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寶豐股價

寶豐股價

發布時間:2021-08-15 00:37:06

Ⅰ 還在熬夜搶茅台嗎你對其它值得收藏的名酒又知道多少

近日,貴州茅台的股價維持在2100元/股左右,53度飛天茅台市場價格更是接近2800元。人們趨之若鶩。其實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那麼除了人盡皆知的茅台外,還有哪些值得收藏的不錯產品呢?

中國的白酒江湖曾經舉辦過五屆「武林」大會——中國評酒會,共評出了十七大名酒。在停辦評酒會後,中國的白酒江湖依舊風雲變幻一些老名酒沒落,一些新興名酒興起,他們共同書寫了白酒江湖的傳奇。

1、茅台酒

氣勢如虹,眾口交贊。它除了受市場追捧之外,最值得說一說的是以茅台酒為代表香型的貴州茅台鎮醬香型白酒依然是全國眾多酒廠的基礎,這里就不過多贅述了



給大家總結除了以上十種酒,你們是不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了呢?

Ⅱ 管理學課講茅台接班人問題,求高明視角

權力之爭:袁喬二人貌合神離

茅台「三駕馬車」中的「老大」季克良早已過了退休年齡,「被視為接班人選的喬和袁一直是貌合神離、明爭暗鬥,如今終於有了結果,有道是『強龍斗不過地頭蛇』。」一名茅台鎮政府官員如是評價。

據了解,58歲的袁仁國是本地人,他從酒廠基層一步一步上升,在茅台內部人緣廣泛。他的很多親戚朋友都是茅台人,有的還擔任要職。而54歲的喬洪祖籍山西,在三位高層中進廠最晚。一名退休幹部告訴記者:「7年前剛來時,他並不被茅台人接受。但隨著喬洪分管的銷售業績逐年上升,他的地位也逐漸穩固。」

而茅台集團宣傳部人士卻說,「貴州茅台的領導班子都是省委考核研究決定的,根本不存在『接班人』之說。」

監管漏洞:「偷酒」已成公開秘密

茅台鎮當地有「不偷不富」之說。「偷酒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了,」一名工人直言。茅台廠里因偷酒被開除或判刑的人,幾乎每年都有。「工人偷、班長偷、酒師偷,就連廠里一些中干或保安也偷。」這位知情者說,茅台廠後來也加強了監管,偷酒現象有所遏止。茅台廠進出大門被嚴密把守,進出人員和車輛都要嚴格盤查,有的車間還安裝了監控器,但偷酒現象依然存在,只是手法變得更加隱蔽。

「擰干棉衣後可擠出幾斤茅台酒呢。」知情者說,偷酒從用塑料瓶或桶偷,到後來用茶杯偷裝,甚至用棉衣浸酒後再穿上將酒帶出,為求過關,有的偷酒者跟負責監管的人員達成默契,偷酒獲利後給予分贓。

老李是鎮上散酒鋪的老闆,他坦言:「我常從他們(指偷酒者)手上收購茅台酒,從幾十斤到上百斤不等,價格便宜一些。」老李說鎮上很多人在專門做這門生意。

茅台集團公司宣傳部李部長則告訴記者,偷酒現象確實存在,只是個別現象,不像他們所說的那麼嚴重,廠里在預防和打擊偷酒事件採取了大量強有力的措施。

招工混亂:有人高價賣名額

茅台酒廠效益待遇好,無數人想方設法要進廠。一般工人入廠時工資可達2000元,工作5年後的工資將達到3000多元,一個中層的年薪10多萬元,還有各類保險,而一個在當地工作10年的政府公務員年工資收入僅2萬。因此,對於茅台鎮當地居民來說,花錢進茅台廠工作也值得。

一名知情者介紹,由於每年廠里會給一些貢獻大工齡長的員工或一些中干招工名額,他們在安排了自己的親戚朋友之後,如果還有多餘的話,就將其賣掉,「價格從1萬到4萬元不等,而廠里甚至有暗箱操作,拿出一部分招工名額用來賣錢。」

對於賣名額一事,茅台宣傳部李部長稱也聽到這樣的說法,「我們至今還沒發現這類現象,我相信也是不可能出現的。」

餘波未了:喬洪事件冰山一角?

盡管政府對喬洪被「雙規」的解釋是,因為組織經銷商到韓國旅遊時收受了賄賂錢款。但一消息靈通人士分析認為,「受賄款抑或只是冰山一角,『喬洪事件』還可能牽涉到更多的人。」

據悉,一噸茅台酒的經銷權,可獲利15萬至20萬元。盡管喬洪「落馬」是否和囤酒有關還有待確定,但在茅台,關系好壞直接聯系著能賣多少酒卻不是秘密。近日,茅台一高層在鎮上黃金地段占路修建的一豪華住宅就頗引人非議。昨日下午一名現場施工的工人告訴記者,聽說業主是茅台酒廠分管基建的譚姓領導,「這棟樓房耗資可能幾百萬。」茅台的高層到底年薪多少能造這樣的豪宅呢?背後的確引人遐思。

本報特派記者龐山嵐貴州仁懷攝影報道

反思

風光白酒業敗絮在其中?

2007年1月,貴州茅台突破百元,成為5年來A股市場的首隻百元股,被人稱為「中國第一股」,深受股民信賴。但此次喬洪事件及其引發出來的問題卻讓不少股民心生擔憂:茅台在資本市場上的活躍和在管理上的混亂,反差怎會如此巨大?「怎麼有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感覺」?

事實上,茅台現象只不過是白酒行業的一個縮影而已。白酒行業在近幾年來發展勢頭很猛。據統計,2006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飲料酒實現利潤180.03億元,其中白酒利潤最高,達到100.2億元。然而這一串串巨額的數字,卻沒能掩飾住許多企業存在的問題。雙輪、寶豐、古井等一批主流企業接連出事,加上這次茅台風波,著實給行業帶來不小的震盪,也引發了對整個企業界背後潛在症結的反思。

質疑一:政府「長輩呵護」到何時?

