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全國50城賣地收入漲34%
在樓市調控的持續加碼下,2017年各地也開始加大土地的供應量,力求改善部分地區住宅供需緊張的問題。
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全國50個大中城市賣地收入均刷新了歷史同期記錄,累計賣地金額達3.57萬億元,較2016年全年的2.65萬億元,上漲了34%。其中13個城市賣地金額上漲幅度超過100%。
與此同時,在經歷的前兩年的去化後,大型房企也選擇大力補倉,拿地熱情高漲。據中指院統計,50家百億級代表房企2017年招拍掛拿地金額高達22420.3億元,同比增長74.4%。上述50個大中城市中,有2個城市的土地出讓金超過了2000億元。其中北京為2796億元,杭州為2272億元、另有包括南京、蘇州、重慶、上海、天津、成都、鄭州等11個城市的土地出讓收入也超過了1000億元。

總結:從全國看,核心城市合計出讓的租賃土地面積超過500萬平方米,按照平均單套60平方米計算,已經可以直接提供租賃房源超過8萬套,且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線租賃熱點城市。此外,有業內人士表示,部分城市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參與工業廠房改造,完善配套設施後改造成租賃住房,這些政策有利於推動租賃土地供應,緩解租賃市場的供需結構。供應增加後,住宅的市場價格有望進一步回歸合理區間。
㈡ 上海一手房銷售的收入有多少
我同學在上海做房地產,不久前和他聊天,近期銷售情況不好,因為趕上近期調控比較厲害,持幣代購的人多,所以每月提成下滑將近5000元左右。
希望收入好不好關鍵看能不能進一個好的項目,即便是經濟適用房項目,只要銷售火爆,就是硬道理。
一般保底沒多少錢。而且也沒有統一標准
提成按房價的千分之二以下,計算提成。個項目不同。所以說銷售就是個薄利多銷的行業,看著年薪百萬,都是天天忙得連飯都吃不上的,也是青春飯,要干趁早干!
㈢ 政府主要收入是靠賣地,還是收稅
這要看哪個地方政府,和哪一屆政府,目前多數政府是賣地,收稅缺一不可。
㈣ 賣地收入如何記賬, 例,賣了30萬,但成本是40萬的 例,賣了30萬,但成本是20萬的
關鍵看土地是否單獨入賬。
如果已記入固定資產賬,其處理如下:
1、固定資產轉入清理: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固定資產(因土地不計提折舊,所以不反映累計折舊)
2、收回出售價款
借:銀行存款
貸:固定資產清理
3、計提應交稅金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應交稅費--應交營業稅
4、結轉出售資產得利得
借:固定資產清理
貸:營業外收入--非流動資產處置利得
(如虧損,則做相反的分錄)
㈤ 上海市收入比例
低收入、
中低收入、
中收入、
中高收入、
高收入人群的比例,只有統計 部門知道,
這個數據是內部 的
不公開,
只能 從 基 尼系 數 推 測出個大概的樣子
㈥ 2017年,我們村小組70畝土地拍賣收入19億,不到一萬一人,全組上下一百多個人,這合理嗎
目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在部分地區試點。集體土地入市所獲得的增值收益會在政府、集體與個人三者之間進行分配。
政府與集體間的分配主要依據2016年財政部和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調節金徵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出讓、租賃、作價出資(入股)等方式取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收益,以及入市後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使用權人,以出售、交換、贈與、出租、作價出資(入股)或其他視同轉讓等方式取得再轉讓收益時,向國家繳納調節金。調節金分別按入市或再轉讓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土地增值收益的20%-50%徵收。各級政府參與分配的具體比例,各試點地方有著不同規定。集體與集體成員的分配,各試點地區也不盡相同。不過19億1人才分到1萬,還是太低了。
㈦ 上海各個市區,郊區的平均收入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19828/node72707/node72833/index.html
看錶格,如青浦年人均工資(元)
21562
農民年人均收入(元)
7251
另外,我有下列資料
表格的,這里是亂的,可以研究
上 海 市 郊 區 (縣)統 計 信 息 (二)
指 標 單 位 金 山 區 青 浦 區 南 匯 區 奉 賢 區 崇 明 縣
數 量 增 長 數 量 增 長(%) 數 量 增 長 數 量 增 長 數 量 增 長
(%) (%) (%) (%)
總戶數(戶籍) 戶 173228 -0.22 149756 0.8 281918 1.9 207575 1.1 254710 1.5
總人口(戶籍) 人 525866 -0.2 455689 -0.6 707711 1.2 510780 0.4 632635 -0.4
