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珠海產業結構現狀分析與思考

珠海產業結構現狀分析與思考

發布時間:2021-08-13 01:25:08

Ⅰ 面對珠海第三輪發展機遇,珠海可以有哪些作為

珠海正在以自覺融入推動粵港澳更進一步緊密合作的姿態,力圖走出一條與珠三角其他城市不一樣的發展道路。

珠海原有的經濟結構存在兩大「內傷」,第一是GDP總量不但小而且對外依存度太大;第二是原先房地產在拉動GDP增長因素中佔比太高,最高時竟達50%多。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橫琴新區的開發、廣珠鐵路重新開工,連接廣珠城際軌道建設和高欄港建設以及往機場、港口的高速公路建設使珠海從「手無寸鐵(路)」走向「海陸空甚至管道運輸」聯動,從交通「末梢」走向交通「樞紐」。如果繼續讓這兩大「內傷」妨礙珠海經濟和社會發展,珠海仍將錯失良機。珠海只有壯大自己,才有能力分擔粵港澳開展更緊密合作的重任。

如今,好的大項目如潮般向珠海涌來,特別是幾個「上天入海」的大項目,更是占據了朝陽產業發展的「制高點」,填補了廣東現代產業體系布局的空白。

按照2008年謀篇、2009年啟動、2010年升溫、2011年加速、2012年跨越的部署,珠海正在加快推進建設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

珠海人非常看重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和橫琴新區的開發。他們認為,前者使珠海將成為珠三角唯一一個同時與香港、澳門相連的城市,在半小時內,珠海可有效承接由香港西移的生產力要素;後者是珠三角新一輪發展重心西移的另一個標志。甘霖說,珠海能否高效快速地承接珠三角這一輪發展重心西移的趨勢,是珠海自身能否真正崛起的關鍵。

為有效承接經濟重心西移的重大趨勢,珠海有意識地對自身的經濟布局進行了調整——新出現的「品」字形布局,確定了「東部大轉型、中部大調整、西部大開發」的基礎,位於東部的城區加快發展高端服務業,位於中部的橫琴島規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位於西部的斗門、高欄港、金灣區則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物流業。每個「口」分別與香港廣州深圳、中山江門佛山和澳門香港等對接。

這意味著珠海在珠三角的新一輪發展中,將有可能成為粵港澳合作新一輪緊密聯系的橋梁,甚至起到橋頭堡的作用。

珠海今明兩年正在或將投資3169億元搞好基礎性的「十大重點工程」建設,這一數字超過了改革開放30年來全市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總和。「十大重點工程」已啟動67個項目。珠海將呈現一條主軸、兩大板塊、三區一城、若干組團的全新面貌。5年後的珠海,GDP可達2500億元,比現在增長一倍。

Ⅱ 珠江三角洲產業結構變化是什麼

珠江三角洲是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之一,其特點是以輕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該地區煤炭、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貧乏,不適宜發展鋼鐵、煤炭能源等重工業;該地區是我國蠶桑基地,適宜發展絲綢紡織業,而羊毛則需從北方畜牧業區輸入,不適宜羊毛紡織業。如今珠江三角洲的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迅速發展,已形成以深圳高新區為中心的東南沿海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
外商投資的熱點地區。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與港澳同胞、海外華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緣關系。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促進了本區的發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的外資額佔全國的16%,其中港澳資金佔77%。外資進入的同時還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濟管理方法,並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改造,創辦了一批現代外資、合資企業,成為本區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珠江三角洲與港澳地區形成「前店後廠」的格局。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是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這里已經已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較發達、工業門類較多、產品競爭能力較強的工業體系。家用電器、消費類電子、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醫葯、玩具、手錶、自行車、多種日用小商品等輕工業均居全國前列。尤其是電子工業的產值佔全國20%,已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興電子工業基地,成為全球電子工業品的最大出口基地之一。珠江三角洲在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盲目征地的現象,使耕地大量減少,造成了水土資源的緊張;同時也出現不重視農業的傾向,使傳統農業受到明顯削弱,但由於城市新型市場需求,鮮花種植等新型農業得以發展;此外,生態環境問題也不容忽視。因此,珠江三角洲在今後的發展中,可利用香港和澳門主權的回歸這一特殊的有利條件,在工業、金融、運輸、貿易、旅遊等方面進一步與港澳進行分工協作,互相補充。在改造、提高現有的家電、電子、輕紡、醫葯等支柱工業,發展新的支柱產業的同時,要切實加強耕地保護、加大農業投入,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Ⅲ 現在珠江的概況

