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斗導航認證啟動了嗎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中,終端集成、系統集成等中游環節產值佔比為51.92%;下游運營服務佔比增長到36.81%,在產業鏈各環節中漲幅最快。
一批高精度北斗晶元近日在哈爾濱的集中亮相,是我國北斗產業自主研發前進的又一步。此前的標志性事件是,2017年9月,華大北斗所研發的全球首個支持新一代北斗三號信號體制的多系統多頻高精度SoC導航定位晶元正式發布。
另一值得關注的事件是,泰斗微電子近日獲得廣東國民凱得創投領投的C+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1億人民幣,該企業是摩拜單車定位導航晶元的最大供應商。
晶元、板塊、核心器件的研製是上游的重要環節,也是關涉北斗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僅在哈爾濱的會場上,就有中海達、北斗星通、西安希德、華大北斗等企業發布或展示自主研發的北斗晶元,華大北斗還發布了「北斗晶元開發平台」。
《白皮書》顯示,截至 2017 年底,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已突破 5 萬件, 首次躍居全球第一位。另據國家導航系統辦公室數據,國產北斗晶元累計銷量突破5000萬片,高精度OEM板和接收機天線已分別占國內市場份額30%和90%。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已經趕超國際強手。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當前,國產北斗晶元已實現規模化應用,工藝由0.35微米提升到28納米,最低單片價格僅6元人民幣。被視為產業鏈關鍵的設計環節,以及封裝技術,國內企業已實現完全自主化;但另一方面,集成應用能力、圍繞核心晶元的技術研發和設備製造,依然是國內北斗企業的短板。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劉經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端晶元的製作工藝,中國很快會趕上。國內北斗晶元行業的發展,不大可能出現「卡脖子」問題。現在要解決兩個關鍵問題,一是製作晶元的光刻機技術,二是高密度、高解析度晶片的材料問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當前,不像國外有高通、英特爾、三星等行業巨頭,國內導航晶元研發企業呈現多而散的格局。此外,晶元行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也決定了很難依靠一兩家企業做大做強。
多名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國產北斗導航定位晶元產業發展模式較為封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業自身資源、研發投入和人才水平等因素限制,很難以一己之力推動晶元核心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
既然一家做不了,那就放開大家一起做。「北斗晶元開放平台」這樣的產品正體現了這樣的邏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華大北斗獲悉,這款產品將通過北斗晶元開放平檯面向核心演算法研發,開放晶元原始測量數據,為分散的演算法研發團隊提供晶元硬體支持,共同打造「國產核心硬體」+「國產核心演算法」的國產北斗導航定位晶元「雙核心」研發和產品架構。
《白皮書》指出,藉助北斗晶元開放平台,聯合產業鏈多方研發資源,以一種全新的「聚力」研發模式推動國產北斗導航晶元綜合實力全面提升,將會極大地加快北斗導航定位晶元核心技術的攻克速度,從而促進國產北斗導航定位晶元的應用推廣與產業化規模。
「北斗+」的場景革命
順著「晶元」往衛星導航產業鏈的中下遊走,「場景」是繞不開的關鍵詞。也正是有了高精度的北斗晶元,北鬥技術更多領域、更多場景的商業化才有了技術基礎。多場景突破,也是GPS在前,北斗產業「後來居上」的重要策略。
這被業內人士稱為「北斗+」。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產值中,終端集成、系統集成等中游環節產值佔比為 51.92%;下游運營服務佔比增長到 36.81%,在產業鏈各環節中漲幅最快。
「北斗+」能在如此多領域和場景實現突破,一方面由於高精度北斗晶元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來自國內新經濟勃興給予的「紅利」。
炙手可熱的案例是「北斗+車聯網」。《白皮書》顯示,2017年我國北斗車聯網呈快速發展態勢,用戶規模突破2200萬,較2016年增長37.5%,車聯網硬體市場規模達到264億元。按機動車保有量3.1億計算,北斗車聯網的市場滲透率為7.1%。
《白皮書》主編、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咨詢中心主任李冬航分析,近些年,車載北斗導航設備前裝搭載率不斷提升,加之國家對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的出台,車聯網在車輛自主環境感知、網聯信息服務、信息安全等的應用上愈加成熟。互聯網巨頭與汽車廠商在通信、導航、雲端服務和多媒體信息提供上找到了很好的契合點。由此帶來的應用市場技術和服務的變革,已經成為北斗產業發展新的亮點。