#非農業人口 人 239943 11.9 229779 52.2 283784 22.8 216622 30.2 175995 7.3
總人口(常住人口) 人 645866 — 708993 6.1 875711 1.3 790835 11.9 — —
土地面積 平方公里 586 平 669.69 平 688.9 平 704.94 平 1200 平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897 -0.2 680 -0.6 1027 1.2 721.65 平 529 -0.2
鄉鎮數 個 14 平 11 -15.4 14 平 8 — 14 平
行政村數 個 140 平 184 -5.4 189 -3.1 276 -4.5 224 平
居委會數 個 60 平 57 1.8 67 28.8 64 -7.2 52 -5.5
人口出生率 ‰ 7.45 — 7.22 1.38 7.76 1.39 6.94 0.44 5.52 —
人口自然增長率 ‰ — — 0.82 0.39 6.3 -0.48 0.46 1.16 -2.91 —
增加值 萬元 1510769 25.1 2589133 20.1 2328018 16.8 1780773 20.1 790021 12.7
第一產業 萬元 78811 平 95020 -8.8 150145 -1.5 96544 -4.4 149579 1.9
第二產業 萬元 936807 34 1608489 20.7 1381621 19.2 1165445 22.1 345709 21.7
#工業 萬元 842017 37.1 1506800 18.6 1206677 20.9 1084276 21.8 240889 18.9
第三產業 萬元 495151 15.1 885624 23.1 796252 16.6 518784 21.2 294733 9.2
#房地產業 萬元 38163 80 212530 49.6 146135 23.7 75302 37.6 45550 38.1
增加值構成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第一產業 % 5.2 -1.3 3.7 -1 6.4 -0.9 5.4 -1.2 18.9 -2
第二產業 % 62 4.5 62.1 0.3 59.4 1.3 65.5 1.4 43.8 3.3
#工 業 % 55.7 11.2 58.2 -0.8 51.8 1.6 60.9 1.1 30.5 1.6
第三產業 % 32.8 -3.2 34.2 0.7 34.2 -0.4 29.1 -0.2 37.3 -1.3
財政收入 萬元 403450 38.3 689380 30.9 458968 24.2 387271 20.1 201291 24.5
#區(縣)級地方財政收入 萬元 179316 46.1 373975 62.2 261140 38.4 206117 40 123880 35.6
財政支出 萬元 298317 26 469649 51.3 332633 36.1 278717 30.5 220715 32.4
銀行存款余額 萬元 2509166 26.9 3076154 12.7 4509466 17.1 2692882 7.6 1863778 18.2
城鄉居民儲蓄余額(含郵政) 萬元 1160476 15.2 1313193 23.8 2326289 11.3 1474960 7.8 117 16.5
銀行貸款余額 萬元 2383965 12.7 2016017 23.2 2710707 21.1 2115577 23 1196912 16.6
私營企業注冊戶數 萬元 39472 45.8 47850 38.3 24026 25.8 32091 15.5 6248 29.6
私營企業營業或銷售收入 萬元 5421345 — 10732890 38.9 423000 2.8 3709409 144 510267 10.8
私營企業實交稅金 萬元 234623 41.5 407156 53.8 — — 239000 45.7 91636 31.1
批准三資企業 個 84 15.1 185 -11.9 85 -27 136 1.5 47 80.8
項目總投資 萬美元 46510 61.9 207286 30.5 85598 29 81031 71.7 1519 20.4
合同外資額 萬美元 22324 10.9 97856 -18.8 68550 35 48300 47.2 1071 70.5
三資企業實際到位外資 萬美元 18238 85.2 45659 16.7 25692 3.8 17236 12 711 -20.8
外貿出口商品總額(海關) 萬美元 112833 45.8 256255 35.8 44278 40 106726 29.8 17981 29.9
上 海 市 郊 區 (縣)統 計 信 息 (三)
指 標 單 位 閔 行 區 寶 山 區 嘉 定 區 松 江 區
數 量 增 長 數 量 增 長 數 量 增 長 數 量 增 長
(%) (%) (%) (%)
工業總產值(現價) 萬元 10370009 44.1 5510645 29.9 11012456 26.1 15409722 38.3
工業銷售產值 萬元 10364316 46.5 5470683 29.7 10847235 25.5 15223316 38.7
工業產品銷售收入 萬元 10463948 46 3899654 28 10763072 24.9 15033000 38.3
工業利潤總額 萬元 525486 8.1 177036 12.1 598955 11.1 503023 45.8
