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分析一座海島的地理區位優勢
分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考慮:
自然:1.地形,平原面積廣大有利於發展
2.氣候,看氣溫和降水判斷類型
3.水源,水源充足利於發展
4土壤,對農業影響較大
人文:1.市場,2.交通,3.科技,4.勞動力
還要考慮自然災害,臨近地區的發展水平等
Ⅱ 霍蘭德的興趣島是哪六個島嶼 分別有什麼特點分別寫出該島嶼對應的職業
一、六個島嶼:
A島——「美麗浪漫島」
這個島上到處是美術館、音樂廳,彌漫著濃厚的藝術文化氣息。島民們保留著傳統的舞蹈、音樂與繪畫。許多文藝界人士都喜歡來到這里開沙龍派對尋求靈感。
C島——「現代井然島」
處處聳立著的現代建築,標志著這是一個進步的、都市形態的島嶼,島上的戶政管理、地政管理及金融管理都十分完善。島民們個性冷靜保守,處事有條不紊,善於組織規劃。
E島——「顯赫富庶島」
該島經濟高度發展,處處高級飯店、俱樂部、高爾夫球場。島民性格熱情豪爽,善於企業經營和貿易活動。島上往來者多是企業家、經理人、政治家、律師等等。這些商界名流與上等階層人士在島上享受著高品質生活。
I島——「深思冥想島」
這個島平疇綠野,人少僻靜,適合夜觀星象。島上有很多天文館、科技博物館、科學圖書館。島民們最喜歡貓在自己的小房子里,天天鑽研學問,沉思冥想,探究真知。哲學家、科學家和心理學家們在這里約會,討論學術,交流思想。
R島——「自然原始島」
這是個自然生態優良的綠色之島。島上不僅保留有熱帶雨林等原始生態系統,而且建立了相當規模的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島民以手工製造見長,他們自己種植花果,栽培蔬菜,修繕房屋,打造器物,製作工具。
S島——「溫暖友善島」
這個島的島民們都性情溫和,樂於助人,人際關系十分友善。大家互助合作,重視教育後代。每個社區都能自成一個密切互動的服務網路,處處充滿著人文關懷氣息。
二、對應職業:
A:藝術型:如藝術、文學工作。但是在平常不是指做從事藝術工作,而是指工作中傾向於將事情做得漂亮、有情調、錦上添花,追求完美。
C:事務型:如秘書、辦公室人員、記事員、會計、行政助理、圖書館管理員、出納員、打字員、投資分析員。
E:企業型:如項目經理、銷售,營銷管理、政府官員、企業領導、法官、律師。
I:研究型:如科學研究人員、教師、工程師、電腦編程人員、醫生、系統分析員。
R:實用型:如技術性職業(計算機硬體人員、攝影師、制圖員、機械裝配工),技能性職業(木匠、廚師、技工、修理工)。
S:社會型:如教育工作者(教師、教育行政人員),社會工作者(咨詢、公關人員)。
(2)海島分析擴展閱讀:
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主要從興趣的角度出發來探索職業指導的問題。他明確提出了職業興趣的人格觀,使人們對職業興趣的認識有了質的變化。
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反映了他長期專注於職業指導的實踐經歷,他把對職業環境的研究與對職業興趣個體差異的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而在霍蘭德的職業興趣類型理論提出之前,二者的研究是相對獨立進行的。
霍蘭德以職業興趣理論為基礎,先後編制了職業偏好量表和自我導向搜尋表兩種職業興趣量表,作為職業興趣的測查工具,霍蘭德力求為每種職業興趣找出兩種相匹配的職業能力。興趣測試和能力測試的結合在職業指導和職業咨詢的實際操作中起到了促進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
Ⅲ 試分析,海島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所具有的優勢條件有哪些(2分)
①交通優勢:海島可以利用廉價的航運,交通便利;
②資源優勢:海島及其所屬的專屬經濟區,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油氣資源、旅遊資源等。
Ⅳ 中國海島地理氣候條件怎麼樣
被海洋所環繞的小塊陸地,稱為海島。由於成因不同,海島可分為大陸島、火山島和珊瑚島三大類。大陸島亦稱陸橋島,位於大陸附近,在地質構造上與鄰近大陸有密切的關系,本來是大陸的一部分,因與大陸的某些部分發生裂斷或沉陷而後形成。許多大陸島常成列分布在大陸外圍,形成弧形列島。火山島和珊瑚島與大陸在地質構造上沒有直接聯系,從來不是大陸的一部分,可能是海底火山噴發形成,或由珊瑚礁構成的岩島。珊瑚島的分布與氣候條件有關,大多數都在熱帶、亞熱帶海洋中,如我國南海諸島的東沙群島、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都是珊瑚島。
