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票流通總市值」是上交所A股總市值+上交所B股總市值+深交所A股總市值+深交所B股總市值的和嗎
股票流通總市值,指的抄是市場中流通股的市值,流通股總市值就是所有公司流通股A股市值只和就是上海市場和深圳市場A股流通股市值之和,我覺得你這個流通股總市值並不包括B股,因為B股不是以本幣計價的供國人交易的股票,所以就被排出在本幣流通范疇之外了。流通股總市值長期來看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因為公司上市,大股東股份要鎖定一段時間,公司定向增發,新增發的股票要鎖定一段時間,新股上市前機構認購的股票也要鎖定,但是鎖定期過後,這部分股票就變成了流通股,而且國有控股公司或國資委所持有股份雖然是流通股,但是並不上市交易其實也就相當於非流通股,所以單純統計流通股並沒有實際意義
『貳』 申請新股需要什麼條件
1、首先,本人必須最近20個交易日持有股票,申購的上限是由最近持有股票平均市值決定的。
2、比如:持有市值1萬及以上(含1
萬元)的投資者才能參與新股申購(打新),滬市每1萬市值可申購一個申購單位,不足1萬元的部分不計入申購額度,就是不行。深市每5000元市值可申購一個申購單位,不足5000元的部分不計入申購額度,也是不行的意思。
3、其次,融資融券客戶信用證券賬戶的市值合並計算到該投資者持有的市值中
4、再次,申購款應在申購委託前存入資金賬戶
5、申購委託前,投資者應把申購款全額存入其在證券公司開立的資金賬戶。申購時間內,投資者按委託買入股票的方式,以發行價格填寫委託單。一經申報,不得撤單。申購配號根據實際有效申購進行,每一有效申購單位配一個號,對所有有效申購單位按時間順序連續配號。
6、注意:參與網下發行的投資者不得再參與網上新股申購。
(2)上海B股算否上證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新股申購規則:
一、T-2日(含)前20個交易日日均必須至少持有1萬元非限售A股市值才可申購新股,上海、深圳分開單獨計算;
二、姓名、身份證號相同的所有賬戶(含融資融券賬戶)合並計算T-2日市值;
三、上海每持有1萬元市值可申購1000股,深圳每持有5000元市值可申購500股;自己的賬戶能申購多少股,在下單時交易軟體會有提示;
四、有市值的賬戶才能申購,上海在普通或信用賬戶申購,深圳在普通或信用賬戶申購,只有第一次下單有效(按發行價買入)且不能撤銷;
六、值得注意的是,客戶申購時,不需要事先凍結資金,待中簽後才需要兌付。
七、還有很重要一點,當客戶累計有3次中簽後沒有兌付相對應金額申購費的,就會被暫停半年申購新股功能。根據最新消息,兩周內會有10家公司申購,根據規則,t-2的前20天平均市值,大家若想多些號碼中簽,需要最近提高自己倉位,獲得更多號碼抽簽。
參考資料
網路-新股申購
『叄』 上證綜指與滬深300指數對派發紅利的處理有何不同
上證綜指與滬深300指數是成分股價走勢的指數,具體分紅由你所買的股票分紅回。
其一,在樣本股范圍上,滬答深300指數的樣本股選自於滬、深兩市的A股股票,對於在兩地(或多地)上市的公司,其總股本僅限於A股總股本,H股和B股不包括在內。而上證綜指的樣本股范圍為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包括A股和B股。其二,在選樣標准上,滬深300指數選擇規模大、流動性高、質地較好的公司股票,剔除了ST股票、*ST股票、暫停上市股票以及股價明顯異常波動的股票,因此,滬深300指數的樣本股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大藍籌公司;而上證綜指未對樣本股作相關處理。其三,在權重計算上,滬深300指數採用以自由流通股本加權法,不存在流通市值與總市值之間的杠桿效應,抗操縱性強;而上證綜指採用總股本加權法,實際的流通市值與總市值之間存在一定的杠桿效應。
上海證券綜合指數簡稱「上證綜指」,其樣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肆』 各權重股在上證指數、滬深300指數、上證180指數、上證50、中證100中的權重是怎麼計算而來的
計算股票權重指數,要考慮三個因素:
一是抽樣,即在眾多股票中抽取少數具有代表性的成份股;
二是加權,按單價或總值加權平均,或不加權平均;
三是計算程序,計算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或兼顧價格與總值。
由於上市股票種類繁多,計算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的工作是艱巨而復雜的,因此人們常常從上市股票中選擇若干種富有代表性的樣本股票,並計算這些樣本股票的價格平均數或指數。用以表示整個市場的股票價格總趨勢及漲跌幅度。計算股價平均數或指數時經常考慮以下四點:
(1)樣本股票必須具有典型性、普通性,為此,選擇樣本對應綜合考慮其行業分布、市場影響力、股票等級、適當數量等因素。
(2)計算方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能對不斷變化的股市行情作出相應的調整或修正,使股票指數或平均數有較好的敏感性。
(3) 要有科學的計算依據和手段。計算依據的口徑必須統一,一般均以收盤價為計算依據,但隨著計算頻率的增加,有的以每小時價格甚至更短的時間價格計算。
(4)基期應有較好的均衡性和代表性。
(一) 計算公式
1. 上證指數系列均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
2.上證180指數、上證50指數等以成份股的調整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樣本股的調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調整市值=Σ(股價×調整股本數)。上證180金融股指數、上證180基建指數等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方法計算,公式如下: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樣本股的調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調整市值= Σ(股價×調整股本數×權重上限因子),權重上限因子介於0和1之間,以使樣本股權重不超過15%(對上證180風格指數系列,樣本股權重上限為10%)。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根據國際慣例和專家委員會意見,上證成份指數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為7%,低於10%,則採用流通股本為權數;某股票流通比例為35%,落在區間(30,40]內,對應的加權比例為40%,則將總股本的40%作為權數。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權比例(%) 流通比例 20,30,40,50,60,70,80,100
3. 上證綜合指數等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Σ(股價×發行股數)。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上證B股指數時,價格採用美元計算。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其他指數時,價格按適用匯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的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折算成人民幣。
