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獐子島相關人員將被追究刑事責任,獐子島案具體是什麼
獐子島公司於2019年11月7日啟動2019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活動,涉及面積58.4萬畝。其中2017年底播蝦夷扇貝面積26萬畝;2018年度底播蝦夷扇貝面積32.4萬畝。11月10日的抽測結果,公司底播扇貝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貝殼比例約佔80%以上。
具體而言,已抽測區域2017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平大幅低於前10月平均畝產25.61公斤。因此,獐子島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
獐子島多次因「扇貝沒了」造成業績大變臉,股價劇烈波動,給廣大投資者帶來了損失。而被查實造假等問題後對個人及公司總計90萬罰款,問責力度明顯偏輕。這不僅對獐子島其他人員而言,無法起到足夠的執法威懾力,同時也對上市公司包括信息披露在內的生態治理,不足以起到真正的示範效應。也因此,獐子島真相背後是股市治理的升級訴求。
首先,對於信息公開造假的懲戒應進一步強化,加大屢屢造假企業強制退市的淘汰幾率;其次,在類似信息造假案例中,一經查實違法事實,除了行政罰款、市場禁入外,對重大責任人應追究刑事責任。唯有以市場治理升級建立信披監管紅線,方能避免損害法律權威性的各種奇葩案例繼續被復制。
❷ 要分析說明獐子島事件,投資者應該從那些角度去考慮
獐子島事件從本質上講是並不復雜的技術問題,如98年湖南冰凍災害造成大量輸電線路損毀一樣,是人的認識能力的局限,冷水團這個問題古已有之,又不是現在才有。
❸ 獐子島事件中管理層和注冊會計師違反職業道德的情況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從一個笑話說起,某注冊會計師到一家水產養殖公司做審計,在存貨盤點的時候,有這么一個段子:第一年,我有5000萬甲魚庫存,不信?你下水撈起來看看;第二年,我有1億甲魚庫存,去年的甲魚生仔了,不信?你下水撈撈看;第三年,發洪水甲魚全跑了,業績巨虧;第四年,我有2億甲魚庫存,去年跑掉的甲魚全回來了,還拐帶回來一批野生甲魚!
這個笑話和最近的獐子島扇貝存貨計提巨額跌價准備這個事件有關。網上到處可見獐子島三季報業績大變臉的消息,按其財報及公告的說法,引發此次巨虧的原因是由於遭遇異常的冷水團,導致該公司海洋牧場遭遇滅頂之災,部分養殖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最終影響凈利潤盈轉虧。
這個事件觸動了人們對水產養殖公司財務情況猜疑的神經,讓人想到了以前這個行業的一些事件,於是就產生了各種說法。不管事實究竟如何,高頓網校的各位學員可以藉此機會關注和學習一下水產養殖等相關農業公司的存貨及其盤點、計價問題,還有注冊會計師的相關審計知識,這樣對學員本身的學習進步是有益的。
一、水產養殖公司的存貨和生物資產佔比很大,而且絕大部分在水中甚至是深水海域,顯得更特殊。
這樣的特殊性對存貨盤點和計價是一個大難題,因為水裡的存貨就算能撈上一些做抽查,也很難比較准確估計整體。對此,很多人認為目光應該從水裡的存貨轉移到成本的投入,這或許是一個解決辦法。當然,對於水產養殖企業的這個大難題,學員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學習和討論。
二、關於對水產養殖公司存貨的審計問題,主要方法還是利用專家工作。
北京注協的專家介紹了一些水產養殖公司存貨的盤點方法:關鍵點是對被審計單位存貨賬面永續記錄的核實,核實以歷史成本計量的投入是否真實存在。
例如魚類存貨的核實,應該核實的內容包括購買的魚苗、伺料是否有原始的記錄,投放魚苗的記錄,巡岸記錄,捕魚記錄,魚類賴於生存的水面水質化驗記錄等。在收集上述資料後,採用回歸分析法找出與賬面歷史成本最為相關的要素,然後再採用數理推理方法推導出本期末的理論賬面成本,和實際賬面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得出實際賬面成本是否真實、完整反映庫存存貨的結論。
以上僅是北京注協的專家介紹的方法,具體應用問題還需結合審計工作的實際進行。另外,大家還應該注意審計中利用專家工作的一些知識點,這也是高頓網校的老師在講課中作為重點講解的內容。
(一)結合水產養殖公司的實際,確定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二)判斷專家的勝任能力、專業素質和客觀性。肯定需要與水產養殖行業相關的專家。
(三)就相關工作與專家達成一致意見。
(四)根據網校老師的提示,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專家工作的恰當性。