新華社貴州分社一位記者表述,「茅台相當於中國白酒行業的熊貓,更是貴州省的寶貝,誰會讓它在自己手中毀掉呢?」於是,當坊間盛傳喬洪被「雙規」時,來自政府的消息一日三變;當在今年國內股市一片紅之時,茅台遭停牌時,當地政府一紙調令將出事的喬洪調離茅台。

但市場的表現沒有讀懂政府的苦心。事後茅台的股價一度下跌。其間損失的不僅是在各類傳言中盲目投資的股民的個人財富,還有人們對上市公司信息透明公開的信心。
質疑二:監管缺失被寵壞?

「正因為政府和領導的高度重視,茅台就像個被慣壞的孩子,在內部和外部的監管上都存在缺位的問題。」知情人士說。

有人指出,在國有上市公司中,除了極個別的獨立董事和外部董事外,董事會和監事會的幾乎所有成員均由原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出任,成為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的代表,這顯示出我國公司治理結構內部主體的不合理。記者查閱貴州茅台公司高管資料後發現,其董事大部分都是茅台酒廠現任中高層,除獨立董事外,董事只有陳新、嚴安林(貴州輕紡國資公司總經理)等是「外來戶」。

5月24日,記者致電貴州省經委輕工行業一部,該部門相關人士表示:「雖然是行業主管部門,但茅台酒廠是大企業,開會從來都不來。」

和茅台一樣,主要的白酒生產企業基本都屬於老國企,大多數正在進行或已完成改制與整合,但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著的諸多問題和爭議也一直未停歇。而屢屢出現的系列高管事件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嚴格的制度約束和監管,造成權力濫用與腐敗。

在中國,目前大多白酒企業在當地仍是主要財政來源。在地方上,只要企業能做大做強,地方領導就滿意,對企業負責人的其他行為基本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時候,腐敗就會趁虛而入。

酒大王為何接連倒下?

□傅光雲

近來,中國白酒行業熱鬧非凡———一個接一個酒企「出事兒」。先是安徽省的古井集團董事長王效金被紀檢部門帶走接受調查,與此同時,該集團及其子公司的20多名高管也被紀檢部門調查或被要求協助調查。這對重組改制剛剛有點眉目的古井集團來說,無疑如一場強烈的地震,其改制前景被蒙上厚厚的陰影。「王效金事件」剛過,貴州茅台又來湊熱鬧———總經理喬洪出事的新聞一日三變。目前,「喬洪事件」如霧里看花;王效金案雖被媒體大量報道,但官方尚未有定論。據記者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王效金一案很可能涉嫌與經銷商合謀侵吞古井資產,其大致利益鏈條是:把高價酒低價賣給經銷商,經銷商再以稍高的價格賣出,差價部分由王效金和經銷商瓜分。

喬洪一案,甚是蹊蹺。據說因為有人舉報傳出喬被「雙規」消息。個中原因,一說是關涉與袁仁國爭茅台集團董事長一職,又一說是因為收取經銷商回扣。不管哪種,均脫不了「權力內斗」老故事。

一直以來,這種「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把國有資產裝入管理層自己的口袋」的把戲並不鮮見。為何這段時間在白酒行業集中爆發,尤其在白酒優質品牌企業上集中發生,的確令人深思。用官方語言,這些人都是「有能力」的人。王效金一手把古井貢做大做強,而喬洪更是與袁仁國一起為近年茅台的重新崛起做出過不凡的貢獻。但在面臨利益和權力的分配時,他們卻沒能經受住考驗。

國有資產流失問題一直令管理層頭疼,學術界關於「不要讓國有資產像冰棍一樣融化」的呼聲也持續多年,但至今未見有根本解決辦法。是真的缺醫少葯,還是我們治療的方案有錯?當高管不管是變相MBO還是借「技術換市場」引進外資為己謀利時,這究竟是道德失范,還是體制漏洞?是產權不清,還是激勵不力?

市場經濟之下,要求企業高管從道德自律角度約束自己,確實並不現實。

當眾多國企高管「翻船」時,我們除了呼籲加強進一步監管外,是否還應深思,從制度的角度出發,或者能找到根本性的解決辦法。

白酒企業風波回顧

●2004年8月24日,曾經在白酒界風光一時的瀘州酒妖集團董事長陳煥進等高層在留下近千萬元的債務後神秘失蹤,在業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2005年1月,再傳出「安徽鍾馗酒業」的老總攜巨款逃往澳大利亞。

●2005年9月,劉虹辭去酒鬼酒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職位後被刑拘。在湘西州政府的主導下,酒鬼酒開始了追討資金和尋求重組的「多事之秋」。

●2006年2月12日,安徽雙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俊卿因受賄罪、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貪污罪、非法持有槍支罪而落馬。

●2007年2月12日,曾操刀重組寶豐酒業的張海因涉嫌職務侵佔和挪用資金被判入獄15年。而寶豐酒業因「東家」健力寶集團無法還貸而被迫出售股權,面臨再次重組。

●2007年4月13日,古井集團董事長王效金及公司多名高層因涉嫌違紀,正在接受組織調查,備受外界普遍關注的古井貢酒改制進程似乎又蒙上了陰影。

●2007年4月底傳言:中國白酒領軍企業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喬洪已被調查。

股票寶豐能源長線持有怎麼樣

不建議長線持有寶豐能源,主要有三點理由:
第一、次新股:這是一家上市不到兩年的次新股,其財務數據是否會爆雷需要等待市場驗證。通常來說,上市十年以上的公司,其財務數據值得信賴,因為若有問題,一般都已被投資者發現。
第二、公司注冊和辦公地址均在寧夏:在A股有一個不成文的投資規則:投資不過山海關,甚至是投資不過長江以北。主要是因為北方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經營理念通常不如南方公司。
第三、主營業務:公司主要業務是以煤替代石油生產高端化工產品,僅佔有區域性優勢,抗干擾能力不強。
投資一家公司,不僅需要考慮公司的財務數據和在行業中的地位,還需要從公司管理者知識水平、經營能力和理念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總之,至少在現階段,不建議考慮長線持有寶豐能源這只股票。

