腳步。
美聯儲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說:如果你想知道什麼是泡沫經濟,看看現在的中國股市,你就知道了。
華爾街首席基金經理羅傑斯說:我持續看好中國股市,而且相信未來中國股市會成為一個具備全球影響力的資本市場.
同是世界重量級金融家,為何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在金融界擁有相當影響力的他們,想通過自己的言論向世界傳遞什麼信息?中國股市要完全融入國際金融市場要付出多少代價?
眾所周知,時下的國際金融市場錯綜復雜,暗流洶涌,每個浪花都蘊涵著危險的氣息.美聯儲揮舞著支票筋疲力盡地維護美元的強勢地位,華爾街如怪獸般每天吞噬數以千萬億的資金,對沖基金.國際游資猶如叢林猛虎隨時可能撲出來禍患人間,被日本主婦視為「菜籃子」工程的套利交易險些釀成全球股災.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金融市場越發成為潘多拉魔盒,說不定哪天能從裡面蹦出什麼災難,而股市也成為各種利益集團搏殺的平台,上演出一幕幕慘烈而殘酷的戰爭.
擁有百年基業的英國中央銀行,曾是世界金融中心的中心,一天之內被索羅斯以「組合拳」擊倒,快速騰飛的「亞洲四小龍」,在國際游資的強大沖擊下十多年經濟成果毀於一旦,連實雄厚的日本也未能倖免,元氣大傷.2007年2月27日,中國股市一次大跌造成世界股市連鎖反應,華爾街一天蒸發掉6000多億美元,,歐洲人驚呼「『共產主義』幽靈又一次在歐洲上空徘徊」。
在這些驚心動魄的較量中,究竟誰是左右勝負的關鍵?金融寡頭.基金經理又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股市紅綠相間的數字跳動之間,有無一雙無形之手操縱著一切?誰真正擁有股市話語權?
300多年前因融資而產生的股市,在其發展過程越來越滲透入復雜的因素,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任何一個細微變化就有可能導致股市巨大震盪,而國際間.政府間為了政治利益和國家利益而展開的較量更成為影響股市的重要原因.
近幾年來隨著國力日益強盛,發展中的中國股市吸引了眾多國際投資組織和投機家們的關注,與此同時,一股悄然形成的力量開始試圖控制全局。
2001年中國股市陷入熊市時,千點論正出於在中國取得QDII額度的投資銀行之口,同樣,2007年海外集體鼓吹「股市泡沫論」並非無跡可尋。
2006年起數百億美元通過地下錢庄偷渡中國境內,它們等待什麼?數千億資金涌人中國樓市.股市,又是期待什麼?美國.日本.歐盟領導人為什麼不遺餘力催促人民幣升值,獨聯體「顏色革命」中為何出現索羅斯的身影,突然而至的次級貸款風波何以演變成席捲全球的危機?
股市已成為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國家.不同利益集團之間博弈的平台,任何一項經濟政策.一次領導人講話,甚至一個特殊的露面或暗示都微妙牽制著股市格局.
處於旋渦中心的中國股市,如何撥開重重迷霧和干擾找到正確的航行方向,是現在乃至今後很長時間內需要冷靜思考的問題.
1987年全球性股災,中國還沒有股市,躲過一劫,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中國金融市場沒有對外開放,又渡過一次危機:納斯達克股災,中國參與甚少,得以免受其害。可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市場開放步伐的加快,融入全球股市大家庭是遲早的事,屆時人為設置的防火牆將被一道道取消,中國股市將以怎樣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戰?
股災,一個不能迴避的話題。
以史為鑒,防患於未然。 股市有風險,特別是現在有不少人借錢炒股,風險很大。.
——吳敬璉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
當前的國內股市完全是與實體經濟相背離的市場,是一個炒作十分瘋狂的市場,是一個股價與上市公司基礎業績沒有關聯的市場,是一個不少上市公司管理層以推高股價來轉移國家與社會財富的市場,是一個貪婪與恐懼籠罩的市場……而這樣的證券市場應該不是中央政府所要發展的市場。
——易憲容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
我認為,大盤還是好的。大家應對中國的牛市有信心。..
——厲以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中國股市過熱,正在出現泡沫化,因此中國股市未來的升值空間不是很大,這是我減持中石油的主要原因。
——沃倫·巴菲特 美國「股神」
我仍然看好中國股市80年,中國股市今後80年甚至100年以內都將影響世界股市,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股市會一直上漲80年,波動在所難免。
——吉姆·羅傑斯 全球著名投資大師
我相信,中國股市在2008年奧運會結束前肯定會保持平穩運行。
——喬治·索羅斯 量子對沖基金創始人。 股市崩盤的「陰謀論」
該書延續了中信版暢銷書《貨幣戰爭》「陰謀論」的風格,開篇即提出了一連串對讀者極具誘惑力的問題:數百億美元通過地下錢庄偷渡中國境內,它們等待什麼?那些頻頻「把脈」中國股市的世界重量級金融專家,他們對中國股市的看法為何總是截然不同?他們在替誰說話?誰真正擁有中國股市的話語權?中國股市真的會垮嗎?