珠江概況

珠江是我國南方的一條大河,橫貫華南大地,是我國七大江河之一。珠江包括珠江流域、韓江流域、海南省,廣東、廣西沿海諸河及雲南、廣西國際河流,跨越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福建、海南等8省(自治區),總面積為79.63萬平方公里,其中珠江流域我國境內面積44.21萬平方公里,另有1.1萬余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內。

珠江水資源量相對比較豐富,徑流總量僅次於長江,是黃河的6倍,

單位面積產水量居全國之冠(圖為西江幹流)

珠江流域內多為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94.5%,平原面積小而分散,僅佔5.5%。總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平均海拔1000~2000米的雲貴高原,在雲貴高原以東是海拔在500米左右的兩廣丘陵,廣西以及雲貴高原東部廣泛分布著石灰岩,以雲南的石林和桂林的山水最為典型,珠江下游的沖積平原是著名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流域地處亞熱帶,北回歸線橫貫珠江流域的中部,屬於濕熱多雨的熱帶、亞熱帶氣候,氣候溫和多雨。四季的特點是:春季陰雨連綿,雨日特多;夏季高溫濕熱,暴雨集中;秋季台風入侵頻繁;冬季很少嚴寒,雨量稀少。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溫度在14~22oC之間,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200毫米。

珠江流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等四個水系所組成。西江由南盤江、紅水河、黔江、潯江及西江等河段所組成,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柳江、鬱江、桂江及賀江等;北江主要支流有武水、連江、綏江等;東江主要支流有新豐江、西枝江等;西北兩江在廣東省三水市思賢窖、東江在廣東省東蕪市石龍鎮匯入珠江三角洲,經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及崖門等八大口門匯入南海,構成珠江獨特的「三江匯集,八口分流」的水系特徵。海南島上主要河流有南渡江、萬泉河和昌化江。

珠江流域年平均徑流總量為3360億立方米,流域人均水資源量為4700立方米,相當於全國人均佔有水資源量的1.7倍。珠江是我國各大河流中含沙量最小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為0.126~0.334公斤每立方米。

珠江流域土地資源共66300萬畝,其中耕地7200萬畝,林地18900萬畝,耕地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流域人均擁有土地僅有9.31畝,約為全國人均擁有土地的3/5。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其次為玉米、小麥和薯類。經濟作物以甘蔗、烤煙、黃麻、蠶桑為主,特別是甘蔗生產發展迅速,糖產量約佔全國的一半。熱帶經濟作物有橡膠、油棕、咖啡、可可、劍麻、香茅等。

珠江流域礦藏以錳、鐵、鎢、鋁、錫、硫等儲量最大,較著名的礦區有個舊錫礦、六盤水煤礦、平果鋁礦、雲浮硫鐵礦等。

珠江流域沿海開放港口城市有廣州、湛江、北海,經濟特區城市有深圳、珠海、汕頭,海南省是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珠江三角洲是沿海經濟開發區,目前已形成以廣州為中心,包括深圳、珠海、佛山、江門及周圍幾十個中小城鎮在內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全國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地區。

珠江流域總人口為8980萬人,本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地區之一,主要民族有漢、壯、苗、布依、毛難等,以壯族最多,苗族次之。

