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市風雲18年
看那個沒太大用,它說的我都經歷過一遍了,我從96年入市,
中國的股市歸根結底是要圈老百姓的錢。
你夠機 靈就從別人手中拿錢,不夠機靈,就只好給別人隨份子了。
如此而已,
② 2018年中國股市能到多少點
個人的觀點來是:這種預測沒源必要認真,非要說的話,那就是1萬點不高,1千點不低!
我認為,以目前情況看,中國的股市很正常,它基本在正常反應現在的經濟發展情況(當然會有異動),只不過投資的人常常希望獲取超額收益,因此對股市中的任何一點異動都反應過激,畢竟投資不是賭博游戲。
其實對於目前的經濟現狀,在宏觀層面早有預示,比如,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的新常態正是對中國未來經濟走向的一個指向,也就是既防止經濟因過熱而失控,又防止因硬著陸而形成的經濟萎靡,我想,這也就為經濟與股市的發展定下了基調。
按照這個思路,中國股市想要短時間內復制去年的大漲概率幾乎為零,至於什麼時候改觀那要看政策的導向、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情緒。但如果合理的度過了這段經濟震盪期(就像G20設計的一樣),將來的中國股市再次啟航也是可以預期的。
建議投資時不要被市場的情緒影響了自己的情緒,而要用冷靜理智的態度去研究市場 。
③ 中國股市十八年的編輯推薦
全球金融危機中國股市何去何從?股改究竟給證券市場帶來什麼?中國的政策市欲行多遠?誰是中國股市的贏家?
看到這本對中國股市梳理得如此清楚的好書是非常難得的。無論是進入中國股市的先行者還是後來者,如果能對市場做出總結,或許就不會沉湎於每天追漲殺跌中!
——李迅雷 中國證券分析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
只有了解股市,才能理解中國的經濟,了解改革開放30年的歷程,也才能真正理解我們這個時代。經歷了2008年的股災後,閱讀此書深有同感。
——丁永強 《上海證券報》編委,終審發稿人
追尋改革開放30年的舞台,證券市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舞者,它正由B角轉向A角。該書不僅告訴了我們中國資本市場從恣意生長到規范發展的這段歷史,同時也對股市投資起到了指導作用。
——王靖 中央電視台《證券時間》主編
從金茂底層攀上88層的樓頂,需要一個多小時。但從樓頂縱身跳下,只要10秒鍾。一次成功的投資,只會前進一小步。但一次失敗,卻足以倒退一大步。本書的內容再次表明,投資的實質還是風險管理的過程。
——孟誠 第一財經《公司與行業》主持人
感性的分析、理性的探索,高上博士呈現的是一本獨到的記述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史,並籍此展望中國資本市場未來方向的佳作,相信讀者能在趣味閱讀的同時得到啟迪。
——李康博士 中國證券分析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光大證券研究所所長
以資本市場引領經濟發展為特徵的金融改革正在催生巨變,高博士應時而出此著作,相信對那些有志於投資和對證券市場發展有興趣的讀者,都將有所裨益。
——陳曉升 中國證券分析師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申萬證券研究所總經理
④ 18年的股市行情怎樣呢
首先,你要投資股票,先要考慮的不是如何開戶,也不是2018行情如何,而是如專何學會專業的技術分析屬籌碼分析知識。如何學會正確的選股技巧,如何設定正確的止盈止損策略,如何學會嚴格按照紀律執行操作。這些東西才是能保證你炒股大概率賺錢的工具。
最後,股票市場是風險很大的市場,如果沒有專業知識,純粹聽消息憑感覺以賭博心態操作,那麼十賭九輸。
⑤ 2018年股市如何
2018年股市馬上就走過七月了,除了元月份實現快速上漲了二百餘點外,自二月份至前段時間,A股又從3578跌至2691止跌反彈。
股市的特點有倆:
1.不確定性,無人能預測准。
2.變化性,漲漲跌跌。
也許有的股民會加上一條,即坑爹性,坑人沒商量。
2018年股市交易還有五個多月,後期的走勢如何,只能做一些推理性的判斷:
1.外部還境依然會持續影響A股,有些股民不愛聽,也不想看大勢分析,這種思想對炒股是不適合的,美元是硬通貨,是全球貿易的主要結算幣種,下半年美元還會走強,人民幣進一步貶值,美聯儲下半年還會加息,美股的下跌依舊會影響A股走勢。
2.實體經濟乏力,進出口貿易業務的公司下半年依舊直接承壓,非進出口貿易業務公司間接受壓,2018年下半年上市公司的業績受影響偏大。
3.上半年A股畢竟提早對外部環境變化作出了反應,投資價值比年初有更多話語權。
因此,2018年下半年的股市可以得出推斷結論:
1.下半年比上半年更具投資價值,下半年投資機會多於上半年,也好於上半年。盡管一樣有風險。
2.預期不用定的太高,下半年個人預測算指數會觸碰3200至3300左右。
3.個人依舊看好創業板,科技股,有色,黑色金屬股,鋰,鈷礦股,新能源汽車及海南,粵港澳自貿區等。
⑥ 盤點一下中國股市的成長歷程、及大事記
中國股市大事記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股市開放,上證綜指從99.98點一直上漲到1992年5月25日的1429.01點,漲幅達1329.30%。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聯農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幣股票上市,當日上證綜指跌至386.85點,收盤393.52點。此後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漲幅296.16%。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擴容,上證綜指從1558.95點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點,跌幅達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報》發表證監會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共商穩定和發展股票市場的措施,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後管理層的堅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稱「三大政策」。上證綜指從當日收盤的333.92點,漲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點,漲幅達215.33%。
