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線投資上海家化的兩大基礎:
1.日化行業高速增長 2.葛文耀及其團隊
這裡面第一條佔比60%,第二條佔比40%,日化行業過去十年保持了20%左右的增速,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已經放緩到10%左右,葛文耀確實強,但是也是在這個行業的黃金增長期發展起來的.
現在這兩個基礎都已經不存在了,行業增速的放緩是趨勢性的,國際品牌的放緩並不能說明家化會獨善其身,畢竟歐萊雅,雅思蘭黛這些國際品牌的品牌力明顯強於佰草集等家化品牌,一旦這些國際品牌渠道和價位下沉,對家化的壓力是真實存在的.葛文耀的離開影響並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短期只是心理影響,長期的影響難以預估,我並不看好外企來的管理者,外企的人普遍缺乏野蠻生長的氣質.
讓我們來預測家化未來的業績表現:
1.可能性20% 明年營收增長15%,利潤增長30%左右,客觀的說,想實現這樣的業績不是不可能,但是有相當難度,關鍵還是要看佰草集,相宜本草市場攻的很猛,間接影響到了佰草集,現在是上有國際品牌,下有本土競爭對手,競爭相當激烈.
2.可能性50% 明年營收增長10%左右,利潤增長20-25%,這種可能性比較大,說穿了,吃老本吃明白了就可以做到.
3.可能性30% 明年營收增長5%左右,利潤增長15%左右,如果經濟持續萎靡,家化管理層玩不出什麼新花樣,這樣的情況也有不小的可能性.
其實沒有必要去刻意強調葛文耀離開的影響,因為這種影響是客觀存在的,無法否認的,或許葛文耀很霸道,或許有很多缺點,但是他能給股東帶來回報,對投資者來說,這已經足夠了.有沒有喬布斯的蘋果確實不一樣.
嚴格意義上來說,上海家化和雲南白葯不是一個級別的企業,因為雲南白葯(醫葯部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競爭對手,發展速度主要取決於行業的發展,現在醫葯也可能面臨增速放緩的問題.家化身處競爭激烈的日化行業,管理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安全邊際是很重要的,上海家化後續走勢的不確定性讓我選擇了清倉.
從技術面來看,放量跌破年線之後,現在是縮量反抽年線,如果不能放量站上年線,後續仍有可能繼續下跌.
我重申我的觀點:平安信託在葛文耀問題上的處理方式生硬而讓人失望,中小股東的利益再次被無情強奸.
最後祝堅守上海家化的股民朋友好運,good luck,化妝品行業仍然算是相對不錯的一個行業.
Ⅱ 中石化收購其下子公司意義何在
2月15日下午,北京五洲皇冠假日酒店二樓會議室,中石化(600028)要約收購說明會召開。與中石化高調推薦本次要約收購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揚子石化(000866)、齊魯石化(600002)、中原油氣(000956)和石油大明(000406)四家公司的董秘們正襟端坐,顯得沉默許多。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整合步伐的加快,涉及壟斷行業的央企上市公司以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將迎來一輪整合潮。
旋風式回購
「公司停牌後,這幾天一直准備各種材料,跟中石化和交易所聯系。董秘也是北京本地兩地飛,就整合方案不斷洽談。現在我們就是站好最後一班崗了。」一家被收購公司董秘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我上個星期還不清楚這件事,今天就要坐在這里開這個說明會,真是沒想到。」說明會結束後,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財務總監張家仁接受本報記者獨家采訪時感嘆:「說實話,下一批整合怎麼做,做哪些,我也不知道。」
和張家仁一樣沒想到的,還有本次四家賣方公司的財務顧問銀河證券。銀河證券投行業務部的工作人員是在2月10日接到中石化的通知,要求做賣方財務顧問,在經過短暫的調查後,銀河證券擬出了四家公司的財務報告。
2月14日,銀河證券與其他券商機構代表一起接到要約收購說明會通知。直到2月15日中石化董事會結束後,在下午的收購說明會上,銀河證券投行部的工作人員才得知收購的具體價格。
高溢價隱痛
操盤本次中石化回購的三大券商是買方財務顧問:中金公司和中信證券,而銀河證券成為賣方財務顧問。
