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歷史規律看大盤底部何時到達
中國股市自設立以來一直呈現著螺旋形上升走勢,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五個比較重要的歷史底部,分別是1992年11月的386點,1994年7月的325點,1996年1月的512點,2005年6月的998點和2008年10月的1664點,以下筆者將從時間、空間、技術形態等方面來對A股歷史底部進行對比分析,並從中歸納出一些共性特徵。
1、時間方面
縱覽中國股市20多年發展歷史,一直有著熊長牛短的特性。上證指數歷次熊市持續時間最長的熊市自2001年6月的2245點開始直到2005年6月998點結束,時間達到48個月,為歷次熊市時間最長。持續時間最短的熊市自1992年5月的1429點開始直到同年11月的386點結束,持續時間為6個月,為歷次熊市時間最短。五次熊市平均持續時間在21個月左右,也就是接近兩年的時間,所以我們在判斷底部區域時首先要觀察時間要素是否達到要求。事實上熊市平均歷時超過兩年也並非中國股市獨一家,通過研究美國股市兩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其處於熊市階段的平均時間在32個月左右。回過頭再看上證指數自2009年7月的3478點一直調整至今,時間已經超過42個月,完全滿足熊市結束的時間要求。
2、空間方面
上證指數歷次熊市調整幅度最大的是自1993年2月的1558點至1994年7月的325點,下跌幅度達到79%。調整幅度最小的是1994年9月的1053點至1996年1月的512點,下跌幅度達到51%。五次熊市平均下跌幅度超過65%,可謂慘烈!本輪熊市如果自上證指數2009年7月的3478點計算調整幅度已超過40%,而如果以牛市最高位6124點為下跌開始起點的話,本輪熊市調整幅度接近70%,應該說調整幅度已經足夠深。
3、技術形態方面
通過對歷次底部形態構築的研究,筆者發現每一次底部的形成都需要經歷一定的時間,在底部構築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越長其未來上漲的空間也會越大。1992年11月和1994年7月的兩個底部,構築時間均在兩個月左右,K線圖呈現V型反轉形態,底部構築過程中所花費的時間太短,導致股指在之後的上漲過程中明顯後勁不足,無法形成一個持續時間相對較長的牛市。反觀1996年1月、2005年6月和2008年10月三個時期的底部形態,股指花費超過6個月的時間來進行構築,K線圖上呈現U形形態,隨後股指也走出一波持續時間較長、上漲幅度較大的牛市。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上證指數在2005年6月時的底部形態,當時股指花費將近9個月時間來進行底部構築,K線圖上呈現明顯U形形態,從而為隨後一波漲幅近六倍的特大牛市打下良好基礎。另外筆者在研究時發現,指數在歷史底部構築過程中的K線形態均趨於收斂,也即上下波動范圍極小,說明指數在那一區域的穩定性在不斷增強,這同時也是有機構資金入場建倉的蛛絲馬跡。
4、個股走勢方面
整個指數的走勢其實是不同個股走勢合力所形成的,研究個股走勢可以為判斷指數走勢提供一些參考。從個股走勢方面來分析,底部形態的形成需要具備兩個條件:其一、大盤藍籌股價格不再創出新低點,它們是指數成功築底的定海神針;其二、不少於30隻業績最強,成長性最好的中小市值個股率先上漲,這意味著先知先覺的資金已經開始逐步進場布局。在進行指數底部判斷時需要同時參考大盤藍籌股和中小市值成長股的走勢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提高預測的准確性。2008年10月A股底部的構築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通過復盤可以發現當時銀行等大盤藍籌股逐步顯現出築底走勢,個股價格連續數周不再創出新低,同時市場中業績最強,成長性最好的中小市值個股如東方雨虹、遠望谷、歌爾聲學等一大批股票領先於市場開始上漲,由此上證指數新一輪的上升通道得到確認。
⑵ 往年五一前後股市行情
紅五月居多。
⑶ 股市519行情指什麼當時是什麼利好(原因)具體 點
1999年上半年,中國的股票市場經歷了長達兩年的盤整行情,整體上一直處在下專滑狀態,到1999年5月18日,上證屬指數已經跌到1059點,比1998年6月3日高點下跌超過25.4%,不少股票和基金跌破發行價。
為了解決怎麼辦的問題,周正慶主持的證監會給國務院打了個報告,叫《關於進一步規范和推進證券市場發展的若干政策的請示》,這個報告經財政部、央行反復磋商後被國務院於5月12日正式批准,5月18日公布。由此,拉開「5·19」行情的大幕,受此消息的刺激,上證指數在一個月不到的時間中上漲的幅度將近30%,達到1387點左右。
⑷ 月份股市規律
股市十大定律:
1、股價唯一鐵律:股價運行的形態最終可以簡化為:上漲+下跌+上漲+下跌… …