1995年5月18日,停止國債期貨交易,出現三天井噴行情。
1996年1月22日,上證綜指低至514.16點,此時民間認為宏觀調控即將結束。
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此輪行情至1996年12月11日,上證社指從516.46點漲至1258.69點,漲幅143.71%。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特約評論員文章,指出對於目前證券市場的嚴重過度投機和可能造成的風險,要予以高度警惕,引起市場暴跌。上證綜指由1200點附近下跌至865.58點。此後一路上揚,最高至1997年5月12日的1510.18點,漲幅74.47%。
1999年5月19日,行情井噴。上證綜指由18日的1059.87點到1999年6月30日1756.18點,漲幅65.70%。
此後持續了兩年大牛市。
2001年6月14日,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
2001年6月26日,國有股減持公司浮出水面。上證綜指由14日最高的2245.43點下跌至2002年1月22日的1348.79點,跌幅39.93%。
2004年1月31日,「國九條」發布,短暫行情持續到2004年4月9日最高1778.22點。
2005年4月29日,股改試點工作啟動。
2005年6月6日,滬市跌破千點。
2005年下半年,新《證券法》出台,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出台,權證重返市場。
2006年,中國股市告別了漫漫「熊」途,開始步入良性循環。期間,上證綜指從1月4日的1163點起步,之後幾乎是以單邊上行之勢穩步攀升。
2006年1月5日,五部委聯合發布《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規定國外投資者對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後新上市公司兩類對象進行戰略投資,可以採取有條件的定向發行和協議轉讓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方式。
2006年1月5日,《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試行)正式發布,已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辦法》實施股權激勵。
2006年5月18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實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這標志著「新老劃斷」全面啟動。
2006年6月8日,滬深股市單邊暴跌,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跌幅分別為5.33%和4.64%,均創下2002年1月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紀錄。
2006年6月19日,中工國際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板塊上市,標志著「全流通」大幕正式拉開,「股權分置」「一股獨大」這一困擾中國股市多年的頑疾,從此成為歷史。
2006年7月5日,國內資本市場的「航母」級公司——中國銀行正式登陸A股市場。
2006年9月18日, 受A、B股並軌傳聞的影響,滬深B股暴漲。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銀行A股H股分別在上海、香港兩地掛牌上市。
2006年11月20日,上證綜指收盤報2017.28,為2001年7月27日以來的收盤新高。人民幣升值和股改實施是促使股市由熊轉牛的兩大重要因素。
2006年12月6日,滬深兩市合計成交959億元,創中國股市有史以來單日成交量之最。
2006年12月29日,上證綜指以距2700點僅一步之遙的2698.90點創出新高。按照12月29日的收盤指數計算,滬市和深市的全年漲幅各達到130.4%和132.3%。伴隨股指的持續上行,截至2006年12月28日,滬深市場總市值分別達到68714億元和17316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7.5%和85.5%。
2007年1月4日,中國證監會在其網站上刊出《致股指期貨投資者的一封信》。該信指出,自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正式成立,待相關准備工作完成後,中國將正式開展股指期貨交易。股指期貨產品的推出將意味著我國股市有了「做空機制」,這將是我國股市交易制度上的重大變化。
以後,滬深兩市步入大牛市。
⑦ 中國股市牛市是那年2018年會是牛市嗎
股市牛與熊總是有規律可尋的,但是一般的散戶,即使是20年的散戶你告訴他真相他也只在乎的10日線,MACD,技術面,題材這些已經出現的結果上去追逐。
現在我就告訴你前20年的牛熊市和未來100年牛熊市,未來1000乃至1萬年的牛熊市我也可以精確的告訴你!
