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立新的獎勵和榮譽
2006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2007年獲擇優支持並被評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7年,獲得中國科學院王寬誠科研獎金;2008年,獲得第二屆國際抗感染大會唯一優秀報告論文獎;全國抗真菌葯物與真菌感染診治研究學術會議獲得唯一優秀論文獎;09年5月由國際「人與動物真菌學會(ISHAM)」和「中國微生物學會」聯合主辦的ISHAM 2009年國際醫學真菌大會北京衛星會,課題申請者作為分會主席作大會報告,所提交的poster獲得大會唯一的一等獎;2009年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0年被評為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優秀導師獎;2011年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終評優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2011年度中科院「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稱號;他指導的博士研究生獲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並被推薦參加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的評選。2011年度,科研成果「綠色生物農葯阿維菌素高產菌改造及其產業化研究」獲得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排名第一。
② 張立新的介紹
張立新,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數學系系副主任,杭州市錢江特聘專家。1995年獲博士學位, 1997年破格晉升為教授,1999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2000年起擔任浙江大學統計研究所副所長、所長。現任浙江大學數學系副主任、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理事、 浙江省數學會理事、浙江省現場統計研究會副理事長、IMS-China 理事。主要從事概率極限理論、相依模型、自適應設計及相關領域的研究,相繼主持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發表了學術論文120多篇,數篇發表在 《Annals of Statistics》、《Annals of Probability》、《Annals of Applied Probability》等國際頂級刊物上,被SCI收錄90多篇。
③ 張立新的人物簡歷
歷任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規劃處幹部、副主任科員,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科員,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重點項目審查處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北京市規劃委員會詳細規劃處主任科員、副處長,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建設工程管理一處副處長、處長,北京市規劃委員會朝陽分局黨組書記、局長,朝陽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2015年03月任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④ 張立新的人物專訪
我的輪椅在追風——第29屆北京奧運會官方會刊專訪「我天生就喜歡速度的感覺,那種在奔跑中讓風從耳邊掠過的快感……」
雖然不幸因病截去了一條腿,但與輪椅為伴的張立新,終於在北京殘奧會上實現了他從小就懷有的追風夢想。
14日晚6點半,「鳥巢」。男子4×400米T53-54級輪椅競速接力賽中,中國四員「飛車虎將」張立新、崔彥鋒、趙驥、李虎召以3分5秒67奪得冠軍,並且刷新了由他們在上午剛剛創造的世界紀錄。當最後一棒的張立新像風一樣沖過終點時,他已經超出第二名足足有四十米遠。
這已經是張立新第四次出現在國家體育館的最高領獎台上,注視著國旗從眼前升起。在所參加的集體和單人共4個項目的比賽中,他全部獲得了金牌!
「他太讓人難以置信了,在賽場上他簡直就是『野獸』。」在男子200米T54級決賽後,和他同場競技的前殘奧會冠軍、芬蘭名將泰赫蒂這樣評價張立新。
能取得今天的驕人成績,張立新在賽後最想感謝的人除了媽媽,就是他的恩師——前國家輪椅競速隊總教練田海江。「這個月30號是田導去世一周年的日子,他生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在北京奧運會上帶領我們奪取金牌。」
帶著恩師未實現的心願,在本屆殘奧會上,張立新接連在男子4×100米接力T53-54級、400米T54級、200米T54級以及4×400米接力T53-54級項目上獲得金牌,一次次地帶給大家驚喜。「原來想拿到一塊金牌就很高興了,沒想到越戰越勇。」就連張立新自己也沒想到這一次的殘奧之旅能這么完美。
身高1米80,長得陽光帥氣的張立新從小喜歡運動,在學校時是校足球隊的主力前鋒。後來,因為骨肉瘤不得不截去一條腿,但這並沒有毀掉張立新的體育之路。此後,他打過一段時間的輪椅籃球,但當他第一次看到輪椅競速比賽時,場上風馳電掣的場面再次點燃了他心中的追風夢想。
輪椅競速訓練枯燥而艱苦,張立新介紹說,對輪椅的操控主要來自雙手的快速摩擦,就算是戴著皮手套,同樣會帶來損傷。同時,運動員比賽時所用的輪椅並不好控制。
「我們的重心都在後面,控制不好就會側翻,尤其是在下雨的時候。」他曾在一次訓練中因為側翻而摔成腦震盪。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張立新成長的道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從雅典殘奧會的第六名到北京殘奧會獲得四枚金牌,張立新付出了太多的努力。日復一日的苦練,讓他逐漸躋身世界頂級選手的行列。他和隊友一起,獲得了世錦賽、亞運會的冠軍,但那時他最希望的,還是能在北京奪冠。
現在,張立新已經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而下一個目標則瞄準在了四年後的倫敦。
⑤ 張立新的學術任職
International Biology of Actinomycetes Society 董事
International Chemical Biology Society執行委員會委員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副主編
《Journal of Antibiotics》 編委
《Marine Biotechnology》 編委
《Frontiers in Antimicrobials, Resistance and Chemotherapy》 編委