Ⅳ 中國十七大名酒,今可安好現今這些誰最強

中國十七大名酒,今可安好?現今這些誰最強

白酒被譽為中國國粹,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白酒生產雖是一個傳統工藝,立足農業、發展於工業、嚮往文化產業。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人們對高質量白酒的極高贊譽,然而我國白酒品牌眾多,白酒商品更是琳琅滿目,難免挑花眼。

今天就來聊聊中國1989年在合肥舉行評選出的十七種名酒,以及他們現如今的命運。

茅台:

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麴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茅台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公元前135年漢武帝「甘美之」的褒獎到1704年後清代大儒鄭珍「酒冠黔人國」的贊譽。

茅台酒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

現在提起茅台,總體來說一個字:大寫的牛!

在消費者眼中:茅台是「硬通貨」、「不斷漲價」、「開門即售罄」、「排隊買茅台堪比春運」等等,在這個供大於求的商業社會,出現這種情況,真是一種奇葩!

在經銷商眼中:茅台就是做躺著也能賺錢的金礦!不愁賣,(更多關心的是漲到什麼時候賣!)。

在員工眼中:員工平均年收入13萬,想進茅台上班,比考公務員還難!

在股市上:茅台已經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酒企;市值是貴州省GDP的50%!!!股價最高,所謂「流水的股王,鐵打的茅台」。

長久以來,始終在A股屹立不倒的只有貴州茅台!貴州茅台的每一項指標都可以在A股市場「隻手遮天」!

五糧液:

五糧液酒歷次蟬聯「國家名酒」金獎,九一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1995年獲巴拿馬國際貿易博覽會酒類唯一金獎。至此,五糧液酒共獲國際金獎三十二枚。

曾經的白酒大王,茅台和五糧液也曾經是中國酒業中的絕代雙驕,輝煌的時刻從市值超過三個茅台(現在市值在三分之一個茅台左右)。

17年1-6月實現營收156.21億元,同比增長17.85%;最近高舉「低度酒」大旗、合縱連橫、忙著清理系列酒、二次創業,希望五糧液能進入「曙光時代」!

瀘州老窖:

瀘州老窖特曲於1952年被國家確定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瀘州老窖窖池於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我國白酒行業唯一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譽為"國寶窖池"。

瀘州老窖國寶酒是經國寶窖池精心釀制而成,是當今最好的濃香型白酒。

瀘州老窖提出3大目標:第一是沖刺「濃香國酒」的品牌地位;第二是在良性發展基礎上,能跑多快跑多快,向「白酒前三」的領軍地位發起沖刺;第三是向「濃香行業標桿」的發展目標發起沖刺。

2017年目標營收「突破百億」、凈利25.29億的大目標。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1.16億元,同比增長19.41%,目前表現尚與洋河有較大差距,再次名列三甲的願望短期內尚不可及。

劍南春

綿竹劍南春酒,產於四川省綿竹縣,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故稱「劍南春」。

早在唐代就產名聞遐邇的名酒——「劍南燒春」,相傳李白為喝此美酒曾在這里竟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佳話。

北宋蘇軾稱贊這種蜜酒「三日開瓮香滿域」,「甘露微濁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見一斑。

劍南春在2016財年銷售額和銷售噸位達到新的歷史最高水平,300元以上價格帶年銷售過萬噸。

洋河大麴:

洋河牌洋河大麴,已有400多年歷史。該酒屬濃香型大麴酒,沿用傳統工藝「老五甑續渣法」,同時採用「人工培養老窖,低溫緩慢發酵」、「中途回沙,慢火蒸餾」、「分等貯存、精心勾兌」等新工藝和新技術,形成了「甜、綿、軟、凈、香」 的獨特風格。

在白酒界,可能沒有哪家企業會像洋河股份一樣把宣傳技巧運用得如此純熟。

從2008年到2016年,五糧液營收翻了3倍,而洋河翻了6.4倍,下一個十年,洋河必將正面肉搏五糧液。2017年度半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15.30億元,同比增長13.12%。

西鳳酒:

西鳳酒產於鳳翔縣柳林鎮,始於殷商,盛於唐宋,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遠在唐代就已列為珍品,是我國八大名酒之一。

鳳翔是民間傳說中產鳳凰的地方,有鳳鳴歧山、吹蕭引鳳等故事。唐朝以後,又是西府台的所在地,人稱西府鳳翔。酒遂因此而得名。

中國名酒西鳳酒,始於殷商,盛於唐宋,一個有著3000多年釀制歷史的西鳳酒,曾贏得「國酒之母,白酒之源」的美譽,是我國老牌四大名酒之一。

最近關閉100個條碼、終止40家合同,今年西鳳酒除關閉不良條碼、品牌整合外,又一重要措施是嚴格控制濃香產品投放,突出鳳香產品主導地位。以期為西鳳上市,以及讓西鳳進入百億俱樂部,打下良好的基礎。

汾酒:

山西汾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工藝精湛,源遠流長,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歷史上,汾酒曾經過了三次輝煌: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廿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

李秋喜不斷加速,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4.21億元,同比增加41.18%,實現凈利潤6.02億元,同比增加67.63%,兩大業績指標分別達到2016年全年水平的77.7%和99.5%。要「再造」兩個汾酒!