亮點不只是車聯網,國內近些年興起的智慧城市建設,同樣成為「北斗+」的溫室。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100%的副省級城市、87%的地級市,總計有超過500 個城市正在積極開展智慧城市建設,重點項目簽約總量超過4000個。據預測,2017年我國智慧城市市場規模將超過6萬億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32.64%。
這樣龐大的市場容量下,使得智慧城市領域成為北斗產業增長率最高的細分市場。
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具體場景中,最早突破是燃氣管道的高精度定位。這與原國家測繪局推動的「百城百聯百用」行動計劃不無關系。國內各家大型燃氣公司均已制定北斗精準服務應用規劃,將陸續開展北斗精準應用深度結合燃氣管網管理,展開北斗結合燃氣應用的城市數量將進一步擴大范圍,北斗精準服務將惠及全國超過5億用氣人口。此外,北斗在城市給排水、供熱、環保、市政管理等行業的應用試點也在近年陸續展開。
《白皮書》指出,通過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採集地下管線關鍵信息已形成行業建設剛需,以智慧燃氣為引領的北斗精準應用正逐步形成行業標准。預計在未來較長的時期內,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不斷增長的數字化管理需求,將成為北斗高精度應用的重要市場,相關行業領域的市場總體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
《白皮書》預測,在產業前景方面,2017年交通運輸行業仍是衛星導航應用的主流,除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的邊坡監測、尾礦監測、精密測量、城市地下管網管理和精準農業等應用外,其它領域如高鐵路基沉降與平準性監測、交通事故判定與救援、車輛自動駕駛、無人機物流等方面,市場發展前景廣闊。預計到2020年,北斗應用在交通運輸、精準農業、城市綜合安防和智慧城市建設等主要細分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萬億元。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王博表示,過去五年,隨著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衛星導航技術逐漸應用到各行各業。北鬥技術不斷同「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新經濟相結合。這給了北斗系統「換道超車」,以超越GPS等世界其它導航系統的機會。
第2頁 /(共2頁)北斗導航應用獲多方支持加速落地 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於祥明
北斗導航應用繼續獲多方支持。民航局近日召開會議強調,加速推進北斗在民航領域的應用。5月15日,工信部、國防科工局編制發布《民參軍技術與產品推薦目錄(2018年度)》,衛星導航應用也是重點領域之一。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張全德表示,2018年到2020年,我國「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進入密集發射期。北斗系統在我國民用領域形成了龐大產業鏈,是我國未來的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國家安全及市場需求的推動下,北鬥技術將在高鐵、漁業、電力、林業、減災、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等方面被廣泛使用,加速落地。
以民航為例,民航局近日召開的民航北斗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強調,要加速推進北斗在民航領域的應用,加大以北斗為核心的民航自主創新技術應用研發,進一步加快推進北斗等國家重大專項在民航領域落地。下一步,民航局將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進北斗國際民航標准化工作,加速推進北斗在通用航空、運輸航空等領域的應用。
截至目前,我國已經有8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衛星上天,重點在於應用,北斗系統在全球導航定位、測速、授時的精度以及應用成本方面已和美國全球定位系統基本相當。而且北斗系統有短報文能力,抗遮擋能力強,尤其是在高樓林立的城市,應用優勢更加明顯,北斗應用已經到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
「通過將北斗系統與其他系統的有效結合,將為航空運輸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比如在傳統的衛星導航中,飛機偏離航線或者跑道時比較難以快速發現和糾正,而『北斗三號』衛星能自主判斷出該錯誤,在幾秒之內向飛機上的導航終端發出警告信號,飛機上的導航終端就會自動優選信號更完好的北斗衛星進行導航,避免事故。」張全德說。