「銀河證券也沒有料到中石化開出的價格會這么高。」一位接近銀河證券投行業務部門的人士說:「銀河證券剛開始做財務分析時,偏向於收購方中石化。然而,收購價格出來後,他們也感到驚訝。」
與上次中石油回購三家A股上市公司比較,中石化本次回購出手闊綽。齊魯石化、揚子石化、中原油氣和石油大明收購價格較停牌前一交易日收盤價分別溢價24.4%、26.2%、13.2%和16.9%,平均溢價水平超過20%;收購總金額也達到143億元。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石化分析師算了一筆收購和新建成本賬:「中石化花了84.4億元收購齊魯石化和揚子石化,兩家公司流通股分別占總股本的17.95%和15.02%,以兩家公司的乙烯產能是80萬噸和65萬噸來計算,相當於84.4億收購兩家公司已有的23萬噸乙烯產能線。」
這位分析師以另一家石化公司的新建產能成本作了對比:「上海賽科在去年上半年以224.24億元新建了8套世界先進乙烯生產線,產能達到90萬噸。以此比例推算,23萬噸新生產線只需要花費57.3億元。這種推算顯示,中石化的回購金額已經超過了新建投資額的27億元。」
中石化是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和美國三地上市公司,以高出市場預期的高價格回購四家A股子公司,是否會觸犯海外股東的利益,引起法律訴訟?這是中石化要約收購的隱痛,也是機構投資者最擔憂的地方。
「海外投資者特別是中石化的美國ADR投資者一直非常關注中石化對子公司的私有化過程,自然要抵觸高溢價收購。正因為存在這種預期,加上中石油低溢價回購先例,我們對石化股的持倉比例一直比較平均。」一位基金經理對記者說。
2月15日下午,在中石化收購價並未公開時,中石化A股收盤放量大漲6.1%,中石化H股也漲1.6%。「這說明中石化在要約收購前與海外投資機構者進行了充分溝通。但2月16日,中石化A股下跌3.34%,跌幅超過滬指;當日中石化H股下跌2.62%。」
股改可能提前
一位資深投行人士預測,按照中石化旋風式回購速度,餘下幾批公司的整合就在眼前。中石化的股改決定了未來的整合速度和整合路線。
「到現在,中石化尚無明確的股改計劃。」盡管在說明會上中國石化股份公司財務總監張家仁公開表態;但是隨著整合的推進,中石化的股改預期悄然提前。記者當天獲知,部分基金公司的高管間流傳出一條消息,中石化的股改可能提前。
一位接近中石化財務顧問的人士透露,中石化下一個整合重點是上海石化,預計可能採取換股和回購兩種方式。而換股的前提是增發、增發的前提是股改。因此,換股預期可以倒逼股改。「如採取回購方式,那麼當上海石化進入要約收購期後,中石化就可以甩開虧損、非主業上市公司直接進入股改。」
但中石化的整合和股改時機並非完全由公司本身所能決定,管理層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含有明顯的政策意圖。中石化董秘局一位高層對記者說:「我們為什麼要選擇在春節後進行回購,就是因為資本市場行情不好,我們要給資本市場注資,公告發了後,1250點不是就給撐住了嗎?」
央企整合潮
而中石化「私有化」也符合國資改革的大政策:央企退出非核心資產,做大做強主業。「我們在實施前,已經就整合計劃向國資委和國務院進行了匯報。」中石化董秘局一位高層說。
稍早之前,中石油以62億元回購旗下三家A股上市公司,打響了央企整合第一槍。本次中石化再次收購四家上市公司,表明央企整合旗下資產進程邁出一大步。隨後,中國鋁業整合也一觸即發。而這幾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都屬於壟斷或相對壟斷行業。
一位分析人士認為:「由此可能帶來的市場預期是,涉及壟斷行業的央企上市公司以及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可能會迎來一輪整合潮。」
市場人士評價,股改正在倒逼國資改革。隨著央企對旗下上市公司的整合進度加快,多年難以推進的央企資產調整和改革也開始進入快車道,滯後的國資改革開始強力重新啟動。
Ⅲ 六神花露水生產過程
