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財務報表分析 裡面的各種比率怎麼計算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
將報表分為三個方面:單個年度的財務比率分析、不同時期的比較分析、與同業其它公司之間的比較。這里我們將財務比率分析分為償債能力分析、資本結構分析(或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經營效率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資收益分析、現金保障能力分析、利潤構成分析。
A.償債能力分析:
流動比率 = 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可以反映短期償債能力。一般認為生產企業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是2。影響流動比率的主要因素一般認為是營業周期、流動資產中的應收帳款數額和存貨周轉速度。
速動比率 =(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由於種種原因存貨的變現能力較差,因此把存貨從流動資產種減去後得到的速動比率反映的短期償債能力更令人信服。一般認為企業合理的最低速動比率是1。但是,行業對速動比率的影響較大。比如,商店幾乎沒有應收帳款,比率會大大低於1。影響速動比率的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是應收帳款的變現能力。
保守速動比率(超速動比率)=(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帳款)/流動負債
進一步去掉通常與當期現金流量無關的項目如待攤費用等。
現金比率 =(貨幣資金/流動負債)
現金比率反應了企業償還短期債務的能力。
應收帳款周轉率 = 銷售收入/平均應收帳款
表達年度內應收帳款轉為現金的平均次數。如果周轉率太低則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 360天/應收帳款周轉率
表達年度內應收帳款轉為現金的平均天數。影響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B.資本結構分析(或長期償債能力分析):
股東權益比率 = 股東權益總額/資產總額×100%
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資本在總資產中的比重,反映企業的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一般來說比率高是低風險、低報酬的財務結構,比率低是高風險、高報酬的財務結構。
資產負債比率 = 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反映總資產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借債得來的。
資本負債比率 = 負債合計/股東權益期末數×100%
它比資產負債率這一指標更能准確地揭示企業的償債能力狀況,因為公司只能通過增加資本的途徑來降低負債率。資本負債率為200%為一般的警戒線,若超過則應該格外關注。
長期負載比率 = 長期負債/資產總額×100%
判斷企業債務狀況的一個指標。它不會增加到企業的短期償債壓力,但是它屬於資本結構性問題,在經濟衰退時會給企業帶來額外風險。
有息負債比率 =(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股東權益期末數×100%
無息負債與有息負債對利潤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不直接減少利潤,後者可以通過財務費用減少利潤;因此,公司在降低負債率方面,應當重點減少有息負債,而不是無息負債,這對於利潤增長或扭虧為盈具有重大意義。在揭示公司償債能力方面,100%是國際公認的有息負債對資本的比率的資本安全警戒線。
C.經營效率分析:
凈資產調整系數 =(調整後每股凈資產-每股凈資產)/每股凈資產
調整後每股凈資產 = (股東權益-3年以上的應收帳款-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凈損失-遞延資產)/ 普通股股數
減掉的是四類不能產生效益的資產。凈資產調整系數越大說明該公司的資產質量越低。特別是如果該公司在系數很大的條件下,其凈資產收益率仍然很高,則要深入分析。
營業費用率 = 營業費用 / 主營業務收入×100%
財務費用率 = 財務費用 / 主營業務收入×100%
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指標。
三項費用增長率 =(上期三項費用合計-本期三項費用合計)/ 本期三項費用合計
三項費用合計 = 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三項費用之和反應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如果三項費用合計相對於主營業務收入大幅增加(或減少)則說明企業產生了一定的變化,要提起注意。
存貨周轉率 = 銷貨成本×2/(期初存貨+期末存貨)
存貨周轉天數 = 360天/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天數)表達了公司產品的產銷率,如果和同行業其它公司相比周轉率太小(或天數太長),就要注意公司產品是否能順利銷售。
固定資產周轉率 = 銷售收入/平均固定資產
該比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固定資產效率的指標,指標越高表示固定資產運用效果越好。
總資產周轉率 = 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該指標越大說明銷售能力越強。
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 =(本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100%
一般當產品處於成長期,增長率應大於10%。
其他應收帳款與流動資產比率 = 其他應收帳款/流動資產
其他應收帳款主要核算與生產經營銷售活動無關的款項來往,一般應該較小。如果該指標較高則說明流動資金運用在非正常經營活動的比例高,就應該注意是否與關聯交易有關。
D.盈利能力分析:
營業成本比率 = 營業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在同行之間,營業成本比率最具有可比性,原因是原材料消耗大體一致,生產設備及工資支出也較為一致,發生在這一指標上的差異可以說明各公司之間在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技術優勢及勞動生產率等方面的狀況。那些營業成本比率較低的同行,往往就存在某種優勢,而且這些優勢也造成了盈利能力上的差異。相反,那些營業成本比率較高的同行,在盈利能力不免處於劣勢地位。
營業利潤率 =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銷售毛利率 =(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稅前利潤率 = 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收入×100%