無論哪個周期都可以用此唯一定律進行細化分解(在這里省略了盤整,因為盤整本身也可以分解為若干個上漲與下跌)(1、股市最大的規律是漲久必跌,跌久必漲。——股市的發展變化必然遵循一漲一跌交替推移的法則。遵循一陰一陽相互推移的宇宙法則。2、股市的發展變化是波浪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運動。上漲趨勢中總是大漲小回,而下跌趨勢中總是大跌小漲。)
2、股海定律:無論上漲與下跌必然伴隨著盤整。
盤整就如大海中的波浪,不管是漲潮還是退潮時都伴隨著波浪。
盤整的定義:是為下一個方向所作的准備動作,可以是一次從盤整整體上看來的下跌,也可以是在某個箱體中的震盪,或者某個三角區域的上下震盪。
3、趨勢定律:(順勢而為是至高鐵律)
趨勢的特點:趨勢具有一定的延續性,也就是說有一定的時間和空間。
趨勢的決定性:某個時期的大一級趨勢決定小一級趨勢的方向。越是大趨勢向上,越容易賺錢。
趨勢的改變:趨勢通過力量或者盤整而轉變方向。何謂力量,力量便是做多或做空的資金量。
道氏理論(短期趨勢易受人為操縱,長期趨勢不易受人為操縱,一旦形成,會持續較長時間表。所以要跟隨長期趨勢,忽略短期波動。大盤中長期趨勢是最強大、最真實的趨勢。)
4、成交量定律:成交量是維持和改變趨勢的根本力量。
它的意圖可以隱藏在紅綠K線中,也可以隱藏幾個月。它經常表現在高位或低位放量中。(低位階段陽量大於陰量,趨勢將上拐,高位階段陽量小於陰量,趨勢將下拐)
5、股價運行定律:股價是沿通道運行的。
通道的產生、維持、改變是股價運行過程中必備的表象。
改變通道或者形成新的通道需要盤整或者放量突破(不管向下、向上)。(突破買入法為最佳買入法。買放量突破之股,必贏、甚大贏)
此定律是趨勢的細化、深化。
6、通道的一般規律:三次向同方向突破形成新通道後,最可能見頂或見底。
7、通道的普遍規律:原通道被成功突破後,會形成阻力或支撐。
8、指標定律:一切技術指標皆是主力用來吸引或者欺騙市場的工具。
9、目前市場散戶賺錢唯一定律:有且只有參與某段向上的趨勢,才可能賺錢。
10、散戶穩定賺錢定律:賺多虧少,賺的比例大,虧的比例少,賺的次數多,虧的次數少。
⑸ 五一股市交易時間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通知,2020年勞動節放假安排如下:5月1日(星期五)至5月5日(星期二)放假調休,共5天。4月26日(星期日)、5月9日(星期六)上班。也就是說5月1日至5月5日股市休市,5月6日(星期三)起A股股市照常開市。
溫馨提示:中國的股票開盤時間是:北京時間周一到周五,早上9:30-11:30,下午13:00-15:00,周末和節假日均休市。若遇到周末調休,股市也是休市的。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0-08-2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車主貸] 有車就能貸,最高50萬
https://b.pingan.com.cn/station/activity/loan/qr-carloan/loantrust.html?source=sa0000632&outerSource=bdzdhhr_zscd&outerid=ou0000250&cid=bdzdhhr_zscd&downapp_id=AM001000065
⑹ 高分尋找一篇關於股市歷年規律的文章。
兄弟 你要的應該是這個吧
《16年K線揭示中國牛熊規律》
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期,中國股市從100點起步,截止2007年5月14日,中國股市創下4081點的歷史最高記錄。其間,中國股市已經歷了四輪半牛熊交替。16年的歷史,16年的軌跡,也為我們留下了一些不可忽視的「中國特色」。
16年歷史經驗總結起來看,中國股市牛熊交替的基本規則大體如斯:如果漲得快,一定跌得更快;如果漲得陡,一定跌得更陡;如果漲得猛,一定跌得更猛;如果一波三折地漲,它就會一波三折地跌。
16年來上證綜指日K線圖全景
本文劃分每一輪牛熊周期的標志:熊市的底部目標一般都會跌去牛市峰值的50%以上,否則,本文不算入一個牛熊輪回。
1.第一輪牛熊更替:100點——1429點——400點(跌幅超過50%)
1992年5月26日,上證指數就狂飆至1429點,這是中國股市第一個大牛市的「頂峰」。在一年半的時間中,上證指數暴漲1300多點。隨後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個月後,1992年11月16日,上證指數回落至400點下方,幾乎打回原形。
2.第二輪牛熊更替:400點——1536點——333點(跌幅超過50%)