未免也太刁難人聊吧 六神花露水是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個花露水品牌,於1990年上市。上市當年即大受歡迎,之後牢牢占據中國花露水市場,最高市場佔有率超過70%。 歷史 1989年,家化的研發人員敏感地觀察到痱熱燥癢是夏季最主要的皮膚問題,而傳統中醫葯理和葯材應用是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好手段。用來治療痱子和其它夏季疾病的傳統中葯六神,其中主要成分是珍珠粉和麝香。以此為基礎,家化科研人員將中葯古方與花露水相結合結合,推出了全新的包含有六位傳統中葯的六神品牌的花露水。 1990年第一瓶六神花露水上市。以「去痱止癢、提神醒腦」為明確產品訴求,通過「六神有主,一家無憂」的廣告,迅速佔領了花露水市場份額。 六神品牌隨即成為上海家化夏令產品的主打品牌,並推出沐浴露等衍生產品,同樣佔有非常高的市場率。 功用 六神花露水主要為夏季使用,有清涼感覺,主要用途為: ◆驅蚊—將花露水塗於身上,蚊蟲就不再叮咬。特別是家化於近年推出了防蚊花露水,有效驅蚊時間達7小時。 ◆止癢—塗抹在被蚊蟲叮咬的部位。 ◆去痱—上海人曾經習慣在夏天小孩子的洗澡水中加入花露水以達到去痱的目的。 ◆提神—花露水中的香味有較好的提神效果。 上海家化 公司概況: 上海家化前身為1898年創立的廣生行,2001年,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家化(集團)有限公司和上實日化控股有限公司發起設立,在上海交易所掛牌上市。 上海家化以自行開發、生產、銷售化妝品、個人保護用品、家庭保護用品以及洗滌類清潔用品為主營業務,一直是中國日化行業的支柱企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日化行業對外資全面開放,上海家化堅持差異化的經營戰略,在充分競爭的日化市場上創造了六神、美加凈、清妃、佰草集、家安、舒欣等諸多中國馳名品牌,占據了眾多關鍵細分市場的領導地位,成為民族企業、民族品牌在日化行業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排頭兵。一百多年來,上海家化一直遵循著「精緻優雅、全心以赴」的理念,這也是上海家化永遠的承諾。 花露水使用方法 花露水中都含有一定的酒精成分,而酒精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最好是不要直接塗在皮膚上,在洗澡的時候將其倒入水中,稀釋一下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當然,不同品牌的花露水含的酒精量是不同的,如六神的酒精含量就比隆力奇中的酒精含量多一些,直接塗到皮膚上感覺火辣辣的。不同的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皮膚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花露水。 懷孕的婦女不宜適用,因為刺激性比較大。 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化妝品企業,年主業營業額超過30億元,盈利能力屢居同行第一。近三年中上海家化連續保持了30%以上的年銷售收入增長幅度,是中國最大的化妝品企業之一。中國市場上第一瓶二合一香波、第一罐護發定型摩絲、第一瓶混合型香水、第一支護手霜……這一系列具有現代意義的日化產品均源於上海家化。企業擁有國內僅有的兩個化妝品馳名商標美加凈、六神及「清妃」、「露美」、「高夫」「佰草集」、「舒欣」、「飄灑」等著名品牌。 面對來勢洶洶且實力雄厚的外國競爭對手,「六神」 把握住了中國消費者的特殊品味——對傳統中醫文化的信賴,由此而確立的產品獨特定位——中葯成分的沐浴液,更是為自己建立了強勢的市場區隔。在寶潔、聯合利華等跨國公司的強勢進攻下,「六神」沐浴露的策略,為中國本土公司如何利用本地優勢做了一個漂亮的註解。 本土品牌文化成功阻擋國際品牌 從20世紀末開始,國際著名的日化集團開始將中國市場作為新興利潤來源地之一,他們憑借著成熟的產品體系,先進的營銷推廣手段以及雄厚的資金保障在中國市場上興風作浪。一時間P&G、UNILEVER、KAO等公司的產品充斥著商店的貨架,消費者也以使用這些舶來品牌為榮;而民族品牌在強大的競爭壓力下有些逐漸銷聲匿跡了,有些則成了國外集團的收購對象,剩下的又大多在苦苦支撐。在沐浴露市場中,P&G的舒膚佳、聯合利華的力士成為耀眼的明星。 而六神卻憑借著鮮明的本土化品牌文化內涵樹立了強大的民族品牌形象。 六神花露水 六神或「六位神靈」,是中醫傳統上用來治療痱子和其它夏季疾病的葯方名稱,其中主要成分是珍珠粉和麝香。按照這個處方,1993年,上海家化推出了六神花露水,供夏天使用。以 「去痱止癢、提神醒腦」為明確產品訴求, 這個品牌迅速贏得了60%的花露水市場份額。 兩年後,上海家化推出了「六神」 沐浴露,專攻中國夏季個人洗護用品市場。 「六神」 沐浴露的推出,一方面是 鑒於「六神」品牌在市場上已具有的強大 品牌效應,要將 「六神」品牌的價值最大化;另一方面,面對跨國公司的挑戰,上海家化把握住了中國消費者的特殊品味——在一些領域更加相信中醫。 