郎酒:

郎酒產地二郎灘,發源於雲貴高原的赤水河,其流域千溝萬壑海拔都有在1000米以上,千百年來,在郎酒生產基地一帶形成了獨特的微生物圈。

最近對三大事業部內部組織調整,郎酒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9%,其中青花郎事業部同比增長225%,未來十年目標:先賣個100億。

宋河糧液:

古宋河釀酒,始於春秋,盛於隋唐,被譽為「天賜名手,地賜名泉」。河南省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河南鹿邑,居淮河名酒帶的中心,是我國著名的大型白酒釀造企業。

年初,宋河酒業換帥—王禕楊離職,由朱景升接任宋河股份總裁一職,朱國恩任宋河股份副總裁兼宋河酒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同時劉新田任宋河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生產基地總經理,接任原總經理朱雲武。

有業內人士指出,這是豫酒史上最大范圍內的高層變動,相當於宋河的管理層重組。宋河最近忙著梳理產品線,聚焦大單品,抓好省外重點市場,推動渠道營銷模式創新。

古井貢酒:

古井貢酒作為中國的老八大名酒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它以"色清如水晶、香純似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獨特風格,四次蟬聯全國白酒評比金獎,是巴黎第十三屆國際食品博覽會上唯一獲金獎的中國名酒。

先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等榮譽,被世人譽為"酒中牡丹"。

2017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70億元,同比增長20.53%;忙著優化產品線、高舉高打、做大市場。同時年內沖百億壓力也挺大。

寶豐酒:

寶豐酒,「清香純正、綿甜柔和、甘潤爽口、回味悠長」的特點,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寶豐西依伏牛,東瞰平原,沙河潤其南,汝水藩其北,菽麥盈野,地涌甘泉,為中州靈秀之地。寶豐酒史,源遠流長。據史志記載,中國釀酒鼻祖儀狄在寶豐造酒,距今已有4100多年。

全興大麴:

成都全興大麴的前身是成都府大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1963年全興大麴被評選為中國老八大名酒之一,然而在今天全興大麴已風光不再。這個曾創下超過12億年銷售額的產品,如今一年的業績只有2億上下。

最近全興酒業瞄準球迷社群而精準開發的「球興」系列新品,擬佔位中國體育場景營銷第一酒。

貴州董酒:

董酒產於貴州遵義董酒廠,屬大麴其他香型優質白酒,優良的品質馳名中外,在中國名酒中獨樹一幟。

在上世紀90年代左右,董酒曾是全國最大的白酒企業之 一,銷售量一度超過茅台。

「不喝董酒不懂酒」的廣告語傳遍大江南北,創造了一個屬於董酒的輝煌時代!然而1996年以後,由於種種原因,董酒一度淡出市 場,後來貴州董酒被高比例股權轉讓,現狀也不容樂觀。

2016年年初,原聯想控股旗下孔府家酒業總經理劉智濤從總經理崗位離任,於2016年3月1日正式加盟「老八大名酒」之一的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出任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並兼任貴州董酒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

雙溝大麴:

雙溝大麴,產於江蘇省泗洪縣雙溝鎮。1984年的第四次全國評酒會後連續兩次被評為國家名酒。然而,雙溝大麴因為企業改制和政府合並做大做強的趨勢,而且上市比洋河晚了一步,現如今落了個被整合的命運。

特質黃鶴樓:

特製黃鶴樓酒是酒中翹楚,其前身是被各種榮譽環繞的「漢汾酒」,第四屆全國評酒會上「特製黃鶴樓酒」獲評「中國名酒」。後來黃鶴樓酒被古井貢酒收購。2016年黃鶴樓酒業全年銷售完成7.2億元左右,這個業績讓業內矚目。准備4年30億、7年50億、10年100億。

武陵酒:為醬香型大麴法白酒,酒液色澤微黃,醬香突出,幽雅細膩,口味醇厚而爽冽。2012年9月,被聯想酒業斥資4億收購。

沱牌曲酒:

沱牌捨得酒業坐落在川中射洪子昂故里,系國家大型一檔企業,現發展為佔地5.6平方公里,年產能30萬噸,高端陳年老酒貯量全國第一的中國最大規模優質白酒製造企業。

然而沱牌捨得如今因種種原因,被天洋集團收購。

預計2017 年1月份-6月份,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500萬元-6500萬元,同比增長137%-180%。今年要破20億,忙著優化產品結構「沱牌」、「捨得」雙劍齊發。

Ⅳ 看你前期預測挺準的,14.8進的寶豐能源,虧死啦,還能持有嗎謝謝!

預測股價好比說天來書,沒准。源
只能說短線反彈的概率更大了,但能反彈多少,這個說不好,前期階段底部13到14是一個強壓力位。
長線看,現在價位不算高也不算低,不太適合長線拿。但目前價位上下做波段應該還可以做。
以上意見不作為買賣的依據,以此買賣自負盈虧。

Ⅵ 大宗交易是利好還是利空

如果大宗交易的價格高於目前的股價,應該算是利好,等於說有人願意以高價收購股份。如果是折價銷售,應該算是利空,等於大股東低價甩賣,接盤的人可能在二級市場變現,賺取差價。

大宗交易不同於平時的股票買賣,流程相對復雜些:

聯系開戶證券公司,通過券商交易系統報送交易所來進行大宗交易;進行大宗交易必須買賣雙方事先協商,對大宗交易股票的價格、數量等相關事宜達成口頭或書面協議。

買賣雙方填寫的證券代碼、交易數量、約定號、交易價格必須完全一致,且買賣方向及對手方席位號不能有誤,才能確保交易成功。

最後,15:00收盤,大宗交易時間正式開始,買賣雙方確定最終成交價格,通過各自營業部進行最終申報,並隨時確認交易是否成功,15:30大宗交易結束。

(6)寶豐股價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大宗交易在交易所正常交易日限定時間進行,有漲幅限制證券的大宗交易須在當日漲跌幅價格限制范圍內,無漲跌幅限制證券的大宗交易須在前收盤價的上下30%或者當日競價時間內成交的最高和最低成交價格之間,由買賣雙方採用議價協商方式確定成交價,並經證券交易所確認後成交。