從生物組成上看,大陸島的生物種類大多和鄰近大陸所共有,而海洋島上的生物種類,特別是高等動植物,都是後來遷入或人工攜帶來的,由於地球上存在著許多被隔離的島嶼,保存了許多原始的生物種類,使今天地球上的生物更為豐富多彩。
我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海岸線長達1800多千米,沿海有5000多個島嶼,其中台灣島和海南島最大。浙江省是我國島嶼最多的省份,共有大小島嶼2161個,尤以舟山群島最為著名。
沿海島嶼中,只有少數面積較大的島嶼有人居住,經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其它絕大多數島嶼仍是荒島。隨著人類生存空間和活動范圍不斷向海洋擴展,海島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將日益重要,中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也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於海島。因此,研究海島的生態地理和環境特點,對開發和合理利用海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海島的生態地理環境特點
海島是海洋資源與環境的復合區域,海島四周被水包圍,構成一個完整的地理單元,形成了與大陸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島內的生物群落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動植物區系。海島地理位置特殊,相對孤立地處於海洋之中,這種地理隔離在生物進化上往往具有一定的作用,島嶼和大陸分開,因長期分離形成了不同的條件,通過地理隔離和生態隔離,使種群分化發展,常常形成新的物種。如,在離南美洲大陸約900千米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這是火山形成的島嶼,當初沒有鳥類,最初的地雀無疑來自南美大陸,最初的這種鳥類是地棲的,以種子為食,後逐漸分化發展,形成島上的13個種,外加科科島上的一種無飾鶯雀,總共14個種,它們在形態上彼此近似又有區別,特別是因食性不同,嘴形有較大差異,並各自分布在不同的島上。和加拉帕戈斯群島相似,許多大洋島嶼如夏威夷群島、菲吉群島等,在長期的隔離狀態下,產生了很多的動植物特有種類,形成了極為特殊的動植物區系。可見,島嶼的地理隔離是物種分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大陸上被隔離開來的任何地方,可視為如同島嶼一樣的生境,如平原農田區中間散布的樹林,大片針葉林中的小塊闊葉林,森林之間的沼澤地,某些高山的山頂等,在這些生境島嶼內的生物群落往往和周圍環境內的不一樣,它們被其他棲息地所分離,但和海島比較,動物的遷移容易獲得成功,也頻繁得多。
島嶼生境單純,種類貧乏,種群之間數量上可能存在很大差異,通常大型捕食者比較少,而某些種類在島上異乎尋常地發展。有時數量無節制地增長會破壞原來海島的生態平衡,影響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由於難以得到調節和補償,可能造成生態系統的崩潰。如,澳大利亞原來沒有野兔,1859年人們從歐洲引進,在沒有制約的條件下迅速發展,使原來的草原幾乎變成不毛之地,澳大利亞的養羊業因此而蒙受巨大損失,幾乎衰落了一百年,造成極大的生態災難。
有時在引進種類的作用下,使海島發生流行病而造成生物的大量絕滅,因此對海島的開發利用或引種馴化都必須事先進行調查研究,維持其正常的生態平衡。我國不少荒島目前多是岩石裸露或植被簡單,生產力低下,正是海島生態系統貧乏性和脆弱性的表現,在開發利用時我們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慎重行事。