在對消費人群進行分析後, 上海家化 推出 「六神」 沐浴露, 將目標對准了「六神」 花露水的使用者六神沐浴露及長期青睞傳統中醫產品的消費者。 產品推出後,很快就贏得了絕大部分「六神」 花露水的用戶,至 1998 年,在中國逐漸建立起的沐浴露市場中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六神」 沐浴露成為中國夏季個人 洗護 用品的第一品牌。 日化產品是一個情感附加值相對較高的產品品類,這意味著消費者的需求具有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性。通過品牌,體現了消費者所關注的功能性利益和情感性利益,體現了產品的價值、文化和個性。 跨國公司雖然具有不俗的實力和聲名顯赫的品牌,但缺乏對本土消費者品味和需求的了解,而且為了保持全球化經營的標准性,在產品設計上主要考慮發達市場的需求,而不能根據新興市場的本地化需求提供滿足當地消費者偏好的產品。他們的主要將那些追求時髦的城市居民作為目標客戶群。以中國內地的年輕人為例,他們往往會對西方的所有東西都表現出高度的狂熱。上海家化並沒有和外國廠商爭奪這個市場領域,而把銷售重點放在了一個更大的領域:對某些傳統成份的功效深信不疑的忠誠客戶,並提供較為低廉的價格。 獨特產品定位卡住競爭對手 近兩年,隨著中國沐浴露市場的不斷擴大,跨國公司開始加大市場爭奪力度。寶潔、聯合利華等公司除了對原有的 舒膚選⒘κ康惹渴破放圃詮愀妗⑶
Ⅳ 上海家化告我商標侵權怎麼辦
那你肯定有侵權了,立即改正,真心悔改,爭取寬大處理。認真學習商標法,以後不再犯。
Ⅳ 上海家化2014年股票分析
小漲
Ⅵ 水井坊和全興是什麼關系,謝謝!
全興與水井坊,一個是中低端國內品牌,一個是國際知名高端品牌,兩個品牌的文化和訴求如今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實際上,藕斷絲連也改變不了兩者曾經的「母子」關系。
全興是在1951年創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最終才獲取了中國八大名酒的美譽,也獲得了「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在1998年之時,全興在釀酒車間中進行修整改造,發現地下的古老釀酒作坊,該作坊保存十分完整。
且根據相關的權威專家考證,此釀酒作坊,為至今發現的古老釀造作坊排行之首,也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
對於全興,一方面吸取古老的釀造技藝和經驗,另一方面也借機推出一款新酒——水井坊。借著這古釀酒作坊的名聲,水井坊酒一經上市,暢銷無阻。而全興也順勢把在上交所上市的「全興股份」改名成為「水井坊」。
到了2006年,國際知名的洋酒公司帝亞吉歐,瞄準了中國的白酒產業,同時該集團以5.17億元的價格買走成都盈盛投資持有全興集團43%的股權,實際上,這只是其意欲收購全興集團的手段之一。只是,國內有關法律規定,中國的名優酒只允許中方控股,不允許外資控股。
因而,對於全興集團來講,當時不僅擁有水井坊的39.71%的股權,還是「全興大麴」酒品的擁有者。因而,全興集團便將此兩款酒品商標拆分,而對於帝亞吉歐,則屬於避開了規定,轉而對水井坊進行控股。直到2011年,上海市糖業煙酒有限公司佔得全興集團的67%的股權。
因而,對於「全興大麴」擁有相對的使用權,而水井坊和全興大麴也分別走向了兩個不同的方向,水井坊成了外資,走向高大上;而全興大麴,依舊活躍在國內中端市場。
但無論怎樣,全興和水井坊所含的歷史和酒文化不會變,雖然成了兩家人,但仍然是中國白酒產業中的一大份子,仍然在源源不斷的為整個行業做出貢獻。
(6)上海家化要約收購分析擴展閱讀:
帝亞吉歐收購水井坊與全興集團得關系:
關於帝亞吉歐收購水井坊之事一直受到業界的特別關注,已於2012年3月20日接到第一大股東全興集團的外方股東帝亞吉歐的書面通知,帝亞吉歐對水井坊股份發起的收購要約計劃報告書獲得了中
國證監會的批准。帝亞吉歐在獲得中國證監會對要約收購的無異議函後,將立即履行全面要約收購義務。
水井坊發布要約收購報告書,DHHBV(帝亞吉歐集團間接控股公司)正式向除全興集團以外的股東發出全面收購要約。未來如果社會公眾股東持股低於水井坊總股本的10%,這家上海上市的白酒企業可能會終止上市。
帝亞吉歐要約收購價格仍為21.45元/股,股份數2.95億股,收購所需最高資金總額為63.18億元。