大宗交易的成交價不作為該證券當日的收盤價。大宗交易的成交量在收盤後計入該證券的成交總量。並且每筆大宗交易的成交量、成交價及買賣雙方於收盤後單獨公布最後還須了解的是大宗交易是不納入指數計算的,因此對於當天的指數無影響。

Ⅶ 什麼是「碳金融」服務

「碳金融」,通俗地講,就是服務於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金融活動。通常來看,國際范圍內與低碳經濟相關的「碳金融」業務主要包括四方面:①「碳交易」市場機制,包括基於碳交易配額的交易和基於項目的交易;②機構投資者和風險投資介入的碳金融活動;③碳減排期貨、期權市場。《京都議定書》簽訂以來,碳排放信用之類的環保衍生品逐漸成為西方機構投資者熱衷的新興交易品種;④商業銀行的「碳金融」創新。 (管理學家)
目前,國際上的「碳金融」業務已經在國外有了較多的實踐。例如,荷蘭銀行就致力於構造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金融理財產品獲得了巨大收益。通過對各類上市公司股價表現的研究,荷蘭銀行發現近年來開展環保業務的上市公司股價表現遠好於股市綜合指數,於是選擇這些公司為樣本股,設計了氣候指數和水資源指數,並推出收益與上述指數掛鉤的氣候和水資源環保理財產品。這兩個產品推出後深受歡迎,僅通過歐洲某大型超市就賣了3000萬瑞士法郎。
目前,我國的碳排放交易已經開始起步。2008年8月5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宣告成立,成為國內首個環境能源交易平台。僅僅半個小時之後,北京環境交易所在北京金融大街正式掛牌。同年9月25日,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也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揭牌儀式。與此同時,由民間推動的碳交易峰會也分別於北京、上海等地舉行。碳排放交易開始在中國活躍起來。
但是,我國其他方面的「碳金融」發展還較為落後,主要集中於各類「綠色信貸」業務。盡管銀行對綠色信貸興趣不斷提升,但其在銀行信貸總規模中的比重仍然較小。例如,作為國內綠色信貸的「先驅者」,興業銀行在2008年由於採納「赤道原則」,遭遇市場對其業績下滑的擔憂,當時興業銀行也被迫表示其業務中屬於「赤道原則」范圍的比例較小,這從側面反映國內銀行在綠色信貸方面的投入規模仍然有限。
就在中國本土金融機構的「碳金融」逐漸起步之時,國際金融機構已對中國的「碳金融」市場表現出了巨大的興趣。2004年摩根士丹利進入了碳排放交易項目,2006年承諾5年內將投資30億美元擴展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業務。目前,摩根士丹利項目有寶豐縣耐火材料生產線焦爐煤氣利用項目(一期)、固始縣楊山明源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物質熱電廠項目、平頂山瑞平石龍水泥有限公司低溫余熱電站工程等。而中國目前最大的碳交易項目—遼陽石化公司的氧化二氮減排項目,則被高盛國際和加拿大納德資產管理公司拿到。截至2008年底,高盛國際在華已經擁有了黑龍江建龍富餘煤氣發電項目、河南昌源36兆瓦生物質發電項目、黑龍江東寧大架子山和西大崗風力發電項目、黑龍江東寧華富風力發電項目、黑龍江依蘭雞冠砬子山風力發電項目等。

Ⅷ 中國誰最有錢

中國一直都在不斷的發展中,各行各業都誕生了無數富豪,那麼根據最終數據顯示,中國排在前列的富豪分別是誰,下面探秘志帶大家了解中國首富十大排名吧。

1、馬化騰

排在中國首富十大排名第一的是馬化騰,他出生於1971年廣東,是騰訊公司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於1998年正式成立騰訊公司,後來公司規模在不斷的壯大,目前他的個人身價也達到了346億美元。

2、馬雲

馬雲原本是一個英語老師,後來1999年正式創辦了阿里巴巴,並且擔任CEO職位。不過馬雲將於2019年9月10日正式卸任由張勇擔任。他目前個人身價為333億美元。

3、許家印

許家印目前是中國恆大的董事長,恆大房地產也是相當有名的,在全國兩百多個城市開展項目,許家印目前個人財富為322億美元。

4、李嘉誠

李嘉誠是香港首富,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的顧問,他的驚人財富離不開他的努力,正是因為不斷的努力最終獲得了287億美元財富。

5、李兆基

李兆基同樣也是香港有名的富豪,僅僅次於李嘉誠,他出生十分貧困,但是白手起家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是有名的房地產大鱷,財富值達到了278億美元。

6、王健林

王健林出生於1954年四川,是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他一直都是財富榜上的人,個人身價為225億美元。

7、何享健

何享健出生於1968年,是美的集團的創始人,1968年開始創立「北街辦塑料生產組」,後來生產產品在一步步的擴大,不斷的進行改革創新,目前美的已經成為全球知名的家電製造商,他個人財富也達到了184億美元。