當一個海島新形成後,生物種類,特別是陸生動、植物不斷從鄰近大陸或其他海島遷移而來,由於海島環境容量有一定限制,一方面有生物遷入,另一方面原有種類中有的可能因不適應或競爭失敗而消失。經過一個階段的演化和發展,海島生物群落就處於新的種類不斷遷入和原有種類經常消失之間的動態平衡過程。當遷入種類和消失種類數量相等時,則海島生物種數就達到了平衡。此後,新的種類可以不斷遷入,替代原有種類而經常進行種類的周轉,但種數仍保持不變。生物種類在周轉過程中,由於海島有大有小,和大陸距離有遠近之別,因此不同海島的遷入和消失速率是不同的,並且各自達到平衡狀態時的種數及時間也有差異,調查發現,近島遷入率較高,遠島為低,遠離大陸的海島動物遷移進去的機率較低,而且往往生境更為簡單,遠島達到平衡的時間也較長。距離相似的大島,通常生境要復雜得多,環境的承載能力也較高,動物種數較多,小島則相反。研究海島生物種類周轉及平衡,對海島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我國浙江溫州地區的洞頭島和鄰近大陸樂清縣的雁盪山,調查發現,生物群落的種類和數量以及個體密度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海島生物群落的種類種數低於相鄰大陸雁盪山,而少數種類往往擁有較多的個體數量,島上常見的現象是種類少而密度高,和鄰近的雁盪山的種類多而密度低適成對照。
洞頭島位於甌江外海,面積24平方千米,為洞頭縣的最大島嶼,距大陸最近的樂清縣境約30千米。對洞頭和雁盪山的鳥獸種數進行調查發現,洞頭島的物種數遠比雁盪山為少,一般不到大陸種數的一半。另據調查,舟山群島共有毛皮獸8種,相鄰大陸的寧波地區卻有24種,是舟山群島的3倍。
洞頭島鳥獸數量上的特點是麻雀居多,老鼠少,它們廣泛分布於各種生境,如麻雀在島上的農田、山邊草地、林內均為優勢種,由於缺少強力的競爭者,生態位擴展現象很明顯,其次,島上肉食動物極少,猛禽只有一種鳶,毛皮獸僅產水獺,蛇類也罕見,缺乏天敵的控制因素,出現了海島上動物種類少而密度高的現象。
海島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島嶼面積、距離等因素有密切的關系,調查發現,島嶼面積是一個確定種類數量的根本因素,面積是通過生境多樣性發揮作用的,島嶼面積的擴大意味著生境的復雜化。有人對不同島嶼和鄰近大陸的植物種數進行過回歸分析,認為島嶼面積是植物種數最好的預測者,其結果和生態多樣性,海拔高度等因素密切相關。
在海島上,通常生境簡單,生物群落貧乏,有許多種類,特別是大中型動物種群數量少,分布區狹窄,局限於較小的棲息地,在人為干擾下,它們無法承受生態災難或者難以適應生境的劇變,數量不斷下降,最終在島上消失。據載,舟山島上原來有梅花鹿和大靈貓,而至今這些獸類大多絕跡,主要原因是過度獵捕和生境的改變。
盲目地引種入島,也可能打破原來的食物鏈關系,出現新的棲息地和食物的競爭,或者是新的動物之間的捕食關系。在一些很大的島嶼或許影響較小,反應較慢,而在一般海島上將會較快地出現生態危機。大陸上種間競爭通常限制了某物種的棲息地,而在海島上這種競爭限制可能是致命的,會導致物種的滅絕。在分類上相近種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它們之間地理分布區的重選可能性更小。引入肉食動物,同樣可能出災難性後果。
家鼠起源於亞歐大陸,但隨著移民和航運事業的發展,被無意地引入了美洲大陸太平洋諸島,而後導致9種鷸鳥的先後絕種,這幾種鷸的飛行能力很弱,在地面營巢,家鼠的侵擾對其生存帶來了致命的威脅。同時,原來棲居於太平洋島上個體較小而性情溫和的緬鼠也被排斥而絕滅。為了消滅家鼠,人們又把印度獴引進了南美和波多黎各島,但人們未曾料到,獴的引入反而帶來了新的不良後果。獴要在白天捕食,而家鼠主要在夜間活動,兩者很少相遇。雖然獴也能捕食一些家鼠,但引入後很快就轉向捕食其他動物,包括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地面營巢的鳥類,因此反而使島上的動物的數量大為減少。
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海龜正在遭受各種外來物種的巨大威脅,如家鼠貪食海龜的卵,像豬破壞海龜的巢穴並攻擊侵擾海龜,而山羊則同海龜競爭食料。因此以盛產海龜出名的加拉帕戈斯群島正面臨著海龜絕跡的危險。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支探險隊登上南極的馬恩島,不料船上的老鼠也躥上了島,並且迅速發展。為了消滅老鼠,1948年運來5隻家貓,後來家貓得到大量繁殖而達數千隻之多,而且由家貓變野,專門捕食島上的鳥類,平均每年要吃掉60萬只鳥,使鳥類瀕臨滅絕。為了保鳥滅貓,採取了各種措施,包括使用細菌,均無濟於事,最後只得荷槍實彈,對貓宣戰。正如參加治貓運動的動物學家所說:「目前這個嚴重的問題完全是由於人類自己犯了可怕的錯誤」。本來,馬恩島也和其他島嶼一樣是平安寧靜的,只是由於人們先後引入鼠和貓,才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為了平息這場災難,恢復自然的平衡,人們又付出了多麼大的代價,而且是否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尚難預料。像這一類人為造成的嚴重生態問題,也並非只發生在南極的馬恩島上。