珠江流域已建成各類型水庫工程13988座,總庫容706億立方米;修築加固堤圍20500多公里,水閘8500多座;已建水電站總裝機容量950萬千瓦,占可開發量的34.3%;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62萬平方公里;水利工程現有年供水能力835億立方米;現有灌溉面積6392萬畝,其中建成萬畝以上灌區780處;水利化程度達67%。各項水利工程發揮了防洪、發電、灌溉、供水、航運等綜合效益,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主辦單位: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 承辦單位: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信息中心
right2004 珠江委網站版權所有
建議使用 IE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進行瀏覽,最佳顯示1024x768

Ⅳ 廣東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方向和突破口在哪裡

話題緣起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取得新突破,首要任務是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那麼,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方向和突破口在哪裡?去年初國務院批准實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已明確提出,從目前到2020年,珠三角地區將建設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的主體產業群,形成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的現代產業體系。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必須將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到位,要在加快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優勢的同時,加快布局關鍵基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構建起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為核心,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擎,優勢傳統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這組專家文章對如何調結構促轉變進行了認真思考,提出了有益見解。 實施六大戰略推動三次產業協同發展 ●提要 廣東要推動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就必須在加快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優勢的同時,加快布局關鍵基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構建起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為核心、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擎、優勢傳統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要推進廣東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就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三次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引領產業轉入科學發展軌道。 廣東要推動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就必須在加快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優勢的同時,加快布局關鍵基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構建起以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為核心,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擎,優勢傳統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繼續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的同時,加快擴大內需,在開放經濟條件下深化區域產業合作,拓展產業腹地,進一步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實現產業的協同發展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具體來說,廣東推動三次產業協同發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主要有六大戰略任務。 1.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搶佔全球產業發展新的制高點。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搶占未來世界產業發展制高點的關鍵所在。廣東要努力把握全球新技術革命發展路徑和未來產業發展方向,以世界眼光超前規劃、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低碳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文化創意、生物技術與健康產業等,提高持續創新能力。力爭通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前沿技術創新,破解價值鏈低端循環鎖定,提升參與國際產業分工的主控力,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新的就業崗位和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引領新一輪經濟增長和騰飛。 2.率先布局關鍵基礎產業,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充分利用現有發展基礎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關鍵基礎產業,是推動產業協同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礎。廣東要以裝備製造業為先進製造業的關鍵抓手,優先發展以關鍵零部件為核心的「中場產業」;以沿海經濟帶的加快布局為契機,在港口條件好、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較大的、有腹地支撐的沿海城市形成石化、鋼鐵、船舶等沿海重化產業集群。加強空港、海港、內河港、鐵路、高速路的聯動,推動粵港澳基礎設施的「無縫」銜接,加速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加快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和國際商務會展中心,全面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 3.加快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實現產業驅動要素轉變。以技術、品牌及產業鏈整合帶動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是實現產業發展由勞動力要素驅動向自主創新驅動轉變、實現產業協同發展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所在。