近年來,通過與數字經濟相結合,我國北斗系統開創了很多創新應用。未來,萬物互聯,北斗導航應用市場非常大,其發展前景更為廣闊。
『貳』 北斗衛星在軍用方面有什麼影響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並與世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作為我國第-代的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雖然以試驗研究為目的,但在南方冰凍災害、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樹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及上海世博會等許多場合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軍用飛機而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軍事功能與GPS類似。
『叄』 北斗導航衛星 2020 年前後可服務全球,會產生哪些影響
北斗系統將持續提升服務性能,擴展服務功能,增強連續穩定運行能力。2020年年底前,北斗二號系統還將發射1顆地球靜止軌道備份衛星。
北斗三號系統還將發射6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提升全球基本導航和區域短報文通信服務能力,並實現全球短報文通信、星基增強、國際搜救、精密單點定位等服務能力。
北斗系統將為全球用戶提供服務,空間信號精度將優於0.5米;全球定位精度將優於10米,測速精度優於0.2米/秒,授時精度優於20納秒;亞太地區定位精度將優於5米,測速精度優於0.1米/秒,授時精度優於10納秒,整體性能大幅提升。
(3)上海北斗應用有限公司擴展閱讀:
系統運行的安全性
1、健全穩定運行責任體系。完善北斗系統空間段、地面段、用戶段多方聯動的常態化機制,完善衛星自主健康管理和故障處置能力,不斷提高大型星座系統的運行管理保障能力,推動系統穩定運行工作向智能化發展。
2、實現系統服務平穩接續。北斗三號系統向前兼容北斗二號系統,能夠向用戶提供連續、穩定、可靠服務。
3、創新風險防控管理措施。採用衛星在軌、地面備份策略,避免和降低衛星突發在軌故障對系統服務性能的影響;採用地面設施的冗餘設計,著力消除薄弱環節,增強系統可靠性。
『肆』 司南導航是做什麼的
司南導航致力於高精度衛星導航差分定位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基於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及其增強系統,向客戶提供實時定位精度為厘米、分米、亞米級的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晶元、核心板卡、接收機及數據通信產品以及系統解決方案。
『伍』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標准制訂
北斗接收機國際通用數據標準的制修訂是北斗全球應用和產業發展的基礎性工作之一,與衛星導航接收機密切相關的RTCM差分系列標准、RINEX接收機交換數據格式、NMEA接收機導航定位數據介面等通用數據標准幾乎是世界上所有衛星導航接收機都必須遵守的通用標准。然而,全球有多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接收設備技術標准制定組織,參與其中的中國企業和機構卻寥寥無幾。例如,成立於1947年的國際海事無線電技術委員會(RTCM)目前有130多個成員,卻只有2家中國企業成員。成立於1957年的美國國家海洋電子協會(NMEA),535個成員中只有1家中國企業成員。對於正式提供服務近兩年的北斗系統而言,參與國際標準的建設任重而道遠。
全國北斗衛星導航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於2014年成立,15項北斗應用基礎標准正在制定中,部分關鍵標准計劃在今年底對外發布。屆時,北斗系統將完成北斗產業鏈中標准規范關鍵環節的布局,北斗應用也將進入標准化、規范化以及通用化的快車道。
在國際方面,在中國民航局、交通部海事局、工信部科技司等部門指導下,依託中國航天標准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先後啟動了北斗系統進入國際民航、海事、移動通信、接收機通用數據標准等國際標准工作。經過各方協作和配合,北斗國際標准工作捷報頻傳。國際民航組織(ICAO)同意北斗系統逐步進入ICAO標准框架;國際海事組織(IMO)批准發布了《船載北斗接收機設備性能標准》,實現了北斗國際標準的『零』突破,完成了北斗系統作為全球無線電導航系統(WWRNS)重要組成部分的技術認可工作,有望在今年底成為第三個被IMO認可的WWRNS;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化夥伴項目(3GPP)支持北斗定位業務的技術標准已獲得通過。北斗已經開啟了走向國際民航、國際海事、國際移動通信等高端應用領域的破冰之旅。