關注財經熱點問題,同時結合自己的聽課、考試和工作情況進行相關學習,在獲取新聞資訊的同時,大家在專業方面也有所收獲。這不就是兩全其美的事嗎?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高頓網校是網路財經教育領導品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提問。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❹ 獐子島事件來龍去脈是什麼
2014年10月30日晚間,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因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異常的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因「絕收」事件的影響,獐子島當年營收從預計盈利變為巨虧8億。
2018年1月,獐子島的扇貝又被「餓死」。2019年4月,獐子島受災,同年11月又發生「蝦夷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事件。獐子島過去幾年頻繁出現扇貝「絕收」、「餓死」等事件,受到外界質疑。
證監會2014年開始對相關情況進行調查,那年發現沒有虛假行為。2018年2月再次進入獐子島集團進行調查,並且向重要人員進行問話。2020年6月24日,證監會經過最終調查發現獐子島集團確實存在虛假行為,對該集團罰款60萬,並且給予警告,相關責任人也被一一處罰。
(4)獐子島事件案例分析擴展閱讀
事件影響:
截至2018年2月22日上午,獐子島股價收報4.11元,相較1月31日發布公告時,股價下跌幅度達46.83%。
自獐子島2014年10月扇貝第一次遭遇絕收事件後,公募基金便大幅減持該股。2018年以後,不少券商也停止了對獐子島的研究和跟蹤。多家買方機構將獐子島列入禁投對象。
❺ 獐子島事件中的蝦夷扇貝跑了又回來瞭然後又死了說明了什麼問題
你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的還是比較理性的,善於思考。
獐子島蝦魚扇貝事件,股民多數將其作為笑談,但是,認真思考之後,我以為至少說明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上市公司造假行為非常猖獗!
第二、特殊行業或者企業的存貨盤存技術亟待改進。
個人看法,供你參考。
❻ 獐子島扇貝跑路事件,都經歷了哪些一波三折
獐子島的扇貝從2014年至今跑了4次,在2014年10月份獐子島公司對外宣稱在獐子島附近海域養殖的扇貝突然間跑路了,在進行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時發現異常,造成了公司7個多億的虧損,而扇貝跑掉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海水太冷,扇貝在養殖海域呆不住。
獐子島集團這么久沒被查出的原因是蝦夷扇貝庫存難以肉眼觀測,采捕作業海域難以事後追溯,但即使再隱蔽的造假手法,也無法逃脫高科技查案的恢恢天網,通過獐子島采捕船衛星定位數據,還原了采捕船隻的真實航行軌跡,也揭開了獐子島造假的謎題。
❼ 獐子島利用扇貝跑路事件做出了哪些違法行為
對財務報表進行肆意操縱,寅吃卯糧,造假抽檢數據,短期內業績大變而不及時披露。這些違法行為致使外界不能准確判斷其公司對數據與掌控,投資者損失慘重。從14年到19年,六年間獐子島就發生了四次的扇貝大逃亡事件,這般僥幸的心理如何不會吸引大眾的目光?真是太想忽悠人了,一次事件是偶然那麼一而再再而三何其“偶然”?
獐子島事件的產生,不僅讓其面臨行政方面的處罰,還需進行民事賠償還有刑事責任,對於構成犯罪行為的也許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為穩定金融市場的發展,對於該類事件法律保持著堅決而嚴肅的態度,對造假上市的公司、中介以及個人都會進行徹查,並且嚴肅處理。完善信息的披露制度才能夠更好的打擊這類造假事件的產生,有關部門的工作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的。
❽ 獐子島黑天鵝事件給股民哪些教訓
靠天吃飯行業高來風險
10月30日,獐源子島發布三季報稱,因遭遇幾十年不遇冷水團天災,成本為7.35億元的105萬畝海底播蝦夷扇貝接近絕產,導致1~9月虧損8.12億元。
這些公開信息都被如今套牢的投資者忽視了。業內人士提醒投資者,不要片面看重年報季報中機構增持多少、股東人數減少人均持股增加等數據。如果要買某個公司股票,一定要注意收集分析相關媒體報道和公司公告等公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