對於仍具有增長潛力或能創造大量就業機會的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創意研發、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產業鏈整合,提升產品檔次,拓展新的發展空間。同時依託高新技術、文化創意與傳統產業的高度融合,產生新的業態,培育新的增長點,如加快工業設計、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與時尚文化、商貿、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的融合,大力發展都市產業等。 4.堅持擴大內需,建立需求結構與供給結構良性互動機制。根據消費結構變動實現產業結構變遷與升級是實現產業協同發展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保障。廣東要增大有效供給,消除無效供給,形成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的互動機制,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對鋼鐵、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堅決控制總量、抑制產能過剩;對新能源(多晶硅、風電設備)等新興產業,集中有效資源,支持企業提高關鍵環節和關鍵部件自主創新能力,防止投資過熱和重復建設,引導有序發展。 5.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產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加快發展低碳經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產業協同發展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廣東要努力協調資源環境約束與產業高速增長的矛盾,大力培育綠色現代產業,加大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和污染治理力度,實現從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產業發展方式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集約型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努力發展「自然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建立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生態產業鏈,實現產業與土地、生態、人口資源的可持續協調發展。 6.繼續深化經濟國際化戰略,構建開放型、全地緣的產業合作新格局。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的開放型、全地緣的產業合作格局是在開放性經濟條件下實現產業協同發展,轉變發展方式的一個重要抓手。廣東要繼續推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鞏固與拓展產業優化升級的內陸腹地;進一步深化粵港澳更緊密的產業合作,聯手搶占產業國際競爭戰略制高點;以加工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及產業鏈構建為切入點,提升粵台產業合作水平,重構加工製造業產業鏈國際優勢;全方位推進與東盟的區域經貿合作,致力於打造一體化發展的產業鏈條;推進與環大西洋地區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的產業高位對接,力爭獲取引領產業升級導向的前沿產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支持。 作者系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跳出傳統「生產導向」理念加快轉方式 ●提要 傳統經濟發展方式是一種「以生產為中心」的硬性發展方式,而不是基於一種價值鏈為核心的柔性發展方式,它最大的弊端是忽視對事關財富和利益主權的渠道控制權和資本控制權的掌握,而過度關注產量和規模。廣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跳出「重生產」思維,調整圍繞生產製造「打轉轉」的轉變思路。 廣東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且還要有「廣東特色」,是一項艱巨而復雜的戰略工程,牽涉到經濟領域的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各個領域的各種因素、政策和利益關系。因此,與明確總體思路和發展戰略的要求相對應,從策略和戰術上應明確發展方向和突破口。否則,各部門又會出現新一輪的「本位主義」,各自強化自身的部門地位和利益格局。「各吹各的號,各彈各的調」,主次不清,先後顛倒,甚至出現一種「新方式未建立起來,舊方式反而卷土重來」的局面。 首先從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短板」和「瓶頸」領域「加快」 首先,廣東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要「加快」,主要在哪些方面加快呢?顯然,構成制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短板」和「瓶頸」領域需要加快。例如,制約廣東擴大內需的流通渠道不暢問題,就是一塊嚴重的「短板」,需要盡快「補長」;再如,過去一度視為特色和優勢的「兩頭在外」,現在卻成為了明顯的「劣勢」,更需要「大補特補」。總之,要「快而不亂」,不能胡亂地都「快」。尤其是廣東已經進入工業化後期,過剩經濟已經是「常態」,在擴大和鼓勵生產方面,要謹慎再謹慎,不能再動不動「上項目」或「政策傾斜」。 方向:從製造主導型經濟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轉型,服務業中從流通等先導性、基礎性產業起步 其次,必須明確轉變的大方向。什麼才是正確的轉變方向?這需要從不同的層次上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比如,廣東大部分區域已處於經濟發展成熟階段、工業化後期、市場化後期和城市化中期,與之相適應,其產業結構、資本結構、市場結構、企業結構也應發生相應的變化,即朝著升級轉型的正確方向變化,而不是「逆向」而變。再如,廣東經濟正整體處於從製造主導型經濟向服務主導型經濟轉型,而服務業的發展卻是有優先順序的,必須從商貿流通等先導性、基礎性產業起步,逐步向創意設計、高端咨詢等其他現代服務業升級轉型,而不是反過來。 突破口:跳出「重生產」思維,調整圍繞生產製造「打轉轉」的轉變思路 再次,必須明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廣東經濟過去30年的最大成就和標志,就是成為了「世界工廠」,形成了世界上區域最密集的工廠群和人數最多的「工廠主」。在這種世界歷史上最浩大、最快速的「造廠運動」中,以「三來一補」、「兩頭在外」和「低成本、高消耗」為主要特徵的「廣東製造」無疑成為中國工業化進程初期和中期的一個符號和縮影,這也是廣東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描述。那麼,「新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如何選擇?是繼續單一地按照「生產至高無上」的理念從「廣東製造」向「廣東創造」的方向推進?還是針對前面所說的「短板」和「瓶頸」對經濟結構實施革命性再造? 從目前來看,上述兩種路徑的選擇一直都在進行。有些部門和學者始終熱衷於按照「抓生產」的思路來考慮各種問題,始終堅持「一切以生產為中心」的理念,以為現在只要把「生產型企業」的升級轉型完成了,就抓住了龍頭和根本;還有一些學者和實際部門則認為必須跳出傳統的「生產導向」理念,認為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就是一種「以生產為中心」的硬性發展方式,而不是基於一種價值鏈為核心的柔性發展方式,它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視對事關財富和利益主權的渠道控制權和資本控制權的掌握,而過度關注產量和規模。 