4.上證基金指數以基金發行份額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報告期指數=(報告期基金的總市值/基期)× 1000 其中,總市值= Σ(市價×發行份額)。
5.上證國債指數以樣該國債在證券交易所的發行量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公式為: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成份國債的總市值+報告期國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基期×100 其中,總市值= Σ(全價×發行量);全價=凈價+應計利息報告期國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表示將當月樣該國債利息收入再投資於債券指數本身所得收益。
6.上證企債指數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以樣該企業債的發行量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公式為: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企業債的總市值+ 報告期企業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基期]×100 其中,總市值 = Σ(全價×發行量),報告期企業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表示將當月樣該企業債利息收入再投資於債券指數本身所得收益。
7.上證公司債指數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方法計算,公式如下: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指數樣本總市值+ 報告期公司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基期]×基值 其中,總市值= Σ(全價×發行量) 報告期公司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表示將當月付息指數樣本利息收入再投資於債券指數本身所得收益。
8.上證分離債指數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方法計算,公式如下: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指數樣本總市值 + 報告期分離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基期]×基值 其中,總市值 = Σ(全價×發行量) 報告期分離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表示將當月付息指數樣本利息收入再投資於債券指數本身所得收益。
(二) 指數的實時計算 上證指數系列均為實時計算。具體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競價結束後,用集合競價產生的股票開盤價(無成交者取昨收盤價)計算開盤指數,以後每大約2秒重新計算一次指數,直至收盤,每大約6秒實時向外發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計算價位(X)根據以下原則確定:1. 若當日沒有成交,則 X = 前日收盤價; 2. 若當日有成交,則 X = 最新成交價。
指數修正
(一)修正公式 上證指數系列均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當成份股名單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結構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為:修正前的市值/原除數=修正後的市值/新除數 其中,修正後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新增(減)市值; 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數(即修正後的除數,又稱新基期),並據此計算以後的指數。
(二)需要修正的幾種情況
1. 新上市。對綜合指數(上證綜指和新上證綜指)和分類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和行業分類指數),凡有成份證券新上市,上市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計入指數。
2.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紅派息),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權。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權基準日前修正指數。修正後市值 =除權報價×除權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權股票);
4.匯率變動。每一交易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該日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修正指數。
5.停牌。當某一成份股處於停牌期間,取其正常的最後成交價計算指數。
6.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終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進行指數修正。
7.股本變動。凡有成份股發生其他股本變動(如增發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變動日前修正指數。修正後市值 =收盤價×調整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變動股票);
8.停市。A股或B股部分停市時,指數照常計算;A股與B股全部停市時,指數停止計算。
『伍』 上證B股現在總市值有多少億美元
金融股繼續強勢拉升,這是今天推動大盤的最重要動力,這一點不奇怪,因為券商股版之前沒怎麼漲,但連續上來權的成交量告訴我們,券商股的利潤會有較大幅度上漲,明年利潤增長可期。在這種力量推動下,金融股不漲也難。其他熱點相對昨天有所轉弱,飛機製造、電力、釀酒、石油等行業有所表現,受工業4.0概念影響,機床股繼續拉漲停。
在這種行情下,雖然市場已經夠熱,但不能排除市場還會大熱。如果市場出現大熱,一旦沖得過猛,投資者要注意大盤面臨的沖高回落和劇烈震盪,震盪後可能就是一波調整的到來。
『陸』 上證指數 這個指數怎麼算的A股和B股總的流通市值總和和上證指數掛鉤可以怎麼理解嗎