稅後利潤率 = 凈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這幾個指標都是從某一方面反應企業的獲利能力。
資產收益率 = 凈利潤×2/(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100%
資產收益率反應了企業的總資產利用效率,或者說是企業所有資產的獲利能力。
凈資產收益率 = 凈利潤/凈資產×100%
又稱股東權益收益率,這個指標反應股東投入的資金能產生多少利潤。
經常性凈資產收益率 = 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股東權益期末數×100%
一般來說資產只能產生「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所以用這個指標來衡量資產狀況更加准確。
主營業務利潤率 =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
一個企業如果要實現可持續性發展,主營業務利潤率處於同行業前列並保持穩定十分重要。但是如果該指標異忽尋常地高於同業平均水平也應該謹慎了。
固定資產回報率 = 營業利潤/固定資產凈值×100%
總資產回報率 = 凈利潤/總資產期末數×100%
經常性總資產回報率 = 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總資產期末數×100%
這幾項都是從某一方面衡量資產收益狀況。
E.投資收益分析:
市盈率 = 每股市場價/每股凈利潤
凈資產倍率 = 每股市場價/每股凈資產值
資產倍率 = 每股市場價/每股資產值
F.現金保障能力分析:
銷售商品收到現金與主營業務收入比率 =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主營業務收入×100%
正常周轉企業該指標應大於1。如果指標較低,可能是關聯交易較大、虛構銷售收入或透支將來的銷售,都可能會使來年的業績大幅下降。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與凈利潤比率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凈利潤×100%
凈利潤直接現金保障倍數 =(營業現金流量凈額-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入+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出)/主營業務收入×100%
營業現金流量凈額對短期有息負債比率 = 營業現金流量凈額/(短期借款+1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100%
每股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股數
每股自由現金流量 = 自由現金流量/股數
(自由現金流量=凈利潤+折舊及攤銷-資本支出-流動資金需求-償還負債本金+新借入資金)
G.利潤構成分析:
為了讓投資者清晰地看到利潤表裡面的利潤構成,對由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規定必須有的損益項目(含: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折扣與折讓、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存貨跌價損失、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所得稅、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對凈利潤的比率列一個利潤構成表。
❷ 財務報表的比率有哪些
(一)反映償債能力的比率
1.流動比率
(1)流動比率的計算
流動比率是企業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即: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該指標反映企業流動資產償還短期內到期債務的能力。
(2)流動比率的評價標准
一般來說,流動比率越高,說明資產的流動性越強,短期償債能力越強;流動比率越低,說明資產的流動性越差,短期償債能力越弱。但是過高的流動比率,可能是存貨超儲積壓、存在大量應收賬款的結果;也可能反映企業擁有過多的現金,說明企業資金利用不充分,有可能降低企業的獲利能力。另外,企業所處行業性質不同,對資產的流動性要求也不同;企業經營和財務管理方式也會影響流動比率。
2.速-動比率
(1)速-動比率的計算
速-動比率又稱酸性實驗比率,是指速-動資產同流動負債的比率,即: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該指標反映企業短期內可變現資產償還短期內到期債務的能力。
速-動資產是企業在短期內可變現的資產,等於流動資產減去存貨後的金額,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和應收賬款等。
(2)速-動比率的評價標准
一般而言,速-動比率越高,說明資產的流動性越強,短期償債能力越強;速-動比率越低,說明資產的流動性越差,短期償債能力越弱。各企業的速-動比率應該根據行業特徵和其他因素加以評價,同時還應注意對應收賬款變現能力這一因素的分析。
3.現金比率
(1)現金比率的計算
現金比率是企業現金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即:
現金比率=現金/流動負債
該指標反映企業立即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注意這里的現金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
(2)現金比率的評價標准
一般來說,現金比率越高,說明資產的流動性越強,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但是可能會降低企業的獲利能力;現金比率越低,說明資產的流動性越差,短期償債能力越弱。
4.資產負債率
(1)資產負債率的計算
資產負債率也稱負債比率、舉債經營比率,是指負債總額對全部資產總額之比,即: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
(2)資產負債率的評價
負債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越強,而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越低,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越弱;反之則反。
企業資產負債率若大於100%,說明企業資不抵債,債權人的本金可能都不能收回。
5.有形資產負債率
有形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負債總額與有形資產總額的比率,即:
有形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無形資產凈值)×100%
該指標是資產負債率的延伸,能夠更加客觀地評價企業償債能力。
注意:在資產總額中如果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或長期待攤費用)的金額較大,在計算該指標時也應從資產總額中扣除。
6.產權比率
(1)產權比率的計算
產權比率也稱負債對所有者權益的比率,是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即: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該指標表明由債權人提供的和由投資者提供的資金來源的相對關系,反映企業基本財務結構是否穩定。
(2)產權比率的評價
產權比率越高,說明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越弱;產權比率越低,說明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越強。
7.已獲利息倍數
(1)已獲利息倍數的計算
已獲利息倍數是企業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的比率,即: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注意公式中的利息費用是支付給債權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和計入固定資產的利息。已獲利息倍數反映企業用經營所得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
(2)已獲利息倍數的評價
一般來說,已獲利息倍數至少應等於1.該項指標越大,說明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越強;指標越小,說明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越弱。
(二)反映營運能力的比率
1.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是反映應收賬款周轉速度的比率,有兩種表示方法:應收賬款周轉次數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1)應收賬款周轉次數的計算及評價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用來反映年度內應收賬款平均變現的次數。計算公式為: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銷售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
其中,銷售收入凈額=銷售收入-銷售退回、折讓、折扣
應收賬款平均余額=(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2
注意:應收賬款平均余額是指未扣除壞賬准備的應收賬款金額
應收賬款周轉次數是一個正指標,周轉次數越多,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強,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周轉次數越少,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弱,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2)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的計算及評價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用來反映年度內應收賬款平均變現一次所需要的天數。計算公式為: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次數=應收賬款平均余額×360÷銷售收入凈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是一個反指標,周轉天數越少,周轉次數越多,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強,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高;周轉天數越多,周轉次數越少,說明應收賬款的變現能力越弱,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水平越低。
2.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是反映存貨周轉速度的比率,也有兩種表示方法:存貨周轉次數和存貨周轉天數。
(1)存貨周轉次數的計算及評價
存貨周轉次數反映年度內存貨平均周轉的次數,計算公式為:
存貨周轉次數=銷貨成本÷平均存貨
其中,平均存貨=(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存貨周轉次數越多,說明存貨周轉快,企業實現的利潤會相應增加,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越高;存貨周轉次數越少,說明企業佔用在存貨上的資金越多,存貨管理水平越低。
(2)存貨周轉天數的計算及評價
存貨周轉天數反映年度內存貨平均周轉一次所需要的天數,計算公式為:
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次數=平均存貨×360÷銷貨成本
存貨周轉天數越少,周轉次數越多,說明存貨周轉快,企業實現的利潤會相應增加,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越高;存貨周轉天數越多,周轉次數越少,說明企業佔用在存貨上的資金越多,存貨管理水平越低。
(三)反映獲利能力的比率
1.銷售凈利潤率
銷售凈利潤率是企業凈利潤與銷售收入凈額的比率,即:
銷售凈利潤率=凈利潤/銷售收入凈額×100%
該指標是反映企業獲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指標越高,說明企業從銷售收入中獲取凈利潤的能力越強;指標越低,說明企業從銷售收入中獲取凈利潤的能力越弱。
影響銷售凈利潤率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質量、成本、價格、銷售數量、期間費用及稅金等。
2.資產凈利潤率
資產凈利潤率是企業凈利潤與資產平均總額的比率,即:
資產凈利潤率=凈利潤/資產平均總額×100%
資產平均總額=(期初資產總額+期末資產總額)÷2
資產凈利潤率越高,說明企業利用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越強;資產凈利潤率越低,說明企業利用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越弱。資產凈利潤率與凈利潤成正比,與資產平均總額成反比。
3.實收資本利潤率
實收資本利潤率是企業凈利潤與實收資本的比率,即:
實收資本利潤率=凈利潤/實收資本×100%
實收資本利潤率越高,說明企業實際投入資本的獲利能力越強;實收資本利潤率越低,說明企業實際投入資本的獲利能力越弱。