我國的西沙群島上,解放軍戰士種菜養雞,當雞從家養變野之後,引起了島上老鼠吃雞而數量大增,繼而又引入了貓,後來貓不捉耗子而嗜食有益的鰹鳥,最後戰士又養狗除貓,也沒有達到目的,狗打群架,反而給小島帶來噪擾,使小島不得安寧。本來,戰士種菜養雞是無可非議的,要是圈養可能不會引起什麼大問題,當雞變野之後,實際上已經改變了小島上原來的食物鏈關系,引入之後反而使食物更加復雜化,又出現了貓捕食益鳥,這是人們想像不到的,從而進一步破壞了原來的生態平衡。問題的關鍵是鼠害的控制,通過調查,採取綜合性措施防治是能夠得到解決的,而使我們擔心的是可能會使被漁民稱為「導航鳥」的珍貴動物鰹鳥遭滅絕。1982年4月,解放軍總後勤部派出科技服務小組,在西沙七個島上開展葯物滅鼠工作,使老鼠明顯減少,鼠患有所減輕。如何消滅鼠害,保護珍貴鳥類,維持海島生態平衡,仍需進行研究。
二、海島的開發利用
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島嶼面積約8.6萬平方千米,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從分布上看,近岸海島多,遠海海島少。南海諸島雖遠離大陸,但分布零散,從面積看,大島少,小島多,在6500多個海島中,除少數島嶼面積在200平方千米以上外,絕大多數海島面積不足1平方千米,島上常住人口較少。
開發海島和海域資源,對建設海洋經濟強國意義重大。海島及其周圍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漁業、港灣和礦產資源,海島是劃分海洋國土的重要依據,開發利用海島,有利於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保證國家安全。近年來,國家加大對海島的資金和科技投入,從解決交通、能源和淡水供應等著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海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台灣島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島嶼,島上約有三分之二面積為山地,地形可分為台東山脈,台中丘陵和台西平原三部分。玉山海拔3952米。是台灣島上的最高峰,也是我國東南部的最高峰。台南平原5000平方千米,是台灣島上最大的平原,台灣屬南亞熱帶和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終年暖熱多雨,非常適合於水稻和甘蔗的生長。
島上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山地森林茂密,樹種繁多,香杉、扁柏、肖楠、樟樹都比較有名,享有亞洲天然植物園的美名。台灣山脈金、銅等金屬礦產豐富,西部煤和石油分布廣泛,西海岸沙灘廣布,自古就是我國重要的海鹽產區,有祖國東南鹽倉的美名,台灣島北部火山區還有豐富的天然硫磺。豐富的農礦等產品使台灣有寶島之稱。
台灣經濟本來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工業為主,出口蔗糖、稻米、樟腦等,進入60年代後,吸收外資,因島制宜重點發展出口加工工業,形成了「進口——加工——出口」型的經濟,對外貿易迅速增長,現出口商品中以工業製成品為主,已成為亞洲經濟迅速發展的「四小龍」之一。
海南島是我國的第二大海島,面積3.39萬平方千米,全島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地佔26%,台地佔49%,平原佔10%,另有2%的沙地。五指山海拔1867米,為全島最高峰。海南島地處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除中部山區外,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全年日平均氣溫都在10℃以上,年降水量在1500—2000毫米,水稻是島上主要的糧食作物,甘薯是重要的雜糧。盛產熱帶經濟作物。
