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最令人同情的亡國之君是誰
李煜吧,江山美女都付諸他人,他雖是一個亡國之君,但給後人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動人之作。被後人評為「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確是生不逢時,作為南唐最後一個君主,繼位時(961年)南唐已對宋稱臣,處於屬國地位,這就決定了他作為君王的悲劇命運,李煜在位十五年,不修政事,屈辱苟安,沉湎於奢靡娛樂的宮廷生活中。975年,宋滅南唐,李煜內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封違命侯。
特別是亡國最後「寄人籬下」寫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相間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宋太祖發現後賜酒而亡。
其次是崇禎
崇禎帝,他不是一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他殫精竭慮,可是大廈將傾,最終他沒支撐住,內憂外患之下殺身成仁
❷ 東華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我是一名東華大學2018級的大一新生。
母校作為一所歷史悠久的公立院校。為給各行各業培養了不少的人才,大部分人默默無聞的堅守自己的崗位,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還有一部分人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下面向大家介紹一下母校的知名校友。
學界
毛學榮:英國Strathclyde 大學終身教授,國際著名隨機分析專家,紐約科學學會院士,蘇格蘭科學院院士, 1982年獲得中國紡織大學(現為東華大學)碩士學位。
不僅如此,還有很多東華人紮根祖國大地,在各行各業以優異的成績為國家事業緊密相連的志向,發揮榜樣的力量,言傳身教。在立志報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❸ 慕容復號稱「南慕容」,與蕭峰齊名,為何跟蕭峰三兄弟交手時總落下風
說起慕容復,總覺得很可惜。南慕容,北喬峰。慕容公子,風度翩翩,文采武功樣樣俱佳,偏偏卻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復國夢,他輸掉了親情、愛情、友情,甚至把自己弄成了一個瘋子,讓人不禁唏噓!

可惜了慕容復,可惜了姑蘇慕容。斗轉星移,歷史的洪流又豈是可以斗轉星移的?慕容復沒有錯,錯的是他的家族,錯的是從小給他灌輸復國思想的人。他的父親慕容博明知復國無望,卻硬要兒子去承擔那樣無情的命運。他可曾想過,他害了慕容復一輩子呢?人的出身都是無從選擇的,慕容復投身在慕容家,就要接受這個命運。即便他在復國路上撞得頭破血流,他還是義無反顧。
其實,慕容家應該比誰都清楚,復國只是鏡花水月、海市蜃樓而已。但是,過了那麼些年,堅持了那麼些年,除了復國之外,他們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他們更不知道如何去正常的生活,所以,明知那是一場空,也要飛蛾撲火,百死不悔。
❹ 上海灘最後一位名媛,日本軍官百般求愛,她卻寧死不嫁,後來怎麼樣了呀
《周禮·地官司徒第二·媒氏》中記載道:「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
在中國古代社會,對於男女的婚事,父母十分的重視,並且做了詳細的規定,女子在二十歲之前必須嫁人,男子在三十歲之前必須娶妻。而且大多數婚姻都是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難有自由戀愛之說。
到了民國時期,人們的思想開始解放,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對於男女結婚的年齡也並沒有限制,而且出現了很多的自由戀愛取代了父母之命的婚姻,甚至異國戀也被大家廣為接受。

但在嚴仁美的人生中,也留有遺憾,遺憾是她與前夫的孩子,她一直沒有探望權,更談不上撫養。
在第二任丈夫的支持下,她勇敢的與前夫爭奪孩子的撫養權。為了孩子,她與馬家打了數十年的官司,最終在解放後,官司終於打贏了,孩子重新回到了她的身邊。她總算得償所願。
06為國捐款,深明大義
如今,嚴仁美女士已是百歲老人了。她曾經那麼堅定地拒絕日本軍官追求,一直被後人們津津樂道。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在那樣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她一個弱女子敢跟如豺狼般的日本軍官作斗爭,得鼓起多大的勇氣才能做到?