我認為,廣東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跳出「重生產」思維,調整圍繞生產製造「打轉轉」的轉變思路,如果仍然把過多的精力傾注在生產和製造領域,把大量的資源注入到始終受產品生命周期約束、競爭激烈且價值增值波動的生產製造領域,顯然不是廣東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性出路。廣東在未來的經濟競爭中,應該把更多的資源和精力傾注在資本和流通領域,打造和養育一大批廣東本土的大商人、大資本家,並推動主導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的「工廠主」型的企業家向支撐現代經濟發展方式的「商人型」和「資本型」企業家的轉型。 進一步說,新的經濟發展方式要求廣東企業從「工廠主時代」轉型到基於市場主導權的「大商人時代」和「新資本家時代」,並站在全國和全球的高度,去整合渠道和資本資源,將「廣東製造」納入自己的供應鏈和價值鏈體系,參與國內外分銷網路的構建和控制,大力推進符合現代資本理念的工廠和企業資本化進程,使廣東贏得未來30年甚至更長期內新的競爭力。 作者系廣東商學院流通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構建高效生產服務體系是轉方式重要切入點 ●提要 要加快轉變我省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加快現代生產服務業的發展,通過構建全省高效生產服務體系,有效緩解我省資源緊缺,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產業競爭力,有效支撐我省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構建高效的生產服務體系是我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 當前,國際產業發展趨勢是投入服務化和產出服務化程度不斷提高,由此帶來生產服務業的快速發展。生產服務業對產業升級的支撐作用以及作為經濟發展引擎的功能已被各國廣泛接受,許多國家都將生產服務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導乃至支柱性產業進行發展,生產服務業日漸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焦點。進入21世紀以來,在國內地區經濟競爭日益激烈,國外經濟發展環境日趨嚴峻的背景下,生產服務業發展滯後已經成為制約我省產業結構升級,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薄弱環節。 生產服務業是指為各產業的生產活動提供中間性服務的行業,其服務功能涉及企業生產過程的上游、中游和下游等諸多環節,目前,物流、研發、設計、信息、中介、金融、商務等行業均以提供生產服務為主。高效生產服務體系是生產服務業發展的高端化和高級化,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高增長、知識密集的「三高一密」特點。加快構建全省高效生產服務體系不僅是一個戰略性問題,更是一個現實性問題,對於有效解決我省資源緊缺、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都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構建全省高效的生產服務體系是我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 高效生產服務體系有效緩解我省生產資源要素緊缺、擴大產品輸出 當前,受到國際能源和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全球經濟放緩帶來國外需求銳減的雙重壓力,加上龐大工業品生產能力與銷售市場不足之間的矛盾異常突出,迫切要求通過構建高效生產服務體系來緩解這一矛盾。 一方面,我省是「世界製造業基地」,但生產所需的資源匱乏,主要能源、原材料大部分依靠省外調入或進口,在全球性資源日益緊缺和國際能源及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背景下,我省生產資源要素的獲得及對生產要素成本的控制變得更為艱難。通過建設高效的生產服務體系,特別是建立高效的原材料采購基地、現代物流運作體系,可以更快、更多地掌握省外、國外的資源,保障我省製造業生產需要。 另一方面,我省作為「世界製造業基地」,出口和調出外省是消化我省製造業巨大產出能力的重要渠道,2008年廣東省出口產品產值佔到工業總產值的42.2%。但這種產品銷售較高對外依存度的狀況使得我省更容易受到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構建高效生產服務體系顯得更為迫切。通過建設高效的生產服務體系,特別是在國外和省外建立展銷中心、品牌營銷中心、物流配送體系,可以有效支撐我省產品的調出外省及出口,保障我省製造業的持續增長。 高效生產服務體系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和提升我省產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我省的產業競爭力始終位於全國前列。隨著全國各地開放力度的加大,我省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受到嚴峻挑戰。為提高我省的產業競爭力,省政府提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戰略,但強調的是工業內部結構的升級。然而,單純的製造過程產生的利潤僅占總利潤的10%左右,產業鏈上游的產品設計和研發,下游的品牌建立、售後服務等生產服務業,均具有較高的附加值,對產業競爭力的提升有直接的支撐意義。發展生產服務業,特別是構建高效生產服務體系可以提高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品牌塑造能力,從而改善我省製造業的層次低、創新能力弱的狀況,實現由「廣東製造」向「廣東創造」轉變,提高產業競爭力。 高效生產服務體系有效推進產業轉移,實現我省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為解決我省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省委、省政府提出產業轉移發展戰略,然而,目前我省生產服務業主要集中於珠三角地區,東西兩翼及粵北山區的生產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導致產業轉移成本不斷上升、轉移企業存活率下降,對產業轉移戰略產生了嚴峻挑戰。 通過構建全省高效生產服務體系,一方面,有利於加速新型產業在珠三角地區的引進和誕生,防止產業空心化和產業發展不協調現象的發生,促進我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另一方面,能加快落後地區生產服務業的發展,提高產業轉移承載地生產服務配套水平,同時還能促進珠三角發達地區先進生產服務業的跨區域供給,彌補粵東、粵西、粵北諸如研發設計、金融物流和中介服務等供給不足,降低產業轉移成本,更加有效地將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出去,推動我省區域經濟均衡發展。 高效生產服務體系是促進我省服務業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切入點 2008年我省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5:51.6:42.9,盡管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已經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但與我省製造業相對發達的情況相比,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服務業的發展存在明顯的短腿問題。要解決我省工業長、服務業短的問題,必須加快發展服務業,而高效生產服務體系的建立則是我省服務業發展的關鍵。我省生產服務業還存在著巨大的增長空間,構建全省高效生產服務體系,不僅可以提高服務業增加值的總量,還可以有效支撐工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綜上所述,要加快轉變我省經濟發展的方式,必須加快現代生產服務業的發展,通過構建全省高效生產服務體系,可以有效支撐我省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編輯 張穎)