海南島上生物資源豐富,建有陵水獼猴、尖峰嶺熱帶林等保護區。環島可養殖灘塗面積3865萬畝,沿海還有鶯歌海鹽場。礦產50多種,石碌鐵礦為亞洲最大富鐵礦場。三亞以南海域有儲量達1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田。南沙群島海底油田有世界上第二個波斯灣之稱。海南原有工業基礎薄弱,以礦產和農產品加工為主,工業在工農業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僅高於西藏。
由於受地勢高低和距海遠近的影響,海南島的自然條件具有環帶狀分布的特點,開發海南島的資源,需要在充分研究和認識各個環帶資源和環境特徵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有所側重。
位於海陸交界的海岸帶,經濟基礎和運輸條件好,城市集中,是開發的重點,這里既是促進內陸資源開發的前沿,又是開發海洋資源的前進基地,大力建設港口,有利於就近建設工業加工區,方便原料輸入和產品輸出,同時可推動城市化和第三產業的發展,改善投資環境,帶動全島經濟向外向型發展。
丘陵和台地環帶是海南島面積最大的環帶,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興修水利,可建成蔗糖、糧食、牧業和城郊等不同類型的農業基地,最適宜發展熱帶農業,為沿海城鎮和國內提供鮮活農產品。
山地丘陵帶位於海南島中偏南,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這里生物物種豐富,河源發源地,是全島的水源區,應恢復和保護熱帶森林植被,並利用熱帶山區的自然景觀和少數民族風情發展旅遊業,適當配置具有山區特色的加工工業,發展特色經濟。
浙江沿海較大的島嶼,生境復雜,不僅有比較發達的農業生產,而且生物資源也較豐富。僅舟山地區野生獸類動物常見種就有6種,蛇16種。而在沿海占絕大多數的較小海島,由於生境簡單,一般坡陡土薄,因而不宜開墾種植糧食,應以改造為宜,廣泛造林種草,改良環境,選育適生樹種,以營造針闊混交林為主。只有植被良好,生物群落多樣性增加,才能為放養珍貴動物或家畜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也只有在海島環境得到改善,植物茂盛,動物成群的前提下,才能使海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更加完善,提高生物生產力,為海島的開發利用、生產建設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根據島嶼的生態特點,因島制宜,實行多品種、多層次的綜合開發利用,是海島開發的基本方針。如針對一些生境簡單的小島嶼,以綠化造林為基礎。因地制宜發展茶葉、果樹、花卉和葯材等生產,使林業和各種經濟植物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既改造環境,又提高經濟效益。
在搞好綠化的同時,在部分海島緩坡,牧草和水源比較豐富的區域,可發展畜牧生產,但必須注意建立充足的飼料基地。發展海島牧業,光靠野生牧草不能滿足畜群生長發育的需要,冬季更為突出。因此應該引種優良牧草,改變牧草結構,增加數量,提高質量,並進行劃片放牧,要有適當的載畜量,促使林牧並茂,保持平衡,要因島制宜,各種家畜綜合發展。海島養畜,應加強管理,為躲避風雨,在避風向陽坡可建造適當的畜舍,冬季進行補飼,使之安全過冬。成幼畜應區分放養,提高幼畜成活率,並及時防病治病,建立健康畜群,使之興旺發達。
對一些坡度較大開發利用較困難的海島,可發展薪柴林,雖然海島造林成材比較困難,可以選育抗風、抗鹽速生樹種,如木麻黃、黑松等,要合理採伐,防止水土流失,逐步建立良性循環,做到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海島馴養野生動物是開發利用的一條有效途徑,但要考慮其地理環境和氣候特點。海島純系海洋性氣候,冬多大風春多霧,氣溫較高,濕度大,因此並不是所有動物都能適應的,放養動物一般以食草類為宜,如能利用本地資源,則效益更好。如舟山群島的國家保護動物獐,只需適當禁獵和保護,讓其自然增殖,若干年後即可有計劃地利用,既保存了珍貴動物資源,又能提高經濟效益。