躲不開的金融地震
股災,一個飄盪在股市上空的幽靈。
從經濟學理論上講,股災是指股市大量日常風險沒有得到及時有效釋放並經過一定時期累積到極大的程度時,或股市日常風險累積到較大程度但股市運作的社會經濟條件發生急劇變化時,在某個偶然因素的影響下突然爆發的股價暴跌及其引起社會經濟巨大動盪並造成社會經濟巨大損失的異常現象。 它就像大家都了解的火山爆發,長期被積壓在地殼里的岩漿,溫度極高,當壓力膨脹到一定程度,就會從地殼較薄或有裂縫的地方猛烈沖出地面,造成嚴重破壞。
誰能預測股災
們都希望能夠在股災發生之前的瞬間跑掉,因而希望能夠找到神奇的預言家,或者發現暴跌之前的信號,比如大地震前的老鼠搬家,海嘯來臨時的飛魚上岸。 然而散戶們可能要失望了,從世界各國歷次股災的經驗和相關研究來看,這種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當然不能排除極少數人--我將在後面提到他們,能果斷收手或從中漁利,那是一種微妙的直覺或是基於某些資料作出的判斷,連他們自己也不敢完全確定。
美國證監會對納斯達克股災做過特別調查,發現崩盤前一個月內各大投資銀行推出的400多份研究報告中,建議賣出的只有5份。
中國股市探秘
莫以市盈率論英雄 在股票分析中,市盈率是被使用最多的分析數據,也是中國股市唱空者們的撒手鐧,他們的理論是中國股市平均市盈率達40多倍;比世界證券交易市場平均市盈率高出2倍多,據此得出結論:中國股市的泡沫太多了。 投資者們每每想到這個問題就心中惶然,對股市前景充滿擔憂,自然不會出現長期投資行為。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以訛傳訛的標本,它極大地誤導了投資者的投資理念,使中國股市充斥著短期行為。不糾正這個錯誤,就無法正確看待中國上市公司在經濟發展中作出的貢獻,就容易將中國股市與股災畫等號。
股市什麼時候垮
2007年以來隨著次級債泡沫的破滅,美國的房奴們一夜之間失去了住房無家可歸,辦理次級債的投資機構紛紛破產導致華爾街股市暴跌,並誘發全球股市深幅回調。 看起來股災和金融危機又要來臨了!華爾街上的投資家們哀嘆道。 我們先來理解兩個概念:次級貸款和次級貸款債券。 次級貸款是相對於優質貸款的一種說法,指向信用等級較差或償還能力較弱的申請人提供住房貸款。 次級貸款債券是以金融機構發放的次級貸款組合為支撐,通過資本市場發行的債券,目的是融通資金和分散次級住房貸款風險。
牛市殺手
怎樣預防股災呢?股災不可預防,它是宏觀經濟衰退的產物,同時又反作用於經濟,使得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
經濟運行具有周期性特點,復甦、高漲、衰退、蕭條、復甦,周而復始。促成股市波動的因素非常多,但對它影響最大、最持久、最深刻的還是經濟周期變化。
股市上漲或下跌有其經濟基礎,只不過股市對經濟周期運行總作出誇大的、超前的反應。當經濟走出低谷復甦時,股市提前並誇大地作出了反應,股價連續上漲,形成罕見的大牛市;當經濟周期運行發生逆轉時,股市也會提前並誇大地暴跌發生股災。
❺ 易憲容:全球股市一片紅,中國股市差多遠
紅它們的,我們不嫉妒也不羨慕,因為我們IPO發行總量今年已做到世界第一了,全球沒一個國家敢給共~黨~領導下的中國比!!!我們講的是奉獻精神只要「黨~和~政~府以及上市公司」高興了,我們就滿意了!! !