8、楊惠妍

楊惠妍在全球女富豪排行榜前十中位居第三位,在這份榜單中也是唯一一個女富豪。她掌握著碧桂園57%的股份,是從其父親手中繼承下來的。

9、劉鑾雄

劉鑾雄出生於1951年香港,他有著極其敏銳的洞察能力,在股市方面頗有研究。目前已經成功擁有四家公司,業務遍布地產、傳媒等等,個人財富160億美元。

10、呂志和

呂志和是廣東人,時任嘉華集團主席。他十分會做生意,目前在中國石油、酒店等領域都有所成就,同時還比較喜歡做慈善,他憑借155億美元身價成功上榜中國首富十大排名。

陳天橋身價90億元取代丁磊成中國首富
陳天橋取代丁磊成中國首富
盛大股價翻番使其坐擁90億元人民幣身家
本報訊 (記者 陳亮) 美國時間8月10日,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盛大網路(股票代碼:SNDA)首次公布財報之後,股價一路攀升至21.22美元,此時盛大市值已達14.8億美元,成為納斯達克市值最高的中國概念網路股。
與此同時,盛大也超越了韓國網路游戲公司NCSOFT的市值,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路游戲股。盛大創始人陳天橋掌握的股票市值達到了約11.1億美元,以90億元人民幣的身家超過了丁磊,成為新的中國首富。
漲幅居納市新上市公司之首
盛大網路在5月上市時,把發行價從13美元降低到11美元而被業內稱為「流血上市」,如今股價增長了幾乎100%,在上半年市道低迷的情況下,這顯得尤其出色。
8月1日出版的《紐約時報》指出,在今年全球新上市的32家科技類公司中,自發行日起到現在,盛大以72.7%的漲幅高居榜首。而就今年的整體環境而言,顯然不利於新上市的技術類公司,有2/3的技術企業股價下跌了10%以上。而同期上市的非技術類公司的股票價格則上漲了大約1%。
8月9日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盛大網路第二季度營收達3.022億元人民幣(約合3650萬美元),同比增長108.8%,比上一季度增長25.8%;毛利潤達人民幣1.801億元(約合2180萬美元),同比增長117.0%,比上一季度增長31.5%——這一營收水平雖然位列新浪之後,但超越了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
陳天橋成為中國新首富
昨天,從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方面得到證實,盛大目前在納斯達克的總市值也超過全球最大的網路游戲公司韓國的NCSOFT13.15億美元的市值,看來,全球「網路游戲第一股」的稱號也有可能被盛大攬入懷中。
從盛大公布的上市申請材料來看,盛大董事長陳天橋及家族成員(包括其妻子和弟弟)擁有公司74.9%的股份,如照8月10日的股價計算,陳天橋家族擁有的股票市值約為11.1億美元,已接近90億元人民幣。在去年胡潤的中國財富榜上,網易的創始人丁磊以70億元人民幣的身家成為當時的中國首富,而此時陳天橋的身家已經遠遠超過了丁磊。
此外,從微軟中國區總裁跳槽至盛大擔任總裁的唐駿也獲益匪淺。唐駿目前擁有盛大260多萬股的股票期權,期權價格為股票的發行價格,照此計算,唐駿擁有的盛大期權市值約為2億元人民幣,幾乎可以稱是「中國身價最高的職業經理人