總之,海島作為地球陸地組成的一小部分,其生態特點和自然地理環境和陸地有著顯著的差別,我們在開發利用海島時,一定要依據海島的生態環境特點和自然地理條件,因島制宜,合理布局產業結構,趨利避害,擇優發展,實現海島生態、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造福人類。
Ⅳ 從地質作用分析多島海的成因
海島共有5種類型,而它們的形成方式各有不同。
構造島
日本小笠原群島
由於地殼運動和板塊移動,有些陸地在海中被擠了出來,就形成了島嶼,比如日本諸島就是太平洋板塊和大西洋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日本因為處於兩個板塊交接地帶,所以火山地震發生頻次較多。
堆積島
心形島
堆積島是由海洋中的動植物死後堆積而成,最常見的就是珊瑚島了,比如澳大利亞周圍的珊瑚島。
沖積島
沖積島是在大江大河口處沖積而形成的島嶼。我國的第三大島——崇明島就是這個類型的典型代表。
侵蝕島
侵蝕島
侵蝕島是因海水侵蝕而形成的島嶼,大多靠近大陸邊沿地帶,非常小。我國福建省沿岸就有很多這樣的島嶼。
冰磧島
冰磧島是由冰川在作用過程中所挾帶和搬運的碎屑構成的堆積物組成的島嶼,主要分布在北歐大西洋沿岸。
海島的形成主要有五種方式。第一是構造島,地殼運動,板塊移動形成的島嶼,比如日本諸島就是太平洋板塊和大西洋板塊相互作用的結果,處於板塊交接地帶,多火山地震;第二是堆積島,海裡面的動植物死後堆積而成,如澳大利亞周圍的珊瑚島;第三是沖積島,在大江大河口出沖積而形成的島嶼,我國第三大島崇明島就是典型代表;第五是侵蝕島,因海水侵蝕而形成的島嶼,多靠近大陸邊沿地帶,非常小,我國福建沿岸多分布;第五是冰磧島,由於冰川活動形成的島嶼,主要分布在北歐大西洋沿岸。
是什麼力量造就了這些島嶼?盡管海島面貌千姿百態,人們仍然能夠找 到其中的規律。它們萬變不離其宗,或是從大陸分離出來,或是由海底火山 瀑發和珊瑚蟲構造而成。前者姓「陸」,地質結構與附近大陸相似;後者姓 「海」,地質構造與大陸沒有直接聯系。據此,海島分成大陸島、火山島、 珊瑚島、沖積島四大類型。大陸島 它是大陸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島嶼。世界上比較大的島基本 上都是大陸島。它的形成有三種原因:一是地殼運動,中間接合部陷落為海 峽,原與大陸相連的陸地被海水隔開,成了島嶼。世界最大的格陵蘭以及伊 里安、加里曼丹、馬達加斯加等島,世界最著名的日本列島、大不列顛群島、 馬來群島等島群,我國的台灣島、海南島,都是這樣形成的。二是冰磧物形 成的小島。遠古冰川活動時期,冰川夾帶大量碎屑在下游堆積下來,後來氣 候回暖,冰川消融, 海面上升,冰磧堆未被淹沒,成了島嶼。挪威沿岸、波 羅的海沿岸、美國和加拿大東部交界處沿岸的小島,就是這樣形成的。三是 海蝕島。它非常靠近大陸,兩者高度一致,僅僅中間隔著一道狹窄的海峽; 那海峽是海浪經年累月沖蝕的結果。這類島嶼為數不多,面積也很小。火山島 它是海底火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島貌峻拔,與大陸島、珊瑚島有明顯的不同。當初,火山隱沒水下,經過不斷噴發,岩漿逐漸堆積,終於 高出水面。世界海底山脈最高峰的冒納開亞火山,就是火山島夏威夷島的主 峰,其海拔高度 4, 205 米,水下部分還有 5, 998 米,總高 10,203 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 1, 355 米!世界第十八大島、面積為 10. 3萬平方公里的冰島,是上千個海底火山噴發聚成的大島。夏威夷群島成直線 排列,是一列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阿留申群島成弧形排列,是成列環狀海 底火山噴發而成的。珊瑚島 它只存在於熱帶、亞熱帶海域。在海底丘地或海底山脈山脊上,有大量珊瑚蟲營巢生活,同其他殼體動物構成龐大的石灰質巢體。舊的 死亡,新的又在殘骸上繼續生長,不斷向海面推進。在最適宜的條件下,一 千年才能長高 36 米,長到海水高潮線就停止生長了。大海幾經滄桑,或地殼 上升,或海水下降,珊瑚礁露出水面便成了島嶼。全球珊瑚礁的面積達 2,700 萬平方公里,相當於歐洲、南美洲面積的總和,但其絕大部分沒於水下, 出露為島的面積並不多。太平洋的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印度洋的馬爾 代夫,我國的南海諸島,都是典型的珊瑚島。沖積島 它位於大河的出口處或平原海岸的外側,是河流河沙或海流作 用堆積而成的新陸地。世界最大的沖積島馬拉若島,是世界第一大河亞馬遜 河的河口島,面積 4. 8 萬平方公里,列為世界第三十大島。