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通信的發展歷史
1、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電報、電話的發有,電磁波的發現,人類通信領域產生了根本性的巨大變革,實現了利用金屬導線來傳遞信息,甚至通過電磁波來進行無線通信,使神話中的「順風耳」、「千里眼」變成了現實。
從此,人類的信息傳遞可以脫離常規的視聽覺方式,用電信號作為新的載體,同此帶來了一系列鐵技術革新,開始了人類通信的新時代。
2、1837年,美國人塞繆樂.莫樂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電磁式電報機。他利用自己設計的電碼,可將信息轉換成一串或長或短的電脈沖傳向目的地,再轉換為原來的信息。
1844年5月24日,莫樂斯在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會議廳進行了「用莫爾斯電碼」發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份電報,從而實現了長途電報通信。
3、1864年,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J.c.Maxwel)建立了一套電磁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說明了電磁波與光具有相同的性質,兩者都是以光速傳播的。
4、1875年,蘇格蘭青年亞歷山大.貝爾(A.G.Bell)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話機。並於1876年申請了發明專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頓和紐約之間進行了首次長途電話實驗,並獲得了成功,後來就成立了著名的貝爾電話公司。
5、1888年,德國青年物理學家海因里斯.赫茲(H.R.Hertz)用電波環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他用實驗證明了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這個實驗轟動了整個科學界,成為近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導致了無線電的誕生和電子技術的發展。
(1)上海泛歐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1、互聯移動跨時空:移動通信能力飛速發展,全國實現聯網
移動通信能力飛速發展。在1988年到1997年的十年間,我國經歷了移動通信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間移動交換機容量從不到3萬戶猛增到2585.7萬戶,10年間增長861倍。
我國選用900MHz頻段的TACS系統主要引進了摩托羅拉(A網)和愛立信(B網)的交換機、基站、控制系統等設備,1995年底,A網覆蓋的21個省市和B網覆蓋的15個省市實現自動漫遊,形成真正的全國聯網。
1994年,由電子部聯合鐵道部、電力部及廣電部組建成立中國聯通。1998年,中國電信從當時的郵電部脫離組建。1999年,網通成立。
2、布局重組謀生態:「動感地帶」推向全國,電信業重組拉開帷幕
2001年,中國移動廣東分公司在廣州和深圳兩地召開品牌推介會,「動感地帶」作為新品牌進行試驗推行。2003年,中國移動正式將「動感地帶」品牌推向全國,它成為中國移動通信史上第一個客戶品牌。
2006年8月,紐約證券交易所收市,中國移動段價以33.42美元收盤,總市值達到1325.8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電信運營公司。2007年,中國移動成功收購Paktel。
2004年1月,村通工程面向全國推行。截至2007年,六家基礎電信企業共為3759個無電話行政村新開通電話,全國行政村通電話比重達99.5%,29個省區市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電話。2007年5月,政府繼續在全國啟動自然村的村通工程,形成了行政村和自然村兩方面工程並進的局面。
2007年3月,中國移動正式啟動超過200億元的TD—SCDMA網路建設招標,多家中外企業組成的四大陣營競爭激烈。
2008年5月,電信業重組拉開帷幕。隨後,工信部等聯合發布《關於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通告稱,鼓勵中國電信收購中國聯通CDMA網,中國聯通與中國網通合並,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並入中國電信,中國鐵通並入中國移動。這次改革重組完成後發放3G牌照。
專家稱,電信重組在於打破壟斷,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移動替代固話趨勢明顯。重組後,三家運營商都擁有全業務能力,形成充分的競爭格局。
3、代際宏圖標准中:通信業增長率高,5G將帶動通信產業下一輪發展
不久前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中,工信部明確了2018年多項重點工作。其中涉及強化信息通信市場監管方面,工信部相關文件透露,計劃開展VoLTE號碼攜帶技術試驗,研究制定號碼攜帶全國推廣方案。
工信部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7年電信業務總量達到27557億元(按照2015年不變單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6.4%,增幅同比提高42.5個百分點;電信業務收入12620億元,比上年增長6.4%,增速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
2018年1-2月,電信業務總量完成6853億元,同比增長117%;電信業務收入完成2168億元,同比增長4.9%。
近年來,我國通信產業發展迅速,主要經營指標向好,5G將成為下一個發展契機。2017年8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快第五代移動通信(5G)標准研究、技術試驗和產業推進,力爭2020年啟動商用」。
由於5G應用前景廣泛,5G戰略制高點爭奪戰已風起雲涌。
⑵ 通信發展的歷史
1、形體時代通過身體、眼神、手勢及山石樹木等自然媒體相結合傳遞信息。
2、口語時代直立行走使得人類對信息傳遞方式的需求提高從而催生了語言。
3、文字書寫時代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對信息記錄有了需求,文字隨之產生。
4、印刷時代1044年,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1450年,日耳曼人古騰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術。