Ⅸ 火箭」炸「出了一位神秘富豪 480億身家是怎樣煉成

根據最近《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在中國,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富豪多達430人,比美國以外的其他任何國家都多。這其中,就包括王靖。
有著"運河狂人"之稱的北京商人王靖,在2015年胡潤百富榜上以480億元身家排名第21位。王靖的特殊之處,在於以一般民營企業家無法企及的宏大項目震驚世界:在克里米亞投資深水港,在尼加拉瓜挖運河……但王靖卻自稱是"普通人"。這讓他顯得很神秘。
9月1日,美國特斯拉(Tesla)公司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爆炸,則讓王靖的又一次"大手筆"投資曝光。這位神秘中國富豪在衛星產業的"野心"被公之於眾。
SpaceX炸毀的Amos6衛星,來自以色列通信衛星運營商Space Communication。而在爆炸前一周,A股上市公司信威集團(600485.SH)剛剛披露,擬以2.85億美元的交易對價收購SCC的100%股份。信威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正是王靖。
獵鷹9號火箭將信威集團"炸"到了台前。網易財經調查發現,這家默默無聞的上市公司,或為王靖驚人能力的另一個注腳。細究這家公司的業績、商業合作夥伴以及正在實施的戰略,就如其控制人一樣神秘莫測。
神秘客戶帶來逾90%業績
信威集團的年報顯示,公司在柬埔寨、烏克蘭等國開展的海外公網業務帶來的銷售收入,佔到年總營收的90%以上。但這些海外合作夥伴背後的控制者究竟是誰?對於機構和媒體的質疑,王靖本人以及信威集團從未披露過。
相較早前引發全球關注的香港尼加拉瓜運河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王靖的A股上市公司信威集團算不上一家知名企業。甚至是在王靖被媒體集中報道的時期,由其控制的信威集團也僅是被寥寥數筆帶過。
但從多個方面來看,信威集團都可謂是一家特殊的企業。
一位曾經造訪過信威集團的媒體記者如此描述這家企業:公司大廈大廳迎面是"八榮八恥"等宣傳語錄,大會議室的背景牆上是"報效國家"巨幅字幕。而王靖的會客室,則放著紅軍領導人會師的油畫。每天早晨,公司廣播里會播放《解放軍進行曲》,下午播的則是《打靶歸來》。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信威集團的主營業務,則是國內企業少有的"全球化"。信威集團的年報顯示,公司在柬埔寨、烏克蘭、俄羅斯、坦尚尼亞、愛爾蘭、巴拿馬、尼加拉瓜等國開展的海外公網業務帶來的銷售收入,佔到年總營收的90%以上。
這些為信威集團帶來90%以上銷售收入的海外合作夥伴,背後的控制者究竟是誰?對於機構和媒體的質疑,王靖本人以及信威集團從未披露過。
而通過仔細查閱信威集團披露的前述海外項目的復雜交易結構,以及登記在香港政府機關的相關文件,網易財經獨家調查發現,這些被信威集團稱為"海外新興通信運營商"的合作夥伴,在兜兜轉轉之後,悉數處於一些香港公司的控制之下。
一位名叫"張渺"(MIU ZHANG)的香港籍人士,是信威集團海外業務的早期合作夥伴。其與中信資本高級董事總經理、結構融資部主管同名。
2012年9月20日,張渺在香港注冊成立Citic Capital SIF Telecom Investment Limited(簡稱"中信資本SIF投資"),這是一家注冊資本僅100港幣的公司。但僅僅兩個月後,11月27日,公司即去掉了"中信資本"的前綴,更名為Citic Capital SIF Telecom Investment Limited(下稱"SIF投資")。
SIF投資,曾是信威集團在烏克蘭的商業合作夥伴Prosat Ltd的間接股東,持有後者98.11%的股份。Prosat Ltd採用信威集團的McWiLL 無線接入技術,在烏克蘭境內組建覆蓋全國的通信網路。
通過復雜的交易結構,Prosat Ltd為信威集團帶來了價值24.04億元的基站軟體、核心網設備買賣合同。
2014年10月31日與信威集團簽下價值6.62億美元基站設備及核心網路設備買賣合同的俄羅斯商業夥伴Polari Genies Telecom Limited(下稱"PG"),同樣由前述張渺間接控股。而PG的主要股東,則是張渺注冊於香港的Russwill Telecom Limited(下稱"Russwill")。
Russwill注冊資本僅1美元,成立於上述合同簽署前4個月。與SIF投資類似,Russwill也隱現"中信資本"的痕跡:Russwill成立最初的注冊地址位於"香港中環添美道1號中信大廈28樓",這里是中信資本香港辦公室。
一位名叫"凌利鋼"的中國籍人士,是信威集團海外業務的另一位重要合作夥伴。這是一名活躍的投資者。網易財經查閱文件記錄發現,凌利鋼通過注冊在香港的多家公司間接持股,實質上是信威集團在坦尚尼亞、愛爾蘭、巴拿馬和尼加拉瓜四個國家的商業合作夥伴。
凌利鋼曾在通信巨頭華為的多個海外項目中擔任負責人。在信威集團2014年、2015年的年報中,華為被列為該公司境外公網行業主要的競爭對手。
網易財經發現,前述香港公司,多注冊在一些由代理提供的地址上,在與信威集團簽訂合同之前,均無太多實質性經營痕跡。但正是這些隱藏在香港的公司,為信威集團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收入,是信威的主要業績來源。
而根據買方信貸的合作方式,這些"海外買家"支付給信威集團的銷售貨款,主要是來自國家開發銀行、建設銀行等機構的貸款,並且由信威集團及其子公司為這些"海外買家"提供擔保。
根據信威集團年報披露,2015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35.34億元,其中海外公網業務的營業收入為32.82億元,佔比高達93%。2014年海外公網業務的營收佔比則高達96%。包括俄羅斯等項目的銷售毛利率,甚至高達90%以上。
沒有跡象表明,前述海外項目背後的控制者張渺和凌利鋼,在與信威集團達成合作之時,與他們的職務身份、所在機構存在聯系。網易財經未能聯繫到張渺、凌利鋼本人對相關交易進行置評。中信資本企業關系部董事譚嘉雯、信威集團董事會秘書王錚亦未回復網易財經的問詢郵件。
諱莫如深的財富歷程
在王靖鮮為人知的履歷中,柬埔寨,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方,也是他的"福地"。柬埔寨當地的媒體記者、接近王靖的人士均向網易財經確認,按王靖自己的說法,他早年是以礦業起家,在柬埔寨擁有一處金礦。不過,無人能說出該金礦的具體情況。
讓信威集團在全世界范圍內簽下銷售訂單,業務遍地開花,在2014年順利借殼上市,並自此保持銷售毛利率在90%以上的人,是王靖。
但王靖是誰?除了"神秘富商"、"運河狂人"這些集中見諸報端的稱呼外,沒有多少人知道其來歷。
王靖本人稱自己僅為"一個普通人"。
"我是1972年12月出生的,出生地就是北京。其實這么多年,都是很簡單地在生活。"王靖在一次罕見接受海外媒體采訪時說,他的父親是一名普通工人,纏綿病榻11年後於2010年去世,母親已經退休。此外,他還有一個女兒。
網易財經調查發現,在王靖鮮為人知的履歷中,柬埔寨,是一個繞不開的地方,也是他的"福地"。
柬埔寨當地的媒體記者、接近王靖的人士均向網易財經確認,按王靖自己的說法,他早年是以礦業起家,在柬埔寨擁有一處金礦。不過,無人能說出該金礦的具體情況。