農業總產值(現價) 萬元 74392 -19 95591 -18.7 113328 -18.6 204603 -11.6
種植業 萬元 40502 -6 43776 -10.4 50057 -14.4 88903.7 17.8
林 業 萬元 11254 -30.3 6122 -7.7 3328 -24.1 32947 6
牧 業 萬元 18914 -32.5 24639 -21.3 43965 -31.8 60078.4 -35.8
漁 業 萬元 1198 -38.1 21054 -31.6 9651 -18.1 16662.8 -25.3
年末耕地面積 公頃 5848 -12.7 13453.6 -6.3 21724 -3.6 17736.7 -11
農村勞動力 人 137809 -4.8 113656 -4.1 154950 -8.6 197776 -5.4
穀物總產量 萬噸 0.98 -24.6 3.2 13.5 4.697 -12.9 10.04 3.4
油菜籽總產量 噸 70 -49.4 1930 67 395 -55.8 3480 -32.7
生豬出欄 萬頭 10.44 -54.5 15.9 -34.5 36.4 -22.2 32.8 -24.1
家禽產量 萬只 375 -1.3 45.3 -61 170 -62.4 790.7 -60.1
鮮蛋產量 噸 346 -93.7 2063 -44.9 5256 -35.5 7832 -48.1
牛奶產量 噸 1302 -28.8 35618 0.3 12155 -12.7 9907 -16.4
水產品產量 噸 977 -51.2 10626 -7.4 6861 -4.7 13776 -1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萬元 1388816 15.3 1309266 17.4 1182636 21.3 1075028 21.4
# 集市貿易成交額 萬元 178939 5.7 355146 — 127141 15 183159 -7.4
固定資產投資額 萬元 1759951 44.5 1537802 54.2 1559406 13.4 2107512 40
第一產業 萬元 — — 1000 4倍 1200 — 2936 9.9
第二產業 萬元 486914 7.9 471951 20.3 374795 9.1 1006942 56.8
# 工 業 萬元 475916 5.5 468996 20 374535 9 996012 57.3
第三產業 萬元 1273037 66.2 1064851 76 1183411 14.7 1097634 27.5
# 房地產業 萬元 1026238 61.9 625364 58.9 666055 51.7 798968 34.3
現房銷售面積 萬平方米 9 90.3 27 25.5 18.5 — 17.76 -21.2
期房銷售面積 萬平方米 403 25.8 197.9 8.3 139.4 — 239.29 -13.5
現房商品房銷售額 萬元 50911 209.4 87714 12.3 50805 — 89268 -30.1
期房商品房銷售額 萬元 2516944 88.4 1047043 43.3 624482 — 1305543 34.5
竣工面積 萬平方米 384 18.5 161.4 -14.1 103 36.7 111.95 -48.2
空置面積 萬平方米 12 -14.3 5.3 -45.9 9.4 35.8 16.24 44
全部職工工資總額 萬元 212900 14.3 145669 15 176458 22.8 328981 28.2
職工年平均工資 元 23413 10.4 27326 20.8 22247 11.2 22560 10.3
農村住戶人均純收入 元 9070 11 8772 9.8 8740 10.1 7495.2 10.4
㈧ 中國政府的收入有多高,包含各種賣地收入
財政收入說白了就是稅收,稅收的加大當然也說明了經濟的增長,不過,由於統計口徑的影響,財政收入與GDP在統計口徑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財政收入中屬於國民經濟二次分配范圍內的收入如所得稅和非稅收入是不計入GDP核算的。近年來,隨著國家稅收體系的不斷變化,所得稅在稅收總額中的比重呈不斷擴大的趨勢,但這部分收入並不計入GDP。因此,在進行比較時應考慮到這種口徑上的差異。
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所有部門生產的最產品和勞務總量的貨幣表現;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在其領土范圍內,本國居民和外國居民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的貨幣表現。二者都包括著勞務的價值。
二者的主要區別是:計算方法、計算范圍不同。國民生產總值是以國民(人口)為計算范圍,只要是本國居民在國內外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創造的勞務價值全部計算在內,它不包括外國居民在該國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所創造的勞務價值;國內生產總值是以國土(國境)為計算范圍,只要在本國范圍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所創造的勞務價值都應全部計算在內,它不包括本國居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所創造的勞務價值。
