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港或建零關稅合作港

上海港或建零關稅合作港

發布時間:2021-08-09 21:38:12

上海港的主要港區分布在

上海港主要由分布在長江入海口南岸的寶山、張華浜、軍工路、外高橋、共青、高陽、朱
家門、民生、新華、復興、開平、東昌等港區構成。還有洋山盛東和洋山冠東,這兩個港區已經靠近浙江了

⑵ 想了解上海港的情況 上海提箱的地方在哪裡上海有幾個港

上海提箱的堆場很多,總共接近四十個,不同的船公司與不同的堆場合作,所以提箱地方也會不同。上海港出口港主要分洋山港和外高橋港。洋山港是保稅港,需要先報關、後進港,而且有三個港區,分別是洋山一、二、三期,一般歐線的船都靠該港。外高橋港是普通港,箱子可以先進港、後報關,也分一二三四期,部分美線、中東線、亞洲線、內貿線班輪都靠外高橋港。

⑶ 上海港有哪些港區和主要港區的資料

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回門、龍吳五個港區答,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

洋山港負責吃水超過12米的超大型集裝箱船舶的靠泊,目前歐洲線的大部分船舶都靠洋山碼頭,洋山主要是轉口貨中轉基地

外高橋港區分為1-5期都是集裝箱泊位,4-5期靠泊吃水比較深的大型船舶,因為受航道影響,外高橋主要起到內陸集裝箱轉運功能.

上海主要就這兩個集裝箱碼頭,其他的吳淞/寶山等都是散雜碼頭,外高橋和洋山分工明確一個負責歐美線中轉,一個負責內陸轉運.

⑷ 上海有幾個港口分別是什麼

截止2019年10月,上海有三個港口,有外高橋、吳淞碼頭和洋山深水港。

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上的一個河口港,可以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築;

以及上海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條件,長江和黃浦江一方面為港口提供淡水,另一方面保證了船舶入港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的空間。

由於越來越多生產商在勞動力成本低廉的中國西部及內陸設廠,上海預計未來五年的吞吐量年均增速將在10%左右。陳戌源表示,西部及內陸地區製造業產量增加將惠及上海。

(4)上海港或建零關稅合作港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⑸ 上海港是個什麼港

上海港是中國第一大港,具體的港區有兩個,一個是外高橋港,一個是洋山港

⑹ 上海港的港口歷史

自古以來,上海就是我國對外交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寶年間,唐朝政府就在這控江襟海處設立鎮治,即青龍鎮(今青浦區東北,蘇州河南岸),發展港口,供船舶往來停靠。
進入宋代後,青龍鎮有「江南第一貿易港」的稱號。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設市舶提舉司,徵收關稅,管理航運。此後,長江每年大量泥沙逕流而下,使長三角海岸線不斷向東伸延,陸域不斷增加,河道變遷,約1265年港口易址於上海鎮。
1404年開拓形成黃浦江後,上海港憑借黃浦江的優良航道而日益壯大。
1840 年鴉片戰爭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上海港於1843年11月17日被迫對外開放。之後,一批外國冒險家蜂擁而至,他們任命外籍港務長、劃定 「洋船停迫界」、設立殖民武裝力量、瓜分港口岸線、建築碼頭倉庫、走私鴉片、販賣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19世紀70 年代後,上海港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逐漸形成了近代工業聚集區。
20 世紀初,黃浦河道局對吳淞口和黃浦江的局部河段進行了整治和疏浚,萬噸級船舶可以乘潮進入黃浦江,適應了當時船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上海港已經成為遠東航運中心,年貨物吞吐量一度高達1400萬噸;船舶進口噸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經過解放初的三年恢復期,70年代大建港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建設,上海港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門、龍吳五個港區,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此外,寶鋼集團、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等也各自建了專用碼頭,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斷擴大,對上海市的建設和長江流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99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決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洋山保稅港區同時啟用,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上海港已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主樞紐港,並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⑺ 上海港簡介!

上海港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港位於長江三角洲前緣,居我國18000 公里大陸海岸線的中部、扼長江入海口,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匯點,是我國沿海的主要樞紐港,我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貿物資中99%經由上海港進出,每年完成的外貿吞吐量佔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三。

上海港依江臨海,以上海市為依託、長江流域為後盾,經濟腹地廣闊,全國31個省市(包括台灣省)都有貨物經過上海港裝卸或換裝轉口。上海港的主要經濟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還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慶市。上海港的水陸交通便利,集疏運渠道暢通,通過高速公路和國道、鐵路干線及沿海運輸網可輻射到長江流域甚至全國,對外接近世界環球航線,處在世界海上航線邊緣。另外,上海還有發達的航空運輸。