1、93年至95年熊市,
2、96年1月至97年5月牛市
3、98年熊市
4、99年至2001年牛市
5、2002年至2004年熊市
6、05年至07年大牛市
7、08年大熊市
8、09年至2010年小牛市
9、2011年2014年熊市
10、2015年大牛市(半年)
11、2016至2017年熊市
1 、2018至2019年小牛市
2、2020至2021平淡小熊市
3、2022開始上升
4、2023至2025超級大牛市(上證突破8000點以上)
從此以後股市成為男女老少交流家常話
5、2026半年熊市
6、2027至2028成交量超級巨大卻是小牛
7、2029至2031平淡小牛
8、2023至2034再次進入頂級大牛市
9、2035一輪小高潮進入熊市
10,2036年1月進入高潮
11,經後100年,都可以從不同行星靠近地球產生的能量強弱影響而興盛不同行業的股市皆可推算。我實力有限只能推算流年牛熊市,像遁甲量股的作者這樣的易學宗師,每年每月大盤和任何一支股票漲跌都可以推算,而且都是有規律和科學依據的。
技術面K線圖、指標、題材、政策信息都是已經體現出的結果布局,如果誰理解了致使行業興衰致背後的原因。都可以在在股市閑停信步的撿錢。
⑧ 2018年股市是牛市還是熊市
我司易淘金app提供了多種咨詢,包括行情、板塊、策略等。
⑨ 中國股市十八年的介紹
《中國股市十八年》一書,作者以中國證券市場曲折的發展歷程為背景,在深度研究與思考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影響投資者關心的核心問題,闡述了如何把握政策脈絡、甄別上市公司治理狀況以及理解專業機構的估值方法等,全書以務實的手法,為你揭開中國股市層層面紗,以幫助讀者認清股市本質,把握市場投資機遇,叩響財富大門。
⑩ 中國股市十八年的目錄
序
引言
第一章 資本逐鹿時代
股市帶給中國什麼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股市尋根
小平一語定乾坤
中國股市淵源
改革開放催生股市
股市融資為哪般
零和游戲的背後
股市與「賣燒餅」
第二章 中國股市歷程
第一階段:風高浪急中起航(1990.12-1996.7)
1990一飛沖天
1991冷熱不均
1992跌宕起伏
1993揚湯止沸
1994三大政策救市
1995從嚴治市
第二階段:柳暗花明又一村(1996.7-2001.6)
1996十二道金牌與社論
1997調控加強與金融危機
1998震盪尋底
1999否極泰來「5.19」
2000龍年重拾升勢
第三階段:推倒重來(2001.6-2005.7)
2001股市黑幕
2002減持叫停引發「6.24」
2003刮骨療毒
2004「國九條」出台
第四階段:沉痾漸去龍欲抬頭(2005.7-)
2005股改背水一戰
2006A股似火牛年
2007估值泡沫
2008內憂外患
第三章 尋找政策脈絡
博取政策性收益
政策事件影響幾何
火山口上的證監會主席
劉鴻儒——開山辟路受命危難(1992年l0月-1995年3月)
周道炯——救火隊長(1995年3月-1997午5月)
周正慶——清理整頓再鑄牛市(1997年6月-2000年2月)
周小川——舞動市場化雙刃劍(2000年2月-2002年l2月)
尚福林——啟動股改力扭乾坤(2002年12月- )
政策市欲行多遠
第四章 公司治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公司治理的三個死穴
關聯交易,天使還是魔鬼
揮之不去的內幕交易
公開譴責管用嗎
信披,監管重中之重
信披違規為何屢禁不止
財務操縱何其多
造假技巧
會計利潤如何失真
慧眼識假
第五章 機構博弈與證券研究
機構時代來臨
基金十年磨一劍
基金溯源
演繹馬太效應
規模爆炸下的隱憂
基金經理棄公奔私
私募基金崛起
揭開估值的面紗
思維決定估值方法
自由的現金才是回報
現金流估值法的局限
證券研究的陽光時代
重塑研究理念
分析師的魔力
研究引發人才走俏
研究報告價幾何
第六章 股改風起雲涌
破釜沉舟
開弓沒有回頭箭
對價之爭
誰在踐踏國有資產
H股難題破解
雲開日出還看京西會議
IPO開閘,股改快馬加鞭
限售股沖擊波
第七章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股市
「2.27」震源中心在哪裡
經濟全球化漩渦力幾何
金融對外大門徐徐開啟
資本雙渠道,QFII與QDII
QFII制度快馬加鞭
QDII逆市起航
「港股直通車」開向哪裡
接軌不期而至
跨境資本暗流涌動
次貸危機下的中國金融
第八章 A股投資環境悄然改變
機構預測緣何失靈
股市在內憂外患中突圍
中國式股市
誰是中國股市的贏家
中國股市18年回望
附錄中國股市大事記
主要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