除此之外,她在與第二任丈夫結婚後,還積極和丈夫一起為祖國打贏抗美援朝戰爭出錢出力。
在80年代,她又做起了實業。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她還積極聯系華人捐款捐物,幫助那些困難的人,共籌集善款高達一千萬美元。
當然了,如此顧及民族大義的她也得到了福報。幸運地成為百歲老人,如今已經四世同堂,最大的曾孫已經17歲了。每逢生日或春節,家人總能從世界各地給她送來最美好的祝福。
❺ 請以「為了她,你要殺我」為開頭,寫一篇古風虐心小說
為了她,你要殺我?"女孩揚眉無辜地望著眼著嗜血 的男子,清澈見底的眸子中沒有一絲畏懼。"梔謠,你可別怪我,若你不死,我與她怎能穩固地位,好成一段佳話呢?"程宏思輕蔑地瞥了面前叫人憐愛的女孩一眼,笑嘆「要怪只能怪你太天真了。"女孩平靜的站在那裡,眨著那雙星星般明亮的眼睛,暖風捲起她的秀發,她的眼睛變得深不見底。男子笑著搖搖頭,沒想到她到頭來還是這么單純,竟沒對自己有一點兒恨意。揚起劍:「唉,我也該送你上路了!"
厲劍風一般地向她的心臟刺來,看著女孩已無處躲閃,他滿意地笑了:她一死,觀潤就無人是他的絆腳石了——突然,他的表情僵住了,咧開嘴笑的臉變得慘白而扭曲,手中的劍乒的一聲掉在地上,發出金屬尖銳的聲音。男子難以置信的看著胸口刻著梔子花的匕首,極其恐懼地看著眼前那個可愛的女孩——這不可能啊?他一直把她當作自己的棋子,卻不曾覺察自己才是被利用的一個。他艱難地張開嘴想說些什麼,卻見那月梔謠歪歪腦袋,無邪一笑道:"我不但殺了你,還殺了她哦,所以叫你不要干壞事嘛。"她的聲音軟軟甜紺的,似乎在說一句平平常常的話。在程宏思眼中,那如天使般無邪的笑容又是那樣邪氣,使他不寒而慄。男子用仇恨的眼神瞪著她,絕望地看著這個自己想要殺死的人,很快無力地倒了下去。
月梔謠處理好一切,嫌棄地用手絹擦擦手,嘟囔道:"要怪只能怪你太自大,太無情了!"在從前的整整六年中,她心裡一直很清楚程宏思肚子里的壞水,她也不是沒有給他過機會,可他卻從未領情,甚至以為她一直痴心愛著他。既然這樣,還留著他幹嘛?
女孩抬起頭,眼睛忽然溫柔地一亮——一名身著銀色箭衣的高挑女子,步履輕盈地走向她身邊,腦後的長發一晃一晃的。是柏聆!
「阿聆你來啦!"女孩向她伸出手。女子拉住她的手,眼中有一樣的溫柔:「謠兒餓了嗎?我們回家吧,今晚有你喜歡的水鴨湯哦!
「嗯,」女孩點點頭,撒嬌道,"忙活了大半天,我可餓壞了呢!"女子寵溺地攬過女孩的肩:「好,我做了好多好吃的,包你吃成小包子。"咯咯咯…"兩人笑作一團。剎那間,眼神暖暖地交融在一起,其中情感不必說,對方也知道。她們互相信任互相依託互相擁有,在對方面前才有自己的真性情。這些年一起闖過的風風雨雨,把她們的感情變得堅不可摧。 清風撩起她們的發梢,輕輕地纏繞在一起。
❻ 南燕的平原公主,才貌雙全,為何竟在新婚第三天就香消玉損
因為平原公主的父親慕容德把她嫁給段豐,但是在段豐死後,因為一些政治原因又把她嫁給了余熾。平原公主認為一個貞潔的女子不應該有兩個丈夫,所以在嫁給余熾之後的第三天選擇了自盡。

但是雖然平原公主嫁給了余熾,她心裡還是非常的不情願的,她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在平原公主嫁給余熾的第三天,她回娘家的時候就自盡了。她的僕人在她的衣服上發現了她死之前留下的遺言,希望她死後能把她埋在段豐的旁邊,這樣她死後也可以在泉下瞑目了。
❼ 陶斯詠怎麼死、以前有沒有和毛聯系啊
35歲病逝於長沙 毛陶之戀