二、悠久的港口歷史

自古以來,上海就是我國對外交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寶年間,唐朝政府就在這控江襟海處設立鎮治,即青龍鎮(今青浦縣東北,蘇州河南岸),發展港口,供船舶往來停靠。進入宋代後,青龍鎮有「江南第一貿易港」的稱號。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設市舶提舉司,徵收關稅,管理航運。此後,長江每年大量泥沙逕流而下,使長三角海岸線不斷向東伸延,陸域不斷增加,河道變遷,約1265年港口易址於上海鎮。1404年開拓形成黃浦江後,上海港憑借黃浦江的優良航道而日益壯大。

1840 年鴉片戰爭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上海港於1843年11月17日被迫對外開放。之後,一批外國冒險家蜂擁而至,他們任命外籍港務長、劃定 「洋船停迫界」、設立殖民武裝力量、瓜分港口岸線、建築碼頭倉庫、走私鴉片、販賣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19世紀70 年代後,上海港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逐漸形成了近代工業聚集區。

20 世紀初,黃浦河道局對吳淞口和黃浦江的局部河段進行了整治和疏浚,萬噸級船舶可以乘潮進入黃浦江,適應了當時船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上海港已經成為遠東航運中心,年貨物吞吐量一度高達1400萬噸;船舶進口噸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經過解放初的三年恢復期,70年代大建港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建設,上海港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門、龍吳五個港區,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此外,寶鋼集團、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等也各自建了專用碼頭,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斷擴大,對上海市的建設和長江流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99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決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洋山保稅港區同時啟用,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上海港已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主樞紐港,並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三、上海港現狀

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區擁有各類碼頭泊位11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71個,碼頭線總長為91.6公里。按照碼頭使用性質分類:公用碼頭泊位 175個,碼頭線長度為24.6公里,其中生產泊位121個,碼頭線長度為22.2公里,年貨物吞吐能力17051萬噸;貨主專用碼頭泊位965個,碼頭線長度為67公里,其中生產泊位495個,碼頭線長度為38.2公里。

上海港內河港區有碼頭泊位818個,最大靠泊能力3000噸級。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37億噸。其中,海港貨物吞吐量4.7億噸,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貨運港地位;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0.67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2.13億噸,其中,外貿出口1.03億噸,外貿進口1.1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71.9萬標准箱,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裝箱港口中繼續位居第三。集裝箱吞吐量中,內支線集裝箱量202.6萬標准箱,國際中轉箱78.5萬標准箱,內貿集裝箱吞吐量313.7萬標准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裝箱班輪航班達到每月2106班,其中,遠洋航線498班,近洋航線535班,內支線794班,內貿航線每月279班。

自然條件

崇明島

氣象(1)風況:歷年最大風速為17.0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0亳米。

(3)霧況:歷年平均霧日為25.5天。

(4)氣溫:歷年平均氣溫15.3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7.3攝氏度,最低氣溫—10.3攝氏度。

水文:(1)歷年最高潮位+5.89米,最低潮位—0.28米,平均高潮位+3.33米,平均低潮位0.94米。

(2)流速、流向:東風沙附近最大漲潮流速為2.87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68米秒。

(3)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

外高橋

氣象:(1)風況:實測最大二分鍾平均風速為25.0米/秒。

(2)降雨:歷年平均日降雨量,中雨29.1天,大雨9.2天。

(3)霧況:歷年平均為28天。

(4)氣溫: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1攝氏度,最低氣溫—9.4攝氏度,平均氣溫15.7攝氏度。

水文:(1)(以吳淞基面為准,下同)平均高潮位+3.27米,平均低潮位+0.9米

(2)流速、流向:潮流屬不規則半日淺海分潮流。水域內往復流極為典型,實測最大潮2.05米/秒,漲潮流速1.89米秒。

(3)含沙量:大汛漲潮最大含沙量1.426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053公斤/立方米。

(4)波況:實測最大波高3.20米,風向 。風速25米 系台風浪。

南匯咀:氣象

(1):風況:其二十年一遇最大風速為24.1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36.6毫米。

(3)霧況:歷年平均為40.3天。

(4)氣溫:歷年平均氣溫15.4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7。8攝氏度,最低氣溫—15.4攝氏度。

水文:(1)歷年最高高潮位+5.68米,最低低潮位—1.25米,平均高潮位+3.39米,平均低潮位0.29米。

(2)流速、流向:最大漲潮流速為2.26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57米/秒。

(3)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1.8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17公斤/立方米。

波況:以風浪為主,實測最大波高為3.26米。

金山咀:

氣象:(1)風況:其最大風速為24,0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105.9毫米。

(3)霧況:歷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8.3攝氏度。最低氣溫—10攝氏度。

水文:

(1) 歷年最高潮位+5.93米,最低潮位—3.78米,平均高潮位+3.68米,平均低潮位—0.19米。

(2) 流速、流向:金山嘴斷面最大漲潮流速為2.58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86米/秒。

(3) 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1.59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71公斤/立方米。

波況:以風浪為主,實測最大波高為3.60米。

⑻ 上海港的主要港區分布在

黃浦江沿線

⑼ 上海港的港口建設

目前,上海港主要在建的重大工程有:
1 、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
2 、外高橋五期多用途泊位 ?
3 、長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 ?