5、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發明電報機。
6、1857年,橫跨大西洋海底電報電纜完成。
7、1875年,貝爾發明史上第一支電話。
8、1895年,俄國人波波夫和義大利人馬可尼同時成功研製了無線電接收機。
9、1895年,法國的盧米埃兄弟,在巴黎首映第一部電影。
10、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船事件中,無線電救了700多條人命。
11、1920年代,收音機問世。
(2)上海泛歐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通信的組成:
1、信源:消息的產生地,其作用是把各種消息轉換成原始電信號,稱之為消息信號或基帶信號。
2、發送設備:將信源和信道匹配起來,即將信源產生的消息信號變換為適合在信道中搬移的場合,調制是最常見的變換方式。
3、信道:傳輸信號的物理媒質。
4、接收設備:完成發送設備的反變換,即進行解調、解碼、解碼等等。它的任務是從帶有干擾的接收信號中正確恢復出相應的原始基帶信號來。
5、信宿:傳輸信息的歸宿點,其作用是將復原的原始信號轉換成相應的信息。
⑶ 中國電信業的發展歷史
近幾年來,中國電信業和國外電信巨頭走了完全不同的發展曲線。在網路經濟盛行時,國外電信業一路高歌猛進;但是隨著網路泡沫的破滅,國外電信業又一落千丈。短短的幾年,國外電信業經歷了發展的大起大落。再看看中國電信業,由於堅持務實的發展政策,盡管有局部地區進行寬頻圈地運動,但總體上沒有形成網路泡沫,也沒有盲目進行3G牌照的拍賣,實現了我國通信業的穩健發展,從而在世界電信業中「一枝獨秀」。
目前,我國電信業在某些指標上已居於世界前列。從規模總量上看,我國網路容量穩居世界第一,通信技術在全球領先。同時,電話用戶總數也居世界第一,截至2004年底,我國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12億戶,是2000年的兩倍多,其中無線市話用戶達到6522萬戶;行動電話用戶達到3.35億戶,是2000年的四倍。此外,互聯網用戶數突破了1億大關,規模居全球第二。從業務量上看,2004年我國的電信業務總量完成9224.8億元,是2000年的兩倍多。
盡管立足傳統業務、立足網路提供商進行發展的策略,為我們帶來了穩定的現金流,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長期執行這一發展策略,我國電信業業務收入的增幅在減小,實現利潤的能力在下降,發展的空間越來越狹小。
反思全球電信業在第一次轉型當中遭遇的泡沫和陷阱,我們發現,對寬頻、3G是未來發展方向的判斷並沒有錯,只是當時發展的環境還不具備。正是基於對環境的正確把握,我國電信業才沒有盲目跟風冒進。而時至今日,這一情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在滿足了基礎通信需求後,人們開始期待更高層次的增值信息服務。尤其是最近兩年,以移動數據業務為代表的新業務發展迅速,盡管在總體收入份額上還規模較小,但增長勢頭強勁,2004年簡訊業務量增長58.8%。在移動通信市場、技術發展以及移動通信企業的帶動下,移動增值領域迅速崛起,價值鏈已基本形成。而隨著光纖的應用和各種寬頻組網技術日益成熟、完善,寬頻增值領域目前也已起步,在線游戲、音樂下載、在線影視點播等個人用戶寬頻增值娛樂業務發展迅速,同時遠程教育、遠程醫療、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等新型服務也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需求。用戶的消費觀念也已變化,互聯網內容服務由「眼球經濟」走向盈利模式,在移動夢網聚集的SP中,數十家SP每月有償信息收入超過1000萬元。
不僅如此,當前的網路條件也今非昔比。各種新技術、新軟體層出不窮,更加方便人們獲取網路信息。2000年,互聯網上幾乎沒有寬頻,經過近幾年的培育建設,固定寬頻網正逐步走向成熟。從出口帶寬到骨幹網再到接入層,寬頻化的物理環境已經具備。我國國際出口帶寬的總容量為53941MB,與2000年的351MB相比,增長了154倍。骨幹網帶寬則達到了100GB以上,接入帶寬總容量已達到T比特級,ADSL、LAN、WLAN等多種接入方式並舉,適應了各類用戶的不同需求。兩大移動公司的技術也在近幾年突飛猛進。中國聯通的CDMA1X具有高速傳輸的速度優勢,並具有穩定、容量大、安全性高等特點,可以使移動通信網路與寬廣的互聯網無縫鏈接。支撐中國移動「移動夢網」的GPRS網路,目前也已覆蓋全國所有省、區、市,網路遍及240多個城市,數據業務可以到達世界各地,實現真正的移動數據無線互聯。用戶使用寬頻數據通信、實現可視數據與多媒體數據通信變得十分便利。
很顯然,無論是從用戶需求還是從硬體環境來看,面向未來的綜合信息服務都將是我國電信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傳統的商業模式在過去幾年推動我國電信業的持續發展中功不可沒,但隨著新興的信息服務成為發展主流,其業務設置、網路架構、經營管理等一系列配套環節都與未來的電信業發展不匹配。因此,我國電信業轉型的主要任務就是重新評估企業面臨的環境,建立一套符合未來電信業發展特點的新型商業模式。這,就是我國電信業轉型的核心內涵。
⑷ 請說下 步話機的發展史
步話機即對講機,步話機名稱來源於老式軍用無線電台。
發展史:
1、無線電對講機是最早被人類使用的無線移動通信設備,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得到應用。1936年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研製出第一台移動無線電通信產品—— 「巡警牌」 調幅車用無線電接收機。
2、在1940年,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又為美國陸軍通信兵研製出第一台重量為2.2 kg的手持式雙向無線電調幅對講機,通信距離為1.6 km。
3、到了1962年,摩托羅拉公司又推出了第一台僅重935g的手持式無線對講機HT200,其外形被稱為「磚頭」,大小和早期的大哥大手機差不多。
4、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對講機的應用已十分普遍,已從專業化領域走向普通消費,從軍用擴展到民用。它既是移動通信中的一種專業無線通信工具,又是一種能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具有消費類產品特點的消費工具。
5、現在無線電對講機決不是過時的產品,它將長期使用下去。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更關注自身的安全、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對無線電對講機的需求也將日益增長。公眾對對講機的大量使用,更促進了無線電對講機成為人們喜愛和依賴的通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