水井坊三季度表現並不佳,業績低於市場預期。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白酒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0年1-9月,水井坊實現營業收入9.02億元,同比增長6.79%,營業利潤2.01億元,同比下降10.85%,實現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17億元,同比下降22.91%,實現每股收益0.24元。
2013年7月帝亞吉歐收購水井坊剩餘47%股份的交易得到主管部門批准,水井坊集團企業性質由中外合資轉變成帝亞吉歐全資擁有的外商獨資。
收購完成後,帝亞吉歐通過「水井坊集團」間接持有的在上市公司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將從21.05%上升到39.71%。此次收購47%「水井坊集團」股權的對價總額約為2.33億英鎊。
Ⅶ 上海家化有限公司:美加凈品牌案例分析
關注中,很不錯的問題。
Ⅷ 一看嚇一跳,中國到底有多少企業被外資控制
網頁鏈接
我的圖書館 留言交流 搜文章 找館友 分享 更多 一看嚇一跳,中國到底有多少企業被外資控制。 2016-05-22 趙金成0 閱 24728 轉 82 轉藏到我的圖書館 【中國人醒醒吧】外資控制中國企業知多少?你所不知道的經濟安全威脅!! 據「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一年前(2006年7月)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位的企業幾乎都由外資控制: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玻璃行業、電梯生產廠家,已經由外商控股;18家國家級定點家電企業中,11家與外商合資;化妝品行業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20%的醫葯企業在外資手中。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電腦操作系統、軟包裝產品、感光材料、子午線輪胎、手機等行業,外資均佔有絕對壟斷地位。而在輕工、化工、醫葯、機械、電子等行業,外資公司的產品已佔據1/3以上的市場份額。 這還僅是一年前的情況,現在外資兼並又有了新的惡性發展。 凡外國資本對我國企的兼並,其結果無一不是在廉價佔有我優質資產和龐大市場份額而大發橫財後將我企業品牌和技術統統壟斷扼殺,並將所有債務、失業、金融風險、窮困及堆積如山的嚴重社會矛盾全部留給我。這方面私募基金(PE)與專業跨國公司並無實質性區別,但私募基金、投資銀行的兼並卻多了一個二道販子剝層皮。 在金融業方面,2004年新橋資本(也是PE)最終控股深圳發展銀行,廣東發展銀行現已被美國花旗銀行持股36%,其餘各大國有銀行及金融機構外資持股均已達25%(其中PE占相當大比例)。 造紙行業 我國造紙企業約3600家,產量5600萬噸(2005),近10年來,生產和消費均以10%以上速度增長,產能佔世界10%,消費佔世界14%,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多數企業資金短缺、技術裝備和原料均嚴重依賴國外,低檔產能過剩,高檔紙供不應求。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國際紙業巨頭如芬歐匯川、斯道拉恩索、印尼金光集團等,紛紛以合資或直接投資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如2005年,國際紙業和太陽紙業在兗州共建合資公司,投資1.6億美元上30萬噸液體包裝紙生產線,華泰集團2006年與芬蘭斯道拉恩索在山東東營合資建設年產20萬噸的高級超壓紙項目等。 CVC並購晨鳴案:晨鳴紙業集團為中國紙業龍頭企業,原為壽光造紙廠,產能0.6萬噸,1997年在深交所上市,現總資產112億元,擁有山東、武漢、江西、吉林、海拉爾等十幾處生產基地,2005年紙產量210萬噸,銷售收入170億元,連續11年保持全國第一,為中國企業500強和世界紙業50強。2006年5月,美國CVC(花旗集團與亞太企業投資管理公司共同成立的投資管理公司,管理私募基金27億美元)與晨鳴簽署了戰略投資意向書,向CVC非公開發行10億A股,募集50億元,CVC將持有晨鳴42%股份,超過壽光國資局成為第一大股東。同年9月,此意向取消,改由國家開發銀行牽頭組成銀團申請60億元長期項目貸款。 日化行業 洗滌品: 全國四大年產8萬噸以上的洗衣粉企業,3家被外資收購。 