我國長江口的崇 明島、長興島,黃河口的孤島,都是沖積島。加拿大東岸的塞布爾島,美國 東岸的哈特拉斯角,我國的蘇北沙洲,都是海流加上風力堆積而成的沙灘, 位置不固定,成為航行的危險區。除上述大自然形成的四類海島外,人們還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築造了人工 島嶼。這類島嶼為數不多,面積極小,但經濟意義很大,前景可觀。今後還將擺脫泥沙島的窠臼,構築巨大的鋼鐵浮體,在海上建設工廠、展覽館、公 園、旅館以至整個城市,大大擴展人類活動的基地。海島有消有長。有些在火山、地震、水流或人力破壞下縮小或消失了; 有的則在擴大,有的海域冒出了新島。珊瑚島倘能得到良好的保護,一般都 能緩慢擴大面積,可惜不少珊瑚礁已被采來建房、築路或燒石灰,使珊瑚蟲 千百年的勞動成果毀於一旦。荊冠海星是珊瑚礁的大敵,世界上已有 10%左 右的大環礁給它吃掉了;有的島嶼下面被挖空,地面塌陷。人類應該像滅蝗 一樣來撲滅荊冠海星。海底火山瀑發,常常給人類增添一些新島。1973 年, 日本一座 0.08 平方公里的西之島附近海底火山瀑發,堆出一個比舊島大三倍 的新島,最終連在一起。冰島南岸 32 公里外 122 米深的海底,1963 年火山 爆發,到 1967 年共噴出 7,000 萬立方米碎屑,流出近 3,000 萬立方米岩漿, 造出一座 2.8 平方公里、海拔 178 米的新島——蘇爾特塞島。
Ⅵ 分析某熱帶雨林氣候區海島水資源短缺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雖然海島處於熱帶雨林氣候區,降水豐富,但是海島面積小,蓄水能力非常弱。像新加坡就是如此。新加坡採取的措施是向鄰國馬來西亞引水。如果只是單獨處,在大洋中的海島,那就多建水庫,不要濫砍濫伐森林。
Ⅶ 為什麼海島奇兵分析包錯誤
歡迎來到第一手游論壇18183。
以下為《海島奇兵》攻略禮包站。
論壇:http://bbs.18183.com/forum-2253-1.html
專區:http://www.18183.com/boomb/
布局陣型攻略:http://www.18183.com/boomb/bjzx/
視頻攻略:http://www.18183.com/boomb/yxsp/
游戲最新資訊:http://www.18183.com/boomb/news/
游戲下載:http://ku.18183.com/boombeach.html
禮包領取:http://ka.18183.com/index.shtml
Ⅷ 海島結構的分析
當採用一種彈性體為樹脂增韌時,不可避免的會因為彈性體的添加而對樹脂本身造成影響,而海島結構的增韌情況出現時,增韌成份進入到了圖示的「海島」中,這些「海島」和樹脂本身固化所形成的固化物是分離的,如果添加到樹脂中的增韌成份全部能進入到「海島」中去,那麼理論上該增韌成份不會對樹脂固化物的很多性能如玻璃化轉變溫度,耐水、耐化、耐溶劑性,密封性,乃至於強度造成太大的影響,理由很簡單,這些性能和已經與樹脂固化物分離的彈性體沒太大關系。
即使不與樹脂連接,同樣也稱能稱為海島結構。 但反應性聚合物增韌所形成的「海島結構」與樹脂固化物是有連接的,因此,雖然對樹脂固化物本身的很多性能影響不大,但通過與樹脂固化物連接的彈性體的儲能作用,卻賦予了樹脂材料優異的韌性,關於其性能的研究報道很多。
典型的海島結構在電子顯微鏡下能清楚的區分,如果用不與樹脂反應的聚合物增韌樹脂,這些聚合物在固化後也是分開的,但分離不明顯,也無法在電子顯微鏡下區別出來,所以形不成「海島結構」。
「海島結構」就一定會高效嗎?
反應性聚合物增韌樹脂時,固化後也帶有不確定性,有些能分離,有些不能分離;有的分離出來的多,有的分離出來的少。如果存在不能分離的情況,勢必對固化物的整體性能造成不利影響。有一種情況,即反應性聚合物只有兩個活性基團去連接樹脂,而且嚴格的位於兩端時,就會使彈性體全部分離(而只是兩端連接樹脂固化物)。
會不會存在與樹脂多處連接(而不僅僅是兩個端基)的海島結構?這要看反應性聚合物本身,但有一點很確定,就是如果存在這種情況,材料的耐疲勞性將大大下降,因為能溶解於樹脂中的聚合物分子量都不大,多點連接,勢必使兩個連接點之間的彈性體的彈性被限制,在材料受外力時發生斷裂的情況。逐次斷裂,最終會導致材料的韌性越來越差。很顯然,只有兩端連接樹脂的彈性體則不會這樣,所以耐疲勞性非常優秀。
所以,海島結構不是一切,對材料做全面的檢測才更可靠。
Ⅸ 珠海海島游介紹——珠海海島游的詳細解析
去過幾個珠海大海島,感覺還是荷包島是最原生態最美。
去了幾次,還是那麼吸引我。
到珠海海島一定要去荷包島,相關資料網路一下,有很多的介紹。
荷包島簡介
