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男子15-20歲叫舞象之年的由來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
② 關於《舞象》內容的說法有幾種
關於《舞象》的內容,說法也很多。一種說法是表現武王伐紂之事,另有說是商人善於驅使大象作戰,但是聰明的周公還是打敗了商人,《舞象》便是藉此宣揚自己的武功。不過這後一種說法是把《舞象》之「象」與歷史傳說作了文字上的比照。
③ 舞象是什麼意思
襁褓,不滿周歲;垂髫:指幼年;豆蔻:女子十三、四歲;束發,男子十五歲以上;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九十耄耋;一百歲期頤。89十讀maodie
④ yy什麼叫舞象
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也就是可以上戰場了。
男孩子13——15歲稱舞勺之年
同時,說下女十五歲。
女子十五歲稱及笄(jī):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發而用笄貫之,古代女子十五歲就把頭發簪起。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乃女子成年之禮,猶冠男也。
請採納,謝謝
⑤ 舞象之年與弱冠之年的區別
區別:
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歲-20歲時期的稱謂,是成童的代名詞。也就是可以上戰場了。
弱冠之年: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廟中行加冠的禮數。冠禮由父親主持,並由指定的貴賓為行冠禮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別代表擁有治人、為國效力、參加祭祀的權力。加冠後,由貴賓向冠者宣讀祝辭,並賜上一個與俊士德行相當的「美」字,希望他成為受人尊敬的貴族。
舞象之年語出《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弱冠之年出處:《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
(5)上海舞象網路擴展閱讀:
弱冠的歷史淵源:
弱冠源於周朝的「冠禮」,是中國古代的成年禮。據專家考證古代早期的原始社會,男女青年進入成年階段時會舉行一種儀式,稱為「成丁禮」、「入社禮」,而這種「成丁禮」後來就演變成冠禮。在《禮記.曲禮上》載有:「二十曰弱,冠。」
在《孔穎達.正義》中記載:「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表明古代時,二十歲的貴族男子,要舉行加冠禮以示成年,但身體還未發育強壯,所以稱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此,後來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歲左右的年紀。
古人非常重視冠禮,《禮記.冠義》上說:「冠者,禮之始也。」意思是說冠禮是一切禮儀的開始;又《儀禮》共十七篇,第一篇就是《士冠禮》。《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另《禮記.冠義》:「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意思是男子到了二十歲,行過冠禮並為自己取個「字」(別名),自此即表示他已是個成年人了。
參考資料:
網路-弱冠之年
網路-舞象之年
⑥ 舞勺和舞象是什麼意思
舞勺
解釋: 1.謂古代兒童學文舞。《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孔穎達疏:"舞勺者,熊氏雲:'勺,鑰也。'言十三之時,學此舞勺之文舞也。"後以指幼年。
「舞象」是指男子的15-20歲,又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疏》曰:「成童,謂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雲:『謂用干戈之小舞也。』」也就是可以上戰場了。
⑦ 《舞象》的內容是什麼
周代一個比較重要的祭祀舞蹈。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看周樂,第一個出場的樂舞叫《象箭》,據考證就是《舞象》。因為「箾」是一種舞竿,與《舞象》所持道具是一樣的。眺《舞象》的目的是什麼?歷來傳說不一。一種說法是《舞象》源自周文王的樂舞,有的說是周公誅武庚後所作,也有人說它和《大武》是同一樂舞。
關於《舞象》的內容,說法也很多。一種說法是表現武王伐紂之事,另有說是商人善於驅使大象作戰,但是聰明的周公還是打敗了商人,《舞象》便是藉此宣揚自己的武功。不過這後一種說法是把《舞象》之「象」與歷史傳說作了文字上的比照。如果根據文武二舞來區分的話,《舞象》的道具是武器,而且表演時沒有關於《舞象》是模仿「驅象作戰」之動作姿態的記錄。來源盡管說法不一,但它是一種象徵武功的武舞,這在文獻記載上卻是一致的說法。