美國寶潔利用其品牌優勢和稅收優惠,基本上擠垮了國內洗滌品企業,國內十大民用洗滌劑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僅飄柔、海飛絲、潘婷、沙宣四個品牌,就佔有60%以上的國內市場,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壟斷線。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在日化行業的合資中,外資通常利用中國企業原有的生產線和營銷渠道,為外資品牌打工,同時冷落中方企業原有品牌。1994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採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上海牙膏廠「中華」牙膏,外方口頭承諾自己的「潔諾」牌和「中華」牌的投入比是4:6,但並未兌現,中華牙膏多年為聯合利華貢獻8億到9億的銷售額。 中國著名商標美加凈: 該品牌原佔有國內市場近20%,1990年,上海家化與庄臣合資,「美加凈」商標被擱置。跨國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資,實際上是將「美加凈」逐出市場,為自己的品牌開路。上海家化的銷售額從3億元驟降至600萬元。上海家化於1994年出5億元收回美加凈商標,但失去了寶貴時機。 化妝品: 法國歐萊雅正在快速佔領中國市場。2003年該公司收購小護士,2004年收購羽西。在彩妝領域排名第一,在護膚領域完成兩次並購後名列第二。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競爭已形成外資主導的局面。 跨國公司占據國內高端市場後,正在向中低端品牌發展,沖擊本土企業。如聯合利華從2005年加強二三級城市的布點分銷。寶潔將飄柔、汰漬等產品大幅度降價、大力在全國推銷玉蘭油。歐萊雅收購小護士之後正尋找合作夥伴開拓三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美國雅芳和日本資生堂等也蠢蠢欲動。 2007年2月,作為全國護膚品行業第一的北京大寶,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出售全部股權(北京三露廠國有股83.42%,職工持股會16.58%),3月與美國強生簽訂了轉讓全部股權的合同。2005年,大寶銷售額為7.8億元(佔全國市場1%),在國內護膚品企業中排名第一,這樣,強生就擁有了大寶遍布全國的二、三線營銷網路。 化妝品企業淘汰率很高,兩年前全國有5000多家,現只剩3300家,2005年外資化妝品企業有130多家,佔有國內40%的銷售額和80%以上的利潤(外資企業銷售利潤率為10%以上,內資企業僅2-3%)。目前活躍於市場的本土品牌還有隆力奇、拉芳、丁家宜等20餘種,隨著外資企業瞄準三、四線城市,國內品牌的空間將進一步受到擠壓。 制葯: 華葯集團:國內最大抗生素生產基地,2004年銷售收入78億元,居全行業第二。2005年落到行業第四,虧損2千萬元。公司陷入債務困境。2004年進行股權改革。將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華北制葯」4.07億股國有股折10億元,另5820萬國有股以2億元賣給荷蘭DSM(歐洲最大的原料葯生產企業),一並抵償所欠「華北制葯」債務。 DSM 遂獲得華北制葯7.4%股權。2007年2月DSM再用3500萬美元購得華北制葯25%股權;另出資1.06 億美元與華葯集團的青黴素和維生素業務合作成立新公司,佔49%股權。DSM成為華北制葯第二大股東。 哈葯集團:2005年,香港中信資本、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聯合投資獲得控股權(?)。 蓋天力: 2006.10,拜耳醫葯保健(BHC)與我東盛科技之啟東蓋天力制葯公司簽署協議,以10.72億元收購後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漿、「信力」止咳糖漿等業務和相關資產,收購金額10.72億元(1.08億歐元),東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葯OTC業務。此為醫葯領域最大外資並購案。 2007.2,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和住友商事(中國)有限公司分別購買河南天方葯業集團16%和4%股權。天方葯業由此從國有股份企業變為中外合資企業。 (目前國內大部分醫葯企業都是外資控制的合資企業?) 