上證指數從1992年底的400點低谷啟航,開始了它的第二輪「大起大落」。這一次暴漲來得更為猛烈,從400點附近極速地竄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點收盤(上證指數第一次站上1500點之上),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上證指數上漲了1100點。股指在1500點上方站穩了4天之後,便調頭持續下跌。這一次下跌基本上沒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時間較上一輪要長,持續陰跌達17個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證指數跌至這一輪行情的最低點333.92點收盤。
3.第三輪牛熊更替:333點——1053點——512點(跌幅超過50%)
由於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輪行情再次啟動,這一輪大牛行情來得更加猛烈而短暫,僅用一個多月時間,上證指數就猛竄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點1053點,漲幅為215%。隨後便展開了一輪更加漫長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證指數跌至512.80點的最低點。這一輪下跌總計耗時16個月。
4.第四輪牛熊更替:512點——2245點——998點(跌幅超過50%)
1996年初,這一波大牛市悄無聲息地在常規年報披露中發起。上證指數從1996年1月19日的500點上方啟動。2001年6月14日,上證指數沖向2245點的歷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國持續5年之久的此輪大牛市的真正終結。
在第四輪大牛市的上升通道中,它所表現出來的「一波三折」行情,極好地化解了股市階段性暴漲過程中所聚集的泡沫,這極有利於牛市行情的延長:512點(2006年1月)——1510點(1997年5月)——1047點(1999年5月)——1756點(1999年6月)——1361點(2000年1月)——2245點(2001年6月)。
請注意:由於處在大牛市上升通道中的每一次「回調」,其跌幅均未超過前期上漲的最高點的1/2,因此,筆者才將它視為一種「回調」,而不是一輪獨立的「熊市」行情。
第四輪牛熊更替與前三輪牛熊更替的主要區別在於:第四輪行情是一輪「慢牛」行情,它表現為「一波三折」地上漲,同時也對稱地表現為「一波三折」地下跌:2245點——1500點——1200點——1000點。正是牛市「一波三折」地曲折上漲,才有後來「一波三折」地曲折下跌。也正是這樣,這一輪牛熊行情才能持久,前後持續9年的時間。
5.第五輪牛熊更替:998點——4081點——?(跌幅超過50%)
2005年6月6日,上證指數跌破1000點,最低為998.23點。與2001年6月14日的2245點相比,總計跌幅超過50%,故標志著此輪熊市目標位的正式確立。
正常的技術性反轉,再加上「股改」的東風,2005年5月,管理層啟動股改試點,上證指數從2005年6月6日的1000點附近再次啟動,2006年5月9日,上證指數終於再次站上1500點。
2006年11月20日,上證指數站上2000點。2006年12月14日,上證指數首次創出歷史最高記錄,收於2249.11點。8個交易日後,2006年12月27日,上證指數首次沖上2500點關口。
2007年2月26日,大盤首次站上3000點大關。
2007年5月9日,大盤首次站上4000點大關。
2007年5月14日,大盤再次創下至今的歷史最高記錄4081點。
本輪行情的主要特點是:來勢兇猛、漲得快、漲得陡,除1500——1750點區域作過較為充分的整理外,其他點位區間幾乎拒絕了一切調整,尤其是自2000點以來,股市更是拒絕了任何調整的要求和機會,它在向3000點和4000點進發的途中幾乎是毫不喘息、不知疲倦地往前沖,它似乎要將前四年的下跌在一夜之間報復性地補償回來。
因此,自2000點以來,中國股市開始不斷地加重泡沫化的成份和比重,「凡新必炒」、「必跌必搶」,進而演變為「凡買必漲」、「凡買必賺」。由於股市的極度瘋狂以及「天上掉餡餅」的財富效應,在2006年底和2007年初,大批新股民搶入股市,本科生和研究生在上課時間炒股成風,上班一族請假在家專心炒股,更有職員炒掉老闆炒股票,當然,也有一些公司老闆關掉自己的企業專心炒股,也有人高利貸炒股,或是賣房炒股,以及借用房貸名義炒股,甚至出現盜用銀行公款炒股,至此,「全民談股」與「全民炒股」的格局業已形成。當大盤累計上漲300%之後,滬深A股已有超過80%的股票的市盈率超過了50倍。
目前的股市,是上?是下?仍是一個謎。然而,無論大盤走多遠、漲多高,熊牛交替仍是股市永恆不變的法則,「大牛」後的「大熊」終將再次考驗中國股市投資理性之所在。筆者曾經預言,若有朝一日,中國股市能真正站穩1500點之上,而不再重返1500點之下,只有到那時,中國股市才叫「長大」、「成器」。
⑺ 五一節股市如何安排
:4月30日(星期六)至5月2日(星期一)為節假日休市,5月3日(星期二)起照常開市。
⑻ 股市的基本規律有哪些
只需要記住,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也沒有隻跌不漲的股票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