㈨ 政府賣地收入在不在財政收入裡面
政府賣地收入也就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土地出讓金),屬於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也是財政收入的一種類型,屬於非稅收入里的一種。土地出讓收入是政府非稅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非稅收入是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辦法》(財綜[2006]68號)第四條 土地出讓收支全額納入地方政府基金預算管理。收入全部繳入地方國庫,支出一律通過地方政府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管理。在地方國庫中設立專賬(即登記簿),專門核算土地出讓收入和支出情況。
2019年4月財政部發布的《2019年4月財政收支情況》統計中,1-4月累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9563億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18302億元(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

(9)上海2017賣地收入擴展閱讀:
土地出讓金(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是指政府以出讓等方式配置國有土地使用權取得的全部土地價款。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辦法》第五條 土地出讓收入由財政部門負責徵收管理,可由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具體徵收。
第十三條 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包括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土地開發支出、支農支出、城市建設支出以及其他支出。
土地出讓金使用范圍:
(一)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
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
(二)土地開發支出。
包括前期土地開發性支出以及按照財政部門規定與前期土地開發相關的費用等。
(三)支農支出。
包括計提農業土地開發資金、補助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補貼支出以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
(四)城市建設支出。
包括完善國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設施建設支出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支出。
(五)其他支出。
包括土地出讓業務費、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計提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城鎮廉租住房保障支出、支付破產或改制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費支出等。
㈩ 全國50城賣地收入漲34%,地方政府賣地收入跟中央怎麼分配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網站日前發布的由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等人撰寫的課題報告《土地制度改革與新型城鎮化》(以下簡稱《報告》)稱,應 大幅擴大城鎮建設用地規劃,允許地方政府發行市政債,改革建設用地供地方式,地方政府賣地收入歸中央。
這份《報告》是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內部重大課題《深 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領域一攬子方案》之子課題,對土地制度改革與新型城鎮化提出八條建議。課題組成員包括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等重要決策部門的官員和 國內知名經濟學家。
報告認為,在當前建設用地供給模式下,政府直接參與征地、賣地,一方面導致土地價格高企,房地產價格上漲;另一方面政府財政過度依賴土地收入,政府行為被土地「綁架」。審計署的調查顯示,2010年底政府性債務大概有40%左右是要靠土地收益來償還的。

總結:根據這項研究測算,2020年,城鎮工礦用地總量將突破11萬平方公里,大大突破了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2020年城鎮工礦用地達到10 .65萬平方公里的控制目標。未來城鎮化道路必須尋找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