陶斯詠(1896—1931),即陶毅,字斯詠,湘潭人(後舉家遷至長沙),是個富商家的小姐,周南女中師范科畢業生,20世紀20年代初是長沙學界的風雲人物,時有「長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美稱。她是一位新型女性,思想激進,主張教育救國。她是新民學會首批女會員。在湖南學生聯合會與湖南各界聯合會中,她都是副會長,當時毛澤東只是理事。據蕭子升、易禮容等人的回憶,均稱陶為長沙著名的美女,個子很高,才華橫溢,但性格很強。
陶斯詠是毛澤東的初戀女友。在新民學會的活動中,毛澤東當時並不富有,一身粗布麻衣,穿著邋遢不堪,同為湘潭的同鄉,陶毅更是對他傾慕不已。在新民學會的活動中,她常常有意地接近毛澤東,並且開始追求他,於是,密切的交往使他們之間產生了愛慕之情。
毛澤東與陶斯詠不僅同為湖南湘潭人,而且志向形同,但是家境卻相差懸殊。陶家是湘潭一帶有名的富戶,陶斯詠與毛澤東的交往立即遭到了父兄的強烈反對。結果,由於女方家庭的反對,毛澤東和陶斯詠初萌的愛慕關系很快便戛然而止,沒有延續下去。
毛陶分手後,雖然戀情中斷,但友情尚存。1920年7月,毛澤東創造文化書社,陶斯詠是主要投資人之一;同年10月毛澤東建議由湖南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憲法會議制定湖南憲法,陶斯詠是附議人之一。毛澤東發起驅張運動,也多次與陶斯詠、易禮容等通信。
第一排左二為陶斯詠[1]
那時,陶斯詠和向警予一樣,是一位思想十分開放激進的女性,也是新民學會中的一員出色的女將,與毛澤東過從甚密。毛氏創辦文化書社時,她是三個拿出十塊銀元的資助者中的一個(易禮容只拿了一塊銀元)。在新民學會初期的多次討論中,她是主張「教育救國」的。後來,她也支持毛澤東「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口號。文化書社成立後,他們在1921年元旦有一次難忘的集會,她和毛澤東等一班志同道合的人,冒著漫天風雪,在周南的院子里攝影留念。這張珍貴的照片,如今還陳列在長沙市周南中學。在1918和1919年毛兩次離開長沙的時間,毛給陶寫過一些信,能查到的就有五件(內容當然只是片斷)。向警予赴法勤工儉學後,也給陶斯詠寫過信,勸她力促北大開女禁,到那裡去深造。但陶其時已經在周南留校任教,只在1921年去南京金陵女大進修過一次。毛澤東在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返長途中,還曾經專程到南京停留,探望斯詠,情誼之深可見。此後,毛澤東走上了專職革命家的道路,而陶斯詠則仍回周南任教,兩人從此便聚少離多。
1921年「一大」結束後,代表們每人領到五十銀元做回鄉的川資。毛於是去游覽了杭州、南京,與他遷居南京的女友陶斯詠重敘舊情。
毛澤東早期,對陶斯詠這段戀情是很珍視的,有許多人相關的回憶都證明了這一點。有傳聞說,那首《賀新郎·別友》就是1922年寫給陶斯詠的情詞——不過一般認為,《賀新郎·別友》是毛澤東送給楊開慧的情詞——當時他已與楊開慧結婚一年多,為此楊還與他鬧過一場大矛盾,但估計毛陶這次的舊情復燃並未真的變成行動,因為楊後來留有文字,說她與毛「消除了誤會」,既然當事人都自稱是誤會,想必沒有真的越軌行為吧。
陶斯詠後來一直在周南教書。毛陶分手後,當時同樣是文化書社重要成員、湖南省學生聯合會主席彭璜曾熱烈追求陶斯詠,但遭拒絕。陶斯詠終生未嫁,後來去了上海,致力於女性教育,在上海、南京、長沙等地辦女學,培養了丁玲等一批女弟子出來。約於1931年底至1932年初病逝於長沙,年僅35歲。大概由於她始終是個「教書匠」,故留下的資料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