⑽ 上海港是哪它的過去和現在如何發展的有什麼意義拜託各位大神

上海港位於長江三角洲前緣,居我國18000 公里大陸海岸線的中部、扼長江入海口,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匯點,是我國沿海的主要樞紐港,我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貿物資中99%經由上海港進出,每年完成的外貿吞吐量佔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三。榮獲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紀錄。 上海港依江臨海,以上海市為依託、長江流域為後盾,經濟腹地廣闊,全國31個省市(包括台灣省)都有貨物經過上海港裝卸或換裝轉口。上海港的主要經濟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還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慶市。上海港的水陸交通便利,集疏運渠道暢通,通過高速公路和國道、鐵路干線及沿海運輸網可輻射到長江流域甚至全國,對外接近世界環球航線,處在世界海上航線邊緣。另外,上海還有發達的航空運輸。 自古以來,上海就是我國對外交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寶年間,唐朝政府就在這控江襟海處設立鎮治,即青龍鎮(今青浦縣東北,蘇州河南岸),發展港口,供船舶往來停靠。進入宋代後,青龍鎮有「江南第一貿易港」的稱號。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設市舶提舉司,徵收關稅,管理航運。此後,長江每年大量泥沙逕流而下,使長三角海岸線不斷向東伸延,陸域不斷增加,河道變遷,約1265年港口易址於上海鎮。1404年開拓形成黃浦江後,上海港憑借黃浦江的優良航道而日益壯大。 1840 年鴉片戰爭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上海港於1843年11月17日被迫對外開放。之後,一批外國冒險家蜂擁而至,他們任命外籍港務長、劃定 「洋船停迫界」、設立殖民武裝力量、瓜分港口岸線、建築碼頭倉庫、走私鴉片、販賣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19世紀70 年代後,上海港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逐漸形成了近代工業聚集區。 20 世紀初,黃浦河道局對吳淞口和黃浦江的局部河段進行了整治和疏浚,萬噸級船舶可以乘潮進入黃浦江,適應了當時船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上海港已經成為遠東航運中心,年貨物吞吐量一度高達1400萬噸;船舶進口噸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經過解放初的三年恢復期,70年代大建港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建設,上海港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門、龍吳五個港區,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此外,寶鋼集團、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等也各自建了專用碼頭,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斷擴大,對上海市的建設和長江流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99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決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洋山保稅港區同時啟用,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上海港已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主樞紐港,並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區擁有各類碼頭泊位11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71個,碼頭線總長為91.6公里。按照碼頭使用性質分類:公用碼頭泊位 175個,碼頭線長度為24.6公里,其中生產泊位121個,碼頭線長度為22.2公里,年貨物吞吐能力17051萬噸;貨主專用碼頭泊位965個,碼頭線長度為67公里,其中生產泊位495個,碼頭線長度為38.2公里。 上海港內河港區有碼頭泊位818個,最大靠泊能力3000噸級。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37億噸。其中,海港貨物吞吐量4.7億噸,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貨運港地位;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0.67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2.13億噸,其中,外貿出口1.03億噸,外貿進口1.1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71.9萬標准箱,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裝箱港口中繼續位居第三。集裝箱吞吐量中,內支線集裝箱量202.6萬標准箱,國際中轉箱78.5萬標准箱,內貿集裝箱吞吐量313.7萬標准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裝箱班輪航班達到每月2106班,其中,遠洋航線498班,近洋航線535班,內支線794班,內貿航線每月279班。

閱讀全文

與上海港或建零關稅合作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錢江印染股票 瀏覽:220
創業融資說明 瀏覽:554
信託錢干什麼用 瀏覽:303
北京信託土地流轉信託 瀏覽:542
本月人民幣匯率 瀏覽:286
國家開發銀行市場與投資局 瀏覽:996
製作股票軟體 瀏覽:958
資金內部控制制度 瀏覽:444
信託兌付困難 瀏覽:986
外匯贈金開戶 瀏覽:671
項目融資規則 瀏覽:313
小贏理財定期怎麼樣 瀏覽:950
銀行貸款調查表 瀏覽:809
2019深港通交易日 瀏覽:998
珠海橫琴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298
投資創始人 瀏覽:801
田洪良老師外匯 瀏覽:448
黃金鴿子價格一般 瀏覽:836
搜宜貸理財 瀏覽:343
工行貴金屬最多可以持倉多長時間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