有據可查的王靖與黃金有關的業務,體現在一家名為"香港寶豐黃金有限公司(STR Gold(HK)Limited)"的公司。香港企業查冊中心的記錄顯示,該公司於2009年7月注冊成立,注冊資本1萬港幣,實際繳納為0。公司的董事名單中,除了王靖,還有兩名商業夥伴高衛東、趙勁。不過這家公司持續經營到2013年後便宣告解散。
柬埔寨更為重要的作用,體現在王靖入主信威集團之時。
2010年3月,一家名為"博納德"的投資公司,通過增資擴股形式,以1.09元/股的價格認購信威集團1.2億股股份。1.09元/股這個價格,甚至低於信威集團2004年一次增資擴股時資產評估公司給出的最低增發價。而在上述1.2億股中,有8800萬股為博納德替王靖代持。
2011年7月,博納德再次出手,從信威集團原股東大唐控股手中,以1.78元/股的價格購入2146.49萬股股份。8月,博納德與王靖等原隱名股東解除了代持關系,王靖自此走到台前,正式成為信威集團實際控制人。
奇跡由此發生——信威集團的股價在此後快速飆升。這也意味著,王靖等信威集團股東的財富暴漲。
距離王靖走到信威集團台前僅3個月後的2011年11月-12月,信威集團一名自然人股東關利民與他人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轉讓所持股份,轉讓價格高達59.7元/股。步入2012年後,信威集團經歷8次增資擴股、股權轉讓,交易價格均高達79.2元/股。
信威集團在2014年借殼上市期間的公告中解釋,上述股價的變化,得益於王靖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後完成的第一個規模化海外電信公眾網路項目——柬埔寨項目。這個項目僅在2011年便實現收入11.71億,凈利潤5.69億元。柬埔寨項目給信威集團帶來的銷售收入,在2011年、2012年分別占當期總營收的84.70%、90.47%。
柬埔寨項目,後來被媒體描繪為王靖"點石成金"的案例。
但有意思的是,根據信威集團公告,當時持有柬埔寨項目80%股權的是柬埔寨公司Khov Primsec Co., Ltd.。網易財經從金邊證券的一份報告中確認,Khov Primsec Co., Ltd.系柬埔寨當地的一家礦業公司。巧合的是,這家公司也是開發金礦。
王靖入主信威集團,並藉助上市公司讓自己一夜暴富,這一切均發生在其2014年12月宣布尼加拉瓜運河項目開工、成為"運河狂人",從而走入公眾視野之前。
被"炸"出來的衛星夢
王靖對衛星產業的興趣由來已久。早在入主信威集團之後不久,他就低調啟動了"空天信息戰略",致力於打造低軌衛星星座系統。在2014年成功借殼上市前夕,信威集團與清華大學聯合研製的首顆靈巧通信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搭載發射。
如果說依靠神秘買家構建起海外公網業務,並以此支撐起信威集團500億市值是王靖的"今天",那麼收購以色列公司SCC,在太空一展宏圖,便是王靖的"明天"。
種種跡象表明,王靖准備在衛星產業大顯身手。
王靖對衛星產業的興趣由來已久,甚至早於投資建設運河。實際上,早在入主信威集團之後不久,他就低調啟動了"空天信息戰略",致力於打造低軌衛星星座系統。
在2014年成功借殼上市前夕,信威集團與清華大學聯合研製的首顆靈巧通信試驗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成功搭載發射。而當時的政策背景,正值國務院正式對外公布"60號文件",明確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空間領域,參與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
就在宣布收購SCC公司3個月前的2016年5月,信威集團宣布,將以定增方式募集資金,投資建設尼加拉瓜通信衛星系統並開展商業運營,拓展以拉丁美洲為主、覆蓋美洲地區的衛星通信市場。
公開資料顯示,信威集團在盧森堡的子公司,目前已取得西經84.4度軌道位置20年的使用權,擬在該軌位發射一顆對地靜止衛星"尼星一號"並運營。尼星一號項目已經取得相應頻率協調及運營許可,並與南北美洲的幾乎所有國家,以及太平洋、加勒比海、大西洋海岸的法屬島嶼、英屬島嶼取得了頻率協調及運營許可。
據悉,尼星一號項目建設期為2.5年,預計於2019年4月發射衛星,當年二季度開始運營,預計在軌運行的第五年(2023年)達產。根據信威集團公告,尼星一號項目達產後,預計年銷售收入為3.6億元,年凈利潤為1.31億元。
在9月1日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爆炸前一周,信威集團宣布,計劃以2.85億美元的交易對價收購SCC的100%股份,並將這家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上市公司私有化。
作為一家全球靜止衛星運營商,SCC擁有的幾顆衛星均在地球靜止軌道運行,並擁有4W、65E、17E軌位的使用權,主要覆蓋的范圍包括中東、中歐、東歐、亞洲及非洲等區域,均為衛星通信服務需求增長較快的地區。其中,亞太地區是全球衛星運營服務行業的主要收入貢獻地區,中東地區是全球衛星運營服務行業收入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
如果能順利收購SCC,信威集團運營的衛星將覆蓋95%的世界主要人口分布區域,成為為數不多的幾乎覆蓋全球的衛星運營商。
網易財經獲悉,在與信威集團達成收購意向之前,SCC的控股股東,以色列私有控股集團Eurocom為了替SCC尋找買家,已經長達數年之久。此前曾對SCC產生興趣的,是西班牙知名衛星電視運營商Hispasat。但是交易最終因以色列的相關法律障礙未能達成。
獵鷹9號火箭爆炸事故的發生,讓SCC陷入困境。信威集團隨後也停牌,不過對外表示"Space X火箭發射失敗對擬收購SCC無本質影響"。
"發射衛星不僅是技術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核心資源問題。現在世界電聯的衛星頻軌資源十分擁擠,一般的情況是全球各個國家互相協調,統一向ITU申請軌道位置和頻段,至於能否搞定,什麼時候搞定,就要看運氣了。"東吳證券分析師徐力曾高度評價信威集團前述兩項衛星項目投資的"戰略意義","這次收購花了2.85億美元,關鍵不在於幾顆舊衛星,而在於軌道和頻率資源以及運營經驗。"
徐力分析,假如信威集團收購SCC順利完成,加上2019年發射的尼星一號,將彌補我國通信衛星覆蓋嚴重不足問題。"換句話說,中國海外的大使館、領事館,其他駐外機構、飛機、輪船,甚至海外駐軍,都能夠通過我國自有的衛星通信系統進行全球溝通。"他說。

閱讀全文

與寶豐股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9深港通交易日 瀏覽:998
珠海橫琴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298
投資創始人 瀏覽:801
田洪良老師外匯 瀏覽:448
黃金鴿子價格一般 瀏覽:836
搜宜貸理財 瀏覽:343
工行貴金屬最多可以持倉多長時間 瀏覽:655
招行抵押貸款提前還款 瀏覽:870
宗申融資租賃 瀏覽:933
好講台融資 瀏覽:290
四川長虹持股基金 瀏覽:830
金鷹主題基德邦基金總經理 瀏覽:666
莫頓外匯金融案真相 瀏覽:590
西安過橋貸款 瀏覽:161
33k黃金是什麼意思 瀏覽:603
2011年煙葉收購價格 瀏覽:655
融資協議書文本 瀏覽:927
茅台投資現金流 瀏覽:994
今日基金200006凈值 瀏覽:374
理財長江養老 瀏覽: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