❻ 易憲容:中國是否會爆發金融危機
隨著持續了12年之久的黃金市場暴跌,及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放緩,海外媒體及評級機構又開始看淡中國經濟。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及穆迪分別下調中國長期本幣信用評級及展望,指出了中國地方債務及影子銀行的風險;曾因做空並揭發安然(Enron)而聞名世界的對沖基金經理人、全球最大空頭基金公司尼克斯聯合基金總裁吉姆·查諾斯(Jim Chanos),也正在香港做空中國相關股票。因為在他看來,由於中國房地產泡沫及貪污問題,正顯示著中國金融危機已經開始,由此導致的多米諾骨牌似乎開始倒塌,即中國金融危機馬上要爆發。 中國真會爆發金融危機嗎?如果中國金融危機爆發,其原因及導火線又是什麼?還有,如果金融危機爆發,將對中國及世界經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與沖擊?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好好思考的大問題。 對於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判斷,應該分為國內外兩極。對於中國官員及多數人來說,基本上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沒有多少問題,當前中國的經濟增長下行或放緩,只不過是政府有意調控之結果。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盡管比前幾年增長有所放緩,但是仍然處於增長上行通道上。對中國金融體系所面臨的風險,特別是地方政府債務及影子銀行的風險,基本上都處於可控制的范圍內。因此,當前中國的金融體系的風險是可控的,更不要說會爆發金融危機了。 對於中國是否會爆發金融危機,焦點是放在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有多大,又會在什麼時候破滅。至於中國房地產泡沫有多大,無論是從房價收入比,還是從住房租售價、房地產投資比重及住房空置率等不同的指標來看,已經是無可復加了。既然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已經吹得巨大,這個吹大巨大的房地產一定會破滅。這是誰也不可阻止的。經濟「房地產化」 更重要的是,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導致中國經濟生活中兩個嚴重的問題。一是整個中國經濟的「房地產化」使得無論是企業、政府還是個人各種資源都湧向房地產業,從而使得中國經濟結構越來越向低端發展,產業結構的調整越來越不合理。如果不改變當前中國經濟「房地產化」的格局,要想讓中國產業結構得以調整,根本就不可能。 二是中國經濟「房地產化」的驅動力是房地產暴利。可以說,在近10年房地產錯誤政策的引導,中國房地產市場完全成了一個投機投資為主導的市場,一個中國人都想利用之的賺錢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住房市場價格快速飆升、房地產泡沫吹大,最為重要的是整個社會財富短時間內向少數人聚集。比如胡潤財富排名榜60%以上富豪,與房地產業有關,近7萬名億萬富翁多以通過房地產起家。 可以說,在人類歷史上,從來就沒有看到哪個朝代、哪個國家的經濟政策,能夠讓少數人如此快如此多地聚積財富,而絕大多數人無法分享到經濟增長之成果,政府官員貪污腐敗越來越嚴重和普遍,金融體系的風險快速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已經形成了一個以房地產為核心的龐大利益集團,從而使得任何想調整房地產利益關系的政策都會寸步難行。 因此,不僅整個中國經濟「房地產化」,整個中國社會核心價值也「房地產化」了,使得核心價值全面扭曲。可以說,這正是整個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兩個最為重要的現實問題,不僅經濟結構難以調整,而且金融市場的風險正在快速積聚。 人們可能會問,既然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如此巨大,這個房地產泡沫為何沒有破滅並引起金融危機?這主要是與當前中國經濟仍然處於順周期過程中有關,只要中國經濟還在增長,住房價格仍然在上升,金融體系的風險就不會暴露出來。就如有不少人所指說的,目前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是銀行最優質的資產。但是,如果中國經濟出現逆轉,房地產價格全面下跌,或在逆周期過程中,金融體系流入房地產市場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資金的風險,就會全面顯示出來。 現在很多人會問,中國房價什麼時候會下跌?如果中國房價不下跌,上面所指的金融風險不是都完全化解了嗎?其實,這也是一個當前住房市場是否可持續的問題。政府希望調整經濟結構、增加居民收入等方式,來讓中國當前這個房地產能夠持續下去。但實際上,當前中國住房市場不僅讓房價頂到天花板上,讓絕大多數(85%以上)居民無法進入這樣的市場,而且把中國住房市場帶向一個完全投資投機價格扭曲的市場。如果住房市場完全是一個投資投機為主導的市場,房地產市場泡沫吹大就不可避免,泡沫破滅也是不可能避免。也就是說,如果中國房地產泡沫已經吹得巨大,泡沫破滅已經是早晚的事情了,而不是破滅不破滅的問題。 因此,中國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已經給金融體系聚積了巨大的潛在風險,並正在形成系統性風險。任何系統性風險都是不可預測的,也不知道在什麼時候爆發。否則,人類歷史上就不會一次又一次地發生金融危機。同樣,只要中國房地產泡沫繼續吹大,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就會越積越大,中國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也正在這過程中形成。至於是哪一種誘因引發則不確定,但如果不用政策工具拆除這種系統性風險,或擠掉當前房地產泡沫,中國金融危機爆發是遲早要發生的事情了。對此,中國政府一點都不可低估金融體系當前所面臨的危險性。
❼ 易憲容:到底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增長,因此我國面對的主要是通脹。如今經濟增長放緩但也有6%-7%增長率,另外最近央行也實行降息的寬松政策,因此肯定存在預期的通脹實際的通脹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需要強調的是通脹相當溫和。
通貨膨脹還是緊縮判斷:經濟復甦和繁榮階段,物價持續上漲,一般都會面臨通脹;當經濟蕭條衰退時,一般會出現通貨緊縮(另外滯脹也有可能——經濟衰退和通脹並存的情況,原因在於供給方面。如上世紀70年代美國面對石油危機情況)
❽ 易憲容:股市IPO究竟是放還是收
對於這個問題,一百個人肯定會有一種意見,一百種答案。既然是意見,只要政府不把這些意見當真就可以的。而且問題討論得越多越深入,可能越是會把問題弄清楚些。如果這樣,這對是否暫時停止IPO的決策來說,會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