2014年9月8日至9日,國際海事無線電技術委員會第104專業委員會(RTCM SC-104)全體會議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坦帕市會議中心召開,來自Trimble、Novatel、Geo++、USCG(美國海岸警衛隊)等全球20多個GNSS高精度知名企業(機構)和重要用戶單位的30多位專家代表與會。武漢導航與位置服務工業技術研究院和上海司南衛星導航技術有限公司組團參加,圓滿完成各項既定任務。
RTCM SC-104主要負責差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DGNSS)系列推薦標準的制修訂,以及參與接收機自主交換格式(RINEX)、接收機導航定位數據輸出介面協議(NMEA-0183)等國際通用數據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該委員會由全球從事衛星導航設備生產、技術研發、系統服務的知名企業機構成員組成,下設GLONASS 、Galileo、RINEX、NMEA、BDS等工作組。武漢導航院為BDS工作組主席單位,北斗專項應用推廣與產業化專家組專家韓紹偉博士任BDS工作組主席。
會上,武漢導航院韓紹偉博士代表BDS工作組,向委員會全體會議匯報了對BDS NH碼的處理方法,澄清了對NH碼實現過程中因符號規則理解差異造成的差分解算失效、接收機無法兼容等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並獲得委員會一致通過。該問題的解決打消了國際社會對BDS高精度可靠應用的疑慮,對促進北斗高精度全球應用具有重要作用。另外,韓紹偉博士代表BDS工作組就BDS導航電文數據組識別符的研究進展向委員會全體會議進行了匯報,對其組成、產生、判別方法等進行了探討,該識別符是BDS實現可靠實時差分應用的重要因素,也是北斗進入RTCM差分標準的關鍵參數。BDS工作組將就該問題繼續與有關各方深入合作,尋求最終解決方案。
最後,BDS工作組提議2015年5月11-12日在中國西安召開RTCM SC104全體會議,並邀請專家參加2015年5月13-15日在中國西安召開的第六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CSNC2015),該提議獲得委員會成員的通過。這是中國首次獲得RTCM SC104全體會議主辦權,標志著以中國企業為主體推動北斗加入 RTCM 、RINEX、NMEA等國際通用數據標准工作得到國際認可,顯示了國際社會對北斗高精度全球應用的期待和信心,必將有助於加速北斗進入系列國際通用數據標准工作。
『陸』 華為+北斗,亞米級車載導航真的來了嗎
地面段包括一個主控站和數個全球監測站以及地面控制站監測站的原子時鍾能夠矯正衛星的軌道精度和時間精度。地面段如果增設基準站,則可以搭建成地基增強系統,形成高精度衛星定位,一般在地面接收基準站獲得位置信息後,在於已知位置的高精度基準站位置信息進行比對,通過差分的方式修正位置信息,這樣的方式能夠極大程度地提高定位的精準度,比方說目前的美國GPS系統能夠定位的精準度也就能夠達到10米左右,但是北斗系統配合地基增強系統能夠達到亞米級別。
慣導系統IMU+北斗系統GNSS融合定位汽車
華為離自動駕駛越來越近的同時,也可以看到國內的諸多企業都在不斷地向著自動駕駛前進提供自動駕駛所需的服務,如本次上海的千尋位置,在很早的時候就進入到各種各樣的智能移動設備中為用戶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服務。相信綜合所有高科技企業的持續投入研發,自動駕駛或更快到來!
『柒』 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主題是什麼
第九屆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5月23日在哈爾濱召開。年會為期三天,主題是「位置,增強時代」。
目前,中國北斗進入全球組網新時代,已發射8顆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在會上表示,我國今年年底前將建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服務;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北斗三號系統,提供全球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學術年會是國際三大衛星導航學術會議之一,自2010年以來相繼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成功舉辦八屆。
希望北斗衛星能有更好的發展。
來源:參考消息網
『捌』 新手提問,歐比特 300053,這只股票可以入手么
本站網友「西湖龍井」預測歐比特 300053將上漲:到2020年,中國北斗產業有望達到5000億元規模,未來一到兩年是北斗應用推廣的關鍵期。其中,歐比特與上海北斗衛星導航平台有限公司於近日簽署了北斗導航晶元及應用合作框架協議。根據本站股價診斷結果顯示:在歷史比較中該股股價處於高估區間,同時在同業市盈率平均值比較中也被判斷為高估。因此,綜合判斷當前股價被「高估」。後市需謹慎。還有更多投資者看法,您可以點擊合作機構參考或掃描二維碼下載財庫股票APP(ios)。
★ 估值准 不收費 無廣告
★ 體積小 省流量 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