小五金電器 法國SEB並購國內壓力鍋老大蘇泊爾: 蘇泊爾品牌銷售額占壓力鍋市場40%。2005年全國炊具行業銷售額50億元, 2006年上半年蘇泊爾主營業務收入達5.7億。蘇泊爾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稱號,評估品牌價值16.248億元。 2006年8月,法國SEB(世界小家電的頭號品牌)以2.4億歐元,購得蘇泊爾52.74-61%的股權(蘇泊爾及相關公司以18元/股賣給SEB共2.5億股14.38%股權;以同等價格向SEB增發4000萬A股、要約收購蘇泊爾4860-6645萬股),控股蘇泊爾。 中國五金製品協會烹飪炊具分會的8家副理事單位中的6家,如愛仕達、沈陽雙喜等,2006年8月發布聲明,反對蘇泊爾並購案。他們指出:蘇泊爾在炊具行業銷售額已過20%,根據《外國投資者並購中國境內企業規定》:並購方在中國市場營業額超過15億的和市場佔有率達20%的,並購導致一方市場佔有率達到25%或者一年內連續並購10家企業的,都必須向商務部和工商總局報告。蘇泊爾的並購觸及四條「紅線」中的三條;一旦這種壟斷式的並購成為事實,行業良性競爭格局將變為以價格戰、廣告戰等先導的惡性競爭,國內許多企業破產倒閉,將造成大量員工失業。僅在廣東彩塘鎮一地,炊具五金小企業就有上千家之多。商務部對此案進行了反壟斷調查後,於2007年4正式下文批准。 SEB與上海電熨斗總廠合資的教訓: 上海電熨斗總廠的「紅心牌」電熨斗曾佔有47.4%的國內市場份額,1993年品牌評估價值達1.3億元。 1996年4月,SEB與該廠共出資1650萬元(SEB出資60%)組建上海賽博電器有限公司。公司董事會5人,法方佔3個名額。法方利用控股權,把紅心變成加工車間,高進低出,轉移利潤;利用中方多年積累的銷售隊伍和人脈資源,使SEB的特福、好運達品牌低成本打入內地數百個商場,並實行專櫃分割,貶低紅心品牌,把外方品牌定在高端。由於推廣力度存在明顯歧視,使「紅心」的市場佔有率銳減到20%。中方董事多次要求引進或開發新產品或被法方拒絕,處處掣肘,董事會議沖突不斷,合資公司三年累計虧損3千萬,財務報表年年獲通過。最後中方被迫撤出。1999年,法方全面接手並將合資公司改為獨資公司,留給中方一屁股爛賬。 中方總經理(前上海電熨斗總廠副廠長)告誡那些正與外資談合作的國內企業:不可輕易讓外資控股。 雙喜炊具銷售總經理馬德桃:並購之初,外方先充分掌控被並購品牌的渠道等優勢資源,嫁接自己品牌,之後就雪藏國內品牌,利用國際品牌的溢價能力,通過品牌錯位,實現從高端市場到低端市場的上下通吃。通過壟斷並購、品牌絞殺,外資用錢把國內企業固化在國際產業分工格局中打工者角色上。 南孚電池: 南孚的前身是福建南平電池廠,最初注冊資本不到200萬元,生產過糊式電池。1990年代中期,電池需求猛增,公司迅速發展。21世紀初,總銷量超過7億只,產值7.6億元,利潤2億元以上,在全國有300多個銷售點,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市場,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鹼性電池生產商。 1988年,南平電池廠以28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40%股權)與福建興業銀行(投90萬元,15%)、中國出口商品基地建設公司福建分公司(基地福建,20%)、香港華潤集團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的子公司,25%),合資組建南孚電池有限公司。1998年,根據《商業銀行法》,興業銀行退出,將其所持15%股份賣給南孚全體職工出資組建的大豐電器。 1999年9月,南平市政府要搞「產權改革」、「靚女先嫁」,與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掛鉤。該公司下屬鼎暉公司聯合荷蘭國家投行投100多萬美元,摩根士丹利投400萬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1000萬美元,與中方各股東在香港組建「中國電池」,四家外資股東共佔49%股份,中方股東將南孚69%股份作為出資,佔中國電池51%股份。「中國電池」遂對南孚絕對控股。 1999年,華潤百孚炒金巨虧,將其持有的「中國電池」的8.25%股份出讓,並將另外20%股份轉讓給基地總公司的另一子公司。2001年,該子公司將此20%股份以7800萬轉讓給富邦控股,富邦控股又以1500萬美元轉讓給摩根士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