在南海之濱,有一個風景如畫的島嶼---荷包島。她地處黃茅海太平洋的交界,位於珠海市的西南端,總面積約13平方公里,其海岸總長約28公里,海水清澈透明。島內有大南灣、藏寶灣(寶石灘)、籠統灣等八個海灣,可以利用的沙灘有幾處,其中大南灣沙灘,長度約有4公里,縱深達200—500米,沙質柔軟、均勻,有「十里銀灘」之稱,是一處難得的天然海濱泳場。島上景色秀美神奇、沙灘、礁石、海浪、森林、山澗,構成了一幅巨大的海天佛國畫卷。島的西側地勢險要,多懸崖峭壁,山海相接,氣勢磅礴,頗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之感。荷包島上生長著大片的亞熱帶原始森林,有許多條山澗泉水荷包島風景(12張)常年不斷地從林間流過……這里氣侯溫暖濕潤、長夏無冬,是一個理想的休閑、度的假場所。遊客在荷包島可以充分體驗到回歸自然的感覺:沙灘戲水、峭壁觀浪、帳篷野營、篝火晚會……還可以去感受一下漁家生活樂趣:作客漁家、拉網捕魚、淺灘挖沙白……構成了島內濃郁的海島生態旅遊特色。
荷包島在戰爭年代是南海的一個軍事要塞,至今仍保留著大量軍事設施,如瞭望台、碉堡、防空洞等,記載了日本侵華的史實及駐島海軍的英雄事跡,還有聯合國紅十字會捐贈的「大風車」,所有這些歷史留下的遺跡給荷包島旅遊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主要景點:荷包漁村風情、荷包小學、聯合國捐贈的「大風車」、軍事遺跡、漁家作客、風尾嘴奇觀、藏寶灣美景、碧海銀灘、筷子路、觀海台、古榕巨瀑籠統灣、沙白養殖基地等景點。
地處黃茅海 太平洋的交界風景如畫的島嶼--荷包島, 荷包島呈"W"形,象錢包故得名,位於珠海港南約5.5海里,面積13平方公里,沿海岸線總長28公里,海水清澈透明,,氣候溫暖濕潤,植物豐富,樹種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尤其是面向太平洋的大南灣沙灘,長4公里,寬200-500米,沙質柔軟、均勻、細膩,有"銀海灘"之稱,漲潮時可利用海域可達130-150米。
島的西側地勢險要,多懸崖峭壁,山海相接,氣勢磅礴,頗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之感。荷包島上生長著大片的亞熱帶原始森林,有許多條山澗泉水常年不斷地從林間流過……這里氣侯溫暖濕潤、長夏無冬,是一個理想的休閑、度假場所。
遊客在荷包島可以充分體驗到回歸自然的感覺:沙灘戲水、峭壁觀浪、帳篷野營、篝火晚會……還可以去感受一下漁家生活樂趣:作客漁家、拉網捕魚、淺灘挖沙白……構成了島內濃郁的海島生態旅遊特色。
在南海之濱,有一個風景如畫的島嶼---荷包島。她地處黃茅海太平洋的交界,位於珠海市的西南端,總面積約13平方公里,其海岸總長約28公里,海水清澈透明。島內有大南灣、藏寶灣(寶石灘)、籠統灣等八個海灣,可以利用的沙灘有幾處,其中大南灣沙灘,長度約有4公里,縱深達200—500米,沙質柔軟、均勻,有「十里銀灘」之稱,是一處難得的天然海濱泳場。島上景色秀美神奇、沙灘、礁石、海浪、森林、山澗,構成了一幅巨大的海天佛國畫卷。島的西側地勢險要,多懸崖峭壁,山海相接,氣勢磅礴,頗有「亂石穿空,驚濤拍岸」之感。荷包島上生長著大片的亞熱帶原始森林,有許多條山澗泉水常年不斷地從林間流過……這里氣候溫暖濕潤、長夏無冬,是一個理想的休閑、度假場所。遊客在荷包島可以充分體驗到回歸自然的感覺:沙灘戲水、峭壁觀浪、帳篷野營、篝火晚會……還可以去感受一下漁家生活樂趣:作客漁家、拉網捕魚、淺灘挖沙白……構成了島內濃郁的海島生態旅遊特色。荷包島在戰爭年代是南海的一個軍事要塞,至今仍保留著大量軍事設施,如瞭望台、碉堡、防空洞等,記載了日本侵華的史實及駐島海軍的英雄事跡,還有聯合國紅十字會捐贈的「大風車」,所有這些歷史留下的遺跡給荷包島旅遊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主要景點:荷包漁村風情、荷包小學、聯合國捐贈的「大風車」、軍事遺跡、漁家作客、風尾嘴奇觀、藏寶灣美景、碧海銀灘、筷子路、觀海台、古榕巨瀑籠統灣、沙白養殖基地等景點。
Ⅹ Minecraft,可以幫我分析一下海島生存的利與弊嗎
海島生存有利的地方:
情調,情調第一
由於可刷怪面積小,所以高效率的刷怪塔很容易被建造
開闊,建築方便
要是島多的話聯機的時候領地也好劃分,一個玩家一個或者幾個島就行了
不利:
生物群系單一,有關生物群系的資源太少,比如動物,比如不同種類的樹木
想不出來,海島生存聯機的話還是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