Ⅳ 珠海產業結構分析

去珠海統計網查查看,資料很多的。

Ⅵ 珠三角產業結構的現狀

2009年,珠三角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2%、7.5%和11.8%。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2.4:50.3:47.3調整為2.3:47.8:49.9,其中第一、二產業比重下降0.1個和2.5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2.6個百分點。

分市看,珠三角九市第三產業比重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東莞因工業受外需減少沖擊較大,第三產業比重上升幅度最大,達52.5%,比上年提高5.6個百分點;廣州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六成,達60.9%;深圳、珠海第三產業比重分別為53.2%和45.4%。

閱讀全文

與珠海產業結構現狀分析與思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贈金開戶 瀏覽:671
項目融資規則 瀏覽:313
小贏理財定期怎麼樣 瀏覽:950
銀行貸款調查表 瀏覽:809
2019深港通交易日 瀏覽:998
珠海橫琴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298
投資創始人 瀏覽:801
田洪良老師外匯 瀏覽:448
黃金鴿子價格一般 瀏覽:836
搜宜貸理財 瀏覽:343
工行貴金屬最多可以持倉多長時間 瀏覽:655
招行抵押貸款提前還款 瀏覽:870
宗申融資租賃 瀏覽:933
好講台融資 瀏覽:290
四川長虹持股基金 瀏覽:830
金鷹主題基德邦基金總經理 瀏覽:666
莫頓外匯金融案真相 瀏覽:590
西安過橋貸款 瀏覽:161
33k黃金是什麼意思 瀏覽:603
2011年煙葉收購價格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