《生物工程學報》 編委
《中國抗生素雜志》 編委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兼職教授
⑥ 張立新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在國際相關學術會議上應邀做了多次大會和特邀報告。
受國際伯傑氏董事會委託,負責承辦在北京舉辦的「伯傑氏國際系統微生物學學會(BISMiS)成立大會」(2011 年5 月19-23 日);
受「香山會議」委託,負責承辦主題為「海洋微生物來源的創新葯物前沿研究」的香山科學會議(2011年5 月23-25 日)。
應義大利高登研究--結核葯物發展的會議組委會邀請,作報告(2011年7月3日-8日)。
2011年10月美國舉辦的the International Chemical Biology Society,並作報告;
2011年10月30日在北京舉辦的17th International Biophysics Congress大會,並作報告;
2011年12月11日在墨西哥舉辦的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Biology of Actinomycetes大會,並做大會報告。
2012年2月4日-10日在美國聖地亞哥舉行的第一屆「葯物靶點的生物學研究」會議(Drug Target Biology of the first conference),作為分會主席並作報告。
2012年4月20日-25日,出訪美國哈佛醫學院,並參加有關新型抗結核葯物研究的科學會議。
2012年8月6日-11日:赴美國聖托馬斯(ST.THOMAS)參加第50屆美國傳染病協會(IDSA)年會,在大會上做報告,題目為:系統分類學指導下的從天然產物中篩選抗TB葯物研究。
2012年9月27日-28日,受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Yang Decheng教授邀請參加傑姆斯·霍格研究中心研討會(UBC James Hogg Research Centre』s Seminar Series),並做報告。
2012年10月17日-18日,應德國巴斯夫公司副總裁Oskar Zelder 博士邀請,參加巴斯夫生物科學研討會(BASF Bioscience Symposium),作大會報告「從天然產物中發現潛在的抗感染葯物的生物前景」,會後19日前往德國薩蘭大學與Rolf Müller教授討論合作事宜。
2012.11月14日-17日,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卡內基梅隆大學參加「新型抗結核葯物研發的系列科技會議」。
曾經指導的研究生邊疆、孫諾、裴剛、傅成章被邀請參加了2008 年「美國ASM 抗感染性疾病大會」並做大會板報交流。其中博士畢業生傅成章曾被邀請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行的「國際環境微生物學大會」2008年年會並做大會板報交流,2011年獲得德國的紅寶(Houblt)基金;博士研究生童垚俊於2011年10月應日本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所長清野宏的邀請參加第七屆國際學生論壇。本人指導的博士生卓英、任彪曾受英國維康基金(The Welcome Trust)資助參加John Innes Center 舉辦的Summer School of Applied Molecular Microbiology會議。2012年3月派課題組成員代煥琴副研究員前往美國EMORY大學合作交流3個月,學習蛋白純化和高通量篩選技術。2012年11月派課題組成員劉雪婷副研究員去美國加州大學合作交流半年,學習樣品制備和質譜成像技術。
英國阿伯丁大學Marcel Jaspars獲特聘研究員計劃資助,來本課題組進行學術交流,指導研究生工作。奈及利亞博後Abion 獲得TWAS-CAS獎學金資助來本組學習交流一年,印度Bolla Krishna博後2011年也獲得次此項獎學金資助,2009年5月完成博後工作後回國。埃及Wael M. Abdel-Mageed博士於本年度8月份完成「外籍青年科學家」資助計劃及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後回國。
⑦ 張立新的個人簡介
張立新博士 研究員,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職務: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結核葯物研發中心主任。
1990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微生物系,1994年獲中國科學院微生物學博士學位後赴美,在美國亞特蘭大Emory大學葯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被晉升為助理教授。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細胞凋亡激酶ASK1和信號傳遞蛋白14-3-3緊密聯系,調控癌症過程。1999年—2003年期間,分別在美國Microbia, Inc.公司和Cetek, Inc.公司擔任高級科學家、新葯研發部主任等職務,構建了用於新葯開發的高質量微生物天然產物樣本庫,分離篩選出多種葯物先導化合物。在國際上首次成功的用新型基因工程方法將葯用真菌A.terrus產生的降血脂葯物Lovastatin的產量提高到現有工業生產菌的2.5倍,而且方便了後提取工藝。2004年曾創建美國SynerZ互動制葯公司任董事長。主編或參與編寫六部學術專著(其中英文著作三部),獲得11項國際專利發明授權,在PNAS等雜志上發表了60多篇論文, 在國際相關學術會議上應邀做了多次大會和特邀報告。是PNAS等九個雜志的審稿人,長期擔任國際學術期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編輯和《Journal of Antibiotics》的編委(Editorial Board)。
⑧ 張立新的基本簡介
張立新 ,重慶萬州人,先後畢業於重慶師范大學、西南大學、蘇州大學,分別獲得史學學士、文學碩士、文學博士學位。2009年進入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博士後流動站,現為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副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與中外文化」方向碩士生導師。為本科生講授《現當代文學》課程,為研究生開設有《文藝心理學》、《中國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文學研究方法論》等課程,主要從事現當代小說、散文、文學心理學以及當代文化研究。先後在《人民日報》、《當代作家評論》、《社會科學》、等報刊雜志發表科研論文多篇,在《山花》、《雨花》、《文學報》等報刊雜志發表小說、散文多篇,編著有散文集《麥芒上的舞蹈》,學術專著《重慶抗戰詩歌研究》(合著),長篇小說《博士男女》,業余從事小說、散文創作,愛好音樂、體育以及一切和善美好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