上證綜合指數,其樣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從總體上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1、「上證指數」全稱「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又稱「滬指」,是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反映上海股市總體走勢的統計指標。上證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1991年7月15日公開發布,上證提數以"點"為單位,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數定為100點。隨著上海股票市場的不斷發展,於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勢。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至此,上證指數已發展成為包括綜合股價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在內的股價指數系列。2、計算公式上證指數是一個派許公式計算的以報告期發行股數為權數的加權綜合股價指數。報告期指數=(報告期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100市價總值=∑(市價×發行股數)其中,基日采樣股的市價總值亦稱為除數。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7-07 19:53
當市價總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維持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如下:修正前采樣股的市價總值/原除數=修正後采樣的市價總值/修正後的除數由此得到修正後的連續性,並據此計算以後的指數。當股票分紅派息時,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根據上海股市的實際情況,如遇下列情況之一,須作修正:(1) 新股上市;(2) 股票摘牌;(3) 股本數量變動(送股、配股、減資等等);(4) 股票撤權(暫時不計入指數)、復權(重新計入指數)(5) 匯率變動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第二天計入指數,即當天不計入指數,而於當日收盤後修正指數,修正方法為:當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當日的市價總值+新股的發行股數×當日收盤價/修正後的除數除權:在股票的除權交易日開盤前修正指數:前日的市價總值/原除數=[前日的市價總值+除權股票的發行股數×(除權報價-前日收盤價)]/修正後的除數撤權:在含轉配的股票除權基準日,在指數的樣本股票中將該股票剔除;復權:在撤權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起,再納入指數的計算范圍。
『柒』 「上證指數,深行指數多少多少點」什麼意思啊
「上證指數」全稱「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股價指數」,是國內外普遍採用的反映上海股市總體走勢的統計指標。
上證指數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於1991年7月15日公開發布,上證指數以「點」為單位,基日定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
1992年2月21日,增設上證A股指數與上證B股指數,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勢。
1993年6月1日,又增設了上證分類指數,即工業類指數、商業類指數、地產業類指數、公用事業類指數、綜合業類指數,以反映不同行業股票的各自走勢。
至此,上證指數已發展成為包括綜合股價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在內的股價指數系列。
深圳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包括:深證綜合指數、深證A股指數和深證B股指數。它們分別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全部A股、全部B股為樣本股,以1991年4月3日為綜合指數和A股指數的基期,以1992年2月28日為B股指數的基期,基期指數定為100,以指數股計算日股份數為權數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當有新股票上市時,在其上市後第二天納入指數計算。當某一股票暫停買賣時,將其暫時剔除於指數的計算之外。若有某一股票在交易中突然停牌,將取其最後成交價計算即時指數,直至收市。深證綜合指數的基本公式為:
即日指數=(即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股總市值)×基日指數
每日連續計算的環比公式如下,
每日即時指數=上日收市指數×(今日即時指數股總市值÷經調整上日指數股收市總市值)
其中,今日即時指數股總市值=各樣本股市價×已發行股數,上日指數股收市總市值是指根據上日樣本股的股本或樣本股變動而作調整後的總值。
當指數股的股本結構或股份名單發生改變時,改用變動前一營業日為基準日,並且「連鎖」方式對指數計算進行調整,以維護指數的連續性。
『捌』 為什麼很多券商版塊股票的A,B股總市值總是大大超過其凈資產,是不是很不合理
股票價值主要看市盈率,另外參考凈資產!,盈利能力高,凈資產倍率就高,反之就低!
『玖』 深市的新股申購需要什麼條件
2016年開始,A股新股發行將按新規申購,主要包括取消現行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改為新股發行採用市值申購的方法,投資者只要有市值就能申購,中簽之後才繳款,強調新股申購自主決策、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券商不得接受投資者全權委託申購新股。2016年新股申購條件:
1、新股申購預先繳款改為中簽後再繳款。
2、三次中簽不繳款挨罰調整後的規則,增加了「投資者連續12個月累計3次中簽後不繳款,6個月內不能參與打新」的懲戒性措施。
3、新政規定,公開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小盤股發行,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定價,新股發行完全市場化定價。
(9)上海B股算否上證股票市值擴展閱讀
今後,新股將採取「按市值申購」的網上發行方式。按市值申購指的是投資者必須持有深圳市場非限售A股股份市值1萬元以上和足額的資金,才能參與新股網上申購。這意味著,投資者能否參與網上發行、能夠申購多少新股,需要根據其持股市值來確定;如參與申購的,需要向資金賬戶內存入足夠資金才能進行有效申購。
此外,新政在交易系統中對申購上限作出限制。為了防止持股市值較大的投資者獲配大量新股,每位投資者網上申購的數量不得超過主承銷商規定的上限,且不得超過本次網上初始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超過部分會被交易系統攔截。
今後,持有多個證券賬戶的投資者,申購新股時也將受到一定限制。為了防止具備資金優勢的投資者利用多個證券賬戶進行多次申購,一個投資者只能用一個證券賬戶進行一次申購,其餘申購將被系統自動撤銷。
『拾』 股市大盤指數是怎麼算的
我國股票大盤指數是指滬市的「上證綜合指數」和深市的「深證成份股指數」專。上證綜合指屬數: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為樣本,以發行量為權數(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的股價指數。深證成份股指數:從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為樣本,以流通股本為權數,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的股價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