影響實收資本利潤率的因素除了包括影響凈利潤的各項因素外,企業負債的規模也對它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負債增加會導致實收資本利潤率上升。
4.凈資產利潤率
凈資產利潤率也稱為所有者權益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凈值報酬率等,是凈利潤與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之比,即:
凈資產利潤率=凈利潤÷所有者權益平均余額×100%
該指標反映所有者全部投資的獲利能力,也是綜合性最強的財務比率。凈資產利潤率越高,說明企業所有者權益的獲利能力越強;凈資產利潤率越低,說明企業所有者權益的獲利能力越弱。
影響凈資產利潤率的因素除了企業的獲利水平和所有者權益大小以外,企業負債的多少也影響它的高低,一般來說負債增加會導致凈資產利潤率上升。
5.基本獲利率
基本獲利率也稱資產息稅前利潤率,是企業的息稅前利潤與總資產平均余額之比,即:基本獲利率=息稅前利潤/總資產平均余額
該指標反映企業總體的獲利能力。
6每股盈餘
每股盈餘也稱每股收益,是企業凈利潤總額與普通股股數的比率,即:
每股盈餘=凈利潤總額÷普通股股數
該指標是反映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最常用的指標。每股盈餘越多,說明每股獲利能力越強,投資者的回報越多;每股盈餘越少,說明每股獲利能力越弱。
影響每股盈餘的因素有兩個:一是企業的獲利水平;二是企業的股票數量。
7.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是股份制企業普通股股利總額和普通股股數的比率,即:每股股利=發放的凈利潤/普通股股數
該指標是影響企業股票價格的重要指標。每股股利越多,說明給投資者的回報越多,企業股票價格越高;每股股利越少,說明給投資者的回報越少,企業股票價格越低。
影響每股股利的因素有兩方面:一是企業的每股盈餘;二是企業的股利發放政策。
8.市盈率
市盈率是普通股每股市價與每股盈餘的比率,即: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餘
市盈率越高,表明投資者對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企業的市場價值越高;市盈率越低,表明投資者對公司的未來喪失信心,企業的市場價值越低。但是,由於股市受到不正常因素干擾時,股票價格會出現異常,所以在利用該指標時要注意。
3.稅前會計利潤差額構成時間性差異,則應付稅款法不做帳務處理,納稅影響會計法通過遞延稅款科目核算。
❸ 財務報表的分析指標有哪些
(1)現金股利保障倍數,即:每股營業現金凈流入
每股現金股利。該指標表明企業用年度正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凈流量來支付股利的能力,比率越大,表明企業支付股利的現金越充足,企業支付現金股利的能力也就越強。該指標還體現支付股利的現金來源及其可靠程度,是對傳統的股利支付率的修正和補充。由於股利發放與管理當局的股利政策有關,因此,該指標對財務分析只起參考作用。由於我國很多公司(尤其是ST公司)根本不支付現金股利,導致這一指標的分母為零,所以在預測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危機時該指標可不作考慮。
(2)資本購置比率,即: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資本支出。其中,「資本支出」是指公司為購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發生的支出。該指標反映企業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維持和擴大生產經營規模的能力。比率越大,說明企業支付資本麥出的能力越強,資金自給率越高,當比率達到1時,說明企業可以靠自身經營來滿足擴充所需的資金:若比率小於1,則說明企業是靠外部融資來補充擴充所需的資金。
(3)全部現金流量比率,即: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籌資現金流出+投資現金流出)。其中,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出主要是償還債務、分配殷利,利潤和償付利息所支付的現金;投資現金流出包括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所支付的現金,以及進行其他投資所需支付的現金。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現金流指標,可以衡量由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滿足投資和籌資現金需求的程度。
(4)再投資現金比率,即: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固定資產+長期證券投資+其他資產+營運資金)。其中,長期證券投資包括長期債券投資和長期股權投資;營運資金指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該指標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用於重量資產和維持經營的能力,體現了企業的再投資能力。國外學者認為,該指標的理想水平為7%-11%較為合理。
❹ 財務報表分析裡面的各種比率怎麼計算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應收賬款內周轉率=營業收入容/平均應收賬款余額;
存貨周轉率=營業支出/平均存貨余額;
固定資產周轉率=固定資產凈值/平均固定資產余額;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
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總額/平均總資產;
凈收益平均增長率=扣除客觀因素後的所有者權益期末數/所有者權益期初數。
❺ 請問如果用比率分析法來分析財務報表的話,應該分析合並的還是分析母公司的
用比率分析法也要看分析報表的什麼項目?
如果是利潤相關的項目,最好用合版並會計報表分析權,因為母子公司之間的銷售、成本等可以相互炒作,只有合並報表是最終的真實結果。
如果是分析財務結構,可以分別分析母公司和合並報表,因為母公司和子公司都是獨立法人,其財務結構也是相對獨立的。
如果是分析資產負債率,最好用合並報表,因為母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間也有許多往來或相互欠款,這些應該扣除,才能真實反映整個公司的償債能力。
如果是分析盈利發展能力,可以分析子公司的和母公司的,而不用合並報表,因為盈利發展能力相關指標為銷售凈利潤、成本費用利潤率等,每個公司(子公司和母公司)的情況不一樣、發展速度也不相同,只有逐個分析,才能掌握個別情況與整體情況,而合並報表會掩飾個別報表中的缺陷。
總之,不論用何種方法(比率法、因素法、趨勢法等)對財務報表進行分析,其分析目的(目標)不同,分析的